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国家审计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家治理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环境,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对国家审计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地位、优化审计环境;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对国家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治理现代化国家审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治理现代化国家审计论文 篇1:

浅谈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审计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的概念

我国的国家治理模式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党和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团体与公民之间相互协调的过程。在这个协调的过程中,国家治理的目的在于对国家和社会相关事务进行制度保障、社会相关事务的管理以及提供对应的公共服务。国家治理的目标在于保卫国土安全,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稳定发展的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审计的概念

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就是国家审计,它具有独特的特色,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其独立性,我国的监督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都离不开国家审计。国家审计运用其特殊的地位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效益,揭露和反映经济事务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审计机关对相关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制约,对审计对象的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情况进行揭露和监督,有利于加强我国廉政体检建设,提高审计对象的思想和政治觉悟。

三、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上的作用

1.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在国家审计进程中,对国家宏观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决策,提出意见,促使国家和相关地方、部门及时出台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

2.促进政府部门提高绩效。通过开展绩效审计,更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效果,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效果。随着审计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宏观的角度,绩效审计也随之扩大到宏观的角度。

3.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的公信力至关重要的。政府没有公信力,政府出台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行。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以及对政府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众发布,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信任感,使公众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有利于政府开展工作。

4.实现社会发展可持续。国家审计可以促使政府及其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极其严重,很多领导干部并不重视环境的保护,通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使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由以前的只看重经济GDP的发展转为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发挥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

1.国家审计积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1.1加强跟踪审计。国家审计机关进行跟踪审计,对政策的完善与实施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政策制定大方向审计到某个零散的小审计项目,对各个审计项目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促进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完善。

1.2加强事权监督。通过审计,可以促使政府及其部门明确自身的权力与责任。我国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明。加强事权监督,明确事权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升。应当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责,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来明确政府的职能,划清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不同部门的事权。

1.3做到审计全覆盖。适量拓展审计的范围,实现审计全覆盖也是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点。国家审计的审计范畴包括以經济受托为主的所有公共受托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受到环境、资源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审计的边界也仅仅停留在经济受托责任的范围内。随着国家快速发展,未来的审计也应逐步扩展到政府完整的经济受托责任乃至更广泛的公共受托责任的各个方面。

1.4提高审计参与度。国家审计往往会被看作是政府行为,社会公众不会对其结果产生过多的干涉和关注。但是随着公民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信息越来越便捷发达。国家审计的审计结果应该向社会公众公告。我们可能在各种媒介上看到国家审计的报道,绝大多数是关于审计进程、查处和发现的问题。但是少有后续的跟踪检查信息及整改落实情况。一方面可能是被审单位压根就没有进行整改,一方面可能是审计单位根本就没有对其整改进行监督和后续跟踪。所以两方面都无法向相关部门报告,也无法向公众进行公告。这样的现象也导致了审计结果最后不了了之,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审计制度形同虚设。再者,考虑到公众对审计等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公众思想的差异等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合理的方法引导社会公众合理的参与到审计当中。所以,社会公众的参与也只是应作为审计的一项补充与说明,专业性较强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发挥出主导作用。

2.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2.1促进执行力。促进审计部门的执行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应该持续做好跟踪检查工作,避免整改工作走过场、流行形式,杜绝屡查屡犯、此查彼犯、边查边范等问题再次发生,切实做到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工作扎实有效,及时反映和纠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审计人员可以积极探索相关法律法规等观测落实情况,使审计更具全面性更有意义。

2.2促进绩效性。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愈发重视绩效审计,但由于我国国情,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仍有不足,主要体现在绩效审计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得到统一标准等等。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注重将绩效审计融入到每一项审计工作中,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注重绩效的发展,总结审计经验,以高效率工作为标准实施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审计工作中,绩效审计是重点,也相对成熟。鉴于我国国情,盲目的盲目的效仿与照搬是不合理的,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理论研究,将合规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与进步。

2.3促进廉洁性。在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国家审计要发挥廉洁性的作用。国家审计机关应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审计人员应主动培养反腐意识,同时可以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置专门的腐败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培养。同时引进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化鳖精下的腐败审计任务。

2.4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离不开对资源环境的保护。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审计是大势所趋。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探索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各级审计机关应积极响应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改变以GDP为第一要义的政绩观,创造绿色GDP。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

[2]李厚喜.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职能定位分析[J].审计月刊.2012(2):17-19.

[3]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1-1(2).

[4]李厚喜.推动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路与建议[J].审计月刊,2014(2):4-6.

[5]张立民,崔雯雯.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信息属性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3):13-15.

[6]张金辉.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探析[J].审计研究,2014(3):5-8.

[7]刘家义.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J].求是,2015(1):15-16.

[8]张晓瑜.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的国家审计创新[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4-15.

[9]宋常,黄文炳.基于国家治理新动向的国家审计若干思考[J].审计研究,2015(2):12-13.

[10]魏明,邱玉茹.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机制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3):4-5.

作者:毛雨培

治理现代化国家审计论文 篇2: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影响及其应对

【摘 要】 国家治理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环境,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对国家审计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地位、优化审计环境;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对国家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了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需从如下方面作出变革:第一,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国家审计的使命和任务;第二,深化改革,以便为审计更好地发挥其治理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国家审计工作应致力于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服务。此外,还应当在审计思维、审计技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以实现国家审计的现代化,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服务。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审计环境; 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国家治理的重大变革,将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诸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的国家审计,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本文就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与特征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动态演进过程,同时也是国家治理在现实约束条件下不断向“善治”标准趋近的过程[ 1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治理理念、治理方法、治理主体、治理对象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质的蜕变。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我国至少应从如下方面进行变革: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为此,需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还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方面建立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对国家治理相关的制度安排进行变革,以使其形成最大的合力,保证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以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以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此,应通过简政放权来减少政府对社会的管控,实现由审批式全能政府向服务型责任政府的转变,并努力建设绩效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

(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依法治国无论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还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充分发挥多元化主体的治理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充分发挥多元化主体的治理作用,实现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與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治理与统治的重要差异之一即在于治理是多元化主体基于相互信任、合作、协调、协商基础上的共同治理,公民社会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就我国而言,执政党、政府、人大、政协以及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都将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影响和挑战

国家治理构成了国家审计的重要环境。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将从如下方面对国家审计产生影响: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环境的积极影响

1.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愈加突出。“国家治理越发展,国家审计越重要。”只有在政治理念和实践由“统治”、“控制”发展为“治理”之后,审计才真正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并在促进善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审计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将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纵深发展而不断提高,这是由审计对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审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国家审计制度建设与能力建设,使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独特的重要保障机制。

2.国家审计的外部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审计成果能否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治理体系中其他相关的制度是否健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各项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将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审计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不断提高。

3.对国家审计的需求不断提高,客观上决定立法机关、党委、政府、被审计单位自身等愈加重视审计工作,审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1)就国家治理主体而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包括公众、上级政府、党委、立法机关、被审计的公共部门自身、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元化治理主体都将对国家审计产生越来越高的需求。(2)从国家治理对象来说,随着国家治理的发展,国家治理的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大、延伸,相应地,包括立法机关、执政党、政府自身在内的多元化国家治理主体对审计的信息需求将不再局限于微观主体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将扩展到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宏观经济与社会运行的相关方面,这就要求审计对象从微观部门向中观和宏观拓展。(3)就国家治理的客体而言,从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容上说,随着国家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关注将不再局限于财务(经济)受托责任方面,而将向完整的公共受托责任发展。其结果,国家审计的现实边界将不断扩张,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责任将逐步纳入到审计范围之中。(4)由于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关键作用,对制度进行审计将成为审计机关未来的重要工作内容。审计机关需要对相关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持续进行评价并将结果提供给有关主体,以帮助其及时制定、修改相关制度,保证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5)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审计不仅应当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化,而且要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挑战

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为国家审计创造更好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对国家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国家审计的风险将日益显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挑战具体体现在:

1.外部可能对国家审计产生过高的期望,从而扩大审计期望差异。所谓审计期望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审计师的实际行为与不同公众对其行为期望之间的差距[ 2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多元化主体将对国家审计产生更强的依赖,加之社会公众对审计抽样方法等缺乏了解,这可能导致外界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产生超过当时现实条件的期望,包括对不当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效率、审计结果和建议的落实情况等产生过高的要求。

2.多元化主体对审计不断提高的需求与审计机关资源和能力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多元化主体需要了解完整的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使得国家审计需要对不同层级、不同内容、不同时态的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完整、客观地评价并提出建议。审计边界和范围的扩大,使得审计机关有限资源与无限扩张的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此外,多元化主体的差异性需求可能使得审计机关无暇应对。尽管我国审计体制决定审计主要为政府和立法机关服务,但在实践中,差异化的需求产生的压力将使得审计机关的任务大大增加。

3.国家审计范围的扩大将对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挑战。当审计的对象扩展到更为全面的公共受托责任之后,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以及审计任务的繁重化将对审计人员的经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4.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由于路径依赖、制度互补性等原因,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相对落后的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手段之间的矛盾将是长期的。由于我国的国家治理制度设计和公共管理实践不可能完全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这将决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尽管总体审计环境向好发展,但国家审计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传统治理理念、制度与实践的阻碍。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国家审计的现代化过程也将是螺旋式的。

三、因应对策

为了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影响和要求,必须从以下方面加以变革:

(一)思想认识: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来认识国家审计的定位与使命

要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首先明确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将其看成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从国家制度顶层设计的高度来认识审计的作用和任务进而进行相关的制度安排。除了在法律上确立审计地位并明确划分审计与司法、纪检等部门的关系外,还要注重将审计嵌入于整个国家治理过程当中,在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充分发挥审计的治理作用,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公共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核,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政府官员的评价与考核等关键环节,尤其要注重发挥审计的作用,从而使审计在制度设计上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对审计部门自身而言,应当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的使命,从而确立审计任务与目标。另外,也要恰当地评价和认识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防止将国家审计的作用绝对化,过于夸大审计的作用。不切实际地过于夸大审计的作用,反而会使得审计无法履行好其应有的作用。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来引导社会公众、立法机构,包括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自身恰當地认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审计能够恰当地发挥其治理作用。

(二)制度设计: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国家审计制度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有现代化的审计制度做支撑,因此,要实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要努力实现国家审计制度的现代化。在当前,尤其要加强如下制度的改革:

1.积极探索审计体制改革与创新,提高国家审计尤其是地方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未来,一方面应思考我国审计机关在国家体系中的定位(报告关系),同时也应从审计机关资金的保障、审计机关领导的任免、审计人员的职业化、审计结果的公告、强化侵害审计权力的处罚措施和行政追责、提高审计过程及其结果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及其他监督力量对审计过程的参与和监督等方面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除了探索实施省以下审计机关垂直管理外,还可以探索省以下重大审计事项异地交叉审计、省级审计机关向市县派驻审计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相结合、通过建立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质量检查制度来强化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领导等。

2.在我国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行政型审计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加强立法机关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在对审计体制作出实质性变革转而采用立法型模式之前,可以适当扩大人大对审计机关的权力。比如,可赋予人大或其常委会如下权利:批准国家审计计划;批准政府重大事项审计的结果;根据审计结论和建议对相关政府部门和官员进行质询和问责,包括对审计结果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质询;根据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对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议并对下年度预算进行调整;批准审计机关首长的任命并对其进行业绩考核;责成政府保证审计机关的经费等[ 3 ]。

3.深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审计职业化不仅关乎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而且关乎审计独立性。未来我国应建立审计机关领导人的内部选拔和晋升制度、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审计人员薪酬与激励制度、审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价制度、审计人员行为守则和惩戒制度。

4.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基础性制度,以切实保障审计机关的监督权,为审计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了保障审计机关能够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提高审计结果的治理效力,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如下制度:(1)审计取证制度。应当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在检查、取证等方面的权力,使之能够独立地行使审计职责。对于无正当理由阻碍审计机关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的部门、领导,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惩戒制度,并能够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提供有力保障。(2)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应当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和频率,凡是不涉密、不损害公共利益的,都应当公开。(3)审计结果落实制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和跟踪制度,二是要建立并实施强有效的惩戒制度,对于审计部门发现并报告的问题,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应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4)审计人员职业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甚至参与舞弊,导致其未发现应当发现的违规行为或者发现违规行为而不予报告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5.加强国家审计质量控制,尤其是提高地方审计机关业务质量。(1)审计机关应当严格依照《国家审计准则》等规范要求,从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审计质量监控五个要素入手,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审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并根据审计业务开展情况和审计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以保持审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持续有效。(2)建立和完善审计业务分级质量控制制度,应当确保从审计组成员、主审、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各个层级的责任主体都应各自履行好相应的责任,并对上述主体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持续评价。此外,还应当强化审计组长对审计组员的督导工作、探索和完善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加强审计机关内部业务研讨机制、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和考核制度。

(三)审计工作:围绕国家治理的中心和大局开展审计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确立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这些方面实际上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努力方向,国家审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些中心开展审计,履行审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使命,从而不断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尤其应注重如下方面:

1.依照《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努力实现审计范围的全覆盖,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持续、有效地发挥审计的治理作用。

2.在审计对象上,要注重微观与宏观结合,制度与部门、项目结合,从而为相关主体提供国家治理所需信息。所谓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是指审计不应当停留于对微观主体的审计,而应当从宏观的层面对宏观经济与社会运行的态势进行审计,从而提高经济与社会的安全性;所谓制度与部门、项目相结合,是指除了对相关政府部门、政府活动与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外,还要加强对制度制定和执行的审计,从而促进相关制度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推动深化改革,并促进相关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3.在审计目标上,要注重合规性与绩效性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强绩效审计,从而促进政府部门提高政策和活动的绩效性,促进绩效型责任政府的建立;另一方面,在我国还没有较好地解决政府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要继续加强合规性审计。

4.审计机关在为党委、政府服务的同时,要为立法机关、社会公众等多元化主体进行国家治理提供审计信息。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发挥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对公共政策实施情况、公共投资绩效性等问题的评价。在审计结果公开方面,也应兼顾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当然,在现阶段,政府治理仍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点,审计机关仍主要为党委、政府及人大服务。

(四)审计手段:实现审计思维与技术方法的现代化,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为了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还要在审计思维和审计技术与方法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缓解审计资源与审计需求之间的矛盾。

1.改革审计思维,提高审计自身的绩效。(1)立足国家治理重点,合理界定国家审计边界和工作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审计应当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确定审计项目,对于与国家治理目标关系不够紧密、国家治理相关参与主体不是特别关注、可做可不做的项目,可以不做或者少做,从而保证将审计资源配置到最重要的任务上。(2)运用风险导向和重要性理论,提高审计的战略性,降低审计风险。在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时,在审计计划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环境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风险点并进行风险评估,进而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以便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以内。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注重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或者具有典型性的项目,避免重复、零星地审计不重要的项目。(3)实施综合审计,实现审计资源的高度整合,避免重复审计[ 4 ]。(4)加强与环保、纪检、监察、金融等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减少重复性工作。此外,还要合理利用民间审计、内部审计等其他审计力量和审计成果。对于适合外包的项目,可以在加强督导的前提下引入中介机构帮助审计。

2.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计,不断提升、创新审计技术。审计机关尤其应注重如下方面:(1)积极开发利用大数据实施审计的技术方法,通过数据挖掘方法获取审计证据。(2)探索联网审计和持续审计。一是要推动财政、工商、国土、房管、卫生、公安、民政、社保、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并提高不同部门之间信息软件的协调性,从而使审计部门能够及时地接入相关系统获得数据;二是要确保相关政府部门数据生成和处理的及時性、准确性、完整性;三是要开发审计软件,尤其要加强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比对以及预测模块的开发建设,提高审计部门处理数据的效率和效果;四是在公共部门内部探索实施持续审计。我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使得持续审计成为可能,未来可以探索对重大公共资金实施持续审计和监督,并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探索审计报告的实时报告。(3)不断开发和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积极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来获取审计证据,作出审计分析和判断。

四、结语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将对我国政治、社会、经济等诸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国家审计而言,国家治理构成了国家审计的重要环境,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将对国家审计环境和审计工作产生影响。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国家审计的地位与重要性,并有利于优化国家审计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也要求国家审计为治理提供充分而有力的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国家审计的范围、服务对象、质量要求等都将有别于之前。与此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较大挑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国家审计必须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在目标定位、审计体制、审计任务、审计思维、审计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积极进行变革,以适应国家治理对审计不断提高的需求,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明辉,刘笑霞.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国家审计:分析与建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35-40.

[2] PORTER B.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udit expecta-

tion-performance gap[J].Accounting & Business Re-

search,1993,24(93):49-68.

[3] 李明辉,刘笑霞.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J].政治学研究,2013(3):35-50.

[4] 李明辉.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8):4-8.

作者:徐帅 李明辉

治理现代化国家审计论文 篇3: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扎实勤勉工作,在推动党中央政令畅通、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积极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胡泽君同志 (左五) 在地方调研。

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党绝对忠诚

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是党的工作部门。各级审计机关牢牢把握这一定位,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落实落细。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持续推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议定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建立健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制度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相继成立,制定审计计划、报告、整改和结果运用等制度3000多项;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各地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报送各类请示、报告和信息等14万多份。三是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来思考、谋划、部署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一方面,注重维护制度权威,审计中着力揭示违反制度规定、影响制度执行的行为,促进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另一方面,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跨领域、跨部门的宏观分析力度,积极提出完善制度、深化改革的建议,促进建立健全制度。

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扎实推进审计全覆盖,较好完成各项任务。2019年全国共审计10万多个单位,为国家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000多亿元,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7000多件、涉及金额700多亿元。

着力促进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圍绕贯彻“六稳”要求,审计署制定了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和年度方案,按季度聚焦目标任务下发审计要点,持续跟踪“放管服”改革、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场、水利设施等重大政策和项目的落实落地情况,推动加快进度、完善机制、提高绩效。全国集中开展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惠农补贴“一卡通”等专项审计,促进清退税费、偿还欠款和追回资金130多亿元。

着力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署首次对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很多地方审计机关也对本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中,围绕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和厉行节约,重点关注了财政管理、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转移支付、存量资金、“三公”经费等内容,促进统筹盘活财政资金和深化财税领域相关改革。

着力促进打好三大攻坚战。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密切关注财政、政府债务、金融、企业境外投资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围绕精准脱贫,实现对所有国定贫困县的审计全覆盖,其中2019年审计贫困县186个,推动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围绕污染防治,全国对4200多名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融合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专项审计,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着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乡村振兴战略、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等方面的审计,及时纠正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推动归还和盘活资金900多亿元,完善制度200多项。

着力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反腐倡廉。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全国共审计3万多名领导干部。各项审计还注重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同时,秉持实事求是原则,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促进廉洁用权、依法干事和担当作为。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国际审计事务,认真履行亚洲审计组织秘书长职责,中国审计署成功当选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

坚持依法审计、科技强审,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坚持全国审计工作“一盘棋”,不断创新审计管理模式。一是加强审计资源的统筹整合。印发审计全覆盖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以政策跟踪、预算执行、经济责任等审计为平台,强化审计机关内部各业务部门间的横向协同、各级审计机关间的上下联动和各个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减轻基层负担。注重指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强化内部风险防控。二是加强审计法治化规范化建设。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审计法修订相关工作,启动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修订研究。进一步严格审计业务管理,加强对电子数据采集、审计资料收集等流程进行规范。三是坚持科技强审。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加强大数据审计,精准定位、靶向发力,有效缩短现场审计时间。四是加强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要求,修订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的工作办法,与组织部门共同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拟定、情况反馈、结果运用等工作,并配合同级人大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质询和报告等工作。

重庆九龙坡:审计关注企业绿色生产转型。

坚持立身立业立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努力培养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特聘審计监督员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组织外部审计专业人员对审计署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压减行政经费,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审计机关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同考核。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推动基层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提升组织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严格按规定程序、公道正派选拔干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组织全国审计机关集中整训,每月举办“审计大讲堂”并直播到县,采取审计实务导师制、交流挂职、参与审计项目等强化实战锻炼。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审计机关全面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审计,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审计机关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聚焦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扎实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预算执行、三大攻坚战、民生、经济责任等审计,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

作者:胡泽君

上一篇:学生资助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建设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