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以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为讨论核心,通过分析审计在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内的应用情况,结合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具备的意义,分析探讨审计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并讨论它所具有的实际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家审计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审计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篇1:

浅析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将从监督向服务转变,审计人员从单纯的财务专家型向综合型转变,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将向更高层次转变,结构也将更完善,内部审计的实施将越来越多地采购外部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将有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从而为深化企业治理和企业改革保驾护航。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审计对象 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正在发生巨变。内部审计体系是一个自动预警和维护系统。规模越大的企业,其作用就越明显。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审计内容的广度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面对新情况、新形势,那么强化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1、内部审计环境有待改善

首先,由于新中国内部审计的历史不长和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加上宣传不够,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普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抵触意识较深,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经济问题,少数人甚至认为审计就是“找茬子、揪辫子、捅篓子”,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限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客观上造成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认识和沟通上的障碍,使内部审计工作环境不够宽松和谐。

其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一般都在管理层领导下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

再次,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受到企业内部复杂人际关系、企业利益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利益的影响甚多,降低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当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一些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如对企业多计成本、少计收入以及偷漏税款等做法保持沉默等。

2、内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层次不高,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

审计工作的领导层次越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相反,层次越低,越不利于审计部门发挥作用,审计工作面对的困难和阻力也越多。纵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层次,主要包括: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以及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在我国,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很少,主要是一些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企业,其他大多是在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工作,在一些较小的企业里,甚至有财务经理兼管内部审计工作的。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是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在下审一级时,还勉强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但对同级审计,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甚至无法开展。

3、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与手段普遍较落后

鉴于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主要是对单位的会计账册和凭证进行检查,一般采取详查法和抽查法,即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财务账册和报表,或抽取部分会计期间的财务数据,进行详细的检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规模也日益壮大,经济业务产生的数据也与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况且在大型的企业里,往往以集团经营的方式出现,一个集团往往辖管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下属单位。在这种情况下,要详细查阅一个单位几年甚至一个月的财务数据,对内部审计部门少量的人员配置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内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与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总体上素质不高,水平和能力还不能完全达到一个出色的内部审计师应有的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短期内培养出来的合格内审工作者不多;二是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多从财务部门转换而来,知识机构比较单一,普遍财务会计知识较丰富,但精通管理原理和内部控制,特别是风险控制的人才稀少。三是对现代审计手段和技术,如信息技术、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普遍缺乏认识,更谈不上运用。还有一点,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鉴于内部审计工作比较艰苦,又比较容易得罪人,较难取得认同,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

5、审计对象主要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

长期以来,审计都是被当作为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工具,因此有”经济看门狗”一说,其审查的内容,也主要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性。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进步,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内部审计也得到迅速发展,其职能不再局限于监督,更趋向于为组织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评价和服务。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时间较晚,受审计环境、人员素质及审计认识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监督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仍将是审计的主要职能,但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审计内容和对象必将扩展延伸至组织的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和风险评价领域,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将越来越得到发挥。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1、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将从监督向服务转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在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很少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审的主要职能也必将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变为内部管理服务,内审对象也不再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将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通过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更多的为组织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

2、审计人员从单纯的财务专家型向综合型转变

加强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选择素质良好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为适应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人员在知识体系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通晓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要通晓经济、法律、金融、税收、统计及信息技术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时,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保护所有者利益。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物色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公司之间经常开展挖人才的竞争活动,通过优厚的聘用条件来吸收优秀人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应参照西方国家经验,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队伍。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才能避免成为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淘汰品。

3、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将向更高层次转变,结构也将更完善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浪潮,对各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推动了企业的公司化发展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在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督机制必不可少,而内部审计部门则注定要在公司治理机构中占据重要的一席。随着我国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多样化,经济业务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国际化。复杂的经济环境,必然迫使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加完善,投资人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和代理关系也越来越需要专门的机构来监督。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审计部的地位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应直接向董事会或总经理负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4、内部审计的实施将越来越多地采购外部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

内审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从而实现监督;二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分析和评阶,从而提供增值服务。为解决普遍存在的内部审计任务和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单位将借助社会审计力量,辅助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财务监督检查类型的内审工作,可由内审人员根据不同类型项目和审计目的,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具体要求,委托事务所按照内审目的进行审计,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保证财经法纪法规得到遵守。内审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可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的分析和评价上,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内外审的有机结合,既可解决内审机构人手少而任务重的矛盾,又有助于提高内审的效率与质量。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内部审计部门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敏锐性,努力扩充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对企业风险的甄别、评估、控制和防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促使并协助企业改进整个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东平、钟姗:“审计风暴”后对我国审计体制模式改革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2] 汤秀梅: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7).

[3] 孔祥珍、胡淑梅:论会计监督的完善与建设[J].商业经济,2007(6).

[4] 史晓芬:重视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在审计中的发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3).

[5] 张小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与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04(9).

[6] 薛云霞:浅谈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06(8).

作者:李东燕

国家审计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篇2:

浅析审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以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为讨论核心,通过分析审计在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内的应用情况,结合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具备的意义,分析探讨审计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并讨论它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审计 经济发展 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发展,宏观层次上的经济调控手段为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审计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自然也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重视起审计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基础前提,只有审计工作过关了,才能高效顺利的开展下一步的计划和行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审计的作用来保证我们经济的健康和有序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从审计的作用入手浅析它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既然,审计在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不可小视,那我们先不妨分析探讨下审计究竟在经济发展过程起着如何的作用,这样也方便我们探讨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审计工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显著作用

1、在经济秩序上起着维护者的作用

自从实行改革开放的策略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式就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过度和转变了,因此,对着我们来说,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正常和健康的市场秩序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审计手段就是以财政监督这个基点为立足点,从收支状况找到突破口,从而发挥调控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例如在审计署的工作中,就常以此为途径,进行各项检查工作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在内部控制上起着改善者的作用

所谓的审计工作,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各项测试结果和自己的主管判断为依据,从而实施对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方面相对应的管理和操作措施。并在监督和防范这方面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在控制浪费情况的减少和寻找错误上,审计可以从经济发展的总方向上,再从企业的效益和内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和控制,这些工作都是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3、在风险的预防上起着增强者的作用

有了审计这个工作环节,我们的诸多事业单位就可以脱离以往那种,在没有明确的财政预算的情况下就轻易的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因此,在现在的审计工作中,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完整程度以及任务落实的真实有效程度,有利于各个管理部门对风险做出正确的估算,及时了解各项信息并采取措施。

二、审计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从上面所述的诸多审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出发,我们可以依次为立足点,分析讨论未来审计可能的一些发展趋势。

1、在账目上的审计工作将会进一步的加强

就审计的一些基础工作来说,未来可能将会对会计记录中的信息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基础性审核,以确保账目的信息可以准确的在表格中得到体现。还将跟会计方面有关或者类似的资料进行整合和比较,用来监督表格中记录的事情是否真实合理,这些都是未来可能加强的地方。当然,审计工作还将会为决策者提供一些意见,并评价决策者的实施方案从选择和应用来说是否合理,同时还将各类信息和资料做一个恰当的分类和整理,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资料和方向。

2、审计工作中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将进一步的加强

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我们需要对被审核的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一些测试,在专业审计人士的带领下进行相关工作和经济活动资料的一些对比,并对数据库中的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然后,还将对被审核的相关单位的自动检测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进行彻底的检查,并着重检查数据恢复系统的可靠性。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当然,网络软件方面的更新和检测同时不可忽视。我们还应该建立起大规模的数据信息库,以此来实现各项信息的共享,从而提升审计的工作效率,并降低这方面的错误率。

3、审计人员的素质将会进一步的提升

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市场交易早已经进入数据化时代。因此,我们的审计人员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除了要能具备操作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会计的相关技能并将其用之于经济活动;还需要能够实用计算机来操作审计工作程序,实施高效现代化的审计工作。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完善的大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重要一项,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管理中的自我约束体制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并极其有效的提升了会计信息所具备的真实可信度,维持了内部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管理上和体质上以及计划上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根据上文所述的诸多发展趋势来寻求更好的方案来实用审计这一有效手段,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经管系)

参考文献:

[1]朱志笑. 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J]. 现代商业,2011(02).

[2]汤孟飞. 审计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探析[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8).

[3]石洪江,蒋俊山.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和方法[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9).

[4]石爱中.内部审计协会发展应重视的问题——石爱中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内部审计,2010(03).

作者:赵领

国家审计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大數据信息化时代和数据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对财务会计、审计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改变。为使审计工作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有必要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发展趋势和方向探索与分析。相关调研表明,大数据技术影响下的审计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模式、审计程序和审计手段正在不断更新。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希望为研究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导致传统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的会计信息化和会计职能发生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和审计行业造成冲击,改变了会计的核算和审计方式,促进了会计和审计行业改革。因而,深入探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1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1.1大数据概念

目前,社会各界对大数据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笼统的定义成,主要由巨型的数据整合构成,这些巨型的数据已超出人们可在接受的时间内,来收集、储存及处理数据的能力,且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将其称为大数据。

1.2大数据特点

1.2.1数字或是数据量飞速增长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2007 年,全球网络系统的储存数据超过350EB,如果将其换算为 GB,则高达 3200 亿。在所存储的数据当中,只有少量数据保存在以往的网络媒介上,如报纸、杂志以及书籍等,其他的都是数字数据。导致 2013 年,全球网络系统储存数据超过 1.2ZB,大约为 12300 亿 GB,只有少于 3%的数据记录在以往使用的媒介上。

1.2.2工作、思维方式发生转变

以往的计算机水平非常低,人们只能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来研究大量数据,以利用较少的数据,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但该种采集信息的方式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从采集的数据中得到事先所设计好的答案,得到的答案并不是适合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很难了解到更多深层次问题。若把计算机网络当做随机抽样对象,则很难找出一个最佳数据抽样标准;若抽样网络比较小,则利用抽样数据研究得出的结果,就很难较好地体现出整个网络系统的结构特性。

2大数据对审计发展趋势的影响

2.1审计理念得到更新

审计理念得到更新是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的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审计理念中,审计作为一种在企业完成财务会计报表之后,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采取的一种鉴证服务,带有明显的事后性,审计的基本职能也是检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是否公允。也正是因为传统审计的这一特征,使得审计的基本理念就是确保被审计企业财务数据的公允性。而在大数据的影响之下,大数据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也被运用到了财务报表的审计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审计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

2.2实时性审计得以实现

与传统审计所具有的事后性所不同的是,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审计可以实现实时性,即实施审计的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实时审计系统,对被审计企业出具的报表进行实时的审计并出具审计的报表。就目前而言,在完全实施会计电算化和运用大数据财务会计系统的企业中,由于整个财务处理的过程中完全实现了电子化,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系统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实时的出具审计报告。实时性的审计得以实现,不论是对于审计方而言还是对于被审计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施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通过实时性的审计,极大的降低了实施审计的时间成本,并能及时的提供相应的审计意见;而对于被审计企业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实时性的审计系统及时的发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3面对大数据挑战的应对策略

3.1构建审计数据库,实现审计数据及时采集与集中保存

随着审计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展,电子化的财务、业务数据信息集中规整在审计系统当中,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的运算服务空间存储容量有限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完全的审计数据平台非常必要,通过收集、整合和存储审计需要的各项数据和资料,为电子化大数据技术审计奠定基础。审计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多个数据库中的信息交换和互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现阶段的审计平台是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的过程实现的。在数据上传和转换过程中,信息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例如: 非法的时间数据必须经修正后才能顺利导入系统,同时也掩盖了非法数据的存在,导致审计存在漏洞。为避免此类情况,可以采取全面性记录方式进行数据保存,即所有数据依照原本样式保存下来,通过事先拟定的审计思路对相应数据资料进行调用,同时也保证这些数据材料具有“可循环利用性”,能够反复审查和调用。

3.2利用大数据的模糊分析,找准审计切入点

任一数据都是参与决定测量结果的关键性因素,信息爆炸时代更应注重每个数据的精准度和正确度,确保研究分析结果没有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的产生。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面对海量数据,可以有效利用审计工作精确性的原则,有效实施审计策略,找到审计切入点。在全国性的审计项目中,数据量庞大复杂,且包含多类错误内容,涉及时间长,项目多,各个分支系统也不尽相同,致使数据的收集、转换和导入变得十分困难。面对此类情况,审计工作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借助混乱的数据,开展重点审计。数据错误和混乱表明数据信息存在漏洞,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纠错,从数据错乱入手找准审计切入点,进而提出被审计系统的控制、管理和衔接问题。二是审计人员应认识到,数据字段的混乱只是数据系统的运算逻辑不统一,数据的价值不可全盘否定。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灵活变通地看待数据精确度,有限度地降低数据精确度的标准,提高对低精确度数据的辨别性,抓住数据现象的本质,利用数据系统下的模糊查询功能,从被审计事项的异常情况找到问题的方向,锁定问题的范围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精确度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参考文献:

[1]和谐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程序探索[J]. 毛毛,张娟,郁珍,朱晴.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3)

[2]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实现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创新[J]. 阮滢.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5(02)

[3]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J]. 蒋志鹏,刘中华. 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10)

[4]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探析[J]. 王新晖.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24)

[5]绩效审计程序、模式和方法的探析[J]. 梁红卫. 会计师. 2016(17)

[6]大数据环境下国家审计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研究[J]. 陈剑芳. 中国内部审计. 2019(11)

[7]审计模式发展探析[J]. 郑朝晖,庄广堂.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01)

[8]军队资源节约审计模式探讨[J]. 冯根松,许子建,卞海华,陶薇薇. 军事经济研究. 2011(03)

作者:皮雨鑫

上一篇:晋升店长工作计划下一篇:汽车消费贷款风险应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