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优势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推广策略研究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璀璨文化的不断繁荣兴盛。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传承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民族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政策逐步落实,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中国特色小镇、倡导大运河文化带等,在保护传统艺术特色、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当地旅游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河北省作为华北地区大省,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缔造了中原地带珍宝般的璀璨文化。但长久以来因其地理位置、宣传力度等客观原因使得大批的文化资源不为人所知。2015年河北省委以“五名”和“三个走来”的系统宣传为抓手,大力弘扬和传承河北优秀传统文化,“五名”分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人和名事,“三个走来”则是指河北的“三大文化名片”——泥河湾遗址、涿鹿和西柏坡,也就是“泥河湾文化”、三祖文化、西柏坡红色文化。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中山国文化、裴李岗文化、民俗剪纸艺术文化等一大批具有典型燕赵文化特点的传统文化资源,数不胜数。

为了推广和传播河北省优势传统文化资源,本文特提出以下策略:

一、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让文化走进生活

随着大众文化消费意识的逐步提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基于产品载体的文化表达成为了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文创产业悄然兴起。

文化创意衍生品成为了搭建大众群体与历史、文化沟通的新桥梁,合理有效地开展基于河北省优势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创品设计与研发,让传统文化走进平常百姓家。

(一)开发“有用”的文创产品

“有用”即文创产品本身除了承载一定的文化含义,还具备产品属性中的“功能性”。

文创行业在我国大部分地域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各地方文创产品的表现形式诸如纪念品、摆件、挂件等,于受众群体而言并无过多使用价值,产品表现形式显得过于平常,缺少了文创产品中“实用性”这一重要元素。

文创产品无论采用何种形态呈现在本质上来讲终归是一种产品,一种兼顾文化性、商业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创新性文化产品。其中,文化性价值是文创品的隐性价值,而文创品的载体形态、功能表现、体验感等都是文创品的显性价值。提升文创品的价值即可在上述两个方面入手,使文创品在具备较强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从而提升文创产品的总体价值。例如前段时间大热的故宫文具系列,“故宫文具”在设计上兼具高实用性和趣味巧思,充分表达了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化与美学,商业推广性较强。

(二)开发“好看”的文创产品

“好看”不单单指“美”的外在形态,而是兼顾美学和功用,从提升文创品的艺术表现力入手,运用产品设计方法,将河北省典型文化元素赋予新型的表达载体,分析适合的载体形式、设计创意点及具体的应用方式,打造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文创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总体价值。

注重产品的审美与创新表达。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考量产品的结构形态、材质表现、色彩肌理等元素,结合文化元素的同时追求文化表达与时代创新之间的平衡点,从产品细节进行逐一推敲,力求在注重创新的同时做到精益求精。同时,多多借鉴国内外开发较好的文创品形式,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新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的文创产品,博采众长,以求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

(三)开发“典型”的文创产品

“典型”是指开发具有河北省典型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创品。将河北省特有的民俗、手工艺、文博器物、历史故事等赋予新型的表达载体,开发具有高识别度、强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点的属于河北省特有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

强化产品文化主题,提高文化识别度。明确文化主题、产品表达载体以及文创产品的消费人群,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思维的发散,从而保证衍生品能够准确、有效地传达主题文化的内涵。设定主题,将文创品进行系列式的开发,消费者从中不仅能够获得多样的使用功能体验还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引起精神层面的共鸣。例如前不久文创热潮中的故宫紫禁服饰主题系列文创,就是用同一主题、不同的服饰元素、丰富的手法表达,强化紫禁城服饰这一主题文化。就河北省而言,则可以从“西柏坡文化”“三祖文化”等入手设定主题,进行文创产品的系列式开发。通过对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脉络、生活结构、纹样符号、器物造型特征等文化元素开发系列式的衍生品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多形态的阐释具有河北省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资源。

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丰富文化消费体验

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创新应用已然成为新的手段,在文化传播和推广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直观的消费体验。

(一)开发多感官的文化消费体验

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互动式文化体验产品。在传统文化传播途径中,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开发基于融媒体的新型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做到可观、可赏、可听、可触、可互动,在具有文化艺术欣赏性的同时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引入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打破空间壁垒,满足随时、随地获取文化知识的需求。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丰富文化消费体验。

例如笔者所在的由石家庄铁道大学王晓芬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为河北省博物院开发的河北省文化遗产数字化系统,运用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前言理论和方法,开发包括文物虚拟互动展示传播、民俗文化游戏动漫开发、文物三维共享体验等文化传播的平台,集娱乐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使文化遗产以一种广泛、直观的方式向大众展示,推动了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可互动的文化解读产品,通过人机交互立体式、深层次的理解传统器物的深层内涵,丰富文化产品体验。

(二)建立多渠道的文化传播业态

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融媒体、网络直播、小视频等新兴传播手段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而网络购物生态圈和现代物流业的逐渐成熟也为文创产品的商业销售提供了平台。借势新兴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播平台,将文化产品与网络结合,线上线下深度合作,通过二维媒体、三维产品、四维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弘扬和传播河北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多渠道的传统文化传播生态。

比如,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开发统筹线上线下的趣味文化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广泛互动参与,尤其是青少年。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喜爱短视频、二次元、实景互动、动漫、说唱等形式。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统化文化的精华实现视觉化、简易化,让青少年群体易于接受、动情参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进行对话,用年轻化的方式跟年轻人沟通,重新激发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在传承弘扬文化中健康成长。

三、结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瑰丽,开发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创意产品,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激发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唤起大众尊重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创产品和新媒体等都是以文化为基础,创新为手段,所设计出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内容形式。传播只是手段,而优秀内容是其根本。通过针对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推广策略研究,将传播内容与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把具有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把理解、喜爱传统文化落到生活的实处。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传播手段,打造具有河北魅力的独特文化力量。

摘要:通过提炼河北省优势传统文化资源,将典型文化元素赋予新的表达载体,研发具有河北省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同时,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打造更加丰富的文化传播体验。并通过对设计思路的梳理,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推广性的推广策略,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思路,推广河北优势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创品开发,丰富体验,推广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志标.文化创意产品供给目标冲突和协调[J].管理评论,2012,24(7):24-33.

[2] 郭乐.桃源木雕文创产品开发策略[J].大众文艺,2018(14):135.

[3] 张歆.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J].设计,2018(19):54-56.

[4] 徐燕,陆晓云.基于“日用即道”理念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8(16):176-180.

[5] 夏桂英.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设计策略[J].艺海,2017(05):68-80.

[6] 刘平.创意性文化消费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2014(8):51-58.

[7] 王遥.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成功之道试析[J].时代金融,2018(33):104-105.

[8] 杨佳佳.湖南省博物馆的新媒体传播研究[J].今传媒,2019,27(03):21-24.

[9] 毛剑勇.“博物馆+”下的新媒体组合探析[J].博物馆发展论丛,2017(00):139-146.

上一篇: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南阳生态宜居环境下一篇: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