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变革和创新,有助于转变以往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目前社会不断发展的状况。故而,为了有效促使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进程,本文简要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分析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分析论文 篇1:

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摘要:课程思政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补充教学内容”、“修正教学目标”、“突出素质教育”等。本文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遭遇的问题”、“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路径”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指出“学生认同感”、“学生实践精神”、“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致力于构建更完善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近年来,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众多高校都在积极优化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被忽视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引发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比如说:“学生内心的认同感不足”、“学生缺乏基本的实践精神”、“学生团队意识比较淡薄”等。针对这些问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开始进入反思阶段、总结阶段,开始考虑广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希望通过培养学生认同感、实践精神、团队意识,获得学生群体支持,加快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

一.课程思政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

1.修正教学目标

以课程思政为指导,高校教师可以修正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一方面,增加素质型目标。有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以学生成绩为导向,认为学生成绩进步,就是最重要的目标。这在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比较常见。课程思政的渗透,让教师产生新的理解,除了学生成绩,学生个人的能力、品德、价值观等,都值得重视,都应该成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增加过程型目标。有些教师强调“结果型目标”,比如说,学习结果如何?实践结果如何?设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时,结果确实可以反映很多问题,但透过过程,教师也可以获取一些重要信息。引入思政理论之后,高校教师将以全面发展视角[1],同步关注结果和过程,增加“过程型目标”。

2.突出素质教育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有些教师对改革的意义,并没有理解充分。“改革”不仅致力于提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传达“关怀学生”的精神,让人才培养工作多一份温度。在这个过程中,素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抽象的计划,而是需要认真践行的内容。那么,如何认真部署素质教育相关工作?课程思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课程思政为高校教师提供了许多新思路,以及具体的执行办法,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措施,落实德育工作、美育工作,将素质教育内容,贯穿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随着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学生说出来的话、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思想品德,都将得到改善。当学生面对工作、面对社会生活时,将展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遭遇的问题

1.学生内心的认同感不足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知识时,有些学生只想获得好成绩,顺利通过相关考试,没有认真思考过:学习土木工程的目标是什么?最终价值是什么?学生之所以盲目学习、被动学习,是因为学生内心缺乏认同感,没有意识到该专业的社会价值。除此之外,学习土木工程知识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有些学生不够认真,常常在最后的截止日期之前,草率地提交学习任务。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说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不认可专业,也可能是不认可教师的教学模式[4]。总之,当学生内心的认同感不足,很难配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

2.学生缺乏基本的实践精神

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有些学生不珍惜锻炼机会,缺乏基本的实践精神。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对待实践不积极。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设计中,教师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实践学习环节。有些学生习惯于“纸上谈兵”,对待真实的实践场景,有一种怕苦、怕累的逃避心理,不愿意承担和付出,缺乏扎根于一线实践的勇气和毅力;另一方面,缺乏创新意识。有些学生参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活动时,过于依赖教师,每一个实践环节,都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来推进。教师的指导固然很重要,但学生个人的创新意识,同样很重要,同样可以推动整个实践项目。学生创新意识不足,说明学生不愿意尝试新领域、不愿意探索新路径[5],缺乏一种朴素的实践精神。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1.切实加强学生认同感

从课程思政视域出发,学校既要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也要重视认同感培育,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该专业的社会价值,以思想驱动行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比如说,教师可以建立“多维教育目标”,指出土木工程专业在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上,对学生的影响和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认同感,激励学生发扬思政中的“工匠精神”,认真对待专业课。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开通“师生互动论坛”,以平等、友爱的心态,聆听学生反馈,构建学生认同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学生对待土木工程专业相关学习任务时,不再是敷衍了事的心态,而是认真完成、主动延伸,秉持思政中的“开拓进取”理念,积极配合相关教师,帮助教师实现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2.抓紧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立足课程思政视域,学校要通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培育一批具有实践精神的学生。具体来说:一方面,鼓励带头实践。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学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思政理念,鼓励“带头实践”,发挥榜样的力量。比如说,设置“第一人激励奖”,专门表扬第一个执行任务的人,第一个为集体奉献的人,第一个帮助队友的人,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政中的实践精神,以实践为荣,不再逃避自己的实践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鼓励创新实践。策划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围绕思政中的创新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比如说,开展“项目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负责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项目,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推动整个实践项目的运行。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大胆实践,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朴素的实践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从课程思政视域出发,高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更大进步,不断优化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政性,引导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重点落实:(1)切实加强学生认同感;(2)抓紧培养学生实践精神;(3)唤起学生思想中的团队意识。除此之外,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也要认真学习思政知识,将思政内涵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巧妙渗透于教学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触动学生,丰富高校学生的知识世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曾刚,全峰,王学兵,等.基于课程思政的“土木工程材料”绪论课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53-54.

[2]王慧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教材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58-159.

[3]郑慧君.《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砖瓦,2020, 9(10):195-196.

[4]何燕,宋旭艳,季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J].砖瓦,2020,11(48):251-253.

作者简介

劉静,1982年9月,女,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民族汉,结构工程,讲师,研究生。

刘敏,1979年6月,女,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汉,结构工程,副教授,本科。

作者:刘静 刘敏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分析论文 篇2:

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变革和创新,有助于转变以往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目前社会不断发展的状况。故而,为了有效促使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进程,本文简要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特点;问题;策略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庞杂

土木工程课程是学习土木工程有关专业的一个基础学科,教授的知识内容主要囊括工程生产、工程检验方法、工程技术指导与储存运输等多方面。基于此,能够充分了解到土木工程专业这门课程知识内容的庞杂。从实践层面而言,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内容不但囊括传统工艺,而且还囊括新材料和新方法,且这部分课程知识内容均是相互单独的知识体系,然而在技术指标和相关性能方面存有一定共享,在现实运用进程中属于统一体。

(二)综合性比较强

土木工程学科要学习的课程极多,包含的科目非常广泛,囊括结构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工程力学等多种与建筑有关的理论知识。高校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这部分理论课程,而且在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时还应当学习工程制图、施工实践、测量和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等相关技能。由此可见,土木工程这一专业对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与專业素养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其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三)实践性比较强

土木工程身为一种特殊实践活动,落实及操作是这一工程的关键点,因此,在现实生产进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是十分平常的,由此既要求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去解决各种疑惑和问题。土木工程属于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复合技能型专业,故而,土木工程学科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所谓实践,即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这一课程时应当在现实操作进程中发现各种问题,并进行良好解决,在实践进程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与相关技能的训练。所以,在高校土木工程教学进程中应当增强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培育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校外实践项目内容缺少广度

现如今,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教育内容依旧将以往工艺作为主导。例如,面砖质量检验、PKPM设计软件的应用以及抹灰工程质量检查等多方面,但是这部分项目皆是比较常见,大学生们毕业之后都可以在施工现场或者相关设计院学习到这些知识且很快掌握。身为毕业实践来讲,这些实践项目过于单一。另外,在校外企业实习过程中,时常因为实习管理缺少科学性、对实习具体内容、具体要求、管理模式缺少协调性,导致实习内容广度与深度不足、工作进度落后以及工作量不饱满等多种问题。比如,一部分设计院只会让大学生学习一些绘图性质的理论知识工作,且一些施工单位由于考虑到学生安全,不让大学生亲自到施工现场学习,仅仅是在办公室协助其他工作人员做一部分业内资料的归纳整理,又或者由相关施工人员带领到施工工地“看看”,未能真正参与到具体施工任务中。

(二)校外实践教育过程缺乏启发

在学生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校外企业实践进程中,一般均是让学生做一部分相对简单并重复的劳动。例如,在学校设计院实习进程中,应用PKPM工程管理软件建模时,针对其中涉及的系数取值问题,教师一般仅告诉学生需要输入多少,未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展开思考,为什么取这一数值?这一系数的取值能够对最终结果产生何种影响?而在施工企业实习,大学生一般也只是协助其他工作人员做一些简单、没有技术性的工作,比如帮忙扛标尺、盘盘站以及弹线等,并未能进入到深层次实际施工工作中。除此之外,在学校的实践实训中,因大学生需要学习的项目极多,主要囊括钢筋工程、防水工程以及模板工程等多方面。大部分皆是由指导教师教授演示之后,大学生在进行操作。通过综合实训的有效学习,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并掌握相关工艺检查方式,在毕业以后亦可以更好加入到施工企业中。然而根据现实调查得知,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如若遇到新问题与困难时,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亦不了解怎样去搜集有关资料,进而对学生在现实中展开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

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育是应用型和研究型这两种培育形式的重要区别之一,但是一些高校过于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育,忽视了学生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培育,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事实上,应用型优质人才培育形式亦需要全面考虑大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相关训练以及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育。故而,实践教育需要将工程实践问题作为主要题材,增强大学生理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渐渐培育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土木工程复合型应用优质人才需要德、智、美、体综合发展,需要喜爱土木工程行业,具备相应的工程责任感,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健康体魄。

三、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应用丰富多样的实习模式

教师引导与集中管理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以往的实习模式,伴随近些年学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受到社会企业实习场地的约束,大部分学生在相对集中、固定的时间实习,无法获得较好的实习成效与实习质量。基于此,在引导学生实习层面,学校应当运用各种各样的组织模式。首先,一些大学生在即将毕业前,已经和社会企业签订相关就业协议,而且一些企业希望学生可以空出一些时间到单位参加实习,学校可掌握此种机会,依靠与学生签署就业意向单位引导学生有效完成校外实践环节部分,因学生未来的工作企业即是学生毕业实习地点,大学生实习的自主性、积极向与实习效果会大大提升。其次,对于尚未找到工作单位的大学生,学校可根据学生相关意愿与专业特长,推荐他们到有对应岗位需求的单位进行实习,而大学生亦可运用此次机会进一步了解企业具体生产状况与运行情况,社会企业亦可以有丰富的时间去考察大学生是否可以胜任此份工作,此种相互选择的形式无论是对学生本身,或者对企业均十分有利。最后,多数学生在毕业前一个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即是撰写本专业的毕业论文,并且学校要求均需要在校内完成。近些年,社会已经有诸多企业和大学进行联系,表述出想让学生们进入企业实习来完成毕业论文,故而,可运用双导师制的形式,在学生论文的选题方面可以和企业现实项目进行充分融合,如此不但能够让大学生完成高品质、高水平的毕业论文,防止出现闭门造车的状况,而且还可以再解决工程现实问题过程中达到实习的良好预期。

(二)优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外教学实习成效与实习质量的保障,主要依靠实习基地的各方面建设以及高效管理。不管是选择哪种模式,学校均皆需和有关实习企业正确协商设定出符合现实状况的实习内容、实习目标以及实习方向。明确具体实习时间、实习安排、指导教师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定期主动和社会企业进行联系,加强学校和企业相互间的互动沟通,组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充分了解社会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优质人才需求状况,并对校外实习基地未来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及看法,进一步强化学校和社会企业相互间的友好协作。

(三)注重校企优势互补的原则

现如今,中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主动和社会企业展开联系沟通的很少,唯有在涉及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才可能会想到去联系相关企业,导致一部分社会企業对大学生实习缺少自主性和积极性。只有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在共赢的前提下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格局。而且,学校与企业除了安排大学生毕业实习之外,还可以运用其他的协作方式。其一,应有高等院校具有的各种优质资源,实时针对企业职工的相关业务培训,为社会企业培育优质技术力量。其二,利用高等院校具有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为社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撑,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研究以及技术攻关,有效解决社会企业在具体生产进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收益。其三,根据实习,单位能够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并且从中挑选出一部分表现非常优异的大学生留在企业工作。

(四)增强校外指导教师的选择

在和校外学生指导教师互动沟通中发现,现场指导工作人员具有十分丰富的施工经验,然而理论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往往难以单独制作施工具体设计规划方案以及专项方案,并且对施工的了解十分片面,其认为想学好施工只依靠现场锻炼就可以。事实上,施工需要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唯有充分掌握工艺的各种基础方法原理与思想,才可以从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基于此,实验需要在施工单位进行学习,而实习指导教师是由单位施工现场的各个技术负责人担任,这些人都具备本科学历以及工程师证。根据相关实践得知,学生在实习之后不但对现场工艺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还能初步掌握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模型方案的各种能力,为学生日后岗位工作奠定牢固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土木工程专业在校外实践教育教学进程中,需要加强培育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课程的变革与创新需要校企紧密配合、共同发展、共同努力,而身为实践课程的任职教师,应当站在社会企业的方向展开思考,怎样培育出符合社会企业工作需求的毕业生,是目前我国各大院校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根据变革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校外实践教育成效与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品质、高素养的优质人才,为我国不断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林,张向波,孙家国,兰四清.应用技术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2933.

[2]王芳,张志强.融合BIM技术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化与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1):155157.

[3]李爱群,孙利民,徐礼华,王湛,于江,韩淼,方钊.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4):111116.

作者简介:姜岳(1988—),男,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施工技术;刘艳萍(1975—),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项目管理;金坎辉(1986—),男,满族,河北沧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

作者:姜岳 刘艳萍 金坎辉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结构分析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结构分析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为背景,从课程特点出发,探究建设全英文结构分析课程的必要性及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以期为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留学生;一带一路;土木工程;结构分析;全英文教学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在于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工程建设领域在推进设施连通,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必然要求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互联互通,由此将推动各国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建设,为各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进步带来新的历史机遇。而沿线各国土木工程建设条件差别较大,特别是在科研技术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水平不一,这些都成了倡议实施过程中必须跨越的障碍,因此,必须与沿线各国进行良性互动,通过共同加强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人才的交流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推动各国工程建设标准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结构分析》课程着重介绍各类土木工程结构分析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现代结构设计理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注重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引进世界上最先进最前沿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工程实例。该门课程属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开设将为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建设科技人员、促进沿线国家工程建设领域的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课程教学内容

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结构分析》课程着重介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分析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现代结构设计理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工程设计分析的先进方法和技术运用于工程实践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掌握对静定结构体系及超静定结构体系进行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够使用软件程序进行大型复杂结构的分析计算,为进行结构设计、施工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在继承传统的结构力学精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在思维方式、分析设计方法等方面打破常规,不仅阐明基本原理,更注重其具体工程应用。

三、留学生特点及教学理念

《结构分析》本身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而“一带一路”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其基础教育水平与我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本国也仅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平,数学物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计算能力欠佳,并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习惯均比较差[1,2]。但是,留学生也具有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乐于参与到课程互动当中等优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增強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围绕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科学运用的主线,以工程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通过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加强案例教学,强化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理念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引入趣味力学知识、融入工程背景及典型案例分析、开展结构分析课外知识讲座、进行结构模型设计与试验、验证等具体措施,充分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强调结构分析课程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也会反复用到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及方法

结构分析课程理论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掌握经典结构分析理论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为基本导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使用多媒体、录像机、投影仪等设备,恰当地运用现代和传统手段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教师综合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板书讲解基础知识,推导公式,讲解各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考虑到留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差,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尽可能压缩、简化深奥难懂的推导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实际工程中的土木结构及涉及的力学原理用图形、视频及精美的动画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结构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这样适度地轻理论重应用,既可以避免学生对部分深奥理论知识由来听不懂所产生的厌烦感、挫折感,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力学原理、方法在工程的应用上,使学生获得学了有用、学了会用的成就感,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同时,课堂教学也更为生动,更加贴近实际[2]。

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参考“翻转式”课堂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积极主动推进对某概念和专题的研讨交流。比如在学习完用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后,可以让留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讨论比较各种方法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基本原理、求解思路、求解步骤及每一步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并与静定结构内力求解进行对比。通过同学相互讨论、互相解惑,最终由主讲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的方式提高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授留学生理解掌握各种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引入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分析计算与加载验证等实践环节,加强留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了解现代土木结构计算机数值分析方法的思想,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发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快捷高效的网上学习平台,将教学大纲、授课课件、课程重点难点解析、常见问题解答、相关工程实例、历年考试题等内容上传至学习网站,并定期维护和更新。

五、考核方式

考核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考虑到结构分析课程知识链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特点以及留学生平时出勤欠佳的状况,为了督促学生在整个课程开设期间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参与课程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将课程的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其占比分别为60%和40%。平时成绩部分又分为很多考核环节,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随堂测试及模型试验的完成情况等,每个环节均占有一定比例,综合后得到最终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卷纸笔试形式,集中考核留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全面掌握整个学期所学习的内容,抓住重点。

六、总结

结构分析是土木工程领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讨论与互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注重学习过程管理,改革考核方式,突出概念分析与工程思维能力培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抽象化的理论教学尽可能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实例化教学,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式,建设快捷高效的网上学习平台,以形成集知识性、趣味性、工程性和思维性于一体的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结构分析创新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主动学习探讨,切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泓昊.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结构力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探讨[J].高教学刊,2017,(2):77-79.

[2]曹宇光.石油工程专业留学生工程力学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261):40-42.

作者:韩艳 李悦 张宏涛

上一篇:教学心得体会三篇下一篇:公司员工合同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