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一政策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山西高一政策

山西土盐政策变迁述论

摘 要:本文以山西土盐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文献的记载和实地考察,将山西土盐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宋以前的政策形成期,宋至明的政策完善期,明代晚期至清代的最后调整期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时期的主要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对在山西中北部地区数千年来替代当地人们食盐的土盐在国家的盐业政策体系中的变迁过程有一个初步而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土盐;政策;变迁

文献标识码:A

山西是全国产盐大省,学界对山西盐业的研究颇多。由于历史原因,盐业史研究的方家谈到山西食盐时,都集中于历史时期长期供应晋、豫、陕三省的河东池盐,而河东池盐实际上很少供应山西中北部的广大地区,而其食盐的主要来源为山西土盐。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零乱,语焉不详,研究者少有论及。

此前,关于研究山西土盐的文章不多,主要有复宿的《晋北土盐调查》①,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民国年间山西北部的土盐生产作了初步的描述和分析。曾仰丰先生的《中国盐政史》② 在盐产部分专列一节,对晋北土盐的基本发展作了记述,但因该书在盐产部分主要以民国年间的状况为主,对于山西土盐的发展历史也只寥寥数语。此后,除少数地方文史工作者如兀忠伟的《并州土盐》③、杨林的《回忆应县的盐业生产》④ 对此有过少量关注外,学界对该问题的探讨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山西土盐业的形成,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长期以来,除山西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应土盐生产,交通不便阻碍食盐北运以外,历代不合理的盐法制度也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在山西中北部形成了长期食用土盐的历史习惯。

一、土盐作为食盐替代的出现

通过翻检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山西的土盐业不仅在明清时代较为发达,历史时期一直就是山西中北部地区人们食盐的主要来源,该地区的人们有着食用土盐的悠久历史与习惯。

由于山西地理、地形和生态环境等原因,山西的食盐种类较多,分布和食用状况也较为复杂。汉代之前,太原地区可能已经有土盐生产。《春秋·昭公元年》就有“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① 的记载。而此处的“大卤”,按照《元和郡县志》所记,即今太原。“大卤”很有可能说明当时这一地区已经盐碱化很严重,极有可能有土盐的生产。另外,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有“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② 的说法,此处的盐卤很有可能就是土盐。足见,山西土盐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

进入汉代以后,山西中北部的盐业生产就开始有了记载。在汉代,山西中北部的土盐已成产业,土盐已经纳入国家正式的管理范围。“太原郡,秦置。有盐官,在晋阳。”③ 不仅现在的晋中盆地、太原附近有盐业生产,而且在“楼烦,有盐官”④。多处盐官的设置也说明,早在汉代晋中北地区不仅有盐业生产,而且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成为当时汉王朝国家管理范围内重要的盐业生产地之一。因此,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推断,至迟在汉代,土盐已经成为晋中北地区人们食盐的主要替代物。

进入唐代以后,山西中北部地区也是自产土盐,供本地食用⑤。太原地区的土盐生产在唐代可能也没有停止,并且范围有不断扩大之势,山西北部的大同地区,开始有军屯从事专门的盐业生产。这些地区生产的土盐,主要供应大同等地的驻军和当时晋中北地区的居民食用。五代乱世,食盐生产销售混乱,很多地区获得食盐更为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北土盐也必然是当地人们食盐的首选。进入宋代以后,晋北土盐再次进入产销旺盛时期。北宋政府还专门设置了管理晋中地区⑥ 土盐生产的永利监,使得晋中土盐成为国家食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宋时期,政府对于晋中土盐给予了很多关注,因晋中土盐不仅供应当地民食,而且因地处当时辽宋对峙前沿,土盐的生产和税收也关系到军费和军食。因此可以说,北宋时期是晋中土盐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北宋王朝建立以后,灭掉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宋太宗火烧晋阳城,移其治所。晋中北地区成为军事要地,大量军队驻扎在此。同时对于晋中北地区的土盐生产也加以利用。“鬻碱为盐,并州永利监(本名河东榷盐院,咸平四年改名)岁煮十二万五千余石”⑦。永利监专管土盐的生产、税收等工作,纳税征课以资军费。土盐主要“以给本州及忻、代、石、岚、宪、辽、泽、潞、麟、府州,威胜、岢岚、火山、平定、宁化、保德军,许商人贩鬻,不得出境”⑧。对于商人只要不越境贩卖,就可以“使人人自赴官场收买”⑨。宋仁宗时期,土盐生产规模扩大,“分永利东、西两监,东隶并州,西隶汾州”⑩。北宋政府对于土盐的管理采取“籍州民之有碱土者为铛户” ○11 ,采取谁生产谁纳税的原则。在税收中以实物税代替货币税,税余盐采取官方低价收购的方式,“户岁输盐于官,谓之课盐,余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①。当时政府对于河东土盐收购价,每斤6~8文,而官卖价则为36文,盈利率达到350%至500%。“岁课缗钱十八万九千有奇。”② 但是这样高的盐税加入以后,使得盐价过高,积盐难销,永利监停产三年。而且在这期间,北宋政府不仅给土盐加入高税收卖出,而且想尽办法榨取生产土盐的铛户,致使山西中北部生产土盐的大量“铛户”破产,土盐生产严重萎缩。土盐的生产萎缩,使得盐税收入成为空谈,最终使得土盐生产在“明道初,尝诏废河中府、庆成军碱场,禁民鬻盐以侵池盐之利”③。

在政府放弃土盐生产管理以后,土盐生产又开始慢慢恢复,北宋熙宁年间,政府因为土盐生产的恢复和对盐利的需要,再次认可了土盐生产合法化,纳入国家盐业生产管理的体系,实行原来官方运销政策,自运鬻于本路。其后,山西土盐的生产规模多有变化,根据《宋史·食货志》的相关记载,可以估算出北宋初年“河东盐”的产量约在725万斤左右④。元丰四年,政府为了扩大税收,不断扩大土盐生产范围,因而“增收忻州碱地铛户、马城池盐课”⑤,后因质量低劣而放弃。元丰六年,“诏代州卖盐年额酌以中数,以八十五万斤为额,部内多少均裁之”⑥,最终确定土盐生产规模。而后于崇宁四年(1105)在确定河东土盐产量的基础上,以“诏河东永利两监土盐仍官收,见缗鬻之,听商人入纳算请,定往河东州军,罢客贩东北盐入河东者”⑦的办法确定对山西土盐的管理。有宋一代,对于晋中北土盐时弛时禁。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反复调整,最后“确定产额,官方收购,加价卖出”的方式,成为北宋晋中地区土盐的最后成法。

二、土盐政策在反复中成型

宋室南迁以后,并州为金政权占领,将山西南北分立,建大同为西京,晋中北土盐也就纳入金政权的全国盐业管理范围。关于金代山西中北部的盐业生产的情况,吉成名先生的《论金代食盐产地》⑧ 一文,为我们初步梳理了金代食盐的产地和分布。其中关于晋中北地区的土盐生产有西京路的大同府和浑源州及河东北路的太原府共三处。因为金代山西的南北分离,使得政府对于晋北盐业和晋中盐业采取不同的政策,也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其中对于晋北明确记载的除大同府的土盐之外,还有浑源州产盐。晋北地区的土盐纳入西京盐巡捕使管理范围,实行专门管理。而晋中的土盐则继续生产,虽然“解盐行河东南北路,陕西东、及南京河南府、陕、郑、唐、邓、嵩、汝诸州。西京、辽东盐各行其地”⑨,但是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却并不如此。而对于太原地区的土盐生产情况,我们从金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十月的一次廷议中可以发现,太原地区并不食河东池盐,而是对土盐采取“均办之法”⑩,“朕欲令依平、滦、太原均办例,令民自煎” ○11 。并且,这次廷议差点将天下之盐俱行太原均办之法。但是太原的土盐业,发展经历与北宋时如此惊人的相似,于金“明昌元年(1190)七月,上封事者言河东北路干办盐钱岁十万贯太重,以故民多逃徙,乞缓其征督”①。太原土盐也经历了一次盐户破产,减税定额的过程。因而金代对晋中土盐的管理,实质上沿用了宋代的管理办法。

金代以后,关于晋中北的土盐生产,元初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晋中土盐的生产基本上沿袭金代制度,实行税后自由生产的方式。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九月“听太原民食小盐,岁输银七千五百两”②。可以看出,元代初期晋中北的土盐生产沿袭金代的管理模式,实行税后在指定区域内自由贩卖的制度。但是因为其与河东池盐同处一省,土盐价廉,对河东盐区形成私侵,使得河东池盐的销售十分困难。因此两年之后,世祖至元元年(1264),阿合马言:“太原民煮小盐,越境贩卖,民贪其价廉,竞买食之,解盐以故不售,岁入课银止七千五百两。请自今岁增五千两,无问僧道军匠等户,均出其赋,其民间通用小盐从便。”③ 可以看出,这次提议,除加税以外,还要求对山西的河东池盐区也实行盐税均摊制度,税后可以自由贩卖。这一由土盐私侵所形成的池盐销售困难,最终使得池盐区域也开始实行土盐的管理办法。可以发现,即使在元代,对于土盐区域和池盐区域并没有后世的偏见,而是视为与池盐同样的产盐地区。但是对于山西的土盐业,在不久的元世祖至元“六年,立太原提举盐使司,直隶制国用使司”④,进一步加强对土盐产业管理。而后世对于土盐的认识不足和偏见,致使现代研究者将土盐视为私盐的一种,似乎土盐是可有可无之产品,因此,一般也认为元代管理对土盐管理的不断规范和税收的不断加大,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池盐生产销售,保证解盐的销售和盐课收入⑤。但是笔者认为,土盐作为当时晋中北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盐来源,在当时的盐业生产管理体系之中,与池盐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就民食而言,甚至在山西本省,比池盐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元代对于晋中北土盐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基于保证河东盐的销售,但是却没有禁止。明初确立全国统治以后,对于土盐基本沿袭了元代制度。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太原、河曲等县有鹹卤之地,居民岁纳盐粮米六万五千九百余石”⑥。从盐粮米的缴纳可以发现,明朝初年太原等地的土盐税征收采取折粮米的形式。而且《永乐大典》中《并州图经》记载:“并州两监末盐,乃刮碱煎炼,不甚佳,其碱卤皆下品。”⑦ 同时关于明代土盐的具体生产地点分布,可以从明朝山西的各地方志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大明一统志》的记载较为简单,“盐,太原、清源、定襄等县出”⑧。“盐,大同县、应州、浑源州出。”⑨ 足以说明,明代不论晋中还是晋北地区有土盐生产多处。天一阁藏本《太原县志》也反映出明代太原地区的产盐事实。“盐,滨河乡村俱出。”⑩ 而《永乐大典》中关于太原府的记载,则给我们详细地列出了太原府下属州县具体的土盐生产地点。

太原:“盐,出县东桥、刘监等村。”

榆次县:“盐,出县西南胡桥等村,贫民采土煎熬,以资微利。”

徐沟县:“县产:朴硝、盐。”

文水县:“县产:盐。”

清源县:“盐,出县罗郭村。”

忻州:“盐场一所,在州之正北四十里,其都曰新庄,地多卤碱,不宜树木,其土可煎小盐,州人概食之,名为利用场。”

定襄:“盐,在县北一十里丘村,旧立利用场,官为煎造,见今水占,地生芦草。”①

通过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出,至少在明代初年,山西中北地区不仅有盐业生产,而且范围较广。但是太原地区的盐、硝生产并不顺利,明永乐九年(1411)罢其生产。“抚安山西给事中王骥言,太原府徐沟县盐池岁办盐六万六千九百九十八斤,硝十一万四百九十七斤,比因河水泛滥,沙土湮没,每岁办纳甚艰,乞罢之。命户部遣官核实,罢之。”② 因为水灾,明政府放弃了山西北部的盐、硝生产。水灾毕竟时间较短,影响有限。但是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此后很长时间之内,明代山西中北部的土盐生产可能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三、政策的最后调整

明嘉靖以后,明王朝面对各种内忧外患,在各种支出激增的情况下出现了财政危机。明政府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开始了财政整顿,这次整顿的重点之一就是盐政和盐税。这次以增加收入为目的财政整顿中,提出将解盐运销于晋中北地区,以增加解盐销售和盐税。这次针对山西中北部地区的盐业政策调整,也成为明末至清中期山西土盐政策的最后调整阶段。

“先是嘉靖中,有请行河东盐于太原、汾州等处……时议以边地不毛,幸资盐抵税而并禁之,令民失业,不可。”③ 禁止贫民私自煎煮土盐。考虑到晋北产盐区多为环境恶劣之地,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只有盐产微利以保民生。嘉靖以后,明朝长期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和边防大量而急迫的资金需求之下。面对此种情形,政府采取分别治理的措施,决定“太原、汾州山路崎岖,运盐难致,乃许行私盐给票收税。每盐百斤纳银三分,仍听转贩于岢岚、保德、河曲等处”④。允许上述地区给票纳税,继续食用土盐。“惟平定、汾、石十州县里稍平,令行运盐”⑤ 。但是结果却是“然商人竟亦不至”。面对平定、汾、石十州县行河东盐,但是商运不至的实际状况,明隆庆三年(1569)“御史赵睿奏,太原、大同原属河东行盐地方,以有土盐故官盐不行。即今开中既难,税入无几,宜行巡盐御史会同巡按查核州县户口食盐之数,计口定盐,给票收税。务使地无遗利,法无遗奸。或解济边储,或留补禄饷,著为定规,委官督理”⑥。户部同意了上述意见,并从隆庆四年开始执行。“又令山西太原府所属阳曲等十州县,并汾州及所属三县,共十四州县,以后通食票盐,每票抽税银六分,责令屯盐道督理,完解运司。每年终,巡盐御史题解户部济边,其关防稽考之法,悉照盐法则例举行。其原派阳曲等十四州县引目,准令均摊河东运司行盐地方。”⑦ 可以看出,山西中北部的土盐,再次以类似于金以来的“均办之法”纳入国家的盐政管理范围,并且是“民情国计两利俱得”。但是在这一政策实施三年以后,“河东巡盐御史俞一贯奏,大同、浑源等州县地瘠民贫,所煎土盐仅可给日食、充地赋,与太汾等处利源繁衍者不同,乞免抽税,第禁其越境兴贩,毋与他争利。户部复奏,从之”①。所以明后期国家对山西中北部土盐的管理,经过从嘉靖到隆庆间一系列土盐政策的调整,最终使得土盐再次纳入国家的管理范围,并使得土盐在国家的允许下,成为晋中北地区人民的食盐替代。而且作为这次调整的遗产之一,就是将原来的土盐区一分为二,对太原、汾州等晋中地区,虽不食河东池盐,但是仍划归河东盐区管理。而对晋北土盐区,则继续实行纳税自由贩卖,成为独立食盐地区。

明清鼎革,在盐法方面,基本沿袭明代政策。对于山西土盐区域,更是完全继承了明嘉靖以来的政策。“太原、汾州、宁武三府属,辽、沁、平、保、忻、代六州属,皆食本处土盐,领河东之引而不食河东之盐,名曰盐税。”② 对这些地区征收盐税,使得土盐在指定区域内自由生产销售。“国朝分地销盐,不禁私煎,亦不令混入池盐,……使人人可以煎盐,家家可以贩卖,宽大周密,远迈前朝亦。”③ 清代以后,因为明后期的政策调整,少数如石楼、平定等原来长期属于土盐区的州县,在清代初年属于池盐销售区,但是经过清雍正和乾隆年间一系列改食事件,最终重新回归土盐区。这种对土盐地区的特殊政策,是符合当时山西土盐区的实际状况的,而且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结 语

通过较为清晰的梳理自汉代以来晋中北土盐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山西中北部地区有着长期生产、食用土盐的历史和习惯。这样的地域特殊政策,与之前通常所认为的历代盐法有着极大的不同,初步展示了土盐这一地方性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命运,进而也使得我们对传统时代的盐法有了更多的思考。透过山西土盐的发展历史,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地域性产物与地域之间有着不可隔断的特殊关系。山西作为历史时期的一个产盐大省,因为制度设计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在其中北部地区出现了土盐这一地域性产物。食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盐税成为历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的食盐专卖制度,食盐无法自由流通;同时国家对食盐所采取的寓税于价政策,使得食盐价格高昂。像山西中北部这样的路艰难运之区,官盐价格奇贵,人们无力买食。与此同时,因为这一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较大范围内的盐碱化土地,而在池盐无法运往和价格高昂无力买食的情况下,从盐碱化土地中熬制土盐,成为当时晋中北人们避免淡食最为经济与合理之选择。这样的政策和地域环境,土盐成为山西中北部地区食盐的主要替代。因此,土盐在山西中北部的出现和长期存在,是国家的盐政方针和地域性环境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次,历史时期以来,对于山西土盐之政策多有变化,但是从其发展历程而言,山西土盐政策不断成熟,与地域社会之间的特点也更加吻合。长期以来,虽然国家的食盐专卖制度不断加强,但是对于山西中北部地区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因素,国家只能以一种相对缓和的政策来应对。历代王朝不论对全国盐政作出怎样的变革和调整,但就山西土盐区域而言,其基本的原则就是依据其实际情况,运用可行的政策予以管理。同时,国家不可能因为山西土盐的存在,就对全国的盐政予以变革,实行食盐自由贩卖。同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像土地盐碱化这样的土盐生产的环境基础又无法改变。因此,政府唯有实行特殊的地域政策,应对这种地域性特殊产物。

最后,土盐政策变迁的历史显示,虽然历代政府对于山西土盐实行了特殊的政策,但就山西土盐的总体发展趋势而言,国家对山西土盐区的管理与国家总体盐业政策的发展趋势完全相同。从晚唐以后,国家开始对食盐再次实行专卖制度,且其随着时代的变迁,专卖制度日趋严密,对食盐专卖的管理不断深入。同样,我们可以发现,历代政府对于山西土盐的政策,虽然采取特事特办,但总体而言,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一制度变迁轨迹。因为资料的原因,我们现在可知,自宋代土盐生产兴盛以后,国家开始对土盐生产的区域实行在指定区域内仅设立征税部门,其他一切盐业活动完全自由。经过金、元、明初期的政策调整,到明嘉靖年间以后,对山西土盐地区进行详细划定,实行特殊政策,并完成了长期以来土盐区独立于全国大型盐区管理之外的状况,将山西土盐纳入河东盐区管理范围,使得全国政策在表面上开始划归一体。

(责任编辑:邓 军)

作者:侯晓东 李梅

第2篇:山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生态效果探析

摘 要:根据反映现阶段山西省若干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带来的生态效果的相关指标,运用脱钩理论,研究政府采取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带来的效果。通过对相关指标及数据的选取及模型的构造,提出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政策生态效果;脱钩指数;山西省

山西省长期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能源重型化工基地,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独特资源优势曾经并且依然在强力地带动着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但随之带来了能源资源的日渐衰竭以及渐趋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政府部门的宏观政策因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极大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促使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同步发展。

本文运用脱钩模型中的脱钩指数对山西省内四个重要的资源型城市2009—2014年各年的指标数据进行相关计算,着眼于探析山西省在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各种政策因素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一、理论机制

现今,“脱钩”已经成为一种用于衡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间存在的压力情况以及判断当下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及可持续性强弱的重要分析工具。因此,计算脱钩指数能很好地反映该理论所要表现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本文中使用DI代表脱钩指数,以长治、大同、临汾、朔州四市(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定,本文选取的4个城市均属资源型城市。其中,朔州市属于成长型资源城市,其他三座城市都属于成熟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4年六年内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燃烧原煤碳排放量(Q)、全年全市空气质量未达到Ⅱ级天数(ND)作为数据指标,分别对四个城市的经济转型政策的生态效果进行简单的数学分析。计算脱钩因子的公式如下:

DI=Kdec=1-

分析方法:OECD脱钩指标的主要功用是分析环境压力和经济驱动力二者相应变化之间的关系。下面举例对其评判方法进行介绍,假设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测度环境压力的指标,某地GDP作为测度经济驱动力的指标。如果两项指标的增长速度都呈正值,且当地GDP的增长速度快于当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称其为相对脱钩;当经济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逐渐减少时,称其为绝对脱钩。

当Kdec的数值大于0时,就说明脱钩现象出现,Kdec数值小于0则说明脱钩现象并没有发生,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Kdec的最大值为1,这时的反映当地环境状况的变量即全年全市空气质量未达到Ⅱ级以上天数(ND)为0,这说明当地环境状况已经颇为良好;如果Kdec的数值大于1,此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压力为零,即不需要消耗能源资源就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显然并一情形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除此之外,Kdec这一分析指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并不能把相对脱钩或者绝对脱钩区分开来,而仅仅能够将两个变量间“脱钩率”表现出来。

本文中涉及到的脱钩类型为强脱钩及扩展负脱钩:当Kdec<0,Xi>0(Xi=(Gi/G2009)×100%,第i年GDP增长指数),且Yi<0(Yi=Hi/H2009,第i年污染物排放量)时,称为强脱钩,这是最理想的愿景,经济持续增长,但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数量下降;当00,且Yi>0时,称为扩展负脱钩,这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愿景,说明资源消耗量与环境影响的增长速度已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变量选择、模型拟定、数据处理

(一)被解释变量与测度方法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山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效果,在此设定被解释变量为4个城市全年全市空气质量未达到Ⅱ级天数(记为ND)。这一指标一方面能够衡量出地区节能减排成效和力度,还能够反映出各城市所采取的加快转型的政策所产生效果的力度。

(二)解释变量与测度方法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燃烧原煤的碳排放量,记为Q,它是反映经济驱动力的指标值。此处将全社会原煤产量近似理解为原煤需求量。通过原煤产量计算所得的碳排放量,可以作为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一个衡量指标。但是由于其测度难度很大,大部分的数据都是根据能源资源的消费进行直接测度所得。本文中,碳排放量(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C=Ci=Ei·Fi·λ

上式中,四座城市的碳排放量用C表示;第i种能源资源的碳排放量用Ci表示;对煤炭能源的消费量在本文中用Ei表示;煤炭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用Fi表示,煤炭的碳排放系数为0.7476碳/万吨标准煤,代表碳经过完全充分燃烧后转化成的二氧化碳量的系数,数值为2.67。

(三)其他控制变量与测度方法

各市各年GDP这一辅助指标对于上文中Xi数值的计算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该指标的计算分析以2009年为基期的各年GDP增长指数,对于下文中判断脱钩类型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故本文将其列为其他控制变量。

三、实证结果分析——脱钩因子Kdec与相关指标计算与分析

通过对四个城市的脱钩因子Kdec、Xi、Yi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从2009—2012年的四年内,长治、大同、临汾、朔州四城市的脱钩类型均为扩展负脱钩,这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愿景,说明在此期间各个城市的煤炭资源消耗量与对环境影响增速已经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说明全社会碳排放量Q和全年全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ND之间存在脱钩关系。2013—2014年,4个城市脱钩因子Kdec的值均为负数,且Xi、Yi的值均为正数。如前文所述,只有当Yi值为负的时候,才构成强脱钩关系,但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及所选择变量的特殊性,即只研究了煤炭资源的碳排放量,没有对所有导致环境污染的资源因素进行考量,而且煤炭资源消耗量短时间内是以下降的比率增加,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可观。因此,可将2013年与2014年的脱钩类型划归为强脱钩型,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资源利用情况,即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量反而减少,这说明各市经济转型政策发挥了其应有的节能减排的功效。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使用脱钩因子以及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辅以相关图表,我们大致可以从分析的过程及结论中得出以下若干结论与建议:(1)资源转型政策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正向相关关系,政策力度越大,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越明显,因此政府要承担起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运用多种宏观财政及货币政策对煤炭资源进行相应管理与整合。(2)最先选择山西作为实行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试验的省份,这是考虑到要不断对资源集约和高效开采机制进行相应完善,并不断改进生态环境状况优劣的评估考核以及补偿机制,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还对经济绿色可持续与资源消耗状况、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资源型城市的后续改革要坚持秉承生态与环保的清洁生产理念,尽到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这些城市首先就要优先搞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努力促成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可以说,政策因素是推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以及推进山西生态保护进程的重要力量,通过山西省煤炭资源改革与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循环可持续经济。今后,还需要技术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才能达到整个社会能源利用的强脱钩状态,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日益减少,能源额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容和平.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任小娇,田敏.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探讨[J].经济研究,2011,(5).

[3] 刘继成.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脱钩及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与思考[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5] 王涛.资源型城镇产业转型路径研究[J].产业观察,2013,(18).

[6] 刘竹,耿涌,薛斌,董会娟,韩昊男.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

[责任编辑 陈凤雪]

作者:郭星楠

第3篇:加快推进山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研究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作为资源能源大省,推动工业实现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对山西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升产业素质、夯实发展后劲,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涵义分析

深入思考和准确理解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三种经济”的内涵和关系,对科学推动山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十分必要。

(一)“三种经济”的基本内涵

关于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2003年英国颁布《能源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能源技术进步和创新应用,实现单位GDP更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2009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低碳转型发展规划》白皮书,成为全球首个确定“碳预算”指标,并分解落实到各领域的国家。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各类低碳法案,如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和瑞典等国近年来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并确立了气候变化税、能源税、碳税和气候变化协议等经济制度和政策。

关于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作为一个概念,最早见之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绿色经济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强调发展的“公平”和“包容”。当前“绿色经济”一词不仅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而且已上升到产业层面,以无害生产和高产基础为发展重点的农业,以生命科技及其产业化为先导的生物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和产品也都提出了绿色的环境保护标准。美国犹它州的生物技术谷、日本的筑波生物产业区、德国的慕尼黑生物产业区、英国的剑桥生物产业区已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

关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1966年在他的论文《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经济学》中提出,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德国在1994年9月颁布《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并在1996年10月实施,这是发达国家第一次正式就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立法。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采取立法的强制手段在企业推行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单位GDP对资源的“低消耗”,有效保护资源环境。

(二)“三种经济”的不同侧重

总体看,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三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寻求可持续发展,但实施主体有所不同。

低碳经济是政府与企业间的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通常是以政府行政约束性的方式,确立约束性减排指标和行为规范。企业为完成约束性指标所规定的减排义务,必须以实际的减排行为完成政府所规定的减排义务。低碳经济强调企业等经济实体的执行能力。

绿色经济强调人与自然的行为。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通常是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寻求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动态平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方式。“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循环经济是国家间或经济体系间的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通常是以协同的方式,最终建立起一个循环经济的产业化体系,从而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与经济难题。循环经济强调体系之间的协同合作。

(三)我国推动工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以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实践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90年代末是我国工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我国积极参与实施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动的清洁生产计划行动,并制定和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一系列有关节约资源、降低消耗、防治污染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九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国家陆续出台了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有20多个省(区、市)对几千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的审核和认证工作,国家还重点支持了一批重大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和技术改造项目,使企业的污染预防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阶段:循环经济理念引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循环经济理念。2001年以来,由国家环保总局在辽宁省、贵阳市、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省市进行了循环经济工作的试点;江苏省由经贸委牵头制定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上海、山东、天津等地也开展了相关卓有成效的实质性工作。2003年11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从统筹人、自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战略性思路和目标。自此,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开始深入全国。

第三阶段: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阶段。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首次将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统一上升到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了实行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制度,为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保障。

二、山西工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西立足省情,狠抓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业升级等工作,工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五年间累计下降22.66%,完成了“十一五”全省节能降耗总目标(22%)的103.44%。“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山西的节能目标任务是万元GDP能耗下降16%。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全省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3.55%、4.15%、3.74%、4.18%,累计下降14.7%,完成目标进度的91.42%。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2.9%,淘汰落后成效显著,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日趋合理,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同时,多年来,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结构和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全省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的压力:

一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山西省已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期,尽管近年来全省强力推行节能降耗,使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高能耗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比国内先进水平高10%—20%左右。2014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5517.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以2012年为例,全省单位GDP能耗为1.95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6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倒数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3.21吨标准煤/万元,万元GDP电耗为1457.96千瓦时,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其他省份。同时,山西省C02排放量和COD居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污染物仍有不断增长趋势。

二是资源要素的压力。山西作为能源重工省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钢铁、冶金、焦炭、电力、化工和建筑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对土地、矿产、生态、水等资源造成较大压力。以煤炭为例,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653亿吨,经过30年的掠夺式开采,浅层资源、优质、整装资源已所剩不多。大同优质侏罗纪动力煤资源寥寥无几,主要矿区的服务年限仅够维持15—20年。有关研究表明,每开采一吨原煤破坏地下水2.48吨,山西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的1/6,目前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已占到可开采量的近80%,年超采地下水总量达到7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到7000余平方公里,采煤破坏隔水层,疏干地下水,对水利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承载力压力日益加大,山西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9%,荒漠化土地占全省总面积的10.4%,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达5000余平方公里,煤矸石和粉煤灰堆积压占土地13000万平方公里。

三是产业结构畸重的压力。煤炭、冶金、焦炭、电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0%左右,“畸重型”特征十分明显。首先是传统支柱产业资源转化率低,传统支柱行业基本都集中在产业链的初级端和价值链的最低端,产品初级化明显,产业链极度脆弱。在煤炭行业,全省煤炭转化率约为35%,用于煤化工用途的煤炭转化率约为8%;焦化行业粗苯深加工和煤焦油深加工产能利用率长期停留在35%和50%左右;钢铁、电解铝行业中除太钢集团外,其余企业均以普通建筑用棒线材为主;电力行业中外输电占全省发电量比例保持在33%左右;钢铁、有色等产业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其次是替代产业发展不足。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低能耗产业,但与传统的高耗能产业相比,这些产业相对规模小、对GDP拉动相对较弱,即使规模相对较大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也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左右,煤化工、食品、医药等产业的比例更低,山西产业结构偏重压力短期难以缓解。

四是循环不经济的压力。目前省内很多循环工业园区出现污染物排放量超标、亏损严重、甚至是高额负债等现象。首先是循环园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省内大多煤焦循环园区是在对该类型企业集中地区进行圈围基础上形成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公用辅助、物流运输、环境保护一体化,这影响了入驻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其次是循环经济价值链没有真正形成,上下游企业产业价值链不畅,集中表现在下游企业使用上游企业生产的副产品或是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反而增大生产成本,加重下游企业负担,此外还存在企业本身因为循环要求使用再循环产品时成本增大的情况,例如对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过的废水进行再次利用产生的成本往往比企业使用自来水的成本更高,致使很多循环园区的污水处理设备闲置;再次是循环经济产品盈利效果差。比如山西省的很多循环工业园区、固废园区将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加工成烧结砖作为建筑材料销售,但是砖的运输半径很小,一旦超出半径范围其运输成本就会与其利润相抵,往往只能在当地消化。价值链条连接不畅以及循环产品盈利率低使得循环园区的经济效益不高,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循环、固废园区的发展。

三、山西工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推动工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不仅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也是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更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山西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依据区域资源总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工业区域布局的科学化水平,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基础条件。焦化产业要严格控制产能总量,按照“焦化并举、上下联产”的原则,坚持通过产能置换、淘汰落后,推进跨行业跨地区的产权融合、纵向延伸,在吕梁、临汾、晋中、长治、运城等市重点布局新型焦化项目,着力培育10户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现焦化产品的集中、精深、循环利用。冶金产业要在控制产能总量的前提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置换和联合重组,推动形成以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为主体的分布格局,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推进产业链延伸和能源的梯级利用创造条件。电力产业要坚持“建设大型煤电基地、输煤与输电并举”战略,鼓励建设大中型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煤化工产业要依据煤种适应性、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等支撑条件,加快建设晋东地区化肥和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晋中地区焦化和乙炔特色煤化工基地、晋北地区烯烃、橡胶和新材料煤化工基地,推动煤化工产业实现绿色、高效、集约发展。

二是积极延伸产业循环发展链条。全力推进煤炭、冶金、焦化、电力、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煤炭产业要推动延伸煤—焦—化、煤—焦—铁、煤—电—铝、煤—建—材等链条,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绿色转化。冶金产业要加快由开采冶炼及初加工向集研发、生产、加工成套及服务于一体转变,构建以不锈钢材、优质板材、装备制造用材及优质建筑用棒、线、型材和铝材、铜材、镁合金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现代冶金产业体系。焦化产业要加快推进焦炉煤气制甲醇转化烯烃,粗苯加氢精制甲苯、二甲苯转化苯酐,煤焦油精细化加工生产煤系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链条。电力产业要积极发展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参数、大容量、节水环保型机组,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粉煤灰处置和废水回用设施,建设循环型电力工业。煤化工产业要围绕“气、醇、烯、苯、油”五条主线,着力推进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百万吨级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和产业集群。建材产业要以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专用玻璃等产品为重点,围绕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企业利用劣质资源以及废水、废渣等废弃物的技术水平。

三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实施电机能效和锅炉系统能效提升计划,在高耗能企业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水泵、风机、变压器等6类产品,降低生产能耗水平;完善市场化节能机制,搭建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实施平台,打造山西节能服务品牌;创新商业模式,用好我省建设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机遇,通过打包设计、BOT等模式,带动配套节能环保装备发展;落实《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意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电动汽车制造商落户山西,围绕整车企业建设一批零部件配套园区,加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进程。强化资金扶持,加大对乏风发电、低温余热发电、煤层气发电、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节能电机等节能装备的支持力度,力争在燃煤发电企业低碳排放、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市场开发,着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全省工业重要经济增长极。

四是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深入落实国家及省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意见,严控钢铁、焦化、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各市上报的违规项目自查情况进行审核,组织省直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严控产能增量;建立全省投资项目信息库,实现经信、发改、国土、环保、金融部门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协同监管机制;加强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组织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准入公告;坚决淘汰落后,确保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优化产业存量;及时公开进展情况,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为化解产能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五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建设全省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资源、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推进组建低碳绿色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技术开发体系。围绕煤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产业,进一步明确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加快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组织开发能量梯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在煤矸石综合利用、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领域继续取得技术突破,开发灰熔聚气化、煤基针状焦等新技术,对赤泥综合利用进行重点攻关,加快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前沿进军,努力突破工业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六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立法,对工业取水年增长率、重复利用率、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非生产设施占地比例等控制性指标纳入法律规定。积极制定相关排污权、水权等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明确制定企业排污量、用水量的最高标准,控制企业排污量,建立奖惩机制。加快推进矿权市场化改革,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图案锁建立全省低碳工业企业信息库,统筹推进低碳项目开发与建设。设立具有政府背景的工业低碳促进会,整合相关研究力量、投资力量和民间促进力量,形成多元多层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单位:山西省经信委)

作者:闫林

第4篇:山西政策

政策︱山西新购经济适用房不准自行上市交易

近日,山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禁保障性住房出租、转借、闲置。对已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再购买商品住房的,必须办理住房保障退出手续。特别提出,从2011年起,新购经济适用住房不得自行上市交易,对需出售的,由政府回购作为保障性住房房源,面向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按程序予以安排。而之前,在山西出台的《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曾提出,经适房购买后不得上市交易的时间限定为“5年之内”。

昨日,山西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袁纶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将彻底不能上市,作为稀有资源,用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五年建116.93万套保障房

根据新出台的意见,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16.93万套,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要达到20%以上。

意见中还明确了我省保障房建设的具体目标,其中,今年保障房工作总任务为37.54万套,含新增廉租住房货币化补贴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5.5万户。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中连片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015年底前,对房屋整体存在危险的农村困难家庭住房全部实施改造。

同时,我省将加大省级资金支持力度。省级预算安排对52个国定、省定贫困县和5个插花县建设的廉租住房按国家补助资金标准给予1:1配套补助。对非贫困县(市、区)建设的廉租住房和所有县(市、区)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给予50元/平方米的资金补助。

明确企事业单位可自建保障房

对于保障房建设中的“土地”,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保障住房建设用地指标由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年度用地计划中单列。各市、县政府要建立住房建设用地储备制度,优先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

意见还明确了企事业单位可自建保障房。允许把企事业单位富余存量土地纳入市、县人民政府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用地,统筹使用,所建保障性住房优先用于解决原单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职工的住房问题。

对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保障性住房的企业(单位),如果纳税确有困难,按照意见的规定,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延期缴纳税款。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将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公租房控制在60平米内

除此之外,我省鼓励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用于改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

今后,我省将进一步鼓励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和运营公租房。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公租房的建设用地要优先保障供应。市、县可通过配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增加公租房房源。

对于新建的公租房套型建筑面积,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公租房的租金则按照低于同地段市场租金水平的原则确定。

来源:山西青年报

第5篇:山西大病救助政策

篇一:大病救助及生活补助通知

余工字?2014?47号

关于做好“大病救助”、“生活救助”

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场)工会、各系统(局)工会、县直属基层工会:

做好困难职工大病、生活救助工作,是切实解决困

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工会组

织心系职工,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具

体体现。为了做好今年我县困难职工“大病救助”、“生

活救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救助对象:

1、大病救助对象:

因患重大疾病(各种癌症、尿毒症、白血病)造成

家庭困难的企业(包括改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农民工。

2、生活救助对象

(1)、因家庭主要成员(丈夫、妻子或未成年的子

女)患重大疾病(各种癌症、尿毒症、白血病)造成家

庭困难的企业(包括改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已在档的职工和新增职工及农民工。

(2)、因重大意外灾害,造成家庭困难的企业单位

的职工、农民工及新增职工、农民工。

(3)、因患疑难杂症,年自付医疗费用(是指剔除

统筹、机构等负担的费用,本人实际自付的金额)在8 万元以上的企业(包括改制企业)单位已在档的职工。

(4)、历年已救助患重大疾病(各种癌症、尿毒症、

白血病)目前仍在继续治疗的已在档职工。

二、救助范围:

1、户口和工会关系在本县的国有、集体、非公有制

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身患大病的困难职工及困难农民

工。

2、非工会企业必须是已组建工会组织的企业(以各

基层工会2014年组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的资料为准)。

三、时间认定:

凡2014年元月一日起因患“大病”、意外灾害、疑

难杂症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及困难农民工。(此前已 经大病救助过的不再享受大病救助,但按其他方面救

助),对历年患大病已经去世的应及时注销,不得隐瞒上

报救助。

四、申报人员必须提供的证明材料:

1、个人救助申请;(盖系统工会章)

2、困难职工(农民工)档案表格一式两份;(盖系统

工会章)

3、单位证明、个人月收入证明及配偶月收入证明; (盖系统工会章)

4、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出具的疾病诊断书和出院结论

复印件,医药费发票复印件;

5、本人身份证和户口复印件;

6、家庭所有成员的户口复印件(包括户口首页);

7、电话。(困难职工档案表格上是必填项)

8、农民工必须是参加了工会组织,有劳动合同,还

必须提供最近一年工资表(加盖工会章)及一年以上劳

动合同复印件。

五、上报时间:各基层工会务必在2014年10月28 日前将你单位要求救助的困难职工有关材料报县总职工

服务中心。

六、相关要求

1、申报审核程序。首先,由职工本人申请,附医疗

诊断书、医疗收费收据等证明材料;其次由各基层工会

严格把关,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严格按照省总、市总

有关规定执行,确保申报对象个人及家庭情况和上报材

料真实可信,确定的救助人员经公示无异议后,基层工

会签署意见,报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审查核实。同时

对受助对象进行上户抽查,发现瞒报、虚报情况给予通

报批评。

2、基层工会一定要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做到不符合

条件的不上报,符合条件的不漏报,困难证明材料不齐

全的不上报;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报

对象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在材料上报前公示,公示时间不

得少于5天)。

3、根据省、市总要求,救助人员由各基层工会实行

银行卡发放,各级基层工会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帮扶对

象的身份证与银行卡(工商银行卡)的登记工作,帮扶

资金实行打卡发放,确保帮扶资金发放到困难职工手中。

希望各级基层工会组织尽心尽责地做好调查摸底工

作,杜绝不符合条件和重复救助的现象,真正让确实困

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和关爱,维 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附件1:余江县总工会发放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专用银行卡号

登记表;

附件2:申请困难救助所需资料;

附件3:困难城镇职工档案表格;

附件4:困难农民工档案表格。

余江县总工会

2014年10月15日

余江县总工会办公室

2014年10月15日印发 篇二:大病救助申请条件 大病救助申请条件

1、城乡低保对象;

2、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

3、政府供养的孤残儿童;

4、因患病造成实际用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家庭;

5、以上救助对象需要具有本地户口,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在指定医疗机构就治,且经过医疗保险报销的。

所需资料

1、填写《慈善救助大病患者申请表》;

2、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正规医疗费用票据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出具的报销结算原件及复印件;

3、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

4、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孤儿等需提供《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五保供养证》等有效证件或者证明;

5、社会困难家庭需要由单位或者居委会开具收入证明;

6、其他申报材料。

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大病医疗救助承担范围:

(一)未经定点医院批准,在非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发生 的医疗费用;

(二)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规定的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以外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不能提供定点医院的诊断病历、诊断证明、住院凭证,以及应提供而不提供有关医疗费用报销、减免、补助凭证的;

(四)隔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

(五)门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

(六)因赌博、吸毒、酗酒、打架斗殴、自杀自残、交通肇事、医疗事故等不属于本办法规定救助范围发生的医疗费用;

(七)因不可抗拒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大范围急、危、病人抢救治疗及疫情和大规模传染病所导致的医疗费用;

(八)市、县(市、区)政府确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情形。 篇三:大病救助政策指南

大病及临时救助政策指南

政策依据:《七里河区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兰州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

城乡大病救助范围及程序:

一、医疗救助对象

(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三无”人员;其他享受本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

(二)因患大病、重病长期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开支大,个人负担医疗费较重,致使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城乡居民;

(三)因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伤害,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城乡居民;

(四)民政部门认定的重点优抚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

二、医疗救助范围

(一)肾衰竭;

(二)恶性肿瘤;

(三)器官移植的抗排异治疗;

(四)糖尿病伴并发症;

(五)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六)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

(七)原发性高血压、脑溢血、脑梗塞、偏瘫;

(八)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关节炎;

(九)慢性肝炎(活动期);

(十)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十一)重症传染病;

(十二)医院确诊的癌症;

(十三)骨折、骨坏死、严重的肌肉萎缩;

(十四)胆管结石及严重的胆疾病;

(十五)意外事故造成的大病和病危抢救;

(十六)其他特殊重大疾病。

三、大病医疗救助标准

1、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住院费用给予全额救助。

2、城乡低保对象和其他救助对象比例为:2000元以下部分40%,2001元-4000元之间部分50%,4001-8000元之间部分60%,8001-16000元之间部分70%,16000元以上部分80%。当年个人救助上线30000元。

3、对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业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住院分娩的,予以定额救助,顺产给予200元医疗救助,剖宫产给予400元医疗救助。

四、大病救助申请、审核、审批

(一)符合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由本人或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费发票和相关报销证明材料或社会互助救助帮困的情况证明材料,以及户口簿、身份证和有关证件的复印件。

(二)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初审和调查。在7个工作日内,将经公示无异议的申请医疗救助对象上报街道办事处审核。

(三)乡(镇)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由所在的乡(镇)街道直接报区民政局审批。

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范围及程序:

(一) 城市低收入家庭

(二)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四) 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中户籍不在本市,但连续在

本市生活满3年的未成年子女和结婚满3年且期间连续在本市生活的配偶。

(五) 有固定住所,连续在本市生活、就业,并在同一县、区居住1年以上,且符合

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的条件的人户分离家庭。

(六) 县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应当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临时救助申请人申请临时救助,应当向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街道办事处接到申请后,可以委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家庭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街道办事处在7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进行调查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区民政部门。

区民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予以救助;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区民政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2009-2011年秀川街道享受大病救助有129人,救助金额达到564000元。 附:流程图

第6篇:山西单独二孩政策实施

山西单独二胎政策5月29日起实施

《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通过修改,即山西省单独二胎政策自5月29日起实施。此次修改计生条例只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修改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其他条款暂未修改。对于政策落地前已怀孕但未生育的,可补办再生育服务证。

5月29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自5月29日起在全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据分析测算,2014年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在2020年之前,全省累计多出生约18.96-23.8万人,平均每年多出生2.7-3.4万人,不会形成生育堆积问题。

据介绍,2006年以来,山西省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稳定在13‰和6‰以内,具备调整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的基础。

根据对全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家庭的调查摸底及对现有独生子女婚育现状分析测算,2014年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在2020年之前,全省累计多出生约18.96-23.8万人,平均每年多出生 2.7-3.4万人,不会形成生育堆积问题,山西省人口出生率能稳定在12‰以下,自然增长率能稳定在6.5‰以下,能够完成既定的人口发展规划,对入托、入学、就医等公共资源配置也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此次修改《条例》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只将《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修改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其他条款暂未修改。山西省单独两孩政策适用对象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夫妻双方或一方为山西省户籍人口;

2、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

3、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一般来讲,独生子女是指夫妻生育或合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包括收养的兄弟姐妹),或曾有兄弟姐妹但兄弟姐妹均死亡且没有生育或收养子女的。

独生子女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孩子,申请时需要进行独生子女认定,即由申请人父母户籍所在地或现居住地村(社区、居委会)和所在单位出具生育子女情况的证明,并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认定。

双方均为山西省户籍的单独夫妻,应当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再生育服务证》。男方为山西省户籍人口,女方为其他省 (区、市)户籍人口的,可以到男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再生育服务证》。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妻申请再生育时需携带夫妻双方的再生育申请、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婚育证明、一方是独生子女的证明材料,以及夫妻近期合影照片等。不符合《条例》规定的再生育条件,申请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再生育服务证》的,审批发证机关应当撤销《再生育服务证》,已生育的,按照《条例》规定的违法生育行为处理。

在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之前,单独夫妻违法生育的,依照生育行为发生时的政策予以处理。在《决定》发布之后到2014年5月29日《条例》修改之前,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妻已怀孕但尚未生育的,应当办理《再生育服务证》;已生育但未处理的,按照《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进行处理,不再给予其他处理。

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单独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自批准再生育之日起,收回并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停止其正在享受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的各项优待和奖励;在2014年5月29日《条例》修改之前已享受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的各项优待和奖励不再收回,之后享受的应当收回。

第7篇:山西省曲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曲沃中学15级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己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爬起床。

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⑦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

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摘自《百科新说》2011年第5期)

1.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用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种蛋白质才能形成。 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生物钟。

2.下列各项不属于人早上起床人体按生物钟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是(

)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 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

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 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 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要想让生物钟与自然节律相符,每天都要校准。 B.如果每天睡到自然醒,人们每天比前一天晚起一会儿。 C.想要起床不那么痛苦,最好不要放纵自己,尽量每天按时起床。 D.只要每天定时起床,我们就能控制生物钟。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4~7。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甚任之 任:信任 B.乃令张仪佯去秦 去:离开 C.仪与王约六里 约:大约 D.欲与怀王会 会:会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7.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3分)

⑵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3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 B.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 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D.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窃:盗窃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 )(2分)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7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2)颈联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赏析其妙处? (4分)

四、

13、默写(3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2)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 , 。(《论语》) (4)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 (《过零丁洋》)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20分)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5

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以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个镜头“目送”为线索,切入点很小,很普通,引发了对亲情、对人生的感悟,笔触精致,令人叹服。

B.“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点。

C.本文在对亲情的叙写上倾注了太多感性,缺少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使作者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D.“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议论自然融合到一起。

E.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 6

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15.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情景?请简要概括。(6分)

16.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的文段,文字相同,那么,这两段文字包含的情感内涵和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也相同吗?请简要分析。(4分)

17.这篇散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但是《目送》与《背影》所表达的主题还是有所不同,请做简要分析。(6分)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读了上边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B (原文第三段是说“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 2.C (第五段“例如你不用自己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所以“控制”错。) 3.D (“只要„„就„„”错) 4.C(约:约定)

5.B(原文标点: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6.B(“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

7.⑴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亡”“内”“之”“竟”各1分,句意1分)

⑵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戮力”“河北”“然”“意”“状语后置”各1分)

8、答案 D [窃:盗窃,后加“读”译不通,应为偷偷地,《史记孙膑传》中有“窃载(孙

膑)与之齐”。注意,“窃”还有“私下”之意,“窃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之妻》。]

9、答案 B [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10、答案 A [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

11、答案 B(1)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2)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12.(1)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一点1分,四点满分)

(2)比喻。前一句,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地险恶;后一句,形象描写了洞庭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兄弟别离之情。(手法1分,鉴赏4分)

13、默写

14.C、D (C. 文章有理性思考

D. 没有议论) 15.全文主要叙说了记忆中的六个目送亲人的情景:

(1)目送儿子上小学;

(2)目送十六岁的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时通过机场安检; (3)目送儿子坐公交车去上大学;

(4)目送送自己到大学报到的父亲驾车离开;

(5)目送生病住院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被推进自动玻璃门; (6)目送去世父亲的棺木被推进炉门。

16.不相同。第一次是感慨儿子与自己感情的疏离,“不必追”是一种抉择上的果断,也是基于松手的一种理性;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第二次有对儿子更有对父亲的感慨,“不必追”是基于告别的一种理性,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收藏;结构上,总括全文,引人深思。(2分) 17.(答案仅供参考,学生若作答在理可酌情给分,建议每点2分)

(1)《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的情感,着力表现真挚的父子深情。而《目送》牵系三代,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作者的关爱。 (2)《背影》传达出是个人对亲情的感性认识。而《目送》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和关怀。

(3)《目送》穿透了人世离别的世俗情感表层,触及到了生活与亲情的本原,是对生活的一种顿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成长、独立、年老、去世,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能陪伴他的时候珍惜,尽心尽力,在他离开你的时候祝福,这就是人生。

18、作文

第8篇: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形势与政策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2012年备受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有哪些?

调查涉及20个热点问题,包括房价调控、社会保障、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物价问题、收入分配、小微企业、三农问题、社会道德、社会管理、基层民主、三公经费、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公平、法治建设、网络问政、反腐倡廉等。 网民选出的十大热点问题为:房价调控、食品安全、物价问题、医疗改革、教育公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交通安全、环境问题、反腐倡廉。

简述美国的新亚太战略主要有那些部署?

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强力推进既定部署,巩固亚太地区同盟国家向心力,巧妙利用各种手段拉近与非同盟国家关系,力争全面主导亚太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调整主动权。

(1)强化和整合传统盟友关系

①美日同盟;

②美韩同盟;

③美澳同盟;

④同盟三边化和多变化;

加强新“战略基点”扶持力度,尝试缓和敌对国家关系

①美印(度)深化合作对话机制;

②美越加强军事合作和军演;

③美和印尼展开全面伙伴合作;

(3)推动TPP谈判

①美国首次参加第六届东亚峰会;

②美图试图通过TPP谈判扩大在亚洲市场份额;

强化军事安全布局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决定指出: “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2、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3、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5、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6、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中美之间摩擦的概率增大。

(2)美国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

(3)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互通互联战略构成新的挑战。

挑战中也蕴藏部分机遇:

(1)中国作为区域性头号大国,美国到亚太地区后首先要和中国打好交道,毕竟很难使其他小国和它完全一条心,这些国家在安全上需要美国,经济上需要中国,政治上还想独立,美国不可能用冷战时期的手段遏制中国。

(2)中美之间的经济已经深深捆绑在一起,3850亿美元的贸易规模,中国持有1.1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伤害中国也就伤害它自身,今后美国出口倍增的市场要靠中国。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二、论述题

请结合叙利亚问题,谈谈你如何看待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

请结合《决定》,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5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当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人们就会由于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从而确立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一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意识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它不是人为随意所能建立起来的,随意人为也建立不起来;人们只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上顺势而为,才能最终确立统一稳定健康积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一国的健康积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不起来、甚至混乱,必然会造成人们对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认识上的混乱、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认识上的混乱,会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时间久了,必然会造成国家的急剧动荡。所以,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健康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关系到一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换句话说,只有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了,才能表明一个国家政权真正稳定了下来,达到了一种社会各界都认同的利益平衡,经济社会才能在一种平稳有序的环境中可持续发展。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

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八荣八耻)。” 从而增强我国的文化凝聚力。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2、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3、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4、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文艺工作者都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

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抵制低俗之风。

5、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必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抓紧设立国家级文化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做好文化领域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善于同知识分子特别是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交朋友,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第9篇:2015年山西特岗教师聘任期间和期满后政策待遇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年山西特岗教师聘任期间和期满后政策

待遇

三年聘任期间:

① 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与当地正式老师享有同等待遇,绩效工资不足的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

② 津贴补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

三年聘任期满后:

① 鼓励期满后继续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愿意留在当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

② 重新择业的,各地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帮助。 ③ 可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山西教师招聘网 http://sx.zgjsks.com//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上一篇:传染病联防联控下一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