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如何沟通

2023-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长与孩子如何沟通

幼儿教师与家长如何沟通

摘 要: 本文试对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正确的沟通方法对家长和教师间交流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换位思考”,准确地理解家长的教育心理,正确地评价幼儿的生活表现,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应该抓住幼儿成长问题的实质,多运用表扬激励的方法向家长展现幼儿的可爱之处,并与家长共同探寻改变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

现代教育学认为,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家长在与幼儿教师交流时,往往产生一种困惑,即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不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之处,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教育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

1.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1.1从幼儿成长发展的角度看。

教师与家长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并共同制定短期内的教育目标,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从家长的教育发展角度看。

教师与家长应建立起积极的合作关系,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获得更多有关育儿方面的知识。

1.3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角度看。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促使教师把幼儿园的信息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也便于教师了解更多的信息。

2.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2.1主动积极原则。

教师的工作激情体现在对幼儿的关爱和帮助上。这种主动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积极行为。教师应该将这种激情运用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上,这样,一方面能够体现自身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便于幼儿家长更为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

2.2鼓励褒扬原则。

教师能够从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出发,为他们的学习发展营造有利的氛围。教师切忌采用“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3实事求是原则。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教师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3.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3.1理解家长心理,因人沟通。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对此,教师应理解家长的教育心理,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教师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时,如果直接给予一些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教师可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孩子学习并掌握了什么,在园中的表现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逐渐明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教师也逐步地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达到共同培养的目标。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应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引导家长。面对高素质的家长,要让他们明白,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地交流,从而逐步地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向家长举例说明孩子在语言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言的情况,应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教师应该予以表扬,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醒家长,这往往容易养成孩子“一言堂”的习惯,不利于他们与别人的交往。通过上述情况的分析,家长会明白鼓励幼儿正确地运用语言与别人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的孩子,教师与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从而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3.2注意言简意赅,直接沟通。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而言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没有主动找老师。

3.3说出孩子问题,提醒沟通。

幼儿在园中的表现也不尽是温顺听话,也有淘气的一面。对此,教师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婉转的方式向家长反映真实的情况,以便家长和教师进行共同教育,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家长未引起重视而言的。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应采取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注意,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的水平;(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4)查找问题的原因;(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4换位思考交流,真情沟通。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不放心而言的。这些家长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体现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师对此应该“换位思考”。

总之,和家长沟通不仅是人际方面的交流学习,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幼儿教师做有心人,充分发挥家长园地、开放互动、家访交流、作品展示等环节的作用,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定会取得家长的信任,实现家园共育,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明.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学前教育研究,2002,(1).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3]刘雯,程秀英.浅议幼儿教师积极性的激励.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作者:周 波

第2篇:幼儿教师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摘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视。教育工作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长期相互配合,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观念与方式相互通融。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传导的思想观念不同就容易让学生产生矛盾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家长与老师的沟通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围绕幼儿教师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展开。

关键词: 幼儿教育;沟通方法;家长工作

幼儿园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在家和在学习两部分构成,所以老师与家长的融洽关系非常重要。学生家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在现代社会,孩子的成长很受重视,家里的长辈都将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所以,老师可以把家长视为一个有力的教育资源,只要能与家长沟通沟通配合好,就能把家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优化教学管理效果,使教学更加简单。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与家长交流前,老师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以应对家长对于孩子的各方面的疑问,不要想着等家长问及时再思考,导致回答得不清楚或者答不出来使家长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往后学生的教育和照顾不利。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老师在于家长沟通之前,要先了解家长的心理,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同的家长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我们最好是先对每位学生的家长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方案。像许多上了年纪的家长,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就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和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细节。我们在与这类家长沟通时,可以多围绕学生本身开展,比如哪一位学生今天感冒了,我们就应该多向家长汇报学生是否有咳嗽、流鼻涕或者发烧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与这类家长沟通时要有耐心,避免与家长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而有的家長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表现,我们就可以在一天结束后与家长描述孩子是否有交朋友、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或者自己觉得孩子在哪个方面更有天赋等问题。

面对家长的疑问,不要恐慌,提前做好准备就能从容应对。而准备的前提是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要随时关注学生动向,既要保证学生安全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教给学生丰富有趣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沟通

不同的家长工作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家庭背景,年龄和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全面地考虑到以上因素,了、可以将家长划分为多种类型,为不同类型的家长策划合适的沟通方式,使沟通更有效,营造家长与老师和谐轻松的相处关系。

在沟通之前,首先要考虑到家长的年纪。不同年纪的家长思考方式完全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像对于年轻的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经验不足,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等问题常常手足无措。我们与这类家长沟通时,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育儿经验,教给家长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以增强家长的自信心。在沟通方式上,有的家长常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与老师沟通,也缺乏对孩子的关系照顾。对于这类家长,我们可以利用其他交流方式,如电话、邮件、微信等,让家长可以在工作之余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我们还要多提醒这类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让家长明白“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但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多构思一些创新型的沟通方式,像在举办家长会的基础上进行亲子活动,通过做游戏、做手工等方式为孩子与家长创造美好的回忆。还可以请家长参加育儿讲座,为家长解决一些在教育孩子上遇到的困难。就比如我的班级在教室里制作了一面家长墙,可以贴上学生和家长的合照,再让家长与学生在墙上写下最想对对方说的话,过程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这个活动结束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都更近了一步,家长也更愿意找我了解学生的情况了。

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使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时不会像以往一样感到枯燥无趣。让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逐渐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兴趣,减小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隔膜,促进感情交流,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三、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

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向家长征求意见并且用正确的心态接受家提

出的意见,再将适合的意见反映到学校。家长的建议可以反映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的不足,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家长的建议还能反映孩子的真实想法,使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

家长的意见是老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万万不能忽略的,认真的听取家长的建议并且做好记录工作。这样的细节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重视,促进老师与学生的融洽沟通和交流。在往后的相处过程中,老师可以多关注家长的心情、工作等生活问题,试着和家长做朋友,获取家长的信任,让家长觉得自己亲切和蔼,更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照顾。在交流过程中,可能有的家长会提出比较刁钻的要求。遇到这种家长时,我们不能直接对家长发脾气或者与家长争辩,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造成沟通失败。我们要冷静对待每一个家长的建议,向他们耐心细致地解释为什么建议不可行,让家长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遇到可行的建议时,我们更应该虚心接受,改正自己不足的同时并向上级反映,争取在未来的教学教育中做得更好。

家长的建议对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重要意义。家长向老师提建议避免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只有老师讲,家长听的情况。增添家长为叙述者的角色,使沟通过程中家长与老师有互动来往,促进了交流的深入。

学生是老师和家长的链接桥梁,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只是在一些问题上老师与家长的想法有分歧罢了。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让家长与老师同心一气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核心重点。老师要用宽容、理解、亲切、尊重的态度和心理与家长沟通,当自己失责的时候也不要伤心自责,要用将责任负责到底的态度挽救,争取获得家长的原谅。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教师要积极的掌握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和谐愉快,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艳.幼教工作中如何做好家园沟通[J].新智慧,2020(32):101-102.

[2]刘天杰.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幼儿家长工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101.

[3]王文桃.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18(09):9.

[4]郝智英.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共同呵护幼儿成长——幼儿教师做好家长沟通工作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7(06):243.

作者:谢晚霞

第3篇:浅谈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作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经过实践探索,从有效实施家访工作、积极掌握沟通艺术和扎实开好家长会三个方面提出个人见解,从而达到班主任与家长有效合作的目的。

关键词:家访;沟通艺术;家长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那么,班主任与家长交往时,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一点体会。

一、有效实施家访工作

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有效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地进行家访,有利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形成共识,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因此,为了学生,教师应勤家访,努力练好家访的基本功。那么,班主任应如何有效进行家访呢?

1.家访前,明确目标,做好准备

班主任进行家访,首先要做好家访的准备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订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等。教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避免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简单地做出“好”与“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并且,家访时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教师偷偷摸摸地家访,或去告状,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也会减弱家访的效果。

2.家访中,讲究方法,访出实效

(1)家访时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上门告状”,滔滔不绝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学生又觉得教师很可恶,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的措施,让家长觉得教师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教师的意见并积极配合。

(2)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此时班主任就要充分发挥“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爱”主要体现在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家访中班主任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地缩短家长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家长更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3.家访后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订新的教育方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二、积极掌握沟通艺术

学生家长有各种类型,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与各类家长沟通。因此,教师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表扬为主,投家长所好

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所以,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与家长谈话时,特别是有第三者在场时,尽量以表扬为主(当然需指出的缺点应私下双方单独交流),让家长每次与教师沟通时都有一种舒畅感。

2.关心学生,令家长感激

感激是因对方的好意、帮助、信任、认可而对对方产生好感,是建立在感动基础上的情绪体验。当家长对教师有了感动和感激之情时,他们才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与沟通,所以我平时特别关心学生,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就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全面了解,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特长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方便我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样当自己需要与家长沟通时,他们就会很乐意地与教师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学生沈某是个很内向的男孩,虽然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出色,但平时他还是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有一天早晨我发现他来学校特别晚,而且还满头大汗、神色慌张,看上去有点不对劲,因此我就问他怎么回事。经过询问,他才说出了真相:原来那天他爸爸、妈妈不在家,他骗奶奶说那天学校要提前上课,因此很早就从家里出来了,结果他没有直接来学校,而是先去了游戏机室打了一个小时的游戏,所以上学迟到了。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我马上与他的爸爸联系,告知了这一情况。因为发现得及时,沈某很快就改正了错误。从此以后,沈某的父母很愿意与我交流。

3.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我也是个家长,很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事事都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替家长着想,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办好一件件小事去赢得家长的满意。

刚走上讲台的几年中,我每天都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并要求家长检查督促,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真正能这样做的家长寥寥无几,导致学生要么没有做,要么没做完,要么是抄袭他人的,而第二天又根本没时间让这些学生补做。我迁怒于家长,频频请家长来,口气更是强硬:“你是如何当父母的?”“你们家长尽了些什么责任?”家长又把火气带回家撒到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对我有了怨恨的情结,更不愿做我的作业。家长由于受到我的批评和责难,也就不愿或者逃避与我交往,从而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就试着不再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去“教育”家长,而是尊重家长,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与家长一起研究学生的问题,让家长感受到我是为他们着想,说话的语气也很委婉,让家长在家管教自己的孩子,我却说成是求家长帮我一个忙。时间一长,家长就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们着想,也就主动加强了与我的沟通和联系。

4.传授方法,给家长支招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的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也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的得失之后再对孩子“回炉”。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对父母只培养一个孩子,也毫无经验可谈,因此教师应把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平时积累的各种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掌握教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

一个周日的傍晚,我到一个学生家家访时,正巧这个学生在外玩耍,家中父母在打麻将,可以说一点学习环境都没有。我委婉地提醒他的父母应该给自己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另外我检查发现,这个学生双休日的作业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他的父母说,他们已经询问过孩子的作业情况了,孩子说已经完成。很明显,他们对孩子作业的督促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我给他父母出谋划策:让孩子把每天的家庭作业的要求写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每天由班长或老师督促并签名,完成后由家长逐项检查核实完成情况并签名,至于作业的质量则由教师批改后在下次作业签名时反馈在这本家校联系本上。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奏效,这个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有很大的提高。在我的引导下,他父母对他的训斥和打骂也逐渐减少了。当然各个学生适用的教育方法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家长,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扎实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联手教育孩子的必要方式,召开家长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家长会到底该怎么开?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会应有充实的内容

家长会除了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还应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给以必要的指导。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欠妥的,他们中有的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子女期待值过高,要求过严,导致学生思想压力沉重;有的家长图眼前之利,在外挣钱养家,子女托付给亲属或朋友管教,退步很快;有的家长捉摸不透自己的子女,常觉得无从下手。家长会上,我告诉他们多与子女交流,多给他们温暖,多关注子女的日常表现,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激励鼓舞,多平等对话,多正面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长会应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开家长会时,家长不应只是听众,不是旁观者,他们是班主任充分协调和利用的教育力量。因而,开家长会时,家长只处于被动的“听”的位置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家长会上提出来,与家长协商,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肯定大有收获。另外,还可以向家长询问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有助于学校工作的改善。

3.家长会不应是告状会

学生怕召开家长会,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的班主任为了教训一顿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借家长会之机向其父母告状。这样做,可能激化师生矛盾,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使工作更难开展。家长有时也怕开家长会,子女成绩不理想,颇难为情,班主任在台上板着脸,宛若对学生做缺席审判,家长倍受煎熬,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班主任对学生指责与训诫的替罪羊。

四、结语

总之,无论我们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合作,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理解与合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

[2]贺远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的原则和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7(3).

[3]闫玉科,邵华.实现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J].经济论坛,2008(5).

[4]徐绮穗.从人际沟通的互动模式探讨亲师沟通的障碍与策略[J].初等教育学报,2006(9).

作者:韩全钢

第4篇: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首先是要了解孩子,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平时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所做所想,看看他近一段时期内有什么变化(包括说话做事,有没有比较心烦的表现,情绪上有没有波动)。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情绪,苦恼与要求,其次是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在人格上要平等,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您不是父亲,不是母亲,您就是孩子的朋友,再次,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关键。进入小学尤其高年级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成人感、独立性和自尊心,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希望得到尊重。当家长理解并尊重他们时,就能打开他的心扉。有的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再是善于捕捉交谈契机,

1、孩子取得成绩时。每个人都有荣誉心,爱面子,孩子更是如此,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提出新的要求,巧妙指出其“美中不足”,孩子不但乐于接受,而且会以实际行动向新的目标迈进。比如孩子这次考试物理考55分,您告诉孩子你努力了,你进步了,下次朝着一个什么目标发展(70分),

2、孩子遇到挫折时,孩子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家长马上给予必要安慰,使孩子懂得:失败只是一次人生经历,失败并不可拍,可怕是失败后的沉沦。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千万不要盲目责怪,“火上加油”。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了,考试前自己预计能进前50名,结果考了100多名,有的孩子会心灰意冷,觉得没有前途了,这是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您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是题难了,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还是自己粗心大意了。

3、孩子做错了事,如有的孩子在学校违纪受到学校处分,孩子自己很后悔、痛苦。这时最需要家长的谅解,家长不要一味进行批评,机智的“诱导”、指出其错误,分析原因,剖析其危害,点名其教训。真诚的关怀和亲切的教诲最容易触动孩子稚嫩、无助的心灵。

4、孩子感情受到伤害时,如孩子与最好的朋友发生矛盾,孩子很委屈、痛苦、愤怒,这时家长给予必要的关怀爱护,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有没有孩子自己错误的地方,不但能增进感情,而且让孩子感到你可亲、可敬、可信。

5、当家庭遇到困难时有的家长遇到困难时只知道自己默默的承受,自己多少苦处孩子并不知道,比如家里没钱了,孩子又想买衣服,有的家长又恨了狠心也给孩子买了,但孩子却根本不知道家里的困难。

实践证明,家长如能善于捕捉交谈契机,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会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等家长用眼睛管教孩子;二等家长嘴巴管教孩子;三等家长用拳头管教孩子。各位家长应当争做一个一等、至少是二等的家长,千万不要做三等家长。家是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家是备考征程中的减压仓;家是成长历程中的避风港。

感谢您的指导,孩子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别忘了,常过来看看!

顺和镇将蜂窝小学

第5篇: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

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七、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八、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九、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

“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第6篇: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大全

2009-10-12 09:58:41 来自: [已注销]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七、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八、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九、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

最近,上海市南洋中学对亲子语言沟通方式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96%的父母喜欢用“不要”、“不许”等语句来指使孩子的行为;91%的家长“当孩子犯错误时常常唠叨、指责”。

对此,教育专家指出,许多父母抱怨孩子长大了,不愿和自己交流,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并不懂得与孩子交流的艺术。研究表明,家长与孩子交谈的方式不同,其所起的教育效果不一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

要舍得花时间

父母不管与孩子谈什么,首先要舍得花时间与孩子交谈。通过交谈,家长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与表现,贯彻家长的一些要求,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在0-3岁婴幼儿时期,家长就可以每天抽时间和宝宝交谈,谈以前听过的故事,谈白天看到的事情,甚至谈电视剧里的主人公。无论孩子是否能听懂,都要积极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看他能否将接受的东西反应出来。

说话要有耐心

把孩子从学校或幼儿园接回家的路上是很好的交谈时间,家长可以适时地问问他有什么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让他谈谈在一天的见闻。而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都应表现出认真聆听的样子,让他感觉到你很喜欢听他说话,以此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听和说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就要耐心地当好孩子的听众,在孩子漫无边际的讲述中,父母可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在他对某件事的辩解中,可以发现事情的真正原因,便于说服教育。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父母不要只注重自己怎样说,更要注重怎样听孩子说。

交谈应有的放矢

与孩子交谈必须有针对性,交谈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比如春天到公园里游玩,可以给孩子讲讲花草树木发芽吐蕊的知识;秋天在路边散步,与孩子说说落叶纷飞,五谷丰登的道理;夜晚聊聊月亮的话题;夏日讲讲太阳的知识,这都是因时因地而异的针对性交谈。除此以外,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当时的情绪状态以及事情本身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与孩子的交谈越有针对性,给孩子的印象越深,交谈的感觉越好,效果也越好。

尝试用纸笔交流

纸笔交流可以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与孩子就双方一天中某些事情的感受交换意见,这样有助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纸笔交流也可以利用留言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最适合表达双方的情意。当父母发现孩子做了不妥之事的时候,纸笔交流的方式更容易被年龄大的孩子所接受,因为这样既能够解决问题,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纸笔交流更适合亲子间探讨一些生理知识。父母在与孩子进行纸笔交流时,要特别注意在文字上讲究优美的风格和平等探讨的态度,否则就会将一条良好的沟通之路堵死。

父母与子女开展纸笔交流的时间越早,时间越固定,子女在日后就会越习惯这种交流方式,也越有可能在笔端表露心情。

怎样和父母沟通

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知道父母怎么想,怎样处事,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脾气秉性,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与他们沟通就有了预见性和主动权。

2、尊重理解是关键。尊重是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连最爱自己、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与父母正常沟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愿,还要讲求基

本的礼貌,不能任性。

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当我们不理解父母、与父母冲突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们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

4、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两代人之间毕竟存在差异,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动机和行为方式。正因为有分歧,所以才要沟通。这种沟通,不一定非要统一不可,而要求同存异。找到同,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行动;保存异,就是保存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第7篇:家长如何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对父母来说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细心的观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多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很多年轻的父母或许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孩子越大,越难以沟通。“我不要穿这件衣服,太紧了。”“我是对的,你才错了。”“你去哪儿?我也要去。”„„诸如这些事情,日复一日,我们常常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然而细想想,作为父母,我们也许存在一些不恰当的习惯:是否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真实感受;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用手指指着孩子;当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是否火冒三丈;最后谈话结束,我们是否会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子间的沟通,作为父母是要有些策略的,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我们都应该考虑。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时,我开始反省,并留意自己的言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说话方式,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他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说,“噢,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很开心”。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使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和谐的气氛永远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添加剂。要专心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听音乐会、参观绘画艺术展、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都是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

不能永远只是你说孩子听,不管孩子对你讲什么,你都应该让他把话说完,给他说话的机会,一定不要在孩子没有说完他的话时,就对孩子发脾气。在讨论一般的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与,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应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

沟通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与人交流就要从沟通开始,沟通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家庭。

第8篇: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尊敬的各位家长: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

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因此,家长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需求,才能正确教育孩子。 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露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朋友的交往需求: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 对异性关注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 获得帮助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9篇:我们家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感谢老师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家长一起交流“关于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下面谈谈我们家的做法。主要有六点:

1、要树立家长的形象。家长要爱学习、爱工作,少打牌、少打麻将、少争吵。同时,家长之间要团结、和谐、协商,在孩子心中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做好榜样。

2、要进行适当的分工。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两个家长一起上。等大家都平静了,另一个家长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先检讨家长的做法,再指出孩子该如何如何。

3、要参与孩子的活动。家长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锻炼、游戏、娱乐,参与孩子的活动,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才有共同的语言。

4、要关心孩子的利益。政府如果不关心群众的利益,干群关系就会紧张。电脑游戏、mp

3、奖金、肯德鸡等都是孩子的利益。你关心他的利益,他才把当你朋友,才跟你说心里话。 5、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孩子大了,对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家长要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说话,态度要诚恳,要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与家长沟通。 6、要讲究谈话的技巧。家长与孩子谈话,不要见面就指责,要本着“爱心、信心、耐心,不定性、不指责、不失望”的心理,采用“先外后内”、“先轻后重”、“先扬后抑”的谈话技巧。

上一篇:我的家乡在涪陵下一篇:建设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