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科学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小学科学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重点学科,担负着为国家未来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科学素养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界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科学科目的教学当中,如何加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

第一篇:小学科学论文

创设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摘要】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教学的效果也相对有限。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模式及其意义进行探索,首先分析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然后提出了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模式,以期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积极地创设有效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实践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配的,另一方面,其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也相吻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活动存在较大的弊端,很多的活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学生的素质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基于此,下面笔者对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模式,以期能够创设有效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很多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的计划和教学的任务,根本没有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另外,很多学校也并没有开展任何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只是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中让学生自由活动。

很多学校的老师认为,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只要让学生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就够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想法,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想法。小学教育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以及实验的兴趣,而不单单是完成教学的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来对学生的科学兴趣进行激发。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如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等。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为学生创设形象且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通过对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于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觉得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相对较为枯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到小学科学科普实践基地去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小學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分析

小学是学生塑造品格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核心素质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与学生科学素养和核心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和核心素质培养是更加有力的。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的实践中去,将自己关注的问题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进而对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科学的解释。

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遇到的问题积极的进行分析,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实际的情况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播,需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思考和分析,并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释问题。

综上,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三、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设计

基于以上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特点,以及其实教学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动手能力,内化学生学科认知。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法。

1.调查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需要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些观察以及调查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知识,进而使得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

(1)创设观察活动

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到观察方面的知识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观察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实践中更好的学习。科学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为教师教学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其要深入的解析教材的内容,寻找适合学生的观察点和切入点,通过对生活的分析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观察机会,进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

比如,教师在进行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教材的知识进行阅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子发芽时需要的条件。然后布置观察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家中开展种子发芽的实验,对发芽的一个过程进行观察,并记录种子每天的状态,形成观察日记,然后在班级进行展示。学生领到任务后都积极地行动了起来。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利用花盆以及玻璃瓶等器皿来对种子发芽的过程进行观察。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观察学习能力,教师每天对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进行归纳以及提示。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的学习到了如何进行正确地观察,对于种子的发芽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认识。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观察的任务,使学生能够顺地开展观察学习,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观察的要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启动调查活动

对于科学学科的教学来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调查活动是非常常见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及材料进行搜集,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进行调查和走访,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以及感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科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存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思维趋势,进而开展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学科认知。教师也可根据生活的环境特点来进行活动布设,使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心理诉求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

比如,在进行《蚯蚓的选择》的教学时,教师课余给学生布置调查的任务,让学生调查蚯蚓主要的生活地方。学生可以走访有经验的居民,而后调查结果,寻找能够找到更多蚯蚓的地方。因为学生对于蚯蚓并不是很陌生,但是对蚯蚓生活的环境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走访活动。通过对学生家长以及邻居的走访,大多数学生都获取了足够的有效信息,并根据有经验人士的指点找到了蚯蚓的藏身处。经过调查和寻找,学生发现原来蚯蚓是喜欢在潮湿和阴暗的环境下进行生存的。

2.实验制作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科学的学科中,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是最为常见以及重要的两种教学实践活动,教学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积极的培养和提高。

(1)科技实验活动

科学现象需要验证和探索。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实验操作活动,需要根据实验操作的必要性以及实验操作的难度,对实验进行多次的筛选,进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分析和操作以及总结归纳的机会。对于一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实验来说,可能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这也就需要教师的亲自参与以及亲自进行操作的示范。而对操作相对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自主地开展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充分的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阳光下的影子》时,教师可以布置学习的任务:虽然我们对于阳光下的影子非常的熟悉,但是当阳光照射的角度发生变化时,我们身上的影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个变化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吗?如果遵循着规律,其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利用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听到要开展实验操作时都显得非常的开心和兴奋,便纷纷的行动起来。学生利用了多种自制的道具来开展实验的操作: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影子进行观察,对不同时刻的数据进行记录,而后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也有的学生拿出直尺在窗台上标出了影子的标记,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得出了实验的结论。

(2)手工制作活动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手工制作也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对手工制作的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并给出较为直观性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具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认知。在科学实验的開展中,手工制作是经常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在对学生手工制作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就存在的科学原理进行探索和探究,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比如,在开展《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对于生态具有一定认知,教师针对学生这的基础设计了一个《做一个生态瓶》的操作实验:需要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健康的生活和生存。学生需要做的是模拟一个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学生拿到任务后开始积极地讨论和准备,很快就有了制作的方案。教师要求学生说明制作的步骤,并根据步骤分小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就操作的情况进行讨论和完善。待生态瓶制作完成以后,需要进入到实验的操作环节,学生就每个步骤进行记录。

3.生活实践活动设计,内化学生学科认知

学生在进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科学学科方面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发明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提升的机会。发明创造是科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发明活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难度较大的实验很难开展,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要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能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

比如,在《光的反射》的内容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首先了解和掌握广反射的现象以及知识,而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设计实验:我们都知道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利用手中的材料来自行制作一个潜望镜,比较谁的制作更加的精确进而精准。学生听到了后都非常的兴奋,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开始对材料进行收集,并对方案进行拟定,反复的进行修改,最终制成了自己满意的潜望镜。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制作过程,并对潜望镜的特点进行了重点的介绍。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制定定向发明任务,给学生提供难得的学习契机,从学生优良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丰富科学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教学中,要运用科学的精神来培养学生,这对于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景,积极带领学生真正地走出去,让学生在寻找和观察中不断创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科学科普实践基地活动实施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0424)】

参考文献:

[1]熊晓辉.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2]汤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

[3]林云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态度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4]张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

[5]范眉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

[6]郭娟.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错误认知资源的有效利用[J].华夏教师,2019(27).

[7]孙宁.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8]庞慧.基于创新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具制作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9]张春亮.信息化视野下小学科学趣味性教学的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10]张煜,白欣.小学科学教学中“历史—探究”教学模式的建构[J].基础教育研究,2018(19).

作者:汤颖燕

第二篇:抓好小学科学教学的“抓手”,创新小学科学教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更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笔者认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抓好“抓手”,创造性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妙借助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的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的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的学习,获取知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感知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

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能够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他们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

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如学完了《保护大自然》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出手抄报、写倡议书等,从而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

四、教学中善于虚实互补,学习中优势互补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胜任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能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如讲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识,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观看,这样虚实互补,学生对这类知识就不会只知理论却茫茫然了。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催生的结果,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把握网络和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不断探索网络教学与科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祁尧宏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探讨

[摘 要]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小学科学作为素质教育要求 下的重点学科,担负着为国家未来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科学素养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界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科学科目的教学当中,如何加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培养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项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的科目,无论是在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还是在培育创造性思维上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做到这些,这就需要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学重点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必要的,意在开发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并将其广泛运用于认知和参与社会之中。所以这也就是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开设的必要性。针对这个问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观察,多发现,激活科学兴趣

小学生因年龄和心智的不成熟,较之于成年人,有着丰富的好奇心。因而在教学方面,可以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学科的教学上去。其实只要仔细去观察,身边的处处都蕴含着科学。例如,在学习《陪伴我们的日与月》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在有太阳的某一天,带领学生通过利用放大镜手机热量,来点着放大镜下面的火柴。这个道理和小实验虽然非常简单,但是通过一件件简单的事情,便可以激发小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让其学会自主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枯燥的,但是生活中的科学是有趣的,所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相结合,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

二、多思考,多分析,提倡举一反三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在观察之后,接下来就是提出问题并且作出解释,最终解决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平日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学习《天气现象》这一部分时,安排学生进行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天晴的时候蜻蜓飞的高,阴天的时候飞得低,而此时就可以向学生解释原因,因为湿度加大,蜻蜓飞行困难导致,是下雨前的征兆。当学生了解到这些知识后,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发散,例如可以提问:下雨前除了蜻蜓会低飞,其他动物会不会也有一些特殊的活动,诸如此类。这样让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知识面也会不断扩大,促进形成科学思维。

三、多合作,多实践,培养解决能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是解决问题。比起直接告知结果,进行引导最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寻出结果会显得更为有效,可以让学生们去观测并记录开花的过程,亦或是在课堂上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分组观察,看能推测出什么信息。这就是合作的过程,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是不如两个人的,通过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达到1+1>2的效果。比如,在讲到《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分别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探究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等等。实践出真知,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他人告知的东西更加印象深刻。因此这也是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作和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四、多探究,多发问,挖掘深层知识

对于科学的探究不应仅仅只停留在生活的表层,作为小学科学的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再去深入探究和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升科学素质。例如在讲到潜望镜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过潜望镜观测物体,激发他们对于这个东西的兴趣,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原理,并在课堂上和其他人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最终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光》这部分的时候,在讲解完书本内容后,不妨让他们自行设计和组成一台潜望镜,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多提问,不懂就问,这不仅可以将研究科学的方法有效进行,还能让他们在以后对学过的知识印象深刻。因而探究和发问,对于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

五、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热爱科学,并运用科学

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学生自身需要有着良好的行为和学习思考方式外,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同样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书本的知识是死板的,但是人是灵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科学之中,注重学生对于身边科学的体验。例如学习完《自然因素对地表的作用》这一课后,可以在闲暇之时,亲自带领学生到不同地区,观察不同的自然风貌,从而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印象。不难看出科学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时代的更迭,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被重新定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时,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的积极性,即便当出现错误时,也要通过自身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答案,学生的热情也就不会因此受到打击了。

六、结语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心和着力的重点。达尔文曾经在1888年最早给科学下定义,即“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正因如此,从小培养科学素养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教师,职责就是让学生们在科学活动中了解科学,热爱科学,运用科学,并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这也是我国注重人才培养,注重科技创新的意义。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拥有高科学素养的人才会频频涌现,会在今后成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淑芹. 小学科学教学应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J]. 快乐阅读,2011,08:93-94.

[2]蔡红颖,王国庆,章博晴,徐南方. 谈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6:168.

[3]裴亚贤. 探讨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J]. 新课程(小学),2016,02:178.

[4]王宁.科学实践活动 体验与探索齐飞扬:由郁金香培植活动带来的实践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103-105.

.

作者:迟永梅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科学”实施实验教学

摘 要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主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开设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践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引言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前主要包含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标改革中,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实验教学就是小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的占比也比较大。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中,科学实验教学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偏差比较大,这就说明了现行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对小学生基础学科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为了提高了科学实验的上课率,为此还创造一些条件。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师队伍中,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还是比较少的。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因此缺少一些专业的技能,导致讲到实验更是一知半解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另外,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队伍与其他成熟学科的教师队伍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的。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方向缺乏计划性、目的性

在实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规划,导致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对小学科学实验课产生排斥情绪。本来一开始学生对于参与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是满怀期待的,但是由于教师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迷茫、烦躁等反感心理,直接导致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顺,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

(2)实验教学内容闭塞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依照新课标最新实验要求进行教学,而且教学内容不明确,不仅直接导致实验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还在一定程度对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仍然还有许多教师没有及时了解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依旧按照以往教学的各项实验操作进行教学,在原有的实验内容中选取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较为滞后,特别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定式,而且还与新课标的创新性指标相背离,导致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降低。

3、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建议

(1)明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标及地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方向,从目标出发。想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效益的关键点在于正确的教学目标,还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师要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将提升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提升学生对小学科学实验的兴趣。教师要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努力改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运用科学实验课程自身的学科特点,增加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次数,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另外,部分教师会受到小学科学是一门“副课”的观念干扰,所以对这门课程不重视,教师要摒弃这一刻板观念,将小学科学实验与基础学科教学一视同仁。教师应该从内心真正的重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严格依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落实各项实验操作内容。利用各项实验条件,确保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小学科学实验学习过程,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

(2)规范化的实验,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学生实验就是科学教学的首要教学任务以及途径,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并加强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化,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实验准确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并掌握,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

(3)构建完善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体系

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出发,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认真研究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各项知识点,深入探究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细节点,至少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知识点的具体分布状况,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

在上述基础上还需要制定不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由浅至深的逐步落实到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

结语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革使得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教授小学科学的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学习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根源上解决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促进他们的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卫国.刍议提高小学科学买验教学效率的策略及方法-以江苏省实验课题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55-58.

[2] 郝金香.浅谈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3] 舒礼章.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经验点滴[J].新课程学习(教育学术),2009.(06).

[4] 李艳灵,吴育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对策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38-39.

作者:章玉亭

第五篇: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 要】21世纪,无论社会还是个人要想成功地发展,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参与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科学;课堂;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科学实践”,都是科学素养的内容。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参与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那如何才能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本身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到科学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习广博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培养和形成科学素养其他要素的载体。如果缺乏知识素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无法解答,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甚至会影响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学等科学领域的知识。教师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及时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了解、掌握并能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

二、激发科学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学生如果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什么叫科学家?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他永远存在那种好奇心,那种进取心去探索。”学习的内在动机很重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那些来自外部的动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真正实现 “科学寓生活,生活有科学”的科学教学。

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學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探究氛围,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课堂探究环境。例如,在一节《光的传播》的科学公开课上,上课后,教师关上了门窗、拉上了所有的窗帘,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黑暗的课堂环境,接着教师问学生:今天的教室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在黑暗的环境中,调动了学生对光的探究的好奇心。课堂上科学探究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生活性。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去想,猜想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力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这一科学思维素养。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动手、探究的时间,教师只是要不断的启发引导。课堂时间要让给学生,让他们拥有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

四、强化课外实践

“科学寓生活,生活有科学”。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部分。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需要不断开拓、引入鲜活课程资源,学生的亲历活动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实践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丰富生动的内涵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小学科学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自然、家庭、社会、网络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信息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一切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学科教学就是要学以致用,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会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总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方法,让小学阶段早期的科学教育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好奠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增敏.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微型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2,(04).

[2]陈盛兰.提升科学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2).

作者:韩孝阳

上一篇:消费水平论文下一篇:系统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