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教师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科学实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培训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科学实验信息技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实验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小学科学实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推动着整个教学领域的发展和成熟。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小学科学是一门引导学生接触科学世界的学科,与初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有一定联系,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有效开展实验部分的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科学实验信息化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用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内容占据较大比例,可以说,实验内容是推动小学科学课程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力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科学实验难以较好地契合,不能满足培养小学生探究意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还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意义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口头表达、板书等来为学生讲解知识。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1.2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有些练习、实验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无疑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进度。课堂教学时间要尽量留给学生思考和反馈,而不应将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环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实验并录制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有效缩短教师演示实验的时间,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回放、暂停,满足课堂教学需求。

1.3 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连接互联网搜索资源,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也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的学习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信息技术可以将单机的投影仪与互联网相连接,既能够实现直观、快捷地开展教学需求,也能够利用互联网扩大投影展示的内容含量,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

1.4 更好地突出教材重难点

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教师的指令和教材的表述。但应用信息技术后,教师只需要将重难点内容呈现在课件上,以动画或视频的方式呈现,能够让学生明白哪里是重难点,并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2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课前准备环节

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预习环节能够提供给学生的预习资料有限,也较难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给学生有关课堂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向学生提出比较基础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资料进行解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信群、QQ群等提交预习答案,从而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教师便能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除了帮助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变换传统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如在有关地球季节、气候等方面的教学中,平面的图片、实物地球仪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难以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或在网上搜索相关动画视频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示地球与太阳、月亮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昼夜、四季等科学现象。教师可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来降低教学难度,准确、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科学实验内容[1]。

2.2 课中教学环节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包括微课、电子书包、智慧课堂等,这些教学方式能够辅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小学科学中有很多实验内容,受到学生数量、课堂秩序、实验器材尺寸、观察需求的限制,只做一次演示实验往往很难让全体学生都细致观察到实验效果,单一的实验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将学生带入实验室,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实验又会拖慢教学进度。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实验过程直观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满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和学生观察的需求。

如在“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录制并播放演示实验,放大学生需要观察的细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淀粉之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遇碘变蓝”?这些物质与淀粉有什么共同点?并根据学生提出的设想,从网络上下载相关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2]。

此外,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中关于参观自然博物馆、参观科学实验室的课程要求,开展相关教学耗时较长,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把学生带出校园,且在参观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过多。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将参观对象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参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耗时时间较长的实验都难以在课堂上直接完成,需要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如关于卵石的形成实验,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卵石和普通石块,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二者的差别。学生观察后可以发现,卵石表面更加圆滑,没有棱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卵石的棱角去了哪里?又是怎么失去的?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卵石的前世今生。高山上的岩石因为风化、重力、水蚀等作用脱落,进入河道,流水的冲击逐渐将位于上游或中游的岩石向河流下游搬运,搬运过程中岩石不断与其他岩石碰撞,并接受来自流水的持续冲刷。学生可以从动画视频中发现,从上游到中游、下游的过程中,岩石的棱角在逐渐消失,中游时候棱角变钝,下游时候接近如今见到的卵石形状。卵石的形成过程就这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从自然界搬运到课堂上,漫长的演变过程被缩短成为几分钟的视频,能够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住科学实验教学的重点。

2.3 教学收尾环节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在收尾环节进行实验过程、实验收获的总结十分重要,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学习成果的好习惯,还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通常情况下,一节科学实验课所涉及的材料、过程、实验现象都比较多,教师可以借助智慧课堂系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复写实验步骤和结果,遗忘的地方可以空着。这样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一目了然,也能够让收尾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3]。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步骤排序、实验操作与结果的连线等活动,将有代表性的排序、连线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解后对比自己的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习成果清晰呈现,还能够展示出学生和教师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如在“太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太阳系的众多行星打乱顺序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为行星排列顺序,并标明行星的名字。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到的行星的大小、颜色、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来区分,并进行正确的顺序排列。学生对于课堂教学重点的掌握程度,通过收尾环节就能够得到检验,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仅有微课、电子书包等形式还不够,广大教师应继续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增强实验的可观察度、量化程度,不断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

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宝星.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7(9).

[2]王观超,李蕾.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融合[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7(6).

[3]潘华.跳出课堂放飞手脑浅探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學科学实验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7).

【作者简介】

李洪光(1972~),男,汉族,山东东营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

郭玲(1970~),女,汉族,山东东营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

作者:李洪光 郭玲

小学科学实验信息技术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机融合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教师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科学实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培训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实验;教学结合

引言

通过实施完善的信息技术开展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特别是提供先进理论知识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室,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内部科学实验以提高学生能力,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训练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专注于科学实验学科的原理和核心概念,开展对学生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的实验反应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的整合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是结合当时的教科书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出的。

1、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1.1明確目标,解决实验问题

信息技术对科学实验训练更具实践性和理论性。它能使学生按照平面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顺序逐步学习。结合知识和实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研究和学习实用科学实验的知识。在传统的科学实验背景下,学生必须具备实践技能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而忽视了创新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在实验科学训练中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科学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科学实验。为了理解未来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生们明确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应用于实践学习,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科学实验问题。

1.2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结合培养举一反三能力

教师的实践教学方式不是解决所有情况的方法,而是在科学实验背景下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典型方法。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全面加深对于科学实验的掌握与了解,有效提高学生们自身所拥有的科学实验能力。不仅学到了科学实验知识,而且有一定的科学实验思想。教师重视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一个合理、科学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科学实验的开展,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进步,有利于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科学实验问题。

2、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结合的策略

2.1确认有机结合的目标,强调重点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实验训练,学校在训练前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目标。科学实验的目的是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的影响,保证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确定目标时,要注意教学的总体目标、科学实验当中的重点以及学生自身所拥有的特点,制定出完全符合科学实验最终教学目标的方式。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培训。科学实验的信息技术也必须得到重视。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以提高对科学实验的掌握,发展起主导作用并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的关键组合。用科学实验使教室充满学生的好奇心。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科学实验训练的难点和重点,并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方向。教学任务按重点实施,难点首先是学习者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这是学习过程的障碍,也是教师必须澄清的中心目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科学实验课程突出信息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知识体系。明确有机结合的范围,确保实验科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顺利运用。

2.2教师重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理念,并将其应用于科学实验培训,使学生在科学实验学习中树立信息技术观念,全面促进科学实验的最终质量以及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各位教师在课堂当中所扮演的是执行者,其自身所拥有的教育水平以及专业素质全面且直接的影响着最终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是否能够有效结合。因此,教师自身应意识到终身学习,不断学习具体工作,不断更新不同领域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知识。他们还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提高教师的素质。在您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学习和阅读不同的书籍,您可以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并扩展您的知识。此外,学校还应特别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以确保学生的长期稳定进步。定期针对教师进行组织科研的培训,及时的学习掌握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针对专业开展教学及研究,不断提升教师团体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2.3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结合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对学生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具体的科学实验,传授实际的科学实验能使用的理论知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实际情况管理科学实验技术。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理解学生的风格。我尊重非学生解决问题上的区别。所以,学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提高科学实验的教育能力。做科学实验的时候,老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地位。他们不应该陷入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让学生以学习为主体,自己学习来帮助学生。在教育中解决科学实验问题的能力会让学生有自己的不同,不会扼杀学生的独特性。教师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教学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实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小学教师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教师应提高研究活动的教学效率,精心设计研究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并学会思考。提高教学效率。基于信息技术本身,科学实验课程的应用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精神和积极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理论科学经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思维和知识体系,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召邦.数码相机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4).52-53.

[2]田华俊.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探讨[J].魅力中国.2019,(26).247-248.

[3]曾现英,张珍珍.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机融合分析[J].文渊(小学版).2020,(7).622.

[4]孙明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J].新课程·小学,2019,(9):129.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许永青(1989.01—),女,汉族,江苏句容人,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教师。

作者:许永青

小学科学实验信息技术论文 篇3: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应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实验有效性。或者,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实验感知空间。这样,学生在后续的科学知识学习中必然能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与辅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素養,且能够让学生在后续参与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严谨的实验性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对现有的课堂实验教学方法做进一步优化和创设,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

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实验教学的意义与目的。只有这样,学生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才能够更加专心,更加投入的参与到课堂中。而且教师自身也要认识到,如今的小学教育教学体系已经不同于往年,现在需要的是新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类似的方法,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给学生讲解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明白,科学课堂上的实验教学是大势所趋。

一、信息技术提升科学实验兴趣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是有一定兴趣的。首先,科学学科本身涵盖的领域和内容都比较丰富,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广阔科学世界的大门,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次,科学实验必然有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机会,而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习惯于通过视觉和触觉等直观途径去接收信息,构建认知。不过,科学实验毕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并产生受挫感,这时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去保护和提升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例如,在针对声音现象展开观察、分析和实验的时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认识到与声音有关的基本科学规律。难度主要集中在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有效的思考上。如果学生无法完成,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就会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微课视频,通过内容丰富,带有启发作用的视频特效来对学生进行提示,激发学生思考兴趣,让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已经能够有所领悟,建立起初步的思考成果,然后再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信息技术突破科学实验难点

科学知识中包括一些抽象的原理、自然规律等,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等,这些现象都能够通过科学知识去解释,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亲眼看到这些现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自然规律及不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影像资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日食现象十分罕见,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日食的影像资料,为学生播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日食的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自然规律和科学知识。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地球自转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VR技术,对地球公转、自转的情况进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月亮绕着地球转,以及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迹和形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展现地球自转时,VR技术模拟出地球和一轮太阳,地球上方站着一个小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带入生动的情境中,之后地球开始自西向东转动,这时太阳照向地球的直射点也在不停移动,从而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其中的规律。接着,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公转,地球上同一点受太阳照射的距离、高度不同,进而出现了冷暖交替,也就是四季变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科学学科原本抽象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探究意识、形成科学精神。

三、信息技术巩固科学实验认知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突破实验难点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认知。具体来说,科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教师使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也难以真正的掌握其中奥妙。而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师能够借助教学动画引导学生巩固课堂上讲述的科学原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磁铁”的相关实验时,教师为学生讲解了磁铁之所以能够吸引铁、钢等金属,是因为磁铁的电流会产生磁场,磁化这些金属物质。而学生很难直观的理解这些科学原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教学动画,动画当中,用不同的卡通形象生动的诠释了这一科学道理,从而促使学生在观看动画时更好的体会教师所阐述的科学原理,起到巩固科学实验认知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实验中渗透的科学原理,而且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得了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当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找到科学内容中的问题之后,首先学生本身会产生一种兴奋感,进而学生会对其进行思考与分析,并且会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观察和理解,同时还能够结合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文化尝试进行解决。对于学生来说,这一实践方法能够大大带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武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3):115-116.

[2]远新蕾,何春钢,赵立新.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01):58-59.

作者:罗佳

上一篇:时尚元素电影海报设计论文下一篇:残联包村联系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