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龙湖有感

2022-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参观龙湖有感

参观贵阳共用卫星天线接收“村村通”有感

贵州省是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取得很好成效的省份,今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在贵阳市召开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会中肯定了贵州省开展“村村通”工作的经验。

为学习贵州省开展“村村通”工作的经验,7月20-23日中国电子学会广电技术分会广播电视覆盖网专业委在贵阳市召开了第六届广播电视覆盖网专业年会。会议期间,我有幸和代表们一起参观考察了贵阳市辖清镇市百花湖乡三屯村的“村村通”工程。

三屯村位于清镇市城区以北13公里百花湖南湖岸边。三屯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51户,人均收入2621元,全村广播电视覆盖220多户。我们参观的是三屯村新寨村民小组,共50户,200人。该村均通过卫星接收方式实现广播电视覆盖。我们参观时,大多数农户已安装了卫星接收。村民们通过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学习农业科技,沟通信息,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新寨村民小组计划在今年内全部实现广播电视覆盖。

在三屯村,我们到了好多农户家参观.见到该村的“村村通”,多用1米多口径大小的卫星接收天线,从“亚太6号”卫星接收C频段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后,用电缆无源分配到2-8户家庭的数字卫星机顶盒,供农户的电视机收看收听。每一个接收单元按农户居住分布情况而定。有的只连接2-3家:有的连接8家。前者所用电缆短,卫星接收天线口径相对要小些:为保证好的卫星电视图像质量,后者所用卫星接收天线口径相对要小些。每家只要付150元钱,就可领到一台数字卫星机顶盒,并由工程队将数字卫星电视信号接到家里。农户可自由选择接收29套多中央和省级的广播节目和29套多电视节目。

我们在农户家里见到的卫星电视图像和广播的质量都很好。难怪有的代表讲,“在三屯村的农户看到的电视图像质量,比我在北京家里看到的还好!”当农民想听声音广播时,可以调数字卫星机顶盒遥控器的键,选择想听的广播节目。当然,这时就不能同时看电视节目了。农民们对能收看收听到这么多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十分满意,他们尤其喜欢中央7套电视节目中的对农节目,因为它能使他们致富。在小路旁的一片低洼处,我们参观了一个比较简陋的塑料大棚,里面长着竹笋。在这个大棚干活的一位妇女兴奋地对我们讲:“种竹笋是我们从中央7套电视节目中学来的,一年能赚3-4万元钱!”这几万元钱,对于这个土地少,主要靠年轻农民到外省打工的村子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在农户们家里,我们见到的很多彩色电视机是实施“村村通”工程时新购买的,农户对电视机非常爱护;同样,农户把数字卫星机顶盒和户外的卫星接收天线也视为宝贝。这些设施是很难被人为破坏的,这也是使“村村通”长期通的保证!

在农户们家里,我们还见到每家的墙面上都醒目地贴着2张印刷品。一张是中央1和7套电视节目以及贵州1套电视一些主要节目的播出时间表,另一张是负责“村村通”维修服务工作的联系人和电话。可见,这个村的服务比较“到家”。

贵阳市根据当地地形复杂、人口分布分散的特点,采取共用卫星接收天线实现“村村通”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对此十分称赞,认为这种方式确为一种技术先进、安全、经济的“村村通”模式。

以上这种“村村通”模式被称之为“贵阳模式”。

据贵州省广电局介绍,贵阳市是高原山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农村山高沟深,农户居住分散。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的原则,贵阳市提出了一个新的“村村通”工程技术方案,即“贵阳模式”:以自然村为单位,每5-8户组成一个接收单元,共用一套卫星接收天线,每户配置一台数字卫星电视机顶盒,农户可自由选择收看20多套电视节目。接收设施由广电部门预设接收“亚太6号”(原为“亚太1A”)卫星上的广播电视节目,确保了政治上的安全。每单元费用3600元左右,以平均每户600元标准计算,市财政解决450元,农户自筹150元。

“贵阳模式”于2003年初开始在全市实施,当年完成了25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入户率达90%以上。该模式实施3年来,到2005年底共建立卫星接收站10718个,连接农户6.02万户,使24万农民看上了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专家们认为:“贵阳模式”解决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难,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收到的数字电视节目套数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共用卫星图像管理简便,值得推广。针对剩下的农户居住更为分散的实际,贵阳市于2006年推出了缩小卫星天线尺寸,减少共用农户,以2-3户作为一个接收单元的建设方式,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户户通”的进程。

到今年8月底,贵阳市又完成了1597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又有39550个农户可收到中央和贵州等29个频道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

为确保“村村通”能够长期通,贵阳市进一步健全了三级维修服务体系。建立了市级维修服务中心;指导各区(市,县)建立县级维修服务中心;并将维修服务体系向下延伸,建立乡镇维修服务站:贵阳市还设立了“村村通”维修专项资金。维修费按4:4:2的比例分担,即每修一台设备所需的费用,市财政承担40%,区(市,县)财政承担40%,农户只承担20%。贵阳市还加强了对维修服务人员的培训。

目前,贵州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纳入每年要办的“十件实事”,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村村通”投入力度。采用以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为主,其它方式共存的多种覆盖方式。

在今年2月召开的《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上,“贵阳模式”被称为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村锅)方式。会议指出:贵州省的实践证明,采用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充分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政治的安全性和经济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表现在一步到位实现数字化,收看套数多,信号质量好;政治的安全性表现在多个用户共用一个卫星接收天线,规范对接收内容的管理,确保了政治上的可靠;经济的可行性表现在节约投资,节约运行维护成本,适应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

通过这次实地考查,我们确实体会到“贵阳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荐的“村村通”好模式。目前,各地进行“村村通”工程的技术方案大致有:有线电视接入、卫星接收后无线转播、用微波MMDS发射以及卫星共用接收天线接入、个体收看收听等几种。

我认为,在经济较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选择有线电视接入的“村村通”模式: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形复杂、人口很少的我国西部的地广人稀地区的自然村,若采用卫星接收有线电视传送、卫星接收无线转播或MMDS等方式实现“村村通”,都不如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村村通”好,尤其在确保长期通方面。据我了解,除

贵州省外,这几年青海、陕西等省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中,也有采用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的,同样受到了当地农户的欢迎。

今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在BIRTV开幕时讲话中已透露:“对于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的‘村村通’,主要采用直播卫星方式,这种方式节目套数多、接收质量好、建设成本低,并且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安全可靠、便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巩固‘村村通’,确保长期通。”

电视卫星直播是指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转发器向服务区发送电视信号,供地面用户进行个体接收或集体接收的业务。地面用直径小于50厘米的天线和卫星接收机便可收看到良好的电视节目。我国的电视直播卫星将运行在国际电联为我国DBS广播卫星规划的92. 2°E轨位上。卫星极化方式为圆极化。卫星携带22个Ku频段转发器,其EIRP值约为48-57dBW,覆盖我国除南沙以外的全部国土。卫星具有能够提供播出150-200套标清电视和高清电视节目,以及相应数量的音频广播和数据信息的能力。终端接收天线直径为50厘米,收看卫星播出的电视信号的系统可用度在99.9%以上。卫星在轨设计寿命为15年。直播卫星系统都有抗干扰技术措施,以避免境外非法信号的恶意干扰,确保我国广播电视和信息的传输安全。

我国电视直播卫星的第一期应用就是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平台,利用该卫星的4个Ku频段转发器,传送47套公益电视节目和47套公益广播节目,为“村村通”服务。使用这颗电视直播卫星Ku频段(11.7—12.2GHz)转发器传送,“村村通”所用的卫星接收天线口径比起C频段来要小得多。对于个体接收,大约50厘米;对于共用卫星接收,卫星接收天线口径比个体接收稍大一点,但也要比目前用的C频段卫星接收天线口径来小得多。这无疑减轻了众多卫星接收天线运到山高沟深、农户居住分散地区的困难和成本。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三农问题,在“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国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国家厂电总局将我国即将建立的电视直播卫星首先用于造福农民的“村村通”工程,体现了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怀。我相信,我国电视直播卫星系统的建立将会极大地推动共用卫星接收天线方式“村村通”工程的发展。

作者:江 澄

第2篇:游青龙湖公园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

三、四年级的学生到青龙湖公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定向猎狐行动”。

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青龙湖公园,只见远处青山环绕,近处林木茂密,景色十分美丽。工作人员给每组组长发了地图、指北针和卡,并给我们讲解了“定向猎狐行动”的比赛规则:要求每组通过地图、指北针来按顺序寻找十个刷卡机,刷卡后,再回到原处。

比赛开始,我们组立即行动,很快就找到了第一个“狐狸”,左拐右绕后,没一会儿功夫,我们又找到了32号刷卡机,为了能尽快找到其余的刷卡机,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克服了种种困难,一路小跑着寻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很快又找到了2个刷卡机。正当大家兴奋的时候,小凡同学突然胸疼,我们大家都围过来问候,为了不影响大家的速度,小天同学自告奋勇护送她回去休息。我们一边寻找,一边等待小天同学返回。“该找几号刷卡机了?”“该找35号!”“看,刷卡机!”一位同学指着树干上一个蓝色刷卡机,大声地叫着。后来,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后一个刷卡机,圆满完成了任务,最终我们组获得了四年级第三名。

吃完饭开始颁奖,我们全组上台领奖。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路旁的柳树也随风摇摆,好像在为我们祝贺。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年级:仝欢

第3篇:参观一大有感

2010年6月22日,分公司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青年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此次参观让我们对党的发展壮大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里,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看着这些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让我们彷佛穿过时空的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列强侵略中国时分赃的《时局图》,复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中共“一大”的蜡像模拟场景,无不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真实的重现了1921年,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等人围坐一起,个个踌躇满志,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灵活生动的蜡像定格那伟大一刻。正是这一刻,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开始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开始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程,开始了新中国现代化的脚步。

漫步走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看着陈列的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在这里我们翻阅了8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位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绩。

参观过程并不很长,但是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继承发扬前辈们坚忍持重、奋勇向前的作风,坚定信念,不断鞭策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现在的学习工作中去,在平时的言行中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服务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

第4篇:参观有感

参观衡中有感

衡水中学在每一个教育与教学的环节中都非常注重锤炼学生的精神品质,学生们以他们卓越精神品质所演绎的一个个场景。

1、 学生上操:上午10点钟,我们被一阵阵响亮的口号声吸引。原来是衡水中学的跑操开

始了。那天,雾气浓重,能见度低,他们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比赛,全体同学快速而有序地跑到指定地点集合,在集合队伍的几分钟时间里,每一位同学手里都拿着一本书或资料在大声地诵读;集合后,每班的队伍都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同学之间始终保持十五公分左右的距离,他们或高呼“×××班,非同一般,勤奋好学,追求卓越”,或呐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齐心协力,战胜自我”……五千多人的步伐,五千多人的口号,震撼着校园,更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

2、 班级情况:走进衡水中学的教室,只见每一张课桌上都摆满了各种课本与参考资料,在

每一张课桌的右上角,都贴着由同学自己书写的座右铭,诸如“高考夺魁,舍我其谁”,“努力才有机会”,“超越自我,追求完美”、“梅花香苦寒来”……每一张座右铭中都洋溢着衡水中学学生自信、自强、拼搏、超越的人生信念。在每个教室门口的墙壁上都张贴着班级风采牌,那班级誓词、治班方略、奋斗目标、组长寄语无不激励着全体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

3、宿舍情况:惊叹于衡中的宿舍文化建设。“寒梅墨香”“星尘物语”“灵感门”“遐韵轩”“女子屋”“兄弟连”一个个诗意的宿舍名字映入眼帘。门窗窗明几净,地面清洁光亮,被褥折叠标准,屋内空气清新,物品摆放整齐,文化气息和谐。这哪是学生的宿舍,这简直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4、对学生奖励情况:评选“十大杰出学星”也是学校的一项激励机制。评选结果揭晓后,学校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并且将他们的事迹用巨幅宣传画张贴在校园醒目处,放在校园显著位置,同时还将喜报寄给他们的父母,让父母也一起分享孩子成功的快乐。“十大杰出学星”,对于7000多人的学校来说,比例还是相当低的,许多班主任非常重视年级评出的杰出学星,有的班主任自己给本班的学星进行颁奖,动员全班同学给他们写颁奖词。得到这样一份奖励的同学会感到无比光荣,从而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衡水中学不仅评学星,他们还评选诚信之星、责任之星、劳动之星、节约之星、

孝顺之星,这样多方面地肯定学生的优点,会让更多的学生脱颖而出,也让其他同学更好地向他们学习。走在校园里,优秀的学生会倍感自豪、暂时落后的学生被这些优秀学生给包围着,也会激起奋进的斗志。

5、老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衡水中学的作业不过夜,他们是这么倡导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高二教学区里,我悄悄听了一位女老师的语文课,课后进入她的教室询问了一部分学生,也翻看了他们的课堂笔记、试卷等。他们的成绩单上,不仅有成绩、名次、进退,还有每道题的得分率,每道题错误学生的姓名,更有任课老师的批语,如“考得不错,加油啊!”“这次男生不如女生,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啊”“作业要更细心一些”。衡水中学的课堂是朴实的,但也是有效的,老师的讲解不是盲目的,而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还有幸见到了他们的语文“自助餐”,每天都是满满的一页。上面有基础知识的归纳,几道典型性的题目及课外阅读资料。自助餐是学生可以自由处理的,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

第5篇:参观华为有感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不少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在这些企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华为集团。通过此次参观,我对华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华为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一方面,华为集团创建于1988年,迄今不过十几年,另一方面,华为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但这样一个年轻的企业所取得的成就也着实叫人惊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崛起成为全球光网络设备第四大供应商,也是排名前十位厂商中唯一的中国通信设备公司。华为已连续多年蝉联亚太地区光网络供应商第一位。 华为的成就离不开他们创造的良好的竞争环境及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当一个毕业生刚进入公司时,华为公司就为他提供一套完整的,全面的培养模式。只要肯学,肯踏踏实实地去做,那他必定会融入这个环境。在那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每个人心中想的只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勾心斗脚。华为的文化强调合作、团队精神,强调诚实、自我批评,强调在点滴中改进工作。的确,一个团队要想做出成就,他需要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激发出自己应有的潜能。

再则,华为的管理模式也让人佩服,在不经意间,华为的上成领导会注意到每一个成员。当一个员工取得成绩时,他们会对他进行奖励,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也不足为奇。但是华为却有着这么一个小组,其成员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当员工陷入困境时,他们会主动找到他们,为他们分析原因,并为他们寻求解决方案。“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正是这种思想,才使华为的领导者处处为员工着想,采用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旨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他们的才华得以有一个展示的舞台。

也正是这种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员工们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尽自己的全力回报公司。

江宇

第6篇:延安参观有感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在我的孩提时代,延安革命圣地便在我的心目中具有神圣而令人神往的光芒。她所特有历史文化内涵和红色底蕴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时时刻刻满怀对延安的向往。

延安是举世闻名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革命政府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诗篇。

以前延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或许总是和黄土窑洞、山垣沟壑、羊肠小路等联系在一起。而当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我却惊喜地看见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宽阔的大道整齐清洁。形色各异的商铺,傲然挺立的宝塔山,花团锦簇的城市公园,川流不息的车辆,南腔北调的游客,到处洋溢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杨家岭、枣园、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间,喝着延河水,吃着小米粥,仰视那傲然耸立巍巍宝塔,心中热血久久无法平静。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却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卓越功勋,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漫步在杨家岭的时候,我的思绪不由得又飞回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眼前浮现出革命先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雄壮激昂的冲锋号声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场景。因此,我更加怀念和崇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坚定了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坚定决心。

来延安之前,想象中的枣园,应该是陈旧的窑洞、荒凉的黄土坡。没想到,枣园优美的环境,从一进门就深深吸引了我。这里绿树成荫,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园中千余棵枣树、桃树、杏树郁郁葱葱,生气盎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1943年中央工作人员自己动手设计修建的中央书记处小礼堂,看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雄伟壮观的群体铜塑像,看到了一排排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年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复原故居。让我影响特别深刻的是,从1943年10月直到1947年2月,一直居住在这里的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与此同时,他也在这里写了大量的著作,著名的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

参观延安革命旧址让我感触颇多,然而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刻烙印的,还是让人敬佩的“延安精神”。正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热情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虽然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学习状况和现实挑战都与延安时期截然不同,

但延安精神的力量对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仍是有重大意义的。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为祖国新面貌的建设履行好自己神圣而光荣的职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这充满新希望、新挑战的人生征途上,我要坚持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切实把延安精神化作工作激情和对党的事业更加执著的追求与信念!

第7篇:参观军博有感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参观军博有感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26日,党支部组织参观了军事博物馆。目前军事博物馆正在改造,所以展品都放在了室外,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参观的热情。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一个摆满坦克和装甲车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装备要么是我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战斗中缴获的,要么是我国从前苏联引进并仿制的,其中59式坦克、63式两栖坦克等装备及其各种改型仍然还在我军中服役。看完这个区域,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我国的装甲部队从利用缴获的敌人装备起步,到后来的仿制前苏联装备,发展到现在的各种自主研制的第三代装备的艰辛的发展史。同时,这个区域也能反映出,当时我国的国防工业,从白手起家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发的艰辛之路。

然后我们参观了几个摆满各式飞机的区域,在这几个区域中,我们既可以看到缴获的敌人的各种飞机,又能看到我国空军发展史上的几种重要机型,比如歼

五、歼

六、歼

七、歼八等等。在这个区域同样能看出我国的国防工业发展的艰辛,从在朝鲜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歼五,到在我国空军中服役几十年的歼六,再到我国的歼七歼八,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曲折。

展览的大多数坦克和飞机都是我们的战士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只有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才有我们自己生产的武器。看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禁沉重了起来,小米加步枪,我们的战士们就冲向了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敌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拼出了一个新中国。那缴获的每一件武器上都浸满了战士们的鲜血,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悲哀。如果我们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如果我们能造出威力更加强大的枪支,如果我们能造出更先进的飞机大炮坦克,如果我们能„„虽然这些已经成为历史,但在霸权横行的今天,我们的祖国还是需要更加强大的力量来守护自己,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而这正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

一辆辆坦克,一架架飞机,一门门大炮,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了。那斑驳凛冽的外壳,那仿佛依旧缭绕着火药味的炮管,那似乎要振翅欲飞的钢铁雄鹰,我们好像到了那充满了血与火的战场,轰鸣的炮火在我们的耳畔回旋,呛鼻的硝烟在我们的周围弥漫,我们的眼前浮现出革命先烈们浴血厮杀的场景,我们仿佛看到那一个又一个仁人志士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地奔赴死亡,只为了最后的胜利,泪水模糊了双眼,洗涤了我们的心灵,在这枪与炮的世界中,我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明白了和平的珍贵,明白了我们肩上的沉甸甸的使命。

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也代表一个国家在维护国家安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实力。这里的每一件武器,都凝结着中国人的血汗,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先进的武器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国防。正如胜利日阅兵式的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现在过着及其幸福的生活,正是几十年前,许许多多的烈士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争取来的,看着阅兵仪式上,车上坐的老兵,我是为他们感到骄傲,没有多年前的战争,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生活。

上一篇: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规定下一篇:执业药师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