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扩招,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普通高校英语教育存在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等主要问题。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开展校园英语语言交流活动,培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等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普通高校英语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普通高校英语教学论文 篇1:

任务型教学在普通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利与弊

摘 要: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作为交际教学理念的发展备受人们的推崇,然而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分析和探讨任务型教学对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利与弊,目的是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同时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克服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将其与其他各种教学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新飞跃。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普通高校英语教学 优势 弊端

一、任务型教学简介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主要以语言学习和二语习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主张使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材料(Nunan,1991;Willis,1996;Richards,1994),让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规则(Skehan,2002),着重通过处理、解决意义来习得语言(Long,1985;Crookes,1986)。

Nunan(1989:15)对任务的定义是:一项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处理、生成、互动的课堂作业。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此项作业应具有完整性,应作为一项独立的交际行为自成一体。

二.任务型教学的优势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点对于任务型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毫无疑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任务型教学完全改变了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中心,任务要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师不再是权威的授业解惑者,而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与促成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地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促进二语习得。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脱离情景的语言学习是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当我们与人交谈、发表看法的时候,说什么、如何说都必须考虑特定的场景、谈话对象及我们自己的身份。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学生自主运用目标语言所进行的交际活动,在人为创造出来的情境中,自由、和谐地交流,完成一定的语言任务。任务型教学强调情景的多样性、真实性,情景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情感与能力水平,鼓励学生根据真实的情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讲述真实的生活经历,传递真实的信息,使各种语言技能在交际中灵活体现。在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以及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促进二语习得,激发学生的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三)强调“合作学习”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会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协商,这种主观性和片面性得到纠正。因此,协作学习环境能够共享学习者群体的思想。任务型教学对小组学习的这一作用予以了充分重视,同伴和小组学习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方式,任务通常是两人或小组一起合作完成的。同伴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能产生大量互动机会,学生必须设法理解别人并表达自我,这使他们体验了意义协商的过程。

三、任务型教学的弊端

(一)英语课堂现状与任务型教学的局限性。

大班授课影响任务型教学的实施。目前,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采取的都是大班授课的方式,而大班授课对于英语教学又有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师设计的任务不符合要求而达不到教学目的。任务难易度的把握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任务过易,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过难,则会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另一方面,由于大班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的话,任务完成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二)任务型教学法受到学时和教材的限制。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某些耗时多的任务或者是现实类任务不能搬到课堂上来。目前普通本科院校英语课所应用的常用教材,在靠近英语应用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例如大多数教材在写作方面都比较注重英语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口语和听力部分都有相对突出的应用主题,但是四级和六级考试任然是考核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所以大多数教师仍以题型为练习的主线,没有真正的设计任务;而课文的讲解方法上普遍还是采用传统英语教学法。这样就束缚了教师的思路,致使大多数教师认为在课文讲解部分不适合用耗时的任务型教学法。

(三)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语言水平虽然具备完成任务的基础,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往往好的学生是主角,后进生是配角,导致后进生采取故意回避任务的态度。原因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存在着某些自卑心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口头练习的机会少,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低,怕犯错误。这种自卑心理严重阻碍着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甚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四)教师能力高低对任务型教学的限制。

任务型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并非说教师不重要了,相反,比起传统教学法,教师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是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监控者。首先,任务的设计本身对中国的教师来说就是个极大的挑战。在任务的设计上,要求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标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任务的设定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同时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任务的设计还要有梯度性,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英语水平都有很通透的了解,如果了解不够,则设计出来的任务很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课堂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因此,实际上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整体课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控制有所增加,对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有更好的驾驭能力,同时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也就是说,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从很大程度上来讲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这就影响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应有的效果,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任务型教学受到考核评价方法的局限。

目前,大多数的普通本科院校期末考试依然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现有的这种考试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得学生参与任务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与此同时,任何任务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在学习中的效果。目前英语课堂的口语课可以通过英语辩论、口语大赛、演出短剧、歌曲比赛等形式来检验和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听力、课文、词汇、语法方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任务分析和评估的手段。

总之,外语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要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而任务型外语教学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交际的机会和动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建构、领悟和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与他人磋商、交流、协商、合作等交际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的引进和倡导对改变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一样,任务型教学在实践中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高校英语的教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促进语言习得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也应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克服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把任务型教学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而科学的综合,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加以运用,那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一定会有新的改观。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Skehan,P.A nonmarginal role for tasks[J].ELT Journal,2002,(3):289-295.

[3]Willis D.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樊玲.任务型教学的借鉴意义及其局限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6]邓杰.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9).

作者:韦 婧

普通高校英语教学论文 篇2:

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扩招,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普通高校英语教育存在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等主要问题。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开展校园英语语言交流活动,培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对策

普通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国民职业从业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促进了我国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型的转变。随着我国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作为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已逐步被社会所认可和重视。英语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学习掌握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强的应用型英语,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多个合适的方法,理解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英语教学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重点发展口语对话能力的新的教学体系,使普通高等教育的英语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普通高等教育的英语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找到强有力的阅读技巧、听力和口语技能。英语教育既是教育范畴也是经济范畴,其面临的现状和经济社會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正确认识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根本对策,将培养职业人才与中小企业、加工企业相对接,把办学方向向就业本位回归,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更应该大力发展英语教育。

1.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各个行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与国际的接轨更加紧密,英语作为一种工作中的语言工具,已经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了英语“四级”、“六级”过级制,以此来评价大学生英语水平,给大学生设立了一个硬性的要求,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实施的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技能的产业技术人才,他们肩负着强有力推动我国产业快速与国际接轨并健康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水平的英语能力。但是,由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多来自重点高校下游的人才群,这一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尤其英语水平,他们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厌烦英语学习,这一现实问题应引起普通高等教育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

2.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教学的地位已逐步上升,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通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并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符合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创造性,从根本上解决好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正确认识。

2.1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重点高校的下游人才群,这些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英语整体水平并不高。根据资料显示有62%的学生英语发音不准确、语法知识欠缺、单词读写困难。有31%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他们对英语学习普遍不敢兴趣。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数只占总人数的7%左右,但是这部分学生在多数学生无心学习英语的大环境影响下,英语水平提高的缓慢或停滞,出现了在原地踏步的局面,导致大多数学生连简单的单词读写和句子成分的理解都一塌糊涂。面对这种英语基础多层次及普遍水平较差的学生,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采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的科学实用的方法,注重实用性,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引导到主动学习的轨道上。

2.2部分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信心

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的关键是口语基础偏差,在实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羞于开口说的现象。音标基础差,害怕发音不准确,不敢张口害怕当众出丑,这样就形成了哑巴英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直接造成记忆、阅读、理解的困难,找不到英语的学习感觉、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3普通高等教育的英语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英语教学的水平,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英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多为本科学历或者通过进修获得的单证硕士,硕士研究生较少,博士研究生少之又少。这样的学历层次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有发展的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邀请英语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以此提升英语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还应加强英语教师思想观念的引导,教师应改变观念,改变角色,改变教学方法、方法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等作用。

3.提升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分析

3.1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

多媒体能将声音和影像合二为一,语言和情景相结合,使英语学习更具体化和实践化。英语学习要走出传统的听、说、教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融视、听、说为一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地调动起来,使语言学习与语言应用相结合,将教学的知识化、抽象化及语言描述等转变为直接的具体化、形象化、实践化及语言交流,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把学习英语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词汇的灵活性和辨别能力,挖掘潜能,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和调节学习情绪,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语言的模仿和口语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等。

3.2开展校园英语语言交流活动,培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语言交流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以对话和短文的形式显得比较被动和死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来巩固学习。有些学生可以了解磁带的内容,却听不懂外教的英语会话,配合教学开展口语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敢说敢讲,可借助英语采访、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游戏等一系列校园英语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听、说途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真正地“活学活用”,感受不同的语速、音高、停顿、节奏、重音等大量的信息,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3.3根据学生英语基础采取分级教学,重新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诊断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了解学生的英语基本水平,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法,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抵触情绪,这也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的关键一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补充,尽可能地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说、敢读、大胆尝试,多使用“Don’t worry ,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well next time”等课堂语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重新找到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英语学习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齐哈尔大学近几年加快了英语教学改革,采取分级制的教学改革方案,获得了成功,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我们重点加强英语学习目的性的正确引导,改革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方法,走出课堂,在实践应用中加强英语学习。英语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都能完成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4.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凸显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高等教育从数量和规模上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已经接近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为满足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首先,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清晰,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重点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教育目标,大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面宽广,专业理论扎实的应用型职业专门人才。其次,采用“双导师制”,实现学校与社会急需专业人才的技能部门相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相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实现“订制”培养的最终目标。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优秀的高级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水平,他们所使用的劳动工具、应用技术、获取的先进知识等等,都将与英语知识息息相关,英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语言工具。

5.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具有紧迫感和艰巨性。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职业英语有其灵活、多样、独特的教学风格,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只有打好基础知识,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语言、词汇的灵活性和辨别能力,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能过硬的学为所用、学有所用的实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刘延秀,孔宪辉.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课堂的模式探索与学习者研究〔J〕.外语界,2008,(01).

〔2〕 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01):64-65.

〔3〕 黎明星.大学英語教学改革与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7,(11).

〔4〕 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03):49-54,67.

〔5〕 王宏军.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8):84-89.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鄂玉荣

普通高校英语教学论文 篇3:

职业英语模式在应用型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应用型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突出大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教师和学生,特别是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组织好教学素材、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只有这样,职业英语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才能顺利展开。

关键词 职业英语模式 跨学科 职场语言交际能力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Workplace English in Applied

Ordinar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ENG Qing, ZHANG J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3)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nglish mode; interdisciplinary; workplace languag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1 职业英语模式在应用型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职场语言交际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普通地方高校的多数毕业生工作后无法与外方人员交流,无法读懂专业英文资料,这说明了他们在大学中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未能满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与实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脱钩了。正如徐锦芬教授①所指出的,“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最突出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英语的工具性功能凸显不够。”因此,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应朝着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方向发展。如:王守仁,王海啸②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从普通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其教学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效进行专业交际的语言能力。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最能反映学校和学科特点,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但与此同时,“大学英语发展方向究竟是基础英语还是学术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这一问题我们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搞一刀切,而是需要依据各个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即使是同一所院校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目标也会有很大差异。”③因此,应用型普通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来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应用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一般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佳,有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这类院校中,大学英语教学有必要侧重于英语在各类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使教学内容能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专业工作紧密契合,帮助学生提高在某一专业领域或行业内的英语运用能力。

同时,应用型普通高校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之重点高校的学生有相当的距离,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且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对英语在未来工作中重要性的意识不强。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进行一学年的基础英语教学之后进入职业英语教学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因为它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学习与语言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习目标明确,强调语言在实际交际行为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通过体验英语在其专业领域和职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学习英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动机被激活,英语学习得到很好延续的同时,可以为学生下一步更顺利地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突出大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 职业英语模式下应用型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准备研究

2.1 教师和学生的准备

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构建跨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应用型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胜任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工作,没有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经验的老师是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为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和各学院的专业英语老师和教务部门沟通,参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了解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应达到的英语水平和应掌握的语言技能。同时,应做充分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此来组织系统的教学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安排实用科学的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做好职业英语教学的准备。(1)校内进修。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深入一到两个教学院去听专业课程,学习了解某专业的基础知识。(2)辅以自修。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与专业人士沟通交流,时时关注专业发展的动向和前沿,收集大量专业领域信息。(3)深入企业学习调研。通过校企合作,去企业、工厂等实际的工作场所挂职锻炼,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行业规约,积累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掌握在专业工作领域内对人才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

职业英语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学生做好心理和理念上的准备。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英语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和个人长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意识到职业英语是为日后进入职场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服务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来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享受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快乐。

2.2 教学素材的准备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教师应挑选专业性适中,语言代表性强的材料进行教学。首先,教学素材的选定必须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能力和专业水平。再者,教学材料要具真实性、交际性和时效性,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专业素养和视界。这就要求教师团队不拘泥于某本教材,而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使教学材料和实践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认知规律。每一阶段的素材要有连续性、逻辑性,从易到难,目标明确。具体来说,材料应有很强的语言代表性,是实际工作中的真实语料,有丰富的专业术语和职业表达,能兼顾语言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发展,还应包含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类知识,在职场中若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无法实现成功的人际交往和业务往来。

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和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专家合作,通过专业教师的帮助来汇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热点和专业前沿的素材;通过和行业专家的交流或深入企业挂职学习的机会来收集工作环境中口头和书面的真实交际语料,并融入到教学材料中。所有的素材可以分类以一个个小型语料库的形式上传存放在自主学习中心供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目的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时代,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学习者才能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

3 职业英语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与实践

职业英语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将语言的运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让学生熟悉未来的目标情境,掌握基本的职业英语技能,以此完成各项职场工作任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首先,通过教师展示或学生分组搜集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他们所在专业领域的词汇、句式等,学生需对这些素材予以加工整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教师,教师需即时反馈。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某专业领域主题性质的篇章,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第三,模拟专业工作场景,以任务型教学和合作学习为主,在相关专业词汇和行业表达有前期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就某一专业或行业主题进行探讨,并完成相应的口头交际任务和书面报告。在这一实际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专业词汇,熟悉常用表达,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内的篇章结构、文体特征,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在专业工作中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技能训练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如医学院的学生应侧重于医护英语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多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体验;而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应以阅读能力为主,培养学生流利阅读计算机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和维修指南等书面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先讲授、实践各学科专业领域内共核性质的语言,比如,在医护领域,可讲授医院各个科室和每个医护人员都会使用到的语言,如医学英语。之后,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医生英语、护理英语、药剂英语、临床医学英语等。同时,可以使用相关的软件系统,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以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如:利用3D投影将学生置身于医院这一场景,使学生完成医患之间的问诊交流;或充分利用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实地演练如何接待外宾,如何用英语介绍设备、展示产品等。最后,可以从口头交际过渡到书面交际或专业写作,如:让学生在口头任务完成后撰写书面报告等。

职业英语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重点还是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深化语言学习,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与国外的同行专家交流,能完成日常工作中的口头或书面交际。

4 结语

在职业英语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各种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因为“教师的知识成长、心理成长和工作热情都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④同时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之区别于EGP的评估体系而更加科学化。在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中,应细化考核要求,既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核。应用型普通高校可以参考上述思路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突出大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基金项目:湖北理工学院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以职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382)和湖北理工学院2012年度校级教学研究立项重点项目“以职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09)的成果之一

注释

①③徐锦芬.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外语研究,2011(10):26-31.

② 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4-11.

④ 郑青,刘俊. ESP教学中的教师认知准备[J].海外英语,2014(5):63-64.

作者:郑青 张健

上一篇:扶贫工作体会下一篇:总结情况汇报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