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2022-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生态经济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结合的统称,3即使用生态、经济与技术统一的观点,对农业进行生态经济的整体认识、系统调控和综合管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篇1:

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市域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生态与工业经济良性循环

枝江是一个“无矿藏资源、无水能资源、无人文旅游资源”的三无市,又因位于鄂西南地区,与大中城市郊区相比,在区位上也存在相对劣势,对市域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程度制约。近年来,我市以生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工作,利用有限的土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成功建立了多级良性循环、工农互促互荣的生态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工业经济系统相互协调发展,完成了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兴工业城市的转型。2003年以来,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湖北省“全省市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前十位,连续四年入选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解决好农民提篮小卖问题,把工厂建成农产品保险柜

我市按照生态经济学关于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提升市域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找准产业定位,不断壮大“农”字号工业产业集群,使工厂成为农产品销售的终端市场,一举扭转了农民“提篮小卖”和农产品贱卖的被动局面。

按照农业区划,集聚工业板块。我市西南、西北部为丘陵岗地,东部和中部为平原湖区,按照这个地势,我们将全市化为西南、西北水果生产区和东中部粮棉油生产区。相应建立了果蔬食品工业和粮棉油加工产业区,通过政策激励,引导项目向产业区集中。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已容纳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7家,形成了酿造、食品、纺织等大规模产业集群,年产值达100多亿元。随着农产品加工业板块的形成,农产品的价值迅速提升。“农”字号工业不仅使本市农产品不愁销,还“吃掉”全国各地运来的大量油料、棉花和水果等。

依托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带。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就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供给与需求关系。通过宏观引导,将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开发更高层次的产品。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枝江酒业的技术、市场、品牌和资金优势,拓展围绕白酒生产的下游企业,形成了拥有2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和多元化产业格局。2007年,枝江酒业集团收入25亿元,其中由延伸产业链创造的收入就达到10亿元,占40%。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加工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农民坐在家里,就有企业上门收购农产品,甚至出现未种先销和未产先销的“抢购”局面。

对接国际市场,放大规模效应。我们瞄准国际市场,批量、重点兴办外向出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农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近年来,共兴办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30余家,年出口额达3000多万美元。棉花是我市传统农业主打产品之一,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引进香港等地一批大型棉花深加工企业,生产高档面料、医用卫生材料等120多个品种,出口到北美和西欧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阔的市场吸引棉纺企业顺势扩规,形成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和规模效应。目前,仅纺织行业规模企业就有26家,配套企业60多家,棉花加工规模达到50万锭,2007年实现产值15亿元。

按照企业需要调整农业结构,使耕地成为工业原料大车间

我们跳出农业抓农业,依托工业带动农业发展,把农产品基地建设视为工业生产流程的第一个循环点,有目的地调整种植业结构,使耕地成为工业企业的巨型原料车间。

围绕支柱企业,实施区域化种植。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形成食品酿造、纺织等四大支柱工业。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料趋紧问题日渐突出。我们按照“市场引导企业,政府服务企业,农民跟紧企业”的思路,规划和布局农产品生产,以支柱企业为圆心,就近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根据测算的支柱企业加工原料需要量,确定种植面积,组织专业化生产,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目前,我市已建成基本满足企业需要的农副产品基地70多万亩,不仅缓解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吃不饱”问题,还为广州、长沙和重庆等大中城市输送了大量的鲜活农产品。

服务品牌打造,组织标准化生产。在创工业产品名牌中,我们首先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对农产品基地推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制度规范等管理制度;健全基地管理档案,与种植户签订质量合同书,强化基地农产品质量管理。目前,全市无公害粮食、油料、水果和优质棉花基地面积达到160多万亩,确保了供应给企业的农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标准。我们还积极引导基地搞好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共注册优质农产品商标13个,培育20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新增无公害品种16个,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个。

依靠龙头驱动,粘牢利益化接点。经过几年摸索,我市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等多种农企利益粘合模式,用“龙头”企业来内联种植基地,外联消费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预付定金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进行适度规模生产,达到了企业发展、基地壮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以鸿新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果蔬食品加工企业,带动全市30多万亩柑橘和蔬菜基地发展,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农民收入连年以两位数速度增加,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43元,位居湖北省县(市)区前列。

着眼于城乡一体化经济格局,让城镇成为区域经济领头雁

近年来,我们突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将空间优势转化为经济生态优势,吸引大批客商投资和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洗脚进城”,使城镇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雁。2003年以来,我市9个乡镇共引进客商项目投资70多亿元,吸纳农村人口6万多人,大大提高了城市化率。

一是傍道兴镇,发展道口经济圈。汉宜高速公路纵贯我市东西,在我市留有两个道口。我们主动接受沿线大中城市经济辐射,加大道口附近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完善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和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努力构建具有竞争活力的优势平台,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市以“放水养鱼”的方针放手吸引埠外资金进场开发,使汉宜高速公路俩道口所在地仙女镇和安福寺镇成为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两大看点,这两个镇出现了大量上班在工厂当工人、下班在田间理农活的“双栖农民”。

二是沿江兴镇,激活港口经济圈。我市沿长江港口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沿江日新月异的城镇逐渐形成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长

江北岸的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和白洋等镇,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推动城镇建设与乡村联动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吸引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辖区落户,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2亿元。纺织卫材和食品饮料等工业柱产业已初具规模。据我市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近三年沿江城镇吸纳390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和兴办二三产业。

三是临站兴镇,壮大站口经济圈。全国第二条南北大动脉焦枝铁路横贯我市,境内设有2个客货车站和1个铁路二级编组站,货物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我市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助车站带来的物流、商机流和信息流,大力发展站口经济,形成了以三个车站为轴心,短轴5公里,长轴15公里的椭圆形站口经济圈。近年来,铁路站附近的三个镇充分利用铁路优势,大刀阔斧发展镇域经济,吸引韩国等地30多家企业落户兴业,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果蔬食品加工特色,在湖北省乃至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

不断拓展现代农业新视野,将乡村建成都市的后花园

在发展市域经济中,我市确保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持续发展的连续性,弥补人文景观资源先天不足的缺陷,充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发展观光、体育休闲和循环等现代农业,使乡村田园不仅是工业的原料车间,更是整个市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氧吧”和都市“后花园”。

一是启动观光型农业。我市以农村丰富的果林、田园等自然风景资源为依托,启动以农村周边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观赏农村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型农业。三峡桃花艺术节已成为我市一年一度开春旅游的传统盛会,已连续举办了7届,除万亩桃花笑迎八方宾客外,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海内外游客入园观光,增加门票和农家接待收入,还提升了当地白桃的知名度。我们还鼓励农村开发荒山荒坡种植景观林木,既可为城镇建设提供苗木花卉,也为游客提供旅游去处。目前,我市已形成了沿江汉大道和318国道宽1公里长20多公里的园林观赏带。

二是开发体育型农业。我们鼓励农民开发能够让游客既能感受农事辛苦与乐趣又能锻炼身体和调节工作紧张状态的体育型农业。目前,我市田园乐和休闲垂钓中心比比皆是,沿枝当路、汉宜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形成了三条体育型农业休闲带。

三是发展循环型农业。目前我市已探索出以下几种循环农业模式。即,立体复合型。全市建沼气池5万多口,池上建畜舍搞养殖,利用牲畜粪便产沼气,沼气用于生活燃气,沼渣、沼液作农用肥,既改善生态环境,又节约农民生活支出;田园式生态模式,利用沼气能量,给猪舍、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温湿度条件,猪粪、沼渣(液)为农作物提供优质肥料,农作物脚料、秸秆等副产品搞养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复合式生态模式。以粮棉油和水果加工的副产品和秸秆饲养牲畜,形成多层次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全市现有复合式生态园区430多处,建小果园10万多亩,亩平增收300多元。

(作者系湖北省枝江市委书记)

(本栏目策划、编辑:杨伯显)

作者:黄金龙

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篇2: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探究

摘 要 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策略,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潜力的提升等提供支持,避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落实效果,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策略

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及农业领域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入研究,可使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更加高效,增加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因此,在细化农业方面的研究内容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给予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更多的关注,确保农业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有效性,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很多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使用了大量化肥及农药,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壤板结硬化等现象,且农产品的品质也受到了影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对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会加剧农业用地的减少与人口增多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种植业的产量与质量,阻碍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且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也会受到潜在威胁。受传统耕作方式、思维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率增加,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长效发展的要求,也会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下降。当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不利影响、恶化程度加深后,会加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受阻,也会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1-2]。

2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2.1 农业经济发展依赖农业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方都在积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方面。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其发展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可为农作物正常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给予农业经济发展更多支持,满足其效益增加及科学发展需求。

2.2 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保障

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会减少对生态环境方面的破坏,满足农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性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发生率。因此,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度,促使二者能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明确现代农业在未来实践中的发展目标及思路,避免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3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策略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质上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需要在切实有效的策略支持下,逐渐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确保相应的生产活动开展状况良好。

3.1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行动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不断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意识,提高思想觉悟,积极地开展实际行动,逐渐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在此期间,需要做到以下3点。1)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其他渠道,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引导人们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增强其环境问题应对效果,为农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逐渐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2)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农户们在生产实践中的行为,强化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并通过对他们宣传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及整合利用的措施,逐渐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其生态环境科学保护要求。3)在宣传工作推动下,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可有效提高环境质量,保持农作物良好的生长状况,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实现其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3-4]。

3.2 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

农业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实现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应给予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更多的重视。1)强化可用耕地科学保护意识,积极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并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實现对耕地的高效利用,满足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要求,保持农作物良好的产量及效益。2)注重滴灌及喷灌技术的推广使用,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给予农业经济发展更多支持,避免影响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3)结合农用物资的利用情况,对其合理开发及高效利用进行综合考虑,满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成本经济性要求。4)对农业生产计划实施中的施肥是否合理、地膜利用状况等加以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随着农业资源整合利用效率的提高,达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5]。

3.3 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根据各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情况,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生态环保要求。因此,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科学发展。1)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并实施农业发展规划,并充分考虑气候特点、农作物生长特点、经济发展要求等,明确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体现出生态农业的价值。2)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功能特性、形势变化及发展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逐渐提升农业生产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环保水平。

3.4 构建好现代农业体系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为了达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的,需要对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的农业体系构建进行深入思考。1)重视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调整,加强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方法使用,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为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支持,增强其适用性。2)当现代农业体系构建完善后,需要将其执行到位,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6-7]。

3.5 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

农业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对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优势,减少农业生产给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并在技术层面上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深入探讨,有利于达到农业生态环境與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满足农业生产计划高效实施要求,保持其良好的效益及发展状况。因此,未来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应加深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注重使用相应的发展策略,为现代农业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道坤.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考[J].财经界,2020(7):28-29.

[2] 田洪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初探[J].财经界,2020(7):31-32.

[3] 杨建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239,243.

[4] 陈珊,韩辉.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探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2):63-65.

[5] 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5):18-19.

[6] 金书秦,韩冬梅.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征、要素和路径[J].环境保护,2020(8):15-20.

[7] 王修美.浅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耦合协调发展[J].商讯,2020(12):183.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吕成建

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篇3: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思路

【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厘清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指引农业资源开发,以绿色生态理念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和完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推进生态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不断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农村面貌焕然一些。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各地应当继续加大三农投资,持续推动惠农政策落地,以加速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一、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经济现状

(一)农业生态环境现状1.耕地面积和人口均在减少。一方面,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农村劳动力短缺,高质量的农业生产严重受阻;另一方面,与城镇化相伴而行的城市扩建占用了农村耕地,导致农村耕地逐年减少。而伴随城市扩建的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此过程中生态农业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2.环保理念淡薄而落后。经济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带动农民环保理念的提升和改观。如,他们未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乱扔乱堆乱放现象很普遍———或将一些生活垃圾扔入河道,或集中堆放于户外空地,给农村的土壤和水资源带来极大污染。另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农民会大量无节制地使用化肥,导致南方许多地方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带来了农村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少这一严重恶果。

(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1.农业比重下滑。近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农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农业发展策略不断得到了调整,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助农措施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化农业。2.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多。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出信息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作为种植及其他生产活动主要场所的农村,由于物流体系和网络化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加之一些农民对网络营销的认知不足,想通过网络销售来提高特色农产品销售效率的发展目标仍未完全实现。尤其是农村大都位于交通不甚发达的偏僻地带,其农业产业信息体系建设更是困难重重。二是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外部环境。农业的应急处理机制及预防机制不够完备,农产品抵抗气候、虫害、传染病等灾害的能力较低,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面积交通封锁的形势下,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采购、运输、销售严重受到影响。三是农业种植也难以成规模,且种植标准化程度低。当前蔬菜、水果、棉花等农产品的种植大都是由农民个人承包或小企业、村镇集体承包。这种承包种植的规模较小,而且其中的现代化科技农业含量低、生产行业标准及采购标准难以统一,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二、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一)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自党的十八大开始已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和深入开展,在保护及治理方面的成效显著。2016—2020年,国务院将土壤防污治理作为重点工作,以此来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并为之提供操作指导和科学的数据参考。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提升以及近年的整顿及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大大改观———整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治理制度,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和治理行动能力等都有很大进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农业资金投入减少了,农业投入成本随之也减少了,农业经济发展也逐渐走上了绿色可持续之路。

(二)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整顿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能够有效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同时对于农业经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还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多层次、绿色、高速、稳定、可持续发展,并逐渐呈现出相对比较稳定的地方特色。这種农业经济发展态势反过来也会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反哺农业生态环境。因为,农作物的生长能够有效改善土壤NONGJINGTOUSHI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保障土地的永续利用。

三、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以生态文明指引农业资源开发农业资源开发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合理整合和再分配农业资源,目的在于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资源包括涉及农业发展根本要素的农业用地、地下水资源及农作物种子、肥料等。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必须依据不同的农业资源种类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应严格按照使用耕地的相关规定,积极响应退耕还林等政策,在确保不损害农业用地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种植理念为指导,积极利用科学绿色的农业技术开展农业用地的生产活动,坚决杜绝乱种植和破坏植被等能够引起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非法用地现象;开发利用地下水系统资源,需优化升级现有灌溉技术,大力扶持农业灌溉方式改革,积极推广滴灌和喷灌,减少对农业水资源的浪费,严格监管农业污水处理;要正确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物资,控制化肥、农药等物资的用量,改善其喷洒模式和使用方法,减少其对农业用地及农业水资源的污染。合理规划使用塑料膜,坚决禁止随意丢弃使用过的塑料膜,将其用量控制在农业土壤正常生产活动允许的范围之内。

(二)以绿色生态理念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科学的绿色生态理念为指导,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结合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农业经济。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运用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结合现代化农业技术与管理,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我们将这种模式的农业称为绿色生态农业。该模式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协调发展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必须在制定符合农业发展现状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指导农业生产模式;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模式,确保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和谐相处、融合发展。

四、结语

总之,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是相辅相成、互利互生、相伴而行的。所以,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应该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农业资源;应该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以绿色生态理念为指引,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形成生态环境建设支撑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反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态势和良好发展格局。这就是本文所提出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纪云.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2).

[2]李振春.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01).

[3]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

[4]王修美.浅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耦合协调发展[J].商讯,2020(12).

作者:包和希叶勒图

上一篇:党建论文下一篇:饲料工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