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练习

2022-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陆羽与茶经练习

陆羽与茶经

陆羽与茶经(2008-08-13 21:40:44)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生平】

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遗弃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那时的陆羽才3岁,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后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在湖北天门县西门外西湖之滨被当地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于二十九岁时为自己写的小传,可信度较高。他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积公以《易经》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或有另一种说法,陆羽姓名的取得也颇有意识,据说陆羽年长后以《易》自况,占得《渐》卦,卦辞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队伍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按此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这仿佛谕示着:本为凡贱,实为天骄;来自父母,竟如天降。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虽处佛门净土,日闻梵音,但陆羽并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

九岁时,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陆羽却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住持闻言,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回头。陆羽被派去“扫寺地,结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

眨眼三年,陆羽12岁,觉得寺中日月难渡。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陆羽亦不例外。唐天宝五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晶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闽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

唐代宗曾诏拜羽为太子文学,又徒太常寺大祝,但都未就职。

第2篇:陆羽与茶经(上传)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 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陆羽——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是人们对陆羽

的评价。《茶经》——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

2.一位名人,一部名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名人, 这部名著。

二、回顾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文章是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板书) 3.文中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板书)

三、品味感悟

(一)谈话:接下来,我们继续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走近陆羽。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这段话中,哪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 (

2、3句)能用一句话概括吗?(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是中国茶史上的

1 传奇人物,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二)理解“茶圣”

1.这一段里,哪一个词最能准确的评价陆羽。(茶圣)

2.请大家结合工具书谈谈对“茶圣”的理解。(称学识和技能有较高成就的人为 “圣”。)

3.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让我们到文中找出依据。

(三)欣赏、评析陆羽

1.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用品析重点词句的方法,批注出自己对“茶圣” 的理解。

2.学生抓相关语句,扣住重点词句品析,教师根据交流情况,相机指导。

交流的重点预设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通茶艺”

A.课件出示:

a.(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 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b.(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 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B.指名读,找出陆羽的动作。

师小结: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不由衷的感叹:“陆 先生,您真是神了!”(师生齐读这句话)

C.质疑:为什么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引导生结合学习链接

理解(教材P113) (2)“博学多才”

过渡:从陆羽辨别江水的动作中我们读出了陆羽精通茶艺。陆羽被称为“茶

2 圣”,仅仅是因为他精通茶艺吗?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感悟,交流对主人公的理解。

“陆羽不仅精通茶艺,而且博学多才。”“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 (3)“人品高尚”“目标远大” A.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a.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两个句子,体会陆羽的志向远大,感受陆羽的高尚人品。 b. (抓住“毫不犹豫”“毫不动摇”因势而导)毫不犹豫什么意思?(说明陆 羽拒绝出任高官时一点也不迟疑。)毫不动摇说明了陆羽不放弃撰写《茶经》、 推广茶艺的决心十分坚定。

C.陆羽拒绝做官意味着拒绝了什么?

d.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陆羽的人品: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 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不羡 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 下来。

B.从这里,你感受到了陆羽怎样的精神?(板书:人品高尚、志向远大)生读屏幕 选择撰写《茶经》意味着选择了什么?(引导朗读10自然段)

(4)“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a.课件出示10自然段,指名朗读。

b.从加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加点的词,体会陆羽的巨大付出)。

(板书: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生读屏幕

c.陆羽为撰写《茶经》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耗费了毕生的精 力,才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 (5)“杰出贡献”“乐于奉献” 《茶经》是怎样一部书?有何价值?

3 a. 学生反馈。学生利用所查资料补充介绍《茶经》。

b.课件出示相关内容:《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 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 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 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 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 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 皆本于此。(展示课件)朗读第十一自然段。 (6)学习12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这里写了什么故事?(周游各地、推广茶艺)陆羽推广茶艺产生 了哪些影响? (边读边划,作批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引导生抓住“如火 如荼”和两个“也日益……”所在语句来体会。

四、回顾全文

课件出示小结。同学们现在对“茶圣”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师:陆羽不仅精通茶艺,有较高成就,还品格高尚,堪称“茶圣”“茶神”!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崇敬之情分享陆羽的诗: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

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来。 (展示课件)齐读。

4

五、品味写作特色(完善板书)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人物形象突出。让我们共同来品味赏析文章 写作方面的特色。

1.文章第一自然段由茶乡想到陆羽,简要介绍陆羽,第二至十一自然段 写了有关陆羽的三件事。因此说文章是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安排的。这 样行文,文路清晰,给阅读留下捕捉重点信息的抓手。(板书)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三个事例,“撰写《茶经》”最为详细、突出, “辨别江水”较为详细,“推广茶艺”则很简略。)

3.过渡自然——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引出陆羽的又一个特点。 4.小结: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三件事有详有略,重点突 出;对人物刻画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这些方法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学着运用。

板书设计:

陆羽与《茶经》

总写:“茶道”——茶圣

辨别江水——精通茶艺

分写

撰写《茶经》——人品高尚.向远大

推广茶艺——卓越贡献

5

第3篇:《陆羽与茶经》教学反思

本周教学内容:

1、六年级语文 22课《陆羽与茶经》

2、作文练习:《学海拾贝——回忆小学生活》。

教学反思:

本周讲的两篇课文,第一篇是说明文,第二篇为记叙文。

20课《陆羽与茶经》: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名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课件出示陆羽的画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陆羽与《茶经》。

简介激趣:《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在学生对陆羽和《茶经》有了系统的了解之后,再按照学习提纲的步骤进行,,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点拨、归纳汇总——练习巩固、评讲反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让学生对一堂课进行总结,既总结学到的知识,又总结学习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用两课时的时间完成了对课文的讲解,又用一课时处理相关习题,及时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作文练习:《学海拾贝——回忆小学生活》

1、 在毕业之际,回忆一下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试回忆其中令你难忘的几件事,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伤心的„„;

2、 思

(提示:喜——高兴 怒——生气 哀——伤心 乐——愉快)

3、

4、

5、 写出写作提纲,按小组说“说作文”;

按要求按要求打草稿,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相结合; 抄誊在作文本上。 分别以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选择四件有意义的事,精心构不足之处:

1、 对陆羽、《茶经》介绍的过多,占去了课堂一半的时间,后面的学生活动、教师讲解,闲的时间不足,没有完成预定目标;

2、

3、 学生自学能力还需引导,抓不住重点,缺乏分析能力; 生字、新词重视不够,听写效果不好。

纠正措施:

1、

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课堂,把握好学生; 每节课抽出一定时间,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让学生重视起来,并养成习惯。

第4篇:《易经》与茶圣陆羽之间的关系

谢晔、林磊

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学,他所著作的《茶经》更是茶叶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我们都知道“茶圣”陆公姓陆名羽,字鸿渐。陆羽是个弃儿,出身无从考究,坎坷传奇。三岁时,被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在当地的西湖畔拾得并收养,智公以《易》演卦,得《渐》之《蹇》,上九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定姓为“陆”,取名“羽”,字“鸿渐”。由此可见,《易》不单是儒、道的《易》,也是释之《易》。

陆羽与《易经》的关系,除了其姓名的来源外,我们知之甚少,也很少有文章作出见解。从《茶经》的字里行间及陆羽的生平事迹中可以看出,陆公深悟易道,也正因为陆公精研易道,通晓百家,才能作出《茶经》如此伟大的著作。关于《茶》《易》的关系本文不作详论,单就陆羽的生平事迹与《易经》中的《渐》卦和《蹇》卦的关系作一探讨。

《易》讲象、数、理,《易传·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又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说卦》云:“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系辞》更说:“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经》是开发万物,成就一切人间事情的学问。《易经》三论博大精深,数千年来都是文人学者必深究的课题,被誉为“群经之首”,现代更倍受西方学者们的重视。陆羽的姓名出自《渐》卦,好象是偶然的,但用《易》之思维方法来分析,通过对《渐》卦和《蹇》卦的考究,陆羽的一生跟这两个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一生重大的遭遇事迹都浓缩在这两个卦当中,这两个卦就是陆羽一生的重要历史写照。

先看《渐》卦,《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这是陆羽品格的写照,说明陆公有古代贤德君子的品格,身居朝野而不忘世俗。君子设卦观象,从而以自己贤德的思想行为作风,去改善人民的风俗习性,使之不断上进。就象山能化育林木,其美可观,其材可用,好象贤人一样培育才德,其才其美,可观可用,风行天下,足以影响民众,移风易俗。《茶经》的影响,“陆羽戏”的可观性就是这样。《渐》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在《震》和《艮》之后,是有其原因的,《震》之如雷霆万钧,《艮》之如不动泰山,动静之间,嫌之太过,不是君子培德修身的作风,惟有《渐》,动止无过不及之憾,所以“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渐》之卦辞云:“渐,女归吉,利贞”,是说每一件事情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去做,不能有所超越,而事理程序最显著的莫过于古代女子的出嫁,遵循三书六礼的程序,才是最正当,最吉利的。以此象征事业的成功,必须由正途步步攀升,不可走旁门左道。陆羽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勇于实践,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积累经验,积学而致远,才能有“茶圣”的美誉。陆羽的品格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甚有《渐》卦的德操,陆羽本人是“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全唐文·卷433·陆文学自传》),可见陆公本人就是以“君子以居贤德善俗”的高尚情操来培育自己。

再看《蹇卦》,《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此卦把贤人比作山岳,以水比作贤人的美德,以山上之水,比作贤人身上具备的才德,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方能成就其德行。君子设卦观象,从而反求诸己,以身修德。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要从饮茶的乐趣中修身养德。中国茶道强调“茶性俭” (《茶经·五之煮》),作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经·一之源》)。可见,茶德就是《易》德的思想体现。《渐》者,进也;《蹇》者,难也;前进是艰难的,但能在艰难中前进必能获得成功。陆羽的一生虽然艰苦,但能“衣带渐宽终不悔”,在艰难中磨练自己,最终能达到上九的昊天之位,其羽终于可用为仪了。

用古人察卦观象的方式,去看《渐》之《蹇》,这两个卦与茶有很大的联系。主卦《风山渐》是山上有木,上卦为巽,下卦为艮。艮为山,巽为木,巽之木为灌木、为树叶,茶树就是一种灌木,卦意是说山上长有茶树。艮亦为手,手上有树叶,寓为手上有茶叶,卦象是一种采茶行为。变卦《水山蹇》是山上有水,上为坎,下为艮,坎为水,艮为山,直读卦象为山上有水有清泉;《蹇》,难也,上山采茶、挑水确实艰难。《渐》之互卦为《火水未济》,上离下坎,离为火,坎为水,正是以火烧水,水还没有开的时候。综观全卦,一幅幅与茶有关的图画活灵活现,先是山上长有茶树,然后不畏艰辛去采茶,又不怕辛劳去挑水煮茶。山上有木,就是山上有草木,意为在山上结庐而居过着隐居的生活,好一幅茶趣图,巽为风、为扇,艮为手、为小童,不正是小童扇风煮茶吗?

公元780年,陆羽47岁,《茶经》定稿并刻印出版。《茶经》的问世,对茶叶的生产、使用、消费产生了极大和深远的影响,《茶经》是茶叶界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陆羽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此举在《渐》卦和《蹇》卦中早有端倪。《渐》卦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意是说水鸟终于飞上了陆地,人们射获后,用其漂亮的羽毛编成舞蹈用的道具,用来比喻欢乐和收获。《蹇》卦上六爻辞“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是说反反复复经过了不少困难,终于有了丰硕成果。上九和上六表示最上层的位置,亦即是最大的成果。从上而下,影响广泛而深远。主卦中的巽为经典、为风、为德行,为5数;艮为近、为高、为山、为止;其意是说:陆羽接近50岁时,写了一部经典,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高山般的德行象风一样传遍九州。

陆羽自幼在竟陵龙盖寺长大,《渐》之艮为山,巽为屋,山上的屋宇,其象为寺院。十二岁逃离龙盖寺,去戏班学演戏,又因其貌不扬,且有口吃,但因其聪明幽默演丑角却得以成功,流传至今人称“陆羽戏”。《蹇》有艰难之意,有飞山越水逃走之象,上坎为6数,下艮为7数,相加为13数,故在十

二、三岁时逃离龙盖寺。《蹇》有丑陋之象,《渐》之巽为风,其象为动,卦象颠倒后为《雷泽归妹》,上震下兑,震为雷、为动,兑为泽、为悦,其意为靠动作取悦于人,寓为演戏。《归妹》之卦辞是“女壮,勿用娶女”。预示了陆羽一生婚姻不顺,终生未娶。巽为木、为相遇,震也为木,很明显会遇到跟木有关的人或事,故后来遇到一个木姓之人,才是其一生中的转折点,就是竟陵太守李齐物。

陆羽晚年隐居苏州上饶、湖州等地。此举也能观象而得,变卦主要代表晚年,《蹇》是飞山越水,隐于山水之间;《渐》是结庐而居。山上之水为泉水,《蹇》之倒卦为《雷水解》,上震下坎,震为动、为思想,坎为水,为思考水的问题,欲解开水之迷,故晚年写了一部与水有关的《泉品》一卷。艮为止、为7数,故其晚年终于70岁左右。究其死因,有说死于“安史之乱”,有说死因不明或病故。依卦象来看,主卦《渐》之艮为止,止于风,有中风之象;互卦《火水未济》为水火相激,心肾不交,心力衰竭;变卦《蹇》之艮为小石,坎为肾,肾中有小石,为肾结石。

另外,《焦氏易林》《渐》云:别离分散,长子从军,稚叔就贼,寡老独安,莫为种瓜。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也不失为一个说法,也能概括陆羽的一生。“别离分散”,陆羽幼失双亲,被人收养;“长子从军”,投身戏班,演从军戏;“稚叔就贼”,投靠李齐物,人生转折;“寡老独安”,终生未娶,隐居野外;“莫为种瓜”,种瓜可引申为种茶,种茶安享晚年。又《渐》之《蹇》云:敏捷亟疾,如猿集木,彤弓虽调,终不能获。可以想象采摘茶叶是何等的艰难,要象猿猴一样敏捷,才能采到上等的茶叶,即使准备了很好的工具,也不一定有所收获。无论《易经》、《易林》对《渐》卦都有类似的解说,可见陆羽跟《易》的关系甚为密切。

陆羽之所以能创作出举世闻名的《茶经》,除了对茶熟悉外,对中国的其他文化也十分通晓,尤其是《易经》,把《易经》天人合一的思想充分应用到茶事当中。《茶经》与《易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茶经·四之器》记载:古鼎形的风炉有三足,其中一足写着“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写着“体均五行去百疾”。风炉的三个垛分别画有卦象:坎、离、巽。《茶经》说: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坎上巽下离于中” 是《水风井》卦,离是互卦,提示出《易》理用于指导茶事的深层内涵:变水火之相克为相生,水生木、木生火,使不相容的对立面趋于和谐统一。“体均五行去百疾”,也是基于《易》理中的五行学说提出来的。中国茶道的核心思想是“和”。《易经·乾·彖》曰:保合太和。《易经·系辞》曰:《履》,和而至;《履》,以和行。中国茶道的养生思想是“保生尽年”,《易经·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又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茶经》之所以叫《茶经》,是以《易经》为榜样,《易经》为群经之首,地位崇高,陆羽也希望《茶经》能有《易经》同等的地位成为茶典中的佼佼者,排行第一,故在茶字之后冠之以“经”。《茶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而《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只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多少跟《易经》有关,离开《易经》谈中国文化,等于“皮之不全,毛将焉附?”,没有了源头、没有了基础。

至于《茶经》和《易经》的深层关系,有待我们继续探讨发扬。《易经·系辞》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此为圣人之道,通道之变数,才能成天下之文,定天下之数。

《茶》《易》的关系,并非洋洋数千字可以论述完毕,茶的“七义(

1、茶艺;

2、茶德;

3、茶礼;

4、茶理;

5、茶情;

6、茶学说;

7、茶导引)”、“一心(和)”莫不与《易》息息相通,把她们的内涵发掘出来,完全可以著书立说。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能重视《茶》《易》之间的关系,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体系的茶文化思想。中国茶道为什么要冠以“中国”两字,因为我们不好意思单说“茶道”两字,这两个字是在日本流行并泊过来的。拿一句民间口头禅来说:一道是水,二道是茶,三道四道是精华。这句话,好茶的人都会讲。但站在易文化的立场上讲,

三、四才是万物生长变化的开始,《易》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以至无穷。《道德经》亦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重庆一位艺术家在一幅画上加了一句:“五道六道是文化”,他有所发现。八卦止于8数,洛书、九宫止于9数,河图、天干止于10数。故“七道八道有玄机,九道十道能得道”。贵在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去思想、去创作。茶文化在日本叫“茶道”;在南韩叫“茶礼”;在台湾叫“茶艺”。茶之所以成道、成礼、成艺,必有一个深厚的文化根源。日本、韩国、台湾的茶源都是来自中国大陆,但他们敢于结合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去重新创作,自成体系。就《渐》卦而论,艮为止,巽为谦,以知止谦卑的态度,作为行动的方针,行动就未有不通的了,“是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国茶文化必须注入新的理念,找回自己的根源。

茶文化的根,就在《易经》。

第5篇:陆羽与《茶经 》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陆羽与<茶经>》是S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组织课文,先后选编了《故宫》《青花》以及《编钟》《敦煌壁画》等课文,比较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陆羽与<茶经>》是其中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事迹,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叶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文章特点明了。因为编者特意把它编排在了传统文化学习单元,所以教学中,力求跳出传统教学的定势,而把中心着重放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基础上领略传统文化的内容,由茶文化囊括到其他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受到情感熏陶。 教法预设:

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一定的图片、音乐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增加课堂的容量,达到读一篇,知百事的效果。另外依托学生现有的阅读方法引导其在朗读、感悟,进而理解课文,提高

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教材,谈中国建筑文化代表——故宫、陶瓷艺术代表——青花、古代乐器——编钟在生活中的影响。

2、揭示教学主题——茶艺,引出传奇人物——(陆羽)(课件)以及他那名垂青史的巨著——《茶经》(板书课题——陆羽与《茶经》)

3、齐读课题两次。学生展示搜集的关于陆羽的资料,以及对《茶经》认识。

二、整体把握课文

1、初读课文,找到具体评价陆羽的语句进行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茶圣)学生初谈对“圣”的了解;(课件补充“圣”的三种解释;生再谈对“茶圣”的理解。

过渡:文章围绕陆羽与茶经写了陆羽生前三件事情。分别是——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那么,这三件事都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陆羽作为“茶圣”的品质的呢?

三、品读语句,感悟人物。

辨别江水

A、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8自然段,把自己认

为最能表现陆羽品质的语句画出来,感情朗读、品悟。

B、小组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1、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2、感情朗读;

3、谈自己的体会)

C、班级分享,指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读句子,师指导朗读,并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动词来体会、感悟。(生做动作,师参与其间,品读句子)

过渡:陆羽就这样一看,一舀、一倒、一掂、一扬,就辨别出了南零水。所以在场的人都称赞他——真是神了!那个士兵呢?他的心情一定不平静。

A、分角色反复朗读士兵跟陆羽的对话。

教师小结: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前日工。陆羽对煎茶的谁的研究都达到这种高深莫测的程度,陆羽煎茶的本领自然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课件展示智积法师的故事)

B、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音乐)

C、填空:陆羽(

),所以他堪称“茶圣”

撰写《茶经》。

过渡:接下来我们走进第二个故事,看看在那些方面又能感受到陆羽不一样的品质呢?

A、学生运用默读的方式学习第 10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意想不到的地方画上横线,反复领味,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B、交流:(

1、生读句子,谈感受,抽生补充。引导朗读、并用简笔画的方式帮助理解“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巴山蜀水”“荆楚

大地”“吴越山川”)

C、补白填空(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D、多种形式朗读第10自然段,交流读后的感受。 E、开放式填空:陆羽(

),所以他堪称“茶圣”!

走进《茶经》

1、学生自读课文第11自然段。

2、课件补充《茶经》评价。

3、开放式填空:《茶经》不仅(

),而且(

)!

4、学习第9自然段

过渡:陆羽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下了《茶经》这部巨著的呢?请大家好好读一下第9自然段。

1、(生读)交流。

2、结合语言环境、时代背景理解“毫不犹豫”、“毫不动摇”、“功名利禄”“闲书”等词语

3、填空:陆羽(

),所以他不愧为“茶圣”!

推广茶艺

过渡:陆羽写完《茶经》后,又周游各地,推广茶艺。所到之处,关于茶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1、生自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如火如荼”。

2、师利用课件补充“茶”的发展那历史(课件图片——中国各朝代民间茶社、宫廷品茶活动、僧庙道人、青年茶社、老北京的茶馆、回族的茶馆„„)

3、课件展示历史名人对陆羽及《茶经》的评价。

4、填空——陆羽(

),所以他不愧被后人尊为“茶圣”!

四、拓展

1、学生谈论生活中对茶文化的了解。

2、课件展示精美的茶具以及国内外的茶艺活动图片。

3、欣赏教材没有谈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展示、音乐渲染)

教师总结:孩子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用一生的时间来品读、来领略,希望在坐的每一位都能做一个中国文化的真正欣赏着、传承人。

第6篇:陆羽与《茶经》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导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导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导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探究学习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 【课文中,陆羽的所做所为,有的很神奇,有的很难能可贵甚至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或者胜任的,这些语句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批注写起来也会更加有内容可评价。】

(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

1、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如: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句话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2、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里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如果你在场,会怎样表扬陆羽?(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体会)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这个片段描写的故事生动,学生读了,一定很觉得很奇特。让学生走入故事设身处地地想象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朗读时就能够更好地把对陆羽的佩服的感觉表现出来。】

3、读9-11自然段,思考: (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抓住相关数据:如十六年,三十二州,五年……体会人物精神)

【16年的游历,无数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与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麻烦,还有十年的著书的枯燥与艰辛,都是学生无法轻易想象到的。这里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七嘴八舌中逐渐将磨难的镜头丰富起来。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展示的顽强的毅力。】

(3)《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可让学生用所查资料作补充介绍。)第十一自然段中的递进复句“他不仅……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可以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4.读第12自然段,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

(三)梳理,小结。

(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三、拓展延伸

1、读读,抄抄。

(1)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 (2)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需花

2、茶字妙趣

言对青山不为青,两人土上去谈心。 三人骑牛少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这是昔日流传的一个谜语,打四个字,谜底是一句应酬语。

四、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三次使用“不仅……而且(还)……”的句子,说说各处的作用,抄下来。 板书设计:

辨别江水

陆羽与《茶经》 撰写《茶经》 推广茶艺

上一篇: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下一篇:美丽的湖阅读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