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狐狸和乌鸦教案

2022-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狐狸和乌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苏教版狐狸和乌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和乌鸦》教案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大渡口中心校 李仁豹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

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全班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二、探索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了解读书情况。

①谁敢说自己读得最好?请读一读。

②谁能诚实地说自己读得不太好?站起来读一读,请大家帮助你读好课文。

3.再朗读课文,思考: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①谁能用3-5句话说一说发生的事情?

②谁能用1-2句话说一说发生的事情?

(二)创设情境,感悟意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指认“窝”“洞”,理解“窝”“洞”“邻居”。

2.学习第

2、3自然段。

①既然是邻居,就应该好好相处。狐狸是怎样发现乌鸦的肉的?又是怎样想把肉弄到手的?请轻声读第

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②谁愿意说一说思考的结果?

③哪句话写乌鸦心里高兴?找出来读一读。它高兴

什么?

④狐狸看见乌鸦叼着一片肉,它想到了什么?是从哪句话上看出来的?

3.学习第4-7自然段。

①狐狸是怎样哄骗乌鸦的肉的?请听录音,数数狐狸对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都说了什么?

②指名读狐狸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这样问?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③第三次,狐狸又说了什么漂亮的话,使得乌鸦竟得意地唱起歌来?

联系实际情况想想,狐狸说的这些话和事实一样吗?是一些什么样的话?

④教师小结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一个同学扮演狐狸,一个同学扮演乌鸦表演课文内容,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⑤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结果。

三、拓展

1.请说一说学习本课后的想法。

2.同学们,乌鸦被骗走肉后它会怎样想?你们想对乌鸦说些什么话?

3.复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 狐狸和乌鸦

你好

不做声

孩子好

看了一眼

羽毛漂亮嗓子好

得意地唱

(狡猾)

(虚荣)

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传统的寓言故事。它讲了狐狸故意奉承乌鸦,从乌鸦嘴里骗取了肉。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读者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设计,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入新课教学。在教学的进程上打破了逐节学习的套路,而是直观地从狐狸如何行骗的入手,抓住描写狐狸言行的词句,理解狐狸三次说的话,明白狐狸的狡猾。

狐狸三次说的话,是理解的关键,但深入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确的、准确的朗读基础上的。指导学生读好这三次话,先要读准音,读通句子,明白说了写什么,研究为什么这么说,再结合狐狸说话时的表情,体会它的心理,从而正确理解故事的寓意。

在朗读狐狸的三次奉承话时,我先利用媒体进行醒目显示:先由学生自读,读通句子,扫清阅读的障碍;再让学生知道狐狸是先装成很有礼貌的样子,向乌鸦问候,“眼珠骨碌一转”,“笑着说”;继而亲热的问候它的孩子,最后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动听;并竭力怂恿它“唱几句”。随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去感悟文中的含义所在。再让学生跟着媒体画面试着复述课文,

最后进行演一演。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感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寓意。

课文要求能续编课文,这是一个很好的能体现学生学习、理解程度的方式,更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和丰富学生语言的好机会。在说话的训练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是 “你有什么话对乌鸦说?” 二是想象: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一片肉,这时狐狸又来了——前一个说话练习为后一个练习作了铺垫。学生把自己理解的寓意运用在对前一问题的回答中了,因此,在展开想象续编课文的说话环节中,学生就不会毫无方向,这样有铺垫的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思考、组织和表达。

第2篇:苏教二上狐狸和乌鸦教案(第一课时)

11、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2.借助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积累词语。如“一棵大树”、“眼珠一转”等。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突破:多种渠道学习生字字音并积累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好朋友。它们是谁呢? 出示词卡:狐狸(贴图:狐狸)

(1)谁能读准他的名字。(2)“狸”单独读第二声,谁来读?(3)在这个词里读轻声,齐读。

出示词卡:乌鸦(贴图:乌鸦)读词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狐狸和乌鸦可是故事的两位主人公。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读了故事就会知道的,请小朋友轻轻地把书翻到62页。

(一)自由读全文

读书之前,老师想提醒小朋友做好两件事,小耳朵可要仔细听! 1.标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查读词语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个)

2.检查二类字的读音。(课文中有一些生字宝宝急着要和你们单独见面,谁能读准它的字音。)

Piào liù quâ pãi 漂 溜 雀 赔

3.读准含有二类字的词语。(生字宝宝真淘气,又来到词语中,还能认识吗?) Piào liù quâ pãi 漂 亮 一溜烟 麻雀

赔着笑脸

(1)自由读 (2)教师指读

4.出示四字词语。(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等着咱们去读一读呢) Zhū zhuàn mãi liú 眼珠一转

没有回答 直流口水 Pãi liǎn yáo yɑo

赔着笑脸 摇摇尾巴 唱了起来

借助拼音自由读、去拼音读词语、想象画面读、个别分角色读,两边比赛读。 5.文中出现了很多的“一”,他们的读音有变化。什么变化? 一棵大树 看了一眼 一开口 眼珠一转 一片肉 一溜烟

(1)第一排词语中的“一”读第四声,第二排词语中的“一”读第二声。 (2)你发现这些词语都和谁有关系?从这些词语你可以感受狐狸怎样? (狡猾,聪明)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读准了生字新词,我们的主人公登场了。

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 出示:乌鸦

(1)记字形:你想怎样记住“乌”? (鸟字少一点表示全身浑黑找不到眼睛了) (2)给乌组组词吧!(乌黑,乌云,乌龟) 2.过渡:嘴里—— 出示:叼着一片肉

(1)读词语。 (2)肉这个生字要读得准。(3)我们来分析一下吧!(里面的撇点撇点就像是骨头)(4)也来给肉组组词!(鸡肉,牛肉,猪肉)

3. 自由读第1自然段。

小朋友看,刚刚我们读的两个词语又到第一自然段当中了,小朋友一定能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5自然段

1.过渡: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直流口水是什么样子呢?谁来做一做?(再出示图片读好词语)

2.解释“直”的意思,选一选。

3.接下来狐狸会对乌鸦说些什么呢?乌鸦听了之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小朋友在2—5自然段中找到狐狸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找到乌鸦听后的反应,用波浪线画出来。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三次)

(2) 逐步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话,和乌鸦三次的反应,指导将句子读通读顺。

(三)学习6自然段

1.最后结果怎么样?谁来帮我们读一读最后一段。

四、结合全文,概括特点

1.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又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 2.狐狸到底是狡猾还是聪明,乌鸦是爱听好话还是笨呢?咱们下节课再讨论。

五、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再出示生字“差、句”,齐读。 2.教学书写“差”。

(1)记字形;(2)教师强调关键笔画“长撇”;(3)书空笔顺; (4)教师范写。(5)学生描红、临写。 3.再教“句”(同上) 3. 展示、评价。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再试着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11.狐狸和乌鸦

乌鸦图

大树图 ?

狐狸图

第3篇:狐狸和乌鸦教案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龙新中心小学 王子席

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狐狸说的三次话及乌鸦受骗上当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看,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狐狸读轻声) 介绍狐狸、乌鸦。

2、读课题 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一

1 只长相丑陋,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乌鸦。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教学过程

1、学生读课文

师:好,孩子们,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读书了解,注意老师对你的读书提示。

(课件出现:读书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

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一”的变调

师:看来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老师考考你,如果你能准确读出下面词的字音。

3、再读课文

师:我听了,发现大家都能读准字音,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词再回到课文中去,我想邀请咱们这个大组同学和我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和一组学生一起读书。

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知道狐狸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4、师;请同学们看图,此时的狐狸正在森林里找食吃。馋得直流口水的狐狸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插图二,指导观察。

2 师:狐狸是否如愿了?引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乌鸦一开口,狐狸就得到了肉,为了这片肉狐狸骗了三次才骗到,他到底是怎样骗到的呢?

三、学习三次对话,感受不同的形象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

3、

4、5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课件出示)

1、生自由读书划句子。

师: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有什么反映?

2、反馈交流

3、学习对话

板书:第一次 您好吗? 指导朗读: 师:为了弄到肉,她非常有礼貌的跟乌鸦打招呼呢!(指名读) 师:亲爱的,一般用于亲密的两个人之间,这里狐狸对谁说的?因为他想( ),谁读? 师:您是表示尊敬,狐狸对乌鸦尊敬,因为他想( ),谁读? 当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眼珠一转,他对乌鸦说( ),谁读?

师:不仅你们知道狐狸的心思,乌鸦也知道,你们看,乌鸦没有回答(板书)。

3、过渡:狡猾的狐狸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想知道他的新计谋?

3 板书: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吗?

师:如果说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打招呼,那么第二句话就是关心了,这句话狐狸关心谁?谁读?

面对别人关心自己的孩子,天下做父母的,哪有不动心的,你从哪里看出乌鸦动心了?(看了一眼)

如果你是狐狸,你能让高高在上的乌鸦看你一眼吗?谁读? 师:乌鸦虽然动心了,还是对狐狸有戒心,一起读?

板书: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两次对话?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是叼着一片肉的乌鸦,叼起肉来吧!老师来演那只馋狐狸。

(师生共同表演) 表演结束后:

师:请你们把肉放下,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生:一开口说话肉就掉了。

师:第一次不说话,第二次为什么看了狐狸一眼呀? 生1:因为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

生2:狐狸说的话太好听了,要不是叼着肉,早就跟他说话了。„„ 师:尽管乌鸦只看了一眼,狐狸就心中窃喜,他想:离吃肉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又说了第三次话。它是怎样说的?谁来用甜甜的声音读一读?(教师指名,学生读。)

4 学生读后,第三次狐狸又是怎么夸乌鸦的呢?

板书: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师:这时乌鸦怎么样? 生:得意极了。

师:学生回答时。板书:得意极了 师:同学们还想不想演狐狸和乌鸦的话? 生:想!

师:那就请左边的同学叼起肉做乌鸦。请右边的同学演又馋又狡猾的狐狸。老师读作者的话,看谁演的好。 学生表演第

四、五自然段。

1. 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有一身黑色的羽毛,狐狸却夸乌鸦的羽毛漂亮,乌鸦的羽毛真的比麻雀漂亮吗?请看图,你觉得谁漂亮?

2.人们通常把讲不吉利的话的人叫做“乌鸦嘴”,说明乌鸦的叫声很难听。我们来听一听还有乌鸦的嗓子真的像狐狸说的那样好听吗?。你爱听吗?

3.看来狐狸说的是假的,这是在骗乌鸦。板书:骗 说假话来骗人这就叫做:奉承。读词。

4、师:那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好听的话? 生1:为了骗乌鸦开口说话。

生2:乌鸦开口说话,肉就掉下来,狐狸就吃到肉了。

师:唉,傻乌鸦还是上当了,我想,如果当时咱们小朋友在场,提醒

5 提醒他,也许他就不会上当了。

师:可惜呀,你当时不在场,乌鸦还是上了狐狸的当。乌鸦上当受骗了,心情怎样?

生:难过、后悔、伤心„„

师:乌鸦因为听什么样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这句话。(课件出示:“乌鸦喜欢听 ,上了狐狸的当。”)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平时不能光爱听别人的好话和夸奖。

生2: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呀,不要光听好话而上当受骗。 师:看来,同学们是不会再上当受骗了。老师很高兴,送你们一句名言(课件出示)(“闪光的东西并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生一起读名言。 板书设计 :

狐狸 和 乌鸦 (骗) (上当)

您好吗?

没有回答

您的孩子好吗? 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得意极了

第4篇:狐狸和乌鸦教案

狐狸和乌鸦

教学内容:

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只喜欢听好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感悟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只喜欢听好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分别是谁,认识吗?(狐狸和乌鸦) 狐狸到底是怎样吃到乌鸦嘴里的肉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狐狸和乌鸦》。(板书:狐狸和乌鸦)

二、 朗读感悟,合作探究 ⒈学习课文第

1、2自然段。 ⑴教师范读。

⑵分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①乌鸦叼着肉,狐狸看到肉,它们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 乌鸦很高兴,很得意;狐狸馋得直流口水,想吃到肉。 ②狐狸为什么要骗乌鸦嘴里的肉?

狐狸也是出来找吃的,看见乌鸦嘴里的肉,馋得直流口水;而乌鸦在树上,狐狸只好用骗的方法。

⒉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重点探究狐狸是怎样骗乌鸦的?

⑴指名分别朗读3~6自然段。

⑵想一想,议一议:狐狸的狡猾表现在哪里? ⑶全班讨论,课件出示: “亲爱的乌鸦,您好啊!”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啊,亲爱的乌鸦,我觉得您真美!您的羽毛像缎子一样闪闪发光,森林里没有哪只鸟比您更漂亮!我听说,您的歌喉美妙动听,只是,我从没听您唱过。多想听到您的歌声啊,您唱几句吧!”

狐狸说这三次话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第一次装出跟乌鸦很友好的样子;第二次明知故问;第三次故意吹捧乌鸦,诱使乌鸦上当。

⑷指导学生朗读课件出示的句子。 ⑸面对狐狸的问话,乌鸦有没有反应?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没有做声,第一次不做声,表示不相信;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做声,说明已经有点动心;第三次得意极了,唱起歌来,说明乌鸦经不起奉承,上了当。

⑹乌鸦为什么最后又开了口? 因为它爱听奉承话,所以上了当。

⑺指导朗读。

从乌鸦的表情、动作,体会乌鸦爱听奉承话,用不相信、将信将疑和得意极了这三种不同的语气朗读有关乌鸦的句子。

三、 朗读体验,揭示寓意 ⒈齐读课文。

⒉提问: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爱听好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四、 拓展活动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发挥。

五、 课堂小结

从乌鸦被骗这件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 板书设计

狐狸和乌鸦

第一次:亲爱的

您好啊!

不做声

第二次:亲爱的

您的孩子好吗?

看了一眼,还是不做声 第三次:您真美

羽毛发光,歌喉美妙动听

得意

哇„„

(狡

猾)

(爱听奉承话)

第5篇:《狐狸和乌鸦》教案

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规范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2.领会角色的动作、表情和神态,并会合作表演。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在合作学习中探究乌鸦受骗的经过。 难点:

体会狐狸对乌鸦三次骗肉时的表现和乌鸦在狐狸一次又一次奉承下的一些得意表现。从而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词语卡片

小黑板

乌鸦和狐狸的图片以及头饰

教学过程 :

一.预习导学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直流口水

眼睛一转

摇摇尾巴

没有回答

刚刚开口

唱了起来

2.质疑:(1)第一排词语都是描写谁的?你觉得狐狸怎么样呀?

(2)第二排词语都是描写谁的?你认为乌鸦喜爱什么?

3.导入

(出示动画课件)

(边指图边说)乌鸦站在树枝上,狐狸在树底下馋得直流口水,狐狸有了什么想法?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一个站在树枝上那么高,一个又在树底下那么低?狐狸怎么能吃

到乌鸦嘴里的肉呢?接下来呀,我们来好好的研究研究课文,找出其中的秘密。

二.合作探究

1.探究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过渡:狐狸为了想吃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说了好多甜言蜜语,乌鸦每次也露出了不同的态度,细心的同学们到课本里找找吧! (1)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扳) ①用“﹋”画出狐狸的话。 ②用“__”画出乌鸦的句子。

学生自读2——5自然段,读读、找找、画画。 (2) 探究:狐狸。

过渡:狐狸一共说了几次好听的话?每次都是怎样说的?把你找出来的句子读一读。(课件显示三次问话。) ①赏析:狐狸。

师: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

"您"表示尊敬的称呼,狐狸为什么称乌鸦“亲爱的、您”? 学生试读。

指导朗读。(提示:应该夸张一点,读出讨好的语气。) 师:第二次狐狸又是动了什么心眼?(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生:因为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那片肉,这是它是假装出来的。)

师:你会读吗?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师:狐狸是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是真心的?

(生:“陪着笑脸”的“陪”。)

师:《字典》的家庭中就有它的意思,咱们去找找吧。 学生翻阅《字典》,理解“陪”的意思。 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指导朗读。(要读出假惺惺的语气。)

师:第三次狐狸的话就更假了,谁来学学看?

指名读。

(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师:这明明是乌鸦的缺点,狐狸却硬说是乌鸦的优点,讨好的语气更露骨了。

指导朗读。

(要读好乌鸦的话就要读出夸张的、赞美地语气。提到麻雀说的话,要带上瞧不起的语气。)

同桌互相读一读。

听录音范读。(提示:特别注意听说麻雀的话。) 齐读。 ②评价:狐狸。

过渡:狐狸一次又一次地讨好乌鸦,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生:得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 师:狐狸的目的达到了吗? (生:达到了。)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学生自由评价。 (3) 探究:乌鸦

过渡:我们知道了狐狸是狡猾的,乌鸦知不知道呢?为什么?找找你画下来的句子读一读。

①汇报。(此处不分先后。)

生:知道。因为狐狸在第一次找它说话时,它没有回答。 生:知道。因为狐狸的狡猾,小动物们都知道,狐狸第一次找它说话,它没有回答,这表明乌鸦不想理采。

生:知道。因为乌鸦只是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乌鸦知道狐狸狡猾,为什么还要看一眼? 生:因为乌鸦喜欢听别人奉承。

师:乌鸦为什么把嘴里的肉丢了?

生:因为狐狸这是在夸乌鸦漂亮,嗓子好呢。) 生:乌鸦最喜欢别人夸奖了。 „„ ②评价乌鸦。 学生自由评价。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过渡:(课件出示)瞧!谁最得意?乌鸦呢? (3)赏图明理。

小组讨论:乌鸦明明知道狐狸狡猾,为什么还会上当受骗呢? 交流、小结:乌鸦爱听奉承话。 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 写一句真诚的话奉告它。 学生写在纸条上。 粘贴在黑板上。 三.运用导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表演课本剧。

选一名男生演狐狸,一名女生演乌鸦。他们分别戴上头饰。 (其中乌鸦在演完之后故意不退场。) 四.拓展导思

1.乌鸦丢掉叼着的肉,原因是什么?

2.学习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狡猾

狐狸

乌鸦 馋

很高兴 您好

不作声

孩子好

看了一眼

羽毛漂亮 嗓子好

得意 唱 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上当

受骗

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很有趣的寓言故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我在预习案中做了大量的调整。一些我设计好的问题基本去掉,变成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因此,有的学生很活跃,有的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我又在一些过渡的语言上下了功夫,比如: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一个站在树枝上那么高,一个又在树底下那么低?狐狸怎么能吃到乌鸦嘴里的肉呢?接下来呀,我们来好好的研究研究课文,找出其中的秘密。这样一说,学生觉得自己可以当“小老师”了,积极性一下子就高起来了。当然,在我的预习案中也还有不足的地方。学生在识字、写字这方面时间太少。不符合低年级的识字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

第6篇:狐狸和乌鸦教案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体会狐狸是怎样骗到肉的,乌鸦又是怎样上当的。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对寓言或寓言中感兴趣的人物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指导学生理解狐狸对乌鸦说的话及乌鸦三次听后的不同表现,懂得乌鸦是如 何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

3.理解课文的寓意。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对邻居,一个是在树上的乌鸦(出示课件,找学生说说它的样子);另一个是在树洞里的狐狸(出示课件,说说对它的印象)。今天,他们两个又凑到一块,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板书:狐狸和乌鸦)学生书空课题。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68页,认真读一读吧。读之前看看老师给你的读书小提示。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

1、(出示读书提示)

(1)读第一遍时在课文中划出课后生字。 (2)读第二遍时标出课文段落序号。

2、出示生字词。

(1)自由带拼音读一读。(2)去拼音读。(3)开火车读。(4)齐读。

3、出示“一”的变调。

过渡:看了同学们读的时候都能够提醒自己将字音都正确了。那么现在我们将他们带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把他们读的很有感情的,不信就拿起书来试一试吧!

4、你在这篇课文中标出了几个自然段?(6)

三、走进森林,了解前奏

1、 老师想邀请一大排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哪排的同学愿意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水平呢?

2、其他同学老师也要交给你们一项任务,你们要一边听一边思考,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3、谁知道狐狸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4、已经饿了好几天的狐狸突然看见乌鸦嘴里的肉,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5、狐狸想着想着,嘴里就不自觉的流出了口水。谁来当当这只馋嘴的狐狸,读读这句话——狐狸馋得直流口水。(指导朗读)

四、学习三次对话,感受不同的形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二)通过读,大家发现狐狸和乌鸦有几次对话?再读三次对方,读的时候,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听后相应表现的句子。

(三)反馈交流

(四)学习第一次对话

1、出示: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为了弄到肉,他非常有礼貌地跟乌鸦打招呼呢!

2、指导读 点红:亲爱的

师:这个词一般用在亲密的两个人之间,我们会说亲爱的妈妈。这里是狐狸对谁说?因为他想---------------------谁来读? 点红:您

师:课前,同学们和老师呼礼的时候,对我用了您,表示对我的-----尊敬,狐狸对乌鸦这么尊敬,因为他想-----------------------谁读? 师:当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他对乌鸦说-------指名读 当狐狸看到肉很馋的时候,他对乌鸦说----指名读 当狐狸看到肉馋得直流口水,他对乌鸦说-指名读

当狐狸看到乌鸦嘴里一片肉,眼珠一转,对乌鸦说--------------------指名读

3、看到他眼珠转了吗?谁再试?为什么狐狸的眼珠一转?你怎么理解的啊?

谁轻轻地告诉我?狐狸想到什么办法了吗?于是,他亲密地对乌鸦打招呼说----- 指名读

4、出示:乌鸦没有回答。

师:不仅你们知道了狐狸的心思,乌鸦也知道了,你们看,乌鸦没有回答。

5、面对别人的问好(板书:问好),乌鸦没有回答(板书:没有回答)。 过渡:狡猾的狐狸一计不成,有心生一计,想知道它的新计谋吗?

(五)学习第二次对话

1、出示: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师:如果说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打招呼,那么第二句话就是关心了,这句话里狐狸关心谁?狐狸是怎样关心乌鸦孩子的?谁来读?

2、出示:乌鸦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面对别人关心自己的孩子,天下做父母的,哪有不动心的,你从哪看出乌鸦动心了? 板书:关心 看了一眼

3、指导读

师:尽管乌鸦只是看了一眼,狐狸就心中窃喜了,他想,离吃肉的日子不远了。 你们是站在树下的狐狸,谁能让我这只站在高高树上的乌鸦看他一眼呢?指名读。

你发现了什么?狐狸为什么赔着笑脸说?谁再读? 狐狸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谁再来读? 乌鸦虽然动了心,还是对狐狸有戒心,一起读。 过渡:就这么一句关心的话,打动了乌鸦,乌鸦便看了他一眼,放松了警惕,狐狸好高兴啊,他又想了一个主意,想知道吗?

(六)学习第三次对话

1、出示: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唱歌真好听,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师:大家看,狐狸这次说了这么长的话,一共有两句。

2、同桌互读,讨论:这次狐狸想了个什么主意?第一次狐狸问候乌鸦,第二次关心乌鸦的孩子,这次夸赞乌鸦。

3、指名读地一句

师:狐狸夸什么了?不和孔雀、百灵鸟比,他和谁比?

出示麻雀图:看了图,大家都明白了:乌鸦的羽毛并不比麻雀的漂亮多少,和麻雀比,可真会说话,谁再读? 点红:真 为了让自己的话显得更加诚恳,谁会读?

4、指名读第二句 师:狐狸又夸了什么? 夸乌鸦的嗓子好到什么程度?点红:真 谁都 谁会读? 这里面狐狸最想说的是哪个词语?(唱歌)为什么狐狸用那么长的句子,惟独就想说“唱歌”呢?乌鸦唱歌真的好听吗? (4) 教师演示课件: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教学提示:引导体会狐狸的用心。)

(5)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教学提示:引导理解“得意极了”并向学生介绍“得意忘形”这个成语。)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乌鸦听到狐狸那么尊敬他,向他问好,又关心他的孩子,现在如此夸赞他,心里是多么的高兴!书上说-----------板书:非常得意 于是就“哇„„”的唱了起来. 乌鸦终于开口唱歌啦, 2

赶紧看课文的第5自然段齐读 这时候,乌鸦嘴里的肉到哪去了?狐狸如愿以偿得到了那片肉 这只狐狸夸了乌鸦的羽毛,又夸了他的嗓子,真话还是假话?板书:夸赞 读词

狐狸是靠什么弄到肉的? 板书:骗 他想了三个主意,终于骗到了肉。这是个什么样的主意呢?(开口唱歌)

3、比较三次狐狸说的话,再次感悟乌鸦上当的原因(随机板书: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

4、引导学生想象:上当的乌鸦此时心情怎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三)小结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乌鸦为什么会上当?你想对乌鸦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1、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2、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五、教学生字。

六、课后作业

孩子们,想想乌鸦的肉被骗走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以《肉被骗走后》为题写一段话。

(七)作业设计:

必做作业:1.抄写生字,扩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选做作业:1.和爸爸、妈妈一起演这个故事。

2.以“肉被骗走后”为开头,续编这个故事。

上一篇:落叶作文600字下一篇:护理质量控制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