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推进德育建设的探索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政课堂上千篇一律地宣讲教材或者灌输德育理论,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学生反感。如何更好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一直是德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德育建设中,巧妙地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能培养起一种大德育的思维习惯,更好地为培养综合性的实用人才服务。

一、德育建设融入乡土文化的实效性及探析本土资源优势

对学生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教育的最根本价值目标,则是为了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底色,对人的个体生命发展具有“根”的意义,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沃土,其熏陶与浸润作用是影响人的一生一世的。乡土化的德育教育,是一种最务实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与联想,使德育教育目标更为具体化;乡土化的德育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的教育,更是思想素质深层次的净化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怀,让乡土文化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内化为师生的气质和内涵的有益尝试,能让学生避免思想固化狭隘,使理论领域和生活环境有效交汇,将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内在的需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德育教育活动“活”起来。

笔者生活的潮汕平原,地域风情颇具特色,文化钟灵毓秀,博大精深。潮人不仅参与了海上丝绸的开拓之路,还将海外文明引进桑梓故园,潮汕文化不但融汇闽、粤、江、浙大量人文,且滋养了特色独具的文化艺术,并成为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汇聚点。特别是潮汕文化较多接受重商主义传统的影响,海外抱团经商,影响力颇大,涌现出了众多海内外杰出的实业家、文人名士。特别是被贬谪的一代文人韩愈,其为官一任,因其尽心尽意造福当代人民的功绩,深刻地影响着这座海滨邹鲁城市,当地人从前至今都有一种文人崇拜的情结,于是乎潮州有韩江韩水、韩山韩树、韩楼韩馆,促使潮州文化中有了深邃的韩文化,让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留下了独特的精神记忆,而潮汕地区的绿水青山,低矮山丘,劳动人民的和谐团结、勤劳俭朴、细腻情感,也形成了国内颇为独特的精细生产方式和精致生活传统。潮汕文化因其独特性及丰富性,成为德育乡土教育不可多得的重要教学资源,可以说,为乡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德育建设的做法

(一)编写乡土文化读本,挖掘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

思想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编写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文化读本,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可以促进未成年人对自己家乡的深刻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陶冶美好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编写乡土读本可以从本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内容着手,做到“本乡本土”但又“土而有味”,必须凸显乡土文化的魅力,体现其保持生命力的“灵魂”。潮州乡土特色读本,应该在“乡土味”上做文章,应具有浓郁的潮州色彩和乡土文化气息,因此,学校所在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乡土名人、特色经济、乡土美术、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故事等均可以进入德育课程的资源。藉此理念,笔者在编辑潮汕乡土文化读本中,在文本资料的筛选上力图合乎德育课程目标,合乎学生实际需求,突显地方文化特色。“读本”由“方言文化”“名胜古迹”、“工艺美术”“名人风采”等四个单元组成。在方言文化中,编入了潮州方言字词、潮州俗语、潮州歇后语等,概括出方言特点及价值,反映出地方语言文化的丰富及演变历程,让学生体会潮州文化的古老和有趣。在名胜古迹中,笔者通过选取潮州老八景、潮州新八景以及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等颇具特色的古建筑,体现了潮州建筑以结构表达思想的艺术美,凝聚了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的厚重感。在工艺美术和名人风采中,筛选出契合学生工艺美术的专业特色及即将逝去的手工艺,浓郁的“陶瓷之都”“工艺美术之都”的乡土工艺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而潮汕人的精细、奋勇拼搏、团结进取的精神及众多优秀事迹,均能使学生追寻到民族精神记忆和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感悟到榜样在身边在家乡中,更好地学会审美和学会做人。

(二)开设乡土德育课堂,发挥乡土文化的教育作用

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最有成效的一种德育途径。开设乡土德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学习本土文化过程中,自觉参与其中,在活动体验中,充实精神生活,锻造优秀品格,升华道德境界。将生活化的本土资源引入课堂,为课堂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为学校教育增加了新鲜内容,促使校园学习生活更加多元化,增添新的活力和气息。学生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增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潮汕文化涵盖面广,组织开展潮汕乡土文化教育必须先筛选学习内容,既兼顾系统性又要具特色化,要根据学生需求及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取舍。笔者把本土文化切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方言文化”、“工艺美术”、“节日习俗”、“名人风采”“名胜古迹”等。在教学形式安排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分别组织德育文化活动,以专题讲座或者在思政课堂中进行版块教学,讲授潮州方言文化、潮州风俗,讲述潮彩文化特点、潮州工艺美术中的民居特色、潮州陶瓷历史文化。鉴于笔者学校属于美术特色的艺术类学校,学生对于美的追求更热衷、更具形象化,所以,利用乡土文化中的工艺美术文化,可以重点开设剪纸、木雕、瓷画构图等潮州特色内容,让活灵的本土文化,通过课堂形式让学生深度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开设乡土文化课,用乡土文化培植和熏陶学生的情感,能有效地使学生热爱家乡的大自然,热爱家乡的历史和艺术,培养学生对乡土的亲近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在厚重的历史中,在美妙的乡土文化中,进一步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为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做人,明白如何更好地做事,为健康成长为祖国建设栋梁,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为学生生命的底蕴谱写绚丽的色彩。

(三)组织民间采风活动,彰显乡土文化的德育魅力

开展乡土民间采风德育活动,让学生融入乡土,在亲身调查中获得一手资料,实地感受乡土文化,使学生走出教材和校内资源的狭隘视野,转变学生的习得方式,能促使学生深入体味到潮汕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乡土民间采风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用专题的形式开展。潮剧是文化艺术的奇葩,更是潮汕传统艺术的代表,为了让学生认识潮剧,开展了“走近潮剧”主题活动,让学生实地采风,多次询问长辈、欣赏学唱,特别是观赏了一出出“大戏”后,实地感受到了潮剧唱腔的曲调优美,对鼓点节奏的雄壮昂扬,俚音小调的荡气回肠,普遍有了崭新的认识,不少学生改变了以前的顽固看法,不自觉地喜欢上了潮剧,有的居然能惟妙惟肖地唱上几段呢。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潮汕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认识了独特的说唱文学“潮州歌册”;了解了有趣的饮食文化,了解潮汕茶文化,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迅猛、器型品质驰名全国各地的潮州手拉壶,由手拉壶延伸的茶文化,认识到古老的潮汕工夫茶文化中选茶、用水、冲泡和品味等讲究;还探访了潮州的民居建筑特色,因其自身地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并在早期受到中原文化渗透,后期受到八闽、江西文化、江南、广府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发展至今,逐渐地形成自身的民居风格,可以说是轻巧通透工艺精致、讲究实用,突出兼容,成为既有别于中原和北方民居建筑的凝重、鲜艳;又区别于江南民居建筑的俊逸、清纯。而潮州广济桥的建筑特色更展现了永久的独特美丽,其形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生动地体现了建筑与艺术、力学与美学的和谐统一,“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风光旖旎的“潮州八景”区,使广济桥显得更加迷人。

发掘乡土文化资源,重视学生亲身实践,在学校学科知识基础上,开展乡土文化大德育活动,可以改变以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格局,能沟通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了解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敬佩、欣赏、珍惜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能更深入地彰显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崇尚知识、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摘要:新课程观念下,如何树立大德育的思维习惯,把反映当地生活情况的乡土文化与德育教育资源结合起来,更好地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思想建设,更好地为培养综合性的实用人才服务,是文章的探寻点。

关键词:德育建设,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 叶俊林.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综合性学习[D].汕头:汕头文化艺术学校,2006.

[2] 顾维萍.乡土文化进校园德育教育展风采[J].江苏省兴化中学,2013.

上一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地铁选线设计融合研究下一篇:试论幼儿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