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说课

2022-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纪昌学射说课

纪昌学射说课

读 悟 说 写

——《纪昌学射》说课稿

马良小学 钱华

一、说教材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的故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四年级语文阅读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妻、虱”两个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梭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

通过找重点句子,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练习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本课,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直白,故事情节读一遍两遍肯定就能了解,纪昌的品质也不难体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就是理解“只有练好了眼力,才能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道理。因此,教学时先安排紧抓练眼力语句,感悟纪昌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教学中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再安排从飞卫的话感悟寓意。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及“故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激发学习兴趣。谈“更羸”直接进入“射手”主题。他就是纪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于他的故事。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反馈词语掌握情况,想想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根据提示填空,这样渗透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达到教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

(三)、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采用“读”、“悟”、“说”、“写”这四种方法,即:采用抓关键词细细品读,创设情境读,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感悟寓言包含的寓意;然后联系实际以说一说、写一写的方式升华情感,增强情感。

1、以读促悟学习纪昌第一次练眼力

(1)品读句子: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文中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一读,理解“躺”、“注视”的字面意思。二读,联系实际,体会纪昌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三读,通过想象,感悟只有认真刻苦还不够,还要有恒心,有毅力。

(2)创设情境引读:

纪昌就这样练习着,夏天„„冬天„„纪昌就是这样练眼力的,通过层层深入地品读,创设情境读,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纪昌练眼力的专注、认真。

(3)正因为纪昌这种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地练习,所以本领练的(相当到家)

继而让学生感悟到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到家靠的是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纪昌第二次练眼力

(1)运用刚才学到的找重点句子,抓关键词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纪昌第二次练眼力。

(2)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 (3)教师及时反馈,相机指导。

3、悟一悟(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让学生学会积累并运用于今后的生活

(四)、拓展交流 情感升华

说一说:练眼力是射箭的基本功。学射箭如此,学其他技能呢? 语言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渗进联系生活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四、说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盯 不眨眼

练眼力

极小——很大

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

五、说反思 这节课我力求做到:

(一)、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采用352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如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抓住关键字词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等,并贯穿课堂始终。

但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环节时,语言比较啰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

第2篇:《纪昌学射》说课稿

说教材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四年级语文阅读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妻、虱”两个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梭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说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解疑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我用《惊弓之鸟》这个故事中的更羸引入课文,接着抓住课题,让学生从课题知道课文写的是谁,讲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课题是理解全文的着眼点,抓住课题解释让学生知道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课题入手去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学生读通课文做好铺垫。当学生读好之后,出示本课需要学生认读和要求会写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检查帮助学生认读读音容易出错的字,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达到教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

3、深入课文,品读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

这是整节课的最重要的环节,这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从中感悟纪昌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纪昌学习射箭不但有认真、扎实的态度,而且有坚强恒心和毅力。

学生感悟后,再质疑:谁知道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眼力,而不是要他先练开弓放箭呢?既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又让学生明白了恒心和毅力练就的扎实的基本功是自己成功的前提。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找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理解,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

4、 故事链接,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在学习了课文

二、三两节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不想知道纪昌最后练到什么程度?然后出示《纪昌贯虱》。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去主动读通、读懂文本。然后说说对这段文字的感受,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就今天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寓言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

5、最后是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学生表达之后,我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如练书法,虽说现在每天练得是拿笔姿势和坐姿,还有舞蹈,每天要压腿、拉肩,这都是基本功,随机教育学生只要有认真和踏实的学习态度,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学生再次感受课文所包含的寓意。从而激励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

6、布置作业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节课下来,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有些学习方法的处理可能还不够准确和到位,课件操作和板书有些小小的失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和探索。

附:纪昌贯虱:

纪昌学射时,以一毛系一虱,反复观察,三年之后,视之如车轮大小。老师飞卫认为可以了。纪昌能射穿虱之心。

《列子•汤问》:昌以牦悬 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 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 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纪昌回去后,就在自己家的南窗下马尾毛挂一只虱子,自己每天都注视着这只虱子,在十天里,纪昌看见虱子慢慢变大了。这样过了三年以后,在纪昌眼里虱子已经变得像车轮那么大了。再看其他的东西,就好像山丘一样大。于是,纪昌就用箭向那只虱子射去,箭穿过了虱子的中心,悬挂虱子的马尾毛却没有断。纪昌赶快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胸口说:“你已经把射箭的功夫学会了!”

郭彤彤

第3篇:《纪昌学射》说课稿

2012-05-15 20:27:53|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明溪实小 四(2)班 梁雪萍

一、设计理念:

寓言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内容浅显、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教学中从学生已知的射箭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本课,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直白,故事情节读一遍两遍肯定就能了解,纪昌的品质也不难体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就是理解“只有练好了眼力,才能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道理。因此,老师先安排紧抓练眼力语句,感悟纪昌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教学中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再安排感悟寓意。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来展开。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感悟寓意,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品质,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五、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读过哪些故事?

今天我们要走进第八组课文:走进故事长廊。请快速浏览单元学习导语,想想它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2、今天老师先请大家看这几幅图片,你想起了哪几个故事?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把一个大道理寄托在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这就是寓言。接下来,让我们带上学习要求一起走进《29寓言两则》。

(二)谈话引出课题

1、引出、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写题。

2、质疑:课题往往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结合预习,请你告诉我,你从课题里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初读感知。

2、检查预习:(出示:妻子、梭子、刺、绑住、虱子、百发百中。)指名读、齐读。指导书写“妻”字。

3、根据提示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纪昌向飞卫请教射箭,飞卫让他先……:一是练……;二是练……。然后才教他……最后,纪昌终于成了……”)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请教射箭、练眼力、成为能手)

寓言故事和记叙文一样,常常也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以后我们可以用上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能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四)研读课文,体会人物

1、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原因的,能说说纪昌学射的原因吗?想知道飞卫功夫如何了得吗?

出示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读完,你有什么想说的? 请你们读读第一自然,注意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2、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而飞卫却让纪昌先学什么?纪昌又是怎么做的?

(1) 学习第一次练眼力。

① 自由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交流: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说说你的感觉。

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② 纪昌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到惊叹,佩服。那么他是如何练习的呢?谁能找到相应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③播放织布视频,了解梭子织布的轨迹。请学生亲身体验,谈体会。(板书:睁大眼睛、注视)

纪昌就是这样练习的,抓住关键词来品读句子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你们抓住关键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④ 练习生活理解“注视”,体会纪昌的坚持不懈和认真刻苦。

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注视过什么?你觉得和纪昌的注视有何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

刚才我们通过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体会到了纪昌的认真刻苦、坚持不懈(板书: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⑤ 想象纪昌在两年的练习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而纪昌也几乎天天这样练习,这一练就是两年,想象一下两年时间都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⑥ 练习朗读。 师:是啊,你们真会想象,猜测出两年之内纪昌可能遇到了各种情况,可一个坚定的信念使他坚持了下来。

A夏日,烈日炎炎,蚊虫叮咬,他牢记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男生读)。

B冬日,北风呼呼,寒气逼人,他牢记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女生读) 。

C 当纪昌身心俱疲的时候,他仍然不忘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 ,齐读。

⑦ 理解“相当到家”,情景对话,过渡到第二次练眼力。

正因为纪昌这种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地练习,所以本领练的怎么样了?什么叫“相当到家”?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师傅说什么?

2、学习第二次练眼力。

飞卫怎么说的?听了之后,纪昌会怎么做?

总结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所运用的方法,学生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纪昌第一次练眼力时,抓住了关键词句谈了自己的理解,根据生活实际体会到了人物的品质,还能展开想象,更加感受到了纪昌的恒心和毅力。下面让我们回到学习小组当中,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共同学习一下纪昌第二次练眼力,互相说一说你的理解。(学生小组交流谈体会)

学生谈感受,重点感悟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同学们看见过虱子吗?它比芝麻还要小呢!车轮有多大?比划比划。古代的车轮可比现在轿车的车轮大多了,再来比划比划。神奇吗?佩服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通过纪昌眼力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是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板书:聚精会神 盯)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纪昌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五)总结寓意,升华情感

1、回顾课文,进行小结:飞卫为什么让纪昌这样做? 师:回顾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此时的纪昌不仅能

,还能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让我们抓关键词语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知道飞卫师傅为什么非让他先练这些吗?这和射箭有关吗?

取得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说:“你就要成功了!”飞卫为什么这样说?于是,飞卫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什么是“百发百中”?

2、 讲《纪昌贯虱》的故事。

想不想知道纪昌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谈谈你的体会。

3、明确寓意,学生谈体会。

学到这,你认为纪昌是个怎样的人?飞卫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从这则短短的寓言里,你有明白了什么道理?能不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出示课件)要想学好 本领,必须先练好 基本功。

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是啊,严师出高徒。学好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要想学好本领,必须有虚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听从老师的教导,坚持不懈地努力。

(六)教师小结。

1、一则短短的寓言,让我们认识了两个极有特点的人物,明白了好些深刻的道理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像短跑能手刘翔,体操王子李小鹏,篮球高手姚明、演绎《千手观音》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聋哑舞蹈演员……正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让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小学是我们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希望大家从现在起练好我们的基本功。另外,老师还要送大家几句名言,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摘录下来,背一背。

(七)布置作业:

1、摘抄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2、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听。

3、《纪昌学射》选自《列子·汤问》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

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下课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六、说板书设计: 29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请教射箭

睁大眼睛 注视 练眼力{ }认真刻苦,坚持不懈 聚精会神 盯

成为能手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感悟寓意,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品质,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读过哪些故事?

今天我们要走进第八组课文:走进故事长廊。请快速浏览单元学习导语,想想它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2、今天老师先请大家看这几幅图片,你想起了哪几个故事?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把一个大道理寄托在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这就是寓言。接下来,让我们带上学习要求一起走进《29寓言两则》。

二、谈话引出课题

1、引出、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写题。

2、质疑:课题往往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结合预习,请你告诉我,你从课题里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初读感知。

2、检查预习:(出示:妻子、梭子、刺、绑住、虱子、百发百中。)指名读、齐读。指导书写“妻”字。

3、根据提示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纪昌向飞卫请教射箭,飞卫让他先……:一是练……;二是练……。然后才教他……最后,纪昌终于成了……”)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请教射箭、练眼力、成为能手)

寓言故事和记叙文一样,常常也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以后我们可以用上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能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四、研读课文,体会人物

1、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原因的,能说说纪昌学射的原因吗?想知道飞卫功夫如何了得吗?

出示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读完,你有什么想说的? 请你们读读第一自然,注意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2、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而飞卫却让纪昌先学什么?纪昌又是怎么做的?

(1) 学习第一次练眼力。

① 自由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交流: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说说你的感觉。 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② 纪昌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到惊叹,佩服。那么他是如何练习的呢?谁能找到相应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③播放织布视频,了解梭子织布的轨迹。请学生亲身体验,谈体会。(板书:睁大眼睛、注视)

纪昌就是这样练习的,抓住关键词来品读句子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你们抓住关键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④ 练习生活理解“注视”,体会纪昌的坚持不懈和认真刻苦。

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注视过什么?你觉得和纪昌的注视有何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

刚才我们通过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体会到了纪昌的认真刻苦、坚持不懈(板书: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⑤ 想象纪昌在两年的练习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而纪昌也几乎天天这样练习,这一练就是两年,想象一下两年时间都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⑥ 练习朗读。

师:是啊,你们真会想象,猜测出两年之内纪昌可能遇到了各种情况,可一个坚定的信念使他坚持了下来。

A夏日,烈日炎炎,蚊虫叮咬,他牢记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男生读)。

B冬日,北风呼呼,寒气逼人,他牢记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女生读) 。

C 当纪昌身心俱疲的时候,他仍然不忘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 ,齐读。

⑦ 理解“相当到家”,情景对话,过渡到第二次练眼力。

正因为纪昌这种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地练习,所以本领练的怎么样了?什么叫“相当到家”?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师傅说什么?

2、 学习第二次练眼力。

飞卫怎么说的?听了之后,纪昌会怎么做?

总结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所运用的方法,学生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纪昌第一次练眼力时,抓住了关键词句谈了自己的理解,根据生活实际体会到了人物的品质,还能展开想象,更加感受到了纪昌的恒心和毅力。下面让我们回到学习小组当中,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共同学习一下纪昌第二次练眼力,互相说一说你的理解。(学生小组交流谈体会)

学生谈感受,重点感悟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同学们看见过虱子吗?它比芝麻还要小呢!车轮有多大?比划比划。古代的车轮可比现在轿车的车轮大多了,再来比划比划。神奇吗?佩服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通过纪昌眼力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是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板书:聚精会神 盯)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纪昌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五、总结寓意,升华情感

1、回顾课文,进行小结:飞卫为什么让纪昌这样做?

师:回顾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此时的纪昌不仅能 ,还能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让我们抓关键词语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知道飞卫师傅为什么非让他先练这些吗?这和射箭有关吗?

取得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说:“你就要成功了!”飞卫为什么这样说?于是,飞卫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什么是“百发百中”?

2、 讲《纪昌贯虱》的故事。

想不想知道纪昌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谈谈你的体会。

3、明确寓意,学生谈体会。 学到这,你认为纪昌是个怎样的人?飞卫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从这则短短的寓言里,你有明白了什么道理?能不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出示课件)要想学好 本领,必须先练好 基本功。

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是啊,严师出高徒。学好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要想学好本领,必须有虚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听从老师的教导,坚持不懈地努力。

六、 教师小结。

1、一则短短的寓言,让我们认识了两个极有特点的人物,明白了好些深刻的道理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像短跑能手刘翔,体操王子李小鹏,篮球高手姚明、演绎《千手观音》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聋哑舞蹈演员……正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让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小学是我们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希望大家从现在起练好我们的基本功。另外,老师还要送大家几句名言,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摘录下来,背一背。

七布置作业:

1、摘抄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2、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听。

3、《纪昌学射》选自《列子·汤问》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

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下课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29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请教射箭

睁大眼睛 注视 练眼力{ }认真刻苦,坚持不懈 聚精会神 盯 成为能手

第4篇:纪昌学射

读寓言·品语言·悟寓意

——《纪昌学射》的教学及设计意图

【设计理念】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批注是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整个设计,我们引导学生从新旧认知的冲突,以“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如何练就的”这个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朗读,并注重文白语言的转换,以实践促习得,从而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为即将到来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能手、注视、聚精会神、百发百中”等词语意思。

2. 通过品味文白语言,感受语言特色,解读人物性格:体会纪昌的专心刻苦、有毅力;飞卫教导有方、诲人不倦等优秀品质。

3. 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教学重点】

通过批注,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词句及上下文解读人物,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趣味谈话,温故引入新课:

1、看图片,复习已学过的寓言故事

同学们,喜欢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故事?老师对一种故事情有独钟,那就是“寓言故事”。在我们

二、三年级的课文里,我们曾学习过几则寓言,你还记得吗?

(出示:寓言“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的图片)

学习了四则寓言,你了解寓言有什么特点吗?(讲了一个小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板书:故事 道理

小结:根据寓言特点,我们读寓言时就可以“读故事,懂道理”的方法去学习。 板书:读 懂

2、引出课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出示:纪昌学射 这个字——“纪”在平时读第四声,当她作为姓氏时读第三声。 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孩子正是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用看图抢答才故事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学生对新知识的阅读兴趣和期待。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教学:

出示:妻子 虱子 针刺 绑住

请教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百发百中 射箭能手

指名读第一行,提醒“子”读轻声,注意“刺”“绑”两字的写法

指名读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讲得是纪昌学射的过程)

(2)能用上第二行的词语来说说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吗?

(纪昌向飞卫请教射箭,飞卫让他先练眼力,后教他开弓放箭,最终纪昌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请教飞卫 练习眼力

1 开弓放箭

射箭能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这也是本组课文的重要训练点。

三、再读寓言,初步解读人物

1.(以学定教)什么叫能手?百发百中什么意思?几乎每一次都能射中目标,厉害不厉害?真是名师——出高徒!这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怎么练就的呢?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名师怎么教的句子,用“ ”画出来,把这高徒怎么学的句子用“~~”划出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设计,让学生通过“划”、“批注”一系列的活动,利用课文插图,打通了图与文的通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四、品悟感悟,多远解读人物

1.解读“名师”飞卫 (1)课件展示: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①②③④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1)明确构段形式,理解每部分内容

下面我要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本段的三部分?(3句)请3个同学各读一部分,同学边听边想每部分各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讲得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第二部分讲得是纪昌如何练习。第三部分讲得是纪昌练得结果。

(2)读第一部分,抓重点词,明确要求:

下面我还要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飞卫对纪昌的要求,其他同学听一听,飞卫的要求是什么?用几个字概括:牢盯不眨

让我们一起当回飞卫,把练眼力的要求明确告诉纪昌。(指导朗读) (3)体验,感悟纪昌练习的艰辛

过渡:纪昌明白了要求后,又是如何练习呢? 默读,圈出纪昌练习时的动作。 学生读后,交流,板书:注视梭子

梭子是何物,织布机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出示织布机的图片)

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纪昌,拿出你的手,握拳,这就是梭子,请挺直你的身板,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在棉线中穿梭,左,右,左,右,梭子穿梭在古人眼中是很快的,俗话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请注意,紧盯着梭子,不可走神,睁大你的眼睛,注视着,注视着;时间在艰涩的流动,梭子在左,右不时地穿梭。同学们在你眼前穿梭的是什么?(梭子)平时我们看见在马路上穿梭的是什么?(汽车)穿梭还可以形容来往很频繁。同学们,别停下,继续,睁大眼睛,注视梭子,左,右,停。

请告诉我,你现在感觉怎样?(眼发痛,想流泪,发花,头晕„„)

2 刚才我们只当了一分钟的纪昌,纪昌练习“盯”的过程可是整整两年的时间,在这七百多日的练习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学生自由讲)

教师创设情境,入情入境地引读:

在这七百多日的练习中,纪昌历尽了艰辛,但是他有没有放弃呢?(没有)是的,他始终在妻子织布的时候,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当他眼睛发酸,发胀的时候,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当他的身体被蚊子叮咬得浑身发痒时,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当织布机的嘈杂声刺痛了他的耳膜时,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当妻子不时地责骂他时,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当邻居们都来嘲笑讥讽他时,他仍 ——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妻子天天织布,纪昌就天天——学生接读纪昌练习的语句。

这样练着练着,就练出了什么成绩? (指名读)

谁能说说“相当到家”的意思?(就是非常厉害,如火纯清)如何“相当到家”?(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对呀,后面的话语就告诉了我们纪昌练习的结果。可见这“——”表示的是(解释说明)

用其中的字词概括一下结果。(针刺不眨)板书:针刺不眨

2、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1)纪昌练习眼力的句段还有第三自然段,自由读,与第二段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先写飞卫提要求,再写纪昌练习,最后写纪昌练得成果)

那飞卫的要求是什么?能概括一下吗?学生自主学习,汇报 板书:看小成大

紧盯虱子

视虱如轮 同学们真了不起。纪昌注视梭子用了两年,那他紧盯虱子,又是多少时间呢?

老师找到了寓言的原文关于纪昌练眼力的内容记载。请默读内容,看看谁先找到答案。

出示:

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注释: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

生默读,回答:纪昌盯着虱子看了整整三年。板书:三年

3、感悟寓意

研读了这么久的练眼力的过程,你是否已经明白了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

明确:在学习一种本领,扎实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而扎实的基本功来自于刻苦的训练呀,还有名师的指点。

小结引申:这就是寓言《纪昌学射》要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要学会本领首先要练好基本功。现在我们的学习,就是在打基本功,只有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有非凡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呀!为了让我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更加地顺畅,现在我们该做的就是(打好基础、练就扎实基本功)而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我们就要刻苦,坚持不懈,当然还要听从老师的教导。

四、复述故事,掌握基本方法

过渡:简短的寓言《纪昌学射》,却告诉了我们这么深刻道理,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则寓言,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本领——复述故事。

复述不是一字不差的背故事,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最基本的复述方法——抓住最重要的词句。

这则寓言的重点词语都在板书中了,下面老师就借助板书,把纪昌练习眼力的第一部分复述给大家听:

教师示范:开始练习时,飞卫对纪昌提出先练眼力,要牢盯目标不眨眼。纪昌回家就开始练,妻子织布时,躺在织布机下,睁大眼睛,注视穿梭的梭子。两年后,终于练就了针刺不眨的好眼力。

自由练习这一部分,指名讲;试着同桌互说第二次练眼力的部分,指名说 把起因、结果加进去连起来说。

五、出示古文,了解寓言出处

今天,我们走进了寓言《纪昌学射》,读懂了寓言故事,并明白了道理。那寓言《纪昌学射》出自哪儿?

出示:《列子.汤问》 原文是这样写得,听老师读:

出示:

飞卫,善射者也。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yǎn]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zì],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fǔ yīng]曰:“汝得之矣!”

这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学记叙方式,叫“文言文”,又称“古文”,我们今天学的《纪昌学射》是根据这篇“文言文”翻译而成的现代文。

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作为中华儿女,应该孰知寓言,看老师给同学带了几则寓言的图画,来一起读一读寓言的故事。

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用我们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读懂其中的寓言故事,并与家长一起揣摩其中的寓意,并用复述故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学到的寓言。

板书:

故事 道理

请教飞卫

牢盯不眨 注视梭子 两年 针刺不眨

纪昌学射 练习眼力 基本功 眼力

看小成大 紧盯虱子 三年 虱大如轮

本领 射箭

4 开弓放箭 要学好

射箭能手

第5篇:《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3.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把段意串联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对批注的指导。

【设计理念】:

语文课上如何让感悟与训练水乳交融?

感性的人文内涵的把握与理性的表达方法体悟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把握寓意,同时还对课文布局谋篇、用词用语有所明晰?

寓言的教学如何让理性的寓意揭示不是贴标签,而是水到渠成?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这是我始终思考的,也是想要努力实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了一份见面礼,大家请看这几幅图片,猜猜图片的内容。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能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故事——纪昌学射。

2.读题目,读出讲故事的味儿。

3.师生同写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己出声地朗读课文。建议:不同的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有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如,读诗歌、散文的时候感情要浓郁、读出节奏与韵味。这是一篇故事,所以,我们一开始朗读的时候,就努力以讲故事的感觉来读。

2.再读一遍课文,每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练眼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

极小的看成很大东西

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4.故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很完整。看着课文,凭借板书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总结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进行整理,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简单又好学,大家在别的文章学习中也试一试!

三、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传奇创设情境渐入故事

1.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走进2000年前,细细读读这个经典的、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寓言故事。

2.指名读第一段:指导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教师讲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

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3.问: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

(预设生:想学习老师的绝招。)

四、层层剥笋树形象——抓关键品词语读中感悟

1.飞卫怎么说的?指导朗读飞卫的语言。(飞卫老师的话说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评:你听清了吗?师傅的要求是什么?)

2.纪昌是怎么练的呢?从文中找一找,用“________”画出来。

①出示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要求: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的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让你对纪昌有了更深的认识。

②层层剥笋品读“注视”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

●纪昌让自己注视什么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是人们在织布的时候,由梭子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老师的这个动作就叫“来回穿梭”。

如果是你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你们想一想,纪昌苦不苦?累不累?眼睛花不花?

●可是,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这“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句子(略),生齐读。(听出了一份不易,也听出了一份喜悦)

③梳理:课文的第二段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样按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写下来,读者读了之后十分清楚明白。师生合作读一读。师读飞卫老师的话,男生读纪昌练习的过程,女生读成功的喜悦。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批注过程

1.练到这样到家的程度,你为他高兴吗?可是飞卫却有提出更高更难得要求——把极小的看成很大的东西。

①课文第三段也是先写了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

找到写纪昌练习的句子,自己学着刚才的方法品一品。你可以抓住某个词语或某几个词语,谈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纪昌?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②出示: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③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等词语汇报。)

要求:请汇报的同学先朗读。我们大家听一听,能不能从他的朗读中听出来他抓的是哪个词?然后再来请这位同学谈自己的理解。

2.补充古文: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生跟着老师读,后师解释大概意思)

六、众里寻他千百度——揭示寓意多元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1.在座的各位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

(板书:扎实基本功)

追问: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引导:由这件事我们想到了其他的学习,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朴素道理。

2.回顾全文,课文

2、3自然段写了练习眼力,4段写了开弓放箭。课文这样的叙述安排和寓意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要告诉我们基本功重要,所以写的时候就详细地进行描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是一样,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要围绕这个意思写详细!)

3.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讲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故事,人们都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就是说我们读书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收获。读过这篇寓言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如:万丈高楼平地起;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4.猜猜作为一个老师,我能从飞卫老师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如:无私;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方法;名师出高徒„„)

5.小结: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我们知道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我们学习时要________________;作为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这则寓言的魅力!

七、读书要读出自己——交流教师感受,布置作业

1.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读了故事,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并且记录了下来: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虽然历经了2000多年岁月的磨砺,但它所蕴含的哲理直至今日仍旧熠熠闪光。当我将要合上书的时候,文章中经典的句子依然萦绕在我的脑际。

“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我默念着这两句话,这难道不是对我们最好的启迪吗?人的一生,无论工作、学习,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牢牢地盯住,策马扬鞭,努力实现,这种决心和毅力不可动摇,要坚定,要坚决;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阶段来完成,但是每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把它看大,竭尽所能、全力以赴,才能达到理想的巅峰!

我知道,这则寓言我还没有读完„„

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

2.作业: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

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下去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练习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教后反思】

通过教学这则寓言,我反思到:教学的实效性来自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是最为根本的。其次,立足点要从学生终身学习的高度来看待语文教学。

我在备课的时候,走了“三步曲”:

一、是要思考文章所揭示的寓意是什么,是教师对寓言的理解,这只是从人文的角度的解读。理解到这样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只迈出了第一步。这第一步也是颇费一番脑筋的,就本文而言,多元解读文本也需要潜心理解。

二、是要发现课文在表达方面有哪些特点?

通过这篇课文中,有相似的结构段,有与寓意关联紧密的布局谋篇的特点,还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清晰明了地记叙等特点。要与寓意的揭示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解读让我的认识又提升到另一个层面上了。

三、是要结合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习惯、能力来思考,并进行训练。我们始终都应该牢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设计了“自读自悟,学习练写批注”的环节。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就更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一句话,教学的目标决定教学的效果。因为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同仁指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有关词句及上下文理解人物的想法,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体会练好基本功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早就听说咱们班同学最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学故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故事(幻灯片:纪昌学射)谁愿为我们读读故事的题目?看到题目,有什么想问的?(有不同的吗?请3~5名学生)大家都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大家都能带着思考读书,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个别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1、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请5名同学)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听的同学更要边听边想:

(读的过程中,随机指导字、词、句读错的地方)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觉,你们在用心感受着纪昌,听完了故事,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谁先告诉我们?

(请4~5名学生说自己对故事及故事中人物的理解,老师根据学生说的相机评价、激励)

三、品读课文,感悟纪昌苦练精神

纪昌(飞卫)已经走进了你们的脑海,咱们也一起去走进他们的世界。请看大屏幕(幻灯片出示):

“你要想学习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有请飞卫来为我们读读)

小纪昌们,师傅要我们„„(生说:练眼力)

那就„„练吧。

幻灯片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1、默读该段话:

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请1~2名学生说)

2、出示纪昌织布机下练眼力的动画。

3、再默读:

现在有什么想说的?

4、生畅言:

纪昌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纪昌以为──(生说:学得差不多了)。可师父飞卫却认为──(生说:还不够)。雷老师突然有个想法,这段请同学们自己学,我就提个建议(幻灯片):

建议:

仔细阅读课文第三段,品味重点词句,并在组内说说你心中的纪昌、飞卫。

(学生小组读书、讨论、交流,老师了解情况)

谁来说说?(幻灯片)

纪昌还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学生边说边讲自己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并请学生朗读该句。老师随机评价,并在学生说到用虱子练眼力的时候,播放该段动画。)

在大家心里,纪昌的形象已经越来越高大,刚才,大家认为(幻灯片:,纪昌是_____的人!),现在(幻灯片:纪昌还是是_____的人!)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

(幻灯片:纪昌______ , _____ 的人!

咱们一起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四、体会对话,感受飞卫为师的高明

取得这么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这个好消息。这时候,飞卫才对他说(幻灯片出示):“你就要成功了!”

(老师走到学生中间,重复纪昌的举动,并扮演拍一名学生肩头的飞卫,学生扮演说话的飞卫,对这名学生说“你就要成功了!” 如此不断重复多名学生,再让学生说感受。)

访问飞卫:

(飞卫呀,纪昌整整花了两年时间,好不容易练成了不眨眼的绝技,你怎么还说不够呀?)

(飞卫师父,之前你这样对待他,你就不怕失去这样一个好徒弟吗?)

„„

访问纪昌:

(马上就要成功了,你最想感谢谁?为什么?)

„„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

幻灯片出示:

1、从飞卫的三次指导中,你想对飞卫说什么?

2、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想对纪昌说什么?

3、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自己和同学们说什么?

请选择其中一项,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合作探究,引出寓意

在学生写的基础上进行广泛交流,不同类型的都请几名学生说说。并在此基础上自然道出寓意(幻灯片出示):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基本功入手。学习者的恒心、毅力以及名师的指点,对练好基本功非常重要。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纪昌、飞卫,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距今两千多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纪昌”、“飞卫”。(三张幻灯片依次出示:刘翔与孙海平图片;邰丽华与十九名聋哑人舞蹈演员图片;“纪昌”、“飞卫”就在我们身边)

咱们班就有,谁来说说?(学生说。)

只要我们打好基础,持之以恒,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们中间,就会出现很多个“纪昌”、“飞卫”。

第6篇: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提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ppt出示)这些都是咱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跟一般的故事不一样,往往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

2、能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节课,咱们再学习一则新的寓言,看看这则寓言故事又能让我们获得什么样的道理。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正音:纪第三声)

3、板书课题。下面和周老师一起写课题,老师写黑板上,你们拿出笔写在书本上空白的地方。注意:昌字由两个扁日组成,上面的日写得小一些,下面的日写得大一些。

4、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指名读。 指导“妻”字的书写。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ppt出示)

5、看来,课文大部分都在写纪昌怎样练眼力的,而我们的题目却是《纪昌学射》,那么练眼力和学射箭有什么关系呢?

三、 研读课文

过渡:那么就让我们把目光先关注到纪昌练眼力的部分,在课文的

2、3自然段。

1、自由读

2、3自然段。

(ppt出示)这两段在写法上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先写(),再写(),最后写()。

2、交流。先写飞卫对纪昌的要求,再写纪昌回家练习的过程,最后写纪昌练的结果。我们发现了这两段写法上的规律,这样读课文是不是更有滋味些?

3、明要求。

过渡:那我们就来找一找飞卫对纪昌的要求是什么? (1)、交流。 (ppt出示)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第一次的要求是什么?

(总结为不能眨眼睛) 第二次呢?文中有一组对比的词语(极小很大),

(就是把小东西看大。)

(2)、指导朗读。明白了师傅的意思谁再来读? 男同学读第一次教导,女同学读第二次教导。

师小结: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要求有所不同,目的在提高。

4、悟勤奋、晓结果

过渡:纪昌听了飞卫的话是怎么做的? (1)、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ppt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自由读,说说从纪昌练习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

预设: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A、 出示织布机织布视频及梭子的图片

B、 请同学们拿笔试验一下:一人拿笔摇晃,一人盯不眨眼,看谁能坚持住。 C、 指名到前面演练,谈感受。 D、 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而纪昌也几乎天天这样练习,而且一连就是两年,想象一下,两年时都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E、 想象说话。

F、 引读:当别人劝阻时,纪昌谨记师傅的要求——

当纪昌面对别人的嘲笑时,他一遍遍想着师傅的要求——

当纪昌身心俱疲的时候,他仍然能想着师傅的要求——

G、

师引读:2年以后,出示------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你怎么理解“想当到家”?

师:多让人感到惊奇呀,再指名读。

过渡:纪昌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练成了不眨眼,但是飞卫觉得还不够。听了飞卫师傅的第二次要求后,引读,出示: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A、出示图片,这是纪昌看虱子的画面。有资料记载这项要求他又练了三年。 B、引读:

看细线盯虱子枯燥无味,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谈何容易。这样坚持了三年——

三个365天,一千多个日子——

C、纪昌看虱子的本领也练得相当到家了,出示:——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虱子多大?比划比划。车轮呢?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更加让人惊奇呀!谁再读?读出惊奇。 (4)、古文拓展。

过渡:看虱子是这样,那么看稍大一点的东西呢?原文中这样写道:(指读教师读)

A、 出示: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注释:十多天过去了,虱子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这只虱子竟有车轮那么大。稍大一点的东西,就像一座座小山那么大。)

B、两年的时间练不眨眼,三年的时间看虱子,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眼力,你看到了怎样的纪昌?

(预设:坚持不懈、努力、勤奋„„)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二三段,把你的理解融到你的朗读中,小组比赛读。

四、说成就,谈收获

1、说一说。

师:勤奋练习眼力达到要求之后,飞卫又练开弓放箭。最后成了-----出示: ------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资料记载,后来纪昌用竹篾做弓,蚕丝当弦,绣花针是箭,看准虱子射过去,发现针穿透了虱子的身体,绑虱子的头发丝儿却一点儿没有断。这就是流传的“纪昌贯虱”的故事。可见其射箭本领之高强

学到这里,你是否明白了学射和练眼力的联系?

2.谈一谈。

过渡: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 原来练基本功如此重要,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那么详细。 纪昌学射取得成功,除了有自己的汗水之外,还离不开谁? (飞卫)

他不仅自己是射箭能手,还把纪昌也教成了射箭能手,看来好老师的指导会事半功倍有助于成功。 3.悟一悟

师: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这节课你从寓言《纪昌学射》这个小故事里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 纪昌、飞卫,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距今两千多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纪昌”、“飞卫”。(依次出示:刘翔与孙海平图片;邰丽华与张继刚图片;陈中和与女排图片。)

五、 积累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带来了无声的好老师,出示: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让这三位好老师常伴你左右吧.因为他会引导你走向成功之路!请同学课下搜集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

上一篇:银行业务经理竞聘发言下一篇:乡镇环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