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数学概念教学可以有效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其能更好地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教师可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操作学习,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培智教育;数学概念教学;操作学习;

培智学校学生由于存在生理缺陷或认知缺陷,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意识薄弱。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数学概念教学可以有效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其能更好地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操作学习,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开展操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操作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在操作中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掌握知识。[1]

一、基于认知起点,采用恰当的操作学习方式

好的教育不在于选用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或多么精致的教学工具,而在于适合受教育者。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认知发展速度较慢。教师要基于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起点,选择恰当的操作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概念,丰富学习体验,挖掘学习潜能。

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开展操作学习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实物操作与模拟操作。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实物操作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进行操作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物操作具有直观性与简单性,能够有效激发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角”的概念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为引导培智学校学生了解角的概念,学会区分不同的角,能够画出不同的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物操作带领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教室内与角有关的物品,如课本、尺子、黑板、窗户等。将教学视角从课本转移到学生所处环境,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教师给学生分发纸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用纸折出一个角。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学生经历了从“认识角”到“了解角”再到“制作角”的学习过程。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突破纸张材料的限制,利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角。这一开放性的操作活动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其对角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3种不同的实物操作活动逐步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使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模拟操作与实物操作最大的区别在于模拟操作利用的主要是想象力。在模拟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中尝试解决问题。模拟操作是实物操作的深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以“角”的概念教学为例,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概念并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角的大小这一概念很好理解,无非是比较角的度数。但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说,这却是相对较难的一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制作出一个角,再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探索如何让这个角变得更大,如何让这个角变得更小,以及如何判断角的大小。学生在想象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角的大小概念。在学生完成模拟操作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的方式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在开展操作学习时,教师需要了解培智学校学生的当前认知发展水平,在掌握学情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操作学习方式,提升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教学节奏,抓住开展操作学习的时机

虽然操作学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遵循适度原则,合理开展操作学习。过多或者过少地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学习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把握教学节奏,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引入操作学习,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整体效果。

首先,教师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学习。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学习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但这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培智学校学生来说十分困难[2]。当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操作学习,帮助学生破解问题,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得数是2的加法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概念。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说,这一教学内容的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先拿出1根粉笔,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根粉笔,然后再拿出1根粉笔,将2根粉笔放到一起,引导学生想一想“加上1根粉笔之后,老师手中的粉笔数量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发现教师手中的粉笔变多了。此时,教师引入“1+1=2”的概念,以动手操作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加法的认识,为后续的加法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需要在学生尝试进行推理假设时,带领其进行操作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在不断推理、不断假设、不断验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对于认知能力偏低的培智学校学生来说,不论是假设还是推理,都具有较高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操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其推理与假设能力。

例如,在学习得数是5的加法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得数是2、得数是3以及得数是4的加法。在教学时,教师先不引入教学内容,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摆放铅笔的方式演示得数是2、得数是3、得数是4的加法。然后要求学生尝试演示得数是5的加法,比如在4根铅笔里加入1根,在2根铅笔里加入3根,等等。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方式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得到最终的结论,在操作中掌握新的数学概念。

最后,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思维时,带领其进行操作学习。数学学习与思维能力具有紧密的联系。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把握好思维训练的时机,遵循培智学校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助力,将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引向深层次。如在数学主题活动中开展“同类匹配”“找不同”等有利于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游戏。

三、联系现实生活,选择合适的操作学习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学校,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指的便是动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选择合适的操作学习内容来开展操作学习活动,自然而然地引导培智学校学生动手操作,增强数学概念学习的效果[3]。

以“圆形”的概念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的图片,如盘子、月亮等,然后鼓励学生尝试描述圆形物品的特征,如“没有直线”“没有角”“可以滚动”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物品。有的学生会联想到爸爸的表,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妈妈的镜子。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猜想“为什么汽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如果车轮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的,会怎么样”,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应以操作应用为核心,为学生设计符合其能力水平的基于现实生活的作业,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以“数”的概念课后作业为例,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分层设计操作学习作业:A组学生重点练习数与量的匹配,在父母的协助下以按量分配物品、拿取一定数量的物品等为操作内容,内化数与量的概念;B组学生以点数为操作学习重点,建立物品与数量的对应关系概念,学生在父母协助下先把物品排好,再通过点并数、拿并数、拍并数等丰富的操作活动,感知物品与数量的对应关系;C组学生在父母协助下开展唱数活动,初步建立对数的感知。

在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操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操作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开展操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操作学习方式、时机以及内容,切实做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 姜华爱.动手操作:培智儿童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J].教育界,2020(31):39-40.

[2] 包露.操作学习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3):75.

[3] 姜雪晶.操作学习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2019(5):53.

上一篇:地籍档案管理研究论文下一篇: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远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