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构建竞赛激励策略体系,能够使竞赛模式成为激发学生班级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重要组织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竞赛的参与得到实践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并不断追求实践质量的优化,最终真正实现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1: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具体策略

摘 要:学校教育机体的基本组成要素是班级,而且班级也是学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综合发展的组织载体,同时更是老师在专业教学水平上不断实践与发展的基地。有关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则是一项由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共同作用与影响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更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但当前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文献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一线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简要概括和总结,不具有管理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因此,重点探讨的是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做好其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内涵;具体策略

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其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并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与写作来达到一种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为管理的根本,将管理的内容集中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处理上,并最终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质。所以要将这些理论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过去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学生主要是从成人的视角和权威标准作为出发点,并按照统一而标准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学生。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諧发展,并逐渐让学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核心关系即是师生关系,要求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价值理念出发,平等、公平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相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即作为老师,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并向着学生。为了让老师行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老师应该立足于与学生相处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恰当的行动融入学生的发展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美丽的班级教室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组成离不开一间间教室。同时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学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教室中每个学生个体即是生命,所以教室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承载生命个体的地方。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但也不乏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老师认为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认为只需要通过装扮教室环境即可。但事实上,真正建立“美丽”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这个教室成长学习的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印记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学校教育要对学生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识到自己成长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应构建一个“美丽”的教室,其美丽在于能够真正呈现出学生的美丽心灵,并让教室成为学生可以表达自我的美好空间和平台,并非只是通过满教室墙面的彩色图纸来让教室显得空洞而缺乏内涵,相反地,应该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

2.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根本前提。而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其实质也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性关系即是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说的这种幸福即是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老师的实际班级管理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所需正是老师所给予的,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统一。这种“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调查情况,从而对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个准确而恰当的把握。而痛苦则是与幸福相反,学生的主观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师的相反,学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师的解

决,同时老师给予的也不全是学生需要的。这种痛苦的背后归结于老师的失职,没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学生的需求,而是主观性地去把未必是学生的需求强加于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新课改的重点,作为中小学老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并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

培养和塑造有素质、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红广,张庆丽.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未来英才,2016,16(20):275.

[2]包兵兵.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之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取向[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23(8):24-26.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孙晓萍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2:

竞赛激励策略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探究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构建竞赛激励策略体系,能够使竞赛模式成为激发学生班级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重要组织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竞赛的参与得到实践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并不断追求实践质量的优化,最终真正实现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之中,为了最大化发挥出竞赛激励策略的实际价值,教师在竞赛机制建立的实践过程中应首先做好创新策略的研究工作,以此使班级中的竞赛活动形式更加多元,更好地从多方面激励学生,切实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辅助系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竞赛激励策略;创新策略

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竞赛激励策略,往往能够通过创设竞赛活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心理,以此激励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劳动等各项实践环节之中,最终在保障实践效率的同时,在竞赛分数的影响下不断提高实践的质量,真正促成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然而在当前班级管理活动中,虽然教师已初步尝试将竞赛激励机制落实在课程之中,但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足,极大地降低了竞赛形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切实就班级竞赛活动的组织形式做好创新策略的研究工作,以此推动竞赛模式的不断优化,使其以更多元的模式、更多元的角度真正促进学生实践积极性的提高,激励学生不断成长。

一、建立趣味竞赛项目

中小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引导学生建立对实践内容的积极兴趣是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过程之中的重要渠道。基于这一背景,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建立竞赛机制的环节中,首先应该做好竞赛项目的趣味化强调工作,使竞赛机制能够以多元且有趣的形式真正吸引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驱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环节之中,真正受到竞赛机制的激励,最终实现实践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切实保障竞赛激励机制的实际效力。为此,教师在竞赛项目的设计环节之中应该首先对学生的心理兴趣需求做好分析工作,以此为出发点,真正构建符合学生兴趣的竞赛模式,为学生竞赛的积极参与提供重要形式保障。

例如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环节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竞赛机制的方式,使学生在竞争形式的激励下提高劳动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劳动效率的提高。而为了进一步强化竞赛机制对学生的吸引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兴趣需求的分析,构建具有趣味性的合作劳动竞赛项目,以合作的方式强化竞赛活动的交互性,以此使学生对竞赛模式产生更积极的参与兴趣,从而更主动的融入到合作竞赛环节之中,并真正积极的进行合作交互,更快速的对劳动任务进行合作分工,由此使竞赛机制更好的激励学生产生合作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合作劳动效率以及劳动质量,切实在竞赛环节中完成各个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以此切实推动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并在趣味激励作用下强化了学生的合作体验,使学生的协同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二、设置恰当奖惩条件

竞赛机制的建立除了以排名对学生进行奖励之外,还应通过适当设计对应竞赛排名的奖惩条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二重激励,以具体物质奖励以及适当惩戒的方式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竞赛机制中的步步高攀。这一方式能够进一步完善竞赛激励制度,使学生真正积极地参与到竞赛导向的实践环节之中,并为了取得更高的排名以及获得奖励、避免惩戒真正不断寻求提高实践质量的方法,最终切实实现实践效率的切实提高。

例如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之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纪律管理制定具体的竞赛激励机制。首先教师应该构建一个统计学生遵守纪律以及违规的竞赛榜单,将学生具体的纪律行为如实记录在榜单之上,并定期对榜单排名进行整理,以此调整班级排名。而后教师应针对排名靠前的同学予以具体的奖励,并针对违规现象较多,在竞赛中排名落后的学生进行适度的惩戒。这一机制的建立将使得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排名与奖励,以及远离惩戒而更积极地参与到遵守班级纪律的实践之中,以此在竞赛制度以及奖惩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真正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质量,使班级最终形成更为和谐的管理局面,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守纪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班级环境。

三、保证竞赛公平公正

竞赛是否公平公正是竞赛机制能否切实建立的核心保障。在竞赛机制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一视同仁的公平原则,以此切实保障竞赛制度在学生心中的效力。只有通过这种保障公平性的方式,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地参与到竞赛环节之中,并真正通过最优的实践体验,实现最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例如,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的学习竞赛机制建立环节之中,教师应首先以民主形式使学生以共同协商竞赛制度的方式,使班级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共同建设一个全部成员都认同的竞赛制度,从而驱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竞赛环节之中。另外,在竞赛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提出的反馈,不断优化竞赛机制的运作模式,使竞赛能够真正从进步、保持等多个学习状态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以此真正保障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在竞赛中的公平性,由此不断提高竞赛活动的开展效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在竞赛中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农村地区的小学中做好竞赛激励策略的创新工作,能够真正使竞赛以多元形式更好地渗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激勵,从而真正推动学生不同实践环节中效率与质量的提高,真正使学生在竞赛模式下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丹.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在思考[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6):258-259.

广西马山县林圩镇黄幡小学 曾祥义

作者:曾祥义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恰当运用激励策略,优化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

摘要:班主任工作复杂而繁琐,具体做法和措施也多种多样,要做好着实不易。而激励管理却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于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来说,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对班级的管理中,不仅要看到学生的缺点,还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教师不能够只是对学生简单地粗暴批评,更需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对他们多多鼓励,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向上。激励措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项措施的实行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被认同的愉悦感中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但是,虽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推进大事应试教育的,根本并没有改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仍然着重于文化学习的建设和班级制度的辅助。这种管理模式难以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契合,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而激励策略作为现阶段班级管理主要的教学理念之一,能够有效的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目标,也是班级管理柔性化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教师要着重于激励策略的应用,在保障班级管理科学性、全面性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分享喜悦,在表彰中激励

对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激励策略的实施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引导性,促使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和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是他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而这种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去增强学习自信心,也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表扬的导向与促进作用,通过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成长。

首先,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我。在此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充分的肯定,并且表扬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优良品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也能够从回答问题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教师要关注于学生的成长,例如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从而能够使其再接再厉。最后,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例如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若学生能够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教师就要给予一定的表扬。例如持之以恒的肯定学生的勤奋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奋进的精神品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做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身努力的肯定,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做好反思,在榜样中激励

榜样是根据学生关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相比较于其他的说服教育来说,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以榜样鼓舞学生、鞭策学生,激发起学生模仿与追赶的愿望。而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充分的落实激励策略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就必须以榜样为辅助,既做好榜样的激励,也能够使其在榜样的引导下反思。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把握自身的不足,还能够以榜样为学习的主要目标,促进其成长。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延伸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的延伸性为学生树立多个榜样。例如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播放雷锋、焦裕禄、邓稼先、钱学森等人物。通过关于其生平介绍和光荣事迹的讲述,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也能够使其把握教育资源的深刻内涵,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班级中榜样的导向作用,例如评选班级中的三好学生,并以此为榜样,号召学生向其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的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榜样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反思,使其能够在反思中成长。

三、全员参与,在竞争中激励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重要想更立体的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教学机制,就必须将竞争作为激励的主要内容。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在学习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較为散漫,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而竞争是促进学生进步和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关键点,也是激励策略落实的主要途径。针对此,教师要制定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在量化制度中引导学生竞争,使全员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学习当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为其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促进其自主成长。

要想做好竞争激励,教师就要为学生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设置一些学习目标,或者根据班级氛围和班级制度设置一些纪律目标、卫生目标等。通过设置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好制度的量化管理,更好的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最后,教师要定期开展分数评比活动。在这其中教师要开展生生互评的活动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班级内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评分和竞争当中来实现教学的全面性,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成长。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的意识到班级管理对中小学生成长的价值与意义,并且能够积极的转变传统的管理和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的发展特点为核心,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全新的班级管理方法,真正的履行自身教学的职责,既班级管理好,也把学生教育好。与此同时,也要着重于激励机制的建设和激励策略的落实,进而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为农村中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进而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强强. 让激励成为进步的动力——班级管理中激励策略的多元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4):53-53.

作者:梁正理

上一篇:度内勤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村委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