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界已倍受关注,并成为植根于教坛的一朵奇葩、一道风景。本文重点谈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教育效果,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但同时也应注意合理使用多媒体,不能随意滥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对策

摘 要 由于对新课标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迷茫,在历史多媒体教学中进入一些误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突破误区的重要出路。

关键词 新课标;历史;多媒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历史学科最能代表一个人的人文情怀,没有一个人会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无所知。新课标不论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都对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功能及各种实用性软件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由于利用不当,也出现一些误区。

1 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特色

历史所学所教的内容都是过去了的事物,不可能再重复经历,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媒介,相关的电子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作为主要手段,把历史事件转化成文字、图表、声音、动画等,再通过PowerPoint、Flash等形式呈现出来。它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丰富的课程资源,包含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 通过多媒体,可以演示过去的录像,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模拟历史事件的过程。对于讲解的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战争发生的状态等抽象知识,以及国家动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都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成分在里面,需要教师严把信息入口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学生呈现积极向上的信息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 历史毕竟是过去的事情,只靠教师单一的课堂讲授,有时候会让人捉摸不定,生涩难懂。相反,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内容呈现,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习心理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发生转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另一方面讲,多媒体教学是新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亮点。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成果具有易保存性和再利用性 教师在组织多媒体教学时,多采用课件的形式,课件是教师教学的结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同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能够被以电子版的形式保存下来。不像是教案那样,不容易长期存储和修改,课件可以多次被使用,根据时事变化做出适当的调节。

2 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多媒体,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在新课标下,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师不得不按照学校的要求,增加多媒体教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比例,几乎形成一种没有多媒体参与就不能代表一节课的成功的误解。就连最基本的板书,都被省略掉了。多媒体教学采用的PowerPoint、Flash等都是教师自主设计、自己制作的,无一不包含了教师的心血和智慧。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误区二:教学方法上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因此,一些历史教师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量,不敢放开手脚,在课堂上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生怕因为自己的参与而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

误区三:过分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够对学生做出有效的价值引导 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固然是好的,但是学生由于青春年少,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都比较少,对社会对历史都不能有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常常会因为自己的主观冲动做出错误的价值评判,对某历史现象或结果做出绝对的非好即坏的评价。而历史教师虽然有着丰厚的阅历,却不敢在课堂上对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做引导,对学生的任何观点都表扬和肯定,生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探索的动力。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没有遵从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反而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

误区四:教学内容仍以课本知识为主,对非考试内容不重视 虽然新课标中多次强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加强学生的“经历”“体验”“感受”“愿望”“独立”“兴趣”等主观经历,但是迫于升学压力、家长期望、社会舆论等多重压力的束缚,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内容,对于“非考点”的内容,在课堂上一带而过甚至绝口不提。有兴趣的学生还去看一下,没兴趣的学生根本不予以理会。

误区五:历史课堂评价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标准 在历史课堂上经常出现“旧瓶装新酒”的矛盾现象,采用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却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新课标多次强调要对学生实行多种评价方式,不能只注重考试成绩。传统上只以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早就为人们所诟病,因此必须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学生成绩时,既要注重学生在历史课上的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之处。在教学目标评价上,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表现为考试成绩形式,又要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情况。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肯定他们优秀成绩的同时,劝告他们还得谦虚谨慎,不能因此沾沾自喜、骄傲不前;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表扬他们正面的进步的地方,发现闪光点,使他们重新拾回学习历史的信心。

3 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 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在一些探索性或条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把一些由教师讲解演示的内容分配承包给合作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时候学生合作探究会浪费一些课堂教学时间,但是这种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索能力,在合作研究中体验教学内容的快乐,增进对学科内容的理解。

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把成绩落后的学生也按兴趣分配在内,而不是少数优秀生的表演。探究不仅要真的利用时间去搜集资料,去归纳整理,去反复验证,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矫正,而且要认真做好,不能流于形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历史学科是一个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学科,因此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也有其不足,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历史基础、学科兴趣不同,自主学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青春期的学生,心智发展欠缺成熟,虽然有着独立思考的愿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碍于青春期强烈自尊心的特点,有时候遇到难题时不愿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反馈信息,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教师要选择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表明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通常是教师慎重地选用几种教学方法,遵循科学性、创造性、灵活性原则有机地组合起来,而不是随机地把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拼凑,随意搭配。因此,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出发,精心选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滥用多媒体教学。

4 总结

在新课标要求下,历史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选用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上发挥优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中华.浅谈新课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7):26-27.

[2]王志佶.浅谈新课改下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10):12-13.

[3]张晓雷.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和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0(8):98.

作者:孙华

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标下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为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界已倍受关注,并成为植根于教坛的一朵奇葩、一道风景。本文重点谈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教育效果,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但同时也应注意合理使用多媒体,不能随意滥用。

【关键词】 新课标 多媒体 历史

一、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呈現生动绚丽多姿的画卷,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风云变幻、突飞猛进的精彩斑斓。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切身的体验与判断,感悟历史的价值与内涵。学生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课本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讲授《重庆谈判》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片段,让学生“回到”抗战胜利后的环境中,感受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激发学生思考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赴重庆谈判?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积极地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就会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从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教育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圆明园》片段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感情和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在讲述《日本全面侵华》内容时,可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日本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能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学生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素养。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为学生提高大量的历史信息,让学生对历史素材加以提取、整理和加工,然后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这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学习。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的探索》时,让学生搜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相关材料,利用多媒体将学生搜集的素材予以展示,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整理、提炼和加工,并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讲《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时,利用多媒体将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予以梳理。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分类得出相关结论。多媒体的使用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在教学时要考虑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历史教育不只是填满学生的硬盘空间,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理解力强的信息处理者。

(二)多媒体教学设计要合理。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晰而不能繁琐,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过小。图像不能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最有效的信息,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三)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这样才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平台,只要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和历史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历史教育的新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高春艳.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1(4):22-23.

[2] 郑良璧.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化运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2,25(1):91-93.

作者:廖仕红

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3:

浅议新课标下科学运用多媒体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摘 要】新课标下,科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自己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 创新情境 激发兴趣 提高质量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开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能灵活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素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无味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探究学习《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作的伟大贡献,我利用课件展示了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以下几个问题:(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2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2.运用多媒体,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讨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以达到好的效果。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情节中愉快地学习。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主题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助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几幅动态地图课件,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反攻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个战役的影视录像片,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面前,注意力集中,精力集中,不仅清楚地了解了战争进程,理解了我军的作战方针和意图,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3.共同制作课件,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件制作中,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单靠个人力量是难以顺利制作完成的。从编写提纲、教案、查找资料到剪辑、制作,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这必然极大地冲击以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单干”做法。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借鉴别人优秀的课件,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同时也节约了资源。还可以把有的资料交给学生去完成,让他们在资料的收集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课件做好之后,展示给学生看,会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共同制作课件,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不能理解为“屏幕代替黑板、电脑代替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互动技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并使其成为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充当“导演”的角色。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完成教育教学的好帮手。

2.信息和资源的补充应适度

利用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直观和更感性的资料,从而使我们枯燥的历史教育教学更加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但并不是资料越多越好,资料的补充应适度。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首先根据课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和所用的资料进行筛选,做到少而精,坚持适度和有效原则。

3.板书不能少

使用多媒体后,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节省了很多上课时间,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巩固和训练。但有些教师,误以为有了多媒体就可以不用板书,上课时顶多写个标题。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有很大弊端。我们在使用幻灯片课件时,虽然每一张上面关于本节的重、难点和知识结构体现的都很明确,学生当时也能看明白、听明白,但是,当最后一张幻灯片展示完以后,学生的思维也就断了,知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不系统,遗忘得也快。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板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知识结构和主干知识,便于学生在老师讲完后对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另外,也便于学生对笔记进行整理。所以,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粉笔,多媒体和板书应该相互配合使用,板书可以少,但不能不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中学历史教学新教材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陈晨〕

作者:王春玲

上一篇:文员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在机房勤工助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