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多媒体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第一篇:小学美术欣赏课论文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艺术素质教育开始被注重起来,这促使美术欣赏课成了提升学生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如何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寻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是美术教育者值得去研究的问题。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长足性发展。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教育;美术课堂;欣赏课教学

一、 引言

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良好的教育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关键。小学美术欣赏教育是推进美育教育有序开展的主要课程,可以锻炼小学生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并为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插上飞翔的翅膀。但是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特点等,寻找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去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不足,才能在提升美术欣赏课教学質量的同时,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二、 美术欣赏课的教育价值

美术学科自身的创造性、感知性、视觉性以及理解性,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既保证艺术素养的快速提升,又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设计,将自身情感与美术作品进行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可以保证学习效果,又推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具备趣味性、审美性等多种的特征性,能为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很多的色彩。因此,美术欣赏课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思辨意识的调动以及审美意识的应用,可以对各种美术作品,以及与美有关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观察,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自身欣赏能力、艺术修养以及学习能力的目的。通过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感受其中的艺术内涵,对社会发展与人类文化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参与,既使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得到提升,又在形成基本美术素养的过程中,真正发挥美术教学的美育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三、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序开展面临的阻碍

(一)受重视程度低

因为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教育工作者还是认为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以及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忽视了小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培育工作的进行,导致在小学中艺术类的学科并没有足够的课时,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人们往往更加重视与学生升学考试有关的主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美术课堂,则相对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这种受重视程度不高的现实条件,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甚至有时会使学生成为其他主流学科争抢的对象,也并没有使学生意识到美术课堂对自身艺术修养培育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不仅难以顺利开展,也无法发挥其教育价值必以及实效性,小学美术教学的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二)授课手段落后

小学美术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既能够从观赏者的角度,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又可以结合自身情感需求进行情感共鸣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但不少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时,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小学生赏析美术作品时,一般选择直接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价值意义告诉学生,缺少引导其探究与调动思维意识的过程。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小学生没有主动发挥探究意识与学习能力的空间,而且在长期被动式欣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活动中,小学生思维意识会被严重束缚。这样不仅没有办法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也在失去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严重降低小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不仅难以保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阻碍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课堂角色定位模糊

教师作为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的重要引路人,能够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活动时,既保证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核心素养。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对课堂角色定位模糊,总是会选择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并没有意识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样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学生只能依靠教师进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学习,对艺术作品的感悟也主要靠着教师的讲解。这种缺少思维意识调动以及审美意识应用的美术课堂,不仅严重与小学生的审美需要、个性化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相背离,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抑制学生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挥。长此以往,不仅小学生会严重丧失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教师也在单方面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难以收集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实际反馈,很难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同时,阻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 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创新教学方法的具体途径

(一)革新授课观点,调动学生欣赏积极性

由于每个小学生都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以及探究意识也都较强,而且总是会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探究积极性。所以,为了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就需要对自身落后的教学观点进行革新,意识到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重要课程,保证教学质量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同时也在小学生艺术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使其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及时性、丰富性,更好地对授课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使小学生在更加直观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激起学习热情,进而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土与火的艺术”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对彩陶艺术的欣赏,了解彩陶的主要造型特征与器型特点,从而在感受其艺术魅力的同时,能够动手利用泥条设计出造型优美的作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引入,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彩陶制作流程、艺术特点以及文化背景有关的纪录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播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直观对彩陶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解。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彩陶的艺术作品图片,如“舞蹈纹彩陶盆”“人面鱼纹盆”等,鼓励学生能够利用手中的紫砂泥,通过泥条盘筑的方法,设计出融入学生情感价值的陶艺作品。通过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引入,不仅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到彩陶的文化渊源与制作流程,也可以通过多种艺术作品的赏析,充分激起学生自主设计的积极性,进而在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效率快速提升的同时,使学生也能够使艺术修养、审美意识、设计能力快速提升。

(二)设计授课目标,建立艺术情境课堂

教师在积极创新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明确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学习活动时,能够更好地对学习方向进行掌握,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要更好地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审美意识,建立更加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艺术情境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不仅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审美需要,也能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价值意义,以保证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当在进行“好大一幅画”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义为: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时期壁画的欣赏,提升审美能力、组织画面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并利用美术工具,创作出更加符合自身情感价值需要的作品,从而在思维意识的调动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将由古到今的艺术作品进行打印,并按照时间顺序张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们通过欣赏,感受到远古时期的绘画特点,主要以劳动记事、抗击自然灾害、表达情感、狩猎以及宗教信仰内容为主。而现代生活中的巨型绘画,则主要用于广告宣传、装饰生活和满足人们审美需要。这时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水粉、彩色铅笔或油画棒,通过色彩的搭配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从而在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与欣赏能力的过程中,保证教学效果的快速提升。通过艺术情境课堂的建立,不仅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直观对本节课需要掌握地知识进行了解,也能在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确角色定位,开展小学合作学习

从学生参与小学课堂知识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当中,可以看出小学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小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才能推进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因此,要想使学生参与到小学美术欣赏课当中来,更好地对自身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进行锻炼,教师就需要通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堂角色定位进行明确,要意识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来鼓励学生能够在相互间的思考与探究中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通过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变依赖教师学习知识的不良习惯,并把握学习节奏的同时,与小组成员在相互间思维意识碰撞的过程中,对美术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修养与情感理念进行赏析,达到提升艺术修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什物拼贴”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利用棉花、纸张、丝线、易拉罐等随机材料,通过拼、撕、贴剪等多种方法,在思维意识的调动中,进行对美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预习活动,利用网络搜集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物品和拼接的图画,使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能够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了解,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能够将课前预習成果,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在动手与动脑中,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发挥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与组员的相互探讨中,既从多角度出发,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又在思维的碰撞中,设计出更加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进而在真正发挥美术欣赏课堂教育意义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时,应挖掘其中的美育教育价值,通过对班级学生审美需要、个性化发展以及艺术素养的分析,选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艺术修养,全方面地培养小学生的素质,也能在推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价值,非常值得广泛地实施。

参考文献:

[1]郭建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8):99.

[2]胡斌.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3]陈艳.驻足欣赏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和策略[J].小学生,2017(5):31.

[4]姜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燕有培.欣赏课,培养审美能力的“快车道”: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7(3):63.

[6]张媛.驻足欣赏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和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4):87.

[7]王雯.逆向思维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138.

[8]鲜海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4.

[9]于伟伟.中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比对[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王雅禾.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新探索[J].学周刊,2020(31):171-172.

[11]朱建军.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读写算,2020(27):146+148.

[12]刘燕燕.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研究[J].家长,2020(23):144-145.

[13]蔡卯.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49.

[14]林秋伶.小学中年级美术欣赏课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研究[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4):36-39.

[15]陆静.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质[J].读写算,2020(18):64.

[16]周静彬.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幻画报,2020(6):269.

[17]袁兴荣.核心素养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20(9):106.

作者简介:

陆博亚,江苏省江阴市,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作者:陆博亚

第二篇: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在实际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却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美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一看,并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本文根据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体艺教育研究]

欣赏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美术课从头到尾都是欣赏。美术欣赏教学从古至今都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巾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以课本为主导将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的目的,但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美术课堂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一、选择欣赏对象与扩大欣赏范围

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首先是要选择好欣赏的对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时要选择一些高品味和高格调的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要让学生区分开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的色情图画,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是扩大欣赏范围,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不能只限于欣赏美术绘画作品,应把欣赏的范围推广到各个领域,即从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民间的各种手工制作,到世界上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图片欣赏,再可推广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用品以及衣食住行。

二、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對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三、教师要学会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总是害怕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脱离自己课前的预设。因此,在学生没有充分观察和感受作品时,教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放手,相信我们的学生,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题地位。

四、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当教师出示一副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后,学生们总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受。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当然,小学生感受的审美成份和质量是有限的、低层次的。所以教师就不能以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用过于理性化、专业化、成人化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对与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多看、多说,让学生多探讨、多交流。

五、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完善学生审美观点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因此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是以成人的眼光和专业化的要求来看作品,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原则。其实,对知识的探究不只是成人的专利,学生一样可以做到。在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认为……”“这件作品应该……”“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见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总之,在今天的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也不例外,除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美术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进行改革,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让美术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中走向更加广阔与开放的世界,把学生生活中的美术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川.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美感培养[J].课改实践,2014(5).

[2]夏蔷.小学美术课堂的欣赏教学[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4(3).

作者:蒲玲

第三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摘要: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多媒体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由此可以看出,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做好审美教育的“导游者”,唤起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效果,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进行性情的自我陶冶。那么如何上好欣赏课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一、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在美术欣赏课中,多数教师基本上都能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色彩与构图进行分析。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单一的说教方式下进行,常常是欣赏教学三部曲:教师讲、出示图片、然后板书,造成的后果是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有趣的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的工具,其形式新颖、清楚直观、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这一优点更充分体现在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上。小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来启发、引导,而多媒体技术可提供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成为学生进行想象的最佳诱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升华,产生想象力上的飞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快捷,直接加快课堂节奏,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所以,教师在出示欣赏作品后,先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之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必要时教师给予补充。在学生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態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地表现和舒展,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学生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学生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有的学生认为不好看,不像向日葵,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大师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会使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三、欣赏课向随堂欣赏渗透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随堂欣赏这一教学形式被大多教师所采用,它在一定的教学程序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专题欣赏课之外“绘画习作课”“绘画创作课”“工艺制作课”及“混合课”中都可以随堂开展。例如,绘画创作课中,学生在进行创作之前,师生可以共同欣赏一些范画,并分组讨论这些范画给自己的感受和启示。当这节课快结束时,师生再共同评论学生的作品,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通过以多元、轻松的形式进行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美的熏陶。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很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情趣的、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不要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

记得保尔·瓦雷里说过:“思想隐藏在诗句中,就像水果富于营养,它是滋补的,但似乎又仅仅是一种美味。有人从中获得快乐,也有人从中领悟真谛。”一堂出色的美术欣赏课正可以体现出这句话的思想内涵。这正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努力的方向。

作者:李娜

第四篇:通过移动终端构建高效小学美术欣赏课

摘要:美术欣赏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教材资源有限、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移动终端教学以其方便扩充资源、可实现全员参与、满足视觉需求等优势,使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更加精彩和高效。本文意在浅谈如何通过移动终端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欣赏课。

关键词:移动终端 美术欣赏课 高效 有效应用

美术欣赏课又称美术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中的重要学习领域。该领域是通过学生对于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的欣赏和评述,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传统美术欣赏课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作品理解困难;搜集的教学资源难以在课堂上呈现与共享;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学互动中学生参与率低等。以科技促进课堂教学发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移动终端教学,便可轻松解决以上问题,实现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高效化。

一、扩充资源增理解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学生需要对作品的内容、历史、风格以及画家的生平、成就等知识进行学习。然而教材篇幅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可以从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中筛选出课堂所需的教学资源,轻松实现扩充课堂教学资源的目标,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了教师的专业资源推送和学生的自学资源扩充,班级空间、课堂互动、作业墙、班级圈等平台的资源共享,学生的知识储备便有了资源保障,这增强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开展。

例如《马蒂斯》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整理教学所需的资源,又分组布置学生进行自学,包括马蒂斯的代表作品、发展阶段、野兽派等知识。教师整理的都是必要而有针对性的知识,学生搜集的材料则具有丰富性、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马蒂斯的生平这组,学生不仅搜集了马蒂斯成年后的资料,还搜集了马蒂斯的童年和家庭情况,这些对于学生全面了解马蒂斯很有帮助。

二、同步展示清呈现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在欣赏中去充分地观察感受,教师应引发他们的探究与体会,激励他们去欣赏与评述。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示各类教学资源,其实时同步功能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行动更自如,其在师生评述作品、展示资源、课堂互动等环节发挥着极大的优化作用,很好地提高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效率。

(一)师生评述美术作品

师生评述美术作品时,可利用聚焦、勾画、托移、变形等功能来为展示美术作品服务,师生随手的操作,可实时同步屏幕展示,能起到强调重点、增强趣味、提升吸引力的作用。

比如:《快乐的节日》一课,在欣赏高民生的国画作品《枣园里来了秧歌队》时,教师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节日?谁是画面的主要人物?学生借助于移动终端的画笔圈画出灯笼、福字、画面中心人物、围绕中心人物向内的箭头线,以此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构图和主要人物的关系。

(二)展示课堂教学资源

传统美术欣赏课中,无论是教师准备的资料包,还是学生搜集的自学资料,一般都需要打印或者用U盘拷贝至课堂,非常不方便。而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中,师生可将移动终端内的资源随时在课堂上轻松地进行展示分享,而且节能、高效、清晰、快捷。

比如:《四季的色彩》一课,师生可将搜集的四季景物资源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存储在师生机里,课前在班级空间、课中在课堂互动中,都可以轻松地进行展示与分享。

(三)课堂互动

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教学可以进行云端评述作品、实践创作、问题作答等课堂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组织的互动题目界面和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始终同屏展示着,互動结束形成的学生作业以及系统智能统计报告也都可以在大屏幕上进行实时展示。

例如:《肖像艺术》一课,在总结了肖像艺术的欣赏要点之后,教师发布互动讨论,针对《八十七岁老人像》进行欣赏练习。学生可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来参与互动,教师则对学生的提交内容、答题速度、回答的准确性等方面了如指掌,更为师生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人机合一终全面

美术欣赏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评述练习。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常常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参与评述实践展示活动,其他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老师无法顾及,因此可能长时间处于观望的状态,精神很可能会慢慢放松,最后可能会游离于课堂之外。

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中,师生可借助于移动终端全程人机合一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教师端发布欣赏活动实践任务,全体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参与活动,移动终端可快捷清晰地展示所有学生的互动成果。除了主要的欣赏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发布抢答、表扬、随机提问等其他有趣的互动,以激活课堂,增强课堂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无形的互联网云端轻松实现师生、生生的高效互动。

四、合作探究深学习

大多数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相对都偏多,且常常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同时课堂效率更高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欣赏学习的基础上,围绕作品欣赏的重难点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更深入高效的学习,很适合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需要。

例如:《肖像艺术》一课,教师通过学生端给四组学生分别布置了四幅不同作品的自学任务。课前学生通过学生端将自学成果进行组内共享,课上学生利用学生端进行组内的资料汇总提炼及展示汇报。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了大部分的欣赏问题,教师只需把精力放在解决欣赏难点上。最后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总结及拓展深化,又提升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一组教多组学”的高效学习。

五、巧用功能满需求

美术欣赏课以作品鉴赏为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我们常常会结合一些体验式的创作实践作为辅助教学,因此,美术欣赏课兼具语言文字鉴赏和美术创作实践两类学习活动。而移动终端教学的诸多功能恰恰能很好地满足这两类学习活动的特殊需求。

(一)在作品鉴赏学习活动中

学生可借助于学生机的语音转换文字功能,在课堂上全员参与,高效地评述;也可进行书面评述,利用学生机拍照上传,以供师生评价。

(二)在创作实践学习活动中

1.平板绘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线条的不同美感,可以让他们尝试画不同的线条;为了让学生掌握卡通夸张、拟人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尝试创作一幅卡通简笔画;为了让学生了解画面背景对肖像人物神态的影响,可以让他们尝试给肖像添画不同背景。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只需要发布批注作答的课堂互动,学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学生机上完成创作,并且师生都能观看到全部学生创作的作品,更方便了评价。

2.创作参照

在欣赏大师作品时,学生常常会感慨艺术大师的技艺超群、风格独特。让学生感受艺术大师杰作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他们不是空着脑袋创作的。他们除了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外,还要积累许多创作素材,比如模特、写生的植物、手稿等。学生在学习大师作品时,更要进行参照临摹,特别是要临摹课本之外的作品。移动终端这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可将被临摹的作品在师生端进行共享和呈现,而且高清显示,并可快速翻阅,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创作实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3.編辑图形

美术是视觉艺术,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人们常常用美术的方式来解决那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问题。同样在美术教学中,直观形象的解决方法依然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在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上,我们可以借助于师生端对图形进行托移、变形、组合、拆分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比如:《有趣的卡通》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卡通夸张的造型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卡通五官的某一部位进行拉大,从而取得夸张的效果,这种操作可以高效地让学生体验卡通形象夸张的特点。

结语

本文虽阐述了移动终端在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和方法,但仅仅是对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教师相关课程的进一步实践,相信移动终端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在资源的扩充、展示呈现、人机互动、合作学习、美术个性化的功能等方面都将更加深入完善,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堂也将更加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小丽.对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教学的实践性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8).

[3]邹瑾.浅谈数字媒体在移动教学中的应用[J].新西部,2017(25).

[4]钱初熹.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J].美育学刊,2016(01).

作者:栗智灵

第五篇: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美术欣赏课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相关概念和其作用入手,针对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对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改进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特殊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状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美术欣赏课程内容,成为了目前阶段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对美术欣赏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让美术知识的传授更具有针对性,解决目前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探讨,从而不断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1.小學美术欣赏课程相关概述

小学美术鉴赏课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融入了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内容、激发学生创造力等重要内容。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对艺术作品的鉴别能力,不断提升对美术欣赏的认知水平,甚至可以将在美术欣赏中学到的审美能力,迁移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美术欣赏课现状及成因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小学美术欣赏课也是如此。在教学形式上,出现了各种具有独特形式的课堂如观摩课、公开课等。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促进美术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但在实际的美术欣赏课开展过程中,仍存在教师对于欣赏课程这一概念认知不充分的现象,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单向传授,并没有真正将“欣赏课程”这全新的学习领域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效果上也并没有起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上述现状的成因为:首先,由于美术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并且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美术教师还没有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发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忽视了美术欣赏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容易将理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对最终的美术欣赏学习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因为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策略的概念化,在课改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欣赏评述”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概念化较强的阶段。无论是在论述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将美术欣赏课的特性带入到深入的研究过程中。导致了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理论化的指导。

3.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1)针对年级差异性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根据不同年级年龄段差异,在教学策略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低年级美术欣赏课的《美术作品中的线》这一节,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关于“线”的内容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线建立联系,通过游戏、提问等形式,将相关知识的新授融入到与学生平和的交流与沟通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学到美术欣赏的知识。教材中给出了《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这三幅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这三幅作品中线条所表达出的内容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主观地对其中的某一幅作品进行表述,并促使学生在欣赏结束后,可以根据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如果有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做到从作品的线条中收获个人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心情吗?”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经过思考也可以对线条传达出的情感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来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为不同艺术理解能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避免打击学生学习自信,保障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有较好的学习兴趣。

(2)根据课程内容不同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在教学策略方面也有不同的选择。例如,针对以欣赏和评述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如果欣赏的时间过长,或者教授过程过于冗长,教授过程语言过于枯燥,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导入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开始走进欣赏课,这样便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反感,还会让学生在游戏中便可学到知识。还可以在新授环节中,将自主观察与辩论的形式带到课堂中,教师只负责出示幻灯片,并依据不同的幻灯片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学生作答后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让学生在自主的思考和讨论中,对自己和同学的观点进行表述、理解,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收获正确的美术欣赏教学内容。

在新的教育发展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定年龄段的学习能力和行为特点,对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展开积极的研究,才能不断提升美术教学水平,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鹤.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74

[2]姜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尹莉.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新趋向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蔡卯

上一篇:小学评职称论文下一篇:小学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