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说课稿

2023-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陆羽与茶经说课稿

陆羽与茶经

陆羽与茶经(2008-08-13 21:40:44)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生平】

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遗弃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那时的陆羽才3岁,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后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在湖北天门县西门外西湖之滨被当地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于二十九岁时为自己写的小传,可信度较高。他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积公以《易经》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或有另一种说法,陆羽姓名的取得也颇有意识,据说陆羽年长后以《易》自况,占得《渐》卦,卦辞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队伍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按此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这仿佛谕示着:本为凡贱,实为天骄;来自父母,竟如天降。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虽处佛门净土,日闻梵音,但陆羽并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

九岁时,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陆羽却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住持闻言,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回头。陆羽被派去“扫寺地,结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

眨眼三年,陆羽12岁,觉得寺中日月难渡。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陆羽亦不例外。唐天宝五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晶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闽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

唐代宗曾诏拜羽为太子文学,又徒太常寺大祝,但都未就职。

第2篇:陆羽与茶经(上传)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 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陆羽——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是人们对陆羽

的评价。《茶经》——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

2.一位名人,一部名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名人, 这部名著。

二、回顾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文章是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板书) 3.文中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板书)

三、品味感悟

(一)谈话:接下来,我们继续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走近陆羽。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这段话中,哪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 (

2、3句)能用一句话概括吗?(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是中国茶史上的

1 传奇人物,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二)理解“茶圣”

1.这一段里,哪一个词最能准确的评价陆羽。(茶圣)

2.请大家结合工具书谈谈对“茶圣”的理解。(称学识和技能有较高成就的人为 “圣”。)

3.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让我们到文中找出依据。

(三)欣赏、评析陆羽

1.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用品析重点词句的方法,批注出自己对“茶圣” 的理解。

2.学生抓相关语句,扣住重点词句品析,教师根据交流情况,相机指导。

交流的重点预设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通茶艺”

A.课件出示:

a.(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 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b.(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 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B.指名读,找出陆羽的动作。

师小结: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不由衷的感叹:“陆 先生,您真是神了!”(师生齐读这句话)

C.质疑:为什么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引导生结合学习链接

理解(教材P113) (2)“博学多才”

过渡:从陆羽辨别江水的动作中我们读出了陆羽精通茶艺。陆羽被称为“茶

2 圣”,仅仅是因为他精通茶艺吗?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感悟,交流对主人公的理解。

“陆羽不仅精通茶艺,而且博学多才。”“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 (3)“人品高尚”“目标远大” A.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a.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两个句子,体会陆羽的志向远大,感受陆羽的高尚人品。 b. (抓住“毫不犹豫”“毫不动摇”因势而导)毫不犹豫什么意思?(说明陆 羽拒绝出任高官时一点也不迟疑。)毫不动摇说明了陆羽不放弃撰写《茶经》、 推广茶艺的决心十分坚定。

C.陆羽拒绝做官意味着拒绝了什么?

d.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陆羽的人品: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 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不羡 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 下来。

B.从这里,你感受到了陆羽怎样的精神?(板书:人品高尚、志向远大)生读屏幕 选择撰写《茶经》意味着选择了什么?(引导朗读10自然段)

(4)“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a.课件出示10自然段,指名朗读。

b.从加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加点的词,体会陆羽的巨大付出)。

(板书: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生读屏幕

c.陆羽为撰写《茶经》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耗费了毕生的精 力,才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 (5)“杰出贡献”“乐于奉献” 《茶经》是怎样一部书?有何价值?

3 a. 学生反馈。学生利用所查资料补充介绍《茶经》。

b.课件出示相关内容:《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 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 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 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 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 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 皆本于此。(展示课件)朗读第十一自然段。 (6)学习12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这里写了什么故事?(周游各地、推广茶艺)陆羽推广茶艺产生 了哪些影响? (边读边划,作批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引导生抓住“如火 如荼”和两个“也日益……”所在语句来体会。

四、回顾全文

课件出示小结。同学们现在对“茶圣”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师:陆羽不仅精通茶艺,有较高成就,还品格高尚,堪称“茶圣”“茶神”!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崇敬之情分享陆羽的诗: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

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来。 (展示课件)齐读。

4

五、品味写作特色(完善板书)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人物形象突出。让我们共同来品味赏析文章 写作方面的特色。

1.文章第一自然段由茶乡想到陆羽,简要介绍陆羽,第二至十一自然段 写了有关陆羽的三件事。因此说文章是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安排的。这 样行文,文路清晰,给阅读留下捕捉重点信息的抓手。(板书)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三个事例,“撰写《茶经》”最为详细、突出, “辨别江水”较为详细,“推广茶艺”则很简略。)

3.过渡自然——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引出陆羽的又一个特点。 4.小结: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三件事有详有略,重点突 出;对人物刻画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这些方法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学着运用。

板书设计:

陆羽与《茶经》

总写:“茶道”——茶圣

辨别江水——精通茶艺

分写

撰写《茶经》——人品高尚.向远大

推广茶艺——卓越贡献

5

第3篇:陆羽与《茶经》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作者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从茶乡想到陆羽。作为文章的总起,由此引出后面的内容。第二部分(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课文编排了两幅插图,第一幅是陆羽和李季卿在吃饭席间,用勺子取水的情景。第二幅是《陆羽烹茶图》,为元代赵原所绘,长条幅形,古色古香。

二、说设计理念:

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主导的职责。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专题课件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陆羽不愧为茶圣”,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陆羽,还知道了他写了一本有关茶的著作——《茶经》,人们尊称陆羽为——茶圣。那么人们为什么称陆羽为“茶圣”呢?这节课我们带着问题接着学习课文。

2、上新课之前,老师先检查大家的生字词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读;

3、课文按着总分的结构顺序先给大家介绍了陆羽,接着讲了陆羽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三件吗?(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1、辨别江水

2、撰写《茶经》

3、推广茶艺

(二)、品读感悟

了解了陆羽的主要事迹,那么大家再来思考:人们为什么尊称陆羽为“茶圣”呢?大家自由读课文2—12段,找出你的理由,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反馈;

师相机引导学生品读字、词、句,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如:表示陆羽动作的词(舀、看、掂、倒、扬)

陆羽说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辨别江水这一部分) 质疑:为什么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生汇报;

师小结:陆羽潜心研究茶艺,对茶、对水都了然于心,即便在同一个瓶子中,也能准确地分辨出南零水与临岸江水,其茶艺真是了不得,难怪被称之为“茶圣”。 这是第一个理由,成立! 还有什么理由? 生汇报:

陆羽被称为“茶圣”还因为——他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

师:谁来说说《茶经》这部书记述了哪些内容?

生:《茶经》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也相当细致。它不仅记载了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历史,以及中国茶产地的土壤、气候等情况,而且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艺。

师:茶经》这部书内容那么丰富,陆羽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把课文第

9、10自然段齐读一遍。

生读文谈感受;

师小结:这是一个相当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从文中的数字也可以看出来陆羽为了撰写《茶经》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

读句子:

“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句中“毫不犹豫”“毫不动摇”说明了什么?

生汇报;

师:陆羽高尚的品格和他为写《茶经》付出的心血终于让巨著问世,这能作为他称为“茶圣”的另一个理由吗? 理由成立!除了这两个理由之外,还有什么理由呢?

生汇报:还因为他推广了茶艺。

师出示课文12段,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

(不仅„而且„)

总结: 陆羽精通茶艺,耗尽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为茶和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真不愧“茶圣”这一尊称呀!

(三)、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茶的故事或对联,相互交流,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写梅花月

茶烹谷雨香

振兴古国茶文化

茶亦醉人何必酒

(四)、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第4篇: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课文】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要追溯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煎茶水记》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湖州刺史李季卿在赴任路过扬州时,偶然与陆羽相逢。李季卿早就仰慕陆羽,一朝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请陆羽一起到扬州驿站吃饭。

席间,李季卿说:陆君善茶,已是天下闻名;这扬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谓千载难逢,岂能虚度!于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实的军士携瓶划船去南零取水。陆羽则备好煎茶器具等待。

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军士答道:这确实是我划船取来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

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军士大惊,低下头,说:我是说谎了。其实我的确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时船摇晃得厉害,瓶里的水洒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边又用江水灌满瓶子。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李季卿和在场的数十名宾客、随从听罢,都惊愕不已。

陆羽不仅精通茶艺,而且博学多才。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汇。他还细心地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二十六年。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也相当细致。它不仅记载了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历史,以及中国主要茶产地的土壤、气候等情况,而且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艺。

写完《茶经》以后,陆羽又周游各地,推广茶艺。所到之处,关于茶的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自陆羽竭力推广茶道以后,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饮茶品茗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和茶文化不仅在中同绵延发展,还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因此,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师解说。(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茶艺是一种文化。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

自读词语。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

如:()为了(),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

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茶乡想到陆羽。

第二部分辨别江水的故事。

第三部分拒绝作官,撰写《茶经》。

第四部分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其中

二、

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三、小结。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5篇:陆羽与茶经第1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

22、陆羽与《茶经》

执教:平远县坝头学校 钟小苑

教材简析

《陆羽与〈茶经〉》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事迹,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设计理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整体入手,抓住陆羽的三件事例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体会陆羽精湛的茶艺及淡泊名利、献身茶文化的精神,理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的原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荼”,会写“煎、舀、吭、嫌、荼”,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陆羽的事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人物的事迹。

3、学习“分辨南零水”,了解陆羽精湛的茶艺。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茶场、制茶等组图,教师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陆羽与 《茶经》,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章主要写了陆羽哪几件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理解难懂的词语 (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三、再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哪个词概括介绍陆羽?指名汇报,相机板书:茶圣

(二)学习2—8自然段。

1、回顾阅读方法。

2、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快速朗读2—8自然段,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用“——”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汇报,相机板书:精通茶艺 课件出示:

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diān)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陆羽没有吭(kēng)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1引导学生抓住陆羽 “舀、掂、倒”等一系列动作,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2感悟正面描写的写法,相机板书。 ○3指导感情朗读。○( 肯定 自信)

军士大惊,低下头,说:“我是说谎了。其实我的确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时船摇晃得厉害,瓶里的水洒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边又用江水灌满瓶子。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李季卿和在场的数十名宾客、随从听罢,都惊愕(è)不已。

1抓住“陆先生,您真是神了!○”、“惊愕不已”体会陆羽精湛的茶艺。 2指导学生用敬佩的感情朗读“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 3感悟侧面烘托的写法,相机板书。

4、想象李季卿会说什么?如果你是陆羽,你会说什么?

5、分角色表演朗读2—8自然段。

质疑:为什么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课件出示学习链接:南零水与临岸江水,它们一轻一重,一清一浊,对精通茶艺的陆羽来说,自然不难分辨。

四、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1、教师小结:陆羽真乃一介神人,同一个瓶子里,竟能准确分辨出哪是南零水,哪是临岸江水,不愧是个“茶圣”。

2、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书写生字,要求写正确、端正、美观。

2、摘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3、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板书设计

22、陆羽与《茶经》

茶圣 正面描写

( 精通茶艺) 侧面烘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9——11自然段,了解陆羽撰写《茶经》的经历,感受人物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献身茶文化的品质。

2、学习12自然段,了解陆羽推广茶艺所产生的影响。

3、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讨论:陆羽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

2、学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

3、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略)

22陆羽与《茶经》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要追溯(sù)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jùn)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煎(jiān)茶水记》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湖州刺吏李季卿在赴任路过扬州时,偶然与陆羽相逢。李季卿早就仰慕陆羽,一朝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请陆羽一起到扬州驿(yì)站吃饭。

席间,李季卿说:“陆君善茶,已是天下闻名;这扬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谓千载难逢,岂能虚度!”于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实的军士携瓶划船去南零取水。陆羽则备好煎茶器具等待。

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diān)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军士答道:“这确实是我划船取来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

陆羽没有吭(kēnɡ)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军士大惊,低下头,说:“我是说谎了。其实我的确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时船摇晃得厉害,瓶里的水洒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边又用江水灌满瓶子。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李季卿和在场的数十名宾客、随从听罢,都惊愕(è)不已。

陆羽不仅精通茶艺,而且博学多才。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shǔ)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pēng)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汇”。他还细心地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二十六年。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也相当细致。它不仅记载了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历史,以及中国主要茶产地的土壤、气候与生长情况,而且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艺。

写完《茶经》以后,陆羽又周游各地,推广茶艺。所到之处,关于茶的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tú)。自陆羽竭力推广茶道以后,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饮茶品茗(mínɡ)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和茶文化不仅在中同绵延发展,还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因此,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上一篇:今年企业财务工作计划下一篇:描写烟花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