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培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智学校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于让智障学生掌握生活中的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生活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因此,培智学校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应该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从而真正让每个智障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并立足于社会。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与依据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培智学校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即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学生从抽象的语文课本中引领出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情境设置,方便智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并培养智障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学会独立生活,进而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求。培智学校的学生较一般学生有较大的智力缺陷,这是影响其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其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力求适应智障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特点,目的在于培养其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其教材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中一般涉及生活中的常用基础字词、生活常识、生活习俗等内容,在教学时能激起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出和谐友好的氛围,使智障学生真正融入到集体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的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二是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现实的需要。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其接受事物直接感知知识的能力渐强,因此,为了培养其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必须依据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使他们直接与生活实际接触,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实践学习的兴趣。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一般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一定的工具或具体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引出知识联系,将知识生活化地传授给学生。

有效策略

建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 教室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其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气息的温馨和谐的教室环境,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智学校的教室应该重视环境的规划和布置,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氛围,促进学生在生活的场景中广泛地交流与学习。与此同时,还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不局限于教学课堂,操场、宿舍、食堂等都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地方。在宿舍,语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生活洗漱的知识;在教室可以利用墙面,粘贴有关生活小常识的海报;在食堂则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用餐的相关知识;这些细节的教学情境能为智障学生强化生活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

多样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 其一,加强生活实践的语文教学。关于培智学校语文的实践教学方法,通俗的理解就是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这也是由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所决定的。语文教师应该创设条件,带领学生进入实际生活环境进行实践学习。这些实践教学活动能培养智障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生活的独立性。其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教学。教师通过对有关教材生活内容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为智障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和听觉效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知识,还能激发其思维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提升。培智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其三,积极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活动。这能够释放学生的天性,尤其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能够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趣味游戏模拟语文教学方法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并能从教学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打电话”“捉迷藏”“唱儿歌”等,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表演与做游戏,此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能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记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并掌握基础生活技能,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其四,积极开展个别化的语文教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其各项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智障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存环境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其自身发展特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真正做好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不同教学目标与不同教学策略的设定,由此实现不同智障程度的学生可以得到自身的身心发展,最终达到所有智障学生掌握基础生活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加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由于智障学生在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较差,其学习语文的意义在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基本的生活。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智障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加强应用。如在学习讲故事的课文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空闲时间为他人讲故事;学习了《春天》,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在周末的时间和亲人去探寻春天的脚步。在不断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环节中,强化智障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生活适应能力。

结束语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是由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社会实际所决定的,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认真贯彻生活化理念,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培养智障学生的基本生活知识与生活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

作者:李冀湘

第2篇:基于生活化的培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基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法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的生活实践融入进去,从培智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将抽象的定义、方法,转化为生活中的各个事例,让学生学会转化知识、消化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小学;数学教学

一、让教学形式生活化

培智生本身存在认知能力有限、智力低下等情况,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较为不足,但其动手操作能力较为出众;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较好,但记忆力较差;有些学生认知能力较好,但书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针对此类学生,若统一采取普通学生的教学形式,单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无论教师讲解如何详细,学生势必会一脸茫然。因此,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画面、事例、场景等,让学生感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从食堂借来大饼,上课时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数量是多少呢?”学生回答“是张大饼,是一张。”这时教师将其切成八份,再次询问学生“老师切开之后要分给八位同学,请问哪位同学想要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教师随便点中几名学生问道“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八份饼,如果分为这八位同学,每个同学有几份饼?”学生回答“一份。”教师将饼分给学生之后问道“请问其中两位同学一共得到了多少份饼呢,其中五位同学一共得到了多少份饼呢?占了所有饼的多少呢?”接着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在学生们得出结论后将其余的饼分给学生。培智生在较为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可以很好调动学习兴趣与热情。

二、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文字性、单调的信息转变为一个个动态、变化的场景,让数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首先教师要注重采用生活化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简短、复杂的词语,在语言引导中要注重感受学生的状态、情绪,要采取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语言。接着要设计一系列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倍感亲切,从而激发起学习教材的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也要跳出教材,学会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并引入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身边的多种物体入手,让学生亲手触摸课桌面,数数课桌面有几个角、几条边,再亲手触摸文具盒、课本,数数有几个角、几条边,观察课桌面、文具盒、课本有什么共同点。接着用尺子量一量每条边的具体长度,有的学生负责量桌面,有的学生负责量课本,有的学生负责量文具盒,将量出来的数据汇报给教师,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几件物品的共同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实接触到长方形物体,以此来记忆长方形的概念与特征,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多种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让实践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实践活动有天然的喜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培智生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在此期间不仅收获快乐,还可以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数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数学几何图形之后可以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的图形,如学习长方形之后,让学生走出教师,在校园里找出长方形的图案,可以采取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三角形之后,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组成三角形的形状,如树枝、筷子、纸条等;学习圆形之后,鼓励学生发现身边圆形事物,如碗、水杯、树木等。

四、实际生活与教学相联系

培智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今后更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要将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困难、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生活能力与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培智生进行“超市购物”,在超市中学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可以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生活用品分类,让学生识别标牌与价格,让学生计算购物车中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人数购买商品数量,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结账,学会如何根据预算调整购物车物品等。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数学计算问题,从真实的超市购物场景入手,鼓励学生用知识解决购物问题,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帮助学生学会生活,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培育学校属于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基于生活化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数学的抽象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明了,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以便于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问题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以温馨关爱的教学态度,以创新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实际生活、动手实践紧密融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李斌.培智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16):65-66.

[2]冯晓云.谈生活化教学在培智數学课堂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20(02):110.

作者:高雅丽

第3篇:培智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

【摘 要】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2016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标准》提出,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培智学校学生,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教学内容以生活为核心组织,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应将自身的学科特点与智障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语文;生活化情境;生活化内容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实验方案”把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称之为生活语文。2016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标准》提出,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培智学校学生,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应将自身的学科特点与智障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情境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能动发展。在学中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化内容,还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

一、教师要善于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培智学校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脱离学生生活,因此我们需将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生活化的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智障儿童生活中急需的知识增添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激发学习的欲望。

1. 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服务智障儿童的生活

近几年我校(此处指“河北省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下文同)招生的弱智儿童智障程度越来越重,人教版语文课本已不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智障儿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独立生存于社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吃、穿、住、行、社交等几个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能够做到自我照顾、自我管理,会正确使用社区。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笔者根据智障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生活需要,安排低年级学生选用自我照顾、自我管理方面的课文,如《洗脸》《我的家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生字,同时认识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年级学生则加入安全健康方面的课文,如《放学路上》《年夜饭》,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强交通、饮食安全教育;高年级学生加重娱乐休闲、社交技能、工作常识储备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如《购物》《上医院》,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学会倾听,听懂日常用语,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表达自己的需要,能进行社会交往,使智障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2. 将生活信息、常识注入语文课堂,服务智障儿童生活

我们生活的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智障儿童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变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程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学习内容,教师要不断收集身边变化的生活环境信息,在语文课堂中呈现给学生。如我市新火车站(保定东站、保定西站)开始使用,为我们出行提供方便;手机中微信功能的使用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滴滴快车的推出方便了市民生活;我市无线信号在公共场所(医院、公园)的开放使用等。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知识,教给学生吸收身边新知识的方法。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从报纸和电视中传来值得反思的信息,如: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地震、2013年3月我市xx小学六年级学生发生的交通事故等负面消息,这些现象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我校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及时消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从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二、教师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化的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在自然真实或者比较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语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正确运用生活场景,在现实中学习生活

比如,一年级新生经常出现进错厕所的现象。在具体教学时,笔者先在班里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厕所的不同标志,然后带着学生来到厕所,让学生先看图标,门上有穿着裙子人像的是女厕所,门上是穿裤子人像的是男厕所。有的厕所门口只有汉字,就让学生看厕所牌子上的字,重点认识“男”“女”,以后上厕所时即便碰到不同的图标,只要认识男、女,就可以避免走错厕所。

2. 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學习生活

在生活中挖掘教学所需的素材,増进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高年级学生都有跟家长到银行存钱或使用ATM机取钱的经历,但一般都是家长来操作一切,学生只起到陪同的作用,没有亲身体验每一步操作过程。因此,在教学校本课程时,笔者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学生扮演储户,让学生带着准备好的钱到银行存钱,让学生亲自体验进入银行取号、填存单、到窗口办理业务这个过程,这是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因此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体验到学习语文能给自己生活带来很大帮助,想亲自在实际生活中一展身手,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用辅助方法学习生活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精彩的马戏》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课本上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因此笔者用多媒体播放猴子爬杆、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的精彩场面。笨重的黑熊踩在木球上,小心翼翼地移动木球,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害怕黑熊摔下来。这种精彩的场面、紧张的氛围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置身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而乐于去学习和运用语文。

三、学生动手动脑,在生活中学习使用语文

智障学生实际动手训练可以启迪他们的求知欲,补偿智力缺陷。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结合。例如教学《借条》一课后,每次活动课课前,笔者都让学生轮流去找体育老师借器材,并事先与体育教师协商好,学生必须按正确格式书写借条,写清所接物品名称、数量才能借给他,否则需要修改,直到写对为止。在真实生活中使用借条,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学习语文

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真实的生活感知联系起来,让学生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去感悟。例如,学习《购物》一课,笔者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一次购物活动,购物活动前我们进行了知识储备的学习:学习了超市物品的区域划分,在找不到自己需要購买的物品时,如何寻求导购员的帮助,为每名学生提出购买任务,以及必要的社会交往用语。学生来到超市后非常兴奋,拿着自己的购买任务清单穿梭在超市中。xx学习能力较强,可以顺利找到目标任务,xx同学在超市中徘徊,不知道所购物品在哪里,几经转折后,走向导购员寻求帮助,再选物品、看价格、放入购物车、结账,一系列任务完成了,最终买到了所需物品。通过在超市购物活动的参与体验,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会了存包、识别物品价格、在超市购物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把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便于他们将来更好、更快地融入主流社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07,(3).

[2] 于文.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的丰富内涵[J].现代特殊教育,2007,(6).

[3] 王业锦.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延伸[J].语文学刊,2008,(6).

[4] 霍丽艳.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生活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09).

(编辑:赵 悦 实习编辑:叶雨薇)

作者:孙文平

第4篇:《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

——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步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和思想方法,尤其是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下面我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生活化教学中强调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智障儿童作为特殊儿童中的一类,他们的心理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很差,对于这些智障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形象化就显的尤为重要。下面谈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

一、创设生活化场景,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将书本知识融入生活,对教材合理的选择加工改造。例如在进行“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将教室布置成生日会,与小伙伴分享蛋糕的时刻,然后拿出事先准备的假“蛋糕”道具(实质可以以海绵或其他代替)在切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在情景中轻松找到数学素材,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认识了“数字”,真切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也同时体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设计生活化的语言,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智障儿童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创设实际操作的情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2、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具辅助,复杂到简单化,无声变有声,游戏化)

三、创造生活实践机会,使数学应用生活化。

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而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 课后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应用生活化。如学习了“数字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扇窗子;学习了“时”“分”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算一算自己一天的在校时间;学习了 “三角形”以后,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三角形,动手做一个三角形;比一比身高,称一称体重等等。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现了符合智障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发展了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 生都得到了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的必要途径。

第5篇:浅谈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我国培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它强调了对弱智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以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正常化。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培智学校的学生学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学会怎样用钱购物,要比学会1+1=

2、背诵课文等重要得多。由此可见,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必要性。

智障儿童智力水平低下,学习速度慢,注意力集中困难,对抽象概 念的理解差,学习动机低,学习兴趣较少。为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必须从学生最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入手,采取最符合其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因为在培智学校中语文课、口语训练课的课时数占的比例最大———33℅, 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大部分要从语文课上来获得。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若想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能达到这一目的。下面笔者就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一些方法作以介绍.

一、情景化教学法

弱智儿童的生活经验特别贫乏,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生活为依据,通过学习来丰富学生感性的生活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只有注意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的创设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把书上所描述的内容变为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情景,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知识、适应社会生活。如学习《精彩的马戏》一文,在讲解“熊踩木球”一段时,孩子们由于思维再现的局限性大部分对跷跷板不怎么了解,这时老师做了跷跷板的模型,让学生了解跷跷板的特点----它有一个中心点,一边高,一边低。然后再拿做好的木球让玩具熊去踩,让同学们亲眼看到玩具熊踩木球滚过跷跷板中心点的一刹那,那种紧张的心情与动作完成的难度。最后,同学们亲自踩上篮球进行试验,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同学们对熊当时的紧张心情体会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涨。课后再带学生到游乐场亲自实践一下,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还参与了社会活动。

二、游戏法

由于弱智儿童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就是学习,游戏就是教育,为了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我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做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低年级识字是个难点,为使孩子们很好的记忆,采用“找朋友”、“编儿歌、顺口溜”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字。如教“对”字和“灯”字时,我把它们用硬纸片剪成“又”和“寸”、“火”和“丁”,教他们唱找朋友的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又”“寸”“对”,“火”“丁”“灯”,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教“告”字时,我教学生念“一口咬掉牛尾巴。”教“亮”时,这个字比较难写,我教学生念“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秃宝盖儿下是个几---亮亮亮”。教“左”、“右”时我教学生读“小朋友,上学、放学回家靠右走, 右字下边是个口。小朋友们别忘记, 左字下面是个工。”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开动脑筋掌握识字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三、实践操作法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教学提供了活水源, 教师要充分捕捉现实生活 现象,让生活成为学习知识的教材,引导学生投身学习实践,让学生从 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社会。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 该亲自去尝一尝。如在教学《赶时间的孩子》一文时,讲的是一位小女孩赶着去学校参加升国旗的事,文中有一段小女孩升旗时的动作描写,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孩子们没有亲手操作过,即使操作过由于思维的缺陷,也很难再现,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时逢轮到我班升国旗,周六降旗后我让每个学生做一次旗手和护旗手, 学生对文中的内容很容易的理解了,之后,让学生说出做旗手的心情,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又如带学生煮饺子、切萝卜丝、到邮局寄信、学填汇款单等,都是在生活中使学生理解知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四、实物教学法

弱智儿童的思维概括水平低,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很难有抽象思维。借助实物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如《种蓖麻》一文,我先带学生到种子店购买蓖麻籽,教给他们怎样花钱,而后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外形并表述出来,使他们初步了解蓖麻的用途:可做药、可榨油等。再讲解种蓖麻的过程,让学生亲手操作,学生对种蓖麻的先后顺序及“整、挖、放、盖”等动词很容易的理解了。最后让学生亲自在校园的花池里种,学生对亲手种下的蓖麻仔细观察,看蓖麻发芽究竟需要多长时间,长出来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一一记录下来。为绿化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一课下来,既教给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的情感。使学生感到一种做中学的愉悦。

五、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寓教育于活动中、在活动中儿童的肌肉紧张度、感觉灵敏度关节灵活度等得到锻炼,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偿与康复作用。同时,活动自身具有的娱乐性,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欢快,使儿童能够轻松的学习。组织团体的活动更有助于培养智障儿童的协作精神。如:带学生春游踏青、游园、看电影、放风筝、识站牌等。学校搞的各种活动,助残日、庆“六一”、庆国庆等都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会后让他们谈谈活动的内容及感受并写下来。通过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敢于接触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只有花大力气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才能真正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他们将来“回归主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6篇: 培智班生活语文教学的思考

——2014年秋季生活语文教学总结

保康特殊教育学校 严琼

本学期我担任培智一年级的生活语文课。虽然我们的班级不大,学生只有12个,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很特殊,有听力障碍的,语言障碍的,有存在智力问题的,有上过几年学的,有从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有着各种各样问题学生的融合班。这一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一、主要工作及得失分析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由于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虽然学生不多,只有12个学生,但是他们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想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坐住,并且认真的听课,是及其不容易的一件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主要教会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教室,听到上下课铃声,能够自己进出教室,从能够坐下到坐直,从能够坐直到起立,从认识课本到认识铅笔,从认识铅笔到正确握笔,从写字到拿书读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二) 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1)让孩子快乐学拼音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学编儿歌、“开火车”、“让学生当小老师”、“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拼音。

(2)强调孩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学写汉字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临写,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我都特别注意。

(三)与家长交流,获取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我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尝试分层教学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的学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增强了我的信心,相信下学期我们还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些困难了,我决定在下学期坚持实施分层教学,对生活语文的分层教学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二、未来生活语文教学的思考

特殊教育的实施,必须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需要,这是我本学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分层要求,分层实施。避免在课堂上智力低的学生“吃不消”,智力高的学生“吃不饱”。课堂要想真正服务学生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融和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使得全班同学能接受到适合自身特点所需要的有效教育。具体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充分了解学生,为分层教学作准备。我们的学生差异很大,程度高的学生可以拼读、书写汉语拼音,认字,组词;程度低的学生连“

一、

二、三”认不得,写不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有的说话时“你”“我”不分;有的只会重复别人话语的最后两个字;有的学生记忆力还可以,一首诗反复教十多遍之后可以背下来;而有的学生三周的课学习下来,连任课老师的姓都记不住,就更别希望他能记住别的东西。在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为我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二)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出合符教材和学生的目标,并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如我在教学“一”时,就把学生分成三组,程度差的学生认识并书写“一”;程度中等的学生学习用“一”组词、造句。这样,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做,几节课下来,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分层设计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比较复杂,一方面要灵活处理好讲授与组织活动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的基础内容后,再进行分组或个别教学,并给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课题与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难度更高的知识。能力较低的学生解决容易的知识。在检查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个别学习的结果时又在全班进行。

我相信分层教学会更适合这些孩子,同时也感觉到特殊教育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更高,分层教学时教师更多地从智力落后儿童个体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组织教学,使教学适应儿童的需要,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第7篇:培智生活数学乘法口诀教学思考

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数学

培智生活数学乘法口诀教学思考

梁绍惠

摘 要:本文结合重庆市培智学校教课书《生活与数学》的乘法口诀内容,思考如何对培智学生进行乘法口诀教学。笔者认为:“小九九”的教材编排适合培智学生学习,要根据培智学生的现实起点制定个别化教学目标,要放慢课堂节奏,重视培智学生参与点数、写乘法算式、编口诀的过程。

关键词:培智;生活数学;乘法口诀

重庆市统一的重庆市培智学校教科书已经在本地推广使用。表内乘法的教学内容编排在培智六年级上册。培智学生能否学好乘法口诀,教师应该如何教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小九九"的教材编排适合培智学生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不同。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小九九”,口诀有45句;一种是“大九九”口诀有81句。普校教材中,苏教版采用的是“小九九”,每句口诀只属于一个数字,如“二七十四”在2的口诀中不出现,而是作为7的口诀来学。北师大版虽然也是“小九九”的内容,却采用了“大九九”的形式,每句口诀都可以属于两个数字,如“二七十四”在2的口诀和7的口诀里都有出现。

重庆市培智学校教科书中乘法口诀是“小九九”。比较“小九九”和“大九九”这两个版本,谁好,谁不好,针对智障学生,又该如何去选择呢?

郭云霞老师在其《不同版本“乘法口诀”的编排比较》研究中指出,“大九九”的编排特点是先多后少,先难后易,越往后,学校的新口诀越少,重复性很强,非常注重在学习新口诀时回顾旧口诀,能起到复习的作用。而“小九九”的编排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学完之后,只要让学生在口诀表里拐弯背,就可以达到形式上是“大九九”的效果。

智障学生的记忆有什么特点呢?记忆缺陷或记忆障碍是智力落后儿童的主要缺陷之一,大多数智力落后儿童记忆不牢固,回忆不准确。但是智力落后儿童还是有记忆能力的,他们通常以机械记忆为主,理解记忆差些。因此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要充分考虑智力落后儿童这一特点来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每次教学内容不宜过多。

重庆市统一的培智教材中,编者的初衷是考虑了培智学生记忆力的特点,因此选择了“小九九”降低了记忆的难度。我个人认为“小九九”更适合培智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乘法口诀。

二、根据培智学生的现实起点制定个别化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是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预设的一种标准,是静态的、封闭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实际具备的相关知识、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它的主体是学生,是动态的、开放的。

分析逻辑起点是简单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变得多样且丰富,学习的渠道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父母长辈、课外读物、媒体、网络等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知识量,再加上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智障学生障碍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现实起点必是参差不齐。有的智障学生可能不能认识数字,而有的通过提前学习能够熟练地背诵口诀,并能快速口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让他们在一个课堂上都学有所获呢?制定个别化教学目标是因材施教的最好办法。比如在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制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活动编乘法口诀,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能熟记乘法口诀。

3.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迅速地计算。 4.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5.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乘法算式。 6.会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7.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8.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9.会点数50以内的数。 10.会跟读乘法算式和口诀 11.会抄写乘法算式和口诀。

12.能说出主题图中提供的信息,学会提问。

教学重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在这些目标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调整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胜利的果实。不会点数的同学我就让他学习点数。会背口诀还会熟练计算得数的优生,我就让他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乘法算式。

三、放慢课堂节奏,重视培智学生参与

节奏原是音乐上的概念。教学节奏,简而言之,就是教的节奏与学的节奏有机整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型节奏。教的节奏必须根据学的节奏,在教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整和处理好动与静、言与行、轻与重、缓与急、张与弛、强与弱、冷与热、长与短等方面的教育行为与度量。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老师对课堂节奏的调控。

参考普校的乘法口诀教案,以钱守旺老师的教案《一堂好课就是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5的乘法口诀” 教学思考》为例。导课环节先播放幼儿园孩子背口诀的视频,引出课题;新授环节:第一步,需要同学数松果并填写表格,填完表格后,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第二步,待学生写出全部的乘法算式,就编乘法口诀;第三步,结合松果图进一步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第四步,发现规律,巧记5的乘法口诀。接着就是练习巩固。钱老师用的是教材练习加一个自己设计的转盘游戏。最后,钱老师介绍了乘法口诀的历史,还结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介绍了“小九九”和“大九九”,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是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们培智教师可以参考这个教学设计,但完全照搬,学生跟不上节奏,不能深度参与,更谈不上全员参与。培智课堂的教学节奏如何把握呢?

(一)增加课时量,及时调整个别化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设计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再科学的节奏也无法全部带动精彩的生成。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力争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确实没有完成的,应该分两个课时,或三个课时完成。

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这个内容时,根据本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我计划用两个星期来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周8节数学课,那么就有16节数学课要教学7的乘法口诀。如果按普校的进度来教学,几个课时就上完了,正常智商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任务。我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慢慢参与学习活动,或许我花更多的时间,有的学生也永远记不住7的乘法口诀,我只需要按个别化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还可以稍微调整一下个别化教学目标。如果学生的任务他很快完成了,我还可以慢慢增加难度,如果学生达不到目标,我就需要继续教学。探究7的乘法口诀来源,我用了一个课时才能让大多数学生完成这个活动,而这种探究乘法口诀来源的方法学生还需要继续学习。那么,背口诀,练习巩固就只能在其他的课时里出现。

(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重庆市培智生活数学教科书创设的情景是七个鸡笼,每个笼子里分别有7只鸡。如果我们在新授环节,只用这一个问题情景,而且是要讲大约两个星期,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腻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创设更多的问题情景,比如普校教材情景七巧板和七个小矮人等。

(三)重视培智学生参与,全员参与

在钱老师的教学案例中,要求学生数松果填表格。我们可以让培智学生上讲台来数教具(粗一点的小棒或者带壳花生,积木等),重视全体参与。教具不要太细太小,否则精细动作不好的学生不能操作。课件出示一堆松果,我就让需要学习点数的学生上台数出7颗花生;课件出示两堆松果,我就让学生在前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接着数出7颗花生放到另一个地方堆成一堆就变成了两堆。出现三堆松果的时候,我再请第三个同学上台点数。我让能力好的同学来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同时编出乘法口诀。我觉得在数数,写加法的同时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更有利于学生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不然填表全部填完了,再单独写出乘法算式,学生的记忆里可能忘了之前的过程。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点数能力也训练了,精细动作也训练了。学生上讲台数数,全员参与,学生当小老师,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很浓,学习效果好。

(四)布置多样的有趣的个别化作业

我建议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布置多样的有趣的个别化作业。教科书课后的练习只针对中等智力障碍的学生,而且只是书面的作业。所以教师要设计个别化作业,以适应个别学生的现实起点。作业还得考虑不会书写的同学,作业可以是说一说,读一读的类型,也可以是动手数一数等等。能力强一些的同学,教师还可以综合普校的练习出试卷。

以上的思考仅属个人观点,班级学生障碍程度不同,学习能力有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作业布置都会随之调整。正因为差异,培智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很大,课堂的实际操作也会有困难,值得大家更多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钱守旺.一堂好课就是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5的乘法口诀” 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2016,(8). [2] 陈莉群.把握学生“学习起点”建构有效数学课堂[J].基础教育,2016,(9). [3] 郭云霞.不同版本“乘法口诀”的编排比较[J].治学之法,2013,(1).

第8篇:让生活走进培智教学数学课堂

【摘要】:智障儿童各方面的思维活动大大落后于正常的同龄孩子,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重度智障学生,就算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依然很难习得。在教师的千遍万遍教学之下,有些学生好不容易学会了知识,却不会将其运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甚至放弃了让重度智障生学习数学。但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很多,要提高重度智障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很多常用的数学知识非学不可,并且要学有所用。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 数学知识 智障学生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智障儿童由于智商低,反映慢,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数学便是一大难题。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突出了特殊教育课程特色。把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学科都称之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这是为了进一步弱化学科色彩,强化生活教育的思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生活和教学成为一对“伴侣”,以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使学习变得有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愉快,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将来自理生活、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

智障学生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具体,不连贯,理解能力差,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便能吸引这些智障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数前概念“配对”的时候,我便创设了“好朋友在哪里”的问题情境,我先拿出牙刷,一部分学生问:“牙刷的好朋友在哪里?”另一部分学生会一边找出“牙膏”,一边说:“牙刷的好朋友在这里?”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2、创设故事情境

智障学生对童话故事和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百看不烦。因此,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创设故事情境,把学习内容编成简单的生活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便能有效调动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1+1=2”时,我先出示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花猫,然后说小花猫要去钓鱼。同学们都很高兴,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的动作演示,接着就让学生数,小花猫先钓了1条鱼,又钓了1条鱼,合起来钓了2条鱼。最后让学生编出故事、说出算式。这不仅引出了学习内容,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3、创设操作情境

智障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印象最为深刻,记忆也最牢固。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张口表达、用耳倾听、动脑思考这一过程获取知识,那他们获得的知识将是难以忘怀的。例如在教“长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让同学们找一找,看一看教室里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讲桌是长方形的,黑板是长方形的,凳子是长方形的,门是长方形的……我再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通过这些过程来感知长方形的特点。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乐,达到激趣乐学之目的。

二、寻找生活化内容,解决数学问题

1、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内容

生活是一切教学现象发生的场所,是一切素材的来源,是知识和能力运用的广大空间。教学生活化就是以生活为根基,讲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教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使学生在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题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例如在教“钟面认识”的时候,我找来几种款式不同的钟表,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数字,认识时针、分针,认识整时。再对照教室里张贴的学生作息时间表,再如学生早上7点吃饭,我先演示把钟表拨到7点,告诉学生这个时间是吃饭的时间,8点上第一节课,“谁上来把时间拨到8点?”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来操作,通过一系列的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了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而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快乐生活。、

2、寻找生活中的教学内容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教育为生活做准备说”。斯宾塞指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他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我们有责任吧完满的生活作为要达到的目的摆在我们的面前……以便我们在培养儿童时能审慎地根据这个目的来选择施教的科目和方法。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紧密结合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出既包含一定的数学知识,又能被智障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小数的认识”前,我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超市看看各种物品的价格,引导学生尝试读读商品的标价,这对认识小数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参与生活化实践,享受快乐数学

1、在校园生活中实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丰富资源,努力挖掘知识的生活背景,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引起学生对生活情境的回忆,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从而引导学生从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知识,习得知识。在校园、教室尽量为智障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场景,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所学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技巧,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去。例如在教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我先指导学生量一量教室中课桌的长、宽、高和黑板的长、宽,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到校园里走一走,看看1米大约有几步?再围绕操场走一圈,看看有多少步?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教学时,也并不一直在教室内,而是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与生活,到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学习知识,了解情况,同时还能实践运用,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人民币的认识”以后,我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到超市进行实践购物活动,这些孩子非常高兴。拿了10多元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应付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够的,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这让智障学生通过辨别不同商品、计算价钱、独立到收银台结帐,将学到的知识通过日常实践活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及的,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进而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① 赵树铎:《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法》,华夏出版社,1994 ② 陈云英:《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研究》,华夏出版社,1999 ③ 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3 ④ 张茂聪:《弱智儿童生活与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⑤ 相薇,聋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硕士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⑥ 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8-59

第9篇: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1

[;;ppppp;p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旺苍县特殊教育学校

辜忠国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题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而在以上也提过目前我们江苏徐州的培智学校教材一直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学会知识,也就是课本知识过难,同时脱离实际,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就更难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这就要我们将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中去。因为生活中都是学生每天要接触的东西,只讲给学生听不如让学生亲眼看到并融入进去。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智障儿童,还有一部分是自闭症儿童。让他们学课本知识显然是不适合,对于儿童天性就是会玩,玩就是他们的生活一部分,那么我校利用教育厅为我校配备的启智博士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会比如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长,什么是短。这样的概念。还有部分轻度弱智的学生我们使用教材。然而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更好的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校做到以下几点:

观察生活

虽然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毕竟我校学生不同于普小的学生,他们往往又是熟视无睹或只之甚少的,我们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他们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比如《红绿灯》这一课,课文让学生认识交通灯和人行横道。我们的任课老师则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去观察交通灯和人行横道,让学生观察红灯亮时车子和行人是怎样的,绿灯亮时又是怎样的。这样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使他们更能认识和理解这些生活中的交通设施的用途。

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实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同样还是《红绿灯》这一课,在学生掌握的交通灯什么灯亮时该走还是停、人行横道应该怎么过以后,让学生演习过马路。这样学生真正的学会了怎样过马路,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亲身体验学习的知识,掌握生活的技能,给予学生最好的锻炼。

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思维情景,把课文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以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感受。我校设的烹饪课就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去体会做菜,做饭。这样使语文贴近生活。

二、生活中孕育着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校寻找语文于生活的相结合点,如我校开设的烹饪课程。单纯的让学生学习要热爱劳动的精神或是单用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述蔬菜、水果的名称、样子这样学生很难真正的学会、理解,甚至运用。开设这个课程真

正的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既能很好的了解蔬菜、水果的样子而且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生活技能。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做到了理论于实践相结合这一点,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生活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我校的这个课程真正的把语文教育与生活结合了起来。摆脱了让学生人格分裂成两个世界的现象。

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所以我校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联系学校的生活学习语文

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中,其中国旗下讲话这一项我们让学生自己上前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将语文课程中的说话这一项充分发挥,还有将语文课程中的常识课程所学到的要做勇敢的孩子这项精神进行以此对学生的考验。我们学校有很多住校生,对于住校生让他们自己穿衣服,动手叠被子,自己吃饭等。让他们将语文融入生活中,切实的掌握。

2、让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我校联系学生的家长,让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让学生在放假期间在家长陪同下学习买菜,如果有家长带学生外出游玩的让学生学会并实践尊老爱幼。如在公车上给老年人让位,扶老年人过马路等,并在放假返回后要求家长向老师讲述孩子在放假期间都做了些什么。同时在课堂上再让学生讲。这样把语文书本上的一些难以理解的大道理实践到生活中去。

对于我们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的能力较低,单一的一本课本是无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即使是非常简单的知识。然而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也就相对突出了,生活的技能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才是最重要的,随之语文这门学科也于生活自然的联系到了一起。在我们住宿学校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到语文知识,同时让学生无时不学习语文知识。这样让学生理解生硬的课本知识并且时时组学习、巩固着语文知识。

正常人要过生活而培智学校的学生也要过生活,要过生活就离不开语文。所以生活包括了语文,语文反映了生活。在这个注重教育的年代,我们特小将更加注重语文的学习,在生活中学语文,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掌握生活的技能,有生存的能力,培智的学生不同于普小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要学习的是生存,语文的重要性也就相对凸显出来,那么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生活,生存,那么我们自然要将教学回归到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语文知识,这样才能融入这个社会中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才能让社会更好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是以小见大。社会的发展靠这些祖国的新生花朵,无论是普小还是特小,将语文教育生活化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很多学校已经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了,对于我校有很多地方做的还是不足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实施这样的教学方法,作为我们教师将总结经验改进语文教学生活化不足的地方。把这种教学方法尽量的完善,让孩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环境污染整治方案下一篇:名著推荐与阅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