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以心育人

2023-03-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以德育人以心育人

春风化雨,以心育人

摘要: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当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低,对班主任的管理极为困难,可以说班主任就是班级的核心所在。作为班主任,不仅需要充分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还需要在家校之间做好沟通平衡作用。并且,还要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的高效管理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笔者将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述如何在教学中进行高效管理。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语文教学;管理技巧

在小学阶段任班主任,在进行教学和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等外部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而不是刻意的去告诉学生一些深奥道理。不过,在小学阶段中班主任的任务较为繁杂,不仅需要进行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矛盾调解,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也需要将高效管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高效管理来有效进行学生学习质量的而提高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1 小学语文教学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1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实施中,很多内容都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提升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落实与顺利开展。

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坐井观天》一课为例,班主任就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借助语文教材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成型阶段,也是班主任管理引导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将小学语文教学同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了教师的管理效果,也对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1}。

1.2强化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辅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时,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极大的提高教师所负责班级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中《秋天的图画》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本节课内容讲解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室外教学的方式。《秋天的图画》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秋天到来时的一些场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秋天的认识,引导学生更加喜爱大自然。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时,可以将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对户外环境进行探索观察。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对班级形成和谐、团结的集体氛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班主任管理工作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只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还可以推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落实{2}。

1.3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活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新奇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趣的语文课堂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级较小,对各种新奇的事物接受度较高,反之则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接受度较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通过让学生来讲故事或者是做游戏,教师在活动结束之后都需要及时的进行点评,通过点评这一方式来传递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其主要目标是结束语文教学来推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班主任管理工作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2.1 教师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促进语文教学顺利开展

身为小学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开展时还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和谐相处,也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与学习有关的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得出的结论来激励他们更加向学。以此来营造学习氛围浓郁的班级环境,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习意识,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形成积极学习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学习中也会更加积极主动,课前进行自我预习、课上主动发言,更好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

2.2平衡家校关系,联手推动教学质量

班主任是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良好的家校关系对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也有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在课堂当中,当学生回到家里之后的教学主要需要家长来负责。良好的家校关系,可以让任课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家长对任课教师也更加信任,二者共同努力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质量,切实做到家校联动,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良好的家校关系可以让学生对拼音、陌生字词、古诗词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离不开班主任在其中的努力。

2.3充分重视每一个学生,减少学生心理不平衡

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降低学生由于教师的不合理对待而引起的厌学心理。学生在受到不合理对待时就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自然而然就会想用不学习这种方式来吸引教师更多的注意,这样就会陷入一个负面的死循环。因此,版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一视同仁。

3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与语文教学活动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支持与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落实对平衡家校关系、创设良好教学氛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对推动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当中,就需要将班主任的管理技巧连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卫.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教师 ,2018(S2):179.

[2]时锦红.小学班主任工作“三原则”[J].甘肃教育 ,2018(23):39.

[3]邓春燕.略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实践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6):177.

作者:简月英

第2篇:用“以心育人”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美

【摘要】深厚的文化素养会使艺术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芒。困此,中学艺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以心育人”教育策略,努力培养学生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洞察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开拓艺术审美,广采博收,厚积薄发。这样,艺术教师才能做到用“他山之石”攻学生的“艺术之玉”。

【关键词】艺术学科 心育教育 促进 艺术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体艺高考生培养中实施“以心育人”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52。

“艺术教育中赋有丰富的心育教育”,高中阶段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塑造学生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艺术素养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他们道德品质、个性特征、人格魅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通常情况下,学生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能促进他们良好的精神品质、道德品质、人格魅力与心理品质的形成。“艺术教育不是艺术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句话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艺术教育在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同样也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可以引导与培养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提升积极情绪,完善心理品质。通过艺术教育中蕴涵的内在美有利于学生形成美的人格、美的品质、美的心灵、美的素养,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艺术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指导学生欣赏、体验、创造与实践等各种各样丰富活泼的教学活动,对艺术教育进行感知、理解、创造,通过广泛开展“以心育人”教育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审美心理特征, 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浅陋之见。

一、优化“以心育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

艺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灵品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精心选择艺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以心育人”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促进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生活、提升修养。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通过对艺术美的展示来表现自我、愉悦自我,积极反映学习与生活中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喜欢与热爱,对艺术活动的感悟与体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让学生在对美的内涵的感悟与体验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在艺术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往,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与完美的心理品质,身心健康的享受艺术之美、体验生活之美,感悟心灵之美。教学中,艺术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作品蕴涵的内在美。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为学生播放《舞耍狮龙迎新春》、《大紅灯笼高高挂》等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频,净化学生内心,然后布置学生为家人画一幅画,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心怀感恩,让学生通过对画的创作,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美好。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着力讲解《十八相送》与《化蝶》这些作品的美的艺术特征,帮助与引导学生在作品鉴赏中感悟与体验艺术作品背景下的生活之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现实与艺术之间的美的价值。因此,艺术教学中不管是创作作品,还是欣赏作品,教师都要引导与帮助学生在艺术教学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认识自我、认识生活,发现美、认识美,身心愉悦地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

二、探索“以心育人”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体验美

高中艺术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促进学生对美的体验与艺术教学策略紧密联系。艺术教学新课导入中应用情景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体验美的关键。目前,高中艺术教材包括鉴赏、创作、教学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新教材作品涉及了丰富的古今优秀作品及中外作品精髓,在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着重涉及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爱国情怀教育等;教材内容的选择较为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因此,艺术学科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新课导入至关重要,要精心设计能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与心理感悟中充分体验到艺术美的新课导入方法。如:在《剪纸》课堂上,教师可采用通过“以心育人”故事的形式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展现给学生,其中包括各种吉祥图案的象征和寓意。通过故事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以此激发学生在中国剪纸传统文化中体验艺术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体验艺术之美”的重要环节,艺术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联想心理,积极组织开展有效的联系引导,指导学生感悟艺术作品之美,帮助学生用完成作品的方法体验艺术之美。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想法呈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当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之美,还能让学生在作品创作中体验创新之美。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音乐学科中选择的适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作品,艺术教师可抓住作品中的“景物描绘”这一关键,通过电影资料播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体验假日里在公园划船的美好情景与心理感悟,并帮助学生将感受与作品相联系,让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中享受体验之美。总之,在艺术课的教学策略上要把握“以心育人”的方法,遵循艺术教育规律,科学更新教育观念,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育人模式,有效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激情高昂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美,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与艺术素养。

三、立足“以心育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

立足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以心育人”主体参与途径,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课标》中指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与优秀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与团结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艺术要素及艺术形式要素,了解艺术形式要素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懂得艺术语言是凭借艺术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如在《与时俱进》雕塑教学中,教师通过先仔细欣赏作品,然后再探究创作,让学生自己发现美术形象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聆听发现美、感受体验美、理解创造美的育美、育心、育人教育活动。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发现美的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艺术作品所折射出的优美、壮美、凄美等千姿百态的艺术美。在潜移默化的艺术教学中,学生会加强对生活之美的关注和发现,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艺术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以艺育美、以美育心、以心育人”的教学目标。

四、构建“以心育人”活动平台,促进学生感悟美

高中艺术教育教学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艺术教育特色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施“以艺育心,以心育人”教育策略,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中体验与感悟艺术之美。活动中艺术教师要以学校美术、舞蹈、音乐类的社团活动、艺术交流竞赛活动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具有丰富艺术亮点的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展现艺术特长、发挥艺术个性、提升艺术能力、培养艺术素养的舞台。如在学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节的活动中,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既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能展现艺术风采的“心理剧”、“相声”、“小品”以及绘画、摄影、剪纸、手工等美术作品。教师在艺术活动中既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要指导与引领、帮助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创新发展、积极探究、不断进取。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时需要师生齐心协力地做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等阶段的工作,教师要将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艺术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机结合,制订可行性教学方案及活动策略,形成别具特色的在感悟美中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风格。

五、确定“以心育人”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素养美

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以心育人”教育实践,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完善与培养,优秀品质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活动中实施“育心教育”为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新课程标准下的艺术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前,艺术教师必须重新确定新课程标准下的育人目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和最易接受的艺术教育活动,能从情感、意志、品质、作风上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在艺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艺术学科的教育优势,赋予美的形式,施以艺术教育,辅以德育,启迪学生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促进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促使学生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促使学生的气质和风度高雅大方,形成完美的人格。通过艺术教育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体现出当代中学生应有的艺术素养美与学科核心素养美。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支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它在实施和推进学校核心素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艺术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和學习的习惯,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09.

[2]李冬梅.聚焦美术的核心素养与绿色教育[J].新课程(中),2015,07.

[3]任明娟.中学音乐社团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及实现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

作者简介:

宁童年(1970.10-),男,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宁童年

第3篇:“以德育人”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虽然近年来,在教育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各个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新时期新阶段的任务要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

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 、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3.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

相当一部分职校生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可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不少职校生是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1.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

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

就其实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

面对中职学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难道就只能放弃或听之任之吗?常说“教书、育人”。教会学生知识只是让他健康成长的一面,德育教育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能否品学兼优其中包含了两大因素:学生和教师。

三、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1.针对学生特点

(1)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教育为重点,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4)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2.发挥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此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德育课教师和学生会” 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教师与学生都是职校教育的对象,教师既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级劳动技工学校)

作者:韩春雨

第4篇:以德育人,以心育人

做四有教师 育时代新人

——以德树人,以心育人

五府营中心小学

王俊芳

15234002761

030025 [摘要] 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师要拥有高尚的师德、丰厚的学识、永不止步的研究,创新精神、追求真善美的心、热爱生活的心、终身学习的信念。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能更好培育时代新人。以德树人,以心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以德树人,以心育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关键词】

时代新人

以德树人

以心育人

学校是成就人才的地方。教学使学生成才,教育使学生成人。成才先成人。

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担复兴大任做忠诚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一线的教育者的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注重学生品行的培养,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行化人,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把教书放在第一位,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树立崇高追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尊重,切实矫正好孩子们的人生方向。用真言、真理、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播撒善良、正

1 直、诚信的种子,当好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二要坚持治学与立德并重,要牢固树立要树立求知精神、专注精神、刻苦精神和进取精神,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不断提高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本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及时掌握国内外教育新动态,始终站在教学前沿探索规律、钻研业务,踊跃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积极创新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造活力,切实成为精于教学、善于育人的行家能手,努力做大善之师、大爱之师、担当之师。

三要坚持创新与创优并重,围绕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创优,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着力提高农村孩子的学识水平;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创优,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的体制机制,努力在开拓创新中创造一流业绩。

四要坚持自尊与自信,常怀兴教之心,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后劲的理念。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统筹解决,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环境,让更多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感受到温暖,充满干劲。

教师的岗位虽然平凡,却担负着启迪智慧、传播文明的重任,必须始终牢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整个社会树立楷模、当好标杆。在以德树人,以心育人时,新时代的教师要明确到以下几点:

1、拥有高尚的师德

2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高尚的师德包括敬业爱岗、高度负责、教学精专、关爱学生身心发展等优秀品质。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恪守高尚的师德、从严要求自己,处处以教师育人为已任,做学生的楷模,从一言一行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如果说知识可以让学生成才,那么高尚的师德赋予学生的也必将是健全的心智,高尚的灵魂。

2、拥有学识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

俗话说“术有专攻”,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者,其最基本的素养应当是其专业素质,也就是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对于所任的科目,首先应当是一个“能者”。只有对该门学科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所有知识点的透彻了解,对其知识脉络的了如指掌,才能在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时不至于“卡壳”,才能更清楚、科学地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也才能让学生敬重、追随。

3、拥有对教学永不止步的钻研、富有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教学不止,钻研不止、创新不止。现代资讯发达,可以让我们资源共享,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特别是教学课例、课件,只有我们动动鼠标,相关的资料就出现在眼前。浏览这些资料,可以让我们开阔思路,从别人的教学思路中获益。。要做到每节课高效,关键还是对自己教育教学的钻研、创新。

4、拥有追求真善美的心

在经济快速发展、日益商品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会受到物质世界不同程度的冲击,在物欲巨大震撼力作用下,我们教师应何去何

3 从?我认为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坚韧的心,做到洁身自好,不追随物欲,敬业爱岗,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严于律已、分清是非善恶,教好书育好人,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调控,保持心中最本色的一面,同时我们也要永存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追求高尚的生活趣味。

5、拥有热爱生活的心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首先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热爱本职工作,继而才能热爱学生,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师也是一个高压职业。如果教师是一个热爱生活、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他对待工作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热爱生活,深喑生活的本质,尊重并敬畏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中的小挫折。对待学生,他如和煦的春风;在课堂上,他似温暖的阳光,带给学生明媚的世界,也带给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6、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要让学生爱学习,首先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旺盛的求知欲,不但对本专业的学习钻研,对其他不同学科也可稍有涉猎。作为教师,永远像小孩子一样具有求知的渴望,这样才能让自己先成为一条充满新鲜活力的溪流,才能引领你的学生,也就是“小浪花们”到达广袤的知识海洋。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做到桃李满天下,

4 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在工作中,我们正要以这种善良为基点,从高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

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做四有教师,育时代新人,从树德开始。

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传递的精神,以教书育人为已任,不仅要做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更要做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甘为人梯。

以德树人,以心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以德树人,以心育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做四有教师,培育时代新人。从我做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N].人民日报, 2014-09-10(2).

[2]习近平.全面贯徹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1). [3]杜朝举,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知识渊博与仁爱之心――当代好教师的四个维度[J].教师教育论坛,2015,04(28):68-70.

5

第5篇:以心育人

【轨道运校】“以心育人”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者虽久不废,流芳百世,是为“三不朽”,而立德居首。《管子·权修》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说明人才的养成需要终身培育。职业学校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输出和智力支持,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立德树人从根本上说是以心育人,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价值观和人格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明确立德树人的主体性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师德高尚、有丰厚专业积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求教师知、情、意、行相统一。知、情、意、行的统一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表征方式,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人才,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高校的教育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通过和他人的接触、对生活和学习的思考逐渐形成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理解和认识问题有着深刻影响,对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经过思索与沉淀,内隐的意向发展成为外显且较为稳定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构成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包括价值塑造、人格养成、教授知识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方式获得,“教”的功能逐渐淡化,“育”的功能逐渐凸显。“育”是心对心的召唤,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育”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有重要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育”的基础,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因素。《礼记·大学》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说明心理是行为规范的内部动因,教师心理健康是“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基础。

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生2700多万,在编教职工200多万人。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需要发挥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引导教师建立起对新常态下中国的特色发展道路、发展理论、社会制度和优秀文化的认同,带动高校近3000万师生建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认同。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立德树人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社会互动与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认同和解释过程建构了社会本身。个体会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对所处的情境进行认同选择,在产生社会知觉时,主观上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通过所隶属的群体来获得“集体自尊”,努力追求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对主流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自信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之上,认同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系统认知为基础。只有从心理上构建起对中国国情和发展的系统认知,才能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元的思想意识和各种价值观交融冲突的态势下,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研究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表现、特征和结构,才能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准确评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课题组,在对我国多省市数万名一线教师访谈和测试的基础上,从认知与探究、社会能力、职业动机与情感、职业人格与道德等方面构建了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测评体系,并在研究中发现,心理健康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能够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表现出较强的亲社会行为: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热情、豁达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培养了学生诚挚、谦逊、豁达等优良品质,更容易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积极的认同。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决定了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才能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提高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培育教师积极的社会心态,增强对现行社会制度与文化的认同感,表现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显著提高立德树人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教师处于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良好状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和培养出人格健全、心态积极的学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只有清楚地认识各类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特征和结构,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师德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形成师德的必要条件。对国情不熟悉,对中华文化不了解,认为社会规范是对自由的约束和限制,抵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思想和认识容易导致不适应社会文化、蔑视社会制度等个体行为,若任其发展,可导致其出现文化适应障碍,甚至反社会型人格的出现。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从提高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入手,从而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系统工程 作为专业研究人类意识与行为的心理学科,理应发挥其特有的学科优势,积极探索,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主体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充分发挥心理学科优势,加强对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工作,有助于从国家政策层面、高校管理层面和高校教师工作层面为维护高校教师积极的职业心理健康状态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深入地探索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明晰教师职业心理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及时了解和把握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及时掌握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根据,为扎实、有效地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相应的教师心理促进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第6篇:以心换心,真心育人(德育论文)

以心换心,真心育人

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爱它高雅、神圣、博大,爱它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延续,是中华民族兴衰的载体,是知识、经济腾飞的使者,是浇灌爱心的一方沃土。我为选择教书育人这个职业而无悔。

当上老师后,我认真地思索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怎么做,我绝不能让我的学生因为我的作法而引发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反感。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逐渐摸索出教育学生的“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她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信心就是教师要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

认真抓好切入点,播撒一份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她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可以教育好学生。孙艳是我曾教过的一个女孩子,身材不高,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开学两个星期,她没有举过一次手。经过了解我知道,孙艳的学习成绩很差,升级考试语、数两科成绩都不理想。爸爸由于身患尿毒症,需要每周到医院进行透析,虽可以报消一些,但毕竟太少,导致家庭经济很困难。由于这两重压力,使小小的她,过多地封闭了自己。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我主动找她谈心,告诉她老师已经知道了她的情况,知道她很不容易,老师愿伸出手帮助她,让她和别人一起健康成长。孙艳似信非信地看着我,当看到我诚恳地眼神时,她点了点头。于是,从这以后,每天中午吃完饭,她都拿着书主动到办公室找我补课,天天不落。一段时间以后,孙艳变了,变得爱说爱笑了。在班上,打扫卫生总是很认真很积极,同学们都觉得孙艳象变了个人一样。春节的时候,她拿了74分的好成绩回家去报喜。就这样,我努力抓住教育的切入点,在学生的心田里撒播了一片爱心。

及时捕捉闪光点,树立一份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的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 我班的张家瑞同学,思想活跃,课堂纪律差、文化成绩也差,但体育成绩突出,在运动会上,他为班级争得荣誉。于是我抓住这一点在班上对他进行表扬,让学生们在这一方面向他学习,也让学生们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此,我还专门组织了一次班会,主题就是“找优点,找长处”,让学生们互相找对方身上的优点、长处,使很多原来自卑感很强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有长处和优点,从而产生赶上先进的勇气。

坚持抓住转化点,多留一点耐心

我们班这些男孩子特别好动,平时小打小闹不断,一进教室门学生总是告状纷纷。为此,我曾很是苦恼,但慢慢地发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只要留一点耐心,就会收到很好地效果。姜川是我班的一个男孩子,习惯极差。一节课四十分钟,他不能静下心来坐五分钟。任凭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他照样我行我素。一次活动课,老师让学生说出你的烦恼是什么?很多同学说得都是“我最大的烦恼是姜川经常„打‟我。”“打”其实指的是他爱东一下西一下地与同学闹。听到任课老师反映的这一消息,我知道机会来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上节课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似乎很有感触,心里看来也很不好受。我于是趁热打铁,耐心地给他讲养成良好地习惯对人一生的意义,并与他约定,从现在开始,如果第一天,每节课能静下心来听十分钟,第二天,能静下心来听12分钟,依此类推,一周一总结,如果每天都能做到,就给他在“勤奋的小蜜蜂”加一枚章。在我的耐心教育下,姜川上课的自律性有了很大的改进。

“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昂起头来走路。”这是我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它时刻激励着我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把所有的智慧和爱心,无私地献给我的“孩子们”。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正是要用“真心”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灵。

心理置换,让微笑伴学生成长

做老师板面孔好吗?不好!因为总板面孔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影响,对别人也是一种不尊重,更何况每天面对的都是有美好幻想的未成年人,他们会很不喜欢。因此我总是多展示微笑,因为微笑可以创造和谐的交流环境。通过微笑可以把教师的美好心灵展示出来,学生看到老师的微笑,心理得到了某种满足,他也会把微笑传给别人,所以微笑是看不见的教育,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交流方式之一。

如果当一个学生无意识犯错误时,教师给他一个无声的微笑,他的自责心理要比劈头盖脑的训斥沉重的多,这种尝试我常有。

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微笑是一种教育,一种爱的教育:

当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由衷的赞扬,能够给孩子快乐;

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最好的鼓励,能给孩子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无限的温暖;

甚至当孩子调皮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无声的批评和无形的约束。

作为班主任,我能弯下腰听学生讲话。现在的学生思想十分活跃,表现欲十分强烈,敢想敢说。作为老师,能听进学生讲话本身也是尊重,尽可能在他讲话的时候,眼睛看着他,边听边分析,中途不打断他的讲话。而且敢于向学生认错。作为班主任,难免在处理学生之间问题时,有时可能处理的结果出错。每当知道了自己出了差错,我都及时向学生道歉。

冰心老人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于是,我采取角色换位、感情换位,多设想几个如果::如果我是他,如果老师不信任我,如果我无人关心,如果我被用人欺负,如果我受到挫折……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因材施教”,用师爱建立了与学生间高尚、无私、美丽的情感,以爱心走进孩子们的童心世界。

终于,我体会到了何以为“师”: 以心换心,真心育人。

为人师是我的骄傲,是我的快乐,所以我会为做一个称职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懈努力的。

第7篇:以德育人

德育虽然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但是也要把握全局。那么如何让各项工作在我们德育工作中得到和谐的共同成长,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下几处着手:

(一) 教师方面

1、创设温馨教室,营造良好氛围

在科学实践发展的指导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尤其是发挥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德育工作的作用,这在德育工作中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在班主任老师首先第一步应该创设“温馨教师”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温馨教室”是指一种民主、温馨、和谐、高品位特点的班级育人环境,它不是另起炉灶,只是针对目前学校教育中的班队集体的潜力尚未充分开发出来,班级建设与管理模式过于单

一、陈旧、封闭,僵硬,缺乏创造性的提出新概念,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营造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分为,使教室成为师生共同学园、乐园。那么如何创设“温馨教室”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尤其是班队和中队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在活动中充满童气,真正的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在“温馨教室”里,人人都能享受一份真诚的爱,人人都有发展的机会,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融为一体,户相互爱,共同发展,把教室成为学生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开发的良性、和谐、协调教育的好地方。

2、加大感情投入,实现情感丰收

加强德育工作的感情投入,对学生“变要我接受教育为我要接受教育”。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进程育人,提高教师德育服务质量。众所周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师对孩子感情的投入,当然这种感情的投入绝非“滥情”,这需要我们教师真诚的奉献自己一棵心,对每个孩子的都有一份真诚的爱,这种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给予他们真正的爱。

3、常规管理不留空档,培养良好习惯

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师每天循序渐进的重要工作。从早上学生到学校后,老师就得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学生,哪里有我们的孩子,哪里就有我们的老师的眼睛,关心他们的生活,在这当中,班主任老师可以充分发挥班里小干部的监督作用,做到常规管理不留空档。

(二) 学生方面

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人员,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做到内在的转化,而这内在的转化关键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己反思,在反思中快乐成长,成熟自己的思想和心智,反思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身边每一个人。特别班里的模范学生的带领作用下,让我们的孩子充满灵气,智慧和活力,从而实现教育真正的价值。

(三) 学校方面

1、以文化为引领,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构建精神世界有着极大的作用,高品质的学校底蕴是师生发展和人格熏陶的重要的力量。那么,学校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从大局层面要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比如,在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工作上的同志关系,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学

校在老师高兴的时候送上祝福,悲伤的送上安慰,让我们教师享受家的温馨。从而积淀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要注意学校文化的多元取向,让我们的学生在这多元的文化中感觉到知识的沐浴,知识的力量。比如说学校在课程资源上强化多样,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既延伸教学,有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数学学科可以开展诵读数学家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制作数学手抄报,制作单元复习网络结构图、数学广角等实践活动,通过这样既让我们的孩子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的熏陶。

2、精炼领导机构,引领学校德育工作

在科学实践发展观中明确指出,要处理整理和部分的关系。学校作为领导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首先就要求做到四精:一是领导组织精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了年级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组,实行班主任、教导处、学校“三级管理”负责制,定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二是计划精炼。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大纲要求和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传统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开学初的计划,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序开展德育工作。三是活动精心组织,在抓常规的情况下,精心组织活动,真正的达到能教育学生的目的。四总结评比客观公平。学校通过这些活动精炼领导机构,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思想,从而领导学校全面的德育教育和班级德育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

3、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大手拉小手,德育导师制

德育教育要让每个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就要求学校通过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行动静结合,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总是有部分特别难搞定的孩子,就需要学校在大手拉小手的引导下,实行德育导师制,并且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分析,让我们的孩子德育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 家庭与社会

1、家庭教育——做孩子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不仅要行动一致,而且要始终以同样的原则除法,做孩子志同道合的伙伴,共享孩子成长的幸福。如何实现家庭教育的真正功效呢?在新时代下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与教师的网络沟通、亲子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来实现优质的家庭教育,当然伴随着学生的品德在这优质的家庭教育中也得到的提高和升华,帮助了孩子的德育教育,这也是符合我们德育教育的原则的。

2、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有机统一

哲学上曾说:“世界万物都是一个统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然,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也是有机统一的,尤其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我们的社区资源进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笔者认为,德育教育的系统性、持久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资源,依靠社会综合的力量来实现效益最优化,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来计划和实行。而其中,社区教育对健全学校德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社区是孩子接受社会道德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地方,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社区环境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写实的社会氛围,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社会。社区的各种社会因素,诸如居民职业、经济情况、就业形势、文化背景、民间习俗、道德风貌、社会信仰等等都能让孩子耳濡目染。因此,社区德育与学校德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德育一体化,充实德育一体化内容,拓展德育一体化途径,促进学校德育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加强了对孩

子的德育教育,同时也丰富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第8篇:以德育人

以德育人,教子有方

——李政普家长先进事迹材料

米脂县第一中学

家庭式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把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作为家长,积极支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坚持“爱而不溺,宽严相济”的原则教育孩子,努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她的儿子李政普是米脂一中

九、一班的学生,三年来一直担任文体委员,爱好广泛,性格开朗,成绩优异,多次评为三好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都有突出的表现,这一切都因为他有一个称职的母亲,她是一名超市员工,也作为李政普同学的好家长。

一、 以身作则,乐于助人,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因此,妈妈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平时,她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工作从不懈怠,从各方面都做到细致,认真。有一次,在下午四点多,妈妈该下班了,我到她所在的超市门口等她,她将陪我去买衣服,在门口等了很长时间不见踪影,进去一看,她正帮助其他员工一起卸货,看到她瘦弱的身躯,来来回回,急急忙忙,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很是心疼,回家学着妈妈

的样子,为妈妈准备饭菜,一会儿,妈妈回到家,看到我的样子,把我推开,戴上围裙,马不停蹄地做起了生活,让我感动,让我流泪,就想说一句:“妈,别忙了。”但却不能,这是她的荣耀。

二、 温馨和睦,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她深知,自己给不了孩子全部,但她知道一个优秀的,安逸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努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我就在这样一个温馨的气氛中长大。在生活中,她关心我,爱护我,对我的学习,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激励,引导我。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十二岁那年,我生了一场病,那是我记忆中最厉害得。高烧三十九度,刚得知妈妈便放下来一切手头的工作,带着我去了医院,马上便买下了一个床位,开始叫医生给我打点滴,她看到我这次生病的厉害性,一个人站在墙角哭了,这可以说是一次生活的困难,一会儿妈妈用纸拭去了眼泪,用热毛巾在我的额头上加快病情的好转,自己也没有顾得上擦手。这时,她恍然记起了我的课程问题,便连忙掏出手机打电话给班主任,我告诉妈妈别急,她还抖着手指打,通话时急促而又段段续,最终还是为我记好了课程和作业。一会儿忙完了又帮我打好了饭。在医院依旧是一副忙碌的样子。心中的温暖无法言说。

三、 肯定鼓励,树立孩子的自尊自信。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进步有一定作用。生活中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增添他们内心的自信,自觉地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乐观向上。因为没有永远地失败,所以我们面对困难,失败时不必畏惧。就在去年我的成绩下滑了,当我拿到通知书时一直是揪着心,回到家心切依旧忐忑。没想到的是,当妈妈了解到我的成绩时,她用温和的语气激励我,鼓励我,并未指责。当每次小考成绩下来时,不论上升还是下滑,妈妈总是能鼓励我进步。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每天,我走到校门口前都要大声说道:“我能行,我最棒!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行,只要你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有这样的鼓励,我都在尽力做着我分内的事情并带着莫大的信心。

四、 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妈妈从我小时候便给我听许多音乐,希望将来在音乐这方面有突出表现,又在初中时要求我每天坚持锻炼,尤其是每天早晨的运动很重要。同样,在学习中妈妈也要求我大量地阅读文学著作,这样有利于将来的写作能比别人技高一筹。妈妈也希望能全面发展,能拥有更广阔的前途。

五、 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保证。在孩子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孩子要完成当天的作业。在做作业时必须是一气呵成,不允许交头接耳,稍有走神便警告一次。从小学开始,妈妈就严格把握我学习和看电视的时间,从不松懈。在公共场所,她要求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在公交车上要学会礼让,从小使孩子树立一颗爱心和正义感。在每周第一天,她都会把孩子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并告诉我这是对国旗的尊重。她习惯从细节中教育孩子点点滴滴,乐于助人就是做人需要具备的优良品格,时不时讲一些伟人的故事来教育孩子,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指导孩子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现在,我在学校和亲戚面前也收到了比较好的评价。为此,妈妈还将一如既往地教育我,教育她的儿子,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更加出色。“用爱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妈妈就是这样一位用爱心点灯的人。这样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人,尊敬就是对她最好的礼赞。

第9篇:以德为首,育人为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明文指出: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与教学活动之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的确,一个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如果一味停留于只求学好文化知识为己任,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和熏陶,这是很危险的。这样的“人才”真的有用吗,他们只会学习,不懂交流、合作,他们将与社会、与他人,甚至与自己的家人格格不入。试问,生存问题如何解决,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的宏图大志更是纸上谈兵。为此,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担任启蒙教育的工作者,更是任重道远。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十几年来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尝试把德教放在首位,与德教与教育各个环节: 一

课堂教学 以德为先

十几年的教书生涯,我深深感到学生们对尊敬长辈,学会感谢等方面一届不如一届,真是世风日下呀,为此我,难堪过,伤心过,也惶恐过,然而仅凭一己之力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只好把握着这三尺讲台,尽自己的微力做点自己该做也想做的事吧!

将德教贯穿于所教学科之中。先后涉及到语文、思品、写字、数学等各个学科。现以一堂数学课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前几天,我任教的一年级小班应学校要求向家长进行开放教育。家长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室,有爸爸,有妈妈,有爷爷奶奶,甚至一家来好几位家长,发下去5张请柬,教室后面却坐了满满的一排,足足有二十来位,可见他们对孩子的关注之切。他们那饱含关注和爱意的眼神让我感动,不知我的那帮小家伙们是否与我同感?我知道,礼尚往来,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一开课让孩子说一句最想对家长说的话,也许是受情境的感染,孩子们说得头头是道,充满真情的稚嫩的话语让家长们也倍感欣慰,爱于被爱,回报爱与享受回报一切在无言之中,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吧!我意识到,孩子们的情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从他们自信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他们的心情:爱家长不能仅仅靠一句空话,是要付出行动的。这时间花得值!紧接着我又将招待客人设计成课堂教学的情景,把要讲解的例题贯穿于情景之中,让教学活动源于生活,让生活为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源。如例2教学:我们要准备好吃的来招待家人(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出示9张橘子卡片),人太多不够分怎么办?孩子各有各的想法,但在我稍做引导之后,他们都知道先分给老人才是好孩子。尊老的思想在此例中得到很好的贯通。只是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孩子们掌握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道理,同时学会回报爱,学会尊重老人等做人的道理,如此教学何愁世风不改? 二 调解纷争,德教为先

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家常便饭,他们正处于打闹的年龄,而在这些打闹中故意让人难堪,使人不痛快的毕竟占少数,多数打闹皆因他们玩中闹,闹中打而引起的纠纷,还有天生好动的,无意之间惹着了别人自己却全然不知。这时候他们会把说的清说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纷争一股脑交给他们信任的老师,在他们心中老师是万能的,是救世主,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是万能的吗?不是的。每件事都断出个是非,每个孩子都能满意而归,谈何容易。分不出是非,用心找到谈话的切入点,和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教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的短处和对方长处,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可以办到的。比如说甲同学哭着告状说乙同学偷了他的铅笔,让我去给他们断案,没有证据,我能断出是非吗。不断会让甲失望,胡乱断会伤害到乙同学,左右为难,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他们找自己的问题,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问甲:你亲眼看见乙拿了你的铅笔吗?(没有根据不可信口开河);为什么你的东西那么容易丢?(学会独立生活,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再问乙:为什么别人会怀疑你?(学会诚实做人,用诚实维护自己的尊严);你拿了别人的笔吗?如果自己一时糊涂做错了,现在你想清楚该怎么办了吗?(懂得犯错不可怕,怕就怕在有错不知,或知错不该)„„两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建议,心中的气也烟消云散,同时又明白一些为人之道,真是皆大欢喜呀。如此事例举不胜举,只要我们做老师的用真心去理解、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你所做的一切都会留下些痕迹。 三

家校沟通

德教为先

不止一次家长会或与家长的电话沟通中我说过同样的一段话:孩子的成长营造好的环境,那么环境是什么?环境就是老师的德行,就是父母的德行,就是孩子身边所有人的德行,什么“诚实”、“守纪”、“宽容”、“谦让”等词汇都只是笼统的说教,他们不能带给孩子们真真切切的体验,更不能带给孩子们实实在在的环境,因为他们是空洞的,是不可触摸的。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没有模仿的对象,没有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会是盲目的,无效的。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又说“跟什么人学什么样。”这些话说的一点不假。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今年新接一年级,为了节省发作业的时间,前面同学的作业递过去,后面同学的作业则是扔过去,没过几天,教室里作业飞舞的现象随时可见。谁“创造”环境?是我,他们的老师,我深深的自责了,想改变这种环境,却远不如“创造”环境来得容易。因此我在与家长以各种方式沟通的过程中,总是用“现身说法”和家长交流,希望家长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把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树立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理念。如果家长有空就趴在电脑跟前,想让孩子不迷电脑难;家长如果自己不能做到尊重别人,想让孩子懂得尊重你们也难;自己不读书学习,想让孩子爱学习难;„„。身教重于言教,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对他们施行良好的教育,他们就会深深的记住这些内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育人为本,德教为先。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或德育校长的事,它应该渗透于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每一节最平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去,只有真正做到德育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才能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才能让学生不断闪烁智慧的光芒,才能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得到最大的尊重,收获最大的快乐。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真的做了教师的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老师来帮助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勿庸置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应付了事,甚至课上传授了一些错误的知识,或作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而后又不肯拉下脸皮向学生认错,将错就错,最后损害的是教师的形象,是教师的威信。相反,若能知错就改,学生不但不会嘲笑你,而会更尊敬你,大大增强了你的威信。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当班主任时,有一次班会课上,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

规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学生呢?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不正之风也在校园里蔓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一年一度的评优活动,也不能得到很公平的对待,唯有利益最重,功利在教师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为了"一纸空文",更多的是拍马吹捧、拉关系;更有的教师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的事时有发生;也有的教师,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喊起"课堂为温饱,家教奔小康"的口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不良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因此,面对窗外的灯红酒绿,教师更

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学生纯洁心灵的塑造!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上一篇:廉政谈话谈心记录下一篇:高考班主任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