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四节鱼教案

2022-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的书写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整理过程,包括教学课时、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导入、讲授、讨论、作业、板书,还有教学后的反思和小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总结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上第四节鱼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八上第四节鱼教案

第四节鱼_教案

第四节:鱼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鱼类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鱼的外形和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进行演绎推理。 【教学过程】

一、双方举例,初步建立概念。

1.请学生举例,各种常见的鱼类。例如,鲤鱼,金鱼„„

2.利用PPT上的图片,提出:你认识图片上画的几种鱼吗?(草金鱼、鲤鱼、鲫鱼、黄花鱼)

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

①鱼生活在什么地方?

②鱼靠什么行动?

③鱼是怎样呼吸的?

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归纳,这些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同时提问,我们平常意义上将所有的水中生物都称之为“鱼”,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 举例,章鱼,娃娃鱼等,是否也是鱼类?

教师小结:这些鱼在外形上具有以下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 3 .认识鱼的共同特征

(1)讲述: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我们几种常见的鱼在外形、生活环境和繁殖后代方面的共同特征。自然界里鱼的种类很多,你能根据对这几种鱼的研究,推想所有的鱼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推理:

鲤鱼、鲫鱼等身体表面都有鳞,头部都有鳃,都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都用卵繁殖后代。从而推断:所有的鱼身体表面都有鳞,头部都有鳃,都靠鳍运动,都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

(3)教师小结:鱼的共同特征。

二、确立概念,深化概念

(1)经过上述的讨论和归纳,提问: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动物是鱼?

(2)教师小结: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的动物都是鱼。确定鱼类的概念。

(3)教师:“既然已经给出相关概念,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总结出鱼的5个特征,凡是具有5个特征的动物就是鱼,凡是没有这5个特征的或只具备其中的一点两点的动物就不是鱼,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同学列举些不是鱼类的例子,并简述原因。

如,章鱼是软体动物不是鱼,它不具备鱼的一些特征。海豚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三、巩固

1.再次令学生回忆:

具备什么特征的动物是鱼?

2.课本图中的这些动物你认识吗?叫什么名字?

(金枪鱼、旗鱼、乌贼、章鱼、带鱼、比目鱼、鲸鱼)

3.小组讨论:

课本图中的动物,哪些是鱼?哪些不是鱼?为什么?

4.引入推理,总结之前提到的各种鱼类和非鱼类:

(1)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的动物都是鱼。

金枪鱼、旗鱼、带鱼、比目鱼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所以金枪鱼、旗鱼、带鱼、比目鱼都是鱼。

(2)凡是鱼都靠鳍运动。

乌贼、章鱼没有鳍,所以乌贼、章鱼不是鱼。

(3)凡是鱼都靠卵繁殖后代。

鲸是胎生的,所以鲸不是鱼。

(四)布置作业

1.搜集各种鱼的图片,弄清名称与生活习性,在小组内交流。

2.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第2篇:八上第四单元

八上第四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作者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合理的期望是父母对子女负责的重要体现。(

)

2.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们一方面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

3.对自己的父母表示歉意,那就是软弱。(

)

4.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

)

5.和父母沟通很难,在许多问题上,分歧太大。(

)

6.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主要靠父母的努力。(

)

7.我们对父母的孝敬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

8.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要受舆论的谴责,但不负法律责任。(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填在括号内。)

9.家庭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一般为(

)

A.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B.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

C.三世同堂和主干家庭

D.联合家庭和核心家庭

10.下列选项是对右图观察后的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

①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重点培养

②只有敬老爱幼才能协调好人际关系

③必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④父母对子女要全面关心和正确引导,使其健康成长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句俗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不同于动物,父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养活自己

②父母对子女尽了抚养的义务,同样子女也应照顾和关心父母

③成年子女应尽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④我们要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1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

)

①指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

③父母对子女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

④子女对父母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①②③

13.当子女成年并独立生活后,父母(

)

A.仍要继续承担抚养义务

B.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

C.仍有保护子女的义务

D.可以不再承担抚养义务

14.学生小林的家庭生活很优裕,他在家说一不二,父母则百依百顺,以至于小林在外欺负别人,打架斗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这里,小林的父母没有履行好(

)

A.抚养的义务

B.赡养的义务

C.扶助的义务

D.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15.对待亲子矛盾的正确态度有(

)

①良言暖语 ②唠叨埋怨 ③冷静思考

④互相指责 ⑤自我批评 ⑥彼此尊重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16.小香的妈妈趁她上学之际,看了她的日记,妈妈的做法虽然不当,但从她的出发点来讲,她这样做是(

)

①出于对子女的责任心和爱护

②关心小香,想了解小香的内心世界

③为了揭小香的老底,教训惩罚小香

④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小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作为子女,发现父母看自己的日记后,小香应该(

)

①和父母冷战,把日记藏得更隐蔽

②发脾气,指责父母侵犯她的隐私权

③主动亲近父母,经常与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④向父母敞开心灵,让父母信任她,消除对她的担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8.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

)

A.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B.敬重和爱戴父母

C.早早打工挣钱赡养父母

D.现在只需搞好学习,其余的事等长大以后再说

19.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创设一个和谐家庭(

A.是父母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B.需要父母子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C.不是我单个人的事,我努力也没用

D.我无可奈何,因为父母很固执

) 20.当你长大后,父母已经年迈体衰,时常感到孤独,而你的工作又忙。你应该(

)

A.让父母理解自己的辛苦

B.先忙自己的事,等有空闲了再去看父母

C.多给父母寄钱

D.常与父母联系,并抽空儿常回家看看,给父母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

21.爸爸妈妈不赡养爷爷奶奶,你会(

)

A.视而不见

B.心里不满但无可奈何

C.说服父母改变态度

D.如果父母不改变态度,就不再孝敬父母

22.孝敬父母就应该(

)

①接受父母的教诲 ②体谅父母的烦恼

③关注父母的健康 ④打听父母的隐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3.小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关系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父母的言行看不惯,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撞。小舟与父母之间产生的这种现象(

)

①表明小舟和父母之间缺少沟通,存在着“代沟”

②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和谐的家庭关系

③是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必太在意

④会给小舟在精神上、学习和生活上带来更多的苦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产生上题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小舟和父母在心理和社会阅历上存在着差异

②两代人在年龄上存在着差异

③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责任上存在差异

④小舟父母的思想太保守,跟不上时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三、辨别分析(辨别下列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5.小华是一名初二学生,他的妈妈发现自己儿子最近一段时间精神恍惚,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于是,她与儿子进行了多次交谈,都没有结果,便雇了一名私人侦探跟踪儿子,发现儿子逃学去一家网吧长时间玩游戏和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当她以此为据批评儿子时,却与儿子发生了严重冲突。

对此,有人认为,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母亲,她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有人则认为,父母是在行使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主要责任在儿子。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有这样一段对话:

甲: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

乙:不愿意。

甲: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

乙:不愿意。

甲: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

乙:不愿意。

甲: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11 100万的巨额财富。

这段对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27.为什么子女应该和必须孝敬父母?

28.女儿要上大学了,临行前母亲问:“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

(1)母女间的价值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这种差异会对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对待这种差异是任之发展还是设法解决?

(3)如果你与父母的价值观不一致,你会怎么做?

29.小芳是一个生性活泼的女孩子,她喜欢与朋友聚会。一次,她参加好朋友的生日聚会,事先未告诉家长,回来晚了近三个小时。家长非常着急,打电话问老师,还到学校去找。小芳回到家后,父母要她写“说明书”,因为她违反了“晚上必须早回家”这条家规,小芳很难过。

(1)小芳的理由:

家长立家规的理由:

(2)你的协调办法:

(3)你类似的经历:

(4)你对家规的看法:

30.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不理解的现象时有发生。尝试以下四个步骤,学会沟通。

(1)理解接纳,表达的话为:“我知道

是因为

。”

直率表达,表达的话为:“您的批评使我

,我会

。”

互相协商,表达的话为:“我想,经过努力能够

。”

明确要求,表达的话为:“我要求

。”

(2)亲子间的小摩擦会妨碍彼此间的交流与信任,你认为消除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31.妈妈的账单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同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1)读完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谈谈你对“亲情无价”的感悟。

(2)打开记忆的闸门,你能数清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爱有多少吗?不能。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但却不能使她对孩子的爱减去半分。爱你的母亲吧,无论你怎样做都无法还完你“欠”她的“账”。请写出你为“还账”所要付出的行动。

32.回家的感觉真好

打不完的电话诉不尽的思念,离开家的日子更知亲情温暖,美味佳肴也比不上妈妈做的饭菜香甜,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依旧感到孤单。放不下的牵挂隔不断的依恋,离开家的日子总是归心似箭,梦里听到过多少回妈妈把我声声呼唤,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其乐融融、合家团圆。回家的感觉真好,世间最美的是亲人的笑脸;回家的感觉真好,欢聚的喜悦总说不完。回家的感觉真好,人生最大幸福是亲人在身边;回家的感觉真好,漂泊的心驶进宁静的港湾。

这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神州大舞台,家家展风采”节目中一参赛家庭的作品。

(1)你从这首歌里读懂了什么?

(2)在“我”的家里,也充满了爱的关怀。

听得见的关怀:

看得见的关怀:

感受得到的关怀:

五、探究体验

33.“我”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是良好的家风和饱含关爱的家人浇灌出了独具个性的“我”。请填写出家风和家人让“我”受益匪浅之处。

35.这是一个要在家里不断练习的功课。

你是不是一个很讨厌父母唠叨,父母一说话,哪怕是很好的建议,也想顶嘴的孩子?

从现在开始,每当母亲唠叨(哪怕是你觉得很不以为然的事情)的时候,你都微笑地看着她,认真地听她讲,然后轻轻地说:“妈妈,我知道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请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生变化。

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表。一天中,如果你对父母的唠叨表现得很不耐烦,并且对他们发了脾气,哪怕一天只发了一次脾气,就在表格中画一个“△”;如果你很温和地对待父母的唠叨,就在表格中画一个“○”。这样坚持三周,看哪个符号多。

日期

对父母唠叨不耐烦、发脾气

温和地对待父母的唠叨

1

2

3

4

5

6

7

8

9

参考答案

一、明辨是非

1.√

2.√

3 ×

4.√

5.×

6.×

7.√

8.×

二、最佳选择

9.A 10.A 11.B 12.D 13.D 14.D 15.B 16.D 17.B 18.B 19.B 20.D 21.C 22.A 23.D 24.A

三、辨别分析

25.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发生冲突,母亲和儿子都有一定的责任。母亲的行为是在履行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尽到了对未成年子女监护的职责,但是她也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和保护要讲求方式方法,尊重子女,避免损害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儿子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也没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批评教育,这是导致母子冲突的直接因素。作为未成年人,儿子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体谅父母的苦心,尊重和孝敬父母。

四、阅读思考

26.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应该学会并乐于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因家境优裕而自傲。

27.父母为子女操劳了大半生,耗尽了心血,他们有理由得到子女的尊重、孝敬。他们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充分保障。子女应该和必须孝敬父母,这不仅是伦理的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因为我国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8.(1)由于母女之间存在着年龄差距及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关于差异的表现可从思想意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消费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考虑。

(2)影响:可能会加深与父母之间的隔阂,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对这种差异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努力跨越代沟。

(3)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29.略。

30.(1)如我知道您生气是因为您爱我;您的批评使我深受教诲,我会努力改正;我想,经过努力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做得更好;我要求每天晚上看半小时的新闻。

(2)打开心扉、耐心解释、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尊重理解等。

31.(1)只要从珍惜亲情、体会父母之爱的角度回答即可。

(2)从多关心、体贴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体谅父母苦心等角度设计行动即可。如:分担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向父母要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东西、在节日里给他们一份别样的礼物、多替父母分忧、不顶撞父母、不向父母发脾气、多了解父母的想法以免造成代沟、好好学习等。

32.(1)家的亲情和温暖。

(2)从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切问候,相互之间的照顾,家庭的和谐氛围等方面思考。

五、探究体验

33.家风方面的如正气、平实等;家人方面的如谅解、尊重、赞赏、信任等。

34.略。

35.略。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shti/cuer/33967.htm

第3篇: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

第九课 维护公共秩序(P92)

第一站 生活需要秩序(P93)

1、秩序和规则有何关系?(P93) (1)生活离不开秩序。 (2)秩序离不开规则。

(3)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

2、规则有哪些类别?(P93--94)

社会规则既包括完备的法律法规,也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是最严格的规则。 第二站 自觉维护秩序(P96)

1、我们应如何维护社会秩序?(P96) (1)维护社会秩序是文明的表现。 (2)维护社会秩序,要从自己做起。 (3)维护社会秩序,也要做一个监督员。

(4)维护社会秩序,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98)

第十课 勇于承担责任(P101)

第一站 我们的责任(P102)

1、树立责任意识有何重要意义?(P103)

负责任的人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尊敬和赞赏,不负责任,就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谴责。。

2、责任的本质是什么?(P103)

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

3、不同的社会角色各有何不同的社会责任?(P105)

4、我们未成年人有哪些责任?(P105)

作为子女,我们有责任为父母分忧;作为学生,我们有责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公民,我们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第二站 做负责任的人(P106)

1、我们应怎样做个负责任的人(P106)

(1)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还要预先考虑行为的后果,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三思而后行。

(2)我们要对他人负责。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考虑他人的利益;还要守约践诺。

(3)我们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我们应以饱满的热情关注社会、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上一篇:乡镇网格工作总结下一篇:服装英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