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中高校档案馆文化育人路径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三全育人”的提出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性举措,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使档案部门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档案馆自身性质及功能决定其文化育人的必要性,这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视域中时代赋予的档案馆的必然使命,也是学校拓展思政教育渠道的需要。对此,档案馆要通过挖掘基础史料及发挥档案工作实践的育人作用,同时联动智慧校园平台,建立文化育人共同体,立足服务学生,与学校共绘新时期高校发展和立德树人蓝图。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档案馆;文化育人;思想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提高站位,以知促行,构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档案馆是学校精神文化阵地,档案工作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始终,高校档案馆应强化担当,以行践知,积极构建文化育人工作常态,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大展作为。

一、高校档案文化育人的内容

所谓文化育人,其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1]高校档案具有传承性、历史性、真实性特征,富含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发挥着思想引领、精神陶冶、知识传承的作用,具备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高校档案文化育人,是基于档案自身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接触档案的过程中,从档案资料里获得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走近学校;从档案中汲取具有积极人生观、价值观、正能量的信息,让学生精神、思想、行为上受影响,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高校档案馆要把自身打造成文化育人的基地,以服务教育教学为本职,根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把积淀的历史信息资源从传统的收藏、保管中解放出来,把档案业务转换成育人手段,全面参与高校育人。

2021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得“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立项,围绕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学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面对学校在“双高”建设工作上的进展,档案馆机遇和挑战并存。档案馆要在文化育人的范畴大显身手,积极参与育人环节,通过构建文化育人环境,与学校共画育人同心圆,助力学校“双高建设”的同时,实现“三全育人”视域中档案馆被赋予的新时代价值。

二、档案馆文化育人的必要性分析

1. 档案育人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视域中时代赋予的使命

众多高校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归口在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档案馆文化育人的潜在功能容易被忽略。“立德树人”是高校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重点发展幼儿教师培养事业的高职院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三全育人”要求,把好学生进出关口,输出合格的学前教育一线师资人才是其立命之本;坚持以德为先,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落实育人工作的根基。新发展环境下,高校档案馆从盘活资源,发挥好档案资源资政、育人、存史功能的角度,让档案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鲜活教材,完成档案馆从管理部门向文化育人机构的角色转变,这是高校档案机构必须走的跨越发展之路。

2. 档案育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供新探索

高校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各项事业开展中自然形成的重要资料,是先辈们竭尽一生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初心和智慧,是广大师生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财富,是珍贵且真实的历史记忆,对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档案馆通过收集、保管、开发和利用学校档案资料,成为丰富信息资源的汇集地,为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提供服务,为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积累和提供育人素材。基于高校档案及档案馆的上述属性,高校档案馆要充分应用好资源优势,结合“三全育人”大环境,把握时机实现创新发展。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包括学校历史文化、学术科研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及管理文化等等,具备实现教育目的功能。一份文件、一张照片、一个视频、一匾奖牌,小到只能看作学校文化育人素材一个组成单位,也能大到成为创造良好文化环境的“教育场”,无形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教育力量,起着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档案馆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些文化元素,以文化人,最终实现档案馆文化育人功能。档案是很好的育人素材,可以帮助学校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上寻求新的切入点,为高校文化育人工程提供运行新渠道。

三、档案馆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集中体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3],档案馆文化育人,积极构建文化育人环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能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实现档案潜在育人功能的同时,还能服务高校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有关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要求。“三全育人”视域中,高校档案馆要更好地秉承文化育人新理念,共同参与探索思政教育新举措,对此,应注重挖掘、运用档案资料信息,将其转换为正向意识形态,多角度、多形式熔铸到学生的精神观念、文化观念、学习观念、生活观念中去,激发其文化自信,引导其身心良性发展。

1. 发挥档案基础史料信息的育人作用

档案资料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成且鲜活的教材,这是档案馆参与文化育人的先天优势。档案资料中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着对学校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先辈人物,每一份档案都有故事可说,找准档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挖掘档案故事中进步、积极、具正面导向价值的信息,选择如百年建党、党史学习等主题切入,以开展讲座、举办展览等形式或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官网等媒介平台发布,多渠道传递、输出,是“三全育人”视域中档案馆文化育人最直接的手段。

2. 发挥档案工作实践的育人作用

档案工作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整理业务角度都具有教育功能。档案工作具备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无论是机关单位或企业,档案工作无可厚非都是办公室综合事务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的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提供利用等八个环节[4],前六个环节为基础工作。贵阳幼高专现有含文书在内的共9个档案类别,从育人的层面来讲,高校档案馆可以设置档案整理志愿服务岗位,面向在校学生招募志愿者,让学生了解、参与档案的征集、整理、编目、著录等基础工作,为学生打造业余实践平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奉献务实的精神品质以及工作担当,提高学生参与学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档案整理实践过程中习得档案业务技能,档案意识得以培养,又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经验基础。师生共同协作,抓紧档案基础工作,档案利用得到切实保证,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这是“三全育人”视域中高校档案馆践行好育人职责的关键一环。

档案工作是依法开展、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在志愿者不具备档案工作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要着重在志愿者政治素养、综合能力上把好关,例如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作风是否积极良好、是否具备严谨、细致的态度品质,是否懂得计算机知识、能否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制定档案工作志愿者门槛标准,即是在管理上从符合档案工作规范、要求的角度对广大学生的基本综合品质提要求,无形之中实现档案文化育人。

3. 联动智慧校园平台,建立文化育人共同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手段也从传统向数字转变,构建智慧校园。如搭建学工、教务、财务、图书、档案等核心办公系统软件平台,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就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实现学生生活、社交、学习得到有效拓展上的举措是建立了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互动式“易班学生工作站”。这两大实体服务平台储存了学生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文化娱乐等方面情况的海量信息,反映着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动态、思想素质等,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阵地和学生精神家园的角色。实事求是地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工作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事业中状态相对沉寂得多,要实现档案文化育人,就要打破档案馆业务上“保守”的状态,要走出去,活跃起来,保持区别其他部门的独特性,也要积极搭建与其他业务范畴间的联动,朝着服务学生的方向,将档案服务入驻到校内各大平台里去。

档案馆与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联动育人。中心是一个集事务办理、咨询服务、信息发布、师生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学生工作平台,档案馆进驻中心服务窗口,与中心入驻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达成资源共享、共同育人的命运共识,对所进驻窗口充分授权,开通档案借阅和利用咨询、办理通道,拓宽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和对象。围绕学生关心的利益问题,如“学生个人档案里应该有哪些东西”“毕业后个人档案寄往何处”“个人档案的重要性”“档案馆里有学生的哪些档案”等内容不定期发布讲解文案或者学习视频,以及开展师生面对面交流,提高档案利用实效、引导学生关注档案、培养学生档案意识的同时,也担当了学生成长导航的角色。服务窗口的设立还能为部门工作形象、优良作风、工作宣传等打通有利渠道。

档案馆与“易班”联动育人。易班作为综合性网络互动社区已逐渐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5],档案馆要把握档案网络育人的机遇,占据主动权,实现档案利用、知识宣传跟易班的功能对接,加强对学生思想引领和文化渗透:充分利用和发挥易班公共群的资料库功能,整理并共享可公开的档案信息,提升档案资料作为育人教材的信息输送与流通,方便师生学习;利用易班的博客、论坛、微博、话题、相册、视频等功能,从档案中提炼丰富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通过“易班”发布、组织开展档案主题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保证活动宣传知晓度,提高学生参与的广泛度。“档案+易班”的工作模式把档案资源借助易班平台,融入学生网络社区,扎进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形成共享式、网络式的常态化学习,满足当下“网络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这一环境趋势,是档案馆与易班平台合力育人的体现。

四、结语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对档案利用服务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档案开放力度、共享程度要更加显著,利用手段要更加便捷,档案资政、公共服务、文化教育能力明显提升。新时期,“三全育人”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举措是高校的使命所驱,档案工作作为高校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要应势而动,必须认识到档案文化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区别于其他部门的思政教育行为。总之,档案部门要立足服务师生,创新档案的利用和服务环节,真正实现档案的价值,共绘新时期高校发展和育人蓝图。

参考文献

[1] 陈秋明.文化育人的独特价值[N].光明日报,2017-01-19(14).

[2]邵振静.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9.

[3]张进渝,张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J].西昌学院学报,2005,17(3):112-114.

[4]周爱华.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5]陈静,王玥,何潇.易班“校本化”建设视角下网络思政育人途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183-184.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下一篇:公共卫生事件中叙事心理阅读疗法服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