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发展文化创意,促进河北经济发展

摘 要:河北虽然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河北文化创意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提高河北经济的竞争力,需要发展文化创意为河北经济强有力的发展作文化支撑。文化创意使人们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也享受精神文化的熏陶,提高人们消费的文化品位,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河北经济;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的一个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文化创意以其独特的意识形态和表现方式与各行各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是全球的经济运行和文化发展,所以文化创意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

一、文化创意的内涵和特点

文化创意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是知识、文化在经济领域中地位日益凸显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对文化知识依赖性越来越强的表现。国内外目前对文化创意概念尚无统一界定,有时采用的名称都有很大差别,文化创意又称创意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所谓创意产业,就是通过个人的创造力、生产技能结合自己的天分从中获取新的发展动力的产业。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与文化高度交融的产物,强调产业的价值基于文化积累和科技发展所激发的创意,来源于个人的创造力、生产技能及其才华,经过个人创作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新兴产业。它提供给人们与文化、艺术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视电影,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等等。

由文化创意的概念可以看出文化创意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通过文化内涵的创意,为产品和服务注入新的文化要素,为消费者提供与众不同的精神体验,从而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也享受精神文化的熏陶,提高人们消费的文化品位,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文化创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创新是文化创意的核心和灵魂。创造性是文化创意的生命线,文化创意最忌讳沿袭陈规俗套,由创新凸显其独具特色文化意蕴,这样才能“击中”人心,在市场上获得超值的效益。第二,文化创意与文化、艺术、信息、休閑、娱乐等精神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第五产业”,是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融合在一起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组成部分。第三,文化创意集文化、知识和经济于一体,将文化融于经济活动过程,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体现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底蕴,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改变过去必须依赖实体才能生产与制造的传统观念。文化创意作为一项产业开拓了艺术型、知识型、休闲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形态,培育出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了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体,以推动文化意识在经济领域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文化创意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各个地区也给予特别的关注。我省应努力探索和学习各国和各省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将传统的、相近的以及在文化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产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与其他各省的交流与合作,汲取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我省从制造型产业向创造型产业的重要转变。

二、河北发展文化创意的现状和问题

河北文化创意作为一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虽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经济领域也凸现其重要地位,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它在经济领域中的支配地位仍然没有确立,河北文化创意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我省文化创意的相关人才严重短缺。文化创意是典型的以人才为根本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人才是文化创意发展的命脉,这一产业的核心资源是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创造性的个体创意精神。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创造力决定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人才比较短缺,能将创意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就更为稀少。政府有时在政策方面虽然兼顾到企业,但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的创意行为,不利于创意人才的发展和引进。

2. 我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低。由于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对落后,再加上部门和行业之间分割现象严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大部分国有文化部门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文化创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较大差距,文化创意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创意的资源优势还没有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

3. 有关文化创意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依据和保障。文化创意其实质就是尊重和肯定个人创造力的价值,对其原创性产品进行承认和保护,这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很不完善,我们必须将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在社会中形成保护和尊重个人作品和个人创造力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4. 文化创意产业中,各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从我省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以软件、网络及计算机为基础的影视、动漫和新闻出版业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艺术设计虽然有一批专业设计公司,但多数设计活动仍内化在工业生产领域,产业分工体系还不够完善,各行业文化创意发展参差不齐,相互之间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行业间没有形成相互拉动和整合的势态,除少数企业拥有文化创意的内涵外,大多数企业依靠的还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三、发展文化创意,促进河北经济发展的策略

河北省环绕京津两大都市,东临瀚海,具有山口兼海口的地缘优势,处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原等四大行政区域的连接地带,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文化资源组合条件最好、投资成本最低的理想之地,是在大都市周边布局建设大型品牌文化创意产业的首选之地。为了促进河北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之路,引领第三产业突出文化创意的内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河北特殊的地理优势,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政府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事实上,在文化创意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应该成为文化创意的最大投资者和支持者。河北省政府在引入新的竞争机制的同时,应发挥自身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制定河北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推动河北“文化复兴”,建设类似于西柏坡、地道战等等红色旅游博物馆,燕赵古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等等,准确定位河北文化,建立一批河北独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扩大河北与全国乃至于世界的文化交流,培养文化创意的骨干人才,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这将对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2. 吸引和培养具有文化创意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意实质上是利用人们的“智力资本”进行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的新兴产业。这样的“智力”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人们创造力的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首先我省应着力营造吸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文化氛围。比如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廉洁高效的治理环境,透明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绿化洁净的生活环境等等。其次,加强人们文化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文化创意不仅需要专业创作和设计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所有国民的艺术涵养和文化修养,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时时刻刻渗透着创造力的火花,人们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是文化创意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

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协调有序发展。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把文化创意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引导文化创意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首先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文化创意发展的法律政策,创建有利于文化创意发展的人文环境,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因为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关键。其次,政府牵头,采用投资和引资的方法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文化创意的开发和生产中去,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区。此外,在聚集区内要加强引导,总体规划,科学实施,避免多项目的重复建设。

4. 充分整合多元文化资源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燕赵人民是华夏儿女的优秀分子,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滋养中,河北文化底蕴深厚、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整合创新燕赵传统文化,挖掘其文化精髓,把它们融入到河北人文精神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是我们河北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中发展特色文化,利用特色文化催生特色产业的重要创举。

当产品和一定的文化深度结合的时候,文化所涵盖的地方也是产品所涵盖的地方,一个成功的品牌一定根植于文化,文化创意把文化和创意结合起来,不仅使产业具有了文化内涵的支撑,而且同时带动了文化的创新,实现了文化创意持续健康的发展,使河北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石无畏,等.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林起,等.2004-2005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蓝皮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蒋三庚,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华 菁

责任校对:成 功

作者:陶秀玲

第2篇:河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策略分析

摘要:我国在2009年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它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河北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应该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即应该整合力量,优化资源,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人才培育与引进并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注重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建设八大强势文化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优势;劣势;策略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后经由中国台湾省传入中国大陆。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首次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使用这一概念,河北省则在去年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到了重要位置。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理念的不断传播和宣传,其内涵也得到了丰富与拓展。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了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互为依存,相互关联,又有区别,个体独立。所谓“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并沉淀下来的知识和技能,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而“创意”则是个体或群体依靠知识与创造技能对文化的转化与升华;文化底蕴是创意的基础,产业则是文化的升华和具体体现,没有文化的创意是无源之水,只有文化而没有创意则是缘木求鱼,同时,文化和创意本身都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他们必须经过技术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才能够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大量商品和服务。文化创意如果没有发展成为产业,则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意和创新的基点源于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人为地创意和创新,生产和加工出高科技和智能化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形成规模化生产和有市场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文化+智力(创意)+科技这三者深度结合形成的产业集群,其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创意源自于文化,但升华了文化,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又使得文化和思想得到了市场的承认。

《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了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确立了优先发展的八大行业,即重点发展出版印装发行、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基于河北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八大产业将会极大地巩固和提高重点行业对其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

二、河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条件

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燕赵文化资源,是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1. 禀赋资源优势。河北省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禀赋资源优势明显,凸显人杰地灵之特色。源远流长的泥河湾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被专家学者称为“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背依太行、面朝渤海的地缘优势,使得这块宝地成为中原“腹里”及畿辅重地;这里还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咽喉要地,是名人商贾聚集之所,是新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发祥地。

河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自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即:环渤海与环京津。河北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地带,与北京、天津形成环京津一小时交通圈。该地区拥有2亿人口的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中国大陆总量的10%以上,是中国市场容量最大、人才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河北省处于中国第三经济增长极的核心腹地,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东北亚最活跃的经济腾飞区,是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

当前,作为增长极的京津两地,发展起来之后的集聚效应、中心扩散作用和反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京津冀发展规划”及“2+8模式”,即打造北京、天津加上河北省8个地级市在内的“京津冀都市圈”,将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深厚文化底蕴资源优势。河北省文化底蕴丰厚,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优势。

燕赵宝地造就了一代代在中华文明史上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文学巨匠关汉卿、曹雪芹等,再到点燃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科学家荀子、祖冲之等,可以说是灿若群星,不胜枚举。先辈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现代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燕赵的文物古迹更为世人所瞩目,且具有富丽堂皇的气派。这里有我国文化标志性建筑——长城,东起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西至张家口大镜门,万里长城的风姿尽收眼底;这里文化古迹众多,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直隶总督署等大量的清代文物古迹,堪称集清文化之大成。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面前,我们发扬着先辈的文化创造精神,一步步脚踏实地创造着现代的文化与文明。河北的民间文化展现了河北文化多姿多彩的无穷魅力和人民对文化的创造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地方戏曲种类长盛不衰,如: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等21个地方剧种,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如:井陉拉花、昌黎的秧歌等130多种地方传统舞蹈,还有唐山皮影、武强年画、衡水内画、蔚县剪纸等数十种特色民间艺术。河北是“河北梆子”的故乡、评剧的故乡,河北吴桥是中国杂技的故乡、世界杂技的摇篮。河北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数量居全国第3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0处,位居全国前列;另外还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1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第2位。此外,还有24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北省文艺创作十分活跃,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文化遗产保护成绩卓著。

河北省还是“新中国”的摇篮,近现代中国革命造就了河北省文化的主流和亮点。革命圣地西柏坡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最后一个中央指挥所,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柏坡文化和西柏坡精神,唐山乐亭李大钊等革命英雄人物更加凸显了燕赵风骨,塑造了河北省文化的精神丰碑。

3. 坐拥文化创意人才资源优势。河北省拥有众多的大中专院校。截止到2011年4月,河北省在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各类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达到110多所,如果再加上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数量将会更多。这些大中专院校经过不懈的努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将会为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做出贡献。

河北省在吸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和分流京津两地的教育资源,吸引巨大的人才流量,发展真正的大学城、大学园区、高科技孵化园区。在培训、出版、印刷等传统文化产业方面,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在嫁接农业、工业、旅游会展等产业方面,吸引京津文化产业到河北省落户。在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京津人才,建立特色产业园。

4. 经济实力奠定了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硬件基础。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河北省对文化产业和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投入。目前,河北省已经拥有了一批相当规模的文化企业和较高档次的文化设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和重要载体,为文化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河北省有文化产业企业集团130多家,这些企业都是投资规模很大或经营收人上千万元的企业,以130多家企业为基础,形成了以河北日报集团、河北新华书店集团、河北旅游集团、河北杂技集团为代表的、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构建了一批由博物馆、图书馆、娱乐场馆、体育场馆、文化馆、新华书店、影剧院等构成的较全面的文化设施体系。

河北省文化产业关联性较大的主导产业群是新闻出版业和印刷业,包括报刊业、出版业、印刷业和图书批发零售业。2006年河北省1.7万多家新闻出版单位共完成销售收入296.31亿元,实现利润16.21亿元。在2009年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河北省新闻出版业逆势增长,完成销售收入500亿元。河北省新闻出版产业涌现出了一批投资过亿元、技术先进的大中型印刷企业,形成了多个印刷产业集群。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4市印刷业呈现了“四片一线”集中发展格局,产值占到全省的75%。河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是河北省出版物发行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是“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河北百强企业”和“河北零售业十强企业”。现下辖11家市级新华书店、146家县级新华书店、13家经营公司,年销售额30多亿元,年创利税1亿元,总资产超过36亿元,员工总数近7 000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以报纸为依托,广告、发行、印刷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经营活动不断拓展延伸,是河北省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传媒集团,固定资产总值超过2亿元。现拥有11报3刊1网站,报刊期发总量200多万份,在全国名列前茅。《燕赵都市报》更是多次荣登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劣势分析

河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存在弱项,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规模总量偏小,整体实力相对较弱,龙头企业偏少,对经济贡献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行业比重偏大,新兴业态比重偏低;资源利用、开发不够,同城同业竞争和产业分散经营现象严重;文化产业人才匮乏,人才队伍的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较弱等。

1. 外围环境阻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河北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同样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在政策践行方面往往起步较慢,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管理文化创意产业,使得文化企业经营缺乏活力;现行文化体制同样束缚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行政部门的多头管理使得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结构不合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和措施不配套,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等,这些都阻碍着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 产业基础薄弱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行政事业型文化发展机制及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事业向产业化经营转换和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状态。文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缺乏竞争力;缺乏总体的行业与区域发展规划,优势文化资源的配置和开发能力差,文化资源的浪费,等等,这些薄弱的产业基础条件也不利于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 人才缺乏和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科技投入不足,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差,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原创及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产业链。河北省各类大中专院校虽然有一百多所,但是重点院校不多,外向型专业和外向型人才不多,缺乏原创能力与开发策划能力。原创能力是衡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文化及其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与投入,缺乏资金则影响到产品的转化和推广。建立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提高原创能力,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三、发展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策略

(一)建全机制体制,“做活”、“管好”文化产业

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产业要按产业化组织方式运作和经营,这就要求政府从根本上转变管理职能,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根本转变。要把管理重心放在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上,给予政策指导,把握方向、原则,监管质量、效益,真正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角色到位但不越位,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经营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上,应该正确对待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改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局面,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不仅可以搭台,还可以成为招商引资、打造城市名片的核心资源,可以唱主角、唱足经济大戏。人们通过市场满足文化需求,购买优秀文化产品的人越多,受教育的面就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广泛,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好的文化产品不仅社会影响好,而且群众乐意消费,其经济效益也必然可观,从而真正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二)整合力量,资源优化,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文化企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更是全球化竞争的主体。在发展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应该树立“大文化”的发展观念,实施以项目招商为突破,以对外交流和区域合作为纽带,将各种文化要素与不同所有制企业、国内外文化市场相联结,最大限度地开发文化商机,释放资源潜能,从而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中,为文化产品找到更广阔的市场。向其他国家学习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产品的技能,以文化产品“走出去”带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大力培育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开展与跨国文化集团的合资、合作,举办旅游、娱乐、工艺美术、影视制作、装潢设计等项目,利用跨国集团的市场体系和网络系统,在品牌塑造、策划、推介、包装、营销上,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能代表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品牌,并形成文化产业链,带动河北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三)人才培育与引进并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人才体系方面,河北省环京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环京津“一小时”经济圈使河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拥有各种人才巨大流量的优势。这就需要做好人才的疏通与吸引工作,更确切地说,就是要有吸引凤凰的梧桐树,要让河北省的文化特色去吸引那些有创意思想的人。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应该形成顺畅的引入与培养互动机制,在吸引周边高端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河北省的各类大中专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坚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利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职业学校、大型文化集团、产业基地等平台,培养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支政治过硬、素质高、业务强的文化产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队伍。

(四)注重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建设八大强势文化产业

整合河北省文化资源,将民营文化企业、省内外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资源纳入文化服务和管理体系,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企业集团。组建一批文化产业大型集团,把河北省出版印刷发行业、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文化娱乐及演艺业、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业、动漫游戏业、民俗节庆及会展业、体育休闲健身业等强势文化产业建设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在河北省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3%,成为河北省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韩国春,董惠芳.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

[2]袁松禄.我国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N].人民日报,2009-09-28.

[3]李海超,刘化飞.我国创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

[4]刘玉珠.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求是,2008,(8).

责任编辑、校对:秦学诗

作者:纪淑平 李振国

第3篇:借力文化创意提升河北省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研究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打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是推动全域发展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近年来,在文化创意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传统产业积极融入文化创意理念,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本文在充分阐述文化创意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河北省传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并就如何借力文化创意提升该省传统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探究,以期对区域发展起到参考推动作用。

关键词:文化创意 传统产业 河北省 转型升级

一、文化创意的概念及特点

1.文化创意的概念。通过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可以得出,文化创意指的是以文化为基础元素,充分整合多种文化载体,整理相关学科进行文化再造或创新的文化现象。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通过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并借助现有高新科学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使其具有高附加值,创造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产业。

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首先,文化创意包含了不可估量的人类智慧与科学技能,具有高技术性的特点。文化创意的产品是在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人类创意和高新科技,比如电影、电视、广告产品等,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以多种媒体为载体,获得更高的传播价值,是传统产业无法实现的。其次,文化创意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每一项文化创意产品的科技和文化附加值都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高于其他普通产品。以河北衡水内画为例,绘画本身需要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再巧妙的利用勾画笔在瓶内进行艺术文化创作,使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再次提升。最后,文化创意产品具有强融合性特点。文化创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融合性的行为,文化创意产业也是经济、文化和技术的融合产物。一项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文化领域融合或地域文化融合,并能够较强的渗透到相关产业当中,在推动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促使人们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文化创意具有巨大的功能优势,能够在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河北省文化创意在传统产业运用现状

1.文化创意基础薄弱造成的在传统产业中运用不足。河北省是文化大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北有承德、张家口,南有邯郸、邢台,这些地区都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河北省多年来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文化创意的基础相对于沿海地区的文化大省来说还比较薄弱。在近年的产业结构数据分析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仅占全省经济增长总额的8%-15%。分析河北省文化創意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本科广告、设计、新闻等专业的毕业生所占比率极低,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文化创意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

2.文化创意区域不平衡造成无法全面推动传统产业发展。通过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类分析发现,该地区的石家庄、唐山、保定以及后起之秀廊坊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较好,仅石家庄就占全省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的27.8%,而河北省的其他地区则尚未形成明显的区域中心态势,难以在整体上推动河北省传统产业发展。

3.文化创意投融资问题无法对传统产业进行有效支撑。资金的融合与运用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缺乏完整的链条式投资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文化创意的融合性,科技性等特点,造成许多投入产出比无法准确预估和计算,影响了资金投入和融合的稳定。另外,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力度和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滞后,无法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也难以促使文化创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三、借力文化创意主推传统产业发展的措施探索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河北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后天支撑不足,而传统产业的冗杂存在严重影响了该省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借力文化创意,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是解决河北省当前发展难题的关键,需要在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力的基础上,促进两者相互融合渗透,实现河北省健康绿色快速发展。

1.抓基础,以文化创意提高传统产业文化。文化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和优势,而文化创意又具有高科技性,高融合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将文化创意的产业优势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使传统产业在科技水平、文化内涵、行业融合上下功夫,使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升。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自古以来为国家基本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代价不断加大,如农村劳动力不足,生产工艺落后,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面对这一现状,河北省应该扭转传统农业的发展局面,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并将文化创意融入现代农业的开发利用中,增加农业产业文化基础的同时,增加产业附加值,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在邯郸永年、邢台南河等县市区都开设了农业嘉年华等休闲旅游项目,项目中不仅设有亲近自然的采摘游玩,还有景观培育,品种研发等高新现代农业技术,使原本经济效益地下的传统农耕业,在文化创意的推动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除了传统农耕产业外,还有许多地区的传统产业都应该打牢文化基础,狠抓文化发展链条,促使文化创意可持续发展,为自行车、玻璃甚至煤矿产业等更多的传统产业打开跨越发展的新思路。

2.抓创新,以文化创意引导传统产业发展。创新是文化创意发展的关键,也是引领传统产业可持续,高效率发展的探索器。在对河北省传统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该省传统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但实际竞争力不足,在大量消耗能源同时,总体档次并为提升。因此,应该以创新为导向,不断融入文化创意,附加更多的文化特性,使产品差异化发展,实现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河北省南部地区长久以来以自行车产业作为经济支撑,但区域差异化不明显,逐渐形成了比价格低,比成本低的恶性竞争模式,严重制约了整个区域的自行车产业发展。应该对自行车产业进行文化创新,使自行车,童车,电动车等相关产品赋予不同的发展理念,如自行车的运动理念,绿色出行理念,童车安全理念,电动车新能源理念等。这样才能引导传统产业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竞争力强,差异化明显的自行车产业链条。

3.抓融合,以文化创意提升传统产品内涵。随着河北省各县市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其文化地缘性的优势已充分显现,因此要把握文化创意的具有融合性的特点,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提升传统产品的产品内涵,创新营销理念。河北沧州吴桥的杂技在文化创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技艺培训和技能展示都排在国际前列,但其对自身文化创意的挖掘和对传统产业的推动仍有空间,可以将河北省这一鲜明的地域特点与现代农业发展,具体产品内涵相关联,如将现代农业休闲景区,美丽乡村建设与杂技精神相结合,将具体杂技项目与沧州小枣具体产品相结合,增加沧州特产的文化寓意。这样以来,就能在发挥这一文化项目的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要进一步理顺文化创意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与渗透,进行规范化建设与人性化管理,使文化创意加速进入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更多的优化传统产业结构,节约生产成本,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本河北省顺利度过转型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1]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进路:2011~2015年[J]. 刘宗义. 重庆社会科学. 2016(10) .

[2]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策略选择[J]. 刘洋,赵澄. 大众文艺. 2016(21).

[3]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 李义福. 中国商论. 2016(35).

作者信息:刘琳(1981—)女,硕士,副教授,文化建设、文化管理。池志勇(1978—)男,硕士,副教授,文化建设、文化管理。

作者:刘琳 池志勇

第4篇: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本文在分析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职能、产业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究了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路径。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虽已初见成效,但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一些发达省市相比,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上,都明显落后。在一些具体的指标,如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出口等方面,我们的发展水平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虽然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省内GDP增速,但与周边的北京、天津、山东等省相比,大约低1至3.8个百分点,与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一、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河北省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依然没有从“大文化”的角度来进行梳理。文化产业的管理政出多门、职能重叠,这样的管理现状不利于在文化产业内部进行规划和资源的整合,束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另外,缺少完善的文化市场规范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这对于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是不利的。文化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省市如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都十分健全。但是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

制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加上文化发展观念转变的滞后,经营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依然没能走出事业管理的模式,对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市场发展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给予文化产业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这些都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导致在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北省却没能打造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与文化企业。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区域来说,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呈区域相对集中状态。石家庄市在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中居第一位,占全省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的26.2,居第二位的是保定市,唐山市居第三位。这三个市的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我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将近一半。河北省的其他市与之相比则相差很远,尚未形成较明显的区域中心态势。总体发展格局是“一线”城市如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秦皇岛等发展迅速,“两厢”城市如邯郸、沧州、衡水以及张承地区等发展相对缓慢。从产业格局分布状况看,新兴文化产业开发不足,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地区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均衡,使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不均衡,多元化开发不足,产业资源未得到合理配置,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文化产业的规模与结构问题。近年来,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跟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其规模依然偏低。据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6%,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而且在产业结构方面,河北

省的文化产业还集中在出版发行、文化演出、文化休闲娱乐,传统工艺美术与旅游资源开发等传统行业。在河北省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中,发展较好的新闻出版行业是河北省的文化支柱产业。动漫产业、网络文化传播、移动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薄弱,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度低,技术与创意水平扁平化,没能形成层次划分也没有达到业界的先进水平。动漫产业缺乏有影响力的动漫作品及其相关的衍生品,其经济效益在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极低。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着突出问题: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而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第

三、第四产业产值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增幅较快,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却仍然较低,文化创意产业总量规模偏小,整体实力较弱,创意产业基础薄弱,创意氛围及规模尚未形成,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四)发展观念与意识滞后。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欠缺和管理体制的不灵活。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如何依照市场规律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缺乏深入的研究,相当一部分文化产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淡薄。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构成来看,河北省的文化企业集团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大,品牌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河北省目前对自身的有特色的发展方向缺乏深入细致的探索,导致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单位与企业依然无法准确把握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在河北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定位,对自身发展缺乏长远和整体的规划,缺乏对河北省优秀文化的深层次发掘,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发展。从消费角度而言,消费者个人和单位对知

识产权保护的观念淡薄,对购买、使用侵权盗版制品的危害缺乏认识;从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出部门而言,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他们一方面侵害他人权利,另一方面忽视自我保护。在文化创意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专项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人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不强。例如在品牌建设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塑造品牌的意识匮乏,在防御性商标的注册方面做得不够,加之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以至于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滞后。

(五)专业人才短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必须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河北省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实践的严重脱节、人才结构的失衡,导致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人才培养体系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精通文化行业特性,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人才紧缺是影响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要素。目前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产业经营都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大部分还停留在一些实践中摸索总结的朴素管理办法上。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创意型开发人才深度挖掘开发和经营性人才的运营,特别是文化产业品牌的市场组织人才和新兴文化产业的人才等。从目前世界上成功的文化项目的经验来看,文化项目打造和市场经营紧密相连,无论是前期宣传还是后期的产业链开发,都需要有经验的专业文化经营人才的参与。人才缺乏和资金投人不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素质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不足与人才使用机制不完善

是河北省创意文化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河北文化产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各行业的专业人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营销知识,制约了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

二、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规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与作用,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一个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合理调整产业的布局和结构。河北地处环渤海经济发展中心区域,承接京津文化辐射,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极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区域与资源优势。要理顺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体制,制定规划,明确思路,尽快成立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根据国家制定颁布的有关政策,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针对当前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会同发展与改革、人事、金融、文化、宣传、工商、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和协同联动,制定相关规划与政策,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宏观战略,平衡区域发展,突出品牌意识,使得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及管理体系得到完善与健全。要结合全省各区域实际情况,树立个性与品牌的创意发展理念,对河北省创意产业进行合理规划部署,制定出富有前瞻指导性、实际可操作性的创意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未来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与战略措施。建全机制体制,“做活”、“管好”文化创意产业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创意产业要按产业化组织方式运作和经营,这就要求政府从根本上转变管理职能,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

的根本转变。要把管理重心放在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上,给予政策指导,把握方向、原则,监管质量、效益,真正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

(二)调整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提升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加速动漫与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网站设计、游戏软件开发、广告与会展设计等为主体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挥河北省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建设北方的设计之都;大力发展影视拍摄基地及后期制作,结合河北省有特色的旅游文化,树立河北省影视、旅游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崭新形象;建设河北省具有燕赵特色的创意文化创意产业链,促进创意产业各门类之间优势互补,使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多角度、深层次、快速度的发展。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上,要突出重点、找准定位,形成产业链条,建立持续、合理的产业结构。作为京津冀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成员,河北省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京津及邻近地区的文化直动交流,创造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在做大做强出版印刷、文化服务、休闲娱乐等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传媒、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调整现有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使其合理化、高级化。

(三)弘扬河北特色文化,打造具有燕赵特色的创意文化品牌。从全球范围看,迪斯尼、普拉达、范思哲、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贝塔斯曼等文化创意产业品牌都构成了巨大的无形资产。这些来自发达

国家的经验说明打造文化创意名牌产品是文化创意产业制胜的法宝。河北省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和工艺把这种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的资本,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开发和弘扬,从而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燕赵文化”创意品牌。这就需要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企业扩宽思路,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自身在国内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所应该占有的地位,树立燕赵创意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知名创意文化品牌。同时,河北省各地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地缘特点,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意文化品牌,并且利用创意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各门类之间优势互补,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河北省各个地方城市需要尽快为本地城市进行文化形象定位,以本地特色文化为中心,增强创新意识,立足燕赵文化特色,发掘有地方特色的创意题材样式,创新表现手法,打造具有燕赵特色、符合时代潮流、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创意文化精品。以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具有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实力较强的城市作为先锋,推动河北省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带动“两厢”城市共同发展。要通过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突出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特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整合。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意识,大力培育高端文化创意产业,进而通过实际打造过程,形成品牌“优势”,并努力增强本地品牌的辐射能力和与外区域之间的联合发展能力,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并增强本地品牌辐射能力,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构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支持和鼓励文

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增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同时,深入挖掘河北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抓文化精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以品牌为中心发展长链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 构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高智力、高知识密集度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的智力支持,要建立健全培养、选拔、考核、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各门类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意识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急需的是实用型人才。该行业的管理人才既要熟知行业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不同领域的管理方式,如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演出,都有不同的管理规则,这种特殊性与复杂性在我们设置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时,应予以充分重视。进而在培养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设置、实习培训等方面都应向应用性倾斜。

2,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整体素质。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应充分利用河北省较为丰富的高校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有原创意识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除正规的高等教育外,还应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发挥其文化辐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专业培训与课程,不断提升在职文化创意人才的专业素养,使其更适应时代需求。实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计划,还要充分考虑到各行业人才素质培养的差异,形成创新人才在

管理、实施、监管等各层次的合理分布,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整体素质。此外,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教育机构要理顺课程体系,培育师资力量,与文化企业深度合作,并把企业所需的技术与实际的工作过程与环境带到学校,让学生学会文化创意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并能得到技巧的培养。不同层次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环境与师资力量,与社会联合起来,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训体系与模式,既培养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又培养高端文化消费群体。

3,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是保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在经营管理方面,高端管理人才不是短时间内能培养出来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引进优秀的人才,引进职业管理团队与先进的管理模式,发展文化经纪代理。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在薪金待遇、户籍、住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引进和留住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在人才建设上,政府要制定吸引人才和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创造适宜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和宽松环境,要想办法吸引相关人才到位。再次,发挥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吸引海归和国内优秀创意人才,改变过去京津的虹吸作用所造成的人才外流状况。地缘优势加上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环境一定能对京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和企业形成吸引力,加快与京津的产业合作与对接。坚持人才培育与引进并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转变观念,搞活机制。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与政府的参与程

度密切相关,政府的最大优势是位置高、视点高、可支配的资源丰富。在文化体制改革已完成的前提下,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改革过去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模式,合理发挥政府职能,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合理配置现有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机制创新,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使企业不断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同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与鼓励政策,明确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搞活生产经营管理机制,给予文化企业真正的自主发展空间,鼓励河北文化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开发,提高知名度与竞争力;此外还要“引进来”,依托京津的发展优势,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文化优势向经济效益转化。充分利用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石家庄国际动漫节以及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活动平台,充分展示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资源,大力宣传河北省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从而争取促成更多更好的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办好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为政府、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建立三方沟通的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正确对待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改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局面,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不仅可以搭台,还可以成为招商引资、打造城市名片的核心资源,可以唱主角、唱足经济大戏。人们通过市场满足文化需求,购买优秀文化产品的人越多,受教育的面就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广泛,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好的文

化产品不仅社会影响好,而且群众乐意消费,其经济效益也必然可观,从而真正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晓云,李文玲,关于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10):238,

[2]孙福良,张乃英,中国创意经济比较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8,12~13,

[3]林拓,世界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2):27~32,

[4]张明磊,詹旺,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刘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论文,2010,

[6]张淑莲,基于合作博弈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7]韩国春,董惠芳,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

[8]李海超,刘化飞,我国创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

第5篇:关于促进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建议(文化创意产业数值)

关于促进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02-18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新知识型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高附加值、高度融合性、高度创新和集约型特征的新型产业,理论界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广州市的总体创意产业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却相对滞后,如何实现创意产业园区的长远发展、特色发展,是广州市创意产业园区当下面对的最大问题。为此,本文对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广州市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趋明显,产业集约化程度、资本实力和投资价值正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产值达1.35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达2.85%。广东省2012年文化产业产值为2706.5亿元,占全省GDP的4.74%,同比增长14.8%,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入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兴起,一种以思想创造力、文化资源和知识产权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它脱胎于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高形态,其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无边界创意的全新特征,使其成为文化产业中最领先的领域,推动了经济转型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当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科技、体育、城市建设等联动发展时,对经济转型、城镇化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在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广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广州开展旧城改造与“退二进三”产业升级以来,各种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文化、研发、设计、咨询和时尚消费等5个大类,包含工业设计、电影电视广播和录像、咨询服务等23个种类的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创意产业体系。其中软件、动漫和工业设计成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最大亮点,设计类和咨询类创意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约62个,主要分布在越秀、天河、番禺、海珠、荔湾、萝岗等区域。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有6个,省级10个(包括4家省直文化单位),其他影响力较大的文化产业园区还有12个。涌现出羊城创意、T.I.T、创意大道、信义会馆、华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全市文化产业园入驻企业近3000家,形成了文化创意、动漫、工业设计、广告等产业集聚整合,相关产业整体发展的局面。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经济正成为广州经济转型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创意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多与旧建筑、旧码头、旧厂房的改造利用相结合,一般属于广州实施“三旧改造”的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用地往往来自于该项目中的低效用地(旧厂房、旧城镇、旧村庄,约有100平方公里左右),这种新旧结合既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又创造了新的价值。

二是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由于土地性质限制,目前的园区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本投入较少,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对进入园区发展缺乏动力,导致了园区众多入园企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很多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税收贡献也有限,这给当地政府造成了投入压力和持续负担,一旦有新的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往往要服从于新的规划进行转型(如红砖厂)。

三是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层次仍然不高,主要在产业中低端环节。这与上海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如国际化品牌展览、设计、招商等功能)有不少差距。

二、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地位明显不符。

2012年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630.9亿元,同比增长约10%,占GDP总量4.6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

同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0313.6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总量12.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9%;

同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7695.36亿元,同比增长10.8%,占GDP总量11.29%,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2%;

同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150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总量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9%;

同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060.7亿元,同比增长15.6%,占GDP总量13.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

在上述比较中,无论是产业规模、从业人员,还是园区建设、产业专项基金方面,广州均无明显优势。

(二)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与广州“三旧改造”项目推进进程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点状分布,各自割裂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缺乏集聚效应,因而无法形成在市场化环境下才能自然建立的有序的产业链生态结构,难以实现产业集群性、集约式发展效应。主要原因和表现有三点:

其一,政府对园区较少长远规划,常面临为服从新的城市规划而搬迁的局面,导致优势企业不愿在园区开展投资建设,使得园区特色定位不强。

其二,大部分入园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往往是为享受园区优惠政策,优惠期过后又转入另一园区,较少做依赖园区资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其三,由于园区进入壁垒较低,聚集了大量低成本、个体规模的初级创业者(如广告、动漫设计、信息服务等),其低成本、低质量、高模仿的竞争手段往往导致了低层次价格竞争,行业竞争环境不良,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园区企业成长性较差,存在着优势企业被迫逃离园区的“逆淘汰”现象。

(三)产业园区发展定位较低,往往沦为商业项目。

首先表现为企业多数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来样设计、来料加工环节,缺乏创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发展意识,未能引领珠三角制造业,获取的设计加工利润有限,而丰厚的创意附加值多被国外品牌商所赚取。

其次是广州市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及保护力度不够,加上大量低端产品批发市场的存在,出现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迪斯尼等品牌并未授权的衍生产品市场泛滥现象。

再次是有些创意园区实际已成为商业街区,存在文化创意概念被滥用现象。园区充斥画廊、服装店、时尚精品店、咖啡店、饭店甚至“跳蚤市场”等商业业态,一些地产商为发展房地产项目打出文化创意园区招牌,实际是住宅配套的商业项目,甚至打着文化的幌子开设休闲中心、棋牌室、美容院、酒楼等,侵蚀着文化产业品牌。

三、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对策

(一)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过程中,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规划和投入。

首先,在园区规划中减少短期化倾向,规划理念上要由单纯的利用历史街区和旧厂房转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打造永久性文化地标。如在广州中轴线南端的布局规划中就应为TIT创意园区保留一席之地,在天河区国际金融城规划中也应开辟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专区,或者保留红砖厂的城市文化标识。老城区的沙面、南方大厦一带历史建筑街区,可以规划成体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集聚高端、国际化品牌企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业与产品的创意、展览、交易功能的文化园区。

其次,建立市级文化公共资源运营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在目前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加强市政府产业投资力度,借鉴广州打造水务集团、城建集团成为治水和城建领域的政府运营平台的经验,建立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团,整合广州的文化与金融公共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融资和运营平台,打造政府文化产业主力军,带动民间投资壮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

再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开展产业园土地的使用权创新,引导优势企业入住并参与产业园建设投资,逐步形成各园区各自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保证创意园区获得持续发展。

(二)园区建设要与港澳国际市场及珠三角制造业体系形成对接,在广东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发挥集聚和桥梁作用。

第一,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发掘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合作空间,建立高端文化产业聚集区。国际化大都会需要较多的国际化品牌的支撑,以香港、澳门为样板,广州应主动与国际一线品牌对接,如汽车、皮具、陶瓷、珠宝、钟表、媒体、演艺、体育产业等时尚国际品牌,引入其创意设计、品牌展示和销售营运等功能,形成国际品牌高端创意部门的聚集区,带动国际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培育、带动中低端配套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

第二,发挥珠三角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引领珠三角传统制造业,打造品牌创意和工业设计中心,在全省经济转型中发挥集聚和桥梁作用。创造条件将珠三角企业的品牌总部、外贸客户的品牌创意和工业设计部门引入广州的创意园区,在推动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带动众多平面设计、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装饰设计、时装设计以及传统手工艺设计等众多相关行业发展。

第三,促进广州文化龙头企业与创意园区的统筹发展,打造广州品牌标杆,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广州建立了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珠江啤酒博物馆等成功模式,可引导广汽集团、南方报业、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珠江钢琴、琶州国际会展中心、恒大足球俱乐部等一批本土优势企业和强势品牌,将其品牌创意、工业设计、历史文化、演艺等部门进行整合,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高端服务园区,带动产业链中小型企业发展,形成独具广州风格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将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强化广州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三)完善园区配套功能。

第一,在园区建设中要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商务、交通、网络通讯等方面建设要跟园区建设提供配套,与传统制造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同,创意园区对创意氛围、商务服务条件和人才交流培训平台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远离市区、交通不便、服务贫乏的文化产业园,即便租金再低廉,往往较难有吸引力。

第二,引导高校、培训单位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专业对接。在中大、华工、广美等艺术学院基础上,强化创意专业的培养;加强创意学生就业与创意园区的对接;组织城市级大型创意竞赛活动;强化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宣传;在招商引资同时加强引进国内外优秀创意人才团队。

第三,强化全社会的文化氛围建设。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引导全社会推崇文化价值,创造城市、园区文化氛围,培养公众参与的热情。

第四,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坚实保障。相对于传统产业,数字信息产品更易复制,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保障。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加强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导、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申请专利及注册商标;引导与保护企业将品牌优势拓展至衍生产品和产业领域。

(四)强化政府服务与产业扶持功能。

第一,制定园区评审标准及加大行业监控力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关广州创意产业园区评审标准,对园区的申报、规划、租金定价、种类、创意指数等设立标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规范文化创意园区的命名指导,对伪文化园区坚决取缔。

第二,扩大创意园区融资渠道。政府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或通过政府融资服务平台,扩大融资渠道,以风险投资、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帮助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搭建政府主导的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展会、论坛、竞赛、培训、评选等活动,聚集创意人才,培育创意市场。在网络推广、园区信息与人才交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降低企业和人才收入税负方面争取更好政策,留住更多的高端企业和人才。

第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类知名品牌企业将品牌总部或创意基地、设计部门落户广州。

发言人:梁国雄广州市政协常委、市民革常委、 广东易春秋律师事务所主任

第6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深入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1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发展,直至1998年,创意产业的地位才开始上升并日益得到更多重视。根据英国文体部2004年8月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估算统计公报》的估算,创意产业占2002年英国GVA的8%,超过金融业占英国GVA的5% ,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重要程度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官方统计,过去十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93%,而整体经济增长仅为70%。在这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超过英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3%的增长速度。

在就业方面,1997至2006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其中2005至2006年间则高达4%,。创意企业的数量从1997年的11万多增至2006年的12万多,2006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高达200万人,成为全球创造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1.2美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977至1997年20年间,美国核心版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6.3%,超过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2.7%的增长率。核心版权占美国GDP的份额已经从1997年的5.65%,增长到2001年的5.89%和2002年的5.98%。2002年全部版权产业占到美国经济的12%,为12540亿美元,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呈继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3年为23.28%,2005年为24%。

在就业方面,1997年美国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为513万,至2001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增至582万,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和全美就业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降至548万,但1997至2001年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美国就业总增长率,2003至2004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仍呈下降趋势,2005年又有所回升。至今,核心版权一直保持着比整个美国经济较快的增长势头,对提高美国就业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日本数码内容协会《数码内容白皮书2004》的统计,以动漫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的产值达到12.8万亿日元,约占日本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2.5%,超过了日本农林水产品产值10万亿日元。另据韩国文化体育部数据显示,在世界动画片总计3000亿日元的版权交易中,日本动画片占65%,在欧洲,日本动画片的市场份额竟高达80%。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

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四倍。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具意义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了一个调整、完善、反思的阶段,改革经验向政策、法规转化,产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阶段。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重点培育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式,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文化创意产业正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北京798艺术园区、杭州Loft49等知名的创意集聚地和一批如“蓝猫”等文化创意活动活动品牌。

纵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文化创意实践更多的是以城市和地区为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态势。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二者利用全国领先的文化、经济优势,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二梯队为深圳、昆明、广州、长沙、杭州等省会级城市,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民族、文化优势,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梯队其他城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本为将以北京为例,影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603.5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8.76%,从业人员77.4万人,总资产达到4537亿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以逐年扩大之势增长,2006年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增至10.3%,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为89.5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纵观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可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并大有可为。

第7篇:有关文化创意产业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至此,文化产业跃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增加就业、建设两型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的文化创业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已成为发达国家引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鼓励和支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级政府也通过加强规划指导提供政策优惠、优化管理协调等手段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各地加大扶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发展和专门人才成长的工作力度,加快筹划和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力争打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由于各种原因,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加快起步,发展势头比较强劲,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如缺乏更加优惠及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一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缺乏当地特色,一些企业发展战略和功能不够科学,行业内普遍缺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大量文化创意都面临着融资困境和障碍等等。

第8篇:山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谈及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煤、资源大省;却没有一个代表山西的文化,每个省虽然一直都在致力于各省的文化创意和品牌形象,但结局却并非尽如人意。下面就以山西为例,谈谈山西的文化创意策略及问题。

众所周知,山西的却是煤炭大省,但这个富了经济的产业并没有富了山西的文化,相反的,反而因为矿难和一些煤老板的报道使山西形象受损。给人有一种山西是个环境差,素质低,多产生暴发户的刻板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省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我也只是试图在传媒策略上进行浅析。首先,物质是决定基础,我们要不断的整合煤炭资源,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其次,在传媒上,多强调报道山西煤炭资源的贡献和山西商人的社会责任等事迹,必要的可以采用一些专题策划的形式开展品牌形象的塑造。多创办一些公益性的活动,用行动来提升品牌形象。最后,还要重点培养一些能代表山西的名人,名人效益的传播力量是不容小觑的,总之,传媒形象的塑造要从多方面下力度,点带面,面带点,实现一种良性循环。山西形象的塑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根基和前提。

其次,山西真正意义上文化产业的开发,是源于余秋雨的文章。余秋雨在其文章中曾提及山西的大院,至此山西文化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就是大院文化。与大院文化相连的山西的文化策略定位自然就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但这种文化定位有一个局限性:一直在强调过去,很容易造成对现在发展事实和当下时尚国际文化的忽视。简言之,就是定位在历史上的文化发展方向,必然没有亮点,不能为时代所接纳。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每个省都有及其悠久的历史,一味地强调历史之悠久,只能让人感觉很土很落后。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山西文化的发展定位就有待商榷。本人认为,山西要想发展文化产业,就不能只停留在历史的表面,我们要深入的去探讨在这种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山西人有怎样的一些独特的品质和美德,然后再把这种文化包装后投入到传媒领域。这就是一种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把长期形成的品质地域特色与时代接轨,塑造一种时尚并且传统的文化内涵。总之,针对目前的山西文化发展策略,我个人认为,应该更年轻更时尚。而针对当下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一种普遍现象,把山西营造成一种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城市形象无疑是很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毕竟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是这也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事实基础的,而远非传媒营造的假象。

最后,山西在营造一种品牌的主流文化形象同时,完全可以发展多种文化,。山西的晋商文化、酒文化、醋文化、塞北文化、人才文化,等可以多方面发展。只有多种文化并存才能使文化产业有长久发展的动力。

特此、通过以上对山西文化的简要分析,我认为,要发展山西文化创意产业,最根本的还在于山西的经济、政府。用行动来提升品牌形象。从传媒来说,不过是一种传播技巧的运用,即:把山西城市形象年轻化、时尚化,打造更符合受众的形象定位;将公益与宣传相结合,着力塑造一些山西的品牌企业和代表人,点面结合,发展多种文化产业。

第9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

一、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

2002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以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 在20世界80年代,因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成效不彰,英国的文化等众多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局。工党再执政后,对经济发展动力、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力量重新评估。工党认识到美国等国家因为重视知识产权,鼓励文化投资而获利良多,经验证明文化创意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政府认为文化政策应该普及全民,而不再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艺术,推广创意产业是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方法。

英国政府提出了以下政策思路:首先,设立了创意产业专门工作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具体规划和协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次,规划创意产业蓝图,倡导创意产业的概念,发掘文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力;再次,建议各地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以伙伴关系来推动创意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企业并不希望政府干预太多,只希望协助建立优质健康的环境,帮助产业未来的发展,文化媒体体育部为政府的统筹部门,扮演的是为创意产业催生的角色。针对创意产业当时所面临的诸如缺乏支持的网络、缺乏经营忠告、缺乏良好的策略、教育机会有限等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诸如创意投资的财务支持、智慧财产权的保护、促进输出、教育和训练等补救对策,促使了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和电视,艺术和设计,以及表演艺术等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

二、韩国政府推动创意产业的方法和政策措施

在亚洲,韩国是较早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国家。早在1990年,韩国政府就设立了“文化产业局”,负责出版等相关事务,后经政府内部整并,文化创意、观光事务等合并成立了“文化观光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促使韩国政府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并纳入政府主持发展计划。韩国1998年文化经费只占国家总预算之0.62%;1998年后逐年增加,到了2002年文化预算达到政府总预算之

1.09%。

韩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走过了立法和机构创新之路。1999年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成立“文化产业基金”,为新创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设立“文化产业局”,下设文化产业政策、新闻出版、广播及广告政策、电影录像带、多媒体、文化内容推广等六个部门,分别执掌各项文化创意产业事务,包括政策面的研究、对厂商的辅导经营、营销推广、人才培育、行政事务的协调统合、补助/赞助、奖励等。“文化产业局”附设十二个附属机构,韩国广播公司、出版伦理委员会、电影委员会、电影图书馆、媒体仲裁委员会、韩国广播院、国际广播基金会、媒体中心、媒体基金会、游戏产业发展基金会、工艺发展基金会、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等,以辅导监督管理各项产业。“文化产业振兴院”协助将创意文化内容衍生成文化产品的一个辅助机制,其界定的产业项目有:动画、音乐、卡通、电玩等,以提供设备租借、投资、技术教育训练、协助发展国际营销策略、进行产业中长期计划的研究、并与其它单位发展策略联盟的伙伴关系。

韩国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政策措施有:(1)提供设备支持技术。政府提供设备给业者,只收取低廉的使用费,提高民间业者的研发能力,提高文化创意成为产业的可能性。如:韩国文化观光部是游戏事业的主管单位,1999年成立游戏推广中心,提供游戏产业所需的一切援助。(2)投入公共硬件基础。宽带是韩国政府主力发展的策略型产业,早于1993年即开放固网宽带硬件系统的架设,使得软件内容的开发可以很快的占有市场,得到广大商机。

(3)提供资金。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也能贷到资金,开始文化创意的研发生产。(4)立法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1999年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确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并设立奖励措施吸引民间业者的投入。(5)设立一系列的产业振兴院:1998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壮大游戏软件产业),IT业振兴院(壮大数字内容与软件),2001年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扶持动画、音乐、卡通),有七十多位员工,上百亿韩元的年预算。(6)充足的政府经费协助厂商。政府以充足的经费全力辅佐补助,从人才培育、研发、到生产后的国际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如全额补助翻译与制作费,使文化产品国际化。(7)推动手法周延细腻。政府辅助创意厂商的发展,采取许

多有创意且细腻的作法,如运用国防替代役补救软件人才短缺的问题、补助厂商海外参展、播放广告等手法。

三、新加坡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

新加坡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音乐、剧院、书籍出版、视觉艺术、电影/影带、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建筑/设计、玩具/主题乐园等,以及与之相关产业及服务业。新加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是:

自我定位:艺术本质有向上提升生活的影响力:以艺术本质对人的影响为出发,来思考艺术与社会、城市的交互关系。政府补助的角度:政府积极地投入艺文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一个平台来激励艺术创作与发表。

策略:新加坡提出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愿景,以文艺来复兴一个城市,为了达到这个理想,政府提出许多策略:透过艺术教育来培养艺文的欣赏人口:为了加强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影响力,每年额外提供40万坡币的补助,扩充艺术教育委员会对中小学及学院推广艺术教育的监督;强化艺文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发觉培养具艺术天分的人才;投入艺文硬件设施;国际交流;挹注艺文经费,建立文化活动的亚洲知名度。

新加坡政府思考如何使新加坡成为“国际艺术活动的举办中心”,并透过下列方法达成目标:对于到新加坡演出的国际表演艺术家以及经办艺文活动的经纪公司,给予税法优惠;连续三年共投入50万经费研究国际表演艺术市场-以亚洲为主,让表演艺术团体找到表演的舞台,如:艺术节的策划者、经纪人;以国际展演中心来定位新加坡,做为世界一流展览或表演艺术中心。

现状问题的检讨和调整。根据新加坡(Advisory Council)咨询委员会环顾新加坡的文化发展所面对的诸多议题所做的评估:缺乏基金、缺乏知识、缺乏专业人才、倡导不足、文化设施不足、缺乏教育机会、对文化资产议题的认识不足。通过四方面努力来改善现状:改善组织、改善教育系统、改善文化设施、致力于艺文的推展。

社会资源利用。新加坡的文化创意发展资源来源于全社会,如艺文基金来源有政府、民间和赛马赌金。以1999年为例,彩金收益拨出580万作为艺文经费,其中有60%做为艺文赞助

基金,剩余的部分资助新加坡交响乐团和国乐团两个单位。政府还出面将闲置建筑空间释放,并补助租金提供艺文团体作为排演、训练、办公之场所。1999年有319万租金补助,26700平方公尺的楼版面积给56个艺文组织和26个视觉艺术家。

上一篇:干部提拔三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正宗红油的做法与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