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十四节气教案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准备按照教案进行有序、有质量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十四节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小学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小学“教案”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新课程的实施,把教案作为常规管理手段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便日益显现出来了。广大一线教师认为现在中小学的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设计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已而为之,教案与实际课堂教学之间相互脱离,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通过对甘肃省101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希翼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中调查对象为甘肃省省级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来自甘肃省的各个地区州县,分属不同的学科专业。年龄在30—53岁之间,其中中小学校长23名,专职教师78名。样本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的5名校长和10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同时,作者于2007年9月与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合作以“教案——我有话要说”为题面向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截止2007年12月共收到教师来稿85篇,广大教师就各自学校中教学管理和自身教案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抒写困惑、展示遭遇、反思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教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学常规是指在教学上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没有必要的教学常规,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一般来讲,教师的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几个方面。但在当前中小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用查教案来抓教学、管教师,把教学管理工作简单化,误以为抓住教案就等于抓好了备课,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把这种作为常规管理手段的教案戏称为“抓手”。

同样,在笔者收到的85篇教师稿件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谈到教案存在的问题时都涉及到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其中专门谈这一问题的文章有20篇,占到总数的25%。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以及与教师的访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 教案形式千篇一律,过于注重形式

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现在教师的教案形式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化的。再访谈中一位语文老师谈到:“以语文课为例,课文上有的字词,还要在教案上依样画葫芦;课文上要分析的段落,全文再抄一遍。不抄,则没有那么多内容可写,也就凑不够字数。还有如今教学讲究双边活动,教师要把自己在课堂上可能说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说的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62.5%的学校教案的内容及形式作了统一的规定,而教师对教案格式、内容的看法却与学校的管理方式恰恰相反,仅有3%的老师认为教案应由学校统一规定格式和结构安排,而超过97%的老师认为关于教案的编写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或完全由教师自主决定。

这种对教案形式的模式化、僵化要求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教案统一为学校领导进行教学管理、检查和评估提供了便利。如有些学校教师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定教案栏目、统一规定教案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规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统一规定学生作业练习等,在一些学校中要求一篇教案中应该有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正文中一般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教后感……等不一而足,教案书写应清楚、工整。这些教案,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 从教师引导到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答案……大到总体结构,小到一句话,一句也不能少。更何况一些地方为教师印刷了有固定格式的备课本,教师备课成了按格填空,填满即止。领导检查也仅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环节是否齐备,抄写是否工整,能否做到一节课一个详案等。

2.2 抄教案、补教案现象严重

当教师的教案在僵化的教学常规管理下成为一种“应景之作”的时候,出现抄教案、补教案等虚假现象就不足为怪了。有老师这样讲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并且誊抄方式五花八门。”抄教案手册上的,抄同专业教师的,抄自己以前的,或网上全盘下载,或课前敷衍拼凑,或课后突击补写,甚至让别人给自己抄,请别人打印者有之。致使有时一本教案去年用了,今年用,明年也许还要用,只要教学科目不变,教案也能实现“终身制”。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问卷情况的统计看,有近86%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因应付检查出现过抄教案的情况,其中12.1%的教师经常有抄教案的情况出现,而从来没有抄过教案的老师仅为19.2%。可以看出,教师因应付检查在平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这种无聊的机械劳动中了,这样的教案已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价值。

2.3 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教案

对教师的评价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对其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内容一般分为三个方面:(1)考勤。主要考查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量;(2)考能。主要考查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3)考绩。主要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成绩和教学效果等。备课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很多学校把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作为考察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教案则又成为考察教师备课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量标”。

从问卷调查反映出的情况来看,超过94.9%的学校将教案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种“量标”,其中22.2%的学校把教案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指标。把备课作为考查教师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这本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评价考核办法单一,把检查教案等同于考查教师的备课,把教案作为量化管理的“量标”评价教师的工作,把教案的书面编写情况作为检查的依据。在实际的检查中,又只是机械的数页数,数课时,看书写的认真程度和环节的齐全与否,而对教师的一些有创见、有新意的教学方案却很不以为然,甚至采用制止的做法。如访谈中一位英语老师谈到:“我们学校一位教师,备写了一份类似小品式的教案(英语),在课堂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学校领导听后却横加指责,说把课堂变成了演戏……演戏怎么了?难道课堂就必须是教师讲学生听吗?如果有本事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编成小品、戏曲等,让学生去表演,寓教于乐才好呢!”在这种状况下,教师为了在年终考核中能顺利过关,只在教案的书写规范、环节齐全、彩笔搭配等方面劳神费力,这无形中挫伤了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束缚了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

2.4 作为教师负担的教案

教师的负担过重可分为心理负担和日常工作负担两个方面。前一种集中表现为教师的压力过大,包括教师的角色压力、社会期望过高、教学中所传输的价值观冲突等等。后一种则表现为琐

碎的教学常规和行政规定过于繁多,日常要做许许多多琐碎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种会议、学习、进修、继续教育、考核、评比,排名等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疲惫、敏感的状态。在教师日常工作负担中,书写教案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加重教师负担的因素。在接受调查的1 0 1位教师中,认为编写教案“枯燥无味、机械运转,加重了工作负担”的占54.5%,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编写教案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那么, 原因何在呢? 有位教师说的好:“我们每周要写2000—3000字的思想汇报材料和读书笔记, 听课要写心得体会,每节课的教案又要求面面俱到,不少于三千字,这样一周下来,光文字材料就得上万字, 那有时间干别的事情呀!”

如何使教案真正为有效教学服务,超越单纯的教学常规,使教师乐而为之而非教师工作的一种负担是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3.对策与建议

就中小学教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案本来的价值、作用,在调查过程中骨干教师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教案有“案”无定“案”,给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

专业自主是一种职业达到完全专业地位的关键之一。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专业自主权,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理论上讲,教师不仅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影响着学校发展方向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决定,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更突出地具有课程与教学的自主权。如教案研制过程中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组织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材料、呈现教学材料、安排教学活动等都是教师专业工作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应该完全由教师专业团体成员自行评估,外部过多的干扰只会阻碍教师专业发展。所以,学校对教案的形式、内容各方面应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一位校长这样说到:“我们近三年在毕业班老师的教案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采用提纲式、表格式、卡片式;也可以写成随笔式、备忘录式,也可以利用电脑用电子文稿演示的方式、课件的方式等,这样做得到了教师的好评,也激发了他们研究教学的积极性。”

3.2 认清教案与备课、编写教案与使用教案的关系

教案又不等同于备课。教师的备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和心血,教案也不单纯是教师在课前写在教案本上的那个书面计划,教案的研制是教师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个性差异来重组和改造、增减课程内容,“活化”教材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特点的把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探索,辛勤劳作的过程。而最终形成的教案文本可以是详尽的也可以是简略的,这要视教师的经验、能力而定,不能说教案写的详细便是备课扎实,写的简略便是备课不认真。单纯地检查教师最终形成的文本教案,很难把握教师备课的全过程,难免出现偏颇。

3.3 树立“抓大放小”的教学常规管理思路

所谓“ 抓大” 即指加强对教师备课过程的指导,营造扎实备课的良好氛围。首先, 允许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方式,鼓励教师设计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案,减少有关备课考核的条条框框。其次,要强化教师的课改责任感和紧迫感,鼓励教师把备课同贯彻新课程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自觉地把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之中。所谓“放小”是指应看到教案只是教师备课的一种“文本”形式的体现,学校应允许、鼓励风格各异的教案形式,应认识到对教案形式、内容过细、过于烦琐的要求并无益于教师的教学和教师的成长。

这种“抓大放小”的教学常规管理方式在许多地方已开始得到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山东省滨洲区中心小学出台的“0教案”改革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思路,通过学校加强备课指导、集体备课等措施,逐步放宽对教师教案的过细规定,使教师能把精力放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反思上,“释放了教师的实践智慧”,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徐继存.理解教师——教学市场化质疑[J].教育科学研究,2002,(2).

[2]刘捷.专业增权与教师专业化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1,18.

[3]魏新华 张振贤等.0教案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03,(9).

[4]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牛震乾(1980—),男,甘肃会宁人,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研究。

《新 教 育 论 坛》永 远 是 您 的 朋 友!

作者:牛震乾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摘 要: 小学教师一般都会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自己理解的教学观念进行教案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基本的教学问题和教学需求,准确地实现教学目标和系统地规划教学策略是最重要的环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需遵循小学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基于以上理解,本文对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教学的改进有所裨益。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案设计 基本原则 素质教育

教师对于教案的设计,可以从根本上反映其整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对小学语文教案进行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词素分析、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品析语言、揣摩,写法中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一般来说,对于学生技能的要求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表达方法的研究,可以在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想象、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掌握解词方法和表达的意思,加深对遣词造句方法的印象。这样有着明确教学目标的教案设计,才能保证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教学并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在教案设计中,除了对于教学目标明确的表述之外,还需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保证教案的完整性。下面,我们结合教案实例,对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

1.学习内容设计

作为小学生语文教案,其基本的原则就是设计中,需要简明地写出课堂上需要学生实现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教师教学的基本知识。作为小学课堂中的基本,知识学习设计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对《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设计教案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在教案中,重点指出了在该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运用“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能够能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语句,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德国的风情。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教学,保证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教师需要跳出思维局限,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案设计进行考虑,因为教是为了更好地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与思考,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该教案中,教师首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再自然而然地引进新一轮授课内容,通过“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的问题,引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阅读中心句,掌握课文中心,踊跃发言,开始下面的教学。这样以复习知识作为一堂课的开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下面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语文老师在课堂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还是叶圣陶先生说得最中肯、实在:“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在新的课程教案中,有着如下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奇丽景色的语段,想一想,哪些词语写出了景色的“奇丽”?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花的多或者美呢?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人和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吗?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循循善诱,能够使他们真正明白文章的意义,而不是重复学习。在理解中,学生不仅能够品味字词句和标点的作用,还能够通过词语联想,感受课文的写法和主要内容,更加方便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学习规律设计

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和设计性,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课文时,更加容易掌握。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是教案设计中最基本的规律性原则。就《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来看,其中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整体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图文结合感受奇丽美景。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让学生找出德国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做法,让季老先生发出“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叹。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在接触该文章时不止于难以入手,可以从根本角度出发,往更深层次理解。在研究学习规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要充分了解,保证教学目标制定完成的同时,对于文章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再以一个线索作为引发点,令学生们按照思路思考。

3.创新联想设计

教学时,除了对于书本上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教授之外,还需要通过该课文进行一系列延伸,令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发散,使其能够真正做到用心思考,创新联想。《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学教案设计中,学生通过朗读、词素分析、想象、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莞尔一笑”,课件展示五一少女微笑的画面;理解“应接不暇”,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再运用“应接不暇”;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令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创新和联想能力增强。一般来说,这样的教案设计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在文章学习中的联想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这堂语文课就变得更加充实,之后,可以设计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接受了课外知识的引导,不仅达到学习目的,创新思维也被开发。

4.结语

上文在进行小学语文基本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描述中,利用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文章的教案进行讲解,我们在讲解时可以发现,教师对于教案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和流程。无论是对于学习、规律还是创新联想方面的教案设计,都需要循循善诱地讲解和教授,这样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倩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价值观问题及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89.

[2]许培卿.从课程开放视角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112-113.

[3]李晨.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内涵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4]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5]顾艳云.问题,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灵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9):12-13.

[6]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魏上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作者:李华英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前提——教案创新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改革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创新,又要从何处着手呢?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案备写方法。根据自己近年来在课改一线所得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案必须体现出如下特点,即灵动性、高效性和开放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灵动性

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凸显个性,闪耀独特的思想光辉,对文章的解读不能毫无选择地复制别人的思考和感悟。每位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认知、素养、阅历等因素的不同,当他们面对同样的文本时,肯定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教案要体现出其独特的思想认知。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要在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教师从备课之初就先要预设课堂上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成,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它们能给读者提供非常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让”专家”的理性分析封闭了自己的思路。

二、高效性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认真备课的目的就是形成高质量的教案。那么,怎样衡量一篇教案的质量高低呢?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看教案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实际学情、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不是很重要:结构完整、书写整齐规范的书面教案并不一定质量高,备在教材上,旧教案上甚至脑海里的教案也不一定质量低。

备写高质量的教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但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更趋实用,要改变其传统形式上的按部就班,逐条书写。其形式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个性专长来确定,不一定所有的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非写具体完整的书面教案不可。尤其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对教材相对熟悉的教师,可以不拘一格,不妨使用如下形式的教案。

(一)批注式教案

教师备课时,在教科书的页眉页脚、行间字边,写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讲课时需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的地方。此种教案简洁有效,省时省力,许多教师喜欢使用这种方法。

(二)卡片式教案

将主要问题、重点内容写在精巧的卡片上,粘贴在文本相应的地方,在上课时起到提示作用,并在讲课时随时记录师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课后及时记录对授课成败的反思,是至为宝贵的教学材料。

(三)提纲式教案

只需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按提纲形式列出,这种教案体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可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及辅导学生上来。

(四)电子版教案

计算机是现代科学带给教学的最大革新,笔记本电脑携带阅读方便,又可长久保存、随时随地修改、随机补充。

(五)集体备课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相互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设计的问题灵活多样、知识面宽广,靠一个人的智慧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常言说;”人多力量大。”如果能凝聚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不但能提高备课质量而且更节省时间和精力。学校可以将任同一年级语文课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集体备课组,先确定一个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主备人。由主备人组织大家集体学习,统一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后,再根据教材单元知识安排将语文知识点渗透于各单元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立了这些后主备人将整个学期的备课任务整理并公布出来,让组内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挑选一个单元作为自己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这样集中精力备写一个单元的教案,既可减轻教师备课工作量,又可汲取他人精华,发挥个人专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放性

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十分关心中小学教育,多次指出中小学教育要办“放羊式”,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的教育格局。钱老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教育理念将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对我们现在讨论的教案创新也具有启发性。语文课堂需要适量的“不确定性”和“反常性”,因此语文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和多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过于精细,苛求面面俱到,避免教学实施的封闭化和狭隘化。过于精致严谨的教案,虽然会使教师上课时胸有成竹,但也会严重束缚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对话,甚至会泯灭师生课堂上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学生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环境中才能较好地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爱好兴趣和发展目标,所以教师理应选择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以往的教案备写研制,偏重于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去要求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层次上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勉为其难地共同达标——这实在是对合理个体差异的忽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为此,教案的创新已成必然,备课之初不要过于机械地“人格”,对问题的思考允许“异想天开”,鼓励“各圆其说”,这样,才会使教案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会真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作者:魏丽花

第4篇:第二十课你的家我的家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记忆创造

2.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3.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

4.掌握基本画法

5.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6.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房屋建筑的录相

教学重点能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

教学过程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目标

欣赏录象回忆我家

教师播放有关房屋建筑的录象,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这里面有你的家吗?你能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观看关于各种各样的房屋的录象资料。观赏录象完后从中找出与自己的家相象的房屋,并说一说自己的家。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回忆、比较,找出自己的家的特征。

自主表现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引导学生用记忆、想象来描绘自己的家,并能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巡回辅导协助。

学生自主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并用色彩进行装饰。及时发现提出表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大胆的想法。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和记忆创造能力。

集体活动

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来,然后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贴在老师已准备好的中间贴有学校的大纸上。

师生一起讨论在学校的周围建造一条大路。学生按各自的方位把剪下的房子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小朋友再由自己的家门口造一条通向大路的小路。

师生讨论,再在道路两旁添加上商店和其他场所。体验合作的快乐,训练学生的方位记忆能力。

游戏活动教师请较远的同学按就近原则从家到学校走一遍。看会不会迷路或绕远路。学生进行走路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学习和创作的乐趣。

第5篇:二十四节气教案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视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或6日。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二十四节气教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 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三) 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四)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五)二十四节气的概括

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开始降雨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蛰(zhl)虫)开始活动了。春分春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气晴朗明洁,草木复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冬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表示带芒的农作物进入夏收夏种时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进入暑热的时期。大暑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暑天将终止。自露表示露色发白,天气渐凉了。秋分秋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气温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变寒。霜降开始降霜的时候。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小雪的时候。大雪降大雪的时候。冬至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小寒进入冬季寒冷的时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六)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就是每个节气的气候不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八)评比

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显示第27张幻灯片,点击音乐钮。读背节气歌

1、学生自由读、背。

2、指名背诵。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九)课时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6篇:二十四节气教案

五月立夏见小满,果树疏花紧相连 ——从立夏、小满走近二十四节气

刘婷

教学目标:

1、 借助《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

2、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3、 重点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4、 了解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朗读《二十四节气歌》,读过或者想读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朗读。揭示歌名。就是《二十四节气歌》,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老祖宗们就已经依据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二十四节气。

二、 了解名称由来,制订、划分依据。

1、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老师今天邀请小问号来给我们解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二十四节气如何制订和划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多年前,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3、 二十四节气具体是哪些节气呢?我们根据《二十四节气歌》来了解一下,知道的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

4、 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四季来划分。

5、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节气,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简单介绍“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特殊的节气。)

三、 重点学习5月的“立夏”“小满”

1、 观看日历牌,知道5月的两个节气(立夏和小满)

2、 重点了解立夏和小满的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四、 二十四节气现在的意义。

虽然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二十四节气是不是对现在的我们就没有用了呢?答案是否定,在现在它依然在我们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五、 小结、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二十四节气,还重点了解了立夏和小满的对农事的指导。对二十四节气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课外查找资料,了解即将到来的6月份和下半年的二十四节气。

第7篇:二十四孝教案

《扇枕温衾》

教学目标:

1.学讲《扇枕温衾》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扇枕温衾》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扇枕温衾》的故事。

(板书:扇枕温衾)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扇枕温衾》: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 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扇枕温衾》: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拾葚异器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二、学文部分

1.读《拾葚异器》的故事

2.思考:

周郯子的那些孝行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做人的优秀品德?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何体会?

周郯子孝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

周郯子对父母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周郯子对父母的孝敬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置生死而不顾,可以做任何事情、付出任何代价;

周郯子 因为对父母的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4.小结: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国孝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孝经》、《论语》、《弟子规》当中的许多儒家孝道思想在现实的社会里仍有可贵的借鉴和学习价值,我们应该充分领略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三.拓展部分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

2.出示童谣:

《敬老歌》

别嫌老人老,老人是个宝,

为国家为社会工作直到老。

别嫌老人烦,都是为我好,

为家庭为儿孙日夜把心操。

父母生养我,孝亲要趁早。

为老人,梳头捶背洗洗脚。

为老人,端茶盛饭不觉小。

敬老人爱长辈大家乐陶陶。

3.填写孝心卡,交流。

4.老师出示:

比一比:看谁能做到

四.总结:

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涌泉跃鲤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二十四孝故事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深情爱戴,然后在具体行为上要有孝行。

2.情感方面: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3.行为方面: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

四、课前准备:

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1.请同学讲一讲父母辛勤工作的事例:做什么工作?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你感觉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2.有人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的心愿,因此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下面我们来谈谈“父母亲为我们做过些什么?”

父母把对儿女的爱渗透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天,她把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渗透在了我们每一天的每一个细小的生活环节中。

3.出示感悟芦衣顺母的故事。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又摸了摸其他两个儿子的衣服,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4.通过朗读一起来感受深情。

5.下面就来听听我们同学的故事,大家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孝心。

6.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老师点评。然后归纳出“我们怎样孝敬父母?”。

7.新课小结,并以一首小诗和大家共勉。

闻雷泣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能辨证分析孝敬父母长辈好处和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吧?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她们应该得到我们子女的孝敬和回报,但是我们往往是难以报答慈母之爱的,因为她们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讲授新课]

二、难报三春晖(板书)

1.

爱洒人间(板书)

活动一:(教材第13页)“小锋和妈妈的故事”

(1) 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精心设计帮助孩子。妈妈虽然伤心,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

(2)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自己孩子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峰应该以自己的成长进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母亲。

给我们的启示:对无私奉献的母亲,我们最大的回报就是要在学习、事业上获得成就。

三、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

《扼虎救父》

一、教材:

《二十四孝图》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家庭和谐、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了地球的所有生命,德育教育重中之重,势在必行。孝道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所以中国人才把此作为人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大力提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会孝敬、学会感恩作为重点教学,使学生通过这一课对于孝道意识更为牢固,并且落实与行动之中。

二、学情:

我们今天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虽然能够对父母的爱有一定的感知,但普遍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不予以关注,从而导致了他们回报父母的意识并不强烈,有些学生即使有关心,体贴父母的想法,却也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实施。而对于生活中关心国、帮助过他们的人,更是缺少感恩之心,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孝道、感恩意识,及方法指导都是需要重点指导的。

三、教学目标:孝亲尊师

根据教学参考及班级实际情况,课时目标定为:

1.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伟大的,报答不完的。

2.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3.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分担家务。

4.进一步体会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有的美德。

5.懂得感恩、报恩是善良人应有的品德。

6.初步学会常怀感谢之心,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

四、教学重点:学会感恩,学会孝敬

五、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

2.要常怀感谢之心,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二十四孝》图,并布置于教室周围;

2.田世国新闻报道,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3.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谢谢你》;

4.收集父母的烦恼。

学生准备:

1、收集身边孝敬长辈的故事;

八、教学过程:

活动

一、看一看,了解美德故事

1.提问:你看了这段广告,有什么想说的?(播放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

2.交流。

3.(墙面上贴出部分《二十四孝图》)师:今天在我们教室里贴了许多图画,请你和同桌一起去看看,说说你对那一幅图最感兴趣,表达了什么内容。

4.过渡:这些图就是我们国家有名的《二十四孝图》的其中一部分,其中表现的都是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看来孝文化在我国真是源远流长,难怪古人会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板书:百善孝为先】

5.师述:我们的古人拥有着孝敬长辈的美德,其实我们现代人做得并不比他们差,我就知道一个人(出示田世国的图片)这位被评为了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

6.交流:人们为什么会被感动?(播放新闻报道)

7.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母亲收获慰藉。

8.布置作业:在我们生活这样孝敬长辈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一女养八老”,“背着母亲求学”等等,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这些故事,我们进行一个“身边的孝子”故事会。 活动

二、说一说,感受孝道含义

1.过渡:中国人就是这样从古到今一直演绎着孝敬长辈的故事,孝敬长辈成了我国的传统美德。【板书:中华传统美德。】

2.小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孝敬长辈。【板书:孩子 长辈】

3.交流: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具体例子

4.小结:是啊!父母一直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着,你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教会我们说了第一句话,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上学了,你们亲自送我到校门口,我写字了,你们手把手地教我。我生病了,你们不眠不休地照顾我,你们把我们从襁褓中养育至今,经历了多少艰辛。难怪人们会说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给予的爱。(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活动

三、议一议,学会与父母沟通

1.过渡:就如歌中唱的妈妈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头发渐渐花白,腰身也不再那么挺拔,而我们的慢慢长大,可以为他们分忧解难

2.媒体出示:(课前收集的父母的烦恼)

3.交流:遇到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对待的

(播放媒体):父母是怎么想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父母的心

4.学生活动:听到了爸爸妈妈的想法,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想,怎么来解决呢?找好朋友商量一下。【板书:理解、体谅】

5.教师小结:都说沟通是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桥梁,和父母之间也要及时沟通,并尽自己能力的为父母分忧解难,这样才是为人子女的孝道所在。孝敬长辈我们要做的其他方面还有很多,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哭竹生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二十四孝故事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深情爱戴,然后在具体行为上要有孝行。

2.情感方面: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3.行为方面: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谈话法

四、课前准备:

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以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我的好妈妈》,听了这首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的小时候,当妈妈辛辛苦苦劳动了一天回家时,作为儿女的我们,能送上一杯热茶慰劳父母,现在我们逐渐长大了,你们还会这样做吗?对辛辛苦苦培育子女的父母,我们还能作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学会孝敬父母》

师:什么是孝敬呢?

师:我国古代对孝敬父母是怎样理解的呢?

师:我国古代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讲述哭竹生笋

师: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还有许多,投影《二十四孝》感悟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古代的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那么当代的人又是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的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投影:故事《孝道》

师:故事中的王守成家境并不富裕,但为了实现母亲的愿望,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徒步背着百岁的母亲,千里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北京。下面你能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孝敬父母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 自己的父母孝敬爷爷奶奶的故事。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讨论,大家知道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怎样孝敬父母。但我们不能忽视,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平时要象孝敬父母一样孝敬爷爷奶奶、孝敬所有的长辈,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大家愿意这样做吗?

(投影)小结: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2.怎样孝敬父母?

尊重父母:尊重父母的人格和情感,尊重父母的教育和劳动。

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体谅父母:我们心里总要念及父母,凡是想着父母,不给家长提一些勉为其难或根本做不到的要求。

慰藉父母:我们要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在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尽我们的力量,为父母分忧解难。

《弃官寻母》

教学目标: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可见“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二、学文部分

1.读《弃官寻母》的故事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2.思考:

朱寿昌的那些孝行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做人的优秀品德?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何体会?

朱寿昌孝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

朱寿昌对母亲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朱寿昌对母亲的孝敬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弃官不做,侍奉母亲,这种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4.小结: 古代,朱寿昌为母弃官不做,回家侍奉母亲,现代:田世国——捐肾救母 他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三、拓展部分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2.名言: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3.填写孝心卡,交流。

四、总结:

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孝感动天》

一、教学构思:

讲孝敬父母有几个难处,一是学生从小到大已经多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对正面的说理易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老一套”、“背时”,没新意;二是父母天天在自己的身边,已习惯于接受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生活上的角色也基本成型;三是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与父母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少了崇拜的眼神,多了审视的目光,叛逆性特强,;四是父母疏忽了孩子的成长,一味要求孩子读好书,对孩子其他的需要关心不够,与孩子之间矛盾突出。

为此教学设计主要着重于建立父母与子女“重新”认识、沟通的桥梁,缓和矛盾,在感情上唤起积极的回忆,从而使学生能调整心态,客观地评价父母,体会父母的可敬、可亲、可爱。

一、 教学方法:

二、 课内布置,课外落实,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父母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认识父母在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和作用,明确自己作为子女应怎样正确对待父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殷切期望;

3.把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实在的行动,一句问候,一个祝福,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贴父母的事。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布置“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父母的职业,具体的工作时间、内容、工作强度、压力,他们忧虑的、高兴的是什么;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特别记取印象深刻影响较大的一些片段。

2.让每一位同学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内容要求:一是表示感激,二是谈谈自己的心里话,对父母的看法,对自己的认识等,三是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

统一由科代表寄出后,要求每一位家长收信后给孩子回信,并请学生带到学校,挑一些典型的在班级进行交流。

第二步: 讲解新课:

出示”孝感动天”的故事讲解内容.

紧紧围绕学生课前的调查所得进行引导、阐述,共同讨论

(一)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2.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3.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与父母之间交往特点:排斥、逆反、顶撞

实物投影:家长的信

让学生体会并讨论家长的信,启发学生理解父母,进一步引入该怎样孝敬父母(讨论)

(二)怎样孝敬父母?

1.尊敬和爱戴父母棗棗从现在做起

(1)听从父母的教导:在父母教育我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牢记父母的话。

(2)关心体贴父母:在父母工作的时候,不吵不闹,不打扰父母工作和学习,父母在休息的时候,走路要轻,说话要低,不妨碍父母的休息;父母干活累了,要给父母倒水喝,给父母捶背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好的东西先给父母吃,让爸爸妈妈高兴...... (3)尊重父母的意见:听到父母讲话;便有礼貌地认真地听,也不插嘴;当父母批评我的时候,我不要生气,因为这是为我好。不能与父母顶嘴。

(4)体谅父母的难处:不向父母要好东西。

看到;看到我们大人体息了,知道轻手轻脚,不发出声音;;遇到有好吃的东西,知道先拿给我们吃„„。

2.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棗棗长大后应尽的责任

(1)物质上的赡养

(2)精神上的关心

第三步:实践活动

1.要求在母亲节的这一天,利用双休日为妈妈服务一天,体会家务劳动的琐碎和辛劳,让妈妈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2.要求学生坚持“三个一”:每天至少做一件家务事,每周至少主动与父母谈心或活动一次,每月至少与父母书面交流思想一次。

亲尝汤药

教学目标:

1.学讲《亲尝汤药》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亲尝汤药》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刘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这样大孝至贤的人,他的名字叫刘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亲尝汤药》的故事。

(板书:亲尝汤药)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

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亲尝汤药》: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第8篇:中考英语总复习教案二十三、二十四

中考英语总复习二十三

语法重点:现在完成时态 (Present Perfect Tense) (三) 难点突破:(1) since 与for、ever since的区别使用

(2) How long /How many times开头的特殊疑问句

知识目标:通过操练、专项练习等方式复习“现在完成时态”的时态结构以及深层用法。 复习步骤设计:

(一)词汇复习Revision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learnt in Unit Three, dictation of some main words and phrases learnt in this unit(此环节也可根据中考词汇表顺序进行听写检查)。

(二)对话操练(Dialogue Acting—ask Ss to act out some dialogues about How long have you learnt English ?-I’ve learnt English for about three years./ How many times have they picked fruit ?- Only once. (此环节也可以采取学生达标积分制进行,即复习阶段课前对话必须人人参与)

(三)语法复习:现在完成时态(

(三):表示过去某一时间起到现在为止的时间段用“since+过去的一个时间点”表达,表示一个时间段,常用“for +一段时间”构成。“ since…/for …”结构在划线提问时均可以用“ How long …”提问,表示“多长时间”, 而表示“多少次”提问时则应该用“How many times…? ”提问。 例解:

1、 We haven’t had a day off ______ a whole month.

A. for

B. from

C. with

D. since 此题应该选用A项。从前面的“ …haven’t had…”中可知是现在完成时态 ,故应该缩小选择范围在“since

和 for ”之间,而“a whole month”是一段时间,不是过去的时间点,故应该用“for”连接。

2、Her father has worked ____ the boss ___ about five years. A. for, for

B. for, since

C. since, for

D. at, for 此题应该选用A项。从 “……the boss”中可知是“替老板干活”,故应该用 “for ”,而“about five years”是一段时间,不是过去的时间点,故应该用“for”连接。

3、Miss Brown has taught English _____ September 1993. A. in

B. from

C. for

D. since 此题应该选用D项。从 “……has taught”中可知是“现在完成时态”,而“September 1993.”是过去的一个时间点,故应该用“since”连接。

4、______have your parents worked as teachers ? – Since we moved to the city.

A. How far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many times 此题应该选用B项。从 “……Since we moved to the city.”中可知是“自从我们搬到这个城市起至今为止”,故应该用“How long ”提问。 (四)巩固拓展

中考英语总复习教案二十四

语法重点:宾语从句

(一)

难点突破:主句现在时态,宾语从句各种所需时态的句子结构

知识目标:通过操练、专项练习等方式复习“宾语从句”的句子结构以及相关用法。 复习步骤设计:

(一)词汇复习Revision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learnt in Unit Four, dictation of some main words and phrases learnt in this unit(此环节也可根据中考词汇表顺序进行听写检查)。

(二)对话操练(Dialogue Acting—ask Ss to act out some dialogues about I think Jim is a good boy./ I’m afraid it’s going to rain soon ./We’re happy that you like the present. etc.(此环节也可以采取学生达标积分制进行,即复习阶段课前对话必须人人参与)

(三)语法复习:宾语从句

(一):宾语从句是一个句子,作为主句动词的宾语成分,有其独立的主胃(宾)句子结构。有三个要素应该引起重视。(1) 引导词、(2)语序、(3)时态。引导词有三种。即“that/if /whether 和疑问词”,语序必须用陈述句结构,时态应一分为三。首先,当主句是现在时态时,宾语从句可以用任何所需时态;其次,当主句为过去时态时,宾语从句必须用相应过去时,即用过去某一时态;而当宾语从句是客观真理和自然规律时,则无论主句是何时态,宾语从句时态保持不变。 例解:

1、Li Lei says that _____ the Great Wall sometime next week. A. visits

B. would visit

C. will visit

D. has visited 此题应该选用C项。从 “……. sometime next week”中可知是“将来时态”的时间信号,而主句动词为现在时态,故应该用“will visit”。

2、She said that she ____ to wake up later than usual. A. would

B. was going

C. wants

D. must 此题应该选用B项。从 “……. She said… ”中可知主句是“过去时态”,故宾语从句应该用过去某一时态,而“ to”的出现,可以排除A项、和D项,故应该用“was going ”才符合语法。

1、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_____________? A. who that man is

B. who that man was C. what is that man

D. whom that man is 此题应该选用A项。从主句中的 “Could you please… ”中可知主句是表示“非常委婉的语气”,并不表示过去时态,故宾语从句不必要用过去某一时态,而宾语从句中必须用陈述语序故应该选用“who that man is”才符合语法。

2、 The old man told the children that the sun ____ much bigger than the earth. A. will be

B. was

C. has been

D. is 此题应该选用D项。按照主句中的 “The old man told the children… ”,过去时态,宾语从句要用过去某一时态,但是“太阳比地球大许多”是客观真理,故宾语从句应仍然保持现在时态才符合语法。 (四)巩固拓展

第9篇:中级班第二十四讲教案

经典诵读中级班第二十四讲教案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

1、唐诗《浪淘沙》

唐•刘禹锡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弟子规》信

(一)

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wàng),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时,勿佞(nìng)巧。

二、复习中级班第一讲——第二十三讲所有内容 (一)、唐诗

1、唐诗:《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唐诗:《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唐诗:《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唐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唐诗:《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唐诗:《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唐诗:《绝句》

唐•杜甫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唐诗:《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唐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唐诗《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弟子规》信

(一)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制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时,勿佞巧。

(三)、论语

为政篇(共二十四章) 第二

2.1子曰:“为政以德,譬(p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供(gǒng)之。”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共二十六章) 第三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栽!”

里仁篇(共二十六章) 第四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四)、千字文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夹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架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