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2022-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视野、健全学生人格等多方面的作用。而当前的美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下文中我将针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教育 美术教学 现状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些从当前教学课程设置方面也能够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长久的应试教育体制的桎梏下,高中阶段的教学不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最为突出。考试型科目和以美术为代表的艺术类科目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差距最为明显。这表面上来看,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时间的高效化利用,但从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意义来考量,过分的重视考试型学科,不但会缩小学生的知识视野,造成学生知识储备的单一化、程式化;还会造成“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效果,思维模式僵化,尤其是未来学生脱离学校教育,进入社会之后,学过的知识难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反而会耽误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实施的今天,开始重新为美术等艺术类学科正名,从而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地进行教学体制改革的探索,经过一系列的实践,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登上教育舞台,将学校教育的重心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思维多样性等方面。所以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个阶段学科设置的调整: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展开了循序渐进地教学内容增删和革新,从而确保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合;另一方面,本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素养的培养理念,对于音体美等艺术型、非考试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不仅要求保证基本的教学课时,并且在教学目标方面也给予更加严格的要求,促使其重新焕发生机,进而为培养学生思维多样化、人格健全,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打通“任督二脉”。而本文中我主要是针对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展开探究,分析当前高中教育美术教学现状,尤其是从课堂教学入手发现问题,并为针对性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一、当前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下,高中教育呈现出积极地教学改革态势,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针对现状做出科学、客观的分析,准确的找到问题所在,才能为进一步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一)教学态度有失偏颇

从教学时间来看,美术往往连基本的教学时间都无法保证。虽然,在面临高考这一既定的淘汰制人才选拔模式面前,语数外等考试类科目,占据了教学时间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可厚非,但往往美术等学科每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也会被挪用,这就导致美术课形同虚设。而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方面本身也就采取可有可无的教学态度,甚至主动为语数外等学科让路。长此以往,也就导致美术课程呈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受重视程度也就不言而喻。

(二)教学内容单一化

艺术作为精神层次的内容,很难去界定学习的范围,所以对于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来说,课本教学内容仅仅是参照。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会局限于课本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不拓展、不延伸,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进而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片段化,无法培养学生整体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思维。

(三)教学模式僵化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而从当前美术课堂教学来说,依旧存在着教学分离的情况,教师照着课本“照本宣科”,单方面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师生互动、探究等,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培养,学习状态始终处于“被接受”的境况,学习积极性也就不言自明。并且很多美术教师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所以也就缺乏主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效果持续低下。

二、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发现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上一部分我们已经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从教学态度、内容、模式等方面总结出最普遍的三大问题,那么以下我就结合这三点,针对性给出解决措施。

(一)端正教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

首先,作为美术教学,我们先要从自己的心理上正确认知高中美术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意义: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节奏快,美术学科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起着缓解学生压力,发散学生思维等作用。从而确定自己学科教学的价值。其次,确保一定的教学时间,每周一到两节课的教学时间寸步不让,并制定好教学计划,教学步骤,做到教学时间的高效化利用,教学节奏的层层递进,让美术发挥其艺术审美价值。

(二)丰富教学内容,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首先,作为美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到充分的备课工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为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大部分学生接触较少,底子薄弱,在学习方面自主性受限。所以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我们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到教学内容的化繁为简,并理出内容的教学顺序,做到课堂教学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其次,课本之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保证知识传输链条的连贯性、完整性,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框架。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我们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非常符合美术课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围绕一副美术作品,展开讨论,从作品的构成、色调、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作品鉴赏过程中得到最为全面的认知,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在我们还可以在理论课堂之外适当地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美术馆、美术作品展览会等,通过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感受,带给学生更丰富的审美感受。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的探究来看,以上三点仅仅是我在教学探究过程中所归纳出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想切实做好美术教学工作还要从自身的实际教学出发,进行针对性的问题探究,并找到个性化的解决模式。总之,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只有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断进行教学的纠错和创新,才能促进美术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熊梦超

第2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从提倡素质教育到3+X高考改革,再到新课程改革,实施和完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一直都是在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新时代的高中生,生活在影视、信息、图片、微信等新媒体满天飞的时代,受到“互联网+”、新视觉等的影响,审美鉴赏能力、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健全等方面亟待提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美术教师要从学生、学校、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对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美术教学。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面对信息时代,从提倡素质教育到3+X高考改革,再到新课程改革,实施和完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一直都是在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新时代的高中生,生活在影视、信息、图片、微信等新媒体满天飞的时代,受到“互联网+”、新视觉等的影响,审美鉴赏能力、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健全等方面亟待提高。面对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大纲,如何通过回归课堂,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上的美,鉴赏网络上美,是高中美术教师的责任,也是个棘手的问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新时代,高中美术教师要从学生、学校、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对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美术教学。

一、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学生现状分析

虽然世界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万里马拉松”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但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没有参与,就没有相互了解。只有认真分析掌握、正确对待学生现状,了解学生思想,加强沟通,开展课堂思想互动,积极引导,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认知观。

学生现状一:高中学生接受的美术基础教育参差不齐

首先,美术基础教育阶段性学习断层或缺失。作为五线城市的县城普通高中学生,学生生源地域差距大,分别来自城区、乡镇和农村,存在部分学生缺失幼儿园阶段美术基础教育。其次,美术基础知识学习参差不齐。存在部分学生只接受小学或初中阶段美术知识学习,甚至部分学生压根就没有接受过美术知识学习,部分学生还可能参加过美术兴趣班、暑期美术培训班等的学习。

学生现状二: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思想高度不够

高中学生普遍认为高中美术鉴赏课不是高考必考科目,是副课,根本不需要学习。首先,高考形势压力大、学习任务重,高中学生把美术鉴赏课当作休息课、作业课;其次,事不关己,不理不问。部分学生认为高中美术学习可有可无,与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没有关系,学生上美术鉴赏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能充分发挥,没有课堂教学气氛,将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现状三: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的认识高度不够

首先,高中学生片面地认为美术鉴赏课或是绘画课,停留在初中、甚至是小学的层面,没有理解学习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其次,高中学生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欣赏与鉴赏的区别,更不能认识到国家把美术欣赏课改为美术鉴赏课的目的。

学生现状四:高中学生对“美”的理解高度不够

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形态。首先,高中学生受新媒体的视觉冲击与影响,对艺术美的形式比较感兴趣,针对美术作品美的理解没有兴趣,不能正确理解艺术美。其次,高中学生与生活脱节,不参与社会活动,不能正视生活的美,不能真正体悟到从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师现状分析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也要学会自我分析、找不足、补差距、促进步。

教师现状一:高中美术教师与学生为伍

部分教师存在思想、观点和理解上与学生保持一致,不能正确、理性地对待高中美术鉴赏课。表现为:一是自视高中美术鉴赏为副课,可上或可不上的课;二是顺从学生,不愿意做课堂教学的挑子——一头热。学生不愿意学习美术,上课就认从学生自习或做作业。

教师现状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只是采取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向学生照本宣科式地或是简单地PPT介绍教学内容,缺少直观的演示,没有互动,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繁多,要学会运用微课、微视频、翻转课堂、表演等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现状三:高中美术教师教学内容书本化

部分教师,由于教学方式传统单一,造成教学内容书本化,枯燥乏味。信息时代,教学内容不能只是简单地书本理论知识介绍,还要结合生活,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拓展,运用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采用图像、影视、动画、VR等形式,图文并茂,增加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知识,提升学生學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现状四:高中美术教师自身职业及教学素养偏离

部分教师存在自身问题,一是职业素养偏离,部分教师重心偏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辅导班中;二是教学立场矛盾、不坚定,有点不知所措;三是思想杂念,不思进取;四是缺失情感教育。

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学校现状分析

学校因高考形势和招生原因,虽然高呼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依旧不能做到足够重视高中美术鉴赏课等素质教育课。一是不能正确地对待高中美术鉴赏课,把美术鉴赏课视为副课,不能落实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意义。二是对美术教师的关心、关注度不够,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高中美术课。三学校现代教学设施不完备,不能支持高中美术鉴赏相对依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模式。四是不重视美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给予高中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外拓学习机会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中美术教学,贵在美术教师的华丽蜕变。一是紧跟新时代,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利用“互联网+教育”,加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身,提高个人的艺术素养与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和感染学生。二是静得下心,完成美术教学。只有理清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找准突破口,解决问题,才能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紧跟素质教育和3+X高考的步伐,拥抱新时代,践行新课标,充实课堂内容,完善教学方式。三是担当起责任,完成美育教育。积极构建师生新关系,重塑课堂新生态,树立教师新风尚。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2]普通高中《美术鉴赏》[M].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武芳,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

作者:武芳

第3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优化研究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鉴赏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本論文立足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具体的教学手段优化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优化策略

美术鉴赏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并借助自身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刻的感受、体验,并据此展开联想、分析和判断,促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对美术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促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高中美术的核心素养,必须要优化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不佳,存在大量的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学习中,频频出现写其他科目作业的现象,部分学生不愿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严重制约了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2)教学方式单一。在现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固定的自我讲解方式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鉴赏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美术鉴赏教学效果;(3)学生美术鉴赏兴趣较低。在传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由于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的时候,常常将重点放到美术技术的教学,忽视学生美术鉴赏教学兴趣的培养;同时,在当前美术鉴赏教学中,由于师生互动比较困难,美术鉴赏教学氛围不够活跃,致使学生美术鉴赏学习兴趣低下[1]。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1.创设鉴赏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

由于美术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抽象性,并且与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学生不仅难以理解美术作品中蕴藏的内涵,无法达到预期的鉴赏教学目的,甚至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美术鉴赏教学的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美术作品等,借助一定的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鉴赏情境,将学生置于特定的鉴赏情境中,最终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并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鉴赏情境中,准确解读艺术作品。例如,在“中国古代壁画”的鉴赏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教师就结合这一部分的内容,以“千手观音”这一敦煌舞蹈给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舞蹈的视频观看中,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激发鉴赏兴趣。之后,教师进一步结合“佛本生”的壁画,并结合“九色鹿”给学生创设的情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美术作品的欣赏工作[2]。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鉴赏教学效果

在传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鉴赏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并且鉴赏教学新式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导致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美术鉴赏角度,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从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和评述等各个角度开展鉴赏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帮助下,对美术作品进行更加直观地感受,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鉴赏教学中,就充分借助了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一些考古的纪录片,并在片子中对我国古代墓室中的壁画进行了直观地展示。同时,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放大功能等,对墓室中壁画的细节给予展示,使其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学生在有效的鉴赏中,加深对墓室壁画的认识[3]。

3.补充美术作品时代背景,提升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时代背景、时代文化、作者内心情感的反应。因此,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单纯地依靠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受到作品抽象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实现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导致美术鉴赏的课堂逐渐陷入到枯燥的境地中,难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美术作品,补充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美术作者的生平等,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的补充,不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对其进行更加深刻的鉴赏。例如,在“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一美术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之前,就结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对其进行了补充,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到美术鉴赏学习中,并对美术作品中的精神进行领略,促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4]。

4.借助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美术基础知识比较差,单纯地依靠自身开展美术鉴赏,很难达到预期鉴赏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面对这一现状,为了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可以借助合作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某一美术作品,结合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例如,在“蒙拉丽莎”这一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中,教师就充分利用了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这一美术作品,提出鉴赏探究问题:“这一幅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作品中到底蕴含着哪些秘密?作者到底画的是谁?为什么说她的微笑是神秘的?”之后,教师按照小组合作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开展思考、讨论等,共同完成这一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对美术作品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分析和评价,有效提升了美术鉴赏教学。

5.体验式教学,在对比中提升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在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应将美术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全面加强美术鉴赏教学。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在开展么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就必须要紧紧依托美术鉴赏教学课程,借助一切可利用的道具,结合美术鉴赏作品,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价值的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理解美术作品,最终完成美术的鉴赏学习。例如,在“呐喊”这一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中,由于这一美术作品中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一个人物形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美术鉴赏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被朋友孤立时的心情,并带着这一心情,对“呐喊”进行鉴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情铺垫,就能在鉴赏的时候,能够很快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体会到作品中人物的孤独和恐惧之情。

6.对比教学,在对比中提升鉴赏能力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对比教学尤为常见。所谓的对比教学就是在具体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将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整合,将其置于同一个欣赏环境中,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最终从宏观上加深美术作品的理解,实现美术作品的深层次鉴赏。例如,在“教皇英诺森十世”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就将“被牛肉包围的肖像”美术作品放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别两幅美术作品的不同之处。如此一来,学生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实现了美术作品的深层次鉴赏。

結语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引领学生在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立足于当前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创设鉴赏教学情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补充美术作品时代背景知识、借助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对比教学等,不断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凡玲.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整合[J].艺术评鉴,2020(3):145-146.

[2]赵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门道[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1):78-79.

[3]董伦汉.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讨[J].名师在线,2019(36):59-60.

[4]华国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9(17):87-88.

(作者单位: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

作者:魏列福

第4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鉴赏激趣

杨敏

在上课开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引导,唤起学生鉴赏美的欲望。教师先利用课件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请学生从整幅画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接着请学生再进一步观察,从作品中逐步发现构图的方法、色彩的运用、作品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作品的情趣,也能从中找到一些鉴赏作品的方法。

这样的鉴赏激趣增强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对探究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会感到鉴赏美术作品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去试一试。

第5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

高中阶段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所以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这就更需有我们精心研究提高教学。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

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

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

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只要老师认真钻研,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生一定受益非浅,无论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第6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论文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

帽儿山镇中学

徐善玲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尤其在高中开设欣赏课以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广大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机遇,而美术课作为改革较大的一门学科,也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这是一门融合了各种艺术种类(如语言、唱歌、舞蹈、律动、器乐、图画、手工、表演)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这些目的,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的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同样,也困扰着教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如果真的这么做,不仅是错误的,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往往隐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由于“欣赏无定法”,也给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而提高了书艺;怀素观夏云多奇峰、夜闻江涛,启发了书法艺术的灵感等等。这些"艺无定法,道可旁的事例,告诉我们既然美术欣赏没有固定方法,我们何不触类而旁通,即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他们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么一座金桥,即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而南宋山水画是极力追求诗的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所以才会出现画面简洁、构图偏小,但意境深远的“马(远)夏(圭)山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元代山水画的理解,可以倪瓒的《六君子图》为例来分析,初看上去这幅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画面景色显得气象萧疏,近乎荒凉。但有了黄公望的题诗,其中的意境便可见一斑,诗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前两句诗是写画中的景象,后两句显然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对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之情。加上元代山水画的用笔,普遍带有个性特征,所以,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理解为“有我之境”,即画家的情感和艺术个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了。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也是这样,如果有着精彩的导入,那么接下去的教学也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时,要让这些生活在现代都市中,喜欢穿牛仔服和玩电动玩具长大的高中生去关注并认同民间美术,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本堂课,采用现代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才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在这堂课中,我先让同学们欣赏一首熟悉的英文情歌《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首中国民歌《绣荷包》的片段,并让他们将两首歌曲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据测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喜爱时下流行的英文歌曲,认为中国民歌"太土气",以至于不愿接受,甚至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情绪。进而引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中国民间美术是否也遭到同样的厄运?为什么一些原本有着优秀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逐渐被所谓的现代人淡忘?但为什么它们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洗,却依然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呢?难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一种欲擒故纵的心理引导,消除他们的排斥情绪,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了。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我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首先,我让同学们讨论,应该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画名,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经过思考,大部分同学们都给这幅画取了画名(多数都取名为《老农》),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因而产生了心理上的期待。这时,我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接下去我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以琵琶演奏的民歌《父老乡亲》为背景音乐,在饱含深情的乐曲声中,加上解说词,渲染气氛。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有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它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此画问世后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他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解说词引导学生从画中的老农形象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进而想到祖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命运。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也更好地认识到,创造美术形象就是要创造出"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性,来表现事物的共性与普遍真理的形象,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这样,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应该成为困惑我们的问题,而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触类而旁通”,这样,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第7篇: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

高一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有责任培养同学们去观察,认识和发掘我们生活中的美,并且把这种认识上升为一种自觉的美育过程和途径,让同学们在美术的学科中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知道学好美术不只是学习课本,图片中的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发掘平凡生活中的美,现实生活中的美,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

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1、高中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艺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2、由于课程的定位属于美术欣赏,所以扩展性很强,如果单纯的教学课本上的理论和资料图片往往不能够提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那可以把网络信息技术给合理的应用起来,让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网络这个强大信息平台,去搜集一些书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是著名画家的一些轶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这也是提高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学生能够:

1、了解中外美术的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积极参与中外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运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交流;

3、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是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难点是:对教材中现代主义系列作品的欣赏,尤其是抽象主义美术作品,它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四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六、具体实施计划:

1、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课堂教学延伸

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

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艺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七、课程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篇二:高一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高一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胡 秋 艳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没系统的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1)、 从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中学会感受美术的语言美。

2)、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4)、了解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美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和美术语言。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美术鉴赏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平时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

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美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篇三:2014高一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第二学期) 2014高一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第二学期) 赖 能

一、教学目的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

(第 1 周)介绍2014届美高考的有关基本情况、观看视频。

(第 3 周)素描基础(认识素描)

(第 5 周)追求美术家的视线

(第 7 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第 9周 )托物寄情

(第 11周)审美娈化中的自我

(第 13周)进入历史

(第 15周)战争与和平

(第 17周)不同的歌声

(第 19 周)期末考核

三、教学要求

1.高中美术欣赏课,除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有关知识外,还要进行比较深入的艺术分析,以增强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2.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下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

3.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 2.提问法:就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同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五、考核内容:美术基本知识和作品分析。

第8篇:浅析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摘 要 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美学意识以及领悟力的关键时期,高中美术课虽不是主修课程,但是它是高中期间艺术课程中必修课。美术鉴赏则直接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艺术内涵,对于丰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现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目前的该课程的教学状况并不是很乐观,所以有必要对高中鉴赏课授课效率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有效教学 鉴赏课 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标对当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有教学形势的新要求,高中美术课较之改革之前的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变化。新课标实行后对于高中美术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关怀方面都有更深层次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要培养高中生对于美术艺术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文化内涵等的感知能力,是一门传播文化素养以及个人涵养的专业性课程。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判断形成一定的审美观。这对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或者精神层次品味的养成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在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效率低而且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该课程亟待解决这样的一问题,走出低效率的尴尬局面。结合多年的相关教学对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1高中美术鉴赏课提高教学效率策略

1.1积极引导,让学生全程参与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氛围以教师理论授课为主,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没有太多的关注。长此以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可有可无”的想法,这就会导致学生从内心忽视这一学科,如果出现这样的想法就会让课程很难进行,即便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学生对于课程的内容也并不感兴趣。美术课就会变成“休息课”而形同虚设。对于以上的这种情况,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吸引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参与其中就会逐渐培养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把“死气氛”搞“活”。通过竞赛、互动等环节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1.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艺术文化课堂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对于美术艺术的领略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的内涵,并能够深层次理解作品的美感。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美术鉴赏并不是通过某些计算公式和理论就直接可以对所要鉴赏的作品进行界定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艺术境界对艺术品进行整体的把握,整体来说美术鉴赏较为抽象,可以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很多情况下还需在一个氛围下进行探讨,课堂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条件。但是往往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时,文化艺术的氛围难以烘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音乐或者应景的视频资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将学生带入一个高雅的文化环境当中。然后再进行作品的品味和鉴赏会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去感悟美、欣赏美,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3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学生的鉴赏能力不仅仅靠课堂的有限的授课掌握,更主要的是要留心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的。这就要求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灌输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品味生活的心得。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时,教师对于艺术品的分析和讲解过程中可结合作品生活原型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加以展开。这样会更加立体地去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有了对生活的理解,相信学生对于作品以及课堂知识的传授的领略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还可以灵活地将美术鉴赏课由室内转为室外,或是其他展览馆进行授课。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将上课的地点转移到当地的展览馆或者名胜风景区,让学生与艺术来一个直接的接触。这样学生就能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并亲自感受到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知识传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美术鉴赏焕发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效果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更显人性化和高效率。一是换了教学场所会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更加吸引学生;二是可以带学生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十分有益,并且可以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长期一线教学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2总结

美术作为高中授课中未列入高考范围,所以说一般学生不会耗费过多的精力在该课程上。但是美术鉴赏能力在其他领域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学生更多的美术艺术素养方面的知识十分迫切。如何在一堂课中充分的调动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可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艺术文化课堂以及结合生活等教学行为转变美术课低效率的窘迫局面。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并根据学生情况科学灵活的对教学方法模式进行转换。从而使我们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董晓飞.激趣、创新、拓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教育艺术,2014,23(08):20.

[2] 兰卫军.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吉林教育,2008,17(03):05.

[3] 韩志强.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美术欣赏课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3):77-79.

第9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制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目标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王鲁飞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面向全体高中学生,是对高中进行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修模块强调体现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技能,不同于高考和艺术家单纯以绘画基础为教学内容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创设情景、提问、交流讨论、举例、做活动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深度。

美术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过程和方法陈旧,依然是灌输式、添鸭式的教学;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学而无趣,审美情感和思维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已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要。新时代美术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应体现时代特点。

1、开发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课堂添加“创意土壤”

多媒体的运用使传统教学方法得到了根本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为新型美术学习方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条件,也开创了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课堂知识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有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为教学过程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现代网络教育资源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引发感知、强化记忆,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灵活、立体的思维能力,为教学提供了资源保障。教师备课过程中应注意对新教育资源的挖掘,将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艺术课提档升级。

2、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合理“施肥”,恰当“浇水” (1)让渡课堂“主权”,引导亲身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指出作品美在何处,教师的感受替代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有聆听接受的份儿,忽略了人对物、对作品的感受认知,那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力又如何形成呢?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同一个班级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过程和方法。结果发现只从教材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学生作业千篇一律,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启发,学习能力无法提高。而基于教材内容,结合最新的网络资源,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法和流程上课,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有着更好的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参与,轻松学习。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垄断”课堂,古板地讲述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好比笼中之鸟,习惯了啄食现有的食物,一旦回归大自然,便因找不到食物而无法存活。长期在教师“垄断”的课堂中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蒙娜丽莎》中,带领学生们去观察画面,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悟神秘的微笑,比起老师对学生进行的灌输、说教,体验求异的教学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2)把握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罗恩菲尔德早就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研究,在他们的身上多花时间,分析他们的作业,研究他们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认知结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表现上也同样如此。教师提倡一种学习方式或一种画法,并非对所有的学生普遍适用。美术课要的是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作业面貌上做到的百花齐放。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任何一种美术观念,只能是推荐性的。在美术课上,教师只有把立足点转到学生这边,用多元的观念进行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设计活动,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调节人的行为和力量的作用。

美术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应当遵循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在让学生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动手,学会用笔触和色彩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并经常展示自己的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知,加深对美的感悟能力,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上一篇:学习小窍门教案下一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