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教学论文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对于学生个人发展与适应社会发展是非常关键且必备的,是把学科知识吸收、内化的能力,也是学生素质的综合表现。高中美术鉴赏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促进高中生德、智、美等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存在对美术鉴赏课程不够重视、美术鉴赏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主体性不突出等问题,影响着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该文探究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目标情境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然而,当前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首先解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在分析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问题的基础上,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设立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生动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美术审美体验,融入美术创作背景、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研究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高中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初中美术相比是更高、更深层次的艺术课程,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核心素养内涵的艺术性明显,内容也极其丰富。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在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良好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以及发现、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其集中体现着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1]。

二、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分析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一是图像识读。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欣赏艺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应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的层面感受图像的色彩、造型、空间等特征,感受和表达图像的意义,识别图像的类型,并认识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视觉信息。二是美术表现。美术教学让学生在观察、鉴赏的同时,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表现形成具体认识,并能够选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美术表现也是一种造型和空间意识,学生结合美术知识和方法,经历观察、思考、想象和创作的过程,表达出所思所想、所闻所见,表达美好意图和情感。三是审美判断,指感知、判断、评价美术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对象。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美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感受美的多样性,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正确地分析审美对象,并能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感受。四是创意实践,指有关美术方面的创新、创意及创作。美术创作是美术思维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大胆创作美术作品,联系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用美术的方法呈现出审美构想和创意。五是文化理解。美术本身就具有文化性的特点,欣赏美术作品,要站在文化的视角观察、理解美术内涵和艺术魅力。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特征,形成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理解多样性的美术作品体现的文化以及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2]。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美术鉴赏课程不够重视

目前,美术不是高考必考科目,由于受到固有应试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和家长对美术鉴赏课程不够重视,让学生把主要学习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必考课程上,一些学校甚至少开设或不开设美术课程。这导致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不理想,部分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也被打消。

2.美术鉴赏教学模式陈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逐渐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发展审美能力。但是当前部分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以口耳相传,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过于重视向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或绘画、手工技巧,而忽视了鉴赏环节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方面表现不佳。同时,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就是部分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往往是依据美术教材,不注重对美术知识的拓展,教学范围过于狭窄,在教学手段上也缺乏创新,较少引入新的教学技术手段,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3.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的主体性不突出

教师要以生为本,突出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部分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中,仍然存在由教师把控课堂的情况,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其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体现。部分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美术鉴赏的信心不足、兴趣不高。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和创作思维被束缚,主动参与美术鉴赏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

四、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但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美术鉴赏教学受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尊重和突出,课程教学的目标也不明确,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学习中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激活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堂。教师应结合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设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抓住美术鉴赏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学习中主动思考和探究[4]。

如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与眼睛》单元中的《什么是美术作品》一课,教材主要包括“艺术观念是怎样形成的”“艺术作品包含的基本含义”“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这一课的教学思想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形式美的评价活动,感受到形式美的规律,在理解形式美法则的过程中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多记住几幅美术作品,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看待生活,并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审美意识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为接下来更好地学习美术鉴赏知识做好准备。基于这种分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应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明白形式美法则的产生及其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促使学生用艺术的思维感悟美术作品和生活物品。教师应打破以往教学的讲授模式,灵活地设计一些美术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实例学习、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方法。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美术审美体验

美术是一种观赏的艺术,图像画面、艺术造型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进而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理。核心素养下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就要充分挖掘美术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获得审美体验和感受。情境创设可以使美术鉴赏课堂学习内容由抽象变得形象、由平面变得立体,丰富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不仅能使美术鉴赏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丰富学生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在情境的影响下,学生参与美术鉴赏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其学习美术的思维也变得异常活跃,会进入一个美妙的美术世界,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5]。

如,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与自然、环境》单元《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关于民居建筑的教学,主要通过介绍并让学生欣赏南北方民居,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差异和多样化的民居,感受民居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此基础上评述民居的外形、功能、装饰,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了解其中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民居作品。在这一课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对民居作品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不同地域风格特色民居的视频片段和图片,并搭配舒缓的音乐创设教学情境,使课本中介绍的民居作品跃然于大屏幕之上,如北京四合院、徽州建筑、傣家竹楼、客家土楼、西北窑洞等,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欣赏和体验,融合直观鉴赏与讲授,与学生讨论分析自然、人文、地理等因素对地方特色民居建筑的影响以及南北建筑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

3.融入美术创作背景,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鉴赏教学,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应包含文化理解方面的内容。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蕴含着深♘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创作者的有感而作。因此,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还要把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融入其中,渗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

如,在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单元的《中国画》一课中,通过鉴赏教学,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和艺术特征,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使用中国画绘画工具“文房四宝”和颜料。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中国文化中的诗、书、画等的创作背景与鉴赏融为一体,突出中国画浓♘的文化意味,从美术知识教学上升到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层次,让学生在感受中国画笔法和墨法的同时,了解我国的美术发展历史,认识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培养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6]。

结语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的全面发展,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智育、美育、德育价值,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深化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学习中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美术鉴赏知识和技能、发展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吴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118.

[2]马静.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效[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46-147.

[3]谢时雄.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大观·美术与设计,2020(5):149-150.

[4]肖永春.试论基于“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路径[J].中国文艺家,2019(10):180.

[5]厍小锋.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例谈[J].考试周刊,2020(1):157-158.

[6]崔佳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74):155-156.

作者:苏成文 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第2篇:核心素养探索教育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艺术鉴赏教育探索

摘要:美术学科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感,使学生通过判断图像感受艺术的魅力。高中美术鉴赏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产生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美术核心素养。美术鉴赏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的感知能力基础上,学生通过对作品产生感知,对作品进行联想和评价,这是美术鉴赏的过程。该文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如何构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美学知识,使其在审美判断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设立此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鉴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形式,以及作品中蕴藏的深刻哲理和内涵,使学生可以用发现和审美的眼光评判美术作品,形成美术鉴赏的能力和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导致一些学生的鉴赏能力存在局限性,也容易降低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对此,教师应该基于美术核心素养,构建有效的美术鉴赏课堂,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美术核心素养概述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结构。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包含以下方面:图像识读,目的是通过作品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借助观察图像深入感知作品蕴含的内容;美术表现,主要注重不同学生在对美术的理解基础上,可以发挥出创作能力,展现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美术造型,将知识应用于创造,形成关于美术的创造力;审美判断,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认识、评价、判断能力;创意实践,指使学生在对美术的理解基础上产生创新意识,并将美术知识应用到实践创作中,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活跃思维进行形象化的创意想象,创造出更具艺术性的美术作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地收集和分析所见所闻,结合审美进行合理的创意构想,使创意通过图像或者其他形式呈现出来;文化理解,指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自身的观念解读作品,在思想上与创作者产生共鸣。此外,学生要培养正确的审美态度,在审美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这样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作品蕴藏的价值,对于学生开展美术鉴赏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美术鉴赏行为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解读,可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于美术鉴赏不重视

当前的高中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更加重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对于美术鉴赏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家长也认为美术是无关紧要的学科,认为学生不必对此投入大量的精力[1]。

2.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仅仅是借助课本向学生传递知识,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难以真正培养鉴赏的能力。而且,教师的长篇大论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提升美术鉴赏能力,降低了美术鉴赏的教学效率。

3.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依靠书本讲解,以教学知识讲授贯穿整节课,学生没有应用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难以对美术鉴赏提起兴趣。学生掌握了知识却难以通过鉴赏实践巩固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措施

1.图像识读核心素养培养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过于注重书本内容,这样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造成影响,难以提升其美术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图像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思考和鉴赏。高中是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结合美术核心素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理解其蕴含的内涵,建立起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时代背景的画作,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找出其认为特别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体会画面内容。教师要在学生观察后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对于作品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体会创作者的用意,探究中国画的艺术地位,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的中国画作品,通过对比不同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利用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使其结合不同的绘画技巧,探究作品的内涵。

2.美术表现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培养始终存在于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以美术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实践,导致一些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较弱。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与创造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发挥自身的美术表现能力,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开放式思维,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艺术创作,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如,在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开展手工实践。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繁多,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具有深♘的文化底蕴,是自成一派的美术种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之前需要先知晓有关的知识。民间美术包含多个方面,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艺术,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2]。教材中选取了年画、风筝、剪纸等美术作品,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在学生对民间美术有初步了解和审美概念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开展创作。学习民间美术不仅可以研究民间美术本身的价值,而且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这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民间美术进行创作,如,以风筝或者剪纸为主题让学生合理地创作,展现自身的美术表现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而且能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喜爱,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学生在基本了解民间美术造型的基础上展开创作,也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学生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日后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

3.审美判断核心素养培养

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鉴赏氛围,使学生融入氛围,更深入地探究作品。教师要以美术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础目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鉴赏画作。在学生鉴赏画作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要点,之后让学生自行感受和体会,通过创设的情境,在思想上与创作者形成共鸣,感受作品的内涵。美术鉴赏往往是不具备标准答案的,需要学生用语言表达鉴赏的感受,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外国美术作品鉴赏教学会涉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时,应该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其更加理解作品创作背景下的人文理念。

4.创意实践核心素养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涉及中外的各类美术作品,因此对于作品的鉴赏要点应全面。但是学生往往没有直接接触过书本中的艺术品,通过书本感受作品与直观面对作品在感觉上会有一定差距,容易导致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难度[3]。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让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对经典的作品展开再次创作,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作品,形成新的美术作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中国传统美术鉴赏教学会涉及雕塑、瓷器等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黏土,让学生改造教材中的作品,将教学拓展延伸。学生可以用黏土制成瓶子、碗碟等,并使用其他材料加以创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创意实践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通过近距离的观赏增进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美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5.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适当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学生沉浸在美术氛围中,深入地探究美术作品,培养美术鉴赏能力。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把握好度,营造的氛围需要与鉴赏的作品完美融合,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更加投入地了解和欣赏作品。在学生鉴赏后,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说出见解,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同的美术作品创作于不同年代和地点,蕴含的文化、历史大不相同,教师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文化,将多种元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4]。

如,教师在讲述中国传统山水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特殊的画作,结合音效等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创作氛围,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思考,更加深入地了解创作者的创作心理,提升对于画作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结语

过去,部分美术教师对美术鉴赏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高,美术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充分的提升。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教学知识为学生构建科学的课堂,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采用知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而且能提高美术鉴赏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2]应芷祎.问题与情境: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

(9):164-165.

[3]祁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乌鲁木齐市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与实施建议[D].乌鲁木齐:新疆艺术学院,2020:38.

[4]何海飞.视觉文化与学科核心素养双重语境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23-25.

作者:征慧菊 单位:浙江省台州中学

第3篇: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技术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该文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希望能够为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动手能力美术意识美术能力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使美术教学能够协同其他学科教学发挥作用,美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内容,挖掘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相关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美术是一门理论丰富、实践性强的学科,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旨在将生活与美术知识相结合,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在实践中训练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应用技能等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依托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细化和优化美术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对策

1.加强学习引导,激发动手意识

为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顺应小学生的天性,对其学习进行引导,帮助其形成美学意识、逻辑思维、认知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心感受等,坚持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开展引导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空间[1]。首先,教师应着眼于如何开展教学等问题,从实际生活中找寻美术教学素材,通过列举一些具有美术意蕴的实物,在绘画和鉴赏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如,在教授《立体的画面》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善于想象这一特点展开系统性的美术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善于遐想的天性入手,收集这节课的教学素材,利用太阳发出的光线,讲述短线、直线、曲线的应用方法和作用。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太阳画上鼻子、眼睛、嘴巴,以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短线、直线、曲线等的知识勾勒天空中的白云,以巩固其美术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实现了激情导趣的教学目标,而且调动了学生动手绘画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坚持教材知识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原则,整理存在问题的美术作品,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美术加工,从而在激发学生动手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网上整理一些未完成的美术作品或者不完美的美术作品,然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作品进行自由修改和加工,从而激发学生完成或修改作品的欲望。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学生分组,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使其掌握美术加工的技巧和方法[2]。

2.创设教学环境,营造动手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开展美术教学主要依托的是“一言堂”方式,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的美术功底,教师应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学习氛围,通过考虑学生的美术意识、心理素质、思想素养、行动特征、学习能力等情况,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实践,深入地理解美术知识[3]。首先,教师应结合实际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和效用,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开展秋天写实绘画训练时,开始时有的学生会出现画面内容空洞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些秋天的景色,如金色的草地、飘落的树叶、清澈的河水等,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找寻素材和灵感。在绘画之前,教师还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讲解,然后展现一幅幅美丽的秋景作品,让学生自由选择和临摹,从而在增强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其次,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借助互动活动拉近师生关系,采用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动手创作美术作品[4]。如,教师在教授《做笔筒》相关知识时,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笔筒的制作过程,然后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式,激发学生制作笔筒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此节课的美术知识。

3.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动手趣味

知识源自生活,美术学科也不例外。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坚持“生活化教育”原则,加强学生与生活的关系,通过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浓♘的兴趣探究美术世界。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小故事讲述生活中的美景、物品或现象,依托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如,教师在教授《我设计的服装》相关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为皇帝做衣服的故事。在听完故事后,学生会表现得非常积极,更加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其次,由于害怕受批评,一些学生不愿意表达观点、发表见解,更不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其自主挖掘素材、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大胆、积极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教师在教授《写意动物》相关知识时,可以营造更大的自主交流空间,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开展“谁画得好”活动,肯定学生的表现,从而使学生愿意积极绘画,主动上交作品。最后,为了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等教学内容,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然后合理地布置作业,开展作品评价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进绘画情感,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深度学习。如,在教授《走进春天》相关知识时,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技法后,应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美术作品,通过让家长协助学生取景和寻找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意识。在学生上交作品后,教师应全面评估学生的美术能力,通过开展自评、互评活动,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弥补不足,找到学好美术的方法。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美术思维,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4.开展手工活动,增进动手体验

手工课程是美术学科的一大分支,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潜能。教师应坚持“边理论,边实践”原则,在关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5]。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以往教学观念下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而且能从多层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应做好手工课程宣传工作,开展手工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素材入手搜集手工材料,通过勾勒草图,规范选材、组装、上色等步骤,独立完成手工作品。如,教师在教授《捏泥巴》相关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的泥巴作品,然后让学生点评该作品,随后讲解捏泥巴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为使此次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围绕“制作动漫人物”等课题开展“比一比谁捏得好,比一比谁做得逼真”的比赛,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比赛素材和材料,按照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形象捏泥巴,使学生在愉悦、快乐、轻松的环境下比拼技能,并在比赛中掌握更多的美术技能。其次,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增添相应的教学内容,坚持以撕、剪、贴、画等形式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弥补短板,提高美术能力。如,教师在教授剪纸的相关知识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在剪纸时容易粗心大意,这会对整体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先从实物观察入手,引导学生感知实物的造型艺术。如,在观察花瓶的过程中,教师应渗透花瓶的艺术造型之美,使学生了解花瓶中蕴含的美术技巧,以增进学生的美术情感。随后,教师可以准备好相关工具和材料,要求学生按照花瓶的纹路、外观形状等进行撕、剪、贴、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应用剪纸技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和耐心,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5.鉴赏优秀作品,关注学生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鉴赏活动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教师应利用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念,关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通过开展基础美术知识教学,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产生浓♘的美术兴趣,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美术创作。如,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技巧,在教授《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整个秦始皇陵,让学生认真观看兵马俑,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教师还可以结合美学知识,讲述秦始皇的艺术形象,组织学生开展鉴赏和审美活动,从而在认识美、发现美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美术意识、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结语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这些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发育、学习能力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养。因此,为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教师应以实践为教学基础,通过加强学习引导、创设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在美术练习中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兰萍.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0(25):154-155.

[2]丁立.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J].新课程,2020(34):209.

[3]何宝来.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学周刊,2020(26):145-146.

[4]祁彩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J].求知导刊,2019(34):75-76.

[5]王丹.勤于动手外化于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202.

作者:邬佳妮 单位::银川市青少年宫

上一篇: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