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

2023-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

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现代化教育理念逐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运用,这对推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样都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本文主要针对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历史具有知识点广泛、关联性差、跳跃性大等特点,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学习工具,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应用思维导图,真正让其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思维导图概述

在人体大脑的结构中,对人的理性逻辑思维进行控制的是左脑,对人的感性思维进行控制的是右脑,而思维导图能够对人体右脑的潜能进行挖掘,通过文字、图画和符号等方式来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事物。思维导图又被称为思维地图、脑图和心智地图等,是一类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借助外在形式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辅助性思考;主要借助某一个中央的关键词,来引起相应形象化构造及分类思路,同时通过辐射线将所有代表的字词、任务、想法等与中央关键词进行连接,来帮助人们构造出清晰、层次性和关联性强的导图[1]。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还涵盖其他领域的学科知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内容有很多细节和分支,不同的历史事件存在前因后果的联系,这加大了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的难度。学生要想有效掌握历史知识,需要有很高的学科素养,但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在学习中往往存在厌倦、烦躁和抵触等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2]。

首先,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延伸开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因为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泛,学生在学习中不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而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根据学习需求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理清学习思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以往学习中,学生只是对知识点进行单纯记忆,而借助思维导图能加深对知识的全面认识,掌握知识体系中的关键词与中心词,并以关键词与中心词为基础,对相应知识进行联想和拓展,从而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具有显著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目前,很多教师逐渐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思维导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思维导图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来合理应用,一些教师虽然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在使用前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与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盲目应用而影响应用效果的情况[3]。

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流于形式和应用片面的情况。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呈现上,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加上思维导图的设计主要由教师完成,而教师对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和创造并没有给予相关指导,也不重视对他们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思维导图应用片面的情况出现。

另外,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普遍存在使用思维导图半途而废的情况。在教学期间,教师可能短时间内没有看到思维导图的效果,加上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存在不当之处,和预期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缺乏耐心,进而放弃对思维导图的运用。

四、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于课前预习,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在历史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了解的过程。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本知识,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能更好地抓住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课前预习环节往往存在学生预习效果不佳的情况,导致预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能进行有效预习,促进预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的课前预习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概况,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有整体性感知,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提纲的编写,明确提出预习的目标和要求,比如,对“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抗击八国联军”等具体讲述的内容,可要求学生对各个事件的发生背景、人物、启示与影响等进行总结,这样就能促进学生抓住预习的重点,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和规范的预习,提高预习的效率[4]。

(二)应用于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与主动性,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新时代的曙光”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投入教材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并围绕单元内容优化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到本课的中心词,并从各个子目录中找到关键词,将其当作思维导图分支,然后整理分支详细的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内容的查找和分析中。

(三)应用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存在对复杂历史知识理解不透彻记忆混乱等情况,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学中,由于其涉及工业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等内容,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教学的目标、内容、环节和方法等进行整体性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性把握;对涉及的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内涵等相关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其进行针对性解读,利用“单元时间轴”“时空坐标”等对相关事件进行解读和呈现,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5]。

(四)应用于总结复习,促进学生记忆和掌握

总结复习是对历史知识点的巩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在传统复习总结中,学生一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使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影响了复习总结的效果。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总结复习环节,能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文化大革命”的过程等,它们是有一定时间顺序的。在总结复习阶段,学生就可以通过时间轴来明确相应的单元要求,清晰认识到它们的联系,在时间轴上标注“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始”“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三大改造的完成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等,并在时间轴的不同部位对事件的要点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复习阶段就能够对其单元要求有清晰和明确的认识,提高复习巩固的效率[6]。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清晰、明确的导图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内涵,在教学中积极、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不断改进与完善此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课程的高质、高效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李淑兰.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读与写(上旬),2019,16(04):207.

郭华平.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6(43):19.

安春苗.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繪制及应用研究:以《鸦片战争》一课为案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03):83-84.

雷玉娟.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10):63-64,67.

张永华.新课标理念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文渊(小学版),2019(03):224.

徐岗.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20(16):58.

作者:田启训

第2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小编精心推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说明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四、课时安排及措施:

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

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的浅,难程度,深入了种学习情况,按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难度适应,瞄准把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学有作用,尽量做到教学相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二】

一、学情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八年级三个班,他们在上个学期的社会课内容相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三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

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

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四、改进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3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案

八年级第一次教学评估·历史与社会答案 (2011.10)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

1-5ABBCC6-10CBBBC10-15BCAAA16-20CBADB

21-25BBDBB26-30ADCA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2分)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2分)

(3)主要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4分)

32、(1)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印度、恒河流域D.黄河、长江流域(4分)

(2)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2分)

(3)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中国的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印度最早的城市摩亨佐 达罗等(3分)

33、A---cA----eB----d

C---bD----aD----f(6分)

34、(1)古代埃及(1分);法老(1分);胡夫金字塔(1分)。

(2)大禹(1分);禅让制、世袭制(2分)。

(3)汉谟拉比(1分);《汉谟拉比法典》(1分);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分)。

35、(1)略

(2)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等发生矛盾。

(3)略

第4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月考答案

1、 选择题(每题两分,共50分)

1——

5、CCACB

6——

10、BDDCC

11——

15、ABCDD

16——20、BCBDC

21——

25、DACDA

2、非选择题(共50分)

26、问题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问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棉纺织业(1分)法拉第(1分)

问题三:电灯、电话、飞机等。(2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过度到工业文明(1分) 问题四:蒸汽机(1分) 蒸汽时代(1分)

问题五:欧洲(1分)非洲、南美洲(2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南美洲、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导致该地区落后;欧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2分)

27、问题一:文艺复兴(1分)人文主义(1分)

问题二: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2分)

问题三:闭关锁国(1分) 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不利于与外国交流,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言之有理即可,2分)

问题四:启示:进步、开放的思想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之,落后的思想则能起阻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问题一:《权利法案》(1分)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答对两点给2分) 问题二: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1分)

问题三:法国(1分)启蒙运动(1分)

问题四: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碍,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等(答对两点给2分)问题五:BA(2分) 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2分)

29、问题一:中国的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技术已经传入欧洲,欧洲的造船技术提高很快。当时已经日益流行地圆学说(答对两点给2分)目的:为了得到大量的黄金和香料(1分) 问题二:A (1分)功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分)

问题三:明朝(1分)马六甲海峡(1分)非洲(1分)

问题四: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掠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答对两点给2分)

问题五: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致民掠夺,给美洲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西洋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

第5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卷一

九年级社会非选择题练习一

1. 材料一: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rěn,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盛世景象?请从政治角度分析其成因。(3分)

材料二:北宋宰相韩琦与富弼认为“契丹称中国位号(改国号为辽)、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行中国法令,至于典章文物,皆与中国等(都以中原为标准)。此其能自五代迄今,垂百余年,……日益昌炽也(越来越昌盛)。”----《辽朝(契丹)的汉文化》 (2)概括材料二中韩琦与富弼的观点。(2分)

材料三:嘉庆帝(1796—1820在位)宣称:“条陈在臣下,而允许则出朕旨”。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官吏“心存畏怯”,或“相率缄默”,或投皇帝所好,劾皇帝所恶。在清王朝的统治下,19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近代史中期政治史》

(3)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清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遇到什么挑战?(2分)

2.(本小题满分6分)文明起源于不同的区域,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从1840年鸦片战争 起,中国在选择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摸索中,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仔细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发生在中国的哪个朝代(1分)?中国四大发明中哪项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1分)?

(2)右图中字母A所示的航线的开辟者是谁(1分)?分别写出他开辟的航线经过B、C所示的两大洋的名称(2分)。

(3)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列举近代工业革命中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代表性的两个成就。(2分)

3.材料一:这次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天下受命于天子”,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材料三:《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1)材料一中所说的“革命”指的是什么?这次革命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氛围的束缚而掀起的运动是什么运动?(2分)

1

(2)材料三与材料二对比,你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材料二中的两个词语来表达)?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

(1)中国的儒家文明产生于什么时候?试举出古代为儒家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历史人物。(2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士大夫面临“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是指什么?(2分)

(3)材料中的“他们”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的?他们的改革结果给当时的人们什么启示?(2分)

5.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而三次革命的形式明显有别。……可分别标名为进入民国、统一易帜和迎接解放。作为主体,则是由臣民变为国民、进而公民、再进而人民。 (1)材料中“由臣民变为国民”的革命是什么?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2分)

(2)由公民“再进而人民”的革命是由谁(写政党或阶级)领导的?取得这次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3)“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任务是什么?(2分)

(4)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反侵略战争?这两次战争的结果有什么不同?(4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广州、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

材料二:这次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主革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专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中,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请用史实说明原因。(2分)

(2)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 (2分)

2 (3)联系材料

二、三回答,为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具体革命纲领。(3分)

(4)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历程,谈谈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7. [被世界漠视的时区]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但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在近代化进程中突变。

(1)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节点作为时间标志。请列举这些作为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节点的历史史实,至少二例。(4分)

(2)远离世界的中央帝国,偶有近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请列举一个中国近代扰乱清梦、追求近代化的史实。(2分)

[受人注目的北京时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3)短短63年,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这一切,始于63年前那个开天辟地的时间。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这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2分)

8. 材料: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上千年的递嬗演变中,最终形成的是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

(1)儒家创立于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其核心是什么?道教经典是什么?(3 分)

(2)宗教文化兴盛是汉唐文化的一大特点。通过一“取”一“送”,体现了唐文化的博大胸怀。这一“取”一“送”分别反映唐朝时期什么历史事件?(3 分)

9.【革命奋斗·红色中国】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2分)

(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3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 “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3分)

10. 材料一:1925年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拉提携。” (1)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运动”指哪场运动?这场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回答,孙中山先生在他革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政策上作了什么改变?(2分)

材料二:图1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图

图2 摘自1936年12月12日某报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反映的事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分)

11. 图片是真实的记录,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中英《南京条约》签定 图二:日本向中国投降签字仪式 图三: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1)以上三幅图片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3分)

(2)以上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请分别概括出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3分)

12. (10分)材料一:美国一位领导人曾对中国前外长李肇星说中国“侵略”西藏。李肇星说:“我可以向您解释,但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是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获得独立的?独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清廷根据西藏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加强对西藏地区施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西藏地区的政治制度。

(2)列举清朝在西藏实施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它们的共同政治意义?(4分)

(3)清朝政府对藏民族的政策是什么?(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人为应该联合全国各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1)材料一革命纲领中反映“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2分)

4 (2)结合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2分)

(3)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联合其他党派逐步推进民主革命进程的?“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4.(9分)材料一:一场战争大炮的轰鸣把一个沉睡了几百年的帝国震醒。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人民由此走上近代化的道路。由于中国沉重的传统和长期的自满,这一进程注定是长期的、曲折的、痛苦的。

材料二: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浙江经济迎来海洋时代。

(1)由于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浙江的哪一城市在哪一条约中被迫开放?(2分)

(2)昔日,来自海上的挑战使中华民族在陷入了百年屈辱的同时,也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以摆脱屈辱。其中向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发动国学习制度的是哪一抗争?(1分)

15.(11分)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给李鸿章上书,提出改革的要求。但李鸿章正忙于准备与日本打仗,无暇接见孙中山。而这场战争的失败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像李鸿章等人那样,只是引进“坚船利炮”这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1)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运动有关?为什么当时中国已引进了“坚船利炮”,而战争却依旧失败?(4分)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建立后,当时不少报纸命名中都含有“民主”“民权”“民国”字样,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报纸发表的意见,连普通百姓也受其宣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有何重要意义。(4分)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反对军阀屡遭失败的孙中山寻求多方力量的支持。他认为,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精神与他主张的民主主义不谋而合.....而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团结农工势力、保护农工利益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3)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并决定实行哪些新政策?(3分)

16.材料一:3000多年前,某朝太王长子泰伯让位于其弟,太王于是赐江南某地于泰伯建立“勾吴”国。泰伯“三让天下”的高风亮节深为后世敬仰。4月10日,2012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开幕式暨祭祀泰伯典礼正式揭幕。来自海内外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泰伯后裔聚集在泰伯故里,共同祭祀这位吴文化鼻祖。上百名学生齐声高诵“三让天下,至德以名”,将弘扬“至德”的氛围推向高潮。

材料二:文化部5月10日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推出100部以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的优秀保留剧目和精品剧目; “十二五”期间,举办国家级重大涉外文化活动30项以上,邀请500名国际文化名人与1000名青少年文化使者来华访问,对外文化援助的受援国家达20个以上。

(1)依据材料一判断泰伯生存于哪一朝代?材料中所现的这种政治制度后来在哪一朝代被哪一制度取

5 代?(3分)

(2)泰伯“三让天下”的行为符合孔子的什么主张?(从个人角度回答)(2分)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说出材料一中的史实会在《史记》中有记载吗?你判断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

17. 古代日本是向中国学习哪些制度的?请举两例说明。(2分)近代中国因日本而使民族灾难进一步加深,请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

18.【过去的历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曾以自己的繁荣与强盛而傲立于世界。美利坚民族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个新生的民族。两个不同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历了相同的坎坷命运 (1)请列举中国古代以繁荣与强盛傲立于世界的朝代两个。(2分)

(2)历史上,中国和美国曾分别遭受同一个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你认为这是哪一个国家?并分析这个国家在当时能蹂躏中美两国的主要原因。(4分)

(3)为此,中美两国人民为自己民族解放都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都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取得民族解放胜利的战争是什么?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9.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①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③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④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⑤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⑥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①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②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1)材料一出自哪一历史文献?材料二是哪一事件中颁布的法令内容?(4分)

(2)材料一中的条款确保该国哪一政体的建立?材料二中的条款②有何作用?(4分)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史实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2分)

第6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钟,我打算将课堂教学时间分成三份:前五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学校和科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刘斌

2010-9-10

第7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中试卷

邵中八年级社政学科第一次综合考试

试题卷

温馨提示:本次考试实行开卷形式,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卷上!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上帝在赐给我们青春的同时,也赐给我们青春痘。”对此话的最佳理解是„„„„„„„„„„„„„„„„„„„„„„„„„„„„„„()

A.中学生每个人脸上都会长“青春痘”

B.青春期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好好把握青春期

C.青春期是长知识的时期,我们抓紧时间搞好学习

D.青春期既给我们带来成长的欢乐和美好,也带来一些莫名的烦恼和困惑

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①不愿意与异性同桌,但内心希望与异性交往②容易冲动和莽撞③对父母的责备经常表现也反抗情绪④经常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青春是一本无字的书,每个人都想让她灿烂、充实。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A.及时行乐,沉湎于网吧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C.努力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D.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李明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他说话的声音变化了许多,粗声粗气的,很难听,于是他特别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课堂上也很少发言。这说明„„„„„„„„„„„„„„„„„„„„„„„„„„„„„„()

A.心理一定不健康B.生理上有什么疾病

C.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康D.生理上的变化会影响心理健康

5、“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句话告诉我们„„„„„„()

A.男女生交往很危险B.少男少女个个都早熟

C.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是正常心理现象 D.早恋是正常现象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是“最易感人群”。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得“精神感冒”的原因可能有„„„„„„„„„„„„„„„„„„„„„„„„„„„„„() ①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②常常在自信和自卑之间摇摆不定③生理和心理的落差常常使青少年陷入困惑④自己变得越来越漂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小明上学路上闯红灯,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轿车撞倒了,造成皮肤严重擦伤。他对前来看望他的同学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是金刚不坏之身。”从珍爱生命的角度看„„„„„„„„„„„„„„„„„„„„„„„„„„„()

A.小明的生命意识淡薄B.小明故意违反交通法规

C.小明怕上学迟到,可以理解D.小明为了不让同学为他担心

8、小鸟会展翅高飞,猴子会演马戏,鹦鹉会学人说话,人类会造高楼大厦。这说明„„„„„„„„„„„„„„„„„„„„„„„„„„„„„() ①世界是丰富多彩的②人类是生命世界中的一员③人类生命和其他生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④人类生命和其他生命一样均以独特的形式生活着⑤人类

生命具有独特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9、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多种生命息息相关。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下列想法或做法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小方同学给公园草坪放置了“小草也有生命”的警示牌

B.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C.在饭店就餐必吃珍奇“野味”

D.积极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10、在青海玉树地震中,党中央,国务院都把抢救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举动„„„„„„„„„„„„„„„„„„„„„„„„„„„() ①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②启示人们应珍爱、善待生命③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着力追求生命的质量”,这里的生命的质量指的是„„„„„„„„„„„„„„„„„„„„„„„„„„()

A.生命的长短B.生命的好坏

C.生存的环境与空间D.生命的价值大小

12、青少年,风华正茂。作为一名中学生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以下行为不属于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是„„„„„„„„„„„„„„„„„„„„()

A.王立同学在上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

B.张华同学为了显示自己成熟,经常喝酒、抽烟

C.文清同学从不去营业性歌舞厅、网吧

D.何义同学每天坚持做操,锻炼身体

13、揭开人类起源之迷,推翻神灵造人说法的科学家是„„„„„„„„()

A.牛顿B.爱因斯坦C.迪卡尔D.达尔文

14、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相同之处是„„„„„„„„„„„„„„„„()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②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③懂得使用火④使用骨针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15、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我们说他已经是“人”而非“猿”了,主要理由在于„„„„„„„„„„„„„„„„„„„„„„„„„()

A.下肢比较强壮B.制造工具C.过着群居生活D.居住在洞穴中

16、下列不属于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是„„„„„„„„„„„„„„()

ABCD

17、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生活是在出现„„„„„„„„()

A.打制石器以后B.磨制石器以后C.农业以后D.狩猎以后

18、下列哪个遗址可以证明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北京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19、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自然条件的共同点有„„„„„„„„„„„„„„„„„„„„„„„„„„„„„„()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农业和手工业较发达③地处亚非洲④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20、按出现国家的时间顺序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①古代两河流域②古埃及③古中国④古印度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①②④③

21、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是在„„„„„„„„„„„„„„„„„„„„()

A.春秋晚期B.西汉末期C.魏晋时期D.唐朝初期

22、曾在西亚广泛传播的是文字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汉字

23、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清朝

24、下列四幅精美的宗教景观图片中,与众不同的一幅图片是„„„„„()

ABCD

25、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中,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的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四题,50分)

26、观点辨析: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了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后,得出如下观点: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是青春期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因此不必去调节。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试说明你的理由。(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 材料二:

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写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得死去。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1)材料一中,从两代领导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2分)

(2)通过材料二中两位著名文学家的名言,请你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6分)

28、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历史结论的证据(4分)

(1)、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吃上米饭了。

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商社会的奴隶处境悲惨。

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据所学的四大文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制作了一把四大文明诞生的年代尺,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将四大文明出现的大致时间标明在该年代尺上。(4分)

(2)、四大文明古国中有哪些科学成果对今天有直接的影响?(请你至少列出2条)。(4分)

30、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普遍出土了许多三角形石犁、破土器、耕田器、石镰等等。在湖洲良渚文化遗址中找到了大量丝绸织物和其他纺织品,如娟片、细丝带、丝线等。

(1)、以生产工具为标志,上述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反映了史前社会的哪一时代?(2分)

(2)、该时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是怎样的?(8分)

(3)、上述良渚文化遗址中的出土文物印证了我国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2分)

31、“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龙的传人对长江、黄河的深情厚意。北方的黄河、南方的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黄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成为中华文明摇篮的自然原因有哪些?(4分)

(2)、1999年初共青团中央、水利部等联合发起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其宗旨是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国家生态工程建设,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于中华民族和实现全球生态平衡作贡献。请思考:为什么要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为保护母亲河你又能做怎样的贡献?(8分)

上一篇:全国销售团队建设下一篇:小学语文基本预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