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农学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神农之学源自神农,专事树艺百谷,为先秦农业技术流派之正宗,后来所谓农学家多奉神农为始祖,也出现了托神农之名的农学著作。另有许行一家,从其自耕而食的行为看与神农学派有一定技术关系,但许行农家更专注于农业生产组织和农村社会生活,倡行自食其力,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所萌生的五口之家小农经济。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高农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高农学论文 篇1:

职高农学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对策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职高农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提高职高农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它不仅能够提高职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职高教学 农学专业 理论课程 学生素质

一、培养学生学习农学专业课的兴趣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教学改革家魏书生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而兴趣的柴,每个学生脑子里都存在着,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职高学生认为学习农业专业没有多大前途,内容是单调而枯燥的,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农业就是种地,不学也能看会。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农学专业课程的真正价值。国际上高效农业都是科研成果的实践,现代农业并非传统农业,需要科技的投入。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切地领略到这种特殊价值的成功体验,充分挖掘实践功能。首先,在学生入学初,就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兴趣,介绍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重要发展趋势,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农学专业的科教片,参观科技示范户的生产经营,并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示范户经济效益的社会调查。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农业技术有奔头,产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振兴本地农村经济的强烈使命感。

二、造成职高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职高学生的消极、自卑心理严重,职高学生大多是从超负荷运转的应试教育中产生的亚失败者,少数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再加上主课长期以来所处的主角地位,往往认为自己被刷下来主要是因为主课,从而对学习这些科目产生反感;由于学习周期长,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期都有很多未掌握的知识点,这些误点的积累,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进步与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焦虑、畏惧和厌烦。职高学生大都成绩较差,特别是主课的成绩。在这样的群体中,缺少优秀的领军带头人物,没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思维定势,缺少与职业的结合,一些教师仍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这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极不适用的。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营造一些不同的学习氛围,适当地设置一些讨论课、专题训练课和分组活动课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进行自由讨论,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按题目的难度,分基础型讨论课和提高型讨论课,课堂氛围较为宽松。在保证讨论音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小范围走动,以便寻找合作对象共同探讨,讨论课效果较好,学生兴趣很高,学习积极性高。定期开展专题训练课,由于职高学生基础较差,即使是实验班的学生,仍然有很多旧知识的空白,因此上新课前或上新课过程中有必要补遗,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专题训练。目前,在实验班上,专题训练课的效果非常好,由于该课知识含量相对较少,题目的给出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此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掌握。分组活动课:属课外辅导课,将学生分成10组,组与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平均成绩较为均衡。分集体复习和组内复习两种,每周四各组统一复习,回顾一周所学知识点,查漏补缺。其他时间各组由组长组织复习和安排复习内容,组长负责复习记录,周四统一上交。

四、重视农学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对于职高来说,农学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之一,应用现有农学专业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懂理论,缺乏基本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缺乏最基本的农业基本技能,不能主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职高学生素质与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职高的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理解,以致学生不愿意深钻,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职高农学类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照本宣科、课堂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考试考核内容陈旧老化等诸多弊端。笔者认为,把农业专业基础课放在专业技术课中讲授,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按照职业目标和生产季节组织农学专业教学,宜前则前,宜后则后,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交叉进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所学专业知识得以验证,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实际观察与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论课与实践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到田间实习,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最新信息,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真正将理论转化为能力,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怎样使用专业知识技能。此外,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让学生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的市场调查,让学生真正学到技术,培养热爱农业、善于钻研的优良品质,锻炼学生的意志,为培养专业技术打下基础。

在职高农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利用分层教学及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伊恩华.让职高学生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J].中等职业教育,2010.

[2]车安素.职高农学类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快乐作文,2011.

[3]安永华.浅谈高中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1.

作者:王美鲜

职高农学论文 篇2:

职高农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各行各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1]。对于职高农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如何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让农学专业学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好更快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学生的课堂、课外、生活实践的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新 职业高中 农学 策略

农学是为了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专业。科教兴国是20世纪国家不断致力建设的伟大事业。对于现今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创新是不竭的生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带动发展[2]。江泽民曾说过:“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如何结合农学专业的特殊性,对人才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培育,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1 活跃课堂,师生共享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课堂都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最基本平台,沉闷的中国填鸭式教学在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课本的更新永远更不上现今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如此,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并不能良好与社会接轨。应试教育反复固化青年一代天马行空式的活跃思维。这些陈旧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职高农学专业学生的教育。课堂上,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给学生多时间的思考和决断,对于学生可自主完成的知识,仅发挥老师的启发作用,多提问,多交流,多思考,多鼓励,多结合现今的实际发展情况。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学到的不仅仅是固化的知识,还有可能启迪学生思考未来发展的大计[3]。

2 利用课外,多多交流

信息化的时代,一切的资源和资料都显得那样的唾手可得。学生自觉利用好信息这个平台,如,多在网上查资料、图书馆、微博、杂志等,都能让学生获得全国各地的多样的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的具体现状,信息化的时代,世界的连结更紧密,谁能利用好网络平台,谁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取得优先的发展。课堂外,老师多建议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网站,教学生们关注民生,多与同学交流。许多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在交流中得以实现的。

3 课外多实践,实践出真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不是表现在他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上,而是他对所掌握的理论知道的应用能力上。在这里运用也未尝不可。职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才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将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技能,才是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没有实实在在的接触只凭课本上的单调阐述,未免太过抽象,学生记不牢也不好实际应用,这样的教学是远远达不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学校是教育的集中之地,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学生学到的东西于社会的使用是否合格。所以,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这些措施可以补充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不足,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所以,职高学生应该主动寻求实践的场所与机会,同时,学校也要相应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开设开发式实验室、组织学生亲自种植作物、与一些社会企业合作打造更多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研究、创建学生实践社团、或者组织学生下农田活动等等,在强化学生整体创新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4 改革考试的形式,学在出新知

考试在中国的教育中无疑使最大的指挥棒,从隋唐的科举制度到现今的高考,考试一直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但现今的考试也凸显了它的弊端,更要求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而不是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学生变成了只是记忆课本的基本工具,而衡量工具的好坏就是工具记忆的准确性。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今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让学生每章节课后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同学之间的交流心得,对于未来的发展动向并结合实际,这样的考试制度更应该值得提倡。还可以,在考试中多出具有联系性、需要学生思考和总结的题型,比单考课本更具有实际意义。

5 专才的不懈追求

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农学专业课本的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渴求是無止境的,想知道一件事情的一部分很容易,想知道它的全部往往很困难。实际应用的情况却是,只要掌握事情的内容越多,对事物越了解,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之所用。恐惧源于未知,在我们不断学习和了解过程中,必将能够看到事物的多重属性。在学生的研究了解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推动。我们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艰苦研究的精神,在实际的操作中,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研究平台,对于有重大突破的研究给予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奖励。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定的推动力才能让一个专业得到好的发展和长远进步。

6 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育和创新的投入从来都不是一纸空话,关键在于资金的投入和落实,同时更希望能够有大的收益。现今市场化经济的时代,教育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才是关键所在,所有的发明与创造因市场化而获得最大的利益,与此同时,也服务了人类,为生活所用。怎样才能出高产、低毒、高效的农作物,怎样才能让人民大众吃的更营养,更放心,如何能够让人类拥有健康的体魄,怎样才能让作物来源更快捷和方便?这些对技术的高要求和实际的管理都在不断鞭策我们前进。

综上所述,创新和农学专业结合的道路任重道远,而我国人多地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背负历史责任的年轻一代,祖国的富强和范柔需要我们有志青年的不断努力。还需要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斗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继袁隆平后更大的农业发明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胡建宏,陈玉林,刘小林.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255-257.

[2]李爱红.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8-49.

[3]高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9):128-129,59.

[4]宁堂原,苏琳,李增嘉,等.农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5):67-69.

作者:阮书杰

职高农学论文 篇3:

职高农学专业课程设置浅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从而职高院校的发展被重视起来。现如今国民的经济水平已经上升,进而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在逐渐上升,农学方面的专业课程被列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就职高农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简要的分析[1]。

【关键词】职高;农学;课程设置

在实际的授课之中,农学因其特殊性学生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但是由于环境等综合因素使得学生很难进行针对性的实验。并且,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过多的进行课本知识以及内容的阐述,使得学生的知识素养知识停留在书本的表面之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由此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了限制、并逐渐变得狭窄。于此,以下针对农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等方面展开探究。

一、专业课程“质量”的提升

首先是专业课程的“量”。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等提供坚实的保障。由此,院校应该合理的规划并安排农学专业课程基础知识的授课以及实践操作内容的授课,并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活动,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打下夯实的基础。还要安排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以此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专业课程的“质”才是重中之重,专业内容过硬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知识为基础,以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此外,职高院校是培养专业性技能的人才,进而教师需要开展专业时间操作的课程,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之下,进行实践操作,以此保障学生的学习技能等得到夯实的发展和提升,并能够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完善。

二、专业课程“途径”的更新

信息时代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着极强的兴趣和依赖心理,进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在以往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根据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图片,向学生进行讲解,但是图片的有限性和平面性并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进而限制了学生对于农学知识的深入了解。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引入向学生在展示植物的立体效果图,并能够随着画面的转变针对不同部位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以此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对于植物的深入分析和探究。此外,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能够实现理想化的实验。由于区域性的因素,学生很难实现植物的栽种和分析,由此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一实验和目标。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植物实践的培养和实验,以此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并分析其中的生长环境等,进而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理论知识以及文化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实施,教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自主的展开对于农学专业的探究和实施。从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教学只是辅助的内容,还是需要学生参与到实践之中。于此,教师可以采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参与到专业技能训练或者竞赛之中吗,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之中不断的进行深入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而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专业课程“特色”的开展

每一个地区都有特色的产品或者特殊的产品处理方式等,进而院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特色的专业课学习,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例如,农学相关的植物栽培、农产品的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实际参与到这些专业技能实践的过程中,在拓展、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向前复杂和你,进而实现双向辅助的举措。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质等情况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栽种的實验,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杂交等方式进行植物的筛选,以此能够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理论上的分析,促使学生能够得出专业性的建议和种植计划。通过开展特色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之下,充分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以此不仅能检视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还能有效的促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完善。对于教师方面来说,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学生的问题以及理论知识的欠缺等情况,进而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之中能展开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以此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程度,进而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学习等打下夯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学专业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进而对于学生专业程度的要求等产生了更加严苛的条件,于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农学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从教学的内容、途径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教学之下,能够更加贴合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并能够在实践活动和操作之中,为日后的工作和创业等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探究并挖掘实际的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和途径,以此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为学生的额学习提供帮助[2]。

参考文献:

周维兰. 职高农学专业课程设置浅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7).

孔陟丞. 浅谈职高农学专业课教学心得[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00(005):40-41.

作者:胡志敏

上一篇:公路工程材料论文下一篇:县域财产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