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的茶经中的内容

2023-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陆羽的茶经中的内容

茶经中的茶文化

目录

《茶经中的茶文化》 ....................................................................................................................... 2

一、《茶经》的文章概括 ................................................................................................................. 2

二、作品影响 ................................................................................................................................... 2

(一) 对国内的影响 ....................................................................................................... 2

1、对(作者陆羽的)友人 ............................................................................................. 2

2、对唐代社会 ................................................................................................................. 3 3.对宋代社 ........................................................................................................................ 3 4.对明清社会 .................................................................................................................... 3

(二)对国外的影响 ............................................................................................................... 4

1.对英国的影响 ................................................................................................................ 4 2.对日本的影响 ................................................................................................................ 4

三、对茶文化的发展 ....................................................................................................................... 4

(一)、《茶经》书名以“经”名茶,表明陆羽对茶有着“道”的追求 ........................... 4

(二)、茶之有道,首先是和人的美好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 ............................................. 5

(三)、《茶经》所体现的陆羽茶道 ....................................................................................... 5

1.饮茶需用全套茶具 ........................................................................................................ 5 2.完整的煮饮茶程序。 .................................................................................................... 5 3.相关的思想理念 ............................................................................................................ 5 4.自然主义的关照。 ........................................................................................................ 5 5.诚实客观的态度。 ........................................................................................................ 5

四、饮茶内涵与时代风貌 ............................................................................................................... 6

(一)、儒家精神 ..................................................................................................................... 6

(二)、道家精神 ..................................................................................................................... 6

《茶经中的茶文化》

一、《茶经》的文章概括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1

《茶经》共十章。“一之源”详细描述了茶树的样貌与养殖,茶字的解析,茶的品质与功能;“二之具”详细描述茶叶采制的工具;“三之造”描述了采茶的时间讲究与茶饼的形状与工序;“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皿,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例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八之出”介绍了茶叶的原产地。“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在场看明白。

二、作品影响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民间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一) 对国内的影响

1、对(作者陆羽的)友人

天宝十一年(752),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很赏识陆羽,相与交游三年,“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雅意高情,一时所尚”2。成为文坛佳话,并有酬酢歌诗合集流传。与崔国辅相与较定茶、水之品,是陆羽在茶方面才能与天赋的最初公开展现。崔国辅离开竟陵与陆羽分别时,以白驴乌犎一头、文槐书函一枚相赠3,其所作《今别离》一首疑为二人离别作4。

乾元元年(758),陆羽寄居南京栖霞寺研究茶事。其间皇甫冉、皇甫曾兄弟数次来访。与其交往的皇甫冉、皇甫曾、皎然等写有多首与陆羽外出采茶有关的诗5。 12[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作者:红叶主人 2013年著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 3据陆羽《陆文学自传》,(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四三三, 4《全唐诗》卷一一九录崔国辅《今别离》诗:“送别未能旋,相望连水口。船行欲映洲,几度急摇手。” 5如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鰕花。”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皎然《访陆羽处士不遇》:“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上元初,陆羽隐居湖州,与释皎然、玄真子张志和等名人高士为友,“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燕永日。”

2、对唐代社会

据两《唐书》记载,李季卿行江南在代宗广德年间(763—764),则常伯熊得陆羽《茶经》而用其器习其艺当更在764年之前。表明《茶经》在758—761年完成初稿之后即已流传,北方的常伯熊就得而观之,因而润色并以其中所列器具区分指点行演茶事。

皎然等唐人诗文中,文学化地记录了陆羽《茶经》在当时的影响。皎然《饮茶歌送郑容》:“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用反语表现出当时陆羽《茶经》所负有的盛名。

李中《赠谦明上人》:“新试茶经煎有兴,旧婴诗病舍终难”,表明当时人依照陆羽《茶经》煎茶修习茶事之况。

僧齐己《咏茶十二韵》:“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则称赞陆羽《茶经》穷尽了茶事的精妙。

陆羽被人们视为茶业的行业神,经营茶叶的人们将陆羽像制成陶像,用来供奉和祈祀,以求茶叶生意的顺利:“巩县陶者多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6

3.对宋代社

北宋初年大型官修类书,对陆羽及其《茶经》都有足够的重视。李窻等《太平御览》卷八六七《饮食部二十五·茗》中,照录了《茶经》卷上“一之源”和“三之造”的绝大部分内容。

散文八大家欧阳修《大明水记》、《浮槎山水记》二文论宜茶之水时,皆以陆羽《茶经》中所论为评水标准7。南宋朱熹讲禹贡地理有人问及三江、东南水势和“味别地脉”时,亦曾举陆羽之论为一大类:“禹治水,不知是要水有所归不为民害,还是只要辨味点茶,如陆羽之流,寻脉踏地,如后世风水之流耶!”宋人秦再思《纪异录》“饮必羽煎”记录了智积师父“知茶”之事,言其自陆羽离寺后就不再喝茶,从侧面反映了陆羽茶艺的高超水平。

北宋文人私家藏书有多种《茶经》版本,表明文人士大夫对此书的重视。据陈师道《茶经序》述其所见,北宋时至少可见有四个版本的《茶经》,当为唐五代以来的旧钞或旧刻,惜皆不可见。

南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家书目之一,是秘书省访求秘阁阙藏图书的书目,内中有《茶经》,表明官府藏书对此书的重视。

宋代,陆羽《茶经》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被视为茶事活动及茶文化的指归。辛弃疾《六么令·用陆羽氏事,送玉山令陆隆德》:“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8。而苏轼在看了南屏谦师的点茶之后,作诗赞曰:“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9;在饮用虎跑泉水点试的茶汤之后,欲“更续茶经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尝”10。

4.对明清社会

明清之际,陆羽《茶经》影响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茶经》的多次刊刻印行,而且出现了众多的版刻形式。

对一些茶书体例的影响。比如陈鉴《虎丘茶经注补》、陆廷灿《续茶经》,直接采用《茶经》“一之源”、“二之具”等篇目,增补内容。 67见(唐)李肇《唐国史补

南宋人黄震在其《黄氏日抄》卷六一中有言:“《浮槎山记》取陆羽《茶经》善论水„„” 8《全宋词》 9苏轼《送南屏谦师》 10苏轼《虎跑泉》

(二)对国外的影响

海外有多种语言文字的《茶经》译本,从这一现象中,也可以看到《茶经》的影响。共有日、韩、德、意、英、法、俄、捷克等多种文字《茶经》版本刊行。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来说,也很罕见。

相传的《茶经》大约有60余种版本,迄今可见的50余种版本,这其中还有不少在海外流传。尤其在日本,历代被奉为经典,几经翻刻。各国在接受《茶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

1.对英国的影响

在欧洲直至17世纪之后才有相当的影响。英国大百科全书、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蓬皮杜图书馆均藏有《茶经》的较早版本。其中英文译本主要有两种:一是英国人卡朋特( Francis ross Carpenter)所译的《茶事》( All About Tea),这是一个节译本,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典故传说和历史人物均被略去;二是美国人乌克斯(William Ukers)所译《茶的经典》(The Classic of Tea),这种译法目前更为流行,而且这个版本也被收录到英国大百科全书中,配有精美插图,通俗易懂11。

《茶经》流传欧美后,不仅出现了许多模仿它而写成的茶文化专著,而且英国结合自己的风情形成了变异的中国茶道。这种“变异”呈现了跨文化交流中十分有趣的会通,同时又能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他者”眼中的形象。

17、18世纪的英、法等国在茶具方面喜欢用中国特定的陶瓷器皿,而认为使用锡壶、铁壶或不锈钢茶壶是缺乏教养的表现。这种风气与那个时代英国整体的“中国风”是相呼应的,中国成为了欧洲文化的乌托邦,中国茶道作为风雅的象征,融汇入欧洲的绅士精神中。

英国在

17、18世纪流行饮茶之风,尤其是中国的红茶。18世纪末,大众化的茶馆在伦敦就有两千多个。19世纪末,中外之间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茶叶之路,即从中国云南途经缅甸、印度,转入西藏。其中很大一部分途中转运英国。由于能源源不断地进口茶叶,英国人曾一度形成极有规律的饮茶习惯:清晨的“床茶”、上午的“晨茶”、下午的“午后茶”、晚上的“晚饭茶”。19世纪,英国人开始尝试在红茶中加入玫瑰、薄荷、柠檬等,有时还会加些鲜奶和糖,这与同期浪漫主义的流行密切相关。

2.对日本的影响

据说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完全照搬了《茶经》。 总之日本研究《茶经》最透彻。

三、对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在它对中国茶文化、中国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看到茶道、茶文化的几乎所有元素都在《茶经》中提出了。

(一)、《茶经》书名以“经”名茶,表明陆羽对茶有着“道”的追求

陆羽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为唐代名僧智积收养在龙盖寺。陆羽在寺院里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但他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因而逃出龙盖寺,为维持生计到戏班里演戏写戏做“伶人”。唐代法律规定包括伶人在内“工商杂类”是不允许取得和士大夫一样的社会地位的,所以陆羽“伶人”经历对他想通过科举进入士大夫阶层的道路障碍很大。但不能通过科举入仕并未阻止陆羽对社会的关注,以及他要对社会有所作为的理想。

初唐至盛唐盛行制定礼仪的历史潮流。在开元盛世时期出生的陆羽自然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潮流。在无缘进入庙堂参与国家制度仪礼制定的情况下,陆羽撰著了以“经”名茶的《茶 11LU Yu,The Classic of Tea,Intro&Translation By Francisross Carpenter,Illustrated by Hitz,Demi;Boston,MA: Little,Brown & Co.1974. 经》,用茶的品质、礼仪规范个人行为,希望给社会提供关于个人的行为之礼。

(二)、茶之有道,首先是和人的美好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

《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12,首次把“品行”引入茶事之中。在《茶经》中,茶不是一种单纯的嗜好物品,茶的美好品质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强调事茶之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作“精行俭德”之人进行自我修养、锻炼志趣、陶冶情操的方法。

(三)、《茶经》所体现的陆羽茶道 1.饮茶需用全套茶具

茶道艺与完整成套的茶器具是密不可分的,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茶具的尺寸、材质、功能甚至装饰,包括生火、煮茶、烤碾罗取茶、盛取盐、盛取水、饮用、清洁和陈设等八大方面,二十四组二十九件茶具。大者厚重如风炉,小者轻微如拂末、纸囊,无一不备。在《九之略》的最后,陆羽又特别强调“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即在有庙堂背景的贵胄之家和文人士大夫集中生活的城市里,也就是在社会文化的重要承载者那里,二十四组二十九件茶具缺一不可,否则茶道艺就不存在了。

2.完整的煮饮茶程序。

《茶经·五之煮》系统介绍了唐代末茶煮饮程序:炙茶→碾罗茶→炭火→择水→煮水→加盐加茶粉煮茶→育汤华→分茶入碗→热饮。同时强调,只有能解决饮茶过程中的“九难”———造茶、别茶、茶器、生火、用水、炙茶、末茶、煮茶、饮茶,即从采摘制造茶叶开始直至饮用的全部过程的所有问题,也即是若能按照《茶经》所论述的规范去做,才能尽究饮茶的奥妙。

3.相关的思想理念

①匡时济世。陆羽在《四之器》中以自己所煮之茶自比伊尹治理国家所调之羹,表明了他对茶可以凭藉《茶经》跻入时世政治从而有助于匡时济世的向往与抱负。

②社会和平。这体现在陆羽所设计的风炉上。风炉凡三足,一足之上书“圣唐灭胡明年铸”,表明陆羽对社会和平的向往。

③和谐健体。风炉一足之上书“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之上书“体均五行去百疾”,五行相生均衡协调,表明通过茶对自然和谐、养身健体的追求。

④讲求茶具与茶汤的相互协调映衬。陆羽在《四之器》中通过对茶碗的具体论述表达出的追求器具与茶汤效果的协调与互相映衬的观念,可以说是择器的根本原则,对于现在的择器配茶、茶席茶会设计,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4.自然主义的关照。

陆羽在《茶经》中多次表达了他朴实的自然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他认为茶叶“野者上,园者次”,造茶饮茶用具,多为木、竹、铁等质地。同时,无论是自然也好,还是朴实实用也好,都以不能损害茶味为前提,如煮水所用燃料不可随便,最为要用者是炭,“次用劲薪”。而“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的炭材,与“膏木、败器”等都不可用,因为这些材料都会污染茶水之味。所有这些可以给现代人的启示是:对茶叶的过度加工,和对器具的过度追求,都是不必要的,它们或者会损害茶味品质甚至人体健康,或者会伤及事茶之人的“精行俭德”。

5.诚实客观的态度。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叶对人体有好处,也可能产生危害。茶如人参,上等才有作用,一般的效用会降低一些,差的没有效用;假冒伪劣的,对人有损害。而在《八之出》中,对于熟悉者详细记之,不熟者则客观诚实地言以“未详”,再次体现了陆羽客观 12,以下引《茶经》原文皆同,不复出注 诚实的科学态度。陆羽对茶叶客观诚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茶经》茶道茶文化的体现之一,用现代的词语来说就是“科学主义”的态度与精神,在大力宣扬茶的同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绝不回避、绝不虚词掩饰,这对后人永远都有垂范作用。综观世界茶文化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到,陆羽《茶经》为后世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茶文化茶道艺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蓝本。

四、饮茶内涵与时代风貌

(一)、儒家精神

1.精行俭德

开篇《一之源》中就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没有直接对茶德做出论述,而是通过描述怎样的人适合饮茶来含蓄的表达,将茶品与人品结合起来。何为“精行俭德”?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意思是说说话忠实诚信,做事忠厚谨慎的,即使在蛮荒落后的国家也能行得通。此为品行端正。“忠实”、“诚信”、“忠厚”、“谨慎”等一直都是儒家修身立德的不二章法。更何况“茶性俭,不宜广”,煮茶过多会淡其味道,而且在茶事活动中,种茶、制茶、择器、备具、煮茶,皆需一丝不苟,若“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则会“饮之成疾”。因而精行俭德之人也就是品德端正简朴、做事精细有序之人饮茶为最宜,饮者也正是通过这种精细的茶事活动,使心灵回归清净与恬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2.中庸

所谓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四之器中讲到“鍑”也就是锅的时候强调要“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意为锅的“耳”作成方形,取其方正端庄之义;锅缘宽一些,取其伸展广阔之义;锅脐做长一点,取其长久居中之义。这样制作,除其实用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陆羽所表达的“正令”、“务远”、“守中”的中庸思想。

除茶之器具外,烤茶饼的火候亦有讲究:“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票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这是说烤茶饼的时候,注意不要在通风的馀火上烤。因为飘忽不定的火苗像钻子,使茶受热不均匀。烤饼茶时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动,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当卷曲的茶饼又伸展开,再按先前的办法又烤。其中的受热均匀、减火又反复过程正是中庸所指的中正、平和。人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于煮茶也同样适用,火太大不可,太小不可,受热不均不可,持续加热更不可。

(二)、道家精神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听任万物自然而然的发展。“《茶经》中论起茶的品质是“野者上,园者次”,即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最好,在园圃中种植的就较差。采摘之时更要顺应自然规律“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即为采茶,天若下雨则不采,晴天有云也不要采。天气晴朗时才采摘。水质则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认为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如此看来,《茶经》从采摘到水质无一不体现了陆羽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烙印。

唐初饮茶之风盛起,其目的也不再单单是为了解渴、提神、治病。而是被置于一种悠然闲适的姿态。世人修养身心、以茶怡情。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第2篇: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

唐朝的茶圣陆羽是否到过陕南茶乡?从文献资料和历史考证来说,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但是,陆羽在《茶经》“八之出(茶叶产区)”却有着明确的记载:“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

在全国一提起陕西茶叶,大都误认为是黄土高原,根本不产茶,对于陕西秦岭南部的茶乡了解甚少,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在此方面,素有我国“当代茶圣”美称的吴觉农前辈主编的《茶经述评》,就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他把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阐述得淋漓尽致,相当确切。

唐建中元年(780),陆羽撰写出了中国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西周初期以来,关于茶的记载只是片言只语、不成体系的状况。《茶经》问世,堪称首部茶学百科全书,具有划时代意义。

《茶经》全书共三卷十章,约有7000多字,展示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茶叶世界。简略话之,包括有:“一之源”,介绍茶树的起源、茶的性状、名称、品质和功效等;“二之具”,介绍各种采茶、制茶的用具;“三之造”,论述茶叶的种类以及采制方法;“四之器”,专门介绍煮茶、饮茶的器皿,说明各地茶具的优劣、使用规则和器皿对茶汤品质影响;“五之煮”,介绍煮茶方法和水的品第;“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和饮茶方法;“七之事”,引述古代有关饮茶的故事、药方等;“八之出”,论述全国各地名茶产地茶叶品质的高与低;“九之略”,论述在一定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采制工具和饮茶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写《茶经》悬挂,以使全书一目了然。

重温《茶经》,让人茅塞顿开,感慨万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文章写到这里,让我十分欣慰的是就在陕南产茶第一大县――西乡秦巴茶叶广场上,也雕塑起了茶神陆羽的雕像,是的,种茶、卖茶和喝茶人别忘陆羽啊,没有他与《茶经》的出现,我们不知还在野草中的荼与茶的迷茫与朦胧中徘徊多久?在古城西安大雁塔广场,也有陆羽的雕像。我们每天感悟茶中之趣,收获着人生智慧,这其中也包括着陆羽的人文精神。

第3篇:陆羽茶经的主要内容教案

陆羽《茶经》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陆羽生平,学习他精行俭德,不畏艰苦,不放弃,持之以恒的精神

2、掌握《茶经》中的主要内容

3、激发学生学习茶道茶艺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茶经》的主要内容(五之煮)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严冬时节,天气非常寒冷,路上几乎没什么人影,一寺庙的和尚外出化缘,傍晚时分,急匆匆的往寺庙走,路过小桥时,忽然听到桥下有大雁哀鸣之声,非常好奇,大冷的天,怎么还有大雁,走近一看,发现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和尚看他可怜,便把他抱回寺中收养。他相貌丑陋,并且有口吃,经常被人嘲笑责骂,但是他没有放弃,经过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流芳千古,载入史册,特别是在文化史上,是茶文化史的奠基人,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瑰宝,后人称之为“茶圣”。

大家猜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最出名的成就是什么,写了本什么书? 提示:陆羽

茶经

二、讲授新课

(一)陆羽生平

1.学生自主阅读,讲述你所了解的陆羽?

提示:出生地、名字由来、转折性人物、陆羽的一些茶事故事、陆羽精神

2、教师点评补充概括

(1)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刚刚故事里讲的小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遗迹至今犹在。现在天门有陆羽公园、陆羽广场。 (2)关于第三段佛儒辩论,有没有同学知道?

提示:九岁时,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陆羽却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可以看出来他当时学习孔孟之道的决心,而且你们也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

(3)这里还有一个与陆羽有关的茶事,可以看出他品鉴技术之高超。

总评:通过我们刚刚的了解可以看到:陆羽具有敢于拼搏,不畏艰难,不放弃,能够持之以恒高尚品质。

(二)《茶经》的主要内容

刚刚我们讲过陆羽的主要成就是《茶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提问:那它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有何价值? 教师明确:《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

2、全书共分为10个部分,基本框架齐全,已经把我们作为茶叶学科基本内容都包括在里面了,同学们,我们本学期所学的专业课程有哪些呢?

明确板书:茶文化(一之源,七之事,十之图)

茶树栽培(一之源,八之出)

茶叶加工(二之具,三之造,九之略)

茶道与茶艺(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

在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程,其内容都在《茶经》里面有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茶经》内容之全面,包涵之广泛,《茶经》是我们茶文化的奠基石。

3、同学们自主阅读《茶经》主要内容,并理会各个部分表达的意思。(阅读时间5分钟、教师板书十个内容)

4、请同学上台写出各个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分组,

一、三组各三个部分,

二、四组各两个部分)

5、教师点评讲解

一之源:阐述茶的起源、性状、名称、功效等。指出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野生大茶树的主要文献。

二之具:介绍各种采茶和制茶用具

三之造:采茶的时间节令、选茶标准和制茶方法。

提问:一般什么时候采茶较好?

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

五之煮:介绍煮茶的方法、茶汤的调制及水的品第、煮茶燃料的选择。(教学重点) (1)炙茶的火候

回忆:唐代时期茶道 (煮茶道 ) (2)煮茶用火 (3)煮茶用水 (4)煮茶的要领

六之饮:考证饮茶源流,介绍饮茶方法,提出亨茶意见

七之事:记述上古时期至唐朝初年的历代茶人茶事,可说是一部陆羽之前的茶史。 八之出:叙述唐代主要产茶区和比较茶叶品质 九之略:不同情况下,如何简省制茶、饮茶用具 十之图:用素娟将茶经写出,悬于墙壁。

同学们自己想想我们现在与茶相关事情,有没有在《茶经》中没有体现的呢?

小结:可以看出《茶经》已经构造出茶事的基本框架,现在我们茶事都是以《茶经》为基础,进行升华。

三、课堂总结:陆羽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给人类一个规模宏大、无体不备的茶文化体系,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布置作业:

1、论述陆羽及其《茶经》在中国茶学和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2、陆羽为什么将“精行俭德”作为茶道道德观的核心

板书设计:

陆羽茶经的主要内容

一之源:茶的起源、性状、名称、功效等

六之饮:饮茶源流、饮茶方法、亨茶意见 二之具:采茶和制茶用具

七之事:茶人茶事

三之造:时间节令、选茶标准和制茶方法

八之出:产茶区和茶叶品质 四之器:煮茶饮茶之器皿。

九之略:简省制茶、饮茶用具

五之煮:方法、茶汤调制、用水、燃料

十之图:用素娟将茶经写出,悬于墙壁

火候

用火

用水

要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