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京大学有感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参观北京大学有感

参观贵阳共用卫星天线接收“村村通”有感

贵州省是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取得很好成效的省份,今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在贵阳市召开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会中肯定了贵州省开展“村村通”工作的经验。

为学习贵州省开展“村村通”工作的经验,7月20-23日中国电子学会广电技术分会广播电视覆盖网专业委在贵阳市召开了第六届广播电视覆盖网专业年会。会议期间,我有幸和代表们一起参观考察了贵阳市辖清镇市百花湖乡三屯村的“村村通”工程。

三屯村位于清镇市城区以北13公里百花湖南湖岸边。三屯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51户,人均收入2621元,全村广播电视覆盖220多户。我们参观的是三屯村新寨村民小组,共50户,200人。该村均通过卫星接收方式实现广播电视覆盖。我们参观时,大多数农户已安装了卫星接收。村民们通过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学习农业科技,沟通信息,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新寨村民小组计划在今年内全部实现广播电视覆盖。

在三屯村,我们到了好多农户家参观.见到该村的“村村通”,多用1米多口径大小的卫星接收天线,从“亚太6号”卫星接收C频段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后,用电缆无源分配到2-8户家庭的数字卫星机顶盒,供农户的电视机收看收听。每一个接收单元按农户居住分布情况而定。有的只连接2-3家:有的连接8家。前者所用电缆短,卫星接收天线口径相对要小些:为保证好的卫星电视图像质量,后者所用卫星接收天线口径相对要小些。每家只要付150元钱,就可领到一台数字卫星机顶盒,并由工程队将数字卫星电视信号接到家里。农户可自由选择接收29套多中央和省级的广播节目和29套多电视节目。

我们在农户家里见到的卫星电视图像和广播的质量都很好。难怪有的代表讲,“在三屯村的农户看到的电视图像质量,比我在北京家里看到的还好!”当农民想听声音广播时,可以调数字卫星机顶盒遥控器的键,选择想听的广播节目。当然,这时就不能同时看电视节目了。农民们对能收看收听到这么多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十分满意,他们尤其喜欢中央7套电视节目中的对农节目,因为它能使他们致富。在小路旁的一片低洼处,我们参观了一个比较简陋的塑料大棚,里面长着竹笋。在这个大棚干活的一位妇女兴奋地对我们讲:“种竹笋是我们从中央7套电视节目中学来的,一年能赚3-4万元钱!”这几万元钱,对于这个土地少,主要靠年轻农民到外省打工的村子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在农户们家里,我们见到的很多彩色电视机是实施“村村通”工程时新购买的,农户对电视机非常爱护;同样,农户把数字卫星机顶盒和户外的卫星接收天线也视为宝贝。这些设施是很难被人为破坏的,这也是使“村村通”长期通的保证!

在农户们家里,我们还见到每家的墙面上都醒目地贴着2张印刷品。一张是中央1和7套电视节目以及贵州1套电视一些主要节目的播出时间表,另一张是负责“村村通”维修服务工作的联系人和电话。可见,这个村的服务比较“到家”。

贵阳市根据当地地形复杂、人口分布分散的特点,采取共用卫星接收天线实现“村村通”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对此十分称赞,认为这种方式确为一种技术先进、安全、经济的“村村通”模式。

以上这种“村村通”模式被称之为“贵阳模式”。

据贵州省广电局介绍,贵阳市是高原山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农村山高沟深,农户居住分散。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的原则,贵阳市提出了一个新的“村村通”工程技术方案,即“贵阳模式”:以自然村为单位,每5-8户组成一个接收单元,共用一套卫星接收天线,每户配置一台数字卫星电视机顶盒,农户可自由选择收看20多套电视节目。接收设施由广电部门预设接收“亚太6号”(原为“亚太1A”)卫星上的广播电视节目,确保了政治上的安全。每单元费用3600元左右,以平均每户600元标准计算,市财政解决450元,农户自筹150元。

“贵阳模式”于2003年初开始在全市实施,当年完成了25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入户率达90%以上。该模式实施3年来,到2005年底共建立卫星接收站10718个,连接农户6.02万户,使24万农民看上了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专家们认为:“贵阳模式”解决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难,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收到的数字电视节目套数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共用卫星图像管理简便,值得推广。针对剩下的农户居住更为分散的实际,贵阳市于2006年推出了缩小卫星天线尺寸,减少共用农户,以2-3户作为一个接收单元的建设方式,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户户通”的进程。

到今年8月底,贵阳市又完成了1597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又有39550个农户可收到中央和贵州等29个频道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

为确保“村村通”能够长期通,贵阳市进一步健全了三级维修服务体系。建立了市级维修服务中心;指导各区(市,县)建立县级维修服务中心;并将维修服务体系向下延伸,建立乡镇维修服务站:贵阳市还设立了“村村通”维修专项资金。维修费按4:4:2的比例分担,即每修一台设备所需的费用,市财政承担40%,区(市,县)财政承担40%,农户只承担20%。贵阳市还加强了对维修服务人员的培训。

目前,贵州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纳入每年要办的“十件实事”,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村村通”投入力度。采用以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为主,其它方式共存的多种覆盖方式。

在今年2月召开的《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上,“贵阳模式”被称为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村锅)方式。会议指出:贵州省的实践证明,采用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充分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政治的安全性和经济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表现在一步到位实现数字化,收看套数多,信号质量好;政治的安全性表现在多个用户共用一个卫星接收天线,规范对接收内容的管理,确保了政治上的可靠;经济的可行性表现在节约投资,节约运行维护成本,适应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

通过这次实地考查,我们确实体会到“贵阳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荐的“村村通”好模式。目前,各地进行“村村通”工程的技术方案大致有:有线电视接入、卫星接收后无线转播、用微波MMDS发射以及卫星共用接收天线接入、个体收看收听等几种。

我认为,在经济较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选择有线电视接入的“村村通”模式: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形复杂、人口很少的我国西部的地广人稀地区的自然村,若采用卫星接收有线电视传送、卫星接收无线转播或MMDS等方式实现“村村通”,都不如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村村通”好,尤其在确保长期通方面。据我了解,除

贵州省外,这几年青海、陕西等省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中,也有采用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的,同样受到了当地农户的欢迎。

今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在BIRTV开幕时讲话中已透露:“对于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的‘村村通’,主要采用直播卫星方式,这种方式节目套数多、接收质量好、建设成本低,并且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安全可靠、便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巩固‘村村通’,确保长期通。”

电视卫星直播是指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转发器向服务区发送电视信号,供地面用户进行个体接收或集体接收的业务。地面用直径小于50厘米的天线和卫星接收机便可收看到良好的电视节目。我国的电视直播卫星将运行在国际电联为我国DBS广播卫星规划的92. 2°E轨位上。卫星极化方式为圆极化。卫星携带22个Ku频段转发器,其EIRP值约为48-57dBW,覆盖我国除南沙以外的全部国土。卫星具有能够提供播出150-200套标清电视和高清电视节目,以及相应数量的音频广播和数据信息的能力。终端接收天线直径为50厘米,收看卫星播出的电视信号的系统可用度在99.9%以上。卫星在轨设计寿命为15年。直播卫星系统都有抗干扰技术措施,以避免境外非法信号的恶意干扰,确保我国广播电视和信息的传输安全。

我国电视直播卫星的第一期应用就是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平台,利用该卫星的4个Ku频段转发器,传送47套公益电视节目和47套公益广播节目,为“村村通”服务。使用这颗电视直播卫星Ku频段(11.7—12.2GHz)转发器传送,“村村通”所用的卫星接收天线口径比起C频段来要小得多。对于个体接收,大约50厘米;对于共用卫星接收,卫星接收天线口径比个体接收稍大一点,但也要比目前用的C频段卫星接收天线口径来小得多。这无疑减轻了众多卫星接收天线运到山高沟深、农户居住分散地区的困难和成本。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三农问题,在“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国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国家厂电总局将我国即将建立的电视直播卫星首先用于造福农民的“村村通”工程,体现了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怀。我相信,我国电视直播卫星系统的建立将会极大地推动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村村通”工程的发展。

作者:江 澄

第2篇:北京参观有感

行北京,思人生

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的未来应该怎样,我们将来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考什么样的大学.....

6月13日——6月19日,我们在北京参观清华、北大,游览人大师大、爬长城、去科技馆、到奥林匹克公园、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到故宫参观.....旅途中,我满怀着激情与兴奋,眼珠子转个不停,好奇心填满心中,整天沉浸在这欢快的氛围中。但我的内心始终平静不下来,北大清华,人大师大,洋溢着风采,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内心坚定了一个信念——我要考上大学,我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几乎每个地方都给了我一定的感触,但我感触最深便是天安门广场和居庸关长城。

6月16日凌晨五点,当我仍在睡眼朦胧时,大巴车已载着我们到达了天安门广场,这时夜空仍然是黑漆漆的,但广场却是灯光闪烁,广场前已经围了好多人,还有一个个站姿威武的官兵,我的睡意也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升旗。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由96名解放军战士组成的升旗方队,象征着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他们每一个人整齐雄浑的脚步声,眼神中足可以看出他们是爱国之士,他们很骄傲。我也很骄傲——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现场亲眼看到升旗仪式,亲眼看到五星红旗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徐徐上升,听着熟悉的国歌,我激动不已。

看完升旗,我们又来到了居庸关长城。来到这里,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雄伟的天下第一楼,只是外观便如此精彩。上面的居庸关长城便更令我期待。

休整了一会儿后,我们便开始前进。一个刻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便映入眼中。我想,一定要爬上这雄伟的长城,也做一回好汉,在这股劲助推下,我成功登上了顶峰,但是,在中途我也有放弃的的想法,不过及时的清醒了,要不怎会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怎会看到这周围美好景色呢?怎会收获这成功的喜悦呢?我想做人还是应该有毅力,毅力会帮我们更加接近成功。

在这次的参观中,我也同时发现了许多。城市的生活质量是高的,但那儿却多了些喧嚣,汽车汽笛声,人群嘈杂声,塞满了人们的耳朵,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追求城市。这儿洋溢这强烈的文化,在清华校园中七八岁的儿童便在家长的带领下踢足球,在中国科技馆中便有小孩子去体验神奇的生物世界,在险峻的长城上有小伙伴去历练,这些优越的条件,早早的造就这些幸福的少年。

这次的北京之行我收获了许多许多,但最重要的是让我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考上好大学,同学们,我们也要一起努力,我相信,只要肯努力,理想大学不是梦!加油!

第3篇:参观医药大学有感

坐落在张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区内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文化的缩影,也是青少年民族文化的教育基地。9月21日,我们预初的二百多名年学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零距离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医。

我们一走进校园,一股清新扑鼻的草木香就围绕在我们的身旁,久久不能散去。我们先去了“百草园”,一进去,琳琅满目的花草树木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这里,我有幸见到了各种奇花异草,有的可以利尿,有的可以清热解毒,还有的可以安神补脑呢!

参观完“百草园”,我们就去了博物馆。一进博物馆,我们就被一副巨大的铜像所吸引。在二楼医史博物馆里珍藏的医药文物对于学生们显得是那么新鲜和神秘,讲解员细致地介绍了馆内陈列的中医药文物,同学们手拿记录本边仔细聆听边认真记录,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虽然短短的2个小时已过去,但我们还是领略到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次旅行十分有意义,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魅力!

大学里的植物

臭牡丹:

形态:小灌木。嫩枝稍有柔毛,枝内白色中髓坚实。叶宽卵形或卵形,有强烈臭味,长10-20厘米,宽5-l5厘米,边缘有锯齿。聚伞花序紧密,顶生,花冠淡红色或红色、紫色,有臭味。核果倒卵形或卵形,直径0.8-1.2厘米,成熟后蓝紫色。

用途:臭牡丹叶色浓绿,顶生紧密头状红花,花朵优美,花期亦长,适宜栽植于坡地、林下或树从旁,也可作地被植物。

根、茎、叶入药,有祛风解毒、消毒止痛之效。

第4篇:参观北京现代有感

“北京现代”,一个让我难忘的名字,它也承载了我大一中最奔波的回忆。刚上大学的我,刚刚走出家门,对周围一切的新鲜事务都十分好奇。我们学院下达了一个团主题日任务,关于做本专业的考察工作,我选择了参观了北京现代4s店,接下来,一堆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不过对于大一的我们来说,大多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很快就找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弟兄,我们三个团支书准备一起挑战难度。

每天晚上和其余两位团支书一同构思,一起慢慢敲出来了认真准备的方案,每天晚上开会开到1点半是常有的事情,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与现代的人沟通,初入社会的我们把这些当成了莫大的考验,没想到人家现代的服务人员很有耐心,告诉我不需要做什么更多的事情,仅仅需要和同学一起带着自己的创意到北京现代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北京现代都已经为我们做好了。

到了本部才知道“北京现代”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才知道我们能够跟他们合作是多么的幸运。这个新公司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从动工兴建到新车下线,汽车销售量也是遥遥领先不仅让国内的汽车同行刮目相看,也引起了韩国现代公司格外重视。不过要是看到四年后的成绩,大家或许更要赞叹,63个月累计产销100万辆汽车,真的算是一个很优秀的成绩。

本以为来到北京现代也就是参观下就完事了,却没想到现代公司比任何一个团支书想的都周到,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用最真诚的态度跟我们讲解了就业前景,以及一些出社会要注意的事情。

一个企业的品牌真正想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每天要遭遇成千上万的广告,这些大多又是我们听得不再想听、看得不再想看的LOGO,它们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小。不过在北京现代招待我们的日子里,倒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让我和同学们对这个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好感。最难忘的是参观现代的工厂,整齐划一的重型机械对于我这个哈工大的学生来说习以为常,漂亮的车体和先进的发动机也仅仅让人激动一下而已,最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我们竟然在这个大企业的厂子里看见了意想不到的东西——两只漂亮的梅花鹿在现代厂区边上悠闲地散步,它们睁着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我们这些好奇的大学生,而且最佩服的是它们平时喝的水竟然是工厂里处理后的生产废水。至于这样的企业环保与否,恐怕也不用介绍他们的排污处理设备了。发放奖励的那天来了现代的老总和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让我领略到了什么是大企业的作风——那就是不惜时间、金钱和精力来树立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品牌形象,不仅为这个社会带来商业产品,更带来企业的文化和内涵,让消费者真正从心里喜欢这个企业。

在北京现代参观和比赛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有一两个月了,可那却是我大一最美好的回忆。

16汽车运用与维修3班 编辑人:陈仕颜 学号:2016121793

第5篇:参观校史馆有感 ——北京理工大学

2011年5月27日下午4时,我们参加了位于2号楼的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校史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在讲解员十分详细的讲解于我们的细细观摩之后,对于学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更加深爱我的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自1940年建校以来,经历了70余年的风风雨雨,几经搬迁,数次更名,多次迁址,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都坚持办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学校自身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也终于在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2000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行列。

这次参观校史馆,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以前不曾意识到的事情,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以我的学校为自豪,为她骄傲。校址从延安到张家口,再到柏岭,再几经迁徙,几经周折,终于到了北京。校名也由自然科学院改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再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晋察冀工业交通学院,之后与好几所大学合并,共建,成为了北京工业学院,最后,终于在1988年四月,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直到今日。办学状况也越来越好,从1940年初,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的坚苦办学,到后来渐渐好转,还得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大力支持,加之全校师生的的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学校最终到了今天这个辉煌的位置,背负着光荣使命,在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以后,也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为了国防建设需要,学校全面开始建设常规兵专业,1958年,在党和国家的要求,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亲自指导下,我校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专业,之后被列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我校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广大师生怀着远大的理想,在激情岁月中,时刻准备着为建设祖国国防而奋斗。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精神,获得了一大批出色的研究成果。研制了中国第一枚反坦克导弹,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代轻型坦克。三无冲锋枪,歩冲通用枪等等。学校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高质量优秀的毕业生,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现在,学校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为校训,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学风,建立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再201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理工科大学;2020年,建成以理工为主的亚洲一流大学;2040年,建成特色鲜明,理工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还提出了“六加一”发展战略:学科优化战略,强师兴校战略,教育创新战略,科研提升战略,开放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战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现有4个作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级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学校已有的荣誉和资源,都是学校继续繁荣发展的有力后盾,学校一定会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继续激情进取,创新辉煌。

我的学校,北京理工大学,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一路走过,经历了种种磨难,种种坎坷,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庞大规模,拥有了今天的荣誉。峥嵘岁月,艰苦时光,学校都以平稳的步伐走过,越来越庞大,成为国家的骄傲,民族的自豪。

70年历史,70年荣光。抚今追昔,辉煌过往。我们为延安精神感到骄傲,对前辈的奋斗充满敬仰,为今天的成就激情荡漾。

第6篇:北京茅盾故居参观有感

“那月亮的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文章开头这句话出自茅盾先生1934年中秋后写的散文《谈月亮》,我是第一次尝试看茅盾先生的散文,而在看完这篇散文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月亮从来是纯洁无瑕的象征、黑夜前行的希望、游子乡愁的寄托,何以在茅盾先生看来月亮是一个大骗子。我对茅盾先生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充满了好奇。

借着在北京读书的机会,我有幸参观了茅盾先生1974年至1981年逝世以前居住的地方,这座不大的二进式四合院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同周围的深宅大院比较并无不同,甚至还有些毫不起眼。在未踏入故居前,我就看到了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的金字黑大理石横匾,远远的就让人产生了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在不经意间会调整自己的步伐,缓慢再缓慢;控制自己的声音,小声再小声。进入故居,我看到在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一尊白石膏的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塑像有一些时间磨损的痕迹,可是茅盾先生的神态依旧很清晰,坚挺的鼻梁、笃定的眼神、利落的发型都清晰灵动地表现出茅盾先生独立而又带有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思想。在塑像前有一个方形的葡萄架,葡萄架上还装了一个秋千,是茅盾先生准备给孙女玩耍的,如今秋千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只是隐隐地还能感受到当时的那份欢笑,感觉还在。前院真就是个标准的四合院,南屋、北屋、东屋、西屋,一面不落,这些房间都是茅盾先生的生平展览,里面陈列着茅盾先生生前的图片以及实物,包括信件、手稿、作品以及他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一件件的浏览,一件件的用心去感受、去体会茅盾先生当时的心情,我会感觉有些神奇、感到不可思议,这样近距离的去接触一个历史名人,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在与他对话,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和另一个自己交流。总之会惊讶、会感叹在他笔下革命历史与文学创作的完美结合。

来到后院,就更加能够体会到这位不平凡的文学作家的日常生活琐碎了。从会客室到卧室,一直都是简单淳朴的装饰风格,单人床、木桌、冰箱依旧还保留着他在世时的模样,尤其是这床边的木桌,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了吧。想到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茅盾先生俯首创作的画面,又想到了他在1976年提笔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我走过的路》,是那么的不愿,又那么的无奈,写下了:"自知来日无多,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呈现脑海。百感交集,又百无聊赖"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心情,也许换做是任何一个暮年之人都会感同身受,只是对于茅盾先生而言多少有些可惜罢了。

时间走着,我也走着,不知不觉茅盾先生的故居好像就这样参观结束了,再次返回到前院,我发现自己遗漏了一处,那就是中国茅盾研究所办公室,可惜房门早已上锁,只是透过窗户依旧还能看见房间内的办公设施,还有几盆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盆栽。我并不了解这里发生过什么,也许曾经有那么一群人,那么一群专业的了解茅盾先生的人聚在这里,研究讨论着茅盾先生生前的种种事迹,或者追忆着这位老人。35年过去了,北京茅盾故居基本保持完好,也许是因为来到这里的游人并不多,同其他名人故居、历史遗址相比,这里也确实有些旧了、有些偏僻了,然而对于了解茅盾先生的人而言,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故居留给后人的价值并不是可以这样衡量估算的。

细数一下,茅盾先生在这小小的四合院里生活了六年多,也许对他的人生而言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为他的晚年生活抹上了一片色彩,留下了对人生、对社会、对创作更深入的思考。其实茅盾先生的故居不止这一处,而北京也只是他的第三个家乡,不过在这里他从一位文学创作者转型成为了中国文化领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里他克服困难、倾注全力编写了长篇回忆录,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也许曲折也许遗憾也许满足的一生。

我们应当缅怀茅盾先生,感谢他留下了他的作品、留下了茅盾文学奖、留下了他的精神来激励今天的文学创作。而我感激茅盾先生,感激来到了北京,这样的一次参观,跨越了时空的交流;这样的一篇散文,明白了月亮的“教育”,其实需要多一些思考,再多一些判断。

第7篇:参观普林斯顿大学有感

一、学习吧,少年

今天在去往华盛顿的行程中,我们照例参观了一所途中的世界名校,普林斯顿大学。耸入云端的后哥特式建筑和庄严神圣的教堂式礼堂,依旧紧紧地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以及镜头。据了解,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一样,在学生本科一二采用住宿学院制度,但不同的是她所更注重的精英教育,也所以在美国人心中,普林斯顿大学也成为哈佛大学排名不分伯仲的高校。之后在考察完一处典型美国落败商业中心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小城市风景宜人,港湾停泊着数艘油轮并吸引着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在我们心中今天的重头戏,其实非来自中国银行的高翔宇和李娟老师莫属。从高老师讲的银行体系结构,借贷政策,到李老师关于营销的生动课程,让我们在金融和营销的知识储备上受益匪浅。除此之外,两位老师的谈吐与说话技巧,也引起同学们的膜拜不止。学习吧,少年们。

二、精英名校

一天的赶路时间本该是非常劳顿的,但是在这一天有机会去体验一下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真是让人把苦旅的疲惫一扫而空。走进普林斯顿,真正意识到这是一所多么优秀的学府。普林斯顿大学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是美国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是世界闻名的精英机构,实行精英教育,其规模比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要小很多,但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独特的贵族气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拥有学校小而存在综合排名上的劣势,但普林斯顿大学在无论在任何大学排名中,一直都高居世界前十。普林斯顿大学是全美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作为美国最难进的大学之一,普林斯顿大学以精英教学模式而著称于世,学生总数仅为七千多,师生比例为的大约1比7.普林斯顿大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学,平均每名本科生向学校捐赠两百万美金,充裕的资金让普林斯顿有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走在学校里面,随时都会被古朴美丽的建筑震撼到。

三、差距就是动力

今天,我们踏上了前往华盛顿的旅程。途经普林斯顿大学,我看到了蓝天碧树,看到了红墙绿瓦,看到了一片盎然生气中掩映下的又一个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除了羡慕还有向往,这里的图书馆,这里的学院,这里的一切,充斥着我们这些学子最深处的期望,对未来的期望……也许我将来还是不会选择出国读书,但游览这些高校让我从一片小小的天地间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看看自己生活的圈子有多么狭小,看看别人的人生,看看自己的浅薄……终有一天,终有一别,那时,我相信,摆在我面前的路更加多元,见识会拓宽自己的人生选择,那时,再来回首,再来感谢,再来追念伴我旅途的你们!

途经巴尔迪莫,我瞬间喜欢上了这里。这里,真正让我感受到异国他乡的感觉,这里,让我真正感受到美国民众的开放、热情。一座小小的海滨城挤满了人,一艘艘游轮带着夏日狂欢的人们驶向大海,最喜欢这里人民的热情,我甚至感受到身边经过的小狗传达的善意美好。在这里,很容易放松,很容易激动,很容易微笑,很容易玩闹,因为这里的气氛是那样令人舒缓沉迷……

旅途中最让人收益匪浅的,是例行的车上会议,我从中国银行的高宇翔老师和李娟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专业知识上有很大的补充,也让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么初级,差距是多么的大……高老师对自己从业求职经历的描述,不禁让我陷入沉思,一重又一重的考核,一轮又一轮的测试,英语水平的要求,专业知识的应用。

上一篇:大学主题团日活动总结下一篇:电梯操作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