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历史思维培养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论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和实践意义,并结合具体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历史思维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要适应新课标要求,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媒体历史思维培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媒体历史思维培养论文 篇1:

发挥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把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引入到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历史素质能获得较大的进步,就需要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历史课堂中,使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辅助教学的进行。

一、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都被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辅助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提高学生兴趣的首要选择。现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只要求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做法和观念都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教师需要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武装自己,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科技技术逐步渗透到了学校的教学中。由于计算机能通过制作课件把历史上的事件、历史上人物的面貌播放出来,学生通过这种科技辅助工具对历史的感受不再是死板的文字知识,而是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件,对历史事件理解得更加深刻,对人物的解读更加准确。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制作出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历史课件,使历史事件按照发生事件能系统地播放出来,还能按照横向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历史事件。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域间发生的事都能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计算机辅助课件观看到,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内容,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了解得更清楚。

二、发挥媒体优势,培养思维素质

1.利用直观性,激发兴趣、增强感染。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外部刺激,才能使他们对刺激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对这些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在不断了解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这种兴趣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它激励着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研究和探索。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不仅要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研究,还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来对学生进行直观刺激。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在多媒体声像结合画面中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在多媒體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时,能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使学生摒弃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在的生活没有关系的错误观点。

在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时,我制作了一些和解放战争有关的课件,在这个课件中包含了一些抗战歌曲、抗战画面等。通过播放“强渡淮河”“攻占锦州”“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等图片,使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境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长河中战争的发展情况。在观看课件时,配以《英雄赞歌》的音乐,使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感到深深的热爱,对人民解放军充满了敬佩之情。利用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在感官上对历史有了深刻的体会,使他们对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事件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面更广,分析得更深入。

2.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水平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也有区别。例如,有的学生对历史发生的年代记忆深刻,有的学生对历史发生的事件和背景有深入的了解,能谈出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适合各个水平阶段学生的方式,使他们都能通过对历史深入了解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科学的分层教学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水平和阶段分析不同的内容,同样都获得提高。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和学生要多进行互动。把先进的科技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而是让他们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对历史的发展过程有自己的理解,提高对历史知识的领会能力。在使用多媒体的历史课堂,教师不能只是操作多媒体课件,而是要在操作的过程中和学生达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历史知识,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改进。

3.利用动态性,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现象到本质、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求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能使历史画面再现的功能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促使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独特动画效果,如动画模拟、录像抓帧、背景拟音、图文串联、问题显示等方式皆能结合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达到以往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思维能力。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在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难点。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突破我以“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战东北?”为切入口。在多媒体技术上我如下设计:(1)电脑显示“战略反攻后的解放区”。(学生一目了然敌人已陷于人民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并且敌人的主要兵力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地区)(2)如果首战华北,电脑虚拟演示“华北解放军将受到来自华北、东北敌军的两面夹击”。(3)如果首战华东,电脑虚拟演示“东北敌军撤退,实行战略收缩,增加战场压力、作战难度”。(4)如果首战东北,电脑显示“封锁敌军退路、形成瓮中捉鳖的形势”。在电脑动画演示的同时伴有背景拟音、字幕滚动的效果。学生从多媒体的动态中得出“首战东北体现了党中央决策的英明”的结论。实践证明这一设计起到了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作用。

总之,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来体会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使过去发生的事情能再现到学生眼前。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让学生观看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还要有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对事件进行讲述、分析,使他们能从其中发现问题并能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历史思维能力,具备历史分析能力。

(责编 田彩霞)

作者:赵燕

媒体历史思维培养论文 篇2:

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论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和实践意义,并结合具体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历史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要适应新课标要求,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即能够再认知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历史现象,分析、评价历史客体,阐述、揭示历史规律的能力。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理解和实践意义

1.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理解。当下对历史思维能力较通用的定义是:能够再认知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历史现象,分析评价历史客体,阐述、揭示历史规律的能力。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训练过程。所谓“由表及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历史知识、历史事件的讲解不能停留于表面,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其背后的内在规律,能够从纵向做一个比较,从而把知识联系起来;“去粗取精”是指在教学中要有所取舍,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有大容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必须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通过不断的思考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去伪存真”是指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透过众多的历史事件深挖历史真相,从枝繁叶茂的历史知识树中突显其主干部分,从而运用类比、对比、抽象等方法把知识精化、细化。

2.历史思维能力的实践意义。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从传统的“背课本”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自我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思考中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这不但符合新课程标准关于“自主学习”的要求,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学生通过透视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和真相,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获取人生的智慧,从而运用到对于当前各种事件、现象的判断和分析中,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对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实现多元化开放式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标提倡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气氛活跃的、由学生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的多元化、开放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具体的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在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对一些难点、疑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发言等形式。例如,一些学生课下对于历史人物传记很有兴趣,而对于课本中历史人物的记载或者评论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多元化教学模式正好可以满足这类学生学习的愿望,在讲到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时,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堂中畅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历史人物形象讲述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则对其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对历史知识的关注点从历史人物这个点扩大到历史事件、时代背景中。这样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使之主动探索历史规律、历史真相,并提升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在探究式学习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在讨论中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培养团队意识,在发言中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帮助。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还有助于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出高效率的课堂,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效果。

开放式的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思维活跃的氛围,每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兴趣小组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每位同学对于历史知识、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对于具体的知识点也有其自身独到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可以按照课本内容,以时间段为划分标准,对关注同一历史时间段的同学进行分组,让他们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例如,一部分同学对于近代史感兴趣,可以让他们组合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或者讨论“作为外交家亦或是卖国贼的李鸿章”这样的主题。学生为了使自己的论点能够说服对方,首先便会夯实基础知识,努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并且能形成知识脉络;其次,学生还会对一些疑难点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和研究,并主动与教师探讨。总之,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不但能够强化、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之在主动探究、讨论中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2.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课本的内容是丰富的,除了文字性的表述外,还有大量的图片、注释等,很多同学在学习时不是很注重这些信息。因此,教师有必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说明,在备课时可以结合这些“隐性”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做补充,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对于基本规律的掌握,从而从宏观上强化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利用各种课外学习资源,深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资源通过网络、媒体、电视等媒介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仅仅只能达到教育普及的程度,若要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要在课堂外利用各种资源去充实史实材料,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之能够对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阐述。例如,很多同学对于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比较感兴趣,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兴起了“三国热”、“考据热”,等等。电视节目中一些讲述是否客观、真实固然是值得商榷的,然而,如果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这个角度来讲,这是有益而无害的。在这里,教师、家长、社会要注意引导,特别是鉴于中学生的人格、知识结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期,对于课本外其他历史知识的选择要有个严格的标准,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资料中找出有价值的史料,使之能够丰富课本中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于课本中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教材为依据,还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历史教学和历史问题,使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还要注重学生历史判断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从一则材料中得出一个结论,并学会相互联系历史事件。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判断力、反思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钟启泉等.普通初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陈畅.对历史高考命题的反思[J].历史教学,2009,(7).

作者:沈 霞

媒体历史思维培养论文 篇3: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探究

掌握历史思维能力是一种历史性的认知活动,对于中学历史课程来说,掌握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增强中学生分析和评估历史对象的综合素质。广大师生已经高度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素质教育和发展的需要,对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1.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成绩

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考试成绩。一是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概括和抽象能力。抽象能力是一种用简单语言突出事物的原始现象的技能。抽象能力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利用历史事实找到要点,从而使学生可以轻松地提出各种类型的历史多项选择题并快速给出答案。另外,抽象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2.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类比转移能力

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类型。比较这些问题类型就是类比传递的能力,解决一个问题的想法可以扩展到其他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类比转移能力。这种对问题类型进行分类和汇总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相互借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也至关重要。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学生就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一些重大历史分析问题。他们可以根据历史事实分析问题类型并进行深入思考得出答案。

4.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创新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教育时代开始。学生只有具备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对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其次,鼓励学生与现实相结合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提出更多创新型的想法和意见,最终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5.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归纳猜想的能力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对历史资料进行详细地分析,最后考虑实际的历史情况,这就是归纳猜想的能力。归纳猜想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如果学生具有归纳和猜想的能力,可以总结和猜测以前从未见过的材料,并最终选择最佳答案。因此,教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收集大量乱序的文章,并敦促学生利用归纳猜想的能力来总结这些文章。进而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内容庞大复杂

对于低年级的中学生来说,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复杂,历史课程的整体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理解知识,限制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例如,为了能够以更加简单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一个历史事件,教师对历史事件的分析通常以时间为主线。这种方式看似比较简单便捷,实际上无法准确地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建构和发展。

2.教学方法比较僵化

受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历史课的教学仍以课堂为基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制约了学生历史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僵化,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程很无聊,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课程学习中,这相对就降低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某些历史课程教学活动中,尽管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和科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但应用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历史数据不足,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新媒体技术在形成学生的历史思维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受到教师和技术投入的限制,必然会降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新媒体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不足,这大大降低了使用新媒体技术频率和教学频率,不利于新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另外,新媒体技术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也相对限制了新媒体技术在中学生历史课堂中应用范围和应用实效。

三、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建立开放,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老师将历史知识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增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历史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历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为了改变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必要彻底打破这种传统的过时教学模式,引入更多新鲜元素,为学生创造开放和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历史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在开放和多元化的历史教室中,历史老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应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教学和思考,并在历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2.课堂情境化设计,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通过创造良好的历史思维环境,学生可以思考历史并学习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形成历史思维的目的。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件为例,教师们播放历史影片,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顽强抵抗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通过帮助学生融入这一历史事件,感受中华民族兴衰的历史,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这种情境设计中,教师以强烈的介绍意识与学生建立联系,并在历史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从而达到唤起歷史的效果,充分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3.运用新媒体实现历史资源的集中展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借助新媒体工具,可以集中精力呈现一定的历史展示效果,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历史文化的内涵,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利用新媒体资源对历史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形成连贯的历史信息,为中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使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为中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和学生能力的形成提供重要的保证和资源基础;使用新媒体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实物,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文物的照片,可以让学生对书中讲的该历史时期的一些抽象的特点变得更加具象化。比如久远的商朝时期,历史记载只有很少的资料,但是通过展示出土的商代玉器与青铜器文物的照片,学生们就可以深刻认识到商朝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与周朝的异同之处。

4.做好对探究式学习结果的评价

在创新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做好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探究式学习来说,这是一个交流和共享的过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不仅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也可以交流和共享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探索性研究学习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展示小组的学习结果,学习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不要求唯一性。例如,学生可以用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课堂表演以及使用多媒体技术拍摄一段动画等。每个小组使用这些方法将小组的结果尽可能全面地展示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应以听众的身份出现,并认真听取学生的学习结果展示。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尊重历史事实和客观评价自己的感觉。对于表现好的学习结果,教师应积极赞扬良好的研究成果,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式欲望。

四、结束语

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建立和人文思想的积淀都有着重要作用。最新的高考改革中,历史已经成为和物理学科一样的必选两门学科之一,体现了教育决策层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因此做好历史学科教学,打好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在未来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提高中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措施,不仅限于上文中所列举的一些,历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更加多元地发展和实施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中央在全国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并同步推进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将党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发展史联系起来,同步推进。中学历史教育也可以藉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契机,利用权威部门提供的很多历史素材、历史文献,运用到课内外历史教学中,来辅助开展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以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这样的一个历史学习的新高度。

作者:张岩 徐慧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编辑下一篇:媒介伦理新闻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