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新形势下,小学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班级管理也成为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实现新课标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将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第一篇: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在小学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语文教师来担任,在这一阶段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班级进行直接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文章针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为如何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策略,为教师的管理和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级;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为当前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日常教学生活中语文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向学生渗透道德观念。小学教师不但肩负着很重要的教学责任,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责任,因此教师需要基于语文课堂教学更好的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和质量。

1.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意义

小学阶段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还不是非常的成熟,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三观和德育认知。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其最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内在品质,眼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朗读课文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记忆程度,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练习,训练学生对内心情感的有效表达,同时还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及时的进行鼓励和支持,促使学生沟通合作的有效程度。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学习,对教师讲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夠在小组讨论时候对语文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合作交流不仅仅只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和教师班级管理进行相应的结合,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班级管理工作,还能对学生情感世界进行丰富。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基于班级制度和班级文化,班级制度主要是由教学工作提出的基本行为规范,班级文化主要是针对本班管理条例进行建设。语文教学核心环节能够传达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还能使班级文化更加有活力,这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意义所在。

2.实现小学班级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教师需要关心学生客观的评价学生

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只有对学生爱护并关心其成长才能更好的受到学生的支持,这也是语文教师实现小学班级有效管理的基础。其次,教师不能单单从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认知,而是应该从各个科目中或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了解的时候不能带有只重视成绩的有色眼镜,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其次教师还需要结合其他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形成合力教育,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其进行有效的融合,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更好的达到自身的教育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在整个校园生活中的环节进行有效贯彻[1]。

2.2借助语文教学特点强化学生的品德教育

语文教师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提升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效率,语文教学中日记和作文可以将学生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对其的批阅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对学生充分的进行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赖,才能更好的开展班级管理,实现教育目标。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语文进行课外延伸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德育养成,学生可以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进一步拓宽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眼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班级管理中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有效管理,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完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课堂分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相对有效的分组学习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之间的融洽程度。教师还可以选择几个趣味性较强的课文,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2]。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民族的启蒙学科,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还能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行展示。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性格和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这也是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打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日后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亚男.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

[2] 卢瑞玲. 爱伦奖惩理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及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17(15):74-76.

作者:李华英

第二篇: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行中,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给予学生心理、思想的正确引导。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文化活动,重视班级形象的建设。本文主要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探索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综合素养;班级文化建设

引言

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提高班级形象方面对班级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发挥班级功能,加强班级管理的一个特殊的方法。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它让班级管理更加人性化,更有亲和力。农村小学为了进一步做好班级管理,建设班级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价值取向,营造精神文化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富有特色的班名、班徽一定是经过师生共同商讨决定的,公约与愿景也是在共同解读后做到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的。

1、共取特色班名。

笔者班级因学生都喜欢向日葵,所以组织他们翻阅书籍、上网查找,了解向日葵的习性、形状、寓意等。经过一番查阅,取得了共识:向日葵有着热情阳光、充满活力的寓意。于是,我们决定把班名定为“向日葵乐园”,希望每一个学生都争做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向日葵。

2、巧设班级元素。

“向日葵乐园”班级元素的设计必须与“向日葵”这一主题文化相一致。所以,我们的班徽以向日葵和书本作为素材,寓意学生们阳光健康、努力向上,并在知识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同时,以“面向太阳,茁壮成长”为班级口号,以“乐学敏思、阳光友爱”为班训,彰显出班级的精神风貌。

二、营造班级氛围,优化物质文化

在班级物质文化布置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好班级的每一面墙壁,让其成为有形的教育资源。

1、班级名片展风采。

一张新颖别致的班级名片就是班级外墙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张名片里除了校训、学风之外,还设有班名、班徽、集体照、教师寄语、班级风采等。这既是班级文化的精彩诠释,更是班级集体魅力的展示。

2、星光璀璨齐闪耀。

“星光璀璨”栏上张贴的是每月之星的照片,包含阅读之星、艺术之星等。那一张张自信的笑容似乎在告诉别人:只要努力,你就能成为班级里最闪耀的一颗星。

3、书柜名言促阅读。

班级里设有书柜,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图书。书柜上方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名言,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希望学生们既能在书海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又能在实践中体验这份快乐。

4.评比栏里有竞争。

评比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成向日葵花形,一片花瓣就代表一个学生。学生们通过自己在各方面的努力获得“小星星”贴于自己的花瓣上,从而营造出你争我赶的班级氛围。

5、主题板报促成长。

主题板报分为“小知识”“主题区”“小收获”三个板块,每一期都在相应主题的引领下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书法、手工等各个方面的创作,可以说每一份作品都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粘贴在板报上时,脸上也总会露出成功的喜悦,其他的学生也会以此为榜样争取进步,从而引领他们争做勤奋、向上的小向日葵。

6、班级公约促养成。

班级公约取名为“向日葵约定”,这是对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生活上的有形约束。有了约束,学生的习惯养成就更规范了。

7、温馨照片溢满爱。

照片墙取名为“静听花开”,用于搜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精彩瞬间、幸福瞬间等镜头,让他们在教师与家长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8、小小细节氛围浓。

班级里向日葵花元素无处不在:花藤爬上了玻璃护栏,花朵绽开在讲台上、书柜上、墙壁上,使人一进教室就仿佛置身于向日葵丛中,学生们也成了一朵朵朝气蓬勃的向日葵花。

三、优化教室环境,创设班级文化建设阵地

教室环境是一个班级风貌的外在体现,为学生提供了最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场地,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可以通过悬挂图片,如张贴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将班级的班训做成条幅挂在班级后面,在教室后面定期做黑板报等,让学生进入教室时都能看到,为学生布置一个温馨又充满正能量的教室,让学生在教室中学习、活动时也能接受美的熏陶和思想的激励。

具体来说,班主任在布置教室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教室整体的环境衛生,如玻璃擦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地面也要保持整洁,可以安排值日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负责教室垃圾的清扫工作,这样还能锻炼学生做家务的能力。要教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乱丢弃垃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积极开展活动,丰盈活动文化

1、主题班队展风采。

在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主持、自己表演,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与自主能力。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校园活动绽放美。

班级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活动。开学典礼上,学生能歌善舞、能书会画,这是充实自信的美。逃生演练时,他们听从指挥、有序撤离,这是遵纪守法的美。大课间里,他们绳舞飞扬,演绎着各种各样的跳法,这是释放自我的美。艺术节里,他们放声歌唱、细笔描摹,这是追求艺术的美。

3、校外活动更精彩。

校外活动是校园生活的延伸,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要积极地与家委们做好沟通,将主动权交给家长和学生。例如:开展“寻找春天的绿色”活动,让学生化身为小小摄影家,捕捉自然之美;开展“一元钱挑战城市生存”活动,让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用毅力见证实力,用智慧赢得挑战;组织“关爱空巢老人”的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学生用勤劳的双手给老人送去春风般的温暖。此外,班级还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活动:拗九节为父母做一件事,学雷锋为社会做一件事,植树节为大地增添一抹绿意,等等。

结语

总之,教师、学校和学生都需要正确看待班级文化,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文化活动,重视班级形象的营造,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最终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坤信.加强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0):26.

[2]黎晓晴.浅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46.

作者:吴桂梅

第三篇:浅议小学班级管理

摘  要:新形势下,小学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班级管理也成为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实现新课标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将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班级管理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对于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环境下,我们看到小学班级管理中还存在多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所面临重要任务之一,当前许多小学仍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以班主任的经验为主实现对班级的管理。主要通过对学生出勤及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和管理,这种方式可能产生不和谐师生关系,无法实现管理的目标。

2、小学班级管理的难度极大。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性格特点,在与班级同学的相处中会产生一些摩擦或者矛盾。学生普遍具有性格活泼开朗、思维敏捷等特点,但是纪律性等方面相对较差,这就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量增大。小学班主任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跟踪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及其他活动,对于出现的一些 突发问题要及时予以处理,这对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要求较大,使其承担了较大的工作。

二、小学班级管理完善的措施

针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教师要从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出发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学生参与到办理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学生参加与到办理管理中,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其民主精神及其自律的意识,使其自主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保证班级管理的效果。

2、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加强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联系。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也不断的,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教师应综合利用多样化,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教师应综合利用多种方式来提高管理的质量。班级意见箱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而通过短信、QQ等交流平台来获取家长对于学生管理的一些有益意见,再从班级管理 现状改善管理方式,保证管理效果。

3、注意刮泥方式的创新。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班级管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评价体系,是学生受到尊重,从而使其在班级管理中更好的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小学班级管理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创新的班级管理方式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作者:谭开芝

第四篇:探究小学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小学班级管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以期丰富相关理论建设,推动为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字:小学;班级管理;语文教学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通常由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而班主任需要负责班级管理,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同时承担语文学科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而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是学校的基本工作。通过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有助于两者更好地融合到一起,让班级更富有生机活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中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元素,而语文教学中也藏着班级管理的影子,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目标一致

班级管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两者均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各项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经典文章,从中进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地学习优秀品质。而班级管理中较为注重学生的纪律性,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自律能力,所以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通过课本中人物的言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学习文章中人物优秀品质并应用到班级管理中,通过两者的融合促使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同时让班级管理开展得更加顺畅。

(二)两者相辅相成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班级管理的小学课堂是一盘无序的散沙,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会下降。因此,班级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的整体教学成效,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语文知识素养的培养,假如仅停留在理论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让这些教育落实到位,需要把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实际小学中,教师要将语文元素融入小学生日常生活及习惯,让班级管理成为小学生的实践环节,两者融合有积极的意义。

二、小学班级管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最新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了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教育课程,其实践和练习机会无处不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语言环节,更深入地接触语文材料,通过实践熟练语文使用的规律。班级管理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班级管理促进语文教学的德育发展

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语文的实践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进而提高重视程度。班级管理与语文的德育目标是相通的,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也是培养个人素养与德育的过程,小学生能从中找到语文学科的人文之美。

(二)班级管理为语文教学提供资源素材

班级活动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组成内容。在班级管理及班级活动发生的事情可以成为学习写作单素材,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的素材,学生通过对班级管理及活动的观察,然后应用到语文实践当中。班级活动有板报、班会、朗诵等,这些活动有丰富的内容和体验,可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锻炼,将知识付诸于实践,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

(三)加深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通过班级管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所掌握,在班级的管理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参与活动的倾向,看到学生的长处与短板,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四)拉近语文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班级管理一般由班主任负责,小学班主任通常都是语文教师,语文课程与班级管理的多方接触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师的信任和亲近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通过与学生之间深入的心灵沟通,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的学习。

三、更好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的建议

(一)结合课堂组织活动推动班级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小组学习、竞赛学习等模式。语文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传授不同深度的内容,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作业练习,匹配性地进行语文知识讲解,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结合课堂的活动组织形式,在高校管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的特性得以自由发挥。

(二)统一理论与实践,把育人的目标融入到学生的各个环节

德育素材是班级管理的重点资源,例如集体主义、诚信、诚实等主题,合理引导小学生的行为举止。班级管理出现的各类事件都能成为语文教学的素材,让写作充满生命力与实际意义。

(三)让小学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推进小学班级管理

在语文课堂基础上开展延伸的德育工作,例如阅读名人传记、经典名著等,通过点评日记、作文等方法,让学生假入到班级管理中,进而实现自我管理,例如设立班级管理意见簿,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与建议。

(四)利用小学语文学科和小學语文教师的特点,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师属于文字工作者,通常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日常教学中会对学生日记、作文进行批阅,这是语文教师特有的学科优势,语文教师能够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日常心理活动变化与心路历程。通过课后的交流沟通,能够获得学生认可与信任,从而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达成树德育人的目标。

结语

语文作为我国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培养语言沟能力、思维能力的主战场,而班级管理是保证各科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婷,张甜甜.用微激趣,以微提效一-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 2017(6):7-7.

[2]陈希梅,陈晓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15,23:7.

作者:王春芳

第五篇:小学班级管理中建设班级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建设班级文化尤为重要。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工作的质量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班级管理活动顺利的展开,还可以让师生之间拥有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以及工作学习环境。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到建设班级文化,并且发展更加民主的关系,教师需要使用更加有效的构建策略,让小学班级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加优质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级文化;意义;策略

引言

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属于必要的一种软件,其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只停留在口号上,应以班主任为引领,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最大程度发挥班级文化在培养学生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在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班级文化的意义

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建设优质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获得良性发展,小学生在比较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可以感受心理方面的满足,这对形成学生友善和宽容的品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和周围的人建立起一个比较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个性差异相互之间比较悬殊,而且无论是性格还是依从性等都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些都让小学班级的管理难度有所增加。如果想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使班级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教师就必须要注重构建班级文化建设,只有拥有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才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样不但能够减轻教师对班级管理方面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让班级管理活动展开的更加顺利,效率更高。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品德,建设优质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养成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学生将会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以及思想观。不仅如此,建设班级文化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建设优质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并且让教师充分的散发魅力,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以及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具有自信心,并且引导学生形成比较积极的,乐观的品格。

2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建设方向滞后。当前班级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班级文化建设方向滞后的问题。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文化建设的方向比较落后,且还有很多教师并不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从班级管理的情况而开展,当前阶段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以集体活动或班级板报等为主,这些内容滞后直接导致文化建设方向滞后。(2)教学观念较陈旧。总体来说,教师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过于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和素质教育。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更注重“管”而不是“理”。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意识不强,班主任并不能及时调整自身角色定位,这些对班级的发展產生直接影响。

3小学班级管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3.1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对班级文化进行建设,首先需要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内容是不是足够科学合理,是可以直接衡量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进行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为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使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而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如果缺乏制度的约束,是很难实现的。为了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较为优质的学习习惯,要和校规校纪相互之间结合起来,发扬更加民主的精神。和同学相互之间进行商讨,制定一个更加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比如岗位责任制度以及值日责任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来培养学生组织性以及纪律性,使班级活动都可以更加有秩序的展开。

3.2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人和人相互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这是一种人和人之间,进行沟通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如果想要在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建设优质的班级文化,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方式,完成这一任务。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也可以去敬老院组织送温暖的活动,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倡导学生短期内参加志愿者活动,通过这些丰富的,具有正能量精神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完成互动的任务,建设优质的班级文化。比如,教师如果组织篮球比赛,就可以参与到其中,作为运动员的角色,也可以作为裁判的角色,和学生之间通过篮球的方式进行互动。这种比较具有团队精神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的促进教师和学生,或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让班级的凝聚力有所增加,从而使班级的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和学生之间尽量保持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遇到了任何问题及时告知教师,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能够更加关爱,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可以得到提升,对未来的成长也可以起到极大的帮助。

33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文化管理的对象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文化管理活动中,将大大提升班级文化管理质量。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管理,是以较强自我管理能力为保障的。所以,班主任要着力地替身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上文提到的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此外,笔者还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学习和发展计划,并按照这些计划形式。践行计划,不但可以使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

结语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除了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之外还需要提高对学生成长的重视,主动给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文化氛围,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成长,让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所以,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积极创新,最大程度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其打开学生心扉,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平.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策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

[2]岳海洋.日常生活视角下班级建设实践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

[3]温凯.“全课程”背景下的包班制班级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3).

作者:冯罗

上一篇:小学教育艺术论文下一篇: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