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主要以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为主,以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自新课标正式颁布并实施以来,国家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要求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因此,在我国小学科学课堂上,带领学生积极做好动手实验并且保证学生动手实验的有效性,是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关键。本文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尤其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情境教学法等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分类统计研究法、经验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对本文课题的提出进行阐述。从论文的研究背景着手,然后对课题进行界定,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并阐明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统计和分析。本部分对民心佳园小学4-6年级的学生及重庆市两江新区部分一线科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文献分析、日常调研与访谈等方法,找出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三章,相关理论。通过研读、分析近年来主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初步提供改善问题的方法。第四章,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主要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来提出改进的措施和策略。第五章,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应用有效教学策略。本部分以实际的教学案例展示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第六章,研究的总结与展望。本章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明确后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情境教学法、有意义学习理论等。此外,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观念和态度,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自我的反思与提高等方面的因素,对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学习思维活跃,能清晰的认识科学对生产生活的贡献,提升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教学效果良好,而且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指导作用。同时,各小学、社会乃至国家层面都要对科学学科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职前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进一步加强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等。这能从源头上提高科学教师队伍的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策略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2.2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3.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3.4 情境教学法

第4章 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4.1 教师的自我提升

4.2 培养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4.3 课前:优化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4.4 课中:培养习惯,规范操作,合作交流

4.5 课后:拓展与联系生活

4.6 科学教师的反思与提高

4.7 其他方面

第5章 有效教学策略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5.1 验证性实验课教学设计

5.2 探索性实验课教学设计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内容的总结及建议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 2 小学科学实验课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致谢

上一篇:课堂生活化初中地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