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辅导孩子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长如何辅导孩子

家长怎样辅导孩子写好习作

当前,很多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不强,家长对孩子写不好作文深感忧虑。归纳起来,学生写不好作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而第一方面,没有生活素材是孩子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我们的孩子生活缺少乐趣,或者缺少发现乐趣的眼睛,这样孩子就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孩子对作文的感觉是难,孩子不爱写作文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识字量词汇量有限,孩子的书写能力也很有限,所以有很多时候孩子能说出来,却写不出来。那作为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辅导孩子的习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多观察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就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

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家长您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長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

怎么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二、多阅读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知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但是也有家长反映说:“我的孩子看书是真爱看,每天捧着本书,看个没完没了,可就是作文水平不见提高,写来写去就那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就跟我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相违背吗?其实不然。读书的效果并不是看读了多少,读了多长时间,而是看记住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能用多少。所以,读书并不是“捧着书一直看”。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1、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3、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4、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三、多练笔

作文是技能,一定要勤动笔,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不能单靠课程安排的每学期八次习作,更不能指望老师对孩子有多么多的“单独辅导”,家长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1、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您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就会写给您一个回复。

2、请孩子帮忙书写一些“文件”。例如,过节了,让孩子给朋友写张贺卡寄过去;爷爷奶奶过生日了,让孩子写一段生日贺词读给老人听;给远方的亲人联系时放弃使用电话、电脑等工具,用书信……这一系列的“文件”可是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写作是很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起书写的兴趣。

3、投稿。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各种比赛或征稿,然后鼓励孩子去参与。这样,孩子就能够在竞争中衡量自己的水平,体会失败的痛苦或胜利的喜悦,查找不足迎头赶上或再接再厉。

4、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婴儿学走路,刚起步时,引导孩子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这两只手同时用力,牵着学步。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之后,才可以慢慢放开家长的这只手,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作者:石焕英

第2篇:假期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宋少卫,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副主任

最近,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中小学纷纷宣布提前放假。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孩子、教师和家长都猝不及防,回想起去年的超长假期,不少家长感到压力骤增。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在假期中高效学习与成长呢?

一、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头怎么办

寒假来了,有的家长马上进入“假期模式”,与孩子一起放松下来;有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多种课外班,迅速让孩子进入假期学习状态……若想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并且在学业方面有所提升,在假期规划前,首先要做的应是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与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面对孩子的学习,家长存在的误区

面对孩子的学习,家长存在两个常见误区。

第一,只关注成绩,不分析成绩背后的深层原因。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就严加管教、训斥指责,可这背后却有一个家长容易忽略的问题,即孩子也想考好,也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没考好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学习系统存在问题。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学习系统,正如人会生病一样,孩子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时,学习系统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对于孩子的后期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能直接告诉孩子学习的问题是怎样的、在哪里、应该如何去解决。

第二,只要求孩子改正错题,练习更多同类型题目。只改正错题是远远不够的,错题的背后往往是孩子解题过程中的漏洞。学习过程绝不是简单地做题、背答案,而是信息加工管理的完整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孩子要先完成对信息的收集、识别与分析,然后对信息进行梳理、加工,最后去执行、对外输出。这个过程是非常严密的,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偏差,就可能出现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针对上述误区,家长要快速提升自我,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如果孩子都上初中了,家长的教育思维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又怎能教育好孩子?

(二)指导孩子高效学习的方法

人脑都有一个学习系统,收集相关的信息,识别相对应的符号,然后将其送到脑数据库,这一过程叫作语义解析。例如,当看到“石墨”这个词时,人脑会马上做出反应,它是由碳元素构成的,随后再把它送到大脑进行逻辑加工的部位。除此之外,学习系统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板块叫“价值决策”,它为我们开展的每一项工作提供心理能量支持。比如,当遇到难题时,我们需要很强的情绪平复能力,做好自己解题过程中的情绪管理,不断地给自己鼓励,同时还能找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就是价值决策。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这几个板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的闭环流程,在周而复始地运行。

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错题的过程中,要结合错题发现孩子学习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假期帮助孩子修复系统漏洞,进行专项提高。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掌握知识,熟悉题型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学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原理、基础例题,在练习册、模拟卷中也会遇到各种题型。如果常見的题型孩子都会做,说明孩子已经跨过了学科学习的第一个台阶—能够把教师所教过的知识都学会。但是教师教过的题型毕竟是有限的,随着年级的增高,各类型的题目让孩子应接不暇,甚至无从下手。其实难题往往是把直接给出已知变量的简单题型,变成需要先绕个弯儿去求解出一些变量,然后再求出最终解的题型,所涉及的知识要点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家长首先要判断孩子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是否完整到位,对各种题型是否熟悉,如果存在问题,就要加强练习。

2.遵循正确的解题步骤与程序

要想真正解决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家长需要培养孩子解题时的步骤规范性。孩子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遵循相关的解题步骤和程序,在考场上的发挥才会变得越来越稳定。因此,家长在与孩子一起分析错题的过程中,既要帮孩子认识到错题中反映的知识和题型问题,帮孩子弥补相关漏洞,也要检查解题的步骤和程序是否规范、科学、有效。

3.培养良好的心态与价值决策能力

考试不仅考知识,也在考心态和价值决策能力。比如,同样面对不会的题,有的学生会快速调整慌乱情绪,鼓励自己去尝试,结果试着试着题就解出来了;有的学生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干脆直接放弃思考。因此,如何在遇到难题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稳定发挥,是每个孩子要锻炼的能力。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在面对难题时的心情、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并相应地教给孩子情绪调节、自我赋能的方法。

近年来,青少年的厌学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孩子对学习的错误认知以及错误的价值观,这一过程可能会受家长的错误引导影响。比如,有的父母跟孩子约定,只要把作业做完,就可以玩游戏,而且根据作业完成的情况决定游戏时间的长短。结果,孩子将玩游戏作为学习的目的。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处理方法,孩子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观点,即学习就是为了玩游戏。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调整孩子的学习心态,可以从他的兴趣入手,从他对游戏的看法入手,告诉孩子游戏对未来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以此激发他的兴趣,紧接着告诉他游戏的各个工种、程序设计、策划、美术、故事改编等。如果孩子感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搜集与游戏开发有关的信息。孩子会逐渐发现,游戏设计与开发需要强大的知识技能储备。这时,在孩子心中,学习和游戏就不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变成了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

二、孩子学习不自律怎么办

孩子在家学习,如何保持学习的自律自觉呢?制订假期计划是家长引导孩子落实时间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孩子做好自我管理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制订计划方面,家长们常常存在三个误区。

首先,制订的计划过于复杂。好的计划是具有可执行性的,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执行能力,从网上看到“某某学霸的计划”就照搬过来硬塞给孩子,结果孩子不但执行不下去,反而因为不能完成计划一次次受挫,感到沮丧、无助,甚至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孩子的能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计划也要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其次,制订的计划缺乏趣味性。不少家长给孩子制订的计划只有学习,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上,列满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阅读……不要说执行了,单看计划表就让人感到无聊、压抑。家长给孩子制订的计划表要有趣、有意义,除了学习,还要有孩子喜欢的运动、游戏、手工、劳动等,这样的计划表才不会被孩子所排斥。

最后,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缺乏鼓励。很多孩子执行计划表的时间不超过三天,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在执行计划过程中感受到的都是失败,例如今天这个没完成,明天那个没做好。我们制订计划不是为了打击孩子,而是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当孩子完成了计划中的部分任务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这里说的鼓励并非金钱奖励,有的家长喜欢用金钱奖励孩子,比如跟孩子说只要这个假期表现好,压岁钱增加一倍。给孩子们奖励,不一定非要是物质方面的,我们可以奖励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进行有意思的探索,或者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给孩子一些小小的豁免权等。此外,如果孩子努力也无法完成某些计划,家长不要过于责备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调整计划。

如果家长能避免上述三点误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乐意接受计划,习惯执行计划。

要让孩子成为自律的学习者,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充分结合孩子的学习任务,调整其注意力管理模式。很多中小学生存在注意力问题,在家学习时,很多孩子容易一边学习一边走神儿,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孩子分心,比如,门口经过一辆车,就跑到窗口看一看;父母打电话,就竖着耳朵听一会儿……这就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丢三落四、拖拖拉拉,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因此,家长需要调整孩子的注意力管理模式。

注意力管理模式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类型。他律顾名思义就是由他人“管”自己的注意力。很多家长习惯替孩子进行注意力管理:“你能不能不要做成这样”“能不能把书本放好”“做作业能不能不要做小动作”……家长管的结果是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些孩子虽然表面接受,但表情举止透露的是不情不愿。与此同时,孩子注意力管理模式的他律特征越来越明显,即孩子的注意力能否集中,非常依赖于父母的管控与束缚。注意力管理的另一种模式是自律。生活中我们注意到有些孩子在写作业时能全情投入,甚至别人和他说话都听不见。这样的孩子的注意力是怎样培养的呢?靠家长盯着,然后想方设法减少对他的干扰?恰恰相反,是孩子自己努力集中注意力,努力避免外界干扰。家长不要替孩子进行注意力管理,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进行自我管理,如果孩子在注意力自我管理方面存在困难,也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注意力方面的抗干扰训练。

三、孩子叛逆不听话怎么办

说起叛逆,很多家长深有感触,人的叛逆期可以分为以下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两岁到三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摆脱了行动上的不自由,开始独立行走,想要按自己的想法探索世界。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事,越不让他干,他越要干。第二个阶段是八到十岁,这是一个典型的叛逆期,孩子愿意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有自己的想法,总想着去创造什么、去改变什么。第三个阶段是十四到二十岁,这一阶段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可以脱离家长独立行事。

针对以上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疫情居家出现逆反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对于两到三岁的孩子,家长需要给予有效的引导,可以制定家庭规则,引导孩子遵守家庭教育秩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过程中,家长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把孩子当作朋友,用平等的心态跟孩子交流,这样才能链接孩子的内心世界。

对于八到十岁的孩子,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实际需求,给予孩子需要的尊重、认可和鼓励,使孩子更加自信地成长。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家长需要静下心来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另一方面,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尊重孩子,增进亲子感情。这里说的陪伴不是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坐在旁边玩手机。当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坐在旁边看书;当孩子玩耍时,家长可以陪孩子玩益智游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好朋友。

对于十四到二十岁的孩子,家长要改变说教或控制式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每个成年人都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每个孩子也是一样。首先,家长要学会放手,在给孩子爱的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其次,家长也要懂得向孩子示弱,让孩子感觉到,在某些方面父母需要孩子的帮助,激发孩子向上的内在动力。最后,孩子喜欢的偶像或榜样对其人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当家长发现孩子对自己十分抵触时,不妨请孩子信任或者钦佩的人与其进行沟通。他们的引领,能让孩子进入一个新领域;他们的激励,能让孩子有恒久的动力;他们的话语,能让孩子清醒地意识到永远有攀登不完的山峰。

要想幫助孩子高效成长,家长需要从各个方面思考和探索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适当地给予帮助与引导,让孩子的假期生活学而有法,宅而有序。

责任编辑丨庞 雪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坚持以“均衡、优质、特色”为主题,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全区教育呈现出重点突出、整体推进、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2020年3月小店区教育局结合区域内劳动教育实际情况,制定了《小店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和《小店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纲要项目指南》,进一步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宋少卫

第3篇:浅析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易形成任性、冷漠、孤僻、说谎、自卑等不良性格,为了使孩子能在家长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应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教师和家长要经常互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和能力会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共育;关注度

家庭是幼儿生存和情感依恋的实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我园地处甘肃省清水县永清镇瓦沟村,生源除了邻近村庄的瓦沟、李家塬、李家沟村的孩子外,还有附近的鑫盛廉租房的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我现在所带的中(2)班共有37名孩子,其中11名孩子是双亲留守孩子,即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祖父祖母抚养,祖辈的监管力不从心,加上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致使这些孩子在家里任性、内向、脆弱、冷漠、孤僻不合群、不懂得关心人,使得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规律、说谎、暴力,独占欲强、自卑、不愿与他人交流,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

还有19名主要由妈妈抚养的孩子,这些孩子虽然比双亲留守孩子的成长要好许多,但由于女性妈妈温柔、贤淑,她们觉着孩子爸爸不在家,孩子缺少父爱,因此母爱泛滥,对宝宝是有求必应,使他们养成了任性、自私、独占欲强的毛病。剩下的父母双亲都在家的7个孩子,如葫芦娃的父母意识到自己常年在外务工,对孩子的关爱太少,自己家的男孩性格柔弱、爱哭,缺乏阳刚之气,所以决定留下来陪宝宝长大。还有的是父母在家附近务工,早出晚归,几乎白天见不着孩子。也有的是宝妈刚生了小宝,在家奶孩子,对大宝的教育限于吃饱穿暖,孩子精神食粮很少。

例如,小班的孩子浩鑫,上了将近一年幼儿园了,有时还哭着不愿意上学。今年春季亲子运动会上,无论他妈妈怎么哄,他都抱着他妈妈的腿哭着不肯做游戏;六一儿童节的表演现场,他哭个不停,哄着总算上场了,不做动作,这舞他明明会跳,就是不愿意跳,摄影老师把他皱着眉头的视频录下了,全程在哭。这是她妈妈的话:这孩子我一个人拉扯大的,十分粘我,只要一看见我,就不自己走路了,非要我抱着走,回到家我就累得不行了。还有小班的泽群,只有爷爷带,奶奶在老家看妹妹,他是双亲留守。这孩子平时顽皮,不听老师话,我有一次告诉了他爷爷。下午他爷爷告诉我:“中午回家我拿了一把刀,说如果再戳小朋友的眼睛,就用刀把手砍了,吓得泽群哭了半天,说再不戳同伴的眼睛了。老师,他不听话了你就说,你不听话你爸爸就回来教育你了,他十分害怕他爸爸。”听的我十分后悔,以后泽群犯错了再不告诉他爷爷了,因为孩子不是吓唬大的,讲道理他们会懂的。还有的留守宝宝胆子特别小,想上厕所也不敢告诉老师,也不自己去上厕所。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提高留守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

(一)把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转化为家园沟通的契机

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有限,在与同伴交往时经常会发生矛盾,在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我会就孩子间一些冲突事件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与沟通,以及时地解决问题。但有时在没有发生明显冲突的情况下,孩子也会在家长面前“告状”。如:桐桐一天放学时告诉奶奶,“萌萌今天打我了。”我对当时的情况做了客观描述:桐桐未征得萌萌同意就拿走了萌萌手上的串珠,引发了萌萌的不满。我分析了矛盾发生的原因,并就如何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做了具体指导。根据我的建议,孩子家长又跟孩子进行了沟通,让他知道了要怎样向同伴提出自己的要求,才能让同伴欣然答应。比如,尝试用“请你给我玩一下好吗”这句话。在这样化解冲突之后,家长就理解了,在面对孩子间的矛盾冲突时,不能只在意眼下孩子是不是吃亏了,而应思考冲突发生的缘由,以及孩子此时需要学习哪方面的能力。

(二)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

中班幼儿多处于4岁到5岁之间,是绘画的“象征期”阶段,喜欢观看并模仿他人的绘画作品,还喜欢一种颜色涂到底,比如,草地是绿色的,草地上孩子的裙子是绿色的,脸蛋是绿色的,天空云彩也是绿色。家长们大多不能理解,因此,常常有家长指着孩子的作品说:“还有绿色的脸吗?像鬼一样!”“看看人家画的多好!”这样的评价,会让幼儿的创作积极性一次次受到打击,很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后来在每次绘画活动后,我都鼓励家长把孩子带回家的作品拍成照片,上传到QQ群并作出点评,家长们也尝试着从多个角度评价孩子的作品,逐渐学会了纵向评价:以前是怎么画的,现在有了怎么样的进步,他们也会和孩子交流“像什么”“怎么画的”“喜欢怎么画”,由此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绘画兴趣。

为了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孩子,我在课堂上开展绘画活动后,一一拍下孩子们的作品,上传到QQ群相册里,并在每个孩子的作品下作了点评:“能用一条线分出草地和天空了”,画完后能头头是道地讲述:“我画了两个房子,一个我和奶奶住,一个老师你住”“喜爱绿色,有自己的特点”……我的点评涉及幼儿的绘画习惯、绘画过程中的情绪、颜色的运用等内容,目的是让家长学习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的孩子。

(三)对孩子的爱要有所保留

我告诉爷爷奶奶,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不能太溺爱他们。太宠爱了,孩子觉得是理應该当的,好吃的是自己的,好玩的是自己的。所以,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擦桌子、扫地、把垃圾放进垃圾桶,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吃饭,自己洗脚、洗脸、洗袜子;大班幼儿可以拖地,帮大人洗袜子、洗毛巾、端饭菜上桌,能干的事情会更多。其实有时家长不知道,大班的孩子在幼儿园抢着拖地扫地,抢着帮老师干活。但到初中,抢着干活的同学可能没有吧!他们长大了,知道享受了,谁不爱歇着?没人爱干活的。那么,从小要让孩子养成勤劳的好习惯,这样孩子会受益一生的。后来,我和爷爷奶奶、妈妈爸爸的沟通中总结出,孩子们会慢慢把干活当成一种习惯,以前食品袋满地扔,现在都会放进垃圾桶里;以前袜子裤头要大人洗,现在都会自己主动洗干净;以前走路要大人抱,现在自己走。以前要奶奶喂饭的桐桐,现在自己吃的很好……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二、 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一)教师主动与家长互动

教师可以每次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或电话访问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充分利用每次与家长碰面的时间,主动和他们互动,询问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也会主动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互通有无,互相改进,逐渐建立起了与家长的融洽关系,也乘机介绍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其实家长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记在心里。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做个好表率,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二)家长间进行互动

幼儿园里有比较大型的活动时,我会请赋闲在家的家长来帮忙,利用这个机会,我们边做边聊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幼儿园对其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我向家长讲述我园的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实例,让他们有所感悟,促使他们重视起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笑笑的爸爸妈妈对笑笑的生活、学习以及在园情况漠不关心,只有孩子在园犯了错误时,他妈妈才会简单粗暴地把笑笑打哭,然后拉着他骂骂咧咧地离开。笑笑爸爸在孩子犯了错误时,只是敷衍两句:“小孩子嘛,又是不小心把你家孩子眼睛踢了,何必不依不饶呢?”就是这样的父母,使得笑笑行为习惯非常差,一画画,油画棒、彩笔扔的到处都是,而且在纸上乱涂乱画,纸上是一片黑色,小脸上手上也是黑的了。开学没几天油画棒全断成小节了,彩笔帽大部分不见了,我每次都帮他满地捡笔帽。课间也不听游戏规则,到处乱跑乱撞,向我“告状”的小孩一个接着一个,看到孩子这样成长下去,问题会越来越多,我坐不住了,决定和笑笑的父母好好谈谈。

约定之后笑笑的爸爸來了,在谈话的过程中,我先肯定笑笑聪明伶俐、奔跑速度快等优点,然后话锋一转,列出了笑笑在学习习惯方面、和小朋友相处方面的不足,希望父母能在家里坚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从小的良好习惯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甚至终身受益。整个过程中,他听得很认真,最后他说:“老师,我每天忙于生计,晚上闲暇了就看手机,孩子一闹腾,我就大声呵斥,我失职了,我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刚才听了您介绍孩子在园的情况,我深感不安,以后我一定抽空多陪陪孩子,多关心孩子的成长。”我说:“您有这样的想法很好,以后我们多沟通,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从此以后,笑笑的父母能够主动向我们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与我们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提高了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也提高了科学育儿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教养,笑笑绘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画的东西像模像样,能较好整理自己的彩笔、油画棒了。课间活动“告状”的孩子明显少了很多。笑笑父母感觉到了孩子的变化,很是高兴,表示要继续努力培养孩子。我也为笑笑的进步而由衷的感到欣慰。

(三)及时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大人觉着,小班中班的孩子还小,什么事也不懂,什么话也记不住。其实,他们有时记性可好了。所以,我晚上也会给孩子留作业:今晚画一幅满意的画,明天晚上背一首古诗,后天就是帮家里大人干活,具体干了什么,第二天我会跟踪调查,我会在群里问家长,不能偷懒。叮嘱孩子的这些事,大部分孩子就干了,只有个别的会忘记不做。我会鼓励他们以后可不能忘了,小脑袋瓜要记得牢牢的。孩子们做好了我还有奖励:一张卡片、一颗糖、一个铃铛、几粒珠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

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初、高中毕业的很少,大部分是小学文化程度,爷爷奶奶辈的还有文盲,因此很少有阅读成功育儿经验相关书刊的经历,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或者简单粗暴的呵斥,或者许愿不还愿(即说话不算数)或者只要乖一些,听我的话,就尽量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因此我们在活动较少的月份,会不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之间相互探讨、交流,互相分享成功的育儿经验,还请部分家长分享,效果还是不错的。

记得一次家长会中,睿睿奶奶谈了自己的困惑:“睿睿在家吃饭一直都由我喂,还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边吃饭边玩,甚至吃一口就不见影了,跑来跑去的,一顿饭喂下来,累的我都不想吃饭了,谁能谈谈自己家的孩子是怎么自己吃饭的?”家长们听后纷纷举出了自己家庭教育中的案例,大家在相互比较中看到了自己的问题。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喂饭”的问题上,通过不断的讨论,家长们意识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说是自己“嫌孩子吃的慢、少,而且吃的时候饭撒得到处都是而选择了喂饭的。”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要创设轻松的用餐环境,支持并鼓励孩子独立进餐,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更自信,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远远是我班一个四岁的孩子。刚入园的时候,这个孩子给我留下来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那种第一眼看上去就很讨人喜欢的孩子,他声音清脆,喜欢跟在老师身边,乖巧可爱。开学初的第一次家长会,针对孩子刚入园几天的表现,我表扬了远远的家长,因为我发现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来园第一天不哭也不闹,在一旁专注地玩玩具,会自己如厕,会回答老师的问题,会帮助其他小朋友,卫生习惯也好。家长会快结束时,我们统计留守儿童人数,问到远远的情况时,孩子奶奶红着眼眶告诉我们:“远远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母亲在他出生四十天以后就放弃了对他的抚养,在上学之前一直在上海生活,平时由奶奶抚养。”

入园后,孩子们都成长的很快,慢慢地,有些孩子越来越突出了,可是我发现远远没有以前那么自信、积极了。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其他小朋友在积极完成,他却坐着一动也不动;区角活动中做手工,他也不动手;绘画课上涂画,他还是不动笔。每到这个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不画,他总是说:“老师,太难了啊,我不会做。”平时犯了错误,老师了解情况的时候,他就习惯性地低着头,抠指甲。我想,这个时候,就需要大人积极的鼓励和引导。看上去很难的一件事,只要开始做,就会发现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一次绘画涂色,我帮他涂了一部分,剩下的他很快自己涂完了,每次做错事跟他聊天沟通,他会听进去。我觉着远远奶奶在教育孙子方面很用心,尽管他的成长缺乏母爱,但是他的爸爸、奶奶和姑姑对他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前段时间,远远收到了爸爸给他寄来的两套书和一封信。他愿意把自己的几本书放到教室阅读区供其他孩子阅读,每天经过书架,远远都会告诉旁边的孩子,这是他爸爸给他买来的小猪佩奇书,脸上挂着满满的自豪感。他特别喜欢小猪佩奇,他爸爸告诉我说,他们在视频时经常扮演淘气的猪宝宝和猪爸爸。远远在我们幼儿园的大家庭里,又变的自信积极了,这是我们所期待的。虽然我们无法还他一位爱他的妈妈,但我们可以给他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越来越乐观,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好。

三周后再次组织家长交流,很多孩子的变化非常大,不再边玩边跑边吃饭,能自己坐在餐桌上用餐,吃完了才离开餐桌去玩,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有时还能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的探讨和交流让家长切切实实得到了帮助。

通过我的努力,我班留守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家长积累并形成的一些有效的教育经验,我要把这些经验收集整理成册,为以后更多的留守孩子家长提供帮助。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提高家长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度,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魏志惠,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第二幼儿园。

作者:魏志惠

第4篇:家长如何辅导孩子

亲爱的家长:

您 好!

很高兴在这里结识您,共同探讨孩子学习问题。一提到孩子学习,可能你正有一肚子无奈:学习从来不自觉,非要拎着耳朵才肯学;玩起游戏总没够,死活喊不动;屁股坐不住,摸东摸西不消停;做作业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粗心马虎、不认真,考试不是看错就是看漏;遇到问题不动脑,光知道叫妈……

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我们很理解家长的挣扎和纠结:没有谁愿意天天数落孩子,可是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尤其身处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成功不容易,不成功更难!就算不指望孩子成名成家、大富大贵, 但谁忍心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奔波劳碌,眼巴巴羡慕别人的光鲜和幸福!

为什么?

仅仅才过去几年,孩子旺盛的求知欲不见了,反而对学习充满了厌烦、抗拒,甚至不惜以死解脱……

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告诉你一个真相就是,会爱才是真爱 不会爱就是伤害。中国的家长无疑是世上最爱孩子的。然而, 有太多的家长“无证上岗”,生生将爱变成了伤害:孩子的聪颖天资被他们“不知不觉”地埋没掉,孩子的求知欲被他们“自以为是”地扼杀掉,孩子前程在“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下被葬送掉,……

其实家长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主要负责传授孩子知识。而最终决定成绩的“内动力”则源于家庭教育。“内动力”被激活的孩子,不用催,不用盯,自动自发学习,他会着迷于数学的奥妙、陶醉于语文的美好, 遇到难题不畏惧,反而两眼放光、跃跃欲试, 即使原来成绩平平,也会自觉奋发,后来居上!……

管孩子不如懂孩子,懂孩子才能帮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这种“内动力”,关键看家长能不能找对“钥匙”,激活孩子成才的“发动机”

家长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仰”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和将来!我们必须坚信孩子身上有着巨大潜能,坚信自己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坚信只要找对方法。就不仅能帮孩子提高成绩,更能帮他赢得未来和人生。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他们必将成为我们今生最大的骄傲。

岁月无情,孩子成才黄金期一生只有一次稍纵即逝,世上没有谁会比我们更爱孩子,如果我们放弃尝试和努力,那就等于,对孩子的前程和未来宣判“死刑”, 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祝您的孩子前程似锦,早日成才。

第5篇:家长如何辅导孩子

辅导孩子学习是指父母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技巧,督促孩子学会学习休息相间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克服依赖心理,树立一切靠自己的毅力和信心,而不是要父母陪着孩子读书学习或孩子数学题做不出,父母代为演算。父母在辅导孩子功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会观察 父母要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辅导功课,首先应搞清楚孩子学习不佳的症结所在。如有些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父母就应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一般做作业40分钟,休息10分钟。有些孩子常常在一些难题上花费很多时间,耽误了其他作业,而且情绪不好,影响下面的功课。父母就应建议孩子先做容易的、擅长的功课,最后再做难的。

二、适时启发 孩子做功课遇到难题,父母不应立即启发,而应该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解题。实在解决不了时,可由父母予以指导或讲题。因为立即启发,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

三、积极支持 当孩子遇到困难,情绪不佳时,父母应给予心理上的支持,调整孩子的情绪,并怀着兴趣和孩子一起探讨。父母千万不可表现出焦虑、担心或不耐烦D父母的消极情绪会挫伤孩子的信心,而父母的良好情绪和对孩子的信心,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充分思考 父母给孩子讲解难题之后,应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父母不要一遍接着一遍地讲,而应允许孩子尝试错误,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孩子会找到正确的途径。过多地讲解会剥夺孩子的思考时间,家长也容易产生着急、不耐烦的情绪,这不仅使得辅导效果不佳,而且还会令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第6篇: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前几天,我们刚刚组织了期中考试,学生的试卷大概家长们也都看到了。其中有一些家长向我反映,说孩子的试卷上只有等级而没有成绩,还有的家长建议学校给孩子排名次。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之所以不给学生排名次,是为了给学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考试只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所以希望家长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不要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考试分数高,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考试分数不理想,应该与老师、孩子一起研究问题所在。同时请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考试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唯一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过程的一些特点比分数更重要。有的学生甚至也能考到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对学习的兴趣不够高,主动性不高,独立思考不够,与同学们交流的习惯还没养成,他的学习潜能将受到限制。

眼下,一提起辅导孩子学习就有不少家长愁眉紧锁,一筹莫展。这里我想谈谈辅导孩子学习采用的定位速效法。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班的学生分在三组,前去10公里处的村庄。甲组的学生不知村庄有多远,只让他们跟着向导走。刚走两三公里,就有学生叫苦,走了一半路学生们就开始抱怒,情绪低落而且开始散,以至溃不成军。乙组的学生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中途没有路牌。他们只跟向导走,走了多少,还剩多少一概不知。结果行走不到一半就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来越慢。估计快

要走到时,有一学生高喊“加油”,学生们才振作精神、加快速度。丙组的学生不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而且途中设有路牌,上面写有路程,他们走了多少还剩多少路程心中有数。结果这组学生一路上精神饱满。当他们走疲劳时,一看路牌知道已经走了8公里,这时不但没有人叫苦,反而有人带头唱歌鼓劲。实验的最终结果当然显而易见,丙组最快,乙组次之,甲组最慢。

心理学家把这种按计划工作,目的明确,效率增高的现象叫定位速效法。细心的家长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学习也存在以上所说的现象。我们要使孩子学习进步,不妨按照丙组的方法试一试。那么,家长究竟怎么做,才能使孩子学习进步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设置奋斗目标。家长要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之能引起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里必须请家长注意,目标一定要适中,过低不能充分挖掘其潜能,过高了容易挫伤其积极性。目标设置得如同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就可谓恰到好处了,但还要注意,既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短期的计划,使孩子有目标,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学习。

其次,有帮助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或学习、或家长、或休息)任务等等。另外,家长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天让孩子上床睡前想一想当天的学习情况,上午上了什么课,下午上了什么课,老师都讲了哪些内

容,自己学会了没有,每天养成“过电影”的习惯,使孩子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允许欠帐。一欠帐就麻烦了。试想今天欠明天欠,帐摞帐,当他面对一大堆学习问题时,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一定要使孩子养成好习惯,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有收获。

第三,发现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使孩子不断增强自信心。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定会激发起反馈的动力,他一定会更加积极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绩。为此,家长应注意经常给孩子以表扬,让孩子体会、感受到进步、成功的喜悦,不断引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是人,而非神。他们面对的是50多个孩子,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也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在工作中也难免地有些不足之处。所以,希望各位家长要多理解、多支持、积极配合,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协调好家庭学校的关系,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7篇: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好英语

英语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都是“外行”的,但是在英语学习中家庭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好英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听录音带:我们生活在汉语语境中,这对孩子学习英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很多家长不会说英语或发音不准确,这些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孩子学习英语。因此,在家如果多放放录音带,如把早晨起床的闹钟换成英语录音,每天半个小时的听磁带等,同时鼓励孩子模仿磁带里的话语,或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模仿,来一场比赛,既活泼有趣又激发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2.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表演机会: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空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英语角,在这个角里面尽可能多地摆放、挂置一些与英语有关的物品。如英语图画书、英语卡片和图画以及孩子亲自动手制作的东西等等。让孩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习英语。孩子通常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喜欢受到大家的表扬,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表演的机会。这不仅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同时也锻炼孩子的胆量。有些不太爱说话的孩子,家长更应引导他多说话。家里来了孩子熟悉的客人,可以向客人展示孩子的“英语角”,顺便鼓励他来表演一下,比如唱首英文歌曲。这样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加成就感,让孩子更加愿意去学习英语。实验小学张雯同学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虽然不懂英语,但是每天都会让女儿把学习的内容教给自己,和女儿一起学英语,一起比赛,无形中就提高了孩子学英语的信心,锻炼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3.将孩子的英语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家长应鼓励孩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如在家居上贴上英文标签(在床上贴上bed,在电视上贴上TV等),在外面玩时见到熟悉的事物时,可问问孩子用英文怎么说?喝可乐的时候别忘了一起看看杯子上的Cocacola等等。要培养孩子逐渐养成留意身边英语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有选择地为孩子提供英语课外读物、学习辅助工具、辅导班班等:孩子都喜欢新鲜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愿意再去重复课上的英语内容,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英语读物、英语学习工具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听力及阅读量,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找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及用武之地。

第8篇: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数学

您现在的位置: 书生小学 >> 德育之窗 >> 家校教育 >> 文章正文

孩子到了二年级,数学是个关键点。从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已经开始要求思维能力了,而且扎实的数学功底也是从二年级开始做起的。那么家长该如何辅导,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呢?

适当的专业辅导

二年级数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的数学基础能打得扎实,那么怎样安排孩子的课后学习内容才合适呢?

我们了解到,二年级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孩子进行辅导的话,那就需要让孩子有适当的课外辅导。因为个体是有差异的。从第二学段也就是三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且学有余力,课外学学奥数,对数学思维的拓展是有帮助的。但如果孩子觉得非常吃力,学得不快乐,还是不要去强迫。有些家长一看到二年级数学的参考书就买下来,让孩子每天必须做10题,如果做得好奖一顿肯德基。这种方法不可取。这10道题难度如何、是否重复,家长根本不清楚!老师的建议建议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选一本合适的参考书。或者请专业的老师适当辅导。

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年级的学生学校会要求他们练口算,多少才算是好的?怎样提高速度?

对小学生来说,20以内的口算对提高计算能力还是挺重要的。目前的国家标准是每分钟8道题,这个速度一般学生都能达到。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速度,就每天布置100题,这种题海战术往往效率不高,老师建议多关注孩子做错的题,比如有些人碰到数字

7、

8、9经常出错,那么就多练习带有这几个数字的题,每天对错题再做几遍,收获会更大。练习的时候要选择灵活的形式,例如网上经常会有一些FLASH小游戏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不但不觉得枯燥,倒是乐在其中。

作业出错不是大事

孩子的作业每次都要家长检查,导致孩子的作业就等于是家长的作业。那家长到底该不该帮他把错误找出来?

彭老师的建议是:告诉孩子有错误,至于错在哪,让他自己找到,并弄清楚为什么错了。错误也是一种经历。家长的职责应该是督促他及时完成作业并能自己检查。至于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不是家长的事情。如果让孩子养成“我只要完成,等下妈妈会检查”的不良习惯,那以后进了初中高中、到了考试时,他永远都不会自我检查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回顾和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有“这道题我肯定做对了”的自信,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学习品质。

盖茨之父的育儿经验:一杯凉水泼出世界首富

如何将一个叛逆男孩培养成微软公司创始人、全球首富以及美国最大慈善机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父亲老比尔·盖茨的答案是:“逼”他成熟,然后给他充分自由和支持,但适时加以引导和敦促。

“泼”醒儿子

老盖茨现年83岁,身为比尔·盖茨夫妇慈善基金会的联席董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律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3个孩子的父亲。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4月的专访中,老盖茨首次对外讲述自己和儿子的故事。

一贯低调的老盖茨从不夸耀自己在儿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组织领导人会议演说中说:“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

实际上,改变盖茨这个“问题少年”人生轨迹的人正是老盖茨。

老盖茨和妻子玛丽育有3个孩子:大女儿克丽丝蒂、儿子盖茨和小女儿莉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读《世界大百科全书》。为鼓励他阅读,老盖茨夫妇在这方面毫不吝啬,只要是他想看的书,一律买下。

到11岁时,盖茨开始向父母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为难他们。在老盖茨看来,“这挺有意思,相当不错”,却给母亲玛丽带来困扰。另外,步入青春期的盖茨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对保持房间整洁、准时吃饭、别

咬铅笔头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母子之间时常发生争执。

“他那时很招人烦,”妹妹莉比回忆说。老盖茨在采访中也承认,11岁后的盖茨成了让家长头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盖茨12岁的一天达到高潮。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冷静的矛盾调停者老盖茨终于怒了,端起一杯凉水,泼到儿子脸上。

喊叫停止了。回过神来的盖茨突然对父亲说:“谢谢淋浴。”

给予独 立

盖茨一家对这次“泼水事件”记忆深刻,它不仅成为盖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愤青”一夜之间变得成熟,也改变了老盖茨对子女教育的看法。

在孩子们眼中,以律师为业的老盖茨在家也保持严谨、冷静,不易亲近。“他回到家里,坐下休息,然后吃晚餐。从来没有发生过„给我一个拥抱‟之类的场景,”克丽丝蒂回忆说,但盖茨顶撞母亲的行为让他严重“失控”。

这件事后,老盖茨夫妇带儿子接受心理咨询。盖茨告诉心理医生:“我想与父母争夺控制权。”医生于是建议老盖茨夫妇,他们的儿子最终会赢得这场争取独 立的“战争”,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独 立。

老盖茨夫妇最终接受医生的建议。考虑到私立学校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他们替盖茨在一所私立中学报了名。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盖茨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重要“伙伴”——电脑。

从13岁起,盖茨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许他晚上独自去华盛顿大学用电脑,在假期四处旅游、打工。他曾在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当州议会服务生,在首都华盛顿当过国会服务生。高中时,他还休学一段时间,跑到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发电厂做电脑程序设计员。

在这段“天马行空”的自由成长期,盖茨认识了后来与他一起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两人第一次合作成果是一款统计道路车流量的计算机软件。

1975年,身为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盖茨决定退学,与艾伦共同创业。儿子的决定令老盖茨夫妇震惊不已。

老盖茨夫妇最后还是勉强同意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创业。

全力支持

创立微软后,盖茨决定将公司迁回西雅图,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持。他自己也在离父母家不远的一所住宅里安顿下来。

母亲玛丽为忙于事业的盖茨雇了一个保姆,负责为他打扫房间,保证他参加重要会议时能有件干净衬衣

老盖茨则给予儿子事业上的支持。他利用自己当律师建立的社会关系,向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大力“推销”微软;他所在的律师公司成为微软当时最大的客户。1980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说服儿子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鲍尔默如今是微软首席执行官。

在微软公司准备上市前,盖茨担心上市会分散员工精力。老盖茨安抚儿子的紧张情绪,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最终,微软成功上市,盖茨一夜成为亿万富翁。

劝子“从善”

儿子一夜成名后,老盖茨夫妇又面临另一项挑战:劝说盖茨把钱用于慈善事业。盖茨当时只想专心发展微软的事业,不愿分散精力做慈善。为此,在老盖茨的办公室里,盖茨和母亲玛丽在“泼水事件”多年后再次发生争吵。

最终,玛丽成功说服儿子在微软内部为慈善机构“联合劝募会”募捐。之后,盖茨又跟随母亲加入“联合劝募会”董事会。

随着盖茨的财富不断增加,西雅图地区慈善机构向他发出的求助申请越来越多。盖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岁退休后再一心投身慈善事业,但1994年母亲患乳腺癌去世,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

玛丽的葬礼结束后,已年过七旬的老盖茨向儿子提议创建一个正式的慈善机构,由他负责申请审查和拨

一个星期后,盖茨拿出1亿美元作为起步资金,创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老盖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在自家厨房餐桌上,老盖茨签出基金会第一张支票,向西雅图一个癌症治疗项目捐赠8万美元。

慈善基金会创立至今的十多年间,老盖茨每天出现在基金会办公室,精心打理儿子的慈善事业。去年6月,盖茨卸任微软执行董事长,连“人”带“钱”全部投入慈善事业,父子两人开始“并肩作战”。

第9篇:论文《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写作文》

跟家长们聊聊辅导孩子写作文

有不少孩子

一、二年级的时候语文成绩很优秀,都在九十五分以上。可到了三年级以后就突然掉了下来,家长就认为是换了老师孩子不适应,或是现在的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负责任等。

其实大多数孩子语文成绩掉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三年级语文由原来单一的基础知识变成了基础知识加阅读写作。而且阅读写作在考试中占的比分接近50%。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语文成绩突然掉了下来。据我们了解这部分学生中绝大部分平时几乎没有什么课外阅读量,语感普遍不是很好。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感呢? 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两个词“一种意识”加“两个坚持”所谓一种意识就是:不需要每天郑重其事的坐下来专门来做这件事,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有这种意识,注意引导和训练就可以了。比如:当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家长尽量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当孩子说的不完整的时候,家长笑着说一遍完整的话,让孩子模仿,当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的时候,家长及时的表扬。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说话应该说完整的话。孩子稍大一些,经常带孩子出去玩玩。这里所说的玩不光是带孩子去超市啊,商场啊这些大人感兴趣的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带孩子到孩子的活动场所,如:游乐场、公园、幼儿园、电影院等。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另外有机会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还要积极鼓励孩子把今天活动的过程讲给爷爷奶奶或是小朋友们听,一次来锻炼孩子的语感。如果孩子开始不会说,家长完全可以一句一句的教,再让孩子复述出来,赢得掌声后孩子会对自己信心倍增,小嘴会越来越会说。

这里的两个坚持,一是指坚持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因为扬州方言的有些词汇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如果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只会用扬州话交流,那么他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出现诸如:“我家妈妈说的„„”“我们等了大白天还没来”等这样的扬州方言词汇。这会是孩子作文中的一大障碍。第二个坚持是:坚持读课外书。

上一篇:挂职锻炼通知下一篇:资产盘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