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教学困境

2022-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培智数学教学困境

浅谈培智数学分层教学

摘要:培智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合培智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实践,分别通过教学主体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分层教学技巧,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表扬和鼓励方式使其获得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教学主体 方法 评价

由于智力损坏程度、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培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目前他们就是根据入学时间被放在同一年级上课。但是,如果老师对他们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能会使能力强的学生觉得知识太简单了,从而对课堂失去了兴趣;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学习很难,听不懂,长此以往,课堂效率会很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刻体会到了分层教学对于他们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本文谈谈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根据学情进行分层

教师要根据每个培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确保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一定的收获。

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的智力程度,一周左右的课堂观察,做家访、问卷调查、量表、测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了使课堂教学的目标一致,一般把学生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培智学校一个班级学生的数目一般不会超过12个人,分成三组各组人数最为合适,如果分成过多的组,可能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备课时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困难,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以某培智学校三年级(1)班为例,该班目前有6名学生,他们的基本情况分别是:王小某,11岁,智障四级,在数学方面数数能够数到10,会认写数字,但是对个别数字像1和7、6和9、0和8这些会搞混,对于数字的理解不是太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徐某洁,14岁,中度智障,数数能够数到100,会认写数字,但是不理解数字的意义,不能主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小浩,11岁,中度智障,不认识任何数字,没有数的概念,不会数数,会说简单的短句;小豪,13岁,中度智障,不认识任何数字,没有数的概念,语言理解能力较好,上课纪律不好;小杰,12岁,无语言能力,患有自闭症,不会数数,偶尔会有情绪问题;小斌,11岁,中度智障,能认识个别数字,有一定的数的概念,能够认识5以内的数字。

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教师将学生分成了三组进行教学,徐某某、王小某为A组学生,因为他们的能力相对较强。小斌为B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基础亚于A组同学,所以他在B组。小豪、小浩、小杰为C组学生,他们三个的学习能力和现有水平都较为接近,所以分在了C组。

二、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实践的标准,更是制定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只有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教学才能依据目标的制订开展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培智儿童接受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努力做到既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改进和收获,又能让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得到落实。否则,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字5时,根据智障学生能力的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同。对于能力较好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能够认识数字5,还要理解数字5的意义,会数5个物品,且能够比较5以内数字的大小;对中等层次的B组学生,要求他们会认数字5,能够理解数字5的意义,会数5个物品;对能力较差的C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能够说出数字1到5,能够认识数字5。对学生的要求都是在他们原有基础水平上制定,根据自身的能力,他们在一定的努力下是可以达到目标的。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培智学校的教学多数还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的,而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是提问学习成绩好的、能力不错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课堂问答,因而很容易就忽略了能力差的学生。例如,在一次培智学校听课情况调查中,教师就曾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被提问、被点名)做过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对于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很青睐,他们是被提问次数最多的,其次是B组的学生,C组的学生被关注最少,甚至有C组的学生整节课上都没有被提问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对于C组的学生来说很难,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回答出来,所以就干脆不提问他们了。如果运用分层教学法,就会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可行的方法让他们全部参与到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认识数字3的时候,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A组学生,教师会让他们说一说3像什么,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3个,说出3表示的意义。对于语言表达不是太好的B组学生,教师会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说一说、数一数、认一认数字3等方法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对于C组的学生,可以让他到黑板上指一指,指出3在哪里,指出哪些物品是3个,在教师的协助下参与到课堂中。总之,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让每个培智儿童都能切实融入课堂教学中。

四、教学评价结果的分层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可以有效促进每个培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对培智学生进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在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与鼓励。教师抓住每个学生不同的表现,可以使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语言予以表扬,如“小斌今天真棒,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小豪能够认真思考问题了,好厉害啊!”教师还可以运用鼓励贴、表扬贴等进行评价,如小浩完成一个指令后,就在他的额头上贴一个大大的“赞”字等。

其次,教师要注重在课外拓展环节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是做好作业批改时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鼓励贴、图形、批语等鼓励,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完成作业时收获一份快乐。比如“小浩,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干净,老师要奖励一只蝴蝶。”然后,老师可以当面在他作业上画出一只蝴蝶或粘贴上一只蝴蝶的图片,鼓励他继续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再如,“小斌,你今天学会了5的书写,真是好样的。”可以在他手面上粘贴一颗星星图片;“徐某某,你的計算题全做对了,真是棒棒的!”;等等。另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家长将表扬与鼓励带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奖励玩具、食物,陪作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

在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中,受课程特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互动度等影响,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伤害、获得感低、得到他人的认可度严重缺失,因此他们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

结语

培智数学分层教学既是教师落实当前个别化教学理念的途径,也是一种适合培智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教育实践。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结果的分层等实施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可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与改善,促使特殊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效率。培智数学教学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如果教师都能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们在教师与家长的通力合作下一定会取得好的发展,为培智学生适应今后的生活与实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楚治涛

第2篇: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摘 要: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基础教育轰轰烈烈地进行课改的同时,培智教育也在认真地回顾、探索课程的可行性、实用性。首先,1993年全国统一编制的培智教材从指导思想到教学内容都远远不能适应中重度智残学生的需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偏深、偏难,实用性不强,缺陷补偿性缺乏,灵活性、弹性不够等方面。再者,课程设置和教材部分内容不适用于教育对象。因此,育园学校确立了“为智残学生的生存着想”的课改理念,打破傳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康复训练为重点,培养智残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将来他们能独立生活、生存打好基础。

关键词: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教材的开发利用

1.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探索适应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

弱智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主要就是手中没有现成的教材。由于地域、学生能力等的差异,不可能再有统一的教材供学生使用。而且现在的学生以中重度或多重残疾居多,原有的教材已很不适应现在情况,所以,对教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教师要充分参照中重度智残儿童的学科教学大纲,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借鉴省内外同类学校的教材,逐渐充实完善自身的教学内容,使教材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学校把活动课及生活课作为开发重点,本着缺陷补偿与特长培养并重的原则开设活动课。目前,我校的《鼓乐》、《手工编织》、《陶艺》、《国画》、《卖报》等校本课程均已整理成册。《鼓乐》、《陶艺》在低年级纳入了音乐、美工课程的教学,《卖报》、《手工》、《国画》分别纳入高年级数学、生活、美术课程的教学。

2.开发学前、职前课程

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班、职前教育班。学前教育努力探索学前教育训练的内容及有效方法,重点加强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为学生能顺利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职前教育班加强对高年级职前教育工作探索,以培养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为中心,文化课以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艺术课、电脑为主,劳动技能训练课以卖报、缝纫、编织、烹饪、家政、面点等为主,强调学习与实践并重,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解决毕业生的生活、生存问题,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康复与发展。

二、尝试多种课堂教学策略

1.增强个性化教育的实效性

在低年级学段,我们开展对重度智残儿童施行个别教育的实验研究。由学生家长及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组成个别教育工作小组。学期初,工作小组讨论分析孩子的学习现状,制定出本学期的教育训练计划(长期目标)。每月初工作小组活动一次,讨论制定月训练计划(短期目标),分析上月的训练情况,对月训练计划进行评估总结。

结合上海及本地其他同类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全校范围内尝试个性化教育方案实施,重点体现“扬长补缺”指导思想,即以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以挖掘学生的“特长”为突破口,通过对学生特长的培养,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愉悦感,树立起自信心,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特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及能力得到提高,缺陷得到补偿。注意给学生积累各种成长资料,特别是有于学生发展现状、教育训练过程以及评估过程的音像资料,做到有计划地搜集整理每个学生的音像资料,给全校每个学生建立好成长档案。搜集能体现学生成长过程的各种资料,比如学生的作业、作品等,以此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注重研究每个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个别指导,达到补偿缺陷、彰显个性、体验成功、增强自信的目的。

2.探索走班教学

走班”教学是对班级授课的一个补充,为适应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语文拼音教学、数学人民币的实用教学中实施走班教学,依照学生能力在相邻学段合成临时班级进行学习。

走班教学挖掘学生潜力,使每位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有属于自己发展的空间,切实使每个学生通过教育训练都能得到应有发展与提高。实施走班教学,首先对相邻学段的每个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评估,然后分为几个层次教学,在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上加强训练。同时,积极探索送教上门、实践教学、残健融合的教学形式,敞开校门办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程度地补偿缺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尝试“主辅”教学

由于招收对象的残障程度愈来愈严重,为了帮助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自闭症或特殊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我们采取“主辅”教学的方式,由主教和辅教两位教师针对教育对象区别对待。主教教师负责授课,辅助教师配合主教教师对自闭症、脑瘫及需要辅导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分组学习时,主教和辅教两位教师分工负责,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取得了探索的成果,但是面对那些多重残疾的重度智障学生,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张俊华

第3篇:培智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

【摘 要】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2016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标准》提出,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培智学校学生,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教学内容以生活为核心组织,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应将自身的学科特点与智障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语文;生活化情境;生活化内容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实验方案”把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称之为生活语文。2016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标准》提出,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培智学校学生,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应将自身的学科特点与智障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情境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能动发展。在学中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化内容,还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

一、教师要善于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培智学校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脱离学生生活,因此我们需将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生活化的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智障儿童生活中急需的知识增添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激发学习的欲望。

1. 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服务智障儿童的生活

近几年我校(此处指“河北省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下文同)招生的弱智儿童智障程度越来越重,人教版语文课本已不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智障儿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独立生存于社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吃、穿、住、行、社交等几个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能够做到自我照顾、自我管理,会正确使用社区。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笔者根据智障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生活需要,安排低年级学生选用自我照顾、自我管理方面的课文,如《洗脸》《我的家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生字,同时认识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年级学生则加入安全健康方面的课文,如《放学路上》《年夜饭》,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强交通、饮食安全教育;高年级学生加重娱乐休闲、社交技能、工作常识储备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如《购物》《上医院》,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学会倾听,听懂日常用语,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表达自己的需要,能进行社会交往,使智障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2. 将生活信息、常识注入语文课堂,服务智障儿童生活

我们生活的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智障儿童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变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程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学习内容,教师要不断收集身边变化的生活环境信息,在语文课堂中呈现给学生。如我市新火车站(保定东站、保定西站)开始使用,为我们出行提供方便;手机中微信功能的使用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滴滴快车的推出方便了市民生活;我市无线信号在公共场所(医院、公园)的开放使用等。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知识,教给学生吸收身边新知识的方法。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从报纸和电视中传来值得反思的信息,如: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地震、2013年3月我市xx小学六年级学生发生的交通事故等负面消息,这些现象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我校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及时消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从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二、教师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化的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在自然真实或者比较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语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正确运用生活场景,在现实中学习生活

比如,一年级新生经常出现进错厕所的现象。在具体教学时,笔者先在班里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厕所的不同标志,然后带着学生来到厕所,让学生先看图标,门上有穿着裙子人像的是女厕所,门上是穿裤子人像的是男厕所。有的厕所门口只有汉字,就让学生看厕所牌子上的字,重点认识“男”“女”,以后上厕所时即便碰到不同的图标,只要认识男、女,就可以避免走错厕所。

2. 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學习生活

在生活中挖掘教学所需的素材,増进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高年级学生都有跟家长到银行存钱或使用ATM机取钱的经历,但一般都是家长来操作一切,学生只起到陪同的作用,没有亲身体验每一步操作过程。因此,在教学校本课程时,笔者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学生扮演储户,让学生带着准备好的钱到银行存钱,让学生亲自体验进入银行取号、填存单、到窗口办理业务这个过程,这是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因此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体验到学习语文能给自己生活带来很大帮助,想亲自在实际生活中一展身手,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用辅助方法学习生活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精彩的马戏》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课本上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因此笔者用多媒体播放猴子爬杆、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的精彩场面。笨重的黑熊踩在木球上,小心翼翼地移动木球,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害怕黑熊摔下来。这种精彩的场面、紧张的氛围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置身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而乐于去学习和运用语文。

三、学生动手动脑,在生活中学习使用语文

智障学生实际动手训练可以启迪他们的求知欲,补偿智力缺陷。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结合。例如教学《借条》一课后,每次活动课课前,笔者都让学生轮流去找体育老师借器材,并事先与体育教师协商好,学生必须按正确格式书写借条,写清所接物品名称、数量才能借给他,否则需要修改,直到写对为止。在真实生活中使用借条,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学习语文

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真实的生活感知联系起来,让学生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去感悟。例如,学习《购物》一课,笔者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一次购物活动,购物活动前我们进行了知识储备的学习:学习了超市物品的区域划分,在找不到自己需要購买的物品时,如何寻求导购员的帮助,为每名学生提出购买任务,以及必要的社会交往用语。学生来到超市后非常兴奋,拿着自己的购买任务清单穿梭在超市中。xx学习能力较强,可以顺利找到目标任务,xx同学在超市中徘徊,不知道所购物品在哪里,几经转折后,走向导购员寻求帮助,再选物品、看价格、放入购物车、结账,一系列任务完成了,最终买到了所需物品。通过在超市购物活动的参与体验,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会了存包、识别物品价格、在超市购物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把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便于他们将来更好、更快地融入主流社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07,(3).

[2] 于文.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的丰富内涵[J].现代特殊教育,2007,(6).

[3] 王业锦.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延伸[J].语文学刊,2008,(6).

[4] 霍丽艳.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生活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09).

(编辑:赵 悦 实习编辑:叶雨薇)

作者:孙文平

第4篇:培智数学教学总结

解钢

本学期担任智障部三年级和五年级数学任课教师。匆匆忙忙又一年,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年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智障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运用直观教具,养好习惯

从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过程来说,很多的具体事物,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形成一个比较模糊的表象,也就是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

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所以学生在理解或者进行思维的时候,都需要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是一个思维飞跃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教师不断的呈现和引导。

在教学认识数字“2”时,我将玩具可爱的“鸭妈妈和小鸭”带入课堂,先让学生玩一玩,摸一摸,捏一捏,再猜一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很高,愿意看也愿意学,在教学中出示学生熟知的小动物玩具小鸭,一下子吸引了学注意力,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触摸,动脑筋思考,找到学生旧知与数知识点的相似点,鸭的形状与数字“2”很相像。学生在上学之前已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如果教师只是枯燥,乏味的灌输如何写“2”,学生肯定不乐意听通过,通过让学生上来板书“2”,生生评价,再由老师来板书生给老师挑毛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学生规范书写的。

二、运用生活情景,奠定基础

数学中的数与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马克思语),“现实世界是产生数学知识的“源泉”。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应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将知识回归、溶入丰富的生活实际之中,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情趣性。

智障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要防止单纯说教传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孩子模拟表演是他们乐而愿为的活动。数学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中运用生活情景,关注日常生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模仿买菜的情景,上超市购物的情景,上街买早点的情景,在活动力中,不但让学体验到数学是有价值的,在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方面进行及时的鼓励,纠正和指导,学生能身临其境,为今后智障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感受快乐

智障学生记得慢,忘记得快,数学有很多知识都是要机械记忆的,怎么样让学生记得轻松,记得牢呢?

教学中采用歌诀、手指操与形象的肢体语言相结合的形式,歌诀力求简洁、朗朗上口,如自编歌诀“0像鸡蛋0、0、0;1像铅笔

1、

1、1;2像小鸭

2、

2、2;3像耳朵

3、

3、3;4像红旗子

4、

4、4;5像称钩

5、

5、5;6像口哨

6、

6、6;7像镰刀

7、

7、7;8像葫芦

8、

8、8;9像气球

9、

9、9”。学生一边读,一边做手指操加入形象的肢体语言,在说像小鸭时,可以学小鸭走路的样子,像红旗时,可以模仿红旗迎风摆的样......符合低年级智障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会本领,感受快乐。

四、运用直观语言,提高素养

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对有关事物表象的重现,并按照描述进行重组,以形成新事物的表象。学生被教师的语言所唤起与重组的表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从而使可利用的感性材料的来源丰富多采。由于表象具有概括性特点,故有利于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语言直观能力是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创造良好条件。语言直观又有三种形式:(1)语言在前的形式。这时语言主要是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2)语言和实物与语言和模像同时或交叉的形式。这时语言和实物或模像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3)语言在后的形式。这时语言主要起总结概括和强化作用

教学中根据智障学生低年段爱听故事的特点,用语言精练,传神的语言,给学生讲故事,如《狼来了》的故事,小孩子共喊了几次狼来了?善良的人们受骗了几次?为什么最后一次人们没来?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小猫钓鱼》黑猫钓了几条鱼?白猫钓了几条鱼?为什么会不同?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专心致志......提高学生的素养。

我还会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2015.01.17

第5篇:培智数学教学计划

培智七年级数学上期教学计划 1 2 篇二:培智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培智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我班有学生12人。男生5人,女生7人。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 ,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一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篇三:培智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123 培智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王超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2007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全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智学生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培智学生能学会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为编写原则制定本教材。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 人。聂俊辉、史德健等属于轻中度智力障碍,能完成一些学习任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其他同学均属于中重度智力障碍,如:张峻豪、孙南、支向阳、王雯雯、邢龙龙、谢诗玥和陈颜妤脑瘫,行动不便,写字较困难,上课期间相对遵守纪律;何政廷、黄秀伦、张天慧、高亦茹等有多动症,仅黄秀伦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孙南、张洁、支向东自闭不容易与人交往,完全没有学习能力,时而还有攻击性、破坏性、自残;王心怡、张钧瑶、谢铜伦、汪陈路虽然有一些学习能力,但经常缺课,且一缺就是半学期,甚至更长;卢明喜、李思杨、张子涵等同学没有数的概念,不(转载于:培智数学教学计划)能进行任何数学形式的计算。针对这些情况,我决定有的放矢,通过多种渠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或多或少的进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突出生活化,提倡以需定教,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有可选择性,以方便个别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特点有三个特点:第一,三个合一。教本与学本合

一、评估与教材合

一、家长指导手册与教材合一。第二,内容开放。设置校本内容空间,方便选择添加,体现个别化理念。第三,多种课程形式融合。生活性、适应性、功能性、环境生态性有机统一。

四、教学总目标

知识目标:

1、匹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物品数量对应;

2、学习正确地用10以内的加法、减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达成目标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有趣的物像,结合多媒体和各种教具,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篇四:培智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2007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全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智学生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培智学生能学会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为编写原则制定本教材。

二、学情分析

培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较差。其中张佳敏、杨继桃程度好,学习知识的速度快。李明明智力水平也较好,但程度较差,尤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常双龙和常小龙基本上不能进行知识的学习,重点在于课堂习惯的养成。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突出生活化,提倡以需定教,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有可选择性,以方便个别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特点有3:第一,三个合一。教本与学本合

一、评估与教材合

一、家长指导手册与教材合一。第二,内容开放。设置校本内容空间,方便选择添加,体现个别化理念。第三,多种课程形式融合。生活性、适应性、功能性、环境生态性有机统一。

四、教学总目标 知识目标:

1、匹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物品数量对应;

2、学习数字0及6~10,为学生感悟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打下基础;

3、认识椭圆形、梯形、扇形、星形,为掌握生活中物品的形状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达成目标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说一说、指一指、运笔、画圈、连一连、圈一圈、画点、画一画、涂一涂、贴一贴十种学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有趣的物像,结合多媒体和各种教具,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现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篇五:培智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0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好学上进,不足之处是本班学生不善于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依赖心比较重。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第一 认数对数 7 、

8、 9 、 10 、 0 的认识。 第二 对图形的认识,其中有长方形 、 正方形、 圆的认识。 第三 是对10以内的加法的数得数为

2、

3、

4、5的加法的计算。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学会对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得数为

2、

3、

4、5的加法。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2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学会1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且1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而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只是对数的初步认识,即对数

7、

8、

9、

10、0的认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认识了解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数

7、

8、

9、

10、0,初步理解这几个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数的形象记法,掌握10以内

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也就是会计算10以内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来描述物体的相对形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正确认识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长方形,知道其图形的特点。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只是简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7.会做得数是

2、

3、

4、5的加法,根据具体的数据演示计算过程,用数字卡片做形象的图形解释,并且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同学回答。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9、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个别的学生的督导、以及特别的教育和正确引导、掌握好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快适应数字教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使其得到更大的成长与改变。

第6篇:培智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杜梅

匆匆忙忙又一年,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年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运用直观教具,养好习惯

从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过程来说,很多的具体事物,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形成一个比较模糊的表象,也就是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

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所以学生在理解或者进行思维的时候,都需要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是一个思维飞跃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教师不断的呈现和引导。

在教学认识数字“2”时,我将玩具可爱的“鸭妈妈和小鸭”带入课堂,先让学生玩一玩,摸一摸,捏一捏,再猜一猜,我们今天认识的数字宝宝和这些小鸭外形有些像,这个数字宝宝是:“2”。接下来让学生上板上端端正正的把数字“2”,写入日字格中,根据学生的书写,进行生生评价,写得好,好在那里,不好又在那里,“想不想看老师样写的,师一边写一边说这是鸭子的头,鸭子的脖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很高,愿意看也愿意学,在教学中出示学生熟知的小动物玩具小鸭,一下子吸引了学注意力,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触摸,动脑筋思考,找到学生旧知与数知识点的相似点,鸭的形状与数字“2”很相像。学生在上学之前已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如果教师只是枯燥,乏味的灌输如何写“2”,学生肯定不乐意听通过,通过让学生上来板书“2”,生生评价,再由老师来板书生给老师挑毛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学生规范书写的。

二、运用生活情景,奠定基础

数学中的数与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马克思语),“现实世界是产生数学知识的“源泉”。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应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将知识回归、溶入丰富的生活实际之中,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情趣性。

智障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要防止单纯说教传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孩子模拟表演是他们乐而愿为的活动。数学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中运用生活情景,关注日常生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模仿买菜的情景,上超市购物的情景,上街买早点的情景,在活动力中,不但让学体验到数学是有价值的,在文明礼貌用语,文明

行为方面进行及时的鼓励,纠正和指导,学生能身临其境,为今后智障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感受快乐

智障学生记得慢,忘记得快,数学有很多知识都是要机械记忆的,怎么样让学生记得轻松,记得牢呢?

教学中采用歌诀、手指操与形象的肢体语言相结合的形式,歌诀力求简洁、朗朗上口,如自编歌诀“0像鸡蛋0、0、0;1像铅笔

1、

1、1;2像小鸭

2、

2、2;3像耳朵

3、

3、3;4像红旗子

4、

4、4;5像称钩

5、

5、5;6像口哨

6、

6、6;7像镰刀

7、

7、7;8像葫芦

8、

8、8;9像气球

9、

9、9”。学生一边读,一边做手指操加入形象的肢体语言,在说像小鸭时,可以学小鸭走路的样子,像红旗时,可以模仿红旗迎风摆的样......符合低年级智障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会本领,感受快乐。

四、运用直观语言,提高素养

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对有关事物表象的重现,并按照描述进行重组,以形成新事物的表象。学生被教师的语言所唤起与重组的表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从而使可利用的感性材料的来源丰富多采。由于表象具有概括性特点,故有利于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语言直观能力是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创造良好条件。语言直观又有三种形式:(1)语言在前的形式。这时语言主要是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2)语言和实物与语言和模像同时或交叉的形式。这时语言和实物或模像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3)语言在后的形式。这时语言主要起总结概括和强化作用

教学中根据智障学生低年段爱听故事的特点,用语言精练,传神的语言,给学生讲故事,如《狼来了》的故事,小孩子共喊了几次狼来了?善良的人们受骗了几次?为什么最后一次人们没来?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小猫钓鱼》黑猫钓了几条鱼?白猫钓了几条鱼?为什么会不同?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专心致志......提高学生的素养。

我还会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7篇:培智教学反思

篇一:培智>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二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学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根据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教学《牙刷牙膏》一课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培养交往技能。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请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三、提供交往机会。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交往中识字。实用语文要求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读生字。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生字卡片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同学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同学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篇二:培智教学反思

对于我们培智教育工作者,怎样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学习,通过>音乐教学促其健全心理品格形成呢?在教《大公鸡》这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猜谜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用一个谜语“喔喔,喔喔,真神气;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长羽毛;人人见了人人爱”导入,引出大公鸡的形象。以前普遍认为在智障教学中不能用猜谜的形式,这一次打破了这种认识,我也意识到,“猜谜”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启发、引导孩子的思维和想像力,对智障孩子是很好的“思维起搏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运用。

2、打乱的拼图

接下来,用一幅打乱了的拼图,让孩子们用还原拼图的方式,复习、巩固了公鸡身体部位的认知,认识公鸡身体部位是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当孩子们还原好拼图后,我将拼图贴在黑板上,就组成了一幅完整的公鸡图案。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拼图背后的胶带粘性不好,粘上去之后又纷纷从黑板上掉下来了,在当时的情景下,我没有多想,自己就直接拿起拼图往黑板上贴好,这个动作在后来被认为是大大的失误。有老师指出,在出现拼图掉下来的情况时,可以马上将其转换为课堂资源,让学生再一次还原拼图,而不是老师去还原。如果出现了错误,老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纠正一下,好吗?”这样,既可以巧妙化解意外又可以再一次巩固认知教学。对于这个失误,我后来反复思考过。确实,本来拼图的设计意图是很好的,在意外出现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更好的发挥利用,但是我当时没有处理到位,说明自己对教学资源这一块的认识不够,对于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也较差,也就是说缺乏“急中生智”的能力,造成课堂生成资源的白白错失,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吸取教训的。

3、分层教学

针对培智孩子的分层教学,在这一堂课里,体现的不太明显。有11个学生的培智四班有三个层次,全班大部分学生集中在中层即B层,有6个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但能够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课后专家和老师的点评,认为在律动环节上速度稍快了点,我自己也考虑了这个环节中做的不好的地方。综合点评意见,我反思认为如果这样处理会更好一些。

意见

一、B层学生居多,教师应以关注B层学生为主。在编排律动动作时,以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为主而不是层次好的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老师可让B层的学生多上台练习;

意见

二、对层次的处理可由易到难。在律动教学层次的递进中,让A层的学生带着B层的学生跳跳,再让A层的学生带着C层的学生跳跳。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可充分练习律动动作;

4、律动教学

这堂课中,同学们和老师最后一起载歌载舞完成了《大公鸡》的唱游律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音乐带来的快乐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在课后反思里,我对自己在律动动作创编环节的表现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动作创编以老师的思路为准,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没有太多的即兴动作,虽然他们是智障孩子,但我还是希望他们以后能更多完成自我创作。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识到:在律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孩子感受音乐,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形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鼓励孩子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在动作中,用身体来表现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多给孩子去探索、想像、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

篇三:培智教学反思

智障生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记忆力低下、想象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显得较弱),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及时的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这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智障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必然违反他们的认知规律,阻碍智障生的学习发展。在培智学校中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智障儿童除了认知上的缺陷,部分的智障儿童小肌肉群的发展较弱,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细动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显得相对困难了些。而本课《洗上衣》里浸泡、搓洗、晾晒这样的社会行为的锻炼不但让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智障儿童个体之间由于缺陷程度的不同,在接受事物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我们把班里的孩子按智残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像刷牙、洗脸这样简单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智障孩子通过训练师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像修剪指甲这样的精细任务却不是每个智障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为此,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达成的目标,不但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8篇:培智舞蹈教学初探

仙桃特校

欧阳华

培智学校的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练习中,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苦的劳动,对矫正和补偿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增强体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发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得以全面的培养。

教师在选择舞蹈题材时要符合智障学生的心理、生理与思维特征,让舞蹈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愉悦,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的接受而融入其中。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对有些节奏感强的流行歌舞很感兴趣,只要音乐一响,他们便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几句。根据这一现象,我在这一次筹备助残日活动中,挑选了《小苹果》健身舞操对他们进行训练,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智障学生记忆力差,所学知识都很容易遗忘,对于舞蹈动作更是如此。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就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小苹果》健身操舞中有一个招手的动作,我就用:过来、过来、过来、过来;有一个挥手的动作。我就用:走开、走开、走开、走开;有一个捶胸的动作,我就用:这里疼、这里疼„„这些口令配合动作让他们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控制能力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许多问题,如动作笨拙、四肢不灵活、反应慢等,有时一个动作需要几节课的时间训练,此时教师切忌不要说一些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话,那样他们不仅学不会,还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对舞蹈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特别是对于这些原本就比较自卑的智障学生,更需要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本人兴致勃勃,学生才能精神饱满。多说一些像:“对,就是这样!”“你真棒!”“不错,做得非常好!”之类的话,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

以上是我在舞蹈教学中学习并体会到的经验和感受,培智舞蹈教学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课程,当前我校的陪着舞蹈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需要我们仔细洞悉学生单纯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培智舞蹈教学,培养培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这样,培智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第9篇:培智数学教案

《认识钟面》教案:

教学目标:A组(吴承燕、顾晓燕、茅佳清、黄天宇)1.是学生学会看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2.使学生了解钟表的用处;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B组(季佳惠、姜建锋、邢强强)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认读整时;2.使学生明白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C组(曹龙飞、范嘉敏)1.认识时针和分针;2.了解钟面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教学用具:教具(实物钟,钟面模型),学具(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钟表的声音)。2.对了,这是钟表走动的声音。(出示实物钟)走进学生,让学生听一听。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钟面。(板书:认识钟面)。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各部分名称:1.总体观察,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2.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教完之后,师指学生说名称,板书:分针、时针)。3.认识大、小格子及其与指针之间的关系(钟面上有数字1~12,共有12个大格子,60个小格子,了解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钟)。

(二)、认识整时:1.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钟,大家都知道钟面是用来表示时间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面上的时间。2.出示钟面模型,调到各种整时的画面,教学生认识整时:①例:认识5时: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呢?你们会看吗?这表示5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5点,5点和5时是一个意思,在数学课上要求我们说成5时。②多出几道题,贯穿,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③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整时,比较简单,只要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1.过渡语:每天有24小时,我们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规律,小明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2.出示小明的作息时间图,逐个观察,看一看,说一说(一道题可以叫多几个同学起来回答)。3.思想教育:小明做的是不是很好啊?我们也要向小明学习才行啊!叫睡觉晚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再问一问住校的人起床和吃饭的时候能不能慢慢吞吞的,然后告诉学生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我们要学习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向小明学习把以前不好的作息习惯都改掉。

三、游戏:1.听音乐放松(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大家一定很累吧,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放松一下吧)。2.这首歌好听吗?这首好听的歌曲叫找朋友,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让我们也来帮钟面找朋友(说明规则,并示范,游戏,评价)。

四、总结、布置家庭作业:1.指黑板总结。 2.布置作业:①课堂作业;②家庭作业。 3.宣布下课。

上一篇:我看我们的班集体下一篇:党员干部培训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