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科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与美国学生有较大差异。丁邦平认为,教与学方面,美国中小学科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倾向于使用归纳推理方法,注重演示、实验及动手操作活动,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我国中小学则多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演绎推理方法,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1]。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育论文

加强小学教育管理?推进小学教育创新

摘 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小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班级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各个学校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管理方式单一,管理理念老旧等,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小学教育的管理,推进小学教育创新。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对于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注重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识水平进行了重点关注。本文从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胡主要问题

1.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且应当处在思想变革的最前沿。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素质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教育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却比较短缺,教育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不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学。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都不够完善,存在着工作岗位和个人才能不相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教学管理涉及到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管理模式的落后则会对小学教学的总体水平造成直接的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各个学校也能够积极响应,但是大多数学校改变的只是教学内容,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教育管理手段方面依然行政管理手段作为主要的方式,虽然行政手段的强制性、权威性在曾经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育改革的逐渐舍内,这种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当今小学教育的发展。(2)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使得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诉求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一切都以规章制度为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规范性指导,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

3.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不足

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小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过于强势和面面俱到的管理,不仅会扼杀小学生学习的灵性,还会降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的与发展,另外,现代家庭对于孩子过于宠爱,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学习,替孩子做了一切能做的事情,也见解阻碍了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

(1)转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没有一个正确、先进的思想理念,就不会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所以,作为教学管理者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者要积极的开展有关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目标。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对教师的内在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创造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建立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模式,保障师生在教育教学发展中能够充满活力的发展。

(2)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所以,要加强小学的教育管理,就要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专业杜洋和管理能力,从而将积极、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首先,學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条件。比如为教师订购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邀请教育管理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定期组织教育管理者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等,从各个方面对教师管理能力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学校还要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实现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点,也使老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得以传承,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校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2.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注重校本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小学教育管理者既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制定出具有一定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管理规划。首先,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中死板、生硬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符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且能够规范运作的教育秩序。其次,学校还要不断的完善管理主体的用人机制以及淘汰机制,以教育改革的发展作为导向,支持更多有能力、高素质的管理者走上学生的管理岗位,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当的将管理权力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充足的自由和权力,使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实际的情况来确定自身的资源分配、管理机制,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

3.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育激励与竞争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基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小学教育的管理,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理念。可见,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要注重对学生的连续性考察,将对学生课业考察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对学生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比如建立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进行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能够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机制。此外,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也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的主体。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公开招聘制度以及择优聘任的制度,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实施差异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引导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只有在管理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能够发掘其潜能的制度环境,才能够实现教育管理质的飞跃。

总之,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管理者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的完善管理团队,使小学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1-32.

[2]雷云芬.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J].学周刊,2019(07):166.

[3]梁元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9(02):19-20.

作者:杨顺华

第二篇:创设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摘要】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教学的效果也相对有限。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模式及其意义进行探索,首先分析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然后提出了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模式,以期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积极地创设有效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实践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配的,另一方面,其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也相吻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活动存在较大的弊端,很多的活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学生的素质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基于此,下面笔者对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模式,以期能够创设有效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很多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的计划和教学的任务,根本没有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另外,很多学校也并没有开展任何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只是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中让学生自由活动。

很多学校的老师认为,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只要让学生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就够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想法,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想法。小学教育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以及实验的兴趣,而不单单是完成教学的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来对学生的科学兴趣进行激发。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如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等。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为学生创设形象且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通过对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于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觉得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相对较为枯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到小学科学科普实践基地去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小學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分析

小学是学生塑造品格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核心素质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与学生科学素养和核心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和核心素质培养是更加有力的。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的实践中去,将自己关注的问题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进而对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科学的解释。

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遇到的问题积极的进行分析,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实际的情况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播,需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思考和分析,并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释问题。

综上,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三、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设计

基于以上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特点,以及其实教学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动手能力,内化学生学科认知。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法。

1.调查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需要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些观察以及调查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知识,进而使得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

(1)创设观察活动

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到观察方面的知识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观察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实践中更好的学习。科学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为教师教学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其要深入的解析教材的内容,寻找适合学生的观察点和切入点,通过对生活的分析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观察机会,进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

比如,教师在进行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教材的知识进行阅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子发芽时需要的条件。然后布置观察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家中开展种子发芽的实验,对发芽的一个过程进行观察,并记录种子每天的状态,形成观察日记,然后在班级进行展示。学生领到任务后都积极地行动了起来。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利用花盆以及玻璃瓶等器皿来对种子发芽的过程进行观察。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观察学习能力,教师每天对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进行归纳以及提示。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的学习到了如何进行正确地观察,对于种子的发芽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认识。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观察的任务,使学生能够顺地开展观察学习,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观察的要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启动调查活动

对于科学学科的教学来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调查活动是非常常见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及材料进行搜集,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进行调查和走访,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以及感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科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存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思维趋势,进而开展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学科认知。教师也可根据生活的环境特点来进行活动布设,使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心理诉求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

比如,在进行《蚯蚓的选择》的教学时,教师课余给学生布置调查的任务,让学生调查蚯蚓主要的生活地方。学生可以走访有经验的居民,而后调查结果,寻找能够找到更多蚯蚓的地方。因为学生对于蚯蚓并不是很陌生,但是对蚯蚓生活的环境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走访活动。通过对学生家长以及邻居的走访,大多数学生都获取了足够的有效信息,并根据有经验人士的指点找到了蚯蚓的藏身处。经过调查和寻找,学生发现原来蚯蚓是喜欢在潮湿和阴暗的环境下进行生存的。

2.实验制作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科学的学科中,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是最为常见以及重要的两种教学实践活动,教学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积极的培养和提高。

(1)科技实验活动

科学现象需要验证和探索。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实验操作活动,需要根据实验操作的必要性以及实验操作的难度,对实验进行多次的筛选,进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分析和操作以及总结归纳的机会。对于一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实验来说,可能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这也就需要教师的亲自参与以及亲自进行操作的示范。而对操作相对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自主地开展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充分的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阳光下的影子》时,教师可以布置学习的任务:虽然我们对于阳光下的影子非常的熟悉,但是当阳光照射的角度发生变化时,我们身上的影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个变化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吗?如果遵循着规律,其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利用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听到要开展实验操作时都显得非常的开心和兴奋,便纷纷的行动起来。学生利用了多种自制的道具来开展实验的操作: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影子进行观察,对不同时刻的数据进行记录,而后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也有的学生拿出直尺在窗台上标出了影子的标记,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得出了实验的结论。

(2)手工制作活动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手工制作也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对手工制作的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并给出较为直观性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具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认知。在科学实验的開展中,手工制作是经常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在对学生手工制作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就存在的科学原理进行探索和探究,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比如,在开展《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对于生态具有一定认知,教师针对学生这的基础设计了一个《做一个生态瓶》的操作实验:需要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健康的生活和生存。学生需要做的是模拟一个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学生拿到任务后开始积极地讨论和准备,很快就有了制作的方案。教师要求学生说明制作的步骤,并根据步骤分小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就操作的情况进行讨论和完善。待生态瓶制作完成以后,需要进入到实验的操作环节,学生就每个步骤进行记录。

3.生活实践活动设计,内化学生学科认知

学生在进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科学学科方面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发明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提升的机会。发明创造是科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发明活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难度较大的实验很难开展,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要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能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

比如,在《光的反射》的内容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首先了解和掌握广反射的现象以及知识,而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设计实验:我们都知道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利用手中的材料来自行制作一个潜望镜,比较谁的制作更加的精确进而精准。学生听到了后都非常的兴奋,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开始对材料进行收集,并对方案进行拟定,反复的进行修改,最终制成了自己满意的潜望镜。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制作过程,并对潜望镜的特点进行了重点的介绍。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制定定向发明任务,给学生提供难得的学习契机,从学生优良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丰富科学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中,要运用科学的精神来培养学生,这对于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景,积极带领学生真正地走出去,让学生在寻找和观察中不断创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科学科普实践基地活动实施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0424)】

参考文献:

[1]熊晓辉.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2]汤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

[3]林云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态度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4]张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

[5]范眉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

[6]郭娟.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错误认知资源的有效利用[J].华夏教师,2019(27).

[7]孙宁.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8]庞慧.基于创新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具制作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9]张春亮.信息化视野下小学科学趣味性教学的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10]张煜,白欣.小学科学教学中“历史—探究”教学模式的建构[J].基础教育研究,2018(19).

作者:汤颖燕

第三篇:中美小学科学教育比较研究

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与美国学生有较大差异。丁邦平认为,教与学方面,美国中小学科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倾向于使用归纳推理方法,注重演示、实验及动手操作活动,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我国中小学则多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演绎推理方法,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1]。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于2001年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工作[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也在2003年作了关于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调查[3],调查的对象覆盖了全国各类地区的小学。由这两个调查报告,可以基本了解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现状。

一、小学科学课程开设及重视程度的比较

我国小学普遍开设了科学课,但是课程名称不统一,多数称“科学课”也有称“自然课”、“现代科技课”等;课时计划不统一,每周2节课或3节课。许多学校加大了科学教育的力度,但个别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科学课不是主课,在考试阶段甚至在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总体看来,科学课属于第二平台课程,没有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足够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科学教育的文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并在2005年底完成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美国小学的科学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讲,美国小学都开设了科学课,科学课是美国小学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与英语、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4]。小学科学课的名称不统一,学时各州也有所不同,每周从5学时到9学时不等。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美国小学普遍重视科学教育,科学教师的高素质也让学生对这门课充满了兴趣[5],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

二、小学科学课教师情况的比较

在我国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中,专职教师多于兼职教师。科学教师中拥有大专学历的较多,其次是拥有中师学历的,本科学历的较少,还有少数是高中学历的教师。只有少部分科学教师是理科出身,而大多数的科学教师均没有科学专业的文凭,且部分科学教师从未接受任何专业培训。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缺乏整体性的把握。

美国小学教师均由设在大学的教育学院(系)培养,至少应取得学士学位,除了学历达标外,教师还要具有学识丰富、诚实正直、身体健康等素质。教师在大学期间都接受了理科相关学科的学习,在职期间也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课程[6],经常有接受各种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小学科学教师的总体情况是:学历层次高,知识非常丰富,驾驭教学的能力特别强。

三、小学科学课教学情况的比较

1.教材类型和教学内容

国内现行的科学课教材主要有: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科学》、青岛版的《科学》、河北版的《科学》、牛津版《自然》和科学出版社的实验教材《现代科技》等[7],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与美国相比,尽管课程编排顺序存在差异,侧重点稍有不同,但教学内容基本相同。

美国科学教材类型多样化,美国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教材按照其科学教育哲学中科学知识的领域分类(即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进行编写,并以教育哲学提出的三大科学概念为核心。《标准》出台之后,出现了多种旨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小学科学教材。美国国家科学资源中心组织编写的STC(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ldren)就是其中比较流行的一套[8],它共由24个有关科学主题的单元组成(平均每个年级4个单元),主要向所有的学生提供生命、地球、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丰富的体验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国内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活动法(采集标本、实地参观)等。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地区的小学科学课仍旧多采用讲授法,或者辅以演示实验等。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学注重基本理论多于实践,尽管当前提倡“做中学”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但现阶段还未能在全部小学有效开展。科学课程被作为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表现为粉笔加黑板进行教学。科学活动的探索性被严重忽视,教学缺少真实有效的科学实践和问题探究[9]。

美国小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实行灵活的班级授课制,学生可以跳班,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个别化教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充分考虑儿童个体多方面的差异,使教学能面向每个儿童,并使之获得良好的培养。小队教学、游戏教学、多组教学等类型在科学课程实施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教学上有两个显著特点: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以动态的问题探究为主;重视儿童的体验,并将其与科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9]。小学科学课教学以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和前苏联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3.教学资源

我国大多数城市小学有供科学课教学专用的实验室,配以实验器材、模型、挂图、标本等;少数学校有多媒体课件、乡土教材,还有互联网可供学生使用。有些学校能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等。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专用的实验室,但是有少量实验仪器、教学录像、模型、挂图等。尽管我国的科学课教学资源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美国的小学,教室里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书架,一个20名左右学生的班级足有500多册书,随时可以翻阅。教室里多媒体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还有和书本配套或适合课外阅读的大量教学软件随时可用,课堂有限的空间得到延伸,学生获得的信息是多元化的,开放的[10]。公共教学资源也对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对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网络等公共教育资源的积累非常重视,到处都有公共图书馆和各种名目的博物馆,与科学有关的有航空航天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因此,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美国小学科学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比较可看出,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在全民范围内的重视程度、师资队伍建设、科学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与美国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应针对性地改善我们的薄弱环节,具体建议如下:首先,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突出科学课程的地位;其次,改革师范教育,培养良好师资:吸取美国的相关经验,在培养未来科学教师的高师院校相关课程教学中,提倡采用探究式的、开放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师范生亲历的活动可以迁移到以后的教学中,有利于将教学理论真正用于实际教学;第三,提高在职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借鉴国外参与式教师培训法,在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之间展开双向以及多向的交流、互动,使受训教师在充分参与各项活动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受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11]。第四,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学生性格、心理、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道德水平、动手能力等,都应作为评价的依据。第五,改善学习条件,丰富教学资源:在每个教室中设置科学探究展示柜,摆设常用的实验仪器、少年科技丛书等。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练习各种仪器的使用,同时为他们展示探究成果提供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2]。

参考文献

[1] 丁邦平.中美科学教育比较.中国教育学刊,2000(2).

[2] 教育部.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2004.http://www.gzsciencenet.com.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我国十三个省、市、区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科研与决策,2005(21).

[4] 王长纯主编.比较初等教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Paul Warwick and John Sirai-Blachford.Using data 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to develop procedural understandings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case study evidence from ac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6(4).

[6] 许新海著.美国小学教育考察.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纪要.科学课(小学版),2005(2).

[8] 张俊丽.美国小学科技课程-STC项目.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1).

[9] 唐湘桃.中美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比较.基础教育研究,2005(1).

[10] 沈苗根.美国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启示.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

[11] 赵文超,郝京华,陈卫春.国外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策略.上海教育,2005(4).

[12] 韩志安.“对科学探究”教学的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06(3).(责任编辑孙晓雯)

作者:郝琦蕾 丁 昕

第四篇:浅议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的负面影响

摘 要: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不仅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发展规律,同时对于幼儿身体成长和智能发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负面影响

如今,很多幼儿学生的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他们对于幼儿的早教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就去盲目地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家长认为让孩子越早上學越好,甚至将不到3周岁的孩子就送到幼儿园,再加上一些幼儿园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幼儿家长所灌输的一些早教思想,导致了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到了小学化的误区中。事实上,让孩子过早接触程序化的学习模式,不仅不能够让他们成为“小神童”,甚至还会对他们日后接受小学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简单一些解释,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所指的即为让幼龄儿童提前接触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且过分地看重幼儿学习的考试结果,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重知识轻品质。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重点应当是游戏,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在没有充分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幼儿需要和小学生一样程序化地学习拼音、英语单词、计算方法等知识。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十分不利于幼儿个人品质的培养;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十分看重学习结果,幼儿教育者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进步程度,只是一味按照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努力与否与学习水平。此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对学校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虽然让孩子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汉字读写方法以及加减法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幼儿的人生发展与未来的学习之路带来了一些促进作用。很多幼儿家长在看到孩子出现了很明显的学习进步时,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智力超群的“神童”,继而将他们过早地送到小学中接受规范化的教育。这一部分幼儿家长并不会去考虑孩子是否能跟得上快节奏的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送到小学院校中,继而对小学的日常管理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对教师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由于一些幼儿过早地接受了小学化的教育,从而让低年级的小学教育者感觉到非常轻松,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阶段的教学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小学教育者也就会放松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严格要求;其次,如果在小学低年级的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育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归结到“智力水平不高”的队伍中,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学教育者对学生所做出的正确判断。

3.对幼儿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经常会让幼龄儿童产生挫败感,很多幼儿家长与幼儿教育者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在他们没有顺利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时,家长与教育者就会采用一些带有责备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孩子,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学习出现明显的厌烦心理,认为上学就是一件非常无聊且痛苦的事情。除此之外,由于幼龄儿童的心灵比较脆弱和敏感,当他们所做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夸奖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与付出产生较大的怀疑。

三、有关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1.回归幼儿本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很多家长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科学化的排解方法,而不是要将压力转移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逐渐的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要学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巧妙结合到一起,让孩子从之前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幼儿教育者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力量让学习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还给孩子们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时代。

2.重视幼儿教育过程,忽略学习结果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幼儿家长都非常在意他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经常会依照教育者的片面评价来否定或赞同幼儿的一些做法,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的上进心。为此,幼儿家长需要认真且全面地观察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感受他们出现的一些进步和努力,并且要经常对孩子的做法给予表扬与肯定,让幼儿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是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蓓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2013.

[2]董志伟,张振平,赵国秀,等.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河北教育(综合),2013(Z1).

编辑 李琴芳

作者:陈怡妹

第五篇:基于“过程”的小学科学教育

目前,以讲授科学概念为价值取向的科学课在不少地方很受欢迎,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比较容易操作。不少地方的科学课就是老师讲讲,学生读读,平时的实验是很少做的,最后通过一张试卷作为考评依据,题目也就是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很难对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行测试,从考评的形式到内容也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这样的科学教育与当今世界上的科学教育水平相差甚远。

一、以过程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成为必然

1.从儿童的立场来判断,以过程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成为必然

从孩子们欢快的充满求知的笑脸上,我们知道在他们心里装着数不尽的问题。儿童时期是一个喜欢对周围迷人的世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发现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儿童总喜欢问这问那。比如说,为什么会下雨?当水坑干了的时候,原来的水哪儿去了?鱼是怎样呼吸的?月亮为什么会跟着人走?当问题产生的时候,他们总喜欢通过自己方式进行解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总喜欢通过操作材料加以研究。不是吗,人从出生开始,就通过动手来探究周围的世界,他们喜欢用手摸摸,喜欢用眼睛看看,喜欢用嘴巴尝尝。在大些的时候,他们开始疯狂地喜欢上了玩具,可以玩的一切器具。我们不妨将这些器具称之为可以探究的材料。我们常常听到妈妈们的一句话“不许碰”,从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于动手探究材料的强烈欲望。其实这一点对于许多成人来说同样适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他们对于呈放在他们面前的材料总是喜欢动手去操作片刻,喜欢动手操作是人的天性,儿童和成人在探究自然世界方面都有天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儿童学习科学的基本方式是自己动手去探究,去了解,去发现,去交流。儿童在学习科学必须借助丰富的材料。儿童这种学习科学的过程,科学界谓之为“做科学”。儿童的“做科学”和科学家的“做科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过程,即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儿童不仅能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假设、解释等相匹配的科学能力将会得到系统地发展。

2.从科学概念的角度来判断,以过程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成为必然

我们知道,无论我们知道多少知识,总是不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今天已知的信息量是相当庞大的,任何人要全部掌握都是不可能的。霍金在1998年白宫千年晚会上发表演讲时说,如果科学概念仍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增长的话,到2600年,“如果你将新出版的书依次摆放的话,你要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行走才能跟上新书出版的速度。”这话有些怪诞,但足以说明科学概念真的处于“大爆炸”时代。

科学概念除了信息总量的不断增长,其更新速度也是惊人的。在科学领域中,不仅新信息不断充实到已有的科学概念之中,而且已有的科学概念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科学概念过时了,它们被新的、更有效的科学概念修正或代替。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板块构造理论就很快取代了以前盛行的大陆漂移理论,原本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被八大行星理论所替代以及由转基因技术而衍生的新物品等。所以,以科学概念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小学科学教育是不能满足当今世界发展的需求。人们更加重视如何去获取信息,也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不是只追求获取信息的多少。

3.从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来判断,以过程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成为必然

众所周知,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肯定不是指一位公民所拥有的科学概念的多少。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批判性地思考以及理性地作出决定,而不是根据情绪或盲目地作出决定,他们会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现象。

国际科学教育界中多个行动纲要都表达了一些相似的主张:强调少教知识内容,多教调查过程能力;强调以探究的方式开展科学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主张面向所有学生;重视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特别强调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科学家、科学教育工作者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儿童学会如何探究、如何发现问题的答案、如何对科学问题开展调查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认为探究比积累大量的科学概念要重要得多。

二、以过程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具体阐述

21世纪的科学教育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大不相同。今天的科学教育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好奇心。它的焦点是“做科学”而不仅仅是获得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技能。儿童通过做科学来学习科学,而“做科学”则是通过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来建构个人的探究而实现的。之前,国内曾有科学教育专家质疑是否存在一个大家较为认同的科学过程,他们认为科学家由于其所处的领域不同,他们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探究过程。经过大量的研究,国际科学教育界认为虽然科学家所处的专业领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时都存在着一个较为相同的过程,他们称之为科学过程。

看到“科学过程”这个词,不禁会追问:什么是“科学过程”?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做“做科学”的。不管哪个领域中的科学家,他们在做科学时一般都要经历以下一些过程,即: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形成理论、发现更多的信息或挑战他人已形成的观点。在这些大的过程中又同时包含着一些小的科学过程,也称之为科学技能,即: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与验证假设、解释数据、下操作性定义、实验与建立模型等。

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有一个关于研究降落伞降落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多种的科学过程来获得结论。首先孩子们要制作降落伞,在制作降落伞的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测量和计算降落伞伞面的面积,还要测量绳子的长度。这里,他们的测量和计算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为了研究的需要,他们要做三个大小不同的降落伞。这样,他们的分类能力得到了发展。做好后,他们要进行预测,哪个降落伞落地快,哪个落地慢,他们还要推断为什么会出现快慢不同的结果,影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在这里,他们的预测和推断的能力又得到了发展。当他们在改变降落伞的大小、材料、重物等一些因素时,他们就是在识别和控制变量。当他们测量一些因素和降落伞下落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时,他们就会形成假设,接着他们就会通过实际操作掷降落伞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他们还会通过观察降落伞落地所用的时间来解释数据。其实,他们的整个探究活动就是以实验控制的形式进行,其中使用的降落伞就是真实降落伞的模型。

在探究摆锤周期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到关于摆摆动的现象,有的摆摆动得快,有的摆摆动得慢,从而引发他们的猜测与交流:摆摆动得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接着他们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有的摆摆线长,有的摆摆锤重,有的摆摆角大,这样就为下面研究进行了分类。随后,他们将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实验之前,他们将对摆长、摆速等一些因素通过讨论交流下定义:到底什么是摆长?什么是摆速?在统一了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之后,他们还需对问题进行假设,还要验证自己的假设。有的学生认为摆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重量有关,他们要识别和控制变量,自变量是摆锤的重量,因变量是摆的速度,不变量是其余条件。到此为止,他们可以开始测量摆长的长度、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度数、摆的速度,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可以对没有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推断,再通过实验二次验证自己的预测和推断。最后建立关于摆的模型,并尝试运用此模型进行一些简单的解释。

关于科学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人们很少以割裂的方式教授它们,而一般采取整合的方式。当然,我们在强调以过程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同时,并非摒弃了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科学教育目标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不应对立地看待过程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要认为过程重要而科学概念就不重要。对于科学概念与过程,我们应该建立以下的认识:科学概念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科学过程的载体。通过它,儿童掌握了科学过程。而这样的结果是促进了学生在科学过程和科学结果两方面学业成绩的同时发展。在以科学过程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育目标是以过程为基础的,并把你要确定的科学概念作为探究过程中的媒介,而这一过程往往是课程的核心。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作者:王家友

上一篇: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消费者知情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