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美术基础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美术课程本身从特点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这种特征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元素与美术基础课程的融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所探讨的民间美术,就是一类带有显著的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元素类型,将两者实现有机的融合,必然会对高校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本文主要就民间美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第一篇:美术基础论文

浅谈基础美术教学与国外美术教育

摘 要: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要全面实现多元化和普及化美术教育,首先要解决传统的美术教育思想僵化,存在着原有社会偏见。因此,传统的美术教材内容中所存在的问题等都影响美术教育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美术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论,同时本文从多角度论述国外美术教育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强调了重视基础美术教育是培养当代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美术教育 国外美术教育 重视基础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

在教育科学领域不断改革的今天,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让人感欣慰。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包括业余美术教育又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来了。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在政治、思想、感情、道德、健康成长上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开拓创新型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与境外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相比较,虽然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客观认识这一点。

1 前苏联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目前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先进国家都极为关注现代艺术科学的发展。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全面发展的教育早已形成了科学的体系,美术教育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回顾50年代我国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情况,由于苏联教材的传入对我国中小学美术课教学以很大的影响。苏联50年代的教育体制中就充分体现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早在苏共中央最高苏维埃公布的《改革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中就明确提到教育要培养青少年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问题。由此看来,50年代苏联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先进的,是具有多方面创新的。像儿童心理学,形象思维,智力培养。美术教育的知识结构就比较全面。苏联的《中小学图画教学法》一书内容有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命题画和欣赏、美术讲话等课程,就是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全面教材。欣赏课《伏尔加河拉纤夫》介绍画家事迹和作品创作构思,说明了画家列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热爱和对沙俄黑暗统治的抨击揭露。再如,《又是一个两分》是一部典型地生动地思想教育题材。这幅画是50年代的名画,反映了苏联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刻地描写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苏联50年代的美术教材是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特点的,是陶冶儿童审美趣味、情操和精神的教材,50年代苏联的美术教育给我们很大的启迪和借鉴。

当今世界在教育科学方面尽管各有所异,但共同点和目标都将沿用先进的教育科学,去为本国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一代人才服务。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发展,教育工作是百年大计,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指明方向。在新时期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水平全面的普及业余美术教育,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坚持以人为本,但我们又不能生搬硬套不切实际的搞拿来主义。要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与我国的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

2 目前国外多元化和普及化的现代美术教育

(1)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巴伐利亚州就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表演。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

(2)日本的美术教育从70年代就有了很大进展,由于不间断的改进革新,现在已居世界前列,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注目的。

日本文部省编制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纳是全国的统编材料,大纲明确规定:普通教育的《图画手工科教科指导书》是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又是培养儿童能力的途径,通过造型活动和鉴赏,陶冶儿童美的情操,进而达到创造的表现能力。

日本的现代教育和教育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教堂大纲和教材的汇编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案即《教科书研究编》《教科书指导编》《教学参考卡片》《教学音响》四个部分:(1)教科书研究编:是指教材选定,课题结构的研究,作品解说和课题讲述研究资料;(2)教学指导编:是指按学年教学内容及教学具体问题,作以实际指导,并作出具体指导方案加以说明是完整的教学计划指导;(3)教学参考卡片:是指用类似题材图片或照片范围,图解和学生的典型作品向学生介绍,给予参考;(4)教学音响部分:是指结合欣赏和学生手工作业时进行配乐的录音带。

从日本昭和五十二年编订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这一学科的教育方案是现代教育具有科学性和广义性的综合性教育。日本的美术教育特别强调培养一代具有创造性和为社会实践的智能性的科技人才,并把教育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地位上。日本中小学美术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的,所有的中小学校均设有专用教室和手工操作的专用场所。

中小学每常年的图画手工课程所占的比重又不同,低年级的课节多于高年级的课节。各科比例如下:(1)绘画和雕塑占40%;(2)图案设计占15%;(3)手工占40%;(4)鉴赏占5%。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状况,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这种教育方法与国外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的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急待解决,这个问题各地的有关教育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务必大力支持和扭转过去单一化、机械化的基础美术教育所造成的局面。我们美术教师、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要学习借鉴一切先进国家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对现代美术教育的认识,要做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美术教育的开拓者。

3 重视基础美术教育是培养当代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早在1986年《中國美术报》第48期,介绍了太原三十中学的冀桂连老师在25年的美术教学中,她造就和培养了很多人才,自83年以来,她向全国高等美术院校输送了三十几名本科生和二十几名中专生。在她的教学日记中曾这样写到:在时光的流逝,岁月的蹉跎,感到肩负着从未有过的紧迫之感,她所处在哪个年代因种种原因教育的投入很少,与国外相比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条件很不健全,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仍然面貌依旧,许多具有美术天才的学生才华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反而被埋没了,当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克服了那些世俗的偏见,想尽了各种办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利用早晚上、星期天和课外美术培训班来培养学生。

本报同时介绍了邯郸八中安成元老师在学校开办了美术职业高中,他担任班主任和美术的教学工作,80年代后通过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和教学实践中曾多次创办业余高考美术培训班经他所培养近百名美术学生中参加美术高考的33人中,17人被录取(全校高教录取18名,美术班就占了17名),这就是当时的美术教学改革所出现的成果。进入21世纪的今天象冀桂连、安成元这样能作出成绩的美术教师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毫无疑问,良好环境的创设和科学的教育理论,在艺术教育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进行创新性美术学习的保证。美术教师不仅要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而且要在基础教育中使学生能得到全面谐调的发展,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已是时代赋于我们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冯天.当代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 姜长友.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2012(6):231.

[3] 李易栗.小学美术教育应侧重什么[J].甘肃教育,2003(7):93.

作者:刘利敏

第二篇: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摘 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是中职美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艺术科目,本文探讨了美术基础课的现状和提高中职美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给我国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是,学校教育受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改革中职美术基础课教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职 美术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学校课程设计必须以培养出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种人才为原则,从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中职美术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逐步被边缘化,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提高美术基础课教学质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程改革意识淡薄,缺乏创新与动力

因为缺乏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的压力,许多教师对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与课程改革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一部分美术教师即使有想法,却因为缺乏能力、氛围和指导,所以不知如何具体实践,从而导致教师难以用科学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开发思维与创新学习方式。

2.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由于教材选择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或学生不重视等因素,课堂上,学生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不考虑具体情况,一直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更觉得课程单调乏味。教师这种“老调重弹”的方式,使学生难以感受到课堂的新鲜感。所以,我们要顺应形势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过于偏重理论的做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3.课时不足、教材缺陷

较多中职学校为了顺应时代趋势,对电脑设计课程提高了要求,从而减少了美术设计基础课的课时量,加上教学中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统一美术教材,其理论难度比较大,导致学生的美术基础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许多学生毕业工作后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甚至无法胜任工作,这引发我们对这一个问题的思考。

4.教学条件严重制约了课程开发与改革

教学条件是制约改革的重要因素。教学条件包括物质方面和时空方面。具体问题体现为科研经费的缺乏,家庭拿不出或不愿拿出部分资金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课时量的紧缩。此外,即使教师愿意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践研究活动,学校大多以安全方面考虑加以拒绝。

二 完善中职美术基础教学的对策建议

1.学生的思想认识是重要前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第一位,优秀设计师的必备条件就是具备对美的鉴赏力。正确的审美意识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美术基础教育正好能为学生纯洁的心灵提供养分,培养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有效地实施美术基础教学,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作为中职美术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并且能意识到除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启发和增强学生多元化的美术设计思维。

2.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激励方面:(1)激励学生参观多种美术展览,让学生从好的美术作品中获取营养和动力。(2)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作大赛,让获奖的学生得到奖励,学生既能竞赛中得到锻炼并增强自信心,也能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找到自己发展方向。(3)为参加艺术节等活动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加分,以此鼓励。

教师激励方面:(1)引进专业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2)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如提高待遇、提供多种深造和晋升机会。(3)定期开展教学成果展览,在教学方面有顯著贡献的给予奖励,让教师把上好美术基础课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以此促进教学的长远发展。

3.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探究能力。(2)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操控能力。好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双方的互动下进行的,在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上,一名美术教师如果能掌控课堂互动教学,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倍增。(3)教师自身的教学观。正确的教学观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美术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还要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地传授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实操技能、发展学生潜在智力、培养学生自身能力、陶冶学生优良品德。

4.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明确,要让学生具有较高的实操能力,实操能力不仅包括学好软件、设计等,更重要的是一种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是美术基础的应用,包括素描、速写、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所以,结构、空间、比例、对比、均衡、疏密、节奏、色彩冷暖对比、大小色块比重、明暗强弱对比、轻重色量、软硬粗细、尖锐方正等这些基本规律与美学元素必定是中职基础教学需要把握的基础。

总之,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要适应时代需求,学校要有效整合美术课程资源,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为中职美术基础教育的发展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陆机彬.探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

[2]金君.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3

[3]杨茜.中职美术中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12(12)

[4]余劲松.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4)

[5]葛英颖.运用信息技术改革高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4)

[6]张春梅.浅谈高职建筑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7]邢伟.Wiki平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8]朱岸静.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9]王群.美术基础课程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角色转换和设定[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10(2)

〔责任编辑:范可〕

作者:邢炜妃

第三篇: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摘要:美术课程本身从特点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这种特征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元素与美术基础课程的融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所探讨的民间美术,就是一类带有显著的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元素类型,将两者实现有机的融合,必然会对高校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本文主要就民间美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校美术基础;应用价值

引言:

民间美术的命名,主要是由于其美术元素和资料的来源统一来源于民间,这种美术形式的形成,是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和提炼后表现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洁净。相对与高校中模式化的美术教学状态而言,民间美术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通过科学的路径实现民间美术与美术基础有机融合,可以将民间美术中的精华吸收到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一、民间美术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民间美术,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和学术性的概念类型。其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其内涵的角度来说,民间美术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我国,民间美术实际上是一种来自于劳动人民的,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而形成和创造出来一种以视觉形象为表现的艺术形式。从其性质上来讲,民间美术实际上是美术形式出现和发展的初期,形成的一种美术概念的雏形。从其地位上来讲,民间美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其来源上来讲,民间美术,是出自劳动人民之手的一种几何的群体智慧的艺术形式。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一)自发性和传承性

自发性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这种美术形式是来源于普通劳动人们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相关的美术作品中,也体现和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社会关系。这种自发性的来源,有利于保持住民间美术这种艺术形式的纯洁性和质朴性。使其美术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更多的生活原型,且都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真情实感的反映。且在具体表达的内容中,也更加直接和鲜明,可以使人在美术作品中真切的感受到劳动人民饱满的感情和情绪。而传承性质的由来,主要是由于其具体的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都是从劳动人民的家庭中由掌握这门手艺的老一辈人通过教授和传播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和独特的个人色彩。

(二)夸张性和变形性

除了还原和反映真实生活的民间美术来,在作品中融入夸张和变形的艺术造型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夸张和变形,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和丰富性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现。且更能够突出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民间美术的这一特征也是在剪纸和年画这种形式的载体中得以体现的。为了鲜明的表现出剪纸和年画中的艺术形象,在夸张变形的处理上,通常会将造型中的主体的头部或脸部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描绘,以期通过这种手法将人物或动物形象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

(三)显著的象征性情感表达

民间美术造型的具体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显著特征,其美术表达的形式可包括多种类型的内容。且从其美术创作的出发点来讲,多是为了表现一种祈祷幸福、安康、祝愿生生不息的一种美好愿望。可见,民间美术作品中也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情感。

三、基于民间美术构建美术基础课程的途径

(一)结合实际整合教学资源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选择具有可行性的民间美术课程单独开设供学生进行学习,在众多的民间美术课程中,以剪纸、年画这种取材便利,课程讲解操作简单的课程为主要选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中获得更多的美术学习和创作的灵感,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在美术创作上的思维发散能力。在有了对于民间美术课程的接触和学习后,学习美术基础中的素描课程这种同样是对人物或者实物的细节进行刻画的课程时,学生就可以在审美感受和体验上有所借鉴。

(二)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应当对美术基础课程和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最终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观察组,找出其中存在内在联系的切入点,在对两类课程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应当将二者融为一体去进行整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任务设置,从而将民间美术与美术基础课程从各个环节上完成衔接和融合。这既能够促进民间美术在美术基础课程的讲解中发挥启发和延伸的作用,也有利于民间美术课程体系在设置和规划时参照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美术基础课程,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过程,选择一个适当的教学模式,是提升两者融合和借鉴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而将更加具有自由性和随机性的民间美术的传授和传播方式适当的融合到基础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出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转变和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最后,美术教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这里所指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了专业画室、绘画材料和资源以及相关的作品素材展示。

四、结束语

总之,民间美术的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精华部分,基于美术课程学习注重创造力和发散性的特点,在进行基础美术课程教学时,适当地融入民间美术的资源和素材,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工,黄绍泓.土家族民间美术在地方民族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8(02)

[2]吴从瑞,江文淼.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现代传承[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范鲁杰.浅议民族民间美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24)

[4]王怀儒.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7)

[5]黄洋.试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5(15)

[6]馮美玲.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J].文学教育(上). 2016(10)

作者简介:

刘宇(1981.9—),男,汉族,籍贯:辽宁大连人,现任教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 :美术学,学历 :硕士研究生

作者:刘宇

第四篇: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探究

摘 要: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并非主课,学生对素描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中职美育教育开展受阻。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美术素描基础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其次解析了当前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提升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以为中职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

中职院校中设置的美术课程中包含有素描基础课程,中职院校学生有必要掌握基础的素描绘画能力,实际上素描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协助中职院校学生获得必要的生活及工作技能,所以,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忽视美术素描基础课程。

一、中职美术素描基础教学模式改革要求

在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中长期受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系统的影响,把重点放在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上,在对教学方式的制定和安排上,主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主线。缺少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把素描当成一种为其他课程服务的训练。这已经严重阻碍了中职院校对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中职院校进行素描课程的改进,必须要提到日程上来。只有改善目前的素描教学模式,才可以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思维方式。中职美术教师应创新素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当前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美术教学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负责讲解绘画知识,学生记录,然后动手实践去画画,教师再进行批改,这种教学模式从美术基础知识出发,帮助学生构建美术的绘画方法,学生绘画的时候一般都是仿照教师的技能,缺少自身独立的思考,制约学生绘画技能的提高,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力与刻画能力

(二)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把握不够准确

中职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也以技能训练为主,认为美术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用处不大,了解一下即可。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再加上处于心理转型期的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难以真正展开。一些教师对于中职美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够准确,使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学生离开了美术教材,就无法表述美术概念、美术理论等相关美术知识。

(三)学生对素描重视程度不高

中职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也以技能训练为主,认为美术知识在将来的工作與生活中用处不大,了解一下即可。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再加上处于心理转型期的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难以真正展开。

三、提升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增强美术素描知识针对性

在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应从素描基础知识入手,拓展素描资源,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指导学生观察并解读素描资源。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更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另外,对素描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层次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过程。在素描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艺术积淀不够,往往难以把握画面的整体感受。和其他绘画形式一样,“点线面”是组成素描画面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在绘画课程中表现出来的“点线面”构成意识,对学生的“整体思维”进行充分的引导。要帮助学生在画面中选取适合的角度、找准构图点,从整体上把握素描艺术的刻画深度。帮助学生从定点、构图、上调子、分明暗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的区分素描作品的发展层次。并通过示范课、视频讲解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肖像、几何等相关知识,更好的把握素描几何形体、人像骨骼肌肉中包含的透视关系。使学生不被画面中的细节所牵绊,提高学生的“全局意识”,掌握科学的素描观察技能。

(二)改革美术素描基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中职院校素描课程实施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放在首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观察、研究描绘对象。其次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其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想要让改革所达到的效果落到实处,首先要详细地策划课程,分清主次,合理地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而且还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探索艺术的习惯,并能学以致用。在课程设置改革的过程中,同时要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1.项目教学法。在实施教学期间,教师要对当前学习时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明确各个时期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与之对应的绘画项目,通过一幅素描作品的构思、构图、起稿、刻画、画面调整、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各个步骤的完整练习,逐步掌握素描的造型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项目,来完成对学生的素描创作能力的培养。

2.信息化教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优秀素描作品、教学视频,这能让学生体会和分辨一副优秀的素描该具有何种特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可以为学生对于自己要描绘作品的类型以及表现手法提供借鉴的依据,使之更全面地了解素描、学习素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在改进中职院校素描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最后一点是要修正课程的评价系统。在传统教学的评价系统中,对于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基础形体塑造的准确性的掌握,不能够体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所以在对以往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时,要实现多目标的评价。一幅素描作品的优劣不仅仅是形体塑造的完整,还有更多的主观情感因素,素描课程的目标不单单是形体塑造,应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持。在对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评价系统来适应现代美术类专业教育的需求。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育具有重要地位,素描是任何绘画与艺术的起点。因此,教师要结合素描教育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创新,逐渐提升其审美能力,促进中职美术教育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智.中职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分析[J].艺术科技,2016,29(04):417.

[2] 顾逸超.中职美术专业素描实践性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278.

作者:谢洗

第五篇: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探讨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课程当中,基础绘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们教授绘画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动手绘画的能力。关于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们对于绘画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趣,进而一步步引导初中生的审美观。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对多种教学手段加以运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和审美观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

美术做为一种艺术性质的学科,不单只会表达出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性,另外其还有非常重要、非常强大的实用价值,鉴于这一层面,对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做出一定的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基础绘画教学包括的内容有素描、色彩和速写,这三方面主要培养了学生绘画技能、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每一名同学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辅以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教学技术有机结合,以期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1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新特点

以往传统的初中美术绘画教学课程多为满堂灌,也就是直接统一的向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灌输,所有学生接收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学生的任务单调简单,并且目的明确,即应付考试,学生只需听懂老师的讲解并能做简单的绘画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是敷衍了事性质的。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初中美术教学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教师不单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可以针对性的为每一个学生制作教学方案;另外,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开展美术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基本上摒弃了以往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教学的倾向,这一举动表现出其更加重视绘画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初衷相一致,譬如说,已有相当部分的美术老师在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前,会鼓励学生大胆的凭借自己的想象以及对客观事物上直观印象,首先做出一份绘画作品,并且这一由想象力和直观印象所做的作品可以借由多媒体辅助完成,继而再向学生进行相关注意知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自然更加透彻;还有,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现今更多学校和老师更加注重基础绘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老师们多都注意到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突破了课堂讲解的局限,更多的是将学生带出去,贴切真实生活去体会社会、感受自然,感受美好的风光。

2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具体探讨

2.1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做到因材施教,首先需要初中美术教师做好学生的工作,认识到学习的积极性在美术基础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步步深入的了解学生,继而才能具体施展因材施教,培养出学生绘画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美术老师要走进学生之中,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根据学生彼此之间的素质潜质差异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就是强调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当前水平的差异设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老师要允许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各个学生有专属自己的发展区和发展空间,教师使其掌握到最为基本的绘画教学,从而为以后的艺术个性发展打下铺垫;除此之外,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关键就是教师要注重对学习氛围的营造,自古以来就有佳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身上普遍有的性格特点多为耐性差、活泼好动,然而美术中的基础绘画有要求学生能够反复的进行描画和观察,如此一来学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一方面,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将紧绷的情绪缓解,类似将画家的小故事、带领学生参观建筑、实地写生等,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2.2 示范教学,提高学生直观感受

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具体教学中,尽管老师已经非常认真卖力的向学生讲解了具体的绘画原理,但是学生收到的效果大都比较一般,甚至一知半解,导致在实际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做到得心应手。这就说明了用语言来说明非常抽象的画理是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單纯靠语言讲解的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欠缺的,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非常难,因此,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加注重示范教学,这样做的好处即是更易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直观的感性认识,学生会容易获得基础绘画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示范性的教学,教师要边用语言讲解,便做出示范的绘画,使得学生既要有理性的认识,又有感性的认识,在自然而然中掌握绘画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3 综合评价,做好作业批改工作

综合评价要注重两方面内容的评价内容,一是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二是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许多具体的情况上,类似面批、互批以及学生自批等,师生之间共同制定出一个公平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按照这一评价标准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的一个评价过程学生真正做到了主体部分,长此以往,学生的眼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评价内容丰富化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措辞,以往教师只是在学生作业上圈圈点点,学生并不知道应当朝什么方向做出改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品的具体表现做出中肯的评价,表达出哪里比较棒,哪里怎样做就会更完美等类似评语,学生由此就可以做到修改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既要达到使学生们心情放松的目的,还有使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教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对于没美得感受以及相关的表现能力,特别是基础绘画老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美术教学课程中,美术老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鼓励他们要敢于不断地挑战自己,使初中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对未来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总之,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意识到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并重视到这一学科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明祥.浅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129-130.

[2] 乔颖慧.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分析[J].新校园 学习版,2012,(10):191-192.

[3] 崔彦彬.关于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3,(05):147-148.

作者:陈巧

上一篇:农业工程技术论文下一篇:毛泽东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