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申请信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研究生导师申请信

研究生申请导师的申请书

X老师:

您好

我叫XXX,今年刚参加了XX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想考入XXXX专业。我在大学期间已经听闻老师您的名声,所以在攻读研究生时,我特别做您的学生,与您一起参与研究。我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品学兼优,获得了“XXX奖学金”,获得了“校优秀学生”,争取入了党,在社团也成功组织参与了一些活动。我的初试成绩总分是XXX,英语XX,政治XX,专业课一XXX,专业课二XXX,相信在众多考生中能达到上流水平。我一直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希望您能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在未来跟随您学习,如果有幸成为您的学生,我更加认真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实现自己的价值。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渔情”,X老师,我怀着与孟浩然同样的心情,期待与您一度遨游真理的世界,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机会,谢谢!

XXX

2013年X月X日

第2篇:给研究生导师的第一封信(导师申请书)

尊敬的白教授:

您好!

百忙之中打扰您,请多多原谅!

我叫XXX(男),是来自XX大学水务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报考您的研究生,我的考研总成绩为367分,其中政治59,英语一53,数学一115,专业课140。

素闻白教授您在泥沙运动力学及河流海岸演变、港口航道回淤专业领域,不但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有极高的知名度,所以作为一名志向港航发展的未来研究生,我真诚地希望,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如能在白教授您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我的学业,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但我深知道,能够有幸成为白教授培养、辅导的研究生,除了要求自己对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谦恭好学的高尚品德。所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四年内,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始终保持着班级前三名,并先后通过了国家英语

四、六级考试,同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还获得了“河北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同时,为了充实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我还自学了《结构力学》和《水工钢结构》课程;在个人思想和作风方面,我也时刻以个人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到模范带头作用,四年的班干部既给与了我服务大家的机会,也让我学习到了如何与人相处,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另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活读书、读活书的精英化人才。

尽管如此,但我知道,作为一名跨专业报考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的学生,自身仍有很多不足,但请白教授放心,我将以十二分的努力去弥补自身的不足,绝不会辜负您作为指导老师对学生深深地期望,同时我也坚信,在白教授您的带领下,我一定会学有所成!!!

最后,再次谢谢白教授,谨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学生:XXX(谨上) 2010年3月8日

(另附带大学简历一份)

第3篇:研究生更换导师申请表

我的申请,在经过三个多月的踢皮球式的对待之后,我反映到了研究生处。昨天我给研究生处打电话询问,老师告诉我,研究生处出具了正式的公函给院里,要求院系妥善处理,已经交过去一个星期了!可是这一个星期,我被蒙在谷里,没有任何消息,我一直以为还在研究生处呢。呵呵,是不是又在踢皮球,谁又知道呢?

今天,我把我的材料以人民群众来信的方式交到了校长办公室。不知道,校长会做何措施,能使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拭目以待。

附:

一,我申请更换导师的原因:

1,至我1月11日递交申请之日,我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自入校以来,没有做过任何实验。期间我多次提醒老师做实验的事情。

2,导师没有尽到指导和帮助的责任。虽然导师在青岛,但很少到办公室,平时基本见不到导师。我只有一次询问导师方便的话,什么时间能来办公室,我有些问题想问一下,导师还大发雷霆。

3,导师自己给我说过,让我换导师,或者退学的话,而且不止一次。我递交了我的申请后,导师自始至终,不给我签字。

4,我去年4月份,和导师发生一些小摩擦,后经我道歉,老师同意我重回实验室。但是,至今所作种种,我有充分理由相信,是导师的蓄意报复。

二,进展过程

之前,我向系主任反应过我的困境,系主任也做过调解。但导师又一次严厉的说明不想带我,于是我于1月11日向系主任递交更换导师的申请,本意是希望系主任能督促一下导师,但是导师的意见是要我为去年4月份的事情写书面道歉。这证实了我对导师长久以来打击报复的怀疑。为了我的前途,我坚定的要求更换导师。后经系里、院里及研究生处的多次调解,导师至今不给我的申请书上签字。而4月30号是学校规定的开题的最后时限,否则,只能延期毕业。

三,我的观点

我觉的我作为一个学生的正当利益受到了侵犯,我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公平的接受教育。有领导给我说,我们学生是弱势群体,换导师不是我们要求就能实现的。是不是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就活该受这种不公平待遇而不能申诉?我认为我导师的行为是明显的不负责任,误人子弟的行为。我不能不明不白的就被黑掉,做社会黑暗面的牺牲品。我希望学校能客观公正的调查这件事情,给我一个合理的答复。

请大家关注我,给我支持和建议,帮我尽快度过这段让人痛苦不堪的时间,谢谢大家了!

第4篇:找导师的拜师信应该如何写

拜师信应该如何写?

又到了拜师季节,我时不时收到一些电子邮件向我拜师。

有人愿意向我拜师,我当然高兴。但很多电子邮件却让我高兴不起来。通常的问题如下:

一)海量发函。写一份通用函,见师就拜;

二)空活连篇,捧辞满筐,对我的工作却不甚了了;

三)对自己的介绍一份简历完事。

这些同学图省事,只想海发,认为只要有人复函自己就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而把其他复函的老师晾在一边。也有人认为自己学校不错,排名靠前,总能找到老师,所以拜师信满不在乎,错字误息满纸。我曾收到过一封拜师信,笔者说她从小就如何如何崇拜我,然后笔锋一转又说还对南开大学心仪已久。看完后,我摸了摸额头,看看自己有没有发烧糊涂,我除了在研究生期间(那是她还没出生)去南开参加过偏微年,后来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沾过南开的光。

很多拜师信表现出对未来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是一头雾水。如果说考大学时对未来的方向还有点茫然还可以原谅,那么到了研究生阶段还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就说不过去了,我只能对没有方向感的同学说声遗憾。例如,前几天收到一封要跟我读博的拜师信,信中简单介绍自己后说对我的专业很感兴趣,还说查阅了我的资料,看过我的论文,并愿意报考我的博士生。信写得还可以。我看后礼貌地回了封信,说我最近病了,下学期可能不招生了。让他考虑别的导师。没想到他立即回信,说他愿意等。这种执着,我喜欢。于是我兴趣大增,立即回了封信问他为什么愿意等。没想到他给了我这么封回函:

“梁老师:

您好,首先对您的耐心阅信和回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再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在上次回信中问道:为什么要读您的博士,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找不到确切的答案。也许您在我们邮件往来过程中的耐心也是答案的一部分。您的耐心让我很感动。那学生就简要的聊聊:

一、大的方面说,当然是贵校严谨的校风,我有个同学以前在贵校读大学,用她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在同济的四年,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想我长大了“;

二、贵校研究生院的主页设置的很好,内容很丰富,排版格局清晰,能够极大可能的让一个外部人员获得最详实的知识,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贵校的学术作风,这正是吾辈所追求的;

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之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三点,是为了显示它的分量,同时我觉得可能会多说一点):

首先,我对金融数学领域产生了兴趣,虽然目前我的教育背景和研究方向离金融数学领域的要求有一些距离,但我认为这并不能阻挡求知的道路,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其次,是您的耐心和温和的态度,您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来自一个一般本科院校的非金融数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情况下博导们都会采取一种拒绝的态度,有时我们也会很受伤,但我们不会灰心,而您没有,您很温和的给我写了回信,恍恍惚让我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亲切感;

最后,是您的真诚,您信件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的真诚与信任,做您的学生,学生深感荣幸! 祝好!”

对于这样的拜师信,我得到结论:1.他没有读过我的论文,也不知道我有博客,也就是说他连网上简单搜一下的基本功课也没做,更不用说文献检索;2.他对金融数学的了解甚少,基本想法几乎空白;3.他的知识准备不足,而且没有具体计划改进。我只好这么回: “XX同学,

你的回信让我感到不安。你说的三条理由好像说服不了我,除了我给你回信(我几乎对所有报我的同学回信)这一条,其它理由可以用于所有同济的老师。你对其他老师的不理睬感到受伤,你找过自己的原因吗?尽管我给你机会阐述你对金融数学的看法,但在我看来,你对我的领域和工作一无所知。那么你的兴趣很难立得住脚。要知道博士学习过程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没有充分的思想、知识和及其它方面的准备,是走不到目的地的。你离做好准备还差得较远。希望你努力。

祝好!“

那么作为老师,我想收什么样的弟子呢,换句话说,我欣赏什么样的拜师信呢?我当然首先希望收到好学生,品学兼优,特别能战斗。然后是教学相长,我教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儿学到的东西,何况研究生在很大程度上和老师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共同攻克学术难关。师生是缘份。我更希望学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光明的未来。

所以拜师信我会认真读复。但引起我兴趣的拜师信应该具有下面的内容:

第一,要对我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强烈的兴趣。作为弟子,这意味着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你要和我一起工作,一起学习,如果你对将来的方向的方向一无所知,很难想象你会有兴趣,也很难预测你可以做好工作。如果你想跟我读硕士学位,你至少应该知道我开过那几门课,浏览过我教过的教材。如果你要跟我读博士学位,我会希望你研念过我的几篇论文,请教我文章中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和我商榷文章中的观点。你在信中应该阐述你对我专业的理解,告诉我你为什么会感兴趣。

第二,你要详细介绍你自己。除了简历,你应该分析你从事我专业研究的优势和劣势。例如,我们专业的知识横跨数学、经济、金融、计算机等领域,对英语的要求也很高。我并不指望你样样拿手,但请你显示你哪些方面拿手。你还应该安排你的计划,如何尽快弥补你的缺陷。此外,我还希望你能让我感到你不只是简历格式刻板出来的符号,而是个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有特点的人,从而可以让我感受想象我们以后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信中应表达出你的专注和用心,用词实事求是。这是搞科研的基本素质。

我的回信不会给你打包票,但我会给你鼓励和建议。毕竟研究生录取还需要经过考试、复试、综评、拟录等环节,我没有权力一举定乾坤。很多同学希望讨个定心丸,那我会让你失望的。但如果你的信打动了我,我会考虑见个面进一步深谈。

总而言之,你要下功夫。千篇一律的拜师信很难会有好的回应。从你写拜师信的认真程度,可以窥出你的工作态度。

申请国外研究生通常也要求写一篇statement。除了英语的要求,内容应该和我所说的拜师信相仿。

拜师就从认真写好拜师信开始吧!

第5篇:研究生导师评语

研究生导师评语大全

【导师评语一】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认真研读了课内外有关书籍,查阅专业文献,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顺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在生活中为人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取得更大的成绩。

【导师评语二】

xx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牢记担负的社会责任,政治立场坚定。在专业课程学习上,认真学习了软件工程的核心课程,所选课程全部达到国家要求。在科研实践中,广泛阅读有关博士、硕士论文和大量的外文文献,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学习之余,该生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曾代表学院参加了武汉大学足球赛并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平时也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心,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胡光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望该生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导师评语三】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她还研修了很多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她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加了多次省级以上论文学术交流,口才与演讲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在平时生活中,她为人处世和善、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思想上她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

其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以及工作都是优秀出色的,并得到了多项荣誉证书。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导师评语四】

该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掌握了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能够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具备从事电子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能力。

该生在论文研究工作中,查阅和分析了相控阵天线测试诊断领域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论文撰写中所引用的资料真实可靠、研究方法正确、所得数据详实、写作规范符合要求、文章结构逻辑性强,达到了学位论文的要求。

该生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够熟练阅读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具备较好的英语写作和会话能力。

【导师评语五】

该研究生在**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敏于思考,勤于创新"的专长,刻苦钻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特别是在认知发展领域积极探索。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合作,具备较高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注重心理咨询理论与心理咨询实践相结合,比较出色地承担了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工作,有比较丰富的心理临床工作经验。

该研究生的英语已顺利通过CET-6,并在GRE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对外学术交流中表现出色。

硕士研究生xx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业务水平较高。鉴于其个性特点与学术专长,该研究生非常适合在高校从事心理学研究及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第6篇:硕士研究生导师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化学是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应用也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科学与技术进步,架起了生命科学的桥梁,推动了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化学还在能源、环境、制药、信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学科世界排名连续3年进前1%,学校每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中近一半来自于化学学科。化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两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

化学专业依托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理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工学),化学工程硕士点(工学)。现有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等实验室。另外,还有材料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合成化学、能源化学、发光材料、计算化学等研究与开发平台。实验室总面积约2500m2,各种仪器设备总值近3500余万元。

1979年化学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除到国外和国内读博进一步深造外,学生毕业时通常到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学和化工领域、材料领域、环保领域、制药行业、以及行政管理单位等。就业率达到100%。

研究生招生的具体情况请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s.ustb.edu.cn。

热烈欢迎热爱化学、充满理想的年轻学子报考我系的研究生!

第 1页

共 7 页

导师研究方向简介

以下导师均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招生。有关导师的详细资料请见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网站http://huasheng.ustb.edu.cn/。咨询请发邮件至huaxuexi@ustb.edu.cn,或直接和导师联系。

边永忠(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zbian@sas.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卟啉酞菁类化合物、富勒烯及纳米碳管的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以及这些大型共轭体系在功能分子材料及器件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常志东(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dchang@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1) 微乳相形成机理与性质;(2) 基于界面现象(气液,液液,液固)的分离工艺、工程研究;(3) 绿色表面活性剂合成化学与工艺。

共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分别获国家教委、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研制的“红外高温节能涂料”被国家科委、计委和经贸委批准为优秀节能科技成果和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现已产业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陈飞武(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henfeiwu@ustb.edu.cn。

主要从事计算化学,理论化学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原子和分子体系中的应用。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开壳层的微扰理论,多参考态微扰理论,多参考态相互作用计算,约化密度矩阵理论,以及溶剂效应,化学反应以及反应活性预测等方面。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以及北京科技大学422人才基金等项目多项。

弓爱君(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gongaijun@sas.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农药方向。包括标准品制备、发酵新工艺、新剂型、蛋白修饰、菌种诱变、

第 2页

共 7 页

分析检测等研究工作;(2) 微生物腐蚀与防腐方向。包括腐蚀微生物的检测、腐蚀机理、防腐微生物筛选、基因工程及防腐机理研究;(3) 微囊藻毒素标准品制备。采用化学技术从微囊藻中提取藻毒素,并制备成纯品和标准品,研究藻毒素的分析方法和水体分布规律。

主要科研项目:国家科技平台项目,《苏云金杆菌HD-1伴孢晶体标准品制备研究》;北京市项目,《苏云金芽孢杆菌易粉碎固态培养基的工业化实施》;北京市项目,《妫水湖理化生指标全面分析》;国家科技平台项目,《土壤中易腐蚀微生物对典型材料的腐蚀规律及机理研究》。

李文军(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wjli@sas.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1)纳米TiO2和纳米钒酸盐等光催化材料的研究;(2)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3)稳定同位素的研究;(4)红外高温节能涂料。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共二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六十余篇,获得专利十余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姜建壮(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E-mail:jianzhuang@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与制备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刘杰民(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010-62333751。电子信箱:liujm@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1)异味污染与控制技术;(2)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2项,参加国家863重点项目、重大专项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各1项,厂协课题多项。

袁文霞(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wxyuan@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1)石墨烯先进材料合成与性能。石墨烯是2004年底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碳元素结构形态,它的问世立刻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本研究方向致力于探索新的化学合成方法,合成高质量高性能的石墨烯以及石墨烯基复合材料。(2)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与CO2转化耦合研究。绿色能源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方向针对太阳能-化学能转化的前沿科学问题,以发展新型的光催化材料和光催化反应体系揭示光催化剂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3)新型Fe基超导体结构性能研究。新型Fe基层状化合物是2008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的、继铜氧化合物之后的第二大高温超导家族。本方向以探索无砷新型Fe基超导体为对象,系统研究化合物的成相规律、结构特征以及超导性质等物性。

第 3页

共 7 页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

杨运旭(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 13488862605,E-mail:yxyang63@yahoo.com.cn。

主要研究方向:(1)手性分子的有机合成化学研究。寻找建立新的仿酶催化体系,开展仿酶催化不对称合成。对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手性功能分子材料,生理活性物质或天然产物进行新合成方法研究。以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开展手性抗病毒抗感染类药物、胃动力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的工艺合成及工艺改造。(2)有机超分子化学研究。以超分子化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分子识别研究。合成特异性主体化合物,开发小分子荧光识别探针。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以及企业相关委托研发课题。

范慧俐(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E-mail:fanhl@sas.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1)阻尼减震聚合物乳液研究;(2)有机光电材料研究;(3)聚合物基吸波材料研究;(4)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研究。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及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

李建强(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E-mail:lijq@sas.ustb.edu.cn;ljqustb@163.com。

研究方向为:(1)光谱分析,复杂物质分析;(2)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基础研究;(3)铋系超导前驱粉制备过程中有关机理研究。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复杂物质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长期从事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及分光光度分析的教学工作和光谱分析、复杂物质分析及环境污染物的回收处理的研究工作。着重在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厂协项目多项。

曹艳秋(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 电子邮箱 :yqcaohx@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体系中目标组分的分离、富集及分析制备。

研究概况:主要开展环境样品及食品安全方面微痕量组分的分离分析,如天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分析,参与牛奶中三聚氰胺分析标准的建立(《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 液相色谱法》,GB/T 22400—2008),目前课题是从天然蓝藻中分离富集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第 4页

共 7 页

参与国家科技平台项目多项。

叶亚平(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E-mail:yypfree@sas.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包括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纳米结构的组装和应用;(2)环境污染的治理与资源化生态恢复:包括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及相关设备开发研究;(3)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李新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教授,E-mail:xinxueli@ustb.edu.cn。

1969年生,山东菏泽人,1991年获东北石油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到北京科技大学工作。致力于油田化学品合成、气体净化技术等应用性课题的研究,近年承担课题5项,总经费16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

王明文(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电话:010-62333871,电子信箱:mwwang@ustb.edu.cn。

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主要研究方向:纳米发光材料、长余辉材料。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刘世香(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电话:010-62333871,电子信箱:lsx6408@ustb.edu.cn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以新型发光及显示材料(advanced luminescence and display material)为主,如三基色发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材料、LED发光材料、发光低温共烧陶瓷材料等,主要应用于各类照明设施及显示器材。

近年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 项。

车平(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系副主任。E-mail: cheping@ustb.edu.cn。

获吉林大学硕士学位,中科院博士学位,北航材料学院博士后出站。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结构分析和特性研究工作。现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晶体生长、结构分析及光、电、磁、热特性研究。

研究方向:

1、新型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材料;

2、稀磁半导体;

3、光催化材料。

肖军平(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第 5页

共 7 页

副教授,E-mail:xiao1229@163.com。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合成。

研究概况:长期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参与过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合成(国家973研究项目)研究,主要从事石油开采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王碧燕(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E-mail:bywang@ustb.edu.cn。 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锂电池和电容器。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李旭琴(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理学博士,E-mail:lixuqin@ustb.edu.cn 研究方向:(1)药物合成化学:包括抗肿瘤药物二氢丹参酮、金圣草黄素,肿瘤多药耐药抑制剂tariquidar的化学合成;(2)有机反应新方法: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新方法研究。

目前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1项,完成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1项。

邓金侠(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理学博士,E-mail:jxdeng@ustb.edu.cn。

研究方向:1. 负热膨胀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2. 复合钙钛矿微波介质瓷的制备及相结构研究; 3.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4.复合钙钛矿氧化物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铁电、介电、电化学阻抗等)。

闫红亮(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E-mail:hongliangyan03@tsinghua.org.cn。

纳米科技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为基础与应用科学,如物理、化学、材料、光电、生物和医药等,带来重大影响。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欢迎有志于此的同学加入本实验室,硕士研究工作将引领您进入前景广阔的纳米世界。

孙长艳(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E-mail:cysun@gmail.com 主要研究方向:(1)稀土配合物的自组装与发光性质研究;(2)金属-有机微孔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吸附性质研究。

柴成文(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第 6页

共 7 页

高级工程师。E-mail: chai@ustb.edu.cn。

研究方向:(1)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高效缓蚀剂,绿色环保缓蚀剂的合成、应用技术和缓蚀机理研究,利用新型缓蚀剂解决苛刻条件下油气田的各类腐蚀问题。研究开发新型、环保增塑剂,改善现有增塑剂的合成技术和路线,降低生产成本;(2)应用电化学:本研究方向包括应用电化学基本理论和技术及其在油气田开发领域的应用,主要有油气田模拟条件下材料腐蚀与缓蚀机理、电化学处理含油污水方法及机理研究等。

周花蕾(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工学博士。E-mail:hlzhou05@yahoo.com.cn。

主要从事无机化合物、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主要负责的研究项目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用于CO2/CH4气体变压分离的碳分子筛的制备研究”,以及与药厂合作的“高效药物脱色用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新型钙系脱硫剂的物化特性研究”等;参与的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剪切条件下泡沫生成和稳定性的机理与调控”等。

路丽英(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理学博士,E-mail:luly@ustb.edu.cn。

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1994.9-1997.6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9-2011.1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磁性纳米材料。

原小涛(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副教授

E-mail:yuanxt@ustb.edu.cn 2008.6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9-2004.4 北京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智能小分子凝胶的研究及应用;含能化合物的制备与评价;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科研项目:省部级军工项目1项; 航天部专项课题1项;厂协课题等。

第 7页

共 7 页

上一篇: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下一篇:农村党支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