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教案

2022-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纪昌学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纪昌学射教案

纪昌学射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百发百中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弓箭吗?有没有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见过弓箭?(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

1、师: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读一读课文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并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

3、了解文章大意

让学生齐读文章。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把文章读的很通顺了,谁能看着板书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师:看来,文章的题目已经把课文最主要的意思说明白了,我们称这样的题目为“文眼”。

三、精读“课文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1)引导激趣

师: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相同:都是聚精会神地盯。

不同:

(1)要求不同

a.指名一生读飞卫的话

师:师傅飞卫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

指名1~2名读,齐读

板书: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 !

b.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指名1生读,齐读

是啊,“极小”和“很大”这是一组对比,他读出了两者的差距。

板书: 极小 很大

(2)练习方法不同

a: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b: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3)结果不同

师: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师: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

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

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板书: 竟然

师: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举例: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3、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师:你说,纪昌练眼力累吗?

师: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举例:

(劝阻型)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师:纪昌会怎么回答?

举例: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四、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1、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后,纪昌怎么做?飞卫怎么做?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百发百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引导质疑,揭示寓意。

师:我们知道学射箭,拉弓,放箭也非常重要,为什么课文写练眼力部分那么具体,而没有具体写纪昌练开弓,练放箭呢?

学生回答寓意。

师:某某回答的真好,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还能从这则寓言中读懂什么呢?

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要有恒心和毅力,要练好基本功。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射箭的基本功是眼力,那么我们学习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提名学生回答。

师:所以,同学们,我们也要练好基本功,为我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六、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练眼力”部分的写法,尝试着写主人公怎么开弓、怎么射箭。

第2篇:《纪昌学射》教案

教学目标 评论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梭子、“相当到家”等词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有恒心有毅力的学习品质。

4、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阅读和理解能力,但由于本文背景是在古代,因而在理解个别词语时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梭子”、“射箭”、“织布”等。 3重点难点 评论

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有恒心有毅力的学习品质。

2、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评论

教学过程:

复习寓言,揭题质疑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这些图片里都藏了故事,你能发现吗?(逐幅出示):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亡羊补牢

2.看出来了吗?这些都是什么故事?——寓言故事。(板书:寓言)

3.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寓言短小,但是蕴含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看看会有什么新的收获。

4.(手指课题)谁来读题目?注意:“纪”是个多音字,在这儿作为姓时读“ jǐ”,跟老师读课题。

二.初读语言,把握整体

1.读完了题目,我们走进课文中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同学们读书又响亮又专注,真不错。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梭子

妻子

虱子

3.谁来读?预设1:听出来了吗?他把三个轻声字都读准了!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预设2:诶,有问题了,妻子这个词语也是念轻声。跟老师读“妻子妻子”,我们一起来读。

4.我们看这个“妻”(“妻”字标红),在座的男孩子将来都有妻子,女孩子将来也要为人妻子。这个字容易写错,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我们来学写这个“妻”。先写横,横都写完了,再写竖,这竖到这里戛然而止,别出头。紧接着,在竖的顶点这个地方接着写女字,这便是妻子的妻。请你在练习纸上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字写两遍。

5.这些词语谁来读?请教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百发百中

(指名两生读)两位同学都读得很不错,尤其是把这两个多音字给读准了。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谁能把这五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预设1.听出来了吗?他用上了“先、然后、最后”这些连接词,把课文内容概括得简单又通顺。真不错!同学们也可以学着试一试,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预设2.谁能说得更简单些吗?最好用上“先,然后,最后”等这些连接词。他用上了“先、然后、最后”这些连接词,把课文内容概括得简单又通顺。真不错!同学们也可以学着试一试,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品“练眼力”,悟寓意

1.同学们,(手指课题)纪昌学射,从题目看,课文写的是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那么课文主要写纪昌学习开弓、放箭吗?(不是)那他学的是什么啊?板书:练眼力。哪几个自然段写练眼力?(第

2、3自然段)

过渡语:课题叫做纪昌学射,为什么作者要用两大段文字来写练眼力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

2、3自然段。

2.这里老师有个提示(出示:

2、3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先写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默读

2、3自然段。 (生读)

3.反馈:谁来说说看?

2、3两个自然段,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父对徒弟的要求,练习的经过,取得的成绩)我们发现了这两段写法上的规律,这样读课文就会更有滋味一些。

4.同学们,师父的要求是什么?请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交流出示: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师父一共提了(两)次要求,重点想让纪昌学什么?(练眼力。)

5.那怎么练眼力呢?谁能把飞卫师父的要求概括得更简单些?

反馈:大家读出来了吗?飞卫对纪昌的两次要求,简单的概括就是——。评:还不够简单,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盯。板书:盯。你们看到这个字了吗?给它做个记号。

6.那第一次要怎样地“盯”?(牢牢的,不能眨一眨。)那你能做一个盯的动作吗?(学生做动作)要做到盯啊,要目不转睛的,目光要集中在一个地方。

7.第二次要“盯”成怎么样?(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发现了没有?极小和很大是一对反义词。

8.那明白了师父的要求,现在请你当一回师父,老师当纪昌,你觉得师父对纪昌说这两次要求时大概是怎样的语气?(严肃)

师:师父,我想学习射箭,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吧。(生读)

师:师父,我知道了,我一定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眼睛一眨也不眨。

第二次要求谁来读?(生读)

师:好,师父,我回家一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9.飞卫让纪昌练眼力,也就是叫他去盯,那他盯了吗?从哪里看出来他盯了?请你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谁来说?

第一次盯:

交流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

哪个地方告诉你他盯了呢?(注视)你也做一个注视的动作。咦,你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这就是“注视”。

(2) 纪昌第一次 “盯”哪里?(梭子)梭子是一种织布工具,形状像小船,中间是空心的。想看看纪昌到底是怎么盯着梭子看的吗?(想)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要求是,你也要盯着看,眼睛不能眨一眨。听清楚了吗?(播放视频)

反馈:你们眨眼睛了吗?你有什么感觉?

纪昌眼睛眨了吗?(眨了。)

练到后来他眼睛还眨吗?(不眨了。)

10.同学们,整整两年,纪昌不注意自己的衣着,也不注意自己的发型,不看自己的容颜,每天爬进爬出,就是盯梭子。一旁织布的妻子肯定感到很纳闷,你觉得妻子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交流)

11.创设情境,引导读好句子:

过渡语:那面对妻子的不理解和责怪,纪昌有没有放弃盯梭子吗?他一天天地坚持着,

当苍蝇在他耳边嗡嗡作响的时候,纪昌——个别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当蚊子来叮咬纪昌的时候,他——个别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当飞蛾扑向他的眼睛时,他仍然是——个别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妻子天天织布,纪昌天天——(我们一起来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2读到这里,你觉得纪昌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板书:有恒心、有毅力)

13.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已经练得——(相当到家了)什么叫做相当到家?(练得很熟练)这相当到家的功夫到底是怎么样的?(指名读)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睛,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眨。

(1)老师把“刺”写在旁边,同学们仔细看。(板书:刺)提醒:左边部分不是“束”。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写两遍。

(2)那会不会真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睛?(不会)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也是寓言的一种独特魅力。(板书:夸张)

(3)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那你能不能读得相当到家呢?(指名读,评价语: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纪昌盯梭子的过程是多么艰辛和不易。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纪昌练好本领后的喜悦。齐读:让我们带着历尽艰难后的喜悦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14.这是第一次盯,还有吗?还有哪里也告诉你他盯了呢?

交流出示: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同学们看到了没有?这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这不是一般地盯,是聚精会神地盯。还可以怎么说?(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一心一意、全心全意。)

15.他盯的是什么?(虱子)这样盯的结果是什么?

交流出示: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

虱子多少大?车轮呢?(虱子比芝麻都小,古代的车轮比今天的汽车轮胎都大呢!)

(2)

天呐,把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真是无法想象,这也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3)

你刚才的表情(惊呼)告诉我你太惊讶了!请你来读一读。(两生读)让我们带着这种惊讶和惊喜,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16.你们知道,这一次练眼力,纪昌盯了多久吗?我们来看一段古文记载,自己读一读,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1)

谁来说?(三年)你从哪里知道?(三年之后,如车轮焉。)这句话是说啊,纪昌一天天盯着虱子,三年以后,能把虱子看成车轮那么大了。那他看其他的东西呢?(就像山一样大了。)

(2)

可见,纪昌练眼力已经练得(相当到家)了。可是这个词书上很吝啬,只用了一次,在第几自然段?(2)

(3)

出示句子: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睛,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眨。

你能不能也用上这个词来夸一夸纪昌看小成大的惊人表现呢?可以按照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写,也可以自己琢磨着写一写。(写在练习纸上)

出示: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预设: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连一只小虱子,都看得像车轮一样大。(评:好,这是书中的。从书中到书外。)

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一根细细的头发在纪昌眼里如同又高又粗的擎天柱。 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连一只蚂蚁他也能看成一头牛。

17.同学们,纪昌前前后后,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练眼力,终于把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靠的是什么?(手指板书:有恒心、有毅力)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射箭能手)

18.学到这里,你知道学射箭和练眼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齐读)原来练基本功如此重要,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那么详细。(板书:扎实基本功)

四.

总结全文

看,一则小小的寓言,竟藏着这么多道理。怪不得有人说: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珍贵的东西。《纪昌学射》这则寓言选自《列子》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

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老师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读一读

第3篇:纪昌学射教案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走进第八单元,这个单元是故事长廊:这里有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想像丰富的中国民间故事,有充满异域风情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和阿拉伯民间故事,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

2.板书课题:纪昌学射(板书课题,写到昌时稍作指点,并正音:纪作姓氏时读第三声)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妻子 梭子 虱子,轻声读得轻又短

梭子----见过梭子吗。出示图片(织布机上牵引横线的一种工具) ----现代引申为时间的匆匆流逝 ----------如梭

2.出示第

二、三组词,提醒“刺”是平舌音 3.出示“妻、绑、刺”指导写字 4.学生练写 5.反馈

6.看来读词没问题,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先_________, 学好后,再教_______、 _____, 最后,纪昌成了__________。 谁还想说啊?再请一生 小结:像这样抓住主要人物,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简单明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读议议,感受纪昌

1、在纪昌学射的过程中,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纪昌练眼力的部分,也就是课文的

2、3段,板书下功夫练眼力。)

2、请仔细默读这两段,这两段先写了什么,在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反馈交流(先写飞卫的要求,再写纪昌苦练,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对比读飞卫的要求,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飞卫? 4.学生自由朗读并作批注,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就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下你评价他的词。 教师巡逻指导。 5.交流反馈。

指名个别学生上台板书——师生观察书写情况——有不同感受的同学补充谈自己的批注。

预设:教师将巡逻时发现的富有代表性的词请学生板书,比如: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6.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纪昌品质

师:在同学们的眼中,纪昌他——、——、——、——……

哪些句子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呢?请你们好好去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品词品句、读读议议 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谁也想读读这句

字里行间的哪些词让你们感受到了纪昌的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别着急,请你通过读来告诉大家。

什么是注视(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我们也来学学纪昌的样,请同学们眼睛牢牢地盯着这个红色的物体……10秒 问:你眼睛累吗?你呢?你呢?你们刚才才注视10秒啊,如果让你们注视一个小时,10个小时,你们会怎么样啊?可是纪昌一直坚持着 引读------ 早上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引读------ 中午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还是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引读-----晚上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依然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两年里重复着同样一个动作,同学们你想送一个什么词给纪昌啊(师随机板书) 除了这里,还有哪些地方?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谁还看到纪昌怎么练了

引读:他用长头发把虱子吊在窗口,当炎炎夏日时,他——

当寒风刺骨时,他——

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

6、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什么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谁也愿意来读读

理解“相当到家”在语境中的意思,(炉火纯青、本事很好,技术很高,非常厉害……) 他厉害得连针刺他的眼睛都——————,这就是到家的表现,所以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就是解释说明

并用上“本领练得相当到家”说说第二次练习的成效。(谁能把相当大家放到这句话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谁也是这样填的) 你猜猜看,纪昌盯着这只虱子盯了多久呀?你为什么这么猜?我们来看一则资料,(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这是纪昌学射原文中的一段话,

引: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那只小虱子——

我们来比比赛,男女生塞读,男生读如何练习,也就是黑体部分,女生读练习的成效,也就是蓝体部分。(刚才老师听得很仔细,你们真是旗鼓相当啊,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反观飞卫,感悟寓意

1.纪昌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成功的秘诀有哪些? 2.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

总结:是啊!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做事要坚持不懈,要勤学苦练这就是《纪昌学射》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你看小小的故事,竟包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五、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练说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苦练基本功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名师指导

第4篇:纪昌学射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预设:

一 、 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他决定向飞卫学习射术。

引出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板书课题,指导读法和写法。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用老师所给的提示说主要内容。最后,纪昌练的怎么样?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练眼力”)

三、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次练眼力。

① 自由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② 纪昌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到惊叹,佩服。下面,让我们去他家里看看他是怎么练习的?

③ 播放织布视频。了解梭子织布的轨迹。请学生亲身体验,谈体会。

④ 练习生活理解“注视”,体会纪昌的坚持不懈和认真刻苦。

⑤ 想象纪昌在两年的练习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⑥ 练习朗读。

⑦ 理解“相当到家”,情景对话,过渡到第二次练眼力。

2、 学习第二次练眼力。

① 总结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所运用的方法,学生合作学习。

② 学生谈感受,重点感悟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 总结寓意,升华情感

1、 回顾课文,进行小结:飞卫为什么让纪昌这样做?

2、 讲《纪昌贯虱》的故事。

3、 看来,想要练好射箭的本领,先要练好眼力的基本功。学生运用句式谈自己的体会。

4、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五、板书: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 认真刻苦

练眼力

聚精会神地盯 坚持不懈

第5篇:纪昌学射

读寓言·品语言·悟寓意

——《纪昌学射》的教学及设计意图

【设计理念】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批注是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整个设计,我们引导学生从新旧认知的冲突,以“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如何练就的”这个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朗读,并注重文白语言的转换,以实践促习得,从而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为即将到来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能手、注视、聚精会神、百发百中”等词语意思。

2. 通过品味文白语言,感受语言特色,解读人物性格:体会纪昌的专心刻苦、有毅力;飞卫教导有方、诲人不倦等优秀品质。

3. 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教学重点】

通过批注,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词句及上下文解读人物,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趣味谈话,温故引入新课:

1、看图片,复习已学过的寓言故事

同学们,喜欢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故事?老师对一种故事情有独钟,那就是“寓言故事”。在我们

二、三年级的课文里,我们曾学习过几则寓言,你还记得吗?

(出示:寓言“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的图片)

学习了四则寓言,你了解寓言有什么特点吗?(讲了一个小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板书:故事 道理

小结:根据寓言特点,我们读寓言时就可以“读故事,懂道理”的方法去学习。 板书:读 懂

2、引出课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出示:纪昌学射 这个字——“纪”在平时读第四声,当她作为姓氏时读第三声。 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孩子正是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用看图抢答才故事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学生对新知识的阅读兴趣和期待。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教学:

出示:妻子 虱子 针刺 绑住

请教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百发百中 射箭能手

指名读第一行,提醒“子”读轻声,注意“刺”“绑”两字的写法

指名读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讲得是纪昌学射的过程)

(2)能用上第二行的词语来说说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吗?

(纪昌向飞卫请教射箭,飞卫让他先练眼力,后教他开弓放箭,最终纪昌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请教飞卫 练习眼力

1 开弓放箭

射箭能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这也是本组课文的重要训练点。

三、再读寓言,初步解读人物

1.(以学定教)什么叫能手?百发百中什么意思?几乎每一次都能射中目标,厉害不厉害?真是名师——出高徒!这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怎么练就的呢?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名师怎么教的句子,用“ ”画出来,把这高徒怎么学的句子用“~~”划出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设计,让学生通过“划”、“批注”一系列的活动,利用课文插图,打通了图与文的通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四、品悟感悟,多远解读人物

1.解读“名师”飞卫 (1)课件展示: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①②③④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1)明确构段形式,理解每部分内容

下面我要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本段的三部分?(3句)请3个同学各读一部分,同学边听边想每部分各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讲得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第二部分讲得是纪昌如何练习。第三部分讲得是纪昌练得结果。

(2)读第一部分,抓重点词,明确要求:

下面我还要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飞卫对纪昌的要求,其他同学听一听,飞卫的要求是什么?用几个字概括:牢盯不眨

让我们一起当回飞卫,把练眼力的要求明确告诉纪昌。(指导朗读) (3)体验,感悟纪昌练习的艰辛

过渡:纪昌明白了要求后,又是如何练习呢? 默读,圈出纪昌练习时的动作。 学生读后,交流,板书:注视梭子

梭子是何物,织布机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出示织布机的图片)

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纪昌,拿出你的手,握拳,这就是梭子,请挺直你的身板,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在棉线中穿梭,左,右,左,右,梭子穿梭在古人眼中是很快的,俗话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请注意,紧盯着梭子,不可走神,睁大你的眼睛,注视着,注视着;时间在艰涩的流动,梭子在左,右不时地穿梭。同学们在你眼前穿梭的是什么?(梭子)平时我们看见在马路上穿梭的是什么?(汽车)穿梭还可以形容来往很频繁。同学们,别停下,继续,睁大眼睛,注视梭子,左,右,停。

请告诉我,你现在感觉怎样?(眼发痛,想流泪,发花,头晕„„)

2 刚才我们只当了一分钟的纪昌,纪昌练习“盯”的过程可是整整两年的时间,在这七百多日的练习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学生自由讲)

教师创设情境,入情入境地引读:

在这七百多日的练习中,纪昌历尽了艰辛,但是他有没有放弃呢?(没有)是的,他始终在妻子织布的时候,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当他眼睛发酸,发胀的时候,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当他的身体被蚊子叮咬得浑身发痒时,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当织布机的嘈杂声刺痛了他的耳膜时,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当妻子不时地责骂他时,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当邻居们都来嘲笑讥讽他时,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妻子天天织布,纪昌就天天——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

这样练着练着,就练出了什么成绩? (指名读)

谁能说说“相当到家”的意思?(就是非常厉害,如火纯清)如何“相当到家”?(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对呀,后面的话语就告诉了我们纪昌练习的结果。可见这“——”表示的是(解释说明)

用其中的字词概括一下结果。(针刺不眨)板书:针刺不眨

2、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1)纪昌练习眼力的句段还有第三自然段,自由读,与第二段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先写飞卫提要求,再写纪昌练习,最后写纪昌练得成果)

那飞卫的要求是什么?能概括一下吗?学生自主学习,汇报 板书:看小成大

紧盯虱子

视虱如轮 同学们真了不起。纪昌注视梭子用了两年,那他紧盯虱子,又是多少时间呢?

老师找到了寓言的原文关于纪昌练眼力的内容记载。请默读内容,看看谁先找到答案。

出示:

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注释: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

生默读,回答:纪昌盯着虱子看了整整三年。板书:三年

3、感悟寓意

研读了这么久的练眼力的过程,你是否已经明白了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

明确:在学习一种本领,扎实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而扎实的基本功来自于刻苦的训练呀,还有名师的指点。

小结引申:这就是寓言《纪昌学射》要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要学会本领首先要练好基本功。现在我们的学习,就是在打基本功,只有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有非凡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呀!为了让我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更加地顺畅,现在我们该做的就是(打好基础、练就扎实基本功)而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我们就要刻苦,坚持不懈,当然还要听从老师的教导。

四、复述故事,掌握基本方法

过渡:简短的寓言《纪昌学射》,却告诉了我们这么深刻道理,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则寓言,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本领——复述故事。

复述不是一字不差的背故事,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最基本的复述方法——抓住最重要的词句。

这则寓言的重点词语都在板书中了,下面老师就借助板书,把纪昌练习眼力的第一部分复述给大家听:

教师示范:开始练习时,飞卫对纪昌提出先练眼力,要牢盯目标不眨眼。纪昌回家就开始练,妻子织布时,躺在织布机下,睁大眼睛,注视穿梭的梭子。两年后,终于练就了针刺不眨的好眼力。

自由练习这一部分,指名讲;试着同桌互说第二次练眼力的部分,指名说 把起因、结果加进去连起来说。

五、出示古文,了解寓言出处

今天,我们走进了寓言《纪昌学射》,读懂了寓言故事,并明白了道理。那寓言《纪昌学射》出自哪儿?

出示:《列子.汤问》 原文是这样写得,听老师读:

出示:

飞卫,善射者也。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yǎn]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zì],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fǔ yīng]曰:“汝得之矣!”

这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学记叙方式,叫“文言文”,又称“古文”,我们今天学的《纪昌学射》是根据这篇“文言文”翻译而成的现代文。

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作为中华儿女,应该孰知寓言,看老师给同学带了几则寓言的图画,来一起读一读寓言的故事。

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用我们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读懂其中的寓言故事,并与家长一起揣摩其中的寓意,并用复述故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学到的寓言。

板书:

故事 道理

请教飞卫

牢盯不眨 注视梭子 两年 针刺不眨

纪昌学射 练习眼力 基本功 眼力

看小成大 紧盯虱子 三年 虱大如轮

本领 射箭

4 开弓放箭 要学好

射箭能手

第6篇:纪昌学射

一. 课前谈话:

1.引出寓言: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相信在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定听过或看过不少的故事了,现在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说出故事的题目吗?(出示图片)是呀,这些故事还有一个总称,叫——寓言(板书)。 学生说说寓言的特点,列举学过的寓言。

教师小结:寓言的特点很多,但是最本质的特点就是——短小的故事、深刻的道理

寓言一种就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的文学体裁。(板书:小故事 大道理)

2.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盛产寓言的国度,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自己的寓言集——(出示)寓言集《列子》,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寓言集,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列子学射》和《《薛谭学讴》,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

二.引入,整体感知

1. 出示课题:《纪昌学射》——指导纪的读音、昌的写法。 看题目,齐读。

读了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好,那么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纪昌学射的句子,用——画出。同时老师还提醒你把生字、新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出示自学要求)

2.抽查字词(妻子、梭子 虱子 ),强调读成轻声。与“列子”的“子”做对比,说明“子”是古代对于有学问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先生”。

看看梭子,梭子穿行有什么特点?包含“梭”字的、表示“很快的词语有哪些? 3.汇报一下:读了课文,你知道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直接描写纪昌学射的句子是(生读,出示: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联系课题,此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写到纪昌学射的内容这么少。)那么文章主要写什么呢?(练眼力。用了多少笔墨去写?

2、3小节)小结:课文写的是纪昌学射,可真正写到学射的内容却只有这么一句,难道列子不会写故事?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4.听你这么一说,老师倒有问题了,课文的题目是“学射”,但文章当中主要写的却是——练眼力,这两者有联系吗?(练眼力是学射箭的基础)。是谁主张让纪昌在学射箭前练眼力的呢?——引出飞卫的话——顺便发问:飞卫是谁?(模仿师傅语重心长谆谆教诲的语气读)

那大家能帮助纪昌理解一下师傅的话吗?我么知道,这其实是老师想学生所提的“要求“(板书)。

出示:师傅认为,要想练好箭,就必须( ),而要( ),就必须( )。

二、品读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

1.媒体示:那么纪昌是怎样遵照师傅的教导苦练眼力的呢?我们就到纪昌的家里看看吧!找到了请画上“——”。(板书:苦练)

1 2.生讨论交流:第一阶段练眼力的关键动作是哪一个? (1)先引导学生体验“注视”的不易“

(2)再结合纪昌是在什么场合下注视的?(织布机下——让学生感受织布机下面的位置很小,很难受。问:在织布机下练习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啊?)

(3)就是在那么多困难的阻碍下,纪昌注视了多长时间?(两年——那可能在这两年里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3.是啊,就是在这两年里,(出示:躺在织布机下„„)进行引读: 当他遇到许多困难的时候,他总是——

7.就这样,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引读: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想一想:是不是真的有人会用针刺他的眼皮?从那条词语看出来?(就是)那文章采用这样的夸张手法是为了什么?(板书:结果)

再次朗读“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引读: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小结: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板书 要求 苦练 结果 四.品读第二次练眼力的过程

过渡: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去拜见师傅了,同学们请告诉我,纪昌过了练眼力的关了吗?(学生回答:没有)那纪昌接下去要练习的本领还是——练眼力(引出第二阶段的练习)

1.接下去老师要求大家自学纪昌写第二阶段怎么练眼力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的写法? 2汇报:

(1)(也是按照:要求 苦练 结果的顺序写的,结构与写法相同) (2)读师傅的话,从师傅的要求中,你品出了什么? (3)纪昌做到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表示结果的话,

(4)要达到这样的结果容易吗?说说哪些词句说明纪昌练习得很辛苦? (每天 聚精会神、盯)

3师:那么小的虱子竟然练到看起来像车轮那么大!同学们,请比画一下,虱子有多大?那车轮呢?请注意,古代的车轮可要比今天轿车的车轮要大很多啊!这需要多长的过程啊,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我门可以设想一下:

一个月过去了,小虱子可能在他眼里成了—— 半年过去了,可能—— 一年过去了,可能——

许多年过去了,那只 小虱子在纪昌眼里——(提示读出惊讶的语气) 而在这么多年里,纪昌为了练眼力,他都是怎么做的?(读表示练习的话)

引读: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当三伏天来临的时候,汗流浃背的他——(出示:他用一根头发„„)

当大雪纷飞的寒冬阶级来了,衣裳单薄的他——

2 就这样,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练到后来,——出示“那只小虱子,在他眼里„„” 5,穿插纪昌贯虱的故事,同学们,关于纪昌联系眼力的结果,《列子》中还有更详尽的记载,大家请看:(幻灯出示)

纪昌贯虱

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当他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时,眼前的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试着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用牛毛拴住虱子,悬挂在窗口的,然后用箭射那只虱子,箭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毛没有断。(学生自由地读)

提示学生评价纪昌射箭的水平: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

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等 五.理解寓意

1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那你认为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是什么?

(纪昌自己勤学苦练基本功及学射箭时的恒心和毅力,还需老师的指导有方。板书 打好基础)

2.纪昌已经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留给了我们许多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那就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果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从练基础开始,比如,你要建造房子,就必须„..你要成为„„.就必须„„,你要成为——就必须先——„„(先练说前面两题,再进行练笔)

3.纪昌的事迹,让我们引发了关于成功的思考,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对与“成功“肯定有了新的认识,你认为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完成等式:成功=()+()+„„

同学们,成功是来之不易的,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恒心和毅力,离不开我们艰辛的付出,也离不开从小打下的扎实的基础,希望大家能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来证明这个等式。

六、回顾学习的基本环节,布置“复述”的作业(当传播祖国优秀文化的小使者,把这一则来自2000多年前的寓言讲给父母亲听听——与学生一起回顾:学射——练眼力——2次,每次都是按“要求、苦练、结果的次序写的——最终„„)

七、诵读文本诗——师范读——生齐读

上一篇:安全监理工作实施细则下一篇:做一个高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