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测试题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上历史与社会测试题

基于历史概念的试题赏析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部分第一条便明确指出:“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1]由此可知历史概念的形成对历史学科教学与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只告知学生历史概念的“名称”,而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较少,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出现 “混淆概念”和“割裂概念”[2]的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的进一步学习、压制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正是因为历史概念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在初中历史学业质量测量中频频出现了考查历史概念的试题。

一、历史概念的含义

顾林教授认为:“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和特征的全面而准确地认识的反映。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及事的核心性内容,又要揭示历史事物的质和意义,并作出概括的评价。”[3]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可以把历史概念分成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两种。

“史实概念是历史事物本身的基本内容,即事件、人物、文献、制度、物品、遗迹等方面特点的综合概括”[4],针对史实概念,又细分为历史人物概念、历史事件概念、历史现象概念、历史名物概念等4种[5],后又增加历史时间概念和历史地理概念。

理论概念与史实概念相比,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理论概念是指对众多事件概念的共同特征的理论概括,如资产阶级革命、私有制等。”[6] 有一些歷史理论概念也同属于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如“国家”、“奴隶制”、“资产阶级革命”等。此类概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且不一定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学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做到较全面的理解。

二、基于历史概念的中考试题赏析

近五年来,广东省中考历史命题一直非常关注历史概念的考查,尤以2020年广东省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下称省卷)表现突出。下文将对省卷中基于历史概念较为典型的试题进行例析:

例1:(省卷·1)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A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此题考查的是历史地理概念。题干中涉及“河南安阳”和“新疆”两个地点,选项中对应的是“中原”和“西北地区”,这两个地区通过“玉”联系起来。如学生对历史地理概念理解不清,便不能把具体的地点与大致的方位联系起来,难以选出正确答案。历史时间概念和地理概念的考查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历史有重要的作用。

例2:(省卷·23)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D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此题考查的是历史名物概念。这一概念的内容比较琐碎和广泛,包括各种典章制度、文献著作、发明创造、遗留器物、书画作品、机构名称等,也正是由这些各种各类的历史名物,勾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大学”属于历史名物中机构名称一类。“大学”本义为一个团体或行会,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逐渐用于指专门的教育机构;其外延还包括了大学自治权利、大学课程的设置、大学与教会的关系等。本题考查的便是大学自治权利的表现,题干的材料讲述的是大学自治权中的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教育自主权。

例3:(省卷·12)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 )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此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个历史理论概念。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即地方受制于中央的管理;二是君主专制,指中央的决策方式由君主操控,体现皇帝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前,持续的时间超过2000多年,经过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的不断修整与强化。上述例3讲述的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文化上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例4:(省卷·32-2)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此题设问要求学生答出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出现的新变化。于是对“天朝”观念这一概念的理解便非常重要。“天朝”一词在初中教科书中最早见于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在“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子目中有以下叙述:“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在学习时,教师往往重点讲授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和影响,而忽视对“天朝”这个概念的解释,从而导致学生对“天朝”观念的理解不全面。从概念的内涵上理解,“天朝”属于地理概念“国家”的范畴,是古代周边国家对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称谓;而从其外延上看,“天朝”观念还包含了当时的“朝贡体系”,指在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基于对“天朝”这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掌握,在回答此问时,便可以结合材料从两方面作答:一是冲破天朝上国在地理概念上的狭隘观念,从而有了全球观念;二是冲破宗主国与藩属国的附属观念,从而有了国家主权观念。

三、初中历史概念的教学建议

“概念是历史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7] ,学界对于历史概念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在历史概念教学上,已有不少学者进行探讨,如有通过大事年表的教学来分级解读历史概念的[8];有通过浅化、简化、活化、深化和“人”化核心概念来教学的[9];也有强调历史语境析出概念要素和含义的[10];还有运用综合归纳、对比比较、联系现实生活、谈话法等形成历史概念的[1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对初中历史概念的教学有以下建议:

1.理顺历史概念关系,建构历史概念逻辑

在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单元,甚至某一课中,都有可能出现多个相关的历史概念,如未能理顺各概念关系,形成逻辑清晰的概念结构,则会出现概念混乱甚至混淆的现象。理顺概念关系,即要在多个相关概念中,找到一个具有串联功能的主概念,在它的统领下形成概念群。

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从课文中可以找出较多的概念:鸦片、出超入超、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侵略、反抗、《南京条约》等条约、国家主权、自然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等。通过分析发现,本课的 “鸦片战争”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可成为主概念。但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情等,选择“鸦片战争”作为本课的主概念开展教学活动较为合适。在“鸦片战争”这个主概念的统领下,可建构以下概念群(见上图)。

如果选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则不利于此概念外延的学习,因为鸦片战争只涉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由多次侵略战争长时期逐步形成的,把该概念放在近代侵略史的复习课上则较为合适。

2.掌握历史概念内涵,明析历史概念外延

每个概念都是由“内涵”和“外延”构成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12]没有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析,便不能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就会出现混淆概念的现象。有些学生难以对相近的两个历史概念作出区分判断、抑或对某一历史概念的理解模棱两可,其根源便是没有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法是掌握相关概念内涵和外延较好的方法,“较为复杂的历史概念及两者容易混淆的概念,需要运用比较和对照的方法。”[13]通过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内涵和外延比较,掌握历史概念内涵,明析历史概念外延,避免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

关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可粗略地理解为:内涵大致指“是什么”(体现本质特有属性),外延大致指“有什么”(数量有多少、范围有多大)。相比于概念的内涵,“概念外延的充实对加深学生掌握概念的实质上起着很大的作用。”[14]就中考真题而言,考查概念外延的题目越来越多,因为对概念外延的把握实际上体现了学生思维发散性和知识迁移能力,真正实现从知识考查到能力考查的转变。

綜上所述,历史概念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不仅能检验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考查概念在学科知识迁移与应用方面的灵活程度,来达成鲜明的思维检测效果,形成一定的命题区分度,拉开了不同思维层级的考查力度。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备知识,历史概念在近几年来的广东省中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极高,这种命题特点旨在引导初中历史的教与学关注重要的历史概念,重视开发基于重要历史概念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注释】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页。

[2][6]侯兆伟:《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9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0、17页。

[3][5]顾林:《历史概念再认识》,《历史教学》1996年第10期,第33—35页。

[4]孙亚峰,王艳菊:《以高考试题为例谈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9期,第58—59页。

[7]王继平,赵亚夫:《例说深彻解析历史概念的路径选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第4—6页。

[8]陈振华:《大事年表教学:分级解读历史概念》,《教育科学论坛》2013年第9期,第17—19页。

[9][12]钱洪潮:《高中历史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教学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0期,第52—55页。

[10]郭子其:《核心素养视域下知识生成式教学——基于概念史的核心概念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年第3期,第59—63页。

[11][13][14]赵恒烈:《略谈教学中如何形成学生的历史概念》,《史学月刊》1959年第12期,第34—40页。

作者:邹进辉

第2篇:八上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模版)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大隐镇中心学校 俞丹培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在上学年的基础上,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更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新课程,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在我执教的公开课中,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历史与社会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得到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无论今后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第3篇:八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补充

第四单元知识点补充:

1、根据下面的诗歌材料,回答

开元盛世歌:开元盛世真繁荣,粟稻为主茶盛行。水利筒车曲辕犁,浇地垦荒粮食丰。丝织行业技艺高,清白三彩最有名。唐都长安百万家,四方交往乐盈盈。

(1)、《开元盛世歌》体现了唐朝哪些方面的盛世景象? 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增加、新农具的广泛使用)、手工业的发展(丝织技术、制瓷业)、商业的繁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分析唐朝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唐朝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努力,出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

2、西汉前期和唐朝前期呈现出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试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约;人民辛勤劳动等。

3、比较中国封建社会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政治制度的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权至上,以大一统为特色;西欧则是层层分封,中央权力微弱,教会拥有极大的权势。

4、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是什么?由谁传到欧洲的?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它们的出现怎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三大发明分别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火器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重要作用。罗盘针传入欧洲,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条件。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西欧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这些最终都促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火药广泛应用与生产、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火药武器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指南针的方面,提高了人类航海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

5、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

①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管仲这样的贤才

6、战争与和平交融这两种文明的传播方式你更赞同哪种,为什么? 答:和平交往对文明发展更有利.因为和平是人们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所发出的一种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并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血腥的暴力冲突所导致的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资上的巨大的损失,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们所不愿看到和不能接受的,而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却是比废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更新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无论从时间的维度上看,人类的和平交往活动都占绝大部分比重.

7、 商鞅在变法前的取信于民的故事的意义和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答:取信于民的作用: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水以及评价:

答:三点四段五水:指的是涿郡、余杭和洛阳三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

一方面肯定大运河在客观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加强了政治统治,使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他开凿大运河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乘龙舟巡游江南的愿望。此举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9、列举三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清明统治时期。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10、列举中国封建社会实现大一统的时代。秦、汉、隋、唐、元、明、清

11、列举四位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

张骞 玄奘 鉴真 马可·波罗

12、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哪几种方式进行的?

边境贸易 迁徙杂居 官府和亲 冲突战争

13、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在当时政治、思想方面有何反映?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这些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地主阶级,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战国时,这种封建生产关系已居社会主导地位。这种社会变革在政治上、思想上也有突出的反映。

在政治上:新的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典型的。在思想上: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一些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对社会变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4、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四次大统一是指:

①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社会激烈变动的局面; ② 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③ 589年,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④ 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消灭南宋,结束了唐朝以后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提出了“春秋无义战”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就是指的这些诸侯争霸的战争。说它“无义战”,是因为春秋争霸战争,迫使交战地区人民逃离家乡。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整个战争时期,都是奴隶主为自身利益,争夺土地、人民而战,牺牲了广大人民利益。所以不管对哪一方,都是不正义的战争。

从另一角度上讲,诸侯争霸,各国竞相改革,发展生产,而且战争本身使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减少,而战争使华夏族与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结束并立局面的进程。从这点讲,它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义战”作用。

1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这是根本原因,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第二,这一时期,私人讲学和著述盛行,为个人发表观点和意见提供了便利,第三,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7、唐朝出现了三个清明时期,请分析其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共同原因是任用贤才

18、在过春节中感悟到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重视亲情,向往团圆。

19、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带有哪些唐宋遗风?

重教育、重学历、重考试,这颇有唐宋科举制的遗风。

20、推恩令的作用:进一步削弱了诸侯国割据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中央集权,加

强政治上的统一。

21、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了人才。

22、玄奘和鉴真共同的功绩在于他们都传播了佛教教义;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将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且让唐人了解天竺的历史、地理等情况,鉴真则是将佛教传播到日本,并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传播到日本,造福了日本人民。

23、春秋主要争夺霸主,战国时期主要意在灭掉各国,统一天下。

24、中华文明的特点:在多民族的交融中,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成果,多元一体,兼

容并蓄。到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已经处于世界文明的巅峰。

25、东周也称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

26、宋元时期的重要标志: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

27、宋代的文人,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原因:科举进一步完善,统治者重视文人

28、下列属于民族大融合的史实有:

①春秋时期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②西汉时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③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④自东汉三国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向内地迁徒,同时,由于战乱、灾害等各种因素,北方人民也纷纷迁徒到江南各地。⑤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⑥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加速了与少数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⑦宋元时期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 ⑧ 汉唐朝时的和亲政策及汉朝互市的开通都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及经济文化的交流。

(换一题目:从西周到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与交往主要有哪几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和融合; 两汉时期汉族和匈奴等民族的交往; 东汉末期开始少数民族内迁及与汉族融合,

隋唐时期,汉族和周边各族往来密切;

元代是民族融合高峰期,产生了新的民族“回族

29、过中国春节(传统节日)的原因(意义):因为他们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加强中国民族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0、元代的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海外贸易繁荣(瓷器、茶叶) 中外科技交流达到高峰 中外人员和民族融合达到高峰伊斯兰教, 基督教传入中国并传播开来

第一、

二、三单元内容补充:

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面貌则同现代人基本一样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纺织等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4、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 ?(为什么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族人文初祖)(P17-18)

1. 炎帝与黄帝的部落联盟形成了日后华夏族的主体;2。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5、我们为什么要拜谒黄帝陵 ?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对同根同源的祖先的拜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内在凝聚力

6、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文物古迹

1、政府要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

2、加强文保宣传,增强人们文物保护意识

7、四大文明古国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建立者和古文明发祥的流域(P26)自我测评第一题

8、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邻近大河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势平坦,气候比较湿润温和,土地肥沃,利

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定居和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9、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

的法律,如,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P34-35)

10、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最大的精品是四羊方尊

在古代埃及阿蒙神成为王国的保护神。

古埃及科学上成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源于这种历法)。

11、四大古文明中哪些成果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P43 自我测评第一题)

1. 古埃及的历法2. 西亚的星期制度3. 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4. 西亚的60进位法5. 古埃及的几何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古埃及的解剖学;中国的文字等;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12、雅典民主制(P51-52)

产生原因: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具体内容(表现): ① 公民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 “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物

③ 陪审法庭 ——最高司法机关

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

评价:具有两重性:积极方面,它可以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积极的参政议政;从消极的方面看(局

限性),这一民主制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统治 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P61-63)

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文化在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P64)自我测评第三题

第4篇:八上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百家争鸣》,它选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学说在开放时期下各放异彩的这一主题,讲述了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介绍了代表性的思想家及他们的主要主张,其中重点是孔子和法家的思想。本课教材在本节《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由于处于春秋战国各诸候争霸的情况下,各国都想笼络有才能的人士,都采取了开明的政策,因此各学派能够大放异彩,同时为后米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由于所带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对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孙子等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兴趣,但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观点。同时学生对孔子、孟子这些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教学难点是:“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八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指导、讨论、比较,能够深刻地了解各家学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教师个人风格而选择如下教学方法: 比较法:通过学生分组了解各家学派的学说主张,然后通过比较,突出各家学说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法,让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从教材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以一下学法: 讨论法: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主,进行讨论。 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法:收集两会剪影等材料、孔子等人物图片,.训练学生掌握从多种资料中米集有效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山自身观点,。懂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评互判,从互动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突山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完成上述构想的最佳算途径。因此围绕上述构想,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为4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课件呈现材料:两会剪影温家宝总理的文学素养深厚,每次在记者招待会上,出口成章、妙语连球,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是关于温总理讲话的新闻节选: 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控制物价增幅问题时,温总理说道: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我用课件出示以下问题:文中括号里文字的含义是什么?反映了哪个学派的思想?学生思考后回答,我归纳:出括号里文字的含义是统治者应该关心和爱护百姓,反映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此时,我顺着学生的话题,引出课题:百家争鸣。 (板书) (设计意图:呈现两会剪影以沟通历史与现实,该导入能体现“凝神”的效果,能够激 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所呈现的内容主要是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可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通 过师生互动努力营造_种和谐、活跃的氛围。) (二)新课教学. 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1、百家争鸣的原因(板书) 先让学生看书3-4分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用课件出示以下几个问题:在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垄断在 手中?但后来因政权的复杂。哪些有学识的士人们的地 位怎样?他们处于那样的地位,并没有消沉下去,而做了什么? 估计学生看书后,能从课本P76找出答案:春秋战国时时期,文化教育垄断在贵族手中。有学识的士人们形成了一个文十阶层,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画。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出“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多从书本中获知.培养学生的看书分析能力)

2、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板书) (1)展示表格 学派 ┃代表的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 思想主张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填写表格。学生经过认真看书讨论 后,估计基本上都能填出:如:儒家的代表思想家是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晚期,主张有: “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教等。道家的代 表思想家是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晚期,主张有:“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等。 (设计意图:用这种列表的形式,十分简洁明了,便学生疏导整理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制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突破重点) (2)展示图片 我用课件展示孔子的图片,提出问题:如何评价孔子? 我把全班同学根据男女性别分成两组,要求男学生找出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要求女同学找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概括山:孔子他既是一个思想家,也是一个教育家。在思想方面的主张有:“仁”、“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等。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意“因材施教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精点讨论 课件展示材料: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孟子到处劝说诸侯实行仁政,争取民心,结果,同孔子一样,始终未被重用。而法家却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 然后用课件在材料下面出示两个问题:

问题1:这些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没有成为主流思想?为什么? 估计学生根据材料很快能回答出儒家思想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的原因估计经过学生认真思考后能讲出:当时处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仁政”和“仁爱”思想的儒家思想所以没有得到重用。

问题2:哪一学派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派思想在秦国会受到重视? 我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让一些学生各抒己见,我概括出:法家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法家思想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的原因是: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和社 会秩序的稳定,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 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设计意图:讲授思想方面的知识,有些抽象,仅对课本上的有效知识讲解是不足的, 通过这二个问题抛出给学生,可能有点难,但在教师指导下,相信学生能解决这二个问题)。

3、百家争鸣的影响 课件展示问题:“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影响?联系实际,找出这此思想对今大社会的影响。 前面这个问题学生通过看书,估计学生都能找到“百家争鸣”的影响:各派不仅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还相互批判、借鉴,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后面这个问题有点难,最后在我的指导,我用课件展示出: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一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本节课的知识以外化转化为内化。)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合作、交流与对话,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各学派的主要人物和思想主张,更让我们了解了百家争鸣对当时利后世的影响,对待这些传统文化,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加以对待,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设计意图:通过叙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节课堂气氛,又巩固了知识的掌握。) (四)作业布置

一个人因为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钱财。请你扮演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这一窃贼,会采用什么措施? ( 我这样设置开放性的作业,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超越和延伸,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文士阶层的出现/社会动荡和变革}=》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特点:板书比较概括、简单,同时也能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维定向,提高他们理解,记忆的效率)

第5篇:部编版八上历史难点: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一、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

国际:

(1)政治背景:19世纪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

(2)经济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3)思想条件:受启蒙运动和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国内:

(1)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失败,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大,将学习的对象转为日本。

(2)经济基础:洋务运动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无变法的产生奠定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严复的进步思想宣传,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4)组织基础:进步政治团体的成立(如保国会),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

4、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5、侧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制。

6、序幕:公车上书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时间、地点:1895年,在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从此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宣传变法:

(1)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2)组织强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定期集会讲演。

(3)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8、高潮: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使国家富强。

代表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故称为戊戌变法。

内容:

(1)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打击了封建顽固派,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力量,加强国防建设。

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

结果:

(1)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

(2)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除,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失败原因:改革派没有掌握实权;封建顽固派实力强大;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改革措施操之过急等。

评价:

(1)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始;推动了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直接原因: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4)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5)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变法措施上的冒进和激进。

教训启示:

(1)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改革是艰巨的、复杂的;

(3)要学习谭嗣同,要有为改革的正义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辛亥革命又称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人物:孙武等

4、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5、名称的来历: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6、结果: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民族危机之时。

②目的相同,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

④结果相同,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⑤失败原因相同,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不同,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辛亥革命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性质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而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不同,戊戌变法完全失败,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其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第6篇:2014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秦朝和唐朝 C、西汉和唐朝 D、西汉和明朝

2、“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这一变化发生在 ( ) A、隋朝初期 B、宋朝中期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3、在目前预防和治疗甲型H7N9等疫病过程中,下列著作中可能提供治疗方法的是 (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 D《农政全书》

4、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从废除丞相到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5、下列对中国古代的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而修建的 ②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④是中华民族智慧、勤劳、充满凝聚力的象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D、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7、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并逐渐成为文学主流是在( ) A、唐宋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清朝后期

8、“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对外航海活动 (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鉴真东渡日本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9、“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在文化上的谦虚 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的虚伪的反映

10、有人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理依据是 ( ) A、清朝疆域图 B、《瑷珲条约》 C、雅克萨之战 D、《尼布楚条约》

11、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唐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③清朝时**、**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2、如果你在明清时去做生意,你带的货币应该是 ( ) A、铜钱 B、白银 C、银元 D、纸币

13、下列四位欧洲航海家中到达东方(亚洲)的有 ( ) #61569;迪亚士 #61570;达伽马 #61571;哥伦布 ④麦哲伦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哥伦布航海后,动植物品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推广养殖与种植,以下品种中,原产地不在美洲的是 ( ) A、玉米 B 、番茄 C、花生 D、橄榄

15、下列历史事件中率先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的是( ) A、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 B、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C、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 D、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主要目的是( ) A、 建立平等社会 B、加强中央集权 C、解决专制弊端 D、实现天赋人权

18、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握一铜书,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日期:1776年7月4日。这一日期是为了纪念( ) A、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B、波士顿倾茶事件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约克镇之战

19、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可用来佐证这个观点的论据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 A、 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C、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发展 D、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

明代考生看榜图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2分)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6分)

22、阅读史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天刚蒙蒙亮,人们就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涌向英格兰王宫广场,来观看处决国王。广场中间设置了高高的断头台。下午1时,当教堂的钟声敲响时,王宫的侧门徐徐打开,两名威武的士兵,押着一个衣衫不整、满脸沮丧、步履蹒跚的囚犯走出来。

材料二: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是件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独立。

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路易十六的记事本上是这样记载的: “14 日,星期二,无事。” 7月15日的早晨,大臣向国王汇报前一天的情况,路易十六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路易十六被捕后,在狱中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在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谁?美国独立有何意义?(3分) (3)材料三中“造反啦”指的是哪个事件?结合史实说说路易十六为何感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4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ACAAADCDBDABBDB 1617181920 DCCBC 参考答案

21、(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2分)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2分) 科举考试变八股取士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6分)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导致许多读书人为了考中,只顾埋头读书,苦研八股,不讲实际学问。说明科举制到明清时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22、阅读史料,回答问题。(10分)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在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3分) 英国。 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2)材料二中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谁?美国独立有何意义?(3分) 华盛顿。 确立共和体制;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北美大陆上建立起来了;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3)材料三中“造反啦”指的是哪个事件?结合史实说说路易十六为何感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4分) 攻克巴士底狱。 伏尔泰和卢梭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制。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1789年7月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废除了君主制,将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建立了共和国。

2014各种类型学生的班主任评语大全集锦 20条经典的班主任评语大全字字关情

第7篇:浙江省金华市2015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真题试题

)卷I 说明:本卷有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一调水线路的水源地是 A.三峡水库 B.葛洲坝水库 C.丹江口水库D.小浪底水库

2、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全部确定。下列关于该机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B.将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C·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D.英法美均不在57个创始成员国之列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

3、4题。

3、“一带一路”区域涵盖约44亿人口。这些人 A.分布遍及七个大洲 B.均居住在高原地区 C.节日多到寺庙拜佛 D.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4.下列关于图中字母A所在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受传统影响搭建高脚屋 B.现代化的大牧场中以养羊为主 C.受气候影响逐水草而居 D.气候类型与我国东北地区相同

5.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 A.百家争鸣 民主制度 B.科举制度 《神曲》 C.行省制度 “日心说” D.郑和下西洋 蒸汽机

6.民国时期,新式邮政业得到发展。下列与右图邮票发行同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开始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共二大召开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7.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下列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反侵略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金兰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第1页(共6页) ①新航路开辟——马可·波罗来华 ②《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

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中国共产党总能在历史关键节点给中国民主革命和现代化事业带来春风。回答9~11题。

9.“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2014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飞行器把金华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创作的、为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巨变的歌曲送上浩瀚太空。这首歌曲是 A.《打起手鼓唱起歌》 B.《祝酒歌》 C.《洁白的羽毛寄深情》D.《在希望的田野上》

1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l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同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须公开向宪法宣誓。这表明

①宪法规范和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是公民维护权益的唯一依据 ④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广告无处不在,但广告不可任性。回答

12、13题。

12.我国新广告法规定,不得利用不满lO周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这些规定 A.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B.能完全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能彻底杜绝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13.2015年3月9日,宝洁公司因佳洁士双效炫白牙膏“只需一天,牙齿就真的白了”的虚假广告,被上海市工商局处罚603万元。该公司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 A.知情权 B.自主选择权 C.安全权 D.依法求偿权 14.右图(含备注)信息表明,我国现阶段

①GDP增速趋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②综合国力增强,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③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④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八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15.美国高通公司拥有世界上各主流2G、3G、4G制式标准的核心专利,任何手机生产企业都需向其缴纳

第2页(共6页) 专利费。为此,我们必须

①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进步

②使用改革手段激发创新活力

③进一步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

④尽快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2015年全国两会的主旋律。在这一布局中,战略总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7 5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这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

八婺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身边的人和事。回答l8~20题。

18.2014年12月9日,金华市区江北通园路上有一位银发老奶奶在刺骨的寒风中站立半小时,用树枝撑起被风吹断的电缆线,让300多辆车安全通过。老人举手投足间传递出来的正能量是

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②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③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 ④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2015年5月29日,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在金华召开。这为我市更好地融人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有利于

①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 ②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③巩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④率先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金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体现该主题思想的措施有

①中考招生全面取消择校生 ②打造三江六岸的自行车绿道

③在市区禁限燃放烟花爆竹 ④推广农村垃圾分类“金华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卷Ⅱ

说明:本卷有5小题,共50分。

21.右图为反映A地地理环境的部分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第3页(共6页) (1)由图一信息可知,该地城镇和村庄分布有何共同特点?(2分) (2)结合图二信息,描述图一中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成因。 (4分) (3)图中山水、气候、人居告诉我们地理环境及各要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请依据图示信息,仿照前两问思路再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22、金华太平天国王府经过三年的修缮,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重新开馆迎客,小明于当日前去参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走进史迹】小明看到侍王府气势宏伟,游人如织,人们纷纷议论着当年的那场运动„„ (1)请结合小明的所见所闻分析侍王府遗址的价值。(2分) 【寻觅史踪】在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展台前,小明听到导游“倡导学习西方,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解说时,不由地联想到l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组织的一场自批运动,而且效果还不错。

(2)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小明觉得“效果还不错”的理由。(4分) 【探究史评】为更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小明又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后人评价不一:孙中山认为这场运动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建立的政权仍不免为专制,不能算成功;毛泽东则认为这场运动是中国冲出中世纪、寻找西方真理的开始„„小明若有所思。

(3)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别基于什么角度作出评价?小明这种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23·观察漫画《“流浪汉”的遭遇》,回答问题。(10分)

(1)漫画中“流浪

汉”的哪些人格权到了侵害?(4分) (2)你最欣赏漫画中哪位顾客的表现?请分析三位顾客的言行加以说明。(6分) 24.“打霸拔钉,清障护航,,专项活动目前正在浙江农村广泛开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第4页(共6页) 材料一:村主任王某在任职期间,侵占集体财产100万元,私吞国家挟贫资金60万元,操纵村委会选举,组织黑社会打击报复竞选对手。经群众举报被立案侦查,后被刑事拘留。

材料二:王某被刑拘后,部分冲动的村民到法院门前聚众闹事,要求从严从重从快惩处。为此,法院院长呼吁:村民有权不可任性;国家惩治腐败会依据事实、遵循法律有序进行,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村主任王某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3分) (2)请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解读材料二中法院院长的“呼吁”。(4分) (3)联系材料信息,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参与法治国家的建设?(3分) 25.“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使中国人民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会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与各国人民结成“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l942年,美国提供l800架飞机、l700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一中战时“命运共同体”的理解。(2分) .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宣讲合作、共赢,主张顺应时代潮流,打造新时期各个层面的“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下面是某国际论坛的那分发言:

(2)材料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请联系材料剖析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并简述建立“命运共同体”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5分)

(3)在“和合”思想影响下,我国政府展望未来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提出了什么概念?综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分析,概述中华文化的影响。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参考答案

卷I 本卷有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C 2.B 3.D 4.C 5.A 6.C 7.D 8.D 9.B l0.D 11.D 12.C l3.A l4.C l5.A l6.A l7.B l8.B l9.A 20、B

第5页(共6页) 卷Ⅱ

本卷有5小题,每小题l0分.共50分。 21。(1)沿河分布(或傍水而居)。

(2)特征: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原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3)联系: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举例: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有陡崖,可以开展攀岩等户外探险活动等。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使河流自西向东流;降水丰沛,使当地水资源丰富等。

22.(1)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2)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

(3)孙中山:政权性质没有改变;毛泽东:向西方学习。全面评价,一分为二;史论结合。 23.(1)生命健康权;名誉权(或人格尊严权)。

(2)最欣赏顾客丙。因为顾客丙能平等对待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有正义感;顾客乙与人为善,但没有同不良行为作斗争,缺乏维权意识;顾客甲没有尊重他人人格等。

24.(1)损害了公共利益,践踏了民主法制,影响了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等。

(2)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政治权利;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

(3)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行使监督权,维护国家利益等。 、

25.(1)二战期间,美、苏、英、中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2)发展问题。问题: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继续扩大等。意义:建立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倡导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3)和谐世界。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页(共6页)

上一篇:入党思想汇报格式要求下一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