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号召全国人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心灵教育则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针对滋养学生心灵的教育展开探讨,谈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管理中,将德育渗透其中的做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策略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舵手、灵魂、统帅,是班级的领头羊。学校的所有工作都由班主任落实,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果。班主任要用最快的速度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用班级制度约束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宽严相济,教会学生宽容和责任,把自己作为班级一分子参与班级管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83

當今社会信息大爆炸,学生能够接触到越来越多学校教育以外的知识和信息。这也对学校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班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撑他们在众多碎片化信息中取之精华,去其腐朽。小学阶段高年级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粗暴而又简单的教学方式换来的是学生更大的抵触情绪。所以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与高年级的小学生沟通,并为其做一定思想工作,成为班主任的一个工作难点。

一、班主任要用最快的速度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从现在的实际来看,一些班级到了高年级都要换班主任,当我们从他们手中接过“传递棒”后,首先要给学生与家长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开始的课程中,班主任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争取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当一位教师得到了学生自己的信任,那么家长在学生的影响下,自然能够很快地接受班主任。

接任班主任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传递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班级的心得,将自己的个人魅力展示给学生家长,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教师。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争取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这样一来,后续的工作也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下去。如果班主任在接手班级时只顾一味埋头工作,而忽略了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那就大错特错。家校合作是当代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和必要的手段、方法、途径。新时代的教育下,教师不但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更要和家长成为亲密的朋友,了解家庭的情况,对学生的教育状况等做到互通互信。教师和家长共同处理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实行双赢。所以新任教师,尤其是小学新任班主任更需要取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与信任。

二、班主任俯下身子,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好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了,再也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很容易就崇拜教师,总是认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自尊心也逐渐变得特别强,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庭对于孩子过于宠爱,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味迁就,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对班级的管理中,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这种做法不但让学生听不进去,反而让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让他们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反而更加叛逆蛮横。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教育时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教师心平气和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加喜欢教师,从心底里佩服教师。如对初次犯错的学生只提醒他改正,下次再不犯错即可,或者以鼓励的方式帮助改正错误,并且不要让其他学生知道,和学生形成共同的秘密。对多次犯错的学生教师就要找原因,发现问题的原因,想办法,通过家长、同学、教师三方合力帮助让学生改正。

学生犯错有很多种情况,有的好心办坏事,有的价值观出现问,班主任教师要做的是沟通并处理问题,而不是指责学生犯错,更不是以成人的角度要求学生一定自行处理好其犯错造成的后果,这样不仅对班主任管理班级无益,甚至让学生厌恶集体生活,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果班主任能够与学生融洽相处,那么学生对集体生活更多了一份热情,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三、班主任鼓励学生参与班级事务,避免一人包揽

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其自主意识的增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参与班级管理极具热情,这份热情从学生积极竞选、选举班干部可窥见一斑。对学生来说,他们心中的班干部与班主任心中的相去甚远,但相比班主任指定的人选,学生自行选举的人选更能使他们自己信服,能够帮助班主任减少班级管理的基础事务。如果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搞“一言堂”,易使学生排斥其管理,不但使学生怠于参与集体活动,而且增加了班主任自己的工作障碍。所以说,将班级和课堂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发挥主人的作用,自己管理班级,班主任在旁充任指导、引导的角色就可以。班主任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事务中来,不仅仅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更能让班级团结,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加了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在让学生成立班委会后,可以分成值日班长,让每个学生都管理班级的事务,体验班级管理的辛苦与喜悦。这样久而久之,人人体验,人人遵守,良好的班风自然就能形成。

四、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商讨制定班级规则,以共同制定的制度管理学生

古人曰:无规矩则不成方圆。班级规则是学生在班级中学习生活需要遵照执行的规章制度。所以,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制定行之有效的班规。但是班规不是制定完善就好,上到国法下到班规都需要其规制的人与物严格遵守,不能有所徇私。班规制定出来后,全班学生都要严格遵守。如果今天这位学生犯错不惩罚,那么以后就会有更多学生以此为借口逃避规则对自己的约束,长此以往,班规则形同虚设。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尝试将学生违反班规制度后要如此惩罚的原因进行整理,与学生交流,这样做不但能拉近双方的距离,而且能时刻提醒学生遵守规则不再犯。如果学生一旦犯错,可以让犯错学生为班级或他人表演各种节目、做游戏等形式作为惩罚手段,来代替一味的批评,可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到错误并进行改正。

五、班主任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班主任只是比学生多些知识、多些阅历的平常人,并不是完美之人。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时,班主任不必感到尴尬和害羞,也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来遮掩。只有勇敢地承认错误,就是给学生做了最好的榜样。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这一方面很敏感。由于平时都是班主任管束学生多,很多同学都想钻教师的空子,哪怕教师有一丁点错误,都能让学生放大化地显现出来。这时,班主任及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自己的错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自己的一个自我批评和改进的过程,更是对学生心中树立巍峨形象的关键之处。

将心比心,当学生犯错时,他们就会主动地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一来,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亲密,整个班的学习氛围就会更加和谐。这里所说的尊重学生是指在学生犯错时,不一味挖苦,不要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指责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我教师的目的。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鼓励和夸奖多于指责和谩骂,以欣赏的姿态寻求学生的优点,以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师生共同努力,创建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如某个学生犯了错,教师可以找他谈心,既像大哥哥大姐姐,又像父母,像教师,进行开导与引导,给予其真正的良师益友般的关怀。

六、班主任要宽严相济,教会学生宽容和责任

一味宽和,会让学生对集体、对教师失去本来的敬畏心,没有敬畏心的人生是可怕的,敬畏心代表了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信仰,是做人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的指向。如果学生失去对规则和教师的敬畏心,那么他就会在长期的放纵中迷失自我,误入歧途。一味严肃,容易压制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从儿童起就变得呆板,像被精心修刻好的工艺品,美则美矣,却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魂。

管理一个班集体只是一味地哄着、玩着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中不能缺少有效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是班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任何制度的建立都要征求被约束者的意见和建议,所以班规中的奖惩制度需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制定,这样他们才会不抵触地认真执行。很多情况下学生犯错属于好心办坏事,其初心是好的,但由于能力不够而办错了事情,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教师要在这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然后对其能力欠缺的地方加以指正,从教学的方方面面中懂得包容,让彼此都懂得什么是理解,懂得做人的真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给学生们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如对学生扔废纸杂物这样的细节,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后果以外,可以俯下身子,以身示范捡起废纸,班主任和学生一起遵守班级公约,身教重于言教。

七、班主任把自己作为班级一分子参与班级管理

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让学生心服口服是最重要的。班主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争取让自己以学生的心理特征融入学生的社交圈子,班主任要学会如何与心思比较敏感的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做学生们心理的及时雨,想他们所想,给他们所需,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教师来说,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如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游戏活动等各种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一起参加一起体验,这样心与心交流让学生更加喜欢你。

每一朵花都有它盛开的时候,只是花期不同而已,信念坚定,永远相信教育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坚持总会获得结果。

只要付出,就有所收獲。滴水可以穿石,我坚信只要教师按正确的方式方法坚持下去,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总会进步,我们教师的教育才会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李丹.班级自治管理制度的实践[J].西部教育,2016(14).

[2]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3]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4]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S2).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普长德

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滋养学生心灵的教育探析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号召全国人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心灵教育则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针对滋养学生心灵的教育展开探讨,谈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管理中,将德育渗透其中的做法。

【关键词】心灵滋养;诚信;分享;尊重;合作

一、心灵教育的含义和必要性

何谓“心灵教育”呢?心灵教育指的是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丰富人格的培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以及促进学生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和移情能力,关注学生周围的世界,心灵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然而,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叫“巨婴”。它的意思是人的身体长大了,但心理却如同婴儿。这种人接受不了挫折,不能平等对待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上,以“智育”为主,分数至上,从而忽略了心灵的滋养,导致心灵缺少了营养成分,无法成长。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育上不应局限于习惯的养成,而是要为他们的心灵灌入营养的成分。

二、 进行心灵教育的几点做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一个生活在优越环境,家长“过度保护”的掌中宝。被物质“浇灌”的他们,造成了精神上的贫乏,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冷漠、孤独等等。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笔者进行了心灵教育的探索,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以身作则,以诚为本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做人之本,与人相交,最重要的便是诚。小学生具有向师性,老师于他们而言,就是引航者。因此老师的以身作则,会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深刻、更长久。

以身作则,以诚为本,让学生领会到真诚。当我们新接一个班级时,作为班主任,首要做的就是与学生建立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接受这个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快速建立信任方式,就是以身作则。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在建班之初,大多数班级都会制定班级公约。不少老师都会将这个作为约束学生的制度,学生在老师的施压下严格遵守。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利于让学生形成自觉性,部分学生反而会想方设法钻空子。如果将这公约执行的主体变成老师和学生,在无形中就有了一股榜样的力量。例如,制定下上课不迟到,要求学生做到,老师也要做到。老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比如有一次,我上课迟到了两分钟。进到课室,我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坦诚地告知学生自己迟到了,愿意照着公约上“迟到者,需要背五首诗”的内容执行。我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言必行,行必果”的道理,我的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行为,不但没有丢了威信,反而赢取了学生的信任。慢慢地,学生的迟到现象减少了,哪怕迟到了,也会自觉按公约“惩罚”自己。

老师行为规范的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了真诚,心灵得到了滋养。以身作则,以诚为本,是心灵教育的前提。

(二)学会尊重,健康心灵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便是尊重。“人”一撇一捺,顶天立地,紧紧地靠在一起,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人的人格生来平等,没有上下高低之分,没有聪明与愚笨,没有高贵与贫贱之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收获尊重,才能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平等是尊重的前提。我班有个特殊的孩子,她不会写字,也无法正常与人沟通,自闭、防备心很重。正因为这些,当有人恶意捉弄她时,她的反应会非常强烈,踢桌子、打人、丢东西、大哭。后来,因为一次换座位事件,我才知道自己和学生都没有尊重过她,也没有关注过她的心灵,甚而不少学生排斥她,说她是傻子,因而她在班级里总是一副防备的姿态。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特殊”对待这个学生。像其他学生一样要求她认真听讲,走到她身边,教她写字。开展班会课,让她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学生认真倾听并为自己曾经的做法感到愧疚。慢慢地,我和学生一起挖掘她的优点,一次六星评比中,她高票当选了“服务之星”。从中我明白了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对学生就会有所感染。

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学会与人相处。班主任的日常琐事很多,其中一项就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总是有学生可怜巴巴地跑过来说自己被欺负了,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大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去处理,苦口婆心或者严厉批评。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还会出面帮孩子处理,警告对方。如此一来,孩子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在与他人相处中,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同样的问题。因为只靠大人解决问题的孩子不仅产生了依赖,同时加重了其他学生对他的“歧视”。在小学高年级这种矛盾会更严重,作为班主任,可以倾听孩子的烦恼,平等对话,让孩子敞开心扉,找到问题所在。接着,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指导他方法,而不是代替他解决。其次,可以展开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大胆说出来。比如每周一星的评比,可以借助类似的评比,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懂得欣赏别人,就会从内心深处去尊重他人。

(三)学会分享,滋养心灵

分享是与人交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西方社会学会与他人分享是一个小孩子从小就学习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通过分享,可以获取他人的信任,可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获取知识等等。就像我们常说的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懂得分享的人,心中也会充满爱。

老师与学生互分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知教师, 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 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 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我班有个精准扶贫的学生,沉默寡言。我为了照顾他的感受,总是在放学后将他叫到办公室领取他的牛奶。有一次,他对我说:“我想让每个同学都有牛奶喝,也想分享给老师。”我取得这个学生家长的同意后,第二天在班上郑重其事地开了一个牛奶分享会。是这个学生启迪了我,于是我把这份快乐又分享给了全班,并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之后,我有意识地跟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在教学时,分享知识,举办故事分享会、阅读分享等等。于是,我收获了夹在作业本里诉说烦恼的真诚、课间跑来跟我交流学习方法的平等、社会实践时学生互相分享食物的快乐。在分享的氛围中,学生相处融洽,滋养快乐心灵。

(四)学会合作,成长心灵

学会合作,是真诚、尊重、分享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在合作中,需要做到倾听和交流。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使用,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会自我管理。一个懂得合作的班级,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级,有助于减少学生孤独、自私的心理。那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呢?

第一,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指责,力争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第二,定目标,制定奖惩制度。由组长带领组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每个小组间形成竞争关系,组员间互相合作,形成一股绳。第三,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逐渐成长。

三、结语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提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教育的核心应是唤醒学生的心灵。”“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柔软的心灵健康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将真诚、尊重、分享、合作等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滋养学生的心灵,引导其成为人格完善、独特的人。

参考文献:

[1]吴淑琴.中职班级管理探究——唤醒学生的心灵教育[J].职业,2018(20):63-64.

[2]周草.对实践中儿童心灵教育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23-125.

[3]杨再勇.心灵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内在向度[D].苏州大学,2014.

作者:陈玉奇

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篇3:

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探索

【摘 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是情感的发展阶段,通常缺少自控能力,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情绪上的变化,而作为小学教师,需要时常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对学生的不良情緒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促使学生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对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情绪管理能力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情感教育,使学生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情绪变化阶段,会因外界的影响而产生不良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小学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1.对情绪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教育还是以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为主要教学工作,忽略了对学生情绪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够全面。小学高级的学生每天都在学习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在新课改的发展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但大多数小学教师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没有深刻了解学生个体的教学需要。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缺少对学生情绪状况的了解,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缺少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教师都是老教师,这些教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较深。例如,奉行“严师出高徒”这一传统教育理念,片面的认为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管理,学生需听从教师的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小学高级的学生正处于情绪情感发展阶段,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使学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而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极端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1]。

4.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家长错误的认为成绩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高低。例如,家长不断为学生报一些补习班,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会出现反抗等情绪,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家长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打骂教育,容易使学生出现心理扭曲、过激情绪等情况,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对策

1.学校加大培养学生情绪教育的重视程度

第一,大多数小学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教育工作,导致学校过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领导人员也将班级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使教师也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需要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对学生情绪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需要,适当开展情绪情感教育课程,增加情绪教育的比重,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二,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将学生的情绪情感教育的工作交给了德育教师,加大了德育教师的工作量,不能有效开展情绪情感教育工作,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此,学校应优化教师队伍配置,重新对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要求。例如,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渗透情绪教育,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第三,学校应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将教师的情绪教育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中来,提高教师对情绪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学校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促使教师情绪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学生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

2.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每天只能机械性的学习,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的抵触情绪会越来越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方式,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例如,每个学生的情绪状况以及个性特点存在差异,统一性的教育并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可以正确的释放,从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首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正处于发展阶段,外界因素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严重的影响,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当以价值观为班级文化主题时,班级学生的价值信念会普遍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共同创造班级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2]。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情绪状况不同,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利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对此,要求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负责引导。例如,教师可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情绪动态、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使其形成情感互补,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可以自觉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利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促使学生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

最后,小学高年的学生要面临升学压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此,教师可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在活动中将积极的情绪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4.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的教育观念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情绪的变化,因此,需要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情绪的表达,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家长为学生报大量的补习班,学生在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会产生抵触情绪。要求家长要关心学生的情绪状况,加强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正确的培养方法,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情绪发展阶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加大对学生情绪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促使学生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5.

[2]岳保健.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许美华(1978.4~),女,浙江临海人,本科,二级教师,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

作者:许美华

上一篇:五月份国旗下演讲稿二下一篇:喜迎党的生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