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家长如何备中考

2023-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孩子和家长如何备中考

家长如何在寒假辅导初三孩子冲刺2017中考

寒假即将到来了,对于初

一、初二学生来说肯定是一个十分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放假之余学是挺有压力的。考生都想在慢慢来临的6月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很多考生都选择到龙文参加培训或者自己在家中复习;那么家长在寒假里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中考辅导工作让孩子无后顾之忧更顺利的冲刺中考呢? 做好孩子的饮食安排

寒假期间,孩子最好不要去改变包含习惯。不少学生在寒假期间会暴饮暴食,开学后饭堂饮食比较清淡,一时间适应不过来,会现肠胃不适的现象。所以,家长在寒假期间安排好孩子的饮食尤其重要。家长不用刻意的为孩子补充营养食品或者多加食物,只要保持与平时一样类似的就可以,最重要的是饮食的规律和稳定。食品主要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薯类,菌类等碱性食物,中和酸性食物,平衡膳食。

多与孩子沟通/适当安排娱乐活动

初三生寒假就开始备战中考,压力当然很大。其实孩子最大的压力来源于自己,虽然老师的评论,同学的比较,家长的监督等等都有不少压力,但是孩子自身承受能力的强弱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心态和复习效率。所以京翰教育辅导老师建议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做好心理方面的工作,观察孩子内心微妙的变化,尽量地去常识他,给信心他,遇到问题应该与孩子冷静的处理。

处在巨大压力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家长适当安排娱乐活动十分必要。可以选择一些不太刺激,又可以增强体质的活动,如爬山,自行车等。 整理一些复习资料

家长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京翰老师建议家长其实可以适当的帮助孩子整理一些不用去花太多心思,但又十分重要的资料,如文言文常用典故、历史大事年表、作文素材和典故、英语常用作文语句等等。这样做,可以了解孩子学习状况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孩子的整理时间,让更多的时间放在关键问题上,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搜集中考信息为填志愿作准备

中考志愿填报对于孩子的升学十分重要,志愿填报得当,进退才能自如。那么家长如何帮孩子搜集相关的中考政策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呢?通常来说,中考政策会在中考前两个月公布,到时会有很多相关的资讯解读,家长不用太过于担心,现在家长可以了解下孩子的几家理想学校,家长重点关注,将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如分数线,大学重本率,本科率等都要弄清楚。还有重要是放在志愿填报的准备方面,老师建议家长可以根据上一年的情况去了解如何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等等。

第2篇: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交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交流》的内容,具体内容:沟通是指通过谈话或其它方式进行相互的了解。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难免有碰撞的时候,(包括父母与子女)需要理解与谅解,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相互原谅,形成共识。下面我整理了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方...

沟通是指通过谈话或其它方式进行相互的了解。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难免有碰撞的时候,(包括父母与子女)需要理解与谅解,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相互原谅,形成共识。下面我整理了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方法

1、父母与孩子要坦诚交心。

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现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如上网成瘾、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就会听父母的话,改正不良毛病。

2、要达到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很关键。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蛮的方式打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最终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打出一个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别人。二是打出一个窝囊废,他见了谁都害怕。这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当然不是,所以还是要与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

3、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与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忧愁,也才不会压抑和膨胀。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觉,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给孩子的爱才能永远不衰竭,成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灵的永久归属。《中学生心理》杂志一篇文章中写到,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陶然主任,在收治 641 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临床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瘾

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其家庭因素的影响为主要的。调查发现:46%网瘾青少年在童年期受过重大生活的创伤。94,5%的孩子对父母有敌意,52%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孩子对父母有敌意怎么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呢?

4、和孩子交流时要多倾听、少说话。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总是自己说让孩子听,特别是当孩子在某一个问题上申诉时,家长就以翅膀长硬了为理由,堵住了孩子说话的机会,而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家长给自己设置了与孩子沟通的障碍。如果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就应当多让孩子说,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以同情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倾诉,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加插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发后,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一半。这样做不但可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当然,孩子也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父母交谈和沟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倾诉给父母。

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出现的障碍

1、家长把学习成绩看成孩子的唯一。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这没有错,但要求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在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孩子的学习成为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分数成了家长与孩子嘴边提到的最频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也成为许多家庭气氛好坏的晴雨表。正如一名初中的学生所说:"我第一次考了第一名,父母很高兴带我去吃肯德鸡,我发现成绩能给父母最大的满足。

一次我考砸了,拿了一张惨不忍睹的试卷回到家,父母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原来,分数才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

2、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我们经常听到父母 问这样的问题"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问话的父母大多是想要寻找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经历了对孩子的说教、训斥、打骂丝毫不起作用,感到束手无策而来求助的,然而,却没有想到任何一种具体的方法也不可能适应每一个人,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答案很简单,是父母拿了沟通的绊脚石当方法,指责、埋怨、负面的评价充斥着孩子的耳朵,如:你学习成绩这么差,肯定不是读书的料""我肯定你什么是都不能坚持到底,你就从 没有做好过一件事"等。父母在说话时一开口就已经否定了孩子,当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不论父母怎么说,也无论你正确与否,都难以得到孩子的接纳与认可。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孩子也是如此,当他感到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负面评价时,就会关闭沟通的大门。

3、父母喜欢揭孩子的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正常的,并且有时孩子对自己的毛病也有愿意改正的想法,作为家长应当及时的鼓励,给予诚恳的提醒,给孩子改正缺点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因为孩子愈是犯了错误,心里愈是脆弱,愈是需要父母的谅解与安慰。而有的家长则不是这样,当孩子在改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时就把孩子的承诺当话柄,来刺激孩子,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雪上加霜。孩子对此不仅懒得听,而且逆反心里加重,反正你们把我看死了我就破罐子破摔

4、家长与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识。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

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也就人为地形成了代沟了。

5、家长过多地唠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有关教育专家在对亲子的研究中发现有些父母与孩子从早到晚只会说三句话。孩子早上起床时"快点起来,到点了,快点快点"孩子出家门时"上课要注意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放学早点回家"孩子放学回来时一见面就问""考了多少分,被老师批评了没有"教育专家把父母的这些唠话当作"正确的废话"和无效的命令",使孩子十分反感,有的孩子说我们的耳朵起茧了,根本就不想听。

6、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父母自己身上存在许多不良的嗜好,打麻将、赌博、酗酒。工作中不敬业爱岗等,使一些不良的毛病感染了孩子。

凡此?a href="//" target="_blank">种植灰欢?伲?焙⒆犹?秸庑┗笆保?硭?比徊唤龉厣狭硕?洌?补厣狭诵拿牛?兆右怀ぃ?坏?恋锰?夷娣葱睦砣帐ⅰ?/p>

第3篇:如何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 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修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孩子是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孩子改变,家长先要改变。表面上看是孩子和孩子的竞争,其实,在孩子背后是家长和家长的竞争。

二、 关注优点

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像小苹果树一样,有疯枝也有果枝,疯枝不结果实,如果把注意力放在疯枝上,疯枝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果枝上,果枝越长越壮,最后硕果累累。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

三、 学会鼓励,学会期待

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你要坚信您的孩子能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没有绝望,你的孩子就有希望。

四、 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

想当厨师,先学厨艺;想当律师,先学法律;想当家长呢?要学爱的智慧。家长不学习,就像医生无证行医。水要不来先叠坝。面对孩子,每一个负责任的父母都应该重新学习。

五、 少用负向手段

如果把孩子比做珍珠的话,那孩子身上的缺点就好比珍珠上的斑点,有些家长在削掉斑点的同时把珍珠也给毁了。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越来越聪明;不是愚笨的孩子被指责,而是指责使孩子越来越愚笨.

第4篇:家长该如何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

家长该如何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 随着赏识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开始懂得表扬和鼓励孩子。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促进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错误的表扬和鼓励则可能使孩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妈妈讲述:应该怎样表扬和鼓励孩子

现在的父母都知道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心理积极向上。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可是总觉得效果不是太好。

儿子小斌在幼儿园上大班,前几天参加跳绳比赛时,他得了全班的第一名。放学后,兴冲冲地就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得了全班跳绳比赛第一名。”当时,我正忙于做饭,随口就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你能做得很好。”小斌好像不是太满意我的回答,低下头一脸失望的表情。看到他这样,我赶紧又加了一句:“儿子,你真棒!”可是,小斌还是没精打采地抱着玩具自己去一边玩了。我不明白到底怎么了,我对儿子的夸奖难道错了吗?他为什么是这种反应呢? 孩子讲述:我不喜欢的表扬方式

父母给孩子表扬和鼓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和肯定的方式之一,也是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但是,有的家长因为盲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或是方式不当,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和不利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看哪些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是孩子们所不喜欢和不接受的。

1、父母对“我”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对于交给孩子的任务或是孩子做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很好,父母虽然心里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2、父母对“我”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父母看,他的眼神很期待,父母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3、父母对“我”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居然得奖了,真是妈妈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奖!”父母对孩子以往取得的成绩整日挂在嘴上,并常对孩子唠叨。

父母这样做无非就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4、父母对“我”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个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考了第一或是做了件好事,父母就对其大加夸赞。

这样的表扬是父母最常说的,表面上看是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父母的思路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 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5、父母对“我”夸奖的言不由衷。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孩子在向父母分享成功和喜悦时,父母表情淡漠,语气敷衍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几句,对孩子来说是模糊和夸张的。

模糊而夸大事实的表扬,听起来,有一种满足感,却经不起推敲,容易让孩子变得自负,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延迟、淡漠、敷衍的表扬不会迸发出激励的效果,会让孩子的喜悦减掉大半。父母表扬和鼓励孩子时的语气与方式很重要。 爸妈可以这样做:

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方式和方法很重要。其实,人在3岁之前还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直到7岁后才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在这段时期,基本上大人说孩子是什么,他就认为自己是什么。所以说,家长肩负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自我认知的重大责任。激励是让孩子产生良性的自我认知的最好方式。当孩子的行为做“对”了,家长及时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使他日后再接再励。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不错的成绩,家长都应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着被认可,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自信心就会增强。

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好的激励作用;否定性评价则会使孩子心理不愉快,一方面可能反思问题,努力改正,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弱自信,产生自卑。任何一个人,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要都大大超过被否定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要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抓住表扬和鼓励的时机。

对应表扬和鼓励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学习一个方面。

孩子的性格、文明礼貌、劳动表现、动手能力、卫生习惯等都可以进行评价,家长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表扬和鼓励的内容。

4、表扬和鼓励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家长表扬什么,就表明强调什么,孩子也就由此重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是否专心,是否有一些“创造性”的发现,是否能提出有意思、有质量的问题,是否能想出独特的方法„„这些都是比结果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家长去发现,去表扬。

5、表扬和鼓励孩子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只要细心观察,每天都会发现他进步的地方。纵向比较孩子自身的进步,而不要拿别的孩子最优秀的方面作为参照物,与孩子横向比较。这并不是对孩子放低标准,因为那样比是不客观不现实的,除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不会有更好的作用。通过客观比较,在发现不足的同时,也要肯定优点,这样才不会偏颇,孩子才会信服,保持信心的同时激发他向上的动力。

6、表扬和鼓励的形式可以多样。

家长可以采取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书面表扬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依孩子的特点和表扬内容而定,尽量让每次表扬和鼓励都能将激励功能发挥到最好。

7、表扬和鼓励的内容要具体。

表扬和鼓励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不错。”表扬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可以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很高兴!”而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虽然暂时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就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批评的坏习惯。

8、表扬和鼓励时要注意孩子的个性。

对性格内向、个性懦弱、能力较差的孩子就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反之,对虚荣心理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进步。

9、表扬和鼓励的目的要明确。 为了激励孩子进步,表扬和鼓励的目的要明确,要激励儿童进步。不能将表扬的原因归因为考试成绩比某某同学好或让某某老师很满意等。表扬和鼓励应该严格限于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以此来将孩子引向重视能力、品行、态度和创新意识上等多方面。

表扬和鼓励孩子并不是刻意地去堆积华丽的辞藻,当父母将孩子的好行为一一看在了眼里,并适当地予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注目才是最重要的。

第5篇:家长发言稿: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张老师,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我是梁云姝的家长,首先感谢张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一起探讨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其实,梁云姝在学习和班级各方面工作中能保持一个相对好的状态,离不开各科老师的关注,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倾心付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我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相对出色的人才。今天我只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孩子读书写作方面的习惯。

记得上一次来开家长会,散会的时候有位家长问我说,你就是梁云姝的妈妈吗,梁云姝的作文写的很好,你是怎么教她的。当时我就感觉有点惭愧,其实梁云姝的作文写的并不算好,但,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愿意就对她写作文的一些指导方法问题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从一开始上学的时候,我就引导她多读书,我觉得不阅读的孩子就像一扇房子没有窗户,阳光射不进来。读书和不读书的孩子,他的人生轨迹是完全不同的。好在,我的孩子比较喜欢读书,我也特别喜欢帮她买一些符合她年龄特点又有良好影响的书籍,梁云姝非常喜欢儿童作家杨红樱、汤素兰、伍美珍,以及曹文轩的作品,凡是他们出版的书,她都及时买下来一睹为快,几年下来,孩子的书柜已经满满的,她读的书已经有上百本。另外因为我是初中语文老师,所以我也让她读一些中学生要读的国内外文学名著,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叔叔的小屋》《老人与海》《爱的教育》之类的作品,虽然对她来说内容有些深奥,但我认为看一本好书,就好象跟一个伟大的人在面对面的谈话,会让孩子的思想更加深刻心灵更加清澈。另外,我觉得府新小学确实是一座书香校园,很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每次放寒暑假的时候,学校都会给各个年级的孩子精心推荐几部假期里阅读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机会我从来不会错过,每次学校推荐的课外书,我都会让孩子及时去买来读一读。并且每次读书的时候,我都让孩子拿着笔,把书中一些好的词语或者句子画出来,记在脑子里,不能让读书流于形式,只看个故事看个笑话,要从中学习优秀的写作语言和方法。慢慢的读的书多了,脑子里的积累也多了,好的词语和句子也多了。这样,她写作文的时候偶尔就能用上一些比较好的成语或句子,使她的作文能增点色彩。

第二,我要求孩子必须多写作,这方面的教育,我坚持了三年。

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府新小学上一年级的那天开始,我就给她规定,每个周必须要写一篇日记或者作文。我在网上给她开通了QQ空间,所有她写的文字,我都给她打出来,保存在空间日志里。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她还不会写几个字,那么就以拼音来代替,或者她口述,我给她打字。三年以来,我一直这样坚持着,不管作业怎么多,不管多么想出去玩,每周一篇作文的习惯决不能改,漏掉的下个周必须补上去。一二年级的时候还可以,三年级以后基本上语文老师每个周末都会布置写一篇作文,我就不给她增加负担,以免产生逆反的情绪,所以我规定把老师布置的作文写好就算完成本周的任务。这样,从她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结束,在她的空间日志里,已经有一百多篇作文。有时她看着网友浏览自己文章并写下评论,也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

第三,我认为满足她的成就感,激起写作兴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给她投稿。三年级,她报名参加威海晚报小记者活动,虽然小记者没什么具体的活动,但小记者的文章却可以在报纸上优先发表。因此,我就陆续帮她修改一些以前写过的像样的作文,向报社投稿。五月份她的第一篇作文《春天的诗》在威海晚报上发表的时候,孩子非常兴奋,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半年下来,在威海晚报上共发表作文十篇左右。这些对孩子来说,不但有成就感,也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梁云姝经常说班上很多同学的作文写的很好,老师经常表扬,其实我觉得家长如果注意帮助孩子积累,帮助孩子投投稿,让孩子享受一下作品变成铅字见诸报端的成就感并不是很难。

第四,我想谈谈如何具体指导孩子写作文。偶尔会有朋友这样问我,该怎么指导孩子写作文,孩子写出来的文字太平淡,就像记流水账。其实我也有同样的困惑,每当孩子问我妈妈这个作文怎么写,说实话我一时也不能马上给她一个具体的思路,写作,毕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固定模式的东西,千人千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但给她一些方法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帮她找出类似的课文,或者在网上查找一些相同题目的学生作文来给她作参考。当然,我不是让她照搬照抄别人的语言。我要让她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思路和结构。找到一篇优秀文章后,我会让她读一遍,然后关掉电脑让她分析给我听,别人的作文是按照怎么样的思路来写的,比如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结尾写什么。学习了别人良好的结构设计,就好比心中有了骨头架子,再想一想用怎样的语言或示例去添血加肉,让文章变得丰满起来。长此以往,慢慢的孩子在心里对许多类型的作文题目也渐渐有了一些框架结构的经验积累。

比如说,遇到写景色的文章,如:春。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第1段总写春的美以及给人的感受,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再总结一下春美景以及给人带来的启示或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中间的几段可以这样安排第2段写春天的色彩,第3段写春天的声音,第4段春天的味道,第5段写春天的希望。中间几段也可以这样按地点安排:第二段春天的田野,第三段春天的公园,第四段春天的海滨,第五段春天的校园。春夏秋冬凡是写景的作文都可以按照这几种结构来安排,结构清楚,语言优美,就不会显得文章很空洞。

再比如遇到写人的文章,如:我的老师。第一段总的写老师的外貌特点性格爱好等,第二段和第三段通过一件或两件典型的事来表现老师的性格特点或者高尚品格,最后一段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并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感激或怀念之情。

再比如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之类的文章。第一段介绍看过的文章或作品的大体内容,第二段具体写作品中哪个人物,或者哪个镜头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受深刻,给你怎么样的启发。第三段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体会,第四段可以还是要和第一段照应一下,再来写写这次读过的作品给自己什么样的感受和启示,表达喜爱之情。

总之,脑子里总结了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作文题目,自己好歹心中有个大体的思路 ,就不至于每次都绞尽脑汁,翻来覆去泛泛其谈,甚至无话可说。

以上,是我个人针对孩子在阅读写作方面习惯培养的一些粗浅的做法认识,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家长予以指正。

当然,我在培养孩子方面还有许多烦恼和困惑的地方,比如她性格不够大方,不能踊跃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上课不能积极响亮的回答问题;比如她习惯养成的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忘拿东西,或者因为贪玩不按时写作业,读英语也是隔三差五不能每天坚持。

总之,孩子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一杯清水,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描绘和引导,让我们在培养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使每个孩子都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带着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期望,走出更广阔的人生。

最后祝张老师和各位家长工作顺利,快乐每一天。

谢谢大家。

第6篇: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该如何教育和关注孩子

小朋友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能不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转折,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我们怎样开好头,帮助小朋友很快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下面和大家探讨两个问题。

我们的家长要重点抓小孩的什么? 可能有不少家长认为:小孩进入小学,主要是来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这个观点对不对呢?我感到这个观点起码是比较片面的,是不可取的。不错,小孩进入小学是要开始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了,我们的家长进行学习辅导也是必要的,但这绝对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包括学习的基础,还包括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如果说得简洁点,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这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因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先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内容很多,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就是要学会对人有礼貌,学会尊重人,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再具体一点,就是要对长辈、老师、同学有礼貌,学会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和同学(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体贴、关心父母(不给父母添麻烦、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关心父母的身体和情绪状态、学会询问和安慰父母……),学会关心老师,学会帮助同学,学会同情弱者,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一起游戏、活动),不争吵,不闹别扭。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打好了这些基础,将对小孩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证明,凡是会尊重人、关心人,会与人相处和交往的人,都有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都有比较高的事业成就。而不会尊重人、关心人,不会与人交往和相处的人,往往在家庭和单位里,都人际关系紧张,到处碰壁,生活质量很差,事业也常常受到紧张的人际关系的干扰,心情压抑,即使事业有成也没有一点幸福感。这些都说明,从小进行做人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西方教育家有一项研究:教育家对几千个智力超常的孩子进行了长达30多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智力超常、成绩超群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取得的成就并不一样,有些人没有什么建树,成绩平平,甚至工作和生活都很糟糕,有些人成就突出,工作和生活都很优秀,且都有幸福感。经过研究,前一类的人在人格上都有些缺陷,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较差,情感素养较低;但后一类的人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好,情感素养高。

再谈学会生活。这方面的内容也很多,我们对小朋友的基本要求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不用意志努力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使人终身受用。一年级小朋友要培养的生活习惯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晚8点,早6点),早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卫生的习惯,勤剪指甲的习惯,物有定所的习惯,等等。一年级小朋友要培养哪些生活技能?自己穿衣脱衣的技能,自己穿鞋系带的技能,自己刷牙洗脸洗脚的技能,自己盛饭的技能,等等,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做。以上这些,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培养。而这些方面,根据我们的了解,小朋友们存在的问题是很大的,不少小朋友至今不会自己穿衣脱衣,不会系鞋带,不会刷牙洗脸,不会盛饭,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全由我们的家长包了,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下去,后果是十分严重。

最后来说说学会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任务主要靠我们老师在学校来完成。我们的建议是:重点抓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一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来自哪里?来自外在的鼓励,来自知识本身的吸引力,来自学习的成功体验。针对期初拼音学习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家长不要性急,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发展的眼光,不懂拼音的家长不要教小孩拼音,以防教错。二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主要是良好的读写习惯(防止近视),阅读习惯(帮助选书买书,指导阅读),思考问题的习惯,朗读的习惯,整理文具的习惯。

根据我们以往的了解调查,在做人、生活和学习方面,我们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有些孩子,在家没有礼貌,任性放肆,不会尊重人、关心人,对别人缺乏同情心,不能与人友好相处;有些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在学习上,重视知识的多,关注兴趣和习惯的少;关心分数的多,注重能力的少;责怪批评多,鼓励引导少。导致孩子的求知欲下降,习惯不好,能力偏差。我们要改变以上现象,把打好孩子做人的基础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来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作为家庭教育经常性工作来抓,把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作为家庭学习辅导的重点来抓。教孩子学会做人比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素质。

我们怎样抓好家庭教育? 首先,我们在思想上要重视家庭教育,不要认为孩子上学了,我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就没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在所有外在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我们多年教学的体会是:凡是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比较好;凡是家庭教育有缺陷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育科研部门的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我们要了解学校和老师有哪些要求,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这样教育要求才能保持一致。只有了解好了,才能与学校同心同向。学校教育最怕的是相互抵触和干扰。(不给孩子零钱,不买零食,不到地摊买吃的;要按时接送孩子,要到规定地点接孩子;不把汽车开到校门口接孩子等。) 再次,我们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环境:要有安静、明亮的学习室,桌凳的高矮要适当,要减少各种干扰(听觉的、视觉的)。还包括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气氛和谐,家庭活动健康有益。

第四,我们要为孩子做良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不打麻将,不无节制地看电视,言行文明,尊敬老人……) 第五,要讲究教育方法和艺术。主要是:要重视激励(努力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特点,少批评,少抓小辫子,多宽容。要重视引导(顺性启发,引导思考,学会判断):要加强针对性(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适当);要加强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如不挑食、偏食,不吃剩饭;上学放学打招呼。要严而有格)。要注意尊重(少强制,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说话讲究策略,要善于与自己的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要让孩子信任自己,甚至敬佩或崇拜自己)等;力避正面冲突,消除对立情绪。(我们的任何教育都要使我们的孩子乐意接受才会有效。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我们就不能再强制,要思考另外的教育方法。)

上一篇:支委会议事规则下一篇:校长培训班结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