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河南省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实际调查中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诉求,探析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1:

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一、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从2002年4月教育部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创业教育尽管有所发展,但并没有明显实质性的进展,具体表现在:

(一)有关创业教育的活动开展频繁,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1、近几年,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相继组织成功创业者在校内演讲,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但存在表面化、情绪化等问题,缺乏持续性的作用。

2、一些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开办了创业计划竞赛,虽然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依靠少数学生参加竞赛很难实施全面的创业教育。

(二)缺乏必要资金和政策支持

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些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一些政府、学校以及企业设立的创业基金无法满足众多创业者的需要,还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以及劳动、科技、中小企业、投资融资等部门的参与。当地虽然出台了扶持创业的一些政策,但市场准入的门槛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依然较高,而商业银行出于其经营目的考虑,不愿意给大学生提供信贷支持。

(三) 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全面

1、学科建设不健全。

2、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不足。

3、创业教育内容单调。

二、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的一般模式

要培养创业人才,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下面从创业教育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方法、培养途径、考评方式、师资队伍等几方面分别论述。

(一)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产物,强调对具有冒险精神、适应性和开拓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体表现为:1、知识性:创业教育并非只关注实用性,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同样重要,因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么创业活动就是盲目的;2、能力性:创业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如智力、动手操作能力、个性特质、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3、品德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具备敬业、守信、诚实等优良的品德特征,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创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创业教育不能无视市场这一牵引力,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据,开展人才需求调查,预测未来职业需求,坚持可行性、超前行、整体性、实用性原则。 开设诸如:企业管理、领导艺术、商法、经济法、信息网络、逻辑学、传统文化、国际商贸、制造业务、教育学等学科。

(三)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注重宽基础、活模块相结合,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要以学科体系为线索,将学科前沿理论和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类实用性技能相结合,形成一种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课程。当然,创业教育课程并非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它的课程内容更偏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比其他教育更需要对社会的认知和社会实践。创业教育的课程方案应与创业的一般过程和要求一致,既要教授学术类课程也重视个人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训练学生创业技能,还要教学生社交技能,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形成创业社会知识结构。专业课、文化基础课、创业理论课、创业实践课,都要以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创业实践活动是一种最能体现创业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它可以将实践活动、教育活动和自学活动融为一体,围绕创业实践目的、任务、计划、执行、评估等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使创业教育融入到创业素质中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分为精学、选学、配学几类。学生的专业文化课和技能课分为主修课、选修课、配修课。主修课为精学,选修课为学生兴趣所在,配修是培养学生个性,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课,此类课可由学生任选。总之,创业教育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创业基础理论课和创业实践课。这几个方面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的。

(四)创业教育的教学。创业教育采用“三维立体教学”,教师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实行自学自研为主,通过创业实践课程实行产学结合,密切联系社会与市场,邀请企业家、成功的个体工商户讲学,开展案例分析,模拟公司。侧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突出机会教育,因为机遇在创业成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创业成功的基本要素。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下面几种常见课程运行模式。1、渗透模式。2、结合模式。3、复合模式。

三、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举措

1、统一思想,充分理解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实施创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实施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使其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企业家”,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就业机会,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此外,实施创业教育还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2、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事业,涉及到教育、科技、人事、计划、财经、外事等诸多部门,需要当地政府做好统筹工作,制定统一、权威的激励政策和法规。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规范性,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以推动当地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关系到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现,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创业教育可以争取当地政府、企业、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3、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方式、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实施创业教育,首先要具备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用来指导整个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业教育的课程来实现的,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必须建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要在传统教育课程的基础之上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管理、商务、公关、法律、税收等课程添加进来。创业课程结构要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采取各种类型的教育方式如:课堂授课、创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等,同时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4、筹备充足的资金和师资力量。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要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筹备充足的资金用于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设立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同时,要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使他们具备较高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逐步实现创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此外,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还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使创业教育的内容始终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协调。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学院审计处)

作者:刘日星 谢志勇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基于学生视角的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探析

[摘 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河南省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实际调查中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诉求,探析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68

1 创业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具有开创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课程、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通过以上定义可知,高校作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任重而道远。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新技术转化,引导大学生个人成长,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2.1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科技的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6% ~ 8%,而发达国家则达到50%,硅谷竟高达60% ~ 80%,而在中关村这样人才密度远高于美国硅谷的地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只有20%,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缺乏。因此,通过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才能使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为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使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

2.2 开展创业教育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

当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优化都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更是严重短缺,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而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5.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人才,教育为本。因此全面推进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优化,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2.3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受多年形成的传统培养模式所限,尤其在创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缺乏,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创业教育就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改变传统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3 学生视角下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调查样本选取河南省12所(含独立学院、二级学院)本专科院校,共计发放问卷2 000份,基本涵盖各个年级的学生。最后回收1 782份,问卷回收率为89.1%。问卷的设计基于学生的视角,从创业教育理念层面和创业教育体系层面等几个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总结起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创业教育贯彻程度不够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如图中所示:54%的同学认为创业教育只是针对毕业以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而进行的一种“专门教育”,有8%的同学认为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商业学校里的学生,也有小部分同学认为创业教育针对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或者企业里的员工及管理人员,仅有23%的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针对某类群体的特殊教育,这说明创业教育程度的深入程度还远远不够。

3.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首先,学生所上创业教育课程是必修课的占24%,是选修课的占76%,这就是说创业教育在高校针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选修课,只是一部分同学爱好或兴趣,一种知识的扩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的学科和教育模式,这就导致学校和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其次,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它的模式、课程、形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课程体系为例,在创业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不同层次的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达到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3.3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在创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师中,专业教师仅占27%,而创办过企业的教师的比重最大,占33%,认为创办过企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还是停留在培养创办企业的人上,说明学校层面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或者贯彻还不够彻底,党政领导和辅导员所占比例分别是25%和15%,说明创业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亟待提高。

总体来说,各个学校在创业教育中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虽然教师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来自高校的党政领导,有专业的教师,有来自创业一线的领导和专家,也有来自高校的辅导员等人员,但不论是从人数上来看,还是从学科专业、教师素质、教师能力等等方面来看,都还是说明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3.4 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不明确

创业教育是与传统专业教育一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但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学校惯常的做法是把创业教育的部门挂靠在某个行政机构下面或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有的学校连个正式的管理机构都没有,有的学校只是辅导员在做此方面的工作,因此,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管理都落实不到位。

3.5 社会支持力度欠缺

创业教育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就可以办好是不太现实的,还需要建立社会支持体统,需要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其他的社会支持,齐抓共管,共同开展创业教育的良好局面,但由于有关教育部门在实际推行创业政策时缺乏明确的和强有力的措施,因此有时即使是鼓励性的政策在实践中也很难落实下去,统计的数据显示很多学生也都不了解相关的政策,使得这些政策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贯彻和执行。

4 学生视角下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4.1 学校方面的建议

4.1.1 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对其进行合理定位

相对于传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说,创业教育是“第三本护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不单单是针对就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对策,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只有在理解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对象及性质的明晰,对其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进行详细的制定,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成立和创业教育政策解读等方面为高校的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贯彻有关的政策和文件精神,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并从中获益。

4.1.2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开展不同内容的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一般定位为: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应明确教育目标,一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创业教育,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开设相应的创业学课程。比如: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主要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针对大三的学生,主要培养目标则是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里品质;针对于大四的学生,高校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另一方面,分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创业教育,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通常是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学生,创业教育要面向不同专业的全体学生来开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与定位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

4.1.3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搞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就是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由于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可采用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构建策略,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构建模式,高校的教师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力量,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成功的企业家、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法律专家等是另一份力量,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学生传授创业方面的知识,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达到高水平师资要求,为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1.4 建立有效的反馈评价系统

为更好地完善创业教育,需要对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一个反馈和评价,基于此,学校应该从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个方面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评价系统,外部评价包括企业评价、其他教育机构评价、专家评价等等;内部评价包括学校领导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而后两者的评价是重点,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通过全方位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全面地动态了解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及时跟进和完善,把创业教育逐步推向成熟。

4.2 政府方面的建议

4.2.1 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创业教育环境

关于高校毕业生创业,河南省在推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也大力贯彻和实施,出台了较多的相关的政策,如《共青团河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青[2005]54号)等一系列文件,2009年3月20日,河南省工商局出台的《关于支持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意见》中,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大学生开公司“零首付”等政策。

但从调查中的数据统计发现,学生对相关政策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致使政策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创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参与讨论,制定出真正有利于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来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在政策出台后要组织专家或学者对相关的热点进行解读,既能使相关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引起更过的关注,贯彻起来就比较顺利,高校把这种关注和理解在向学生推进时就会顺畅得多。

4.2.2 加大经费投入,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创业的启动资金及后续资金的缺乏。各地对大学生创业阶段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需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努力,设立相应的创业启动资金,并发放小额贷款,建立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等。另外,致力于创业的大学生在企业创办的初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政府社会可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邀请知名的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以专题讲座,专题论坛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借助社会各界的关爱,让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4.3 社会方面的建议

4.3.1 以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在用人考核方面为学生做引导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社会方面也不例外。一方面,企业可以以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招聘和考核的标准,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实践情况以及对企业内部人员能力、岗位技能、心理品质等的分析,给学校提供建议,使实践和理论有机衔接,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4.3.2 利用自身条件为创业教育服务,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创业教育实践,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为学生提供这一个实践平台。高校和企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做出努力和协调,不断寻找和创新适合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实践模式,不断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形式,才能共同促进创业教育和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协调和配合,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剑.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07.

[2] 贾捷. 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0.

[3] 程翠. 基于学生视野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4] 粟芬.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5] 刘娅. 论高校创业教育的误区[J]. 云南电大学报,2009,11(4).

[6] 曹启娥.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2).

作者:刘蕴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3:

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摘 要:创业教育对民办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创业教育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现状,明确了构建创业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并构建了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五阶段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一、创业教育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创业教育”确切的定义。1989年,柯林·博尔最先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给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即:“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岗位的创造者。”我国学者席升阳认为,“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1]。

笔者对“创业教育”的界定是:创业教育是通过适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进取心、冒险精神、艰苦奋斗等企业家精神为中心,以构建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及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为基本出发点,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本没有形成,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较少学校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缺少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2]。有些学校会在实训中涉及创业教育知识,例如“拓展训练”、“推销技巧”等,由于课时较少、不系统,并且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训,缺乏实战性,因此对于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效果不明显。其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3]。民办高校教师结构特点是老教师、年轻教师多、中年教师数量少,大多数年轻教师都在30岁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即进入民办高校从教,在社会上参与创业活动的机会很少,缺少实战经验。最后,参与创业教育的学生比例很少[4]。由于没有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选修经管类课程中涉及创业教育的课程、经管类学生参与关于创业教育的实训课程、通过学校参与国家创业大赛。由于民办高校主要办学定位是培养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讲授、实训等环节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例如笔者在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主要重视学生对整个营销体系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竞争者分析、市场调研、STP战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内在关系,明确市场营销精髓,并力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课程考核形式是:自选一种产品或项目,撰写市场营销创业策划书。通过授课燃起了学生创业的激情,奠定了创业所需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能够参与到这种创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是很少的,以哈尔滨财经学院为例,大概5%左右。此外,参与创业大赛也是创业教育中很好的形式,黑龙江省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在娃哈哈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过程中,通过产品销售、市场调研、撰写策划书等环节,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创业素质,如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等精神。但是能够参与其中的学生人数就更少了,不足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学生总数的1%。

三、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创业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愈来愈大的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民办院校的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高端就业市场上,与重点院校,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相比,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而在低端就业市场上,与有专门技能(如维修汽车、电脑等)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竞争,其优势也不明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样严峻的形势更能燃起民办大学学生创业的激情,而且,民办高校的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一方面对本专业拥有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又具备一些实践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民办高校能够通过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将会产生以下几个积极意义。

1.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有利于

构建学生创业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成功奠定基础。

2.成功的创业教育模式将会成为该民办高校的办

学特色,增强其自身竞争力。

3.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将会对黑龙江省

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成功创业的民办大学学生会解决其他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带动其他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缓解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压力。

(二)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笔者根据创业教育培养的不同阶段,构建了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五阶段创业教育模式,如下图所示。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图示

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行为,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最基础的阶段是第一个阶段:让学生形成创业知识体系。为此,民办院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并且通过案例教学、课堂研讨等方式强化学习效果,最后通过恰当的考核方式达到构建学生创业知识体系的目的。

创业教育的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其目的是对有一定创业理论基础的学生进一步培养其创业技能和素质。笔者认为实训教学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专题实训,如:市场营销调研、推销技巧、团队训练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素质,在实训中要通过成立虚拟公司、情景模拟和体验式教学等方法,真正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而不是只停留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在实训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恰当的创业教学软件操作系统的支持,那么,无论是对整个创业流程的理解还是对后阶段的创业实战,无疑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阶段的考核方式可以是灵活多变的,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并将成果进行PPT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技能。

创业教育的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实习,其目的是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体验市场的运作原理,了解企业的各个部门运作,为下一阶段的实战奠定基础。这一阶段的关键点是关于实习单位的选择,以往情况往往是流于形式,学生随便找个企业盖个章了事,达不到实习的目的,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民办院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实训管理工作,例如建设实习基地,一方面解决了学生找实习单位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管理。

第四个阶段是创业实战,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创业项目,由教师指导,进行一系列创业活动。首先,要撰写创业策划书,在策划书中写明项目名称、环境分析、竞争者分析、消费者分析、目标市场的选择及定位、产品组合策略、投资风险、财务状况等内容;其次,将创业策划书实施;最后,对实施情况进行财务核算,计算利润率。

第五阶段,完成创业报告,接受考核。创业报告除了写明创业过程,还要对整个创业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评估继续创业的可行性以及进一步创业的思路。在考核方面,建议不仅要对学生的创业报告打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创业答辩,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创业能力。

以上五个阶段是逐步实施的,该创业模式的培养重点从知识结构到能力和素质再到创业实战的演练,力求培养理论、技能、素质、实战能力四位一体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三)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保障

五阶段的创业教育模式涉及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创业实训、创业实习和创业实战等诸多方面,内容复杂而广泛,为了顺利实施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合格的创业人才,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建立保障措施:首先,民办院校的领导要充分重视创业教育,领导重视才能积极推动创业教育的实施;其次,要有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国家投入和学校投入,例如: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免税政策,学校聘请创业成功人士讲座的投入,学校为学生创业提供的场地、资金扶持等各种资源的投入;最后,创业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支具有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了塑造出这样的教师团队,一方面,民办院校可以鼓励自己的教师在企业实践,以弥补只有理论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引进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人才作为民办院校的教师(或兼职教师)。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影响创业教育模式顺利实施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学生的参与程度、学校的创业氛围、学生家庭的影响等。民办院校要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确保创业教育模式顺利实施的同时,也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模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玉梅.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功课[J].就业与保障,

2010,(6).

[2]王春景,邓益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

效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1).

[3]李森,陈晓瑞.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214-219.

[4]张楚廷.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J].高等教育研究,

2011,(2).

作者:姜云 汤杰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实结下一篇:农函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