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乡土文化资源蕴含丰富,是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宝贵财富。本文重点从乡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及对乡土文化的评价方法来探讨如何挖掘梳理本土文化资源,并优化利用转化成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关键词】乡土文化课程资源教学实践评价方法乡土文化资源蕴含丰富,是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宝贵财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论文 篇1: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着力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丰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使学生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生对于乡土文化有着较大的兴趣,希望能够了解乡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1.弥补现行英语教材的地方特色缺陷

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英语教材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统一的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地方局限性,不能将我国的具体国情体现出来。为了弥补现行英语教材在地方特色方面的局限性,应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乡土教材,从而使英语教材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乡土文化资源,能够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充实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鲜活有趣的乡土文化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对本地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运用英语向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民介绍当地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扩大本土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本土地方文化。与此同时,积极运用英语乡土教材,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课本内容,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遇到的阻力

尽管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融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由于乡土文化具有突出的地域性,很难出台统一的英语乡土教材,只能靠本地一线教师自行编写英语乡土教材,编写的质量参差不齐。高中教师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力有限,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这项工作。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高中教师和学生都将提高高考英语成绩作为英语学习的唯一目标,缺乏对乡土教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动力。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的具体对策

1.编写高质量的英语乡土教材

为了发挥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必须编写高质量的英语乡土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与当地的高等院校联系,将具有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出来,甚至可以开展跨学科合作活动。

乡土教材涉及历史、地理、语文、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通过跨学科编写能够降低乡土教材编写的难度,节省一线教师编写教材的精力和时间。高中英语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发乡土文化网络资源课程库,在课程库中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介绍泰州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风土民情、嫁娶风俗、饮食习惯等内容。

2.高中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意识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难以编写统一的英语乡土教材,因此编写英语乡土教材的重任只能落到每一个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的身上。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具备较强的乡土资源开发意识,能够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学习和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并将其合理地转化为教学内容,对乡土教材进行不断地充实和更新。

泰州地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长江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汇聚了吴楚越文化的精髓,从秦代就开始建立城市。泰州市是江苏省的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也是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高中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与泰州市有关的历史名人、文化典故、风土民情、当地特产等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利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乡土教材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乡土教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乡土教材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抓住高中生的兴趣爱好来编写乡土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提高乡土教材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进行体验式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抓住高中学生喜爱美食这一兴趣点,收集泰州市的长江三鲜、泰兴香荷芋、芜湖酱菜、米粉干这些美食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借鉴《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热播纪录片的形式,积极运用多媒体,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美食,并用英文介绍美食和美食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在快乐和享受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样自己最喜爱的泰州美食,并用英语撰写一个美食介绍,在课堂上举办“我爱泰州美食”英语演讲比赛。用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挖掘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例如,举办“如何借鉴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的营销模式,对泰州美食进行推广”的英语辩论赛,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文以泰州地区的乡土文化为例,分析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尽管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仍然遇到了一些阻力,然而积极开发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丰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爱琴.宁夏乡土教材的历史变迁:基于功能主义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

[2]林宝明,林柳.海南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2(02).

[3]崔英锦.乡土教材开发与实施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1(13).

编辑 韩 晓

作者:袁小梅

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论文 篇2:

依托地方乡土文化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摘 要】乡土文化资源蕴含丰富,是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宝贵财富。本文重点从乡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及对乡土文化的评价方法来探讨如何挖掘梳理本土文化资源,并优化利用转化成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

【关键词】乡土文化 课程资源 教学实践 评价方法

乡土文化资源蕴含丰富,是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宝贵财富。《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文化意识”部分中特别增加了“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等”的要求。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人教版《高中英语》(NSEFC)教材的话题基本上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历史、地理、生活、文化等内容,涉及中华文化的话题很少,且表述单一。笔者身处沿海农村中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乡土话题的缺失。《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而教材中的一些话题离沿海农村生活太远,缺乏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自然就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并应用英语的兴趣。因此,笔者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及拓展,并在教学中重视挖掘乡土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正确地保持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可,尊重、包容、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并运用外国语言文化知识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作用,建构自我个性品质和完善自我。

一 乡土文化融入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案例探索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将乡土话题与英语学习相结合、与教材相结合,加入沿海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可引起共鸣的话题,让学生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并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1.联系乡土文化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人教版《高中英语》(NSEFC)模块七第三单元Under the Sea,涉及海洋生物。笔者根据沿海农村学生更熟悉的海里生物,改编延伸了教材的学习任务,在介绍家乡海里生物的基础上,加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教材Using Language板块里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写一篇描写某个地方当地动植物的英语文章。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将家乡常见的海洋生物展示出来。同学们配以自己拍摄的照片,列出了牡蛎(oyster)、紫菜(laver)、海带(kelp)等沿海生物,更有学生与家人共同进行沿海渔业作业的图片。笔者适时地引导学生完成一篇渔业作业过程的英语记叙文,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家乡沿海作业环境,唤醒他们对家乡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生存危机感。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描述家乡一些地方沿海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状况,创作出英文宣传标语(例如,Our Hometown——Our Future——Just Save it! Wanted! Seas and our Hometown Alive or Dead?)。同学们还举办了保护家乡环境的签署仪式(Sign Ceremony),用英语进行宣誓。

2.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笔者所处的地区兴化文化底蕴深厚,有海内外熟知的默娘传说,还涌现过一批优秀的女性人物:半导体材料的先驱者——林兰英院士、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自强自立的残疾运动员——郑培峰等。以举行“兴化名人迷你峰会”(A Mini Summit for Talents in Xinhua)为例,笔者与学生们共同设计了如下环节:(1)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对象来解说、展示或表演等。(2)小组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影视等资源,走访研究对象出生地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咨询长辈、专家、民间人士等,从而整理出关于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3)将收集到的信息写成一篇介绍人物的英语文章。在“兴化名人迷你峰会”上,学生们假扮兴化名人角色,通过演讲、讨论、人物旁白、新闻采访、辩论、表演等形式,演示古今优秀的兴化儿女。(4)“迷你峰会”结束后,全班共同编写英文版的《兴化名人故事荟萃》。

3.感受乡土民俗文化风情,树立民族自尊

莆田乡土文化习俗丰富,有正月初四的“做大岁”、农历二月初二的“牙祭”、端午节的“插艾草”、冬至日的扫墓习俗等。人教版模块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笔者采用文化对比和文化讲座的方式,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习俗进行对比教学。首先,全班共同制作一本当年度的年历,寻找出中国和西方国家(主要是英语国家美国、英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时间和名称。接着,班级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最喜欢的中国节日和西方节日,并阐述喜欢的理由。最后,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莆田传统节日和一个西方节日,进行收集资料、描述展示。

笔者就莆田几个典型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开设几个小讲座。例如,介绍莆田元宵节的风俗,摆“宴桌”、叠糕果、抬菩萨游街行傩、“做大棚”唱大戏、倒扣锅“耙”几下等。学生们有了对莆田传统节日乡土民俗的了解之后,纷纷发挥创造力。例如,一个小组开展了比较莆田的元宵节和西方感恩节的异同的解说活动,特别增加了对比元宵节的特色食物(汤圆和四方白糕等)和感恩节的传统大菜(烤火鸡和南瓜馅饼等),模仿《舌尖上的中国》创作英语解说词。

二 乡土文化意识的评价方法

1.依据课标评价

目前,国内对学生乡土文化意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还不够深入、全面,也缺乏这方面的文献和探讨。笔者认为,要衡量评价一个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首要的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文化意识部分的目标和要求是目前我国中学制定文化意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主要依据。课标对初中学生文化意识学习方面更多的是强调“了解”。但是,笔者认为对高中学生的要求要高于初中学生,要扩大对文学、艺术、传媒、习俗等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学习掌握。我们可依据课标中关于不同级别的文化意识达成目标来进行评价。

2.测试题评价

常规的试题形式:乡土文化测试也可以用常规的英语试题形式,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配对搭配、正误判断、简答题、翻译题等形式。例如,简答题:Please name at least three typical festival culture in Putian?

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判断下列习俗,回答可以有三种:

A. Absolutely right.

B. Maybe.

C. Impossible.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our hometown?

( )①Putian has its own dialect,which is more popular than mandarin.

( )②At the wedding party,relatives should send the red paper containing money as a gift to the new couple.

( )③As to industry,Putian is famous for stone carving industry and wood processing industry.

( )④In September,there is the parade custom in villages in Putian.

( )⑤Take an express train from Putian to Fuzhou.

3.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的评价

乡土文化知识的考查也可以与英语语言的听力活动、口语活动、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相结合。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介绍妈祖传奇故事的英语文章,并完成对篇章理解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同时还可以拓展成口语活动和写作形式,阐述对妈祖精神的理解,以此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精髓。

4.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小组座谈、教学周记等形式记录展示学生在语言学习运用过程中对乡土文化的掌握情况。例如,“兴化名人迷你峰会”就可邀请专家、教师和学生组成共同的评审团,对活动者在活动准备过程、开展过程、后续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判。

选手一 选手二 ……

行文(逻辑性、丰富性等)

语音、语调、语速等

体态语(恰当、地道)

价值观(正确性、导向性)

乡土文化信息含量

三 结束语

在英语文化中开发乡土资源,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本族文化知识,培养其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创造力,使之能用跨文化的视角尊重、包容、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个人,能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文化参考框架,实现交际的有效性和恰当性,避免和消解文化的冲突。

参考文献

[1]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黄玲

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论文 篇3:

英语课堂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运用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创新,英语教学中强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极为关键,将乡土地理资源与课本内容相结合,通过乡土文化资源的引导,在改善英语教学基础上促进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于此,本文对英语课堂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促进地理资源在课堂中的充分运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乡土资源;地理文化;运用模式

【作者简介】瞿小娥,甘肃省康县长坝镇中心小学。

在英语教学中,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渠道帮助学生更好的接触英语学习语言,强化对语言的更好运用。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对乡土地理资源做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能够促进教学现状的改善,传播与发展本地地理文化。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1.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教学价值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所呈现,第一,对乡土地理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开发与良好利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需要立足于学生本身,通过对学生在日常生活环境与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经验感受等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开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领域的延伸扩展至自然社会空间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感受生活,贴近家乡,将在课堂中所学的英语知识充分运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引导知识的良好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对可用资源的良好利用积极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扩散,将学习活动与实践行为相联系;第二,对乡土地理资源在教学中的充分发挥与有效利用,可以更好带动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地理资源的开发中,通过对大量乡土资源的利用,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与社会内容的联系,感受大自然,走入学生家庭,感受学生生活,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协调力与沟通力,通过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强化社会与教学的联系,引导学生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与深入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协作帮助、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2.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乡土地理文化意识培养十分重要,语言作为文化的直接反应,是乡土资源的传承途径,是地理文化的呈现方式,为确保语言的来能更好学习,对当地地理资源的了解是关键。英语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存在了文化冲击,在向学生传授外国文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学生本土文化意识与爱国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其根本目之一是通过更多的语言交流促进国家发展,宣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思想。

二、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

1.认真解读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英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对内容的选择,方式的采取以及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决定因素,同样对乡土地理资源的运用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英语课程上运用乡土地理资源需要做到对英语教学目标的充分研究,对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什么样的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2)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怎样对乡土地理资源充分开发?(3)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方式;(4)当获取更多乡土地理资源之后,应该怎样怎如课堂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2.寻找乡土地理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效整合。乡土地理资源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借助多个途径实施。例如,对教学目标做到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周边生活环境入手,或立足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根本需求,以及學习兴趣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寻找,之后通过充分的开发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其在教学活动中效用的充分发挥。

乡土地理资源无法直接作为教学设施设备,在运用之前需要经过语言的转化进行加工,资源的整合是教师度资源的美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最终形成满足英语教学活动需求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更好运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通过学生周边资源的有效使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的参与性逐渐提高,通过全新的角度对乡土地理资源做到价值的充分发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丰富教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的更好提升,同时加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喜爱,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文化传承与价值传播。

参考文献:

[1]鞠翠美.融合乡土资源促进高中英语教学——以苏州乡土建筑资源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为例[J].英语教师,2017,17(21):14-17.

[2]郭姗姗.依托闽南乡土文化,促进高中英语教学[J].英语教师, 2016,16(23):30-32.

[3]余淑芬.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J].教育现代化, 2016,3(03):185-187.

作者:瞿小娥

上一篇:内勤工作总结范文通用下一篇:税务个人工作总结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