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多媒体教学能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把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多媒体历史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历史教学论文 篇1:

实施多媒体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读图识史的能力,化抽象为形象,提高记忆效果,为达到高效的学习目标探索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历史教学 教学效益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给传统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历史教学工作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历史教学带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笔者试就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加强情境教学,做到思想性与知识性高度统一,为达到高效学习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要坚持把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放在历史课教学的首位。历史学科本身就充满着思想素质教育因素。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科在思想素质教育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来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

长期以来,历史教师上课大都是“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口。历史知识多是通过教师的口述方式传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了这一传统的现象。这是由于多媒体教学载体是动态的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物,能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的替代经验,有助于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在历史学习中受到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们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历史的同时,激起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如利用电影剪辑、VCD、DVD、历史革命歌曲的录音等。《谭嗣同》、《孙中山》、《甲午风云》、《大决战》等许多影片都可以剪辑。笔者联系教材内容,把历史上许多光辉、高尚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撼。这种方法新颖别致,适应青少年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情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中,使学生获益匪浅。

二、化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兴趣。为达到高效学习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通过声情并茂的画面和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参与意识。如在教学中,笔者改变以往呆板的叙述式导人新课法,利用一些诗歌来导入新课。如在导人《红军不怕远征难》时,笔者播放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歌曲,学生曾经学过这首诗歌,他们学得非常认真,有的还跟着音乐节拍低声吟诵。学生一下子为新课所吸引,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非常认真地学完了这节课,教学效果也比以往好得多。再如。复习时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选择题,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游戏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自上前操作,作出选择,无论选对还是选错,笔者都以鼓励回答他们,如“恭喜你答对了”,“下次再努力哟”。等等,并统计得分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巩固了知识。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学会了学习,将会终身受益。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达到高效的学习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化难为易,突出重点和难点,为达到高效的学习目标探索有效途径。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目的,突出重点和难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一直是历史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难为易,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更好地吸收新的历史知识,从而更好、更快地达到学习目标。如在讲述战争进程的内容时。笔者通过电脑动态地显示出路线、地点,同时还伴有“嘟嘟”声、闪光点,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又强化了时空概念;既突出了重点,化难为易,又节省了时间。

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出大量具有系统性的图表,通过课堂教学,再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使理论性较强、头绪较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内容的教学事半功倍。在九年级历史中考的专题史复习时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也是很大的,便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理解所学内容,课堂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教材线索、编写提纲的能力。如讲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时,笔者编制的图表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线索,包括背景、过程、意义等,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探索达到高效的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史能力。

古人云:“左图右史。”可见读图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史的能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如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战役、国家的疆域、伟大古都、杰出工程等,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地图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读图识史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上纷繁的历史地图制成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地图,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知识要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使学习的交互性、合作性、愉悦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比如,学习唐、北宋两朝历史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请学生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平面图》,先让学生了解两城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对两城的平面图作一比较,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北宋东京打破了长安城“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经过思考讨论后得出宋朝城市比唐朝城市商业更发达。笔者点击鼠标,闪烁长安城的“坊”、“市”,东京城的“瓦子”,让学生反复观察对比,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提高了认识,也提高了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对历史地图进行再加工,使其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如对《新航路的开辟》地图,笔者运用PowerPoInt幻灯片动态效果插入一艘

船只,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线移动,随着船只的缓慢移动,依次闪现出发点西班牙,横渡的大西洋,到达的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对学生来说,这样更形象、生动,电就更容易理解了。在当堂课的课堂检测中,笔者要求学生做如下习题: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请你为“哥伦布”选择一句最恰当的台词:

1.我经过了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

2.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3.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

4.我的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令笔者欣喜的是,全班没有一个人做错。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充分说明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读图识史的能力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地图及识史的能力,从而达到会学会用的目的。

五、化抽象为形象。提高记忆效果,追求学习目标的实效性。

心理学认为:视听并用的学习方法效率最高。而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多的优势。视听觉媒体可将视觉和听觉刺激同时作用于人的两种感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美的熏陶。视听觉媒体能够同时作用于人的两种感官——视觉和听觉,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让学生充分感知历史事实,最大限度地让學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它能够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的电脑演示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能够通过提供大量古今中外的事物形象,利用声、光、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从而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提高学生理解、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如笔者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播放建党八十周年放映的电视剧《长征》的有关剪辑片断和刚刚举行的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相关部分剪辑;在讲《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时播放电影剪辑片断《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并将抗美援朝战争过程同时用动态电脑来表现,学生感到形象生动、新颖有趣,在充分感知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知识和空间概念。

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尝试到学习成功的欢乐,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否在教学中发挥更高的效率,关键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实施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唐明珠.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编著.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7:128.

[2]http://eblog.cersp.com/userlog31/235120/archives/2009/1151549.shtml.

[3]唐明珠.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编著.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7:96.

作者:李亚萍

多媒体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新形势下的多媒体历史教学

1 多媒体教学能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把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的内容,制定好教学目标和策略,按照多媒体的功能,运用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应的软件,构建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原本书本中死板枯燥的知识,变成有形的、有声的、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学生很强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经济大危机”时,开始利用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视频导入,让学生从视觉效果上观察经济危机的危害,通过视觉感受,让学生归纳出经济危机的特点。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感官,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运用知识的能力。紧接着多媒体展示罗斯福新政的相应内容,让学生明白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原因及希望达到的结果。历史课由多媒体参与其中,使历史事件鲜活起来,使历史知识形象起来,使历史课堂活跃起来。

多媒体参与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知识记忆,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氛围中学会辨别、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

2 多媒体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历史课要突出教育价值,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多媒体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把“德”融入教学当中,希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主要还是通过多媒体完成的,因为视觉的效果总比听觉的更为直观。

如在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笔者播放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影视内容,在观看视频中,学生的眼睛比平日睁得都大,精神也高度集中,对鸦片的愤恨、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都写在了脸上。有的还有肢体语言,紧攥拳头、离开凳子;有的恨不得进入影视当中……以上这些都表示视频内容已经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已经调动起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爱国主义情感传输给学生,并且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此以往,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呈现内容,化疑为易

以往的学生书本中有很多配图说明、人物简介,同时给学生配发了历史图册以便于直观地了解历史,但最大的缺点是这些说明、简介包括图册都是静止的,缺乏动感,不能加深记忆。现在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丝绸之路时,图示中有两种符号交织在一起,学生看了眼花缭乱。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通过PowerPoint软件在地图上做成动画,如箭头移动的闪烁、线路自动延伸等,呈现的地图“活”了起来,视觉层次感强,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学生对所经路线、重要地点等产生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便于记忆。

还有一些实物图,如生产工具、重要礼器等,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很难了解全面。教师讲起来很费劲,学生最后还是似懂非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可一目了然,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从而解决了学生无法感知遥远历史事物的问题,对理解我国古代礼法制度,对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克服了知识难点。

4 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动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传统教学手段,在显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问题时,不仅耗时多,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少,而且抽象的内容也难以令学生产生兴趣并掌握知识。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大大提高課堂教学效率,重现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中国古代史中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视频的介绍让学生回到了宋元时期;讲到明清文化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故宫的图片和视频介绍,让没有去过北京的学生如临其境。 这样就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从传统课堂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到声形并茂的教学模式,使得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使得历史教学活泼起来,使得学生乐学起来。多媒体的参与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模式达不到的。多媒体教学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习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作者:刘芳

多媒体历史教学论文 篇3:

试论多媒体历史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实践中作者意识到历史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因为有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与创新精神为主的教学方案,才有可能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好的软件。但是制作的应用教学软件一定要从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必要的原则,从而达到不可取代的效果,以便更好地配合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教学改革 多媒体软件 开发与应用

近两年来,随着研制与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实践运作及在理论上的探索与研究,我对多媒体技术如何配合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猛增,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量明显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一个办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扩大学习容量。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国外有关实验表明,使用传统电教媒体的学习比不使用电教媒体的学习,要“多学三倍的材料”,何况使用优势更显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呢?

在历史学科课堂教改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同样是必要的。因为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性,历史资料繁多,结论又是以史料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而得出的。据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将大量的课外资料带进课堂,或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大量材料。在现实中,这两点似乎都不太可能。而多媒体软件的一大优点就是存储信息量大,它可以将大量的必需的文字、图像资料等带进课堂教学之中,而且计算机调用资料的速度快、随意性强,满足了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历史学科的另一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为过去的“时”与“空”。从“时”来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而言,即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因此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另外,抽象的概念也难以解释。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强调直观教学,视演示法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可见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性。而多媒体软件则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足,它的另一优点,就是能简便、快捷地制作二维、三维动画,或模拟某些场景,并可将多种媒体组合在一起,做到图、文、声并茂,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将难以表述的“时”、“空”与抽象的概念解释清楚,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然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流,而多媒体软件的第三大优点,就是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信息量的流动,达到促进师生交流的目的。“实现教学现代化,主要就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①而教学手段现代化尤要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历史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多彩,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强化文字和图像的组合。应建立多媒体教学的资料库,制作示范性多媒体教学软件,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供有效而便捷的服务。”和“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等)也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步适应的过程。”②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应用势在必行。

二、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应注意的若干方面。

1.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制作出高质量的符合教学要求的软件。“编制电化教材,要有助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般由教师一讲就清楚的问题,就不必编制电化教材。”“在教学中有些理论知识、抽象概念,教师讲起来复杂,学生听起来难懂,但通过电化教育,使学生易于理解。”③由此我依据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拟定了选取教材内容的三个原则:(1)要将教师与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述清楚的历史知识点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表达清楚。如:“时”、“空”概念等;(2)要体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的要求,即历史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努力营造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在正确运用历史资料和方法的前提下,得出不同的结论。为此,我认为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多媒体软件,对一节课而言也不是从头至尾都需要用软件来辅助教学。而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我认为必须依据历史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而定。否则易造成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形成教师、学生围着软件转的被动局面。从以上原则出发,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九年级历史《探险者的梦想》和七年级的《璀璨的文学艺术》作为试点。

九年级的《探险者的梦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四位航海家的航行经过,其间穿插有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概念等需表述清楚,而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又很难将其解释清楚,我则通过多媒体擅长制作二维、三维动画的优点,配以图、文、声进行展示,生动形象轻而易举地将其解释清楚。另外,《探险者的梦想》教学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将中外历史进行比较及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能力,我设计了一组图画来提示学生。如:郑和与达·伽马的比较与开辟新航路的影响的讨论等。高中则注重史学阅读、分析与实践。七年级的《璀璨的文学艺术》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唐朝的文学艺术成就,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通过感知来分析和理解社会现实的能力,我插入了音乐、舞蹈视频,以及大量的图片解决了这一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来感受唐代的敦煌艺术,我让学生收集了很多图片和视频,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历史。实践证明我选择这两个点是正确的,达到了不可取代的效果。

2.技术的运用。目前阻碍我们教学软件开发与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通用性问题。我在编程中尽量使用普及的软件,利用PhotoShop处理图片与二维动画,制作了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和资本主义社会用金钱来衡量人的地位的动画;又运用3D MAX制作了三维动画地球转动的画面;然后在海百合软件中将其合成,压缩打包后制成光盘,Win98以上系统中即可调用,初步解决了通用性问题。

三、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从《探险者的梦想》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看,第一,容量大,教师将大量的图、文资料带进了课堂教学之中,增加了知识量,这是以往任何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对学生而言则开拓了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将教师难以表达清楚的航行路线和概念通过二维、三维动画展示清楚。如:在展示达·伽马航行路线时,在世界地图葡萄牙国界处先出现一艘帆船,帆船沿着当年达·伽马航行路线行进的同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又用红色条紧随船后,又配以旁白并穿插相关图片。学生课后纷纷赞许多媒体教学课,它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与掌握知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三,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在组织学生讨论新航路开辟影响时,用一组图画的展示,来提示学生,学生以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又如:《探险者的梦想》教学软件为配合历史课堂教学中外历史进行了比较,把郑和与达·伽马的航行进行了对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两次航行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将中外历史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能力,又客观地评析了两次航行的不同作用,培养了学习历史的能力,拓宽了思路。课后学生表示以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难以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展示,都快捷、简便地得到了落实,现在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集中精力,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能培养能力的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精神高度集中,适合高速度、快节奏、大容量的现代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历史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因为有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与创新精神为主的教学方案,才有可能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好的软件。同时,又要牢记历史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

总之,历史教学软件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从课堂教学实效来看,也是非用不可的,而不是可用可不用的。但一定要从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出发,遵循必要的原则,从而达到不可取代的效果,以便更好地配合历史课堂教学。

注释:

①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等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

②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③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等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

作者:王珑

上一篇:高级政工师申报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前三季度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