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育人案例

2022-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优秀育人案例

文化育人: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及实施路径

摘 要:地方优秀文化具有丰富历史和育人价值,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目前,在思政课教学中仍存在对地方文化的历史脉络及思想内涵分析不全面、育人价值挖掘不深入、融入思政课实现路径不明显等问题。文章在分析文化育人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地方优秀文化分析阐述历史来源、思想内涵、育人价值,并根据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提出夯实思想基础、搭建实践平台、实施协同育人等实施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文化育人;地方优秀文化;思想内涵价值意义;实施路径

習近平总书记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文章中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在《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文章中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为此,“以文化人”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目前思政课教学实践来看,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亦成为一种教学方式,对此开展的教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大学生对地方优秀文化学习和传承还不够积极,运用地方优秀文化涵育优良道德品质的能力还需加强,思政课文化育人效果还不明显等。探寻问题的原因,需要思政课对文化和文化育人、地方优秀文化的历史来源、思想内涵、育人功能及与思政课融合路径等开展研究和实践。

一、文化及地方文化、文化育人的含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地方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地方优秀文化更是作为地方文化与地域精神相融合的结晶,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育人价值。

文化育人,最早来自中国古代的《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说明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文化是人创造的,又要用来“化人”,用人文去化成天下;文化的目的就是以文化人,培养人才,同时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马克思虽未直接论述过“文化育人”,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和发展论不同角度,探讨了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来透视高校思政课的文化育人,这既是要求也是目标,因为从根本性上说,这是源于两者对“人”的发展的共同关注[2]。

二、地方优秀文化的历史来源及思想内涵

高校思政课要更好实施文化育人,不仅要懂得学生心理和教学规律,更要熟知地方优秀文化的分类和“根脉”。一般来说,地方优秀文化主要分为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别既有丰富内涵又有鲜明特征,更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来源及思想内涵。

以盐城市地方优秀文化为例,盐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生态独特、交通便捷、发展喜人,尤其以红色新四军文化、白色海盐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红、白、蓝、绿”)“四色”相融的独特文化享誉海内外。

(一)以“铁军精神”为内涵的红色新四军文化

新四军又名“铁军”,在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里,“铁军”形成了“听党指挥的铁的信念、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英勇顽强的铁的作风、执纪严明的铁的纪律”的“铁军精神”[3]。思政课将“铁军精神”等红色革命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回顾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以“海盐精神”为内涵的白色海盐文化

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是盐阜先民在海盐生产、运销、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创造形成的物质的和人文的成果总和。“艰苦节俭、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勇于反抗、团结协作、共同创业、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海盐精神是海盐文化的集中概括和表达,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4]。将海盐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并与当地高校的校园精神进行比照分析,实现“以历史育人、以精神铸魂”。

(三)以“开放包容创新”为特点的蓝色海洋文化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先民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表现为海盐文化、港城文化、航海文化、湿地文化等,对人们认识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习惯产生一定影响。将海洋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培养具有大海般的开放胸襟、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勇于创新的职业特质、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有一定促进作用。

(四)以“海洋森林湿地”为系统构成的绿色生态文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文化及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让人打开心扉”的盐城市,拥有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海岸型湿地,湖泊森林众多,建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自然保护区。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的世界遗产空白。将绿色生态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审美观和发展观。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教学中既要充分运用优秀地方文化,注重文化内化;更要发挥师生主体的历史自觉,坚持“以史育人、以史增信”,充分收集历史文化资料,针对不同类别的地方文化进行分类阐释,为思政课教学所用并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培育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地方优秀文化铸魂育人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5]”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思政课只有在不断收集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地方优秀文化的价值意义进行深入挖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文化人”和立德树人。

(一)红色革命文化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6]。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在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孕育和形成的、能够为当前乃至今后所开发、利用和传承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称[7]。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入融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特征。

(二)优秀传统文化化育青年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节气的“硬气人”

中华五千年历史孕育出丰富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审美境界、人格情操、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8],不仅在过去产生很大影响,即使在现代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也为当代青年提振文化自信,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节气的“硬汉”。同时,中华优秀文化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有益启迪和中国智慧,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文化引领价值,具有穿越历史时空的恒久文化精神力量[8]。如果抛弃这个根基,就割断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命脉,我国文化软实力就会患上“营养不良症”,当代青年就会患上“贫血癥”和“软骨症”。

(三)自然生态文化化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人”

自然生态文化是指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的形成,意味着人类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念发生根本转变,这种转变标志着“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取向”过渡[9]。自然生态文化让人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美丽的自然风景需求,另一方面让人深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是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善良的“美丽中国人”最关键的文化因素。

(四)地方民俗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培育建设家乡的“实干人”

地方民俗文化,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涵盖范围很广,如日常生活风俗、生产劳动习惯、人生礼仪、节日庆典民俗、婚丧嫁娶、宗教巫术、民间文学等。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带有显著的地域性色彩[10]。让学生置身于民俗文化的浸染,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探寻中华文化之根,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有助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地方人文素养留住美丽乡愁、厚植家国情怀传承弘扬家乡文化、学好一技之长建设美丽家乡的优良品质、美好情怀和十足干劲。

四、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和思政课教学规律,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实现思政课“以文化人”。

(一)挖掘地方优秀文化价值意义,夯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思想基础

地方文化分布较广、资源丰富、内容众多、意义有别,思政课教师要对不同地方优秀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纳、内涵分析、价值凝练,使它们与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学要求相一致,提升地方优秀文化育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说服力,用生动的实践向学生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如以红色新四军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例,首先按照历史逻辑对下列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光荣历程辉煌业绩、浴血盐阜英勇奋战、精忠报国群星璀璨、珍贵文物历史印记、铁军精神光照千秋等;其次,挖掘其中与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相联系的思想观点和价值意义,以教学案例或材料形式形成文化育人教学资源库;最后,开展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调用教学资源库里的有关资源,使地方文化“化人”和思政课“育人”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打造实践教学基地,搭建思政课实践育人校地合作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文章中提出,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1]。

人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崇高理想和道德,归根结底要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才能形成和坚定[12]。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基本方法之一,它能够实现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能够促使文化育人成效更为明显。开展实践教学时,通过打造地方文化育人基础,打造校地融合实践教学平台,邀请在地方文化方面有专门研究的专家人员开展讲座,同时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如此双向合作交流,能使师生对地方文化有更多了解、喜爱、研究,促使他们把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相联系;为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道德情操、厚植家国情怀、传承文化价值提供更多思想和实践指导,促使他们把停留在认识层面的思想变成奋进在新时代里的现实行动。

(三)开展思政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融合,实施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思政课一方面要紧跟时代,结合时代特点,深入挖掘地方优秀文化的现实意义,让文化通过思政课“活”起来,通过文化育人来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导向,充分挖掘各类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相结合,使思政课具有“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多维度的思想教育内涵,打破长期以来思政课和专业课相隔绝的状况,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使思政课不仅具有政治性、思想性,还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面临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又面临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严峻挑战,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给其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和“八统一”指示要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实现以文化人,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2,329.

[2]叶长红.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3]卞小燕,华钰.“新四军铁军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讨会召开[EB/OL].(2019-10-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230162158058195&wfr=spider&for=pc.

[4]孙炳元.海盐文化与盐城[C]//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9-24.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6]培养什么人 怎樣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EB/OL].(2020-9-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95816771494877&wfr=spider&for=pc.

[7]任栋栋.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61-66.

[8]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2):48-49.

[9]生态文化.[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6%80%81%E6%96%87%E5%8C%96/9386648?fr=aladdin.

[10]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

[1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17.

[13]肖贵清,张安.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26-33.

作者:贾妍春

第2篇:弘扬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凸现高考数学育人功能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同时,我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中国和华夏文明传承至今,并且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现在的中国已经跃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可見,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而我国又是一个教育大国,所以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融入考试、融入生活,成为了现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本文通过高中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浅析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凸显高考育人功能。

关键词:优秀传统数学文化;高考;数学;育人功能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简称,是我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在过去,绝大多数认为,高考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一场考试,高考也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活。这一理论虽然有待完善,但是从生活实际中去看待这一观念,它也有一定的道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考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中,并且,高考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教育相关部门在高考改革中指出:高考不只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考试,更是体现学生在十二年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下的文化知识和人文思想的一次考试,高考不止起到了选拔的功能,更兼有育人育才的功能。

一、优秀传统数学文化概述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高度渗透性和实际贴合性。数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简单的看作是人类智慧结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其特有的思想体系和学习体系,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及不同时代的发展阶段记录了下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它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数学的发展史中,我国的一些优秀的数学家,用他们坚韧的品格和独特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奇迹,比如《九章算术》、《五经算术》、《周髀算经》等等,这些数学著作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并且在推动数学进步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数学学科和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阶段的高考现状

我国的高考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而建立的,从现阶段我国的高考制度来看,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势,也有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弊端。

(一)优势

按照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拔制度。它有以下几种优点:①以文化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可以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于人才选拔而言,公平性更高。②只要学生(考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都可以参与高考,无论学生的家境如何,无论学生所在地区发展情况如何。③通过高考成绩判断学生自身的能力,更便捷,社会成本更低。④高考中的复读制度,可以使第一次高考失利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弊端

虽然现阶段的高考制度比较公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①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大增加。②考试制度导致高中教学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能力的培养。③高考结束后的招生制度透明性不够高。

三、弘扬传统数学文化,凸显高考育人功能的方法策略

高中的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很重要,尤其是高三阶段,更是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努力复习的时期。

(一)以数学故事导入数学教学

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以数学故事导入数学教学,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体现教学和高考的育人功能。

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知识,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老师可以用“祖氏原理”与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的体积关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人的数学智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激励自己向前人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人文意识。

(二)将数学文化引入数学习题

复习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通过不同的形式,再次学习,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并获得更深的理解。习题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将数学文化引入数学习题,可以很好的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和数学高考,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后,老师可以将“秦九韶算法”的相关知识引入相关的习题计算中。秦九韶推演出的“三斜求积”公式,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上有关解三角函数方面的空白,让学生在习题中认识并运用“三斜求积”公式解决问题,可以充分说明我国古代数学水平的高超,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将优秀的数学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体现数学人文思想。而高考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在其中融入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可以提高高考的合理性和功能性,将高考的育人功能更直观的展现出来,提高我国人才的整体素质,使通过高考洗练的人才具备我国古人的优秀品格。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远方.弘扬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凸现高考数学育人功能[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1):32-34.

[2]姜丙黄.传统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19,(10):4-6.

作者:王宁

第3篇: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培养优秀生群体

学校德育环境除硬件建设外,更主要的是软件建设。软件建设主要包括校风、班风、领导作风、人际关系、教师的模范作用等等。这些无形的德育环境是教育人、培养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时时刻刻发挥着引导人、充实人、熏陶人、影响人的重要教育作用,能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

培养优秀生群体的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把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形成好思想、好品德,这种方法更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榜样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还要求学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论述榜样的重要作用时指出:“务必接受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训,无论每日给他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的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伙伴,是他看护人的行动的榜样。”对于榜样的作用,乌申斯基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教育的力量只能来自人的个性和活性源泉,只有个性起了作用,才能培养人的个性。”

榜样示范具有表率作用。运用榜样示范,对先进是一种挑战,可以激发他们找出不足,再创佳绩;对后进是一种触动,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激发他们摆脱困境和落后;对一般的同学则是一面旗帜,使他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激起大家比学赶帮超的热情。

榜样示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让学生接受。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完善,因此越具体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接受。榜样示范是一种形象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空洞的、抽象的说教效果好。

榜样是活的教科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榜样示范能增强教育的可信度,使教育入耳入脑。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道德的典范,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榜样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成才。仰慕先进,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榜样的先进思想往往能体现出时代的特点,代表了正确的方向,对学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培养优秀生群体首先要培养优良的班风

一个优秀的集体本身就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重视班集体建设,培养良好班风,能使养成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抓好班风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优良班风要持之以恒。优良风气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而且不会一帆风顺。这是因为好风气不但要有思想基础,还要有群众基础。个别人和几个人的好作风还不是班风。班主任在培养优良班风过程中要克服干扰,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培养优良班风要重视发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班委会、团支部是班集体的核心,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班干部开展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德育状况,因此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了解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重视对小干部的培养和工作的指导,使班干部能够在班上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培养优良班风要营造健康的班级舆论。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健康的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保证集体的发展方向;它能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它能扶持班上的好风气、好精神蒸蒸目上,发扬光大,把班上的坏现象和不良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

培养优良班风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活动和交往是德育的基础。在教育活动中,可以把德育的要求、思想、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向这些方面转变。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黏合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感召力的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教育的愿望。班级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班主任要善于“借东风”,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尽可能在校级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和各种荣誉。班级获得的荣誉多了,反过来必然会促进班级意识和班级凝聚力的增强。

培养优秀生群体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融为一体,用敏锐目光观察他们的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民主认同,才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洞悉他们的心理变化。

正面引导灌输知识。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或心理辅导,讲述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和经验,并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技能和技巧。

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情操,克服不良的心理。

强化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一定的特长、良好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造性素质等。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我们的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动出击争取家长密切配合。学生的许多不良心理状态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主動与家长联系,帮助和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总之,中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水平。我们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宽松的学校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优秀生群体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品德、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这离不开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影响,心灵的共振。而在这些交流、影响、共振的过程中,品德只能用品德来培养,人格只能用人格来塑造。这种要求决定了教师在未来的教育中的

特殊作用是任何教学机器无法代替的,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品质和能力,必须重视文化底蕴和语言修养的不断提升。

优秀教师的超人之处在于他能运用教育的艺术发现、挖掘、启动后进生的潜力,使教师的期望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得以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良好素质做保证。在转变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正确的教育观去看待学生,以高尚的思想和师德去影响学生,而且要以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坚韧的意志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去征服学生。这一切构成了特殊的教育人格魅力。

培养优秀生群体单靠一两位优秀教师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一个优秀教师群体,因此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的“一桶水”变为源源不断的“长流水”,进而变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鲜活水”,最终升华为适合学生需要的“甘甜水”。

作者:杨开鹏

第4篇:中国好老师优秀育人案例

单位: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中学 姓名:周国君

一、个案介绍

我校曾经的四年级学生人数有42人之多,其中本校教师家的孩子在这个班级的就有7名,这个班是有名的“难管”班级,班主任就换了几任,任课教师也换了不少。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李某(隐去真实姓名)同学,是班里学习、纪律、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差的一名学生。他上课常用小动作招惹、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学生的头发、无缘无故骂人,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座位都是一个人坐在最后);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老师提问,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答非所问,经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让任课老师哭笑不得。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都嫌弃他;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李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在班级就爱恶作剧,逐渐在生活中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学生李某的几次谈话了解到,造成李某“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自身的原因:李某从小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多是批评,学生多是嘲笑,以至于李某在学习上越来越差,在其他方面越来越“突出”。

2、家庭教育的影响。他是家中独生子,加上小时候李某身体不太好,学习、行为上的坏习惯家人总是尽最大限度地纤就、容忍。外加父母均无固定工作、更无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年四季都是靠打零工挣钱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每天都是天不亮出门,披星戴月回家,与孩子接触时间较少,渐渐地孩子觉得在这个家不受重视,就慢慢地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惯,当家长发现或者老师告之时,家长就是一顿打骂、根本未从自身找原因。

3、教师教育的影响。由于李某在班里的各项表现极差,老师经常在班里批评、把该生叫到办公室训斥。

三、教育策略

1、引导同学正确与他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2)鼓励同学与李某交朋友、双休日到李某家串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尽早地把李某拉回到班级的大家庭中。

2、避免家庭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四、收获感悟

通过近一学年的教育,现在李某的各方面表现有明显好转,学习成绩进步了,也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喜欢助人为乐了。面对李某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

作为一名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师爱永恒”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其次,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关键。

第5篇:教育案例·育人案例

全心全意,真诚以待

——教育案例

进入二年级,孩子们相较于一年级真的成长了很多,变化大的让人惊奇。一年级时的调皮鬼,也大都变成了上课能安安静静地坐住的“乖宝宝”,不认真听讲的少了,随意离开座位的直接没有了,王同学不再随意打人了,刘同学却又开始时不时出现打人的情况了,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有一次我刚到教室,就有十几个学生同时和我告状,说刘同学打他们肚子了。针对打别人肚子的问题,我已经和他说了好几遍了,也严厉的批评了,也好好的沟通了,可是效果不好。我觉得单纯的批评、教育是没用了,必须尽快想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对这一情况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大问题。

首先,我采用的是“优点放大法”。开始发现他的小优点,并且进行放大,然后在课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对他起到鼓励作用的同时,会在同学们心目中慢慢给他树立好的形象,减少同学们对他的抵触,同学们乐意和他相处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矛盾也就慢慢减少了,他也就不会经常动手打人了。

之前我与他的妈妈进行过多次交流,妈妈反映说孩子有点精力过剩,所以坐不住。而且孩子很固执,说不过别人就喜欢直接动手。我和王妈妈交流说: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更不能把它当做孩子犯错的借口和理由,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孩子小的时候做事时注意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慢慢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从十分钟开始,慢慢的能坐住二十分钟,再慢慢地到四十分钟,这样在课堂上相应地也就能坐住好好听课了。家校共同努力,孩子一定可以慢慢进步地。

然后针对孩子可能精力过剩的问题,我就打算给孩子“找点儿事情做”,一方面转移孩子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占用了孩子的时间,他就没有时间去做错事了,也就没那么多机会去打同学了。所以,我把他任命为我的语文课代表,每节课上课之前来办公室叫我上课,提前给大家传达老师安排的上课任务;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一次教室卫生,督促大家捡垃圾;而针对他爬楼梯、爬窗户的行为,我也安排他下了课后可以经常在教室外面检查其他同学是否做这一类危险的事情,有的话对他们进行提醒。

针对他面临的“大家不服他管理”的问题,我还和他谈心,让他明白:大家之所以不听他的话,很大原因是他自己的成绩不够好,而且他还动不动就打人,以后他要是努

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动脑筋想办法来劝说同学而不是直接打人,同学们就会慢慢信服他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刘同学确实改变了很多,告状的同学也少了,这表明这些方法对孩子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我知道,由于小孩子的特点,这些方法不一定一直有效,所以我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时不时调整方法,一直到帮刘同学成长为一个各方面都很好的好孩子!

第6篇:初中英语科育人案例 ——《Module 9 》课堂育人案例

英语学科育人案例

---《Module4unit2》课堂教学育人案例

王东玲

思考问题: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并学会关注公益事业。 案例片段描述:

在教学《Module4unit2》Project Hope has built many schools时 ,我设计了以下片段:

片段一,阅读课文前,设置问题,Have you heard of Project Hope?What’s a Hope School?让学生小组讨论。对于希望工程(Project Hope)学生都听说过但了解不多,这时老师向同学们展示有关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照片,以及各地希望小学的图片;同时介绍了几个捐款救助失学儿童的名人的优秀事迹。在于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状态对比中,很多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优越性和学习机会的难得。

片段二,学完课文后,设置问题,Have you given money or things to help others ?几乎没有人举手。老师适时引导人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和扶持,要做有爱心的人,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号召大家从小事做起 ,帮助他人。

片段三,在学后写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小组讨论,How to help the poor children?(我们作为学生,如何来帮助贫困失学儿童,以及希望小学的师生们。学生非常活跃,纷纷献计献策;讨论结果如下:1 把自己的pocket money(零花钱)省出一部分并捐给Project Hope ;2 把自己的用过的课本寄给希望小学,3 收集班内废纸,将卖掉后所得的钱寄给希望小学,帮学生买学习用品。最后老师让学生将讨论后的内容写成一篇短文。效果非常好。

教学反思:学生其实是很有爱心的,而且以帮助别人为荣,在本节课里,他们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所想到的各种帮助失学儿童的办法令人感动,也让老师体会到其实他们是很有思想的,同时,学完本节课,学生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学习机会的难得,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人心都有向善的一面。在如何做人方面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我们的英语教材中提供了很多这样的素材,英语老师只要善于挖掘,并巧妙运用到教学中,就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第7篇:育人案例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张桥小学 杨梅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美国总统林肯就曾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而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往往更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因此,我认为,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教师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要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勇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由此激发学生自身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克服自己的缺点,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以自己的真实案例来阐述我的教育理念,表达我的教育思想,并说明因材施教在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新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对小学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同时,他们还没有学生的概念,自身行为还没有受到学生守则的约束,有的新生甚至非常任性,这个时候的他们是最难教育和管理的。

一、案例背景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叫张某,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仅是全班最胖的,也是全班个子最高的。就是因为他的特殊,让我在开学第一天便深深地记住了他——这个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既让我头疼又让我深深感动的男孩子。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了张忠阳调皮捣蛋,专横霸道的一面。他身上主要是这几个缺点:

1、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更甚者会扰乱课堂。举个小例子说:一次全校语文老师到我们班听课,整节课他都在不住地回头询问听课老师:“喂,老师,你叫什么呀?”“喂,老师,你教几年级呀?”“喂,老师„„”。

2、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不完整;有时干脆不交作业。对于不交作业的问题,他的理由出奇的简单:“老师,我不明白你说的作业如何去做,所以没有完成,也就没有交。”

3、专横霸道、欺负弱小。他依仗自己身材的优势,专欺负比自己瘦小的同学,从一年级打到三年级。一次放学路上,因为三年级一女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一下,还没等女同学向他道歉,他便冲那名女同学举起拳头说道:“干嘛?小心我揍你!”

就这样,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或者家长向我告状。这让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他成了学校的知名人物。

为了让他能够有所转变,我决定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实际上还是一切照旧,毫无长进,真是“顽固不化,屡教不改”。

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对于张某的态度,我的心都快冷了。但是,自己身为班主任,对整个班集体负有责任,就算张忠阳“朽木不可雕”,也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绝对不能放弃将张某转变为好学生的努力。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目前摆在我面前的有这样几个问题:他不想进步吗?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他不想做个好学生吗?

为了弄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开始了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是诱导张某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渐渐得到他的信任,成为他的好朋友。然后,我又站到好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流,了解他心中真实想法。在一次交流中,张某说他害怕段老师,我就趁机进一步问为什么要害怕?他说那是因为他打段老师班上的学生,段老师总批评他。在了解情况之后,我便通过开导、换位思考等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他再也没有去打段老师班里的学生。通过多次交流我发现,张某其实很善良、很诚实,只是缺乏引导,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张某很快就会转变成一个好学生。 第二步就是及时地表扬和肯定张某的进步。在朋友式的交流中,张忠阳向我保证会遵守纪律、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后来,他果然在这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每当他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让他看到了老师对他进步的肯定,让他感受到做好学生的快乐。

第三步是鼓励他融入集体。为了让他能够融入集体,让同学们都能够接受他,我又用另外的方法让他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当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以外,我还会跟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等等。慢慢地,他觉得应该跟同学们好好相处。有一次他主动找我谈话时说:“老师,王晨同学在我读不懂题意时,给我讲解了,我很感谢他,现在我们都成好朋友了。”我从心里感到高兴,鼓励他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了。老师真替你高兴,继续加油!”

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张某身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一举由原来一个调皮捣乱、打架生事的捣蛋鬼变成了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的好学生。现在的张忠阳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帮你把作业本送回办公室吧;老师,我帮你发作业本吧;老师,我帮你擦黑板吧;老师,我帮你„„。当看到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他也会伸出自己的双手,来一句:“让我帮你吧,看我的。”

就这样,他成了同学跟老师心目中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心中的“大力士”。渐渐地,他手中的小印章多了,银行卡也多了,看到 “我是得星小能手”荣誉榜上自己获得的小五星越来越多时,他会得意地点点头,开心地笑起来。

五、反思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结论: (一)、以生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跟他们成为朋友,站到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心,交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于张忠阳这样特殊的学生,我蹲下来跟他说话,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认识不足,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二)、团结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因此,我从同学和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到同学间的情和爱。让他感受到同学给他的帮助和带给他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张忠阳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他努力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同学。

通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张忠阳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同学们心中的“大力士”,老师心中的“小助手”。

其实在很多时候,“后进生”和“优等生”只有一线之差,老师只要态度正确、施教得当,再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是再厚再坚硬的冰也能把它融化,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遵守纪律、积极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处处得留心 事事得用心

张桥小学 杨梅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高中毕业生前去应聘,在应聘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硕士生,面对这些高学历的竞争者,这名青年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然而结果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名高中生竟成了唯一的一名录用者,因为只有他随手捡起了应聘现场里无人在意的一张纸屑,正是这种不经意的一拣,让招聘者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他获得了这份工作。

这个事例虽不精彩却发人深省,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的小事,但往往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中会流露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人品的高低,有时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也许就在这些生活习惯及不经意流露的细节之中。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教育人”,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处处得留心,事事得用心”。

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早上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急匆匆地进教室,心里想着:孩子们是不是在自觉地读书?今天的卫生打扫好没有?有没有同学忘记带红领巾了?今天早上我比往常早一些走进教室,看到读书班长赵云慧领着学生们在读书,值日的学生也都在认真打扫卫生,而且已经接近尾声,觉得很欣慰,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这使我不禁回想起他们刚上一年级时候的情景:那时,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活,早上吃过饭也不知道进教室,而是在操场上玩,每次都要在老师的催促下才进教室,光是这,我一直坚持督促了将近两个星期才让学生有了吃完饭就进教室读书的意识,但让他们学会自主地打扫卫生就不是两个星期能训练好的了。每天进教室看到的就是他们或是慢吞吞地收拾书包,或是在教室里跑着打闹,再或是几个围在一起说这话,愉快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虽然 “叽叽喳喳”声不绝于耳,但心里踏实许多,没有学生磕碰事件发生。然后又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扫视教室,看到桌椅横七竖八,地上也是星星点点的大小纸片,想着让学生整理吧,大部分学生在家都没做过家务,连扫地都不会,即使打扫了也不干净,到时我还得再做一遍,还耽误他们的读书时间,想到这总是自己动手快速将桌椅摆整齐、掂着笤帚打扫卫生、拖地,教室的面貌有了改变,我心里看着也舒心。

自开学来,这样的情景几乎天天上演,自然地也成了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了。虽然我也曾对学生们提出过:让我们大家一齐动手,把我们的“家”装扮得整洁、美丽,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心里知道这些孩子年龄尚小,自理能力有限,再加上现在哪个孩子不是家中的心肝宝贝呢?他们中又有几个能够体察大人的辛苦呢?他们面对老师的举动,教室的脏乱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我是能理解的。

后来有一次与朋友聊天,说到: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特别勤快能干的话,那必然会培养出懒惰的孩子来。细细回想,这话真是不假。感叹之余不禁使我想到:作为老师,如果总是这样“身体力行”包揽一切,无形中不也同样培养出一批懒散的学生吗?看来我对他们行为习惯上的过度谅解与包容是不对的,虽是一些小习惯但也是不容我们教育者忽视的。没有必要的磨练,这些“雏鹰”将来如何独自翱翔天际?

后来,我从最基本的整理桌斗开始教他们,把书和练习本按大小分成两类,大书放左边,小书和练习本放右边,文具盒放中间,转笔机放小书的里边,每节课下课先把桌面清理干净,整理好桌斗,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才出去;早上进教室先把书包里的书本、文具拿出来,再把书本整齐地摆放在后面的桌子上;每次放学前,我都让他们提前整理好书包并在教室外整齐地排好队,当他们快速地排好队时,我也会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你们排队进步真大,又快又好,太棒了!”孩子们个个脸上洋溢着欢喜之情,于是我又话锋一转:“可是再请大家回头再看看与你们朝夕相伴的桌椅们,他们的队伍怎样呢?”没有让我等得太久,就从队伍中走出了两个心明眼亮的孩子进教室去整理起了自己的课桌椅,这时原先静悄悄的队伍已变得不再安静,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整理清扫的队伍中。热火朝天的场面结束了,我赞叹道:“太好了,看来还是你们行,瞧,原先这些不守规矩的桌椅在你们的指挥下整整齐齐的站好了,把我都比下去了,如果以后桌椅再不整齐了,你们可要及时帮助他们排排好,好吗?”一阵热烈的呼应:“好!”

后来,我会趁中午大扫除的时间,手把手教学生扫地,告诉他们打扫卫生时要从前往后扫,桌子缝里也要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能在课间偶尔地看到几个孩子主动清扫教室,虽然只有几个学生,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力地表扬他们,果然,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了打扫卫生的行列中,现在的我已经不用身体力行他们就能主动地打扫卫生和维护班荣,我只要在他们打扫完后验收一下就行了,轻松不少!

有句话这样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并不是在学习上给了学生多少帮助,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不光是看他在学习上的成绩有多么优秀,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很重要,只要处处留心,事事用心,都能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第8篇:育人案例

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

生物:邓伍珍 人物:周永彬

性格:内向

爱憎分明

优点:勤奋好学 有自己的兴趣 生物爱好者

缺点:学习中太过自我,缺乏恒心,与同学缺乏交流

最让人担心的一件事:觉得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就不学,或者觉得难学就放弃

人物:赵国宇

性格:外向,我行我素,行为散漫

优点:比较聪明,正确引导还是可塑之材 缺点:狂妄自大,叛逆,不听从老师教诲

影响恶劣的一件事:课堂上和同桌说话,带动同学不听讲,和老师顶撞。

发现问题:

教这个班时,就知道有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叫周永彬,是强烈的生物爱好者,在生物方面有一定的才能,并且生物成绩非常好,但是对其他科目不感兴趣,并且一窍不通,其他科目所有成绩加起来没生物一门成绩高。从一开始我就思考,这样的学生该怎么教育他,才能够引导他,使他以后的人生走得顺畅,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呢?于是我就和其他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这个学生只学生物也不行,以后上不了大学。有的老师就说说,任他只学好生物,以后可以跟随老中医学习中医。我想这也是一个办法,学到一技之长,至少可以生活。于是我打算以后再生物方面多加栽培他,对他要就高一点。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有一天上课我竟然发现他上课在看课外书,我以为他已经自学完,能够清楚了,于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答不出来,于是我就提醒他注意听讲,并拿走了他的书,这件事并没引起我的警觉。

又一天,上课有个同学在讲话,我就请他起来回答问题,打不出来,还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自己坐下,让老师不要管他。他的态度让我目瞪口呆,还没遇到这样的学生。想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叛逆,作为老师再生气,这时候也不能跟他们一般见识,大发脾气,还是得跟他们好好讲道理。于是我示意他下课到办公室来。开始他不肯来,我想他肯定在某些方面对老师不满,才跟老师公然挑衅的 。于是我说,遇到问题一定要交流,才能解决,特别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更要注意交流。下课后,他磨蹭了半天来了。

我就问他上课为什么不听讲,他说,太难了,并且我讲的比较快,听不懂,原来就是这个问题,我就说首先,你对老师有什么意见要诚恳的跟老师交流,而不是放任自己不听讲,这样以后你就学习成绩落下去了。其次你听不进去,也不能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听了我的话后,知道老师是为他们好,他不再那么嚣张了,我就进一步说,以后要听讲,上课不能捣乱,把学习成绩提高起来,他说他可以保证以后自己不捣乱,但是不能保证周围的同学不捣乱。他这句话引起我的警觉,难道他们周围一帮学生这段时间都没学习了?于是我就借机调查其他同学,他说他周围几个同学关系好,和他一样,平时都没怎么学习生物,其中还有生物爱好者周永彬,都觉得这学期生物比上学期难多了,特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节,根本听不懂。鉴于自己以前学习生物的感受,知道这一节较难学,一时半会还难弄懂。我就劝他们暂时要保持耐心,以后老师也尽量讲慢点,要学会适应。

分析问题:

发生这件事之后,我觉得老师同学之间交流非常重要,于是就把生物科代表找来详细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情况和心理动态,特别是周永彬及其周围同学。发现情况和赵国宇所反映差不多,但其他同学都还好,比较爱学习生物课,问题只是发生在周永彬和赵国宇身上。现在就是要转变他俩的学习态度。周永彬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流,但是懂事,并且勤奋好学,是生物爱好者有带动作用,所以要主动找他谈话,和他分析现在情况,以及引导他该怎么规划自己的生活。而赵国宇胆大狂妄,我行我素,不听老师教诲,直接找他谈话,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得用激将法来激发他学习,同时他周围的同学对他影响也会比较大,我觉得通过提高他周围的学习氛围,可以转变他的学习观念。

教育学生:

一次下课后我首先找到周永彬,和他谈论了一下关于他的生活规划,并且把以前和别的老师讨论关于他的问题的思考,也和他先说明了一下。他深感老师的用心良苦,以及自己的盲目放弃,和不能持之以恒的错误,表示以后要继续好好学习生物,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把以前的课补上来。这以后周永彬的学习劲头果然足了很多,并且成绩依然在班上遥遥领先,在他的感染下,周围的同学也自觉了很多。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确实在生物方面有优势,我是我对他要就加严一些,比如将生物竞赛卷子给他做做,并且多给基础差的同学做辅导。这以后他们那一块的学生学习氛围和关系都和谐多了,并且呈现积极向上的风格。

而赵国宇虽然上课不再捣乱,并且在周围同学的感染下,学习态度也有所转变,但是依然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上课还是自己搞自己的,成绩也无起色。鉴于他的性格,我也没有理他,凉了他一段时间,量他也许淡忘了和老师之前的不愉快,我就偶尔在课堂上叫他回答问题,特别是在一次公开课上让他回答问题,他没回答正确,但是我还是鼓励了下他,这让他很意外,同时他也明白老师不会跟他计较他的叛逆。打这以后,他的态度完全转变好了。

思考:

老师教育学生一定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区别教育,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灵活的方法,千万不能冲动。作为老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性格,洞悉学生的心理,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加以正确引导。同时老师还要时刻保持警觉,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防微杜渐,导向良性循环。

第9篇:育人案例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孙丽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各自在外地工作,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学校,她经常独自一人,很沉默,不与人交流。我是她的班主任和学校心理保健师,特别关注她。师生谈话本便成了我和她交流的桥梁,在第一次的谈话本她是这样写道:她对她的小弟弟很反感,不仅仅打扰了她的学习,因为爷爷奶奶都非常偏爱他,父母经常分别打电话给她,诉说各自的不容易,甚至母亲在电话里向她哭诉,她很烦。

经过和她母亲电话交谈中了解到,不久前,父母离了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上她母亲常常在女儿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女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敢与同学交流,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这种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自卑心境。但同时又特别渴望得到关爱。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针对孙丽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育人方法:

第一:加强与家庭联系,说服家长尽责,帮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和她母亲通话,做好她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尽量抽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多点关心她,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仅局限于电话交流上,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脸上露出了点点自信,而对我也就更加信任了。

第二:运用行为疗法,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有一天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 :激发她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坚强的人。

我渐渐发现她开始开朗起来,看到我也会微笑着主动跟我打招呼,与同学们的相处也很融洽。特别在今年春季末学校举办的感动校园故事大赛中她的文章《老师,我为你而感动》,获得了二等奖。看到她文章中的字里行间,看到她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女孩仿佛获得了新生。

一、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从科学探究式教学角度对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同时,明确了科学探究的含义及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为了有效落实科学探究式教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探究式教学八个环节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进行说明,并且针对各个环节在具体实施中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本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

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八个环节是什么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三、课程特色

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含义以及对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八个环节,并针对这八个环节在实际运用时给出具体的指导建议。

1. 明确科学探究的含义以及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 知道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八个环节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 明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要素以及与科学探究式教学八个环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作为教师,应着手探究他们缺乏学习动机的成因,努力挖掘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因材施教,有效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本身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不知“勤奋”为何物;缺乏主动追求的精神;失去了学习功课的自信心。

一、探究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内因

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构成他们进步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情感、意志和兴趣方面的缺陷。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的主要障碍有:

1.动力障碍

动力机制是激励人们为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内因,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认识,即认识到行动对自己有意义;二是情感,即人们对行动有兴趣。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认识上也有误区,有的以老子的存折为资本,不知财富的创造需要奋斗;有的认为读书越多越贫穷,不知知识的经济价值;有的认为读书太辛苦,不如吃喝玩乐享受;有的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不如赶快去找份工作实在。

2.意志障碍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始终由兴趣所牵引,它随时接受着困难、挫折,甚至痛苦等情感的考验。由情感转化而来的动机能得以强化、能将一般兴趣升华为稳定兴趣的乃是意志。学生在意志方面缺乏自觉性。他们在一切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面前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依赖老师、家长的督促或帮助,极少能主动完成。和一般学生相比,他们的神经控制机能较弱,忍耐性较差。

3.习惯障碍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更多更重要的任务。学生未养成良好习惯,其进取心往往被积习的包围和干扰所泯灭,易受某种特殊兴趣爱好的干扰,如迷恋于游戏机或某项体育运动而玩得精疲力尽。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他们学习活动的进行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可见,那些学生的学习障碍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由于原来的学习基础没有巩固,学习无动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价值,有效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力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前进的动力,教师应帮助他们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这一点上,教师可帮助其先确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如一星期,一个月或一单元,一阶段等,对学生在此期间加以个别辅导,使其尝试成功的喜悦,更加奋发。然后再加以长期目标进行诱导。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了方向。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学生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因而,教师首先要教会他们学习,特别是起始阶段,学生可塑性强,教师可通过适当集中和分散强调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如对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记忆、课外学习、考试等各方面进行详尽的指导。

譬如预习,我对学生一一作指导:在学习新课前,根据要求,借助工具书,生词表等对所学内容进行学习,初步了解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且对不明确之处作出勾画,提出质疑,明确课堂上学习的目标。在新课前,我则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进行预习。

3.找回丢失的学习信心。

要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就要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程度进行分类,把授课内容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难度,尽可能照顾学生的需求,使他们也尝到“摘果子”的甜头。

同时,在设计针对性练习时,尽量照顾到学困生,让每一位学困生都能在努力后及格通过,每堂课有所进步,对于个别确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课后辅导,尽量不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4、提升积极的学习情感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想要做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就必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把老师当作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也只有教师的情感天平能恰到好处地往学生的心里倾斜,才能将学习的动力如汩汩请泉,活泼泼地输送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努力挖掘起他们内在的潜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法辅导并辅之以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打开他们的心扉,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力,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

上一篇:财务人员交接管理细则下一篇:当班主任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