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的劳务输出,大量中西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部城市,但由于受教育资源及各种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入流入地接受教育,这就加剧了中西部留守儿童问题。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为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促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密切相关,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即小学教育阶段,更是重中之重。教育是促进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而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对农村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虽然取得了一部分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因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共同合作,努力改善留守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留守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培养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本研究围绕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主题,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比较借鉴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山西省洪洞县曲亭镇董庄小学、范村小学和师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整理出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提出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指出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梳理出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理论,主要为留守小学生的含义、德育教育的含义、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以下的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指出农村留守小学生道德品质现状,包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梳理出农村留守小学生道德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留守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部分农村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同时农村教育资源的稀缺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到的德育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第五部分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目前各地采取的措施,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促进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效的措施;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共同促进。

关键词: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农村教育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德育的含义

2.1.2 留守小学生

2.1.3 农村教育的含义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标准

2.2.2 德育的实效性

3 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

3.1 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取得的成效

3.1.1 农村留守小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占主导地位

3.1.2 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状况有所改善

3.2 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部分农村留守小学生道德意识不足

3.2.2 部分农村留守小学生面对问题易采取极端方式

3.2.3 攀比现象严重

3.2.4 校园暴力频发

4 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4.1 部分农村家庭对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忽视

4.1.1 父母在留守小学生生活中的缺失

4.1.2 部分家庭对留守小学生的极度溺爱

4.1.3 长辈对留守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

4.1.4 部分农村长辈对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4.2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

4.2.1 农村学校师资匮乏

4.2.2 农村学校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4.2.3 农村部分教师队伍道德品质不佳

4.2.4 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

4.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4.3.1 部分农村地区社会人文道德环境的不理想

4.3.2 网络舆论中不良信息的传播

4.3.3 图书市场监管不严

4.3.4 市场经济环境下享乐主义的滋生

5 提升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效的策略

5.1 高度重视家庭在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5.1.1 家庭给予留守小学生足够的关爱

5.1.2 提高家长的德育教育意识

5.1.3 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5.2 凸显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5.2.1 将寄宿制制度融入学校教育

5.2.2 加快引进远程教育的进程

5.2.3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5.2.4 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5.3 净化社会环境,严管文化市场

5.3.1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5.3.2 完善“代理家长制”激励措施

5.3.3 划片规范入学

5.3.4 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5.3.5 规范文化市场

6 结语

附录 留守小学生道德品质状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涉外税收论文提纲下一篇:委员会实施监督思考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