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认识分数教案

2022-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认识分数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苏教版认识分数教案

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的科学认识

摘 要: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基于新课改的精神,把握新课改的本质,在教材中设计了旁白,通过旁白实现了对正文知识的补充与延伸,同时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本文阐述了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设计的原则,重点探讨了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的作用。

关键词: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 旁白 设计原则 作用

我国在2004年全面实施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基于新课改的精神,充分把握新课改的本质,基于创新的手法与新颖的视角对高中知识进行了充满艺术性的设计,集中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和必修四中设计了“旁白”,本文针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设定的“旁白”进行分析与探讨。

1.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设计的原则

1.1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设计的总体原则。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基于层次性、兴趣性和基础性三个方面。基于一个核心,多种选择,多个层次。利用基本教学要求这个核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在对核心内容掌握扎实之后,按照需求,进行多种选择,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及最优的发展。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总体设计示意图

1.2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设计原则。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实际上是对正文进行的解说,对正文起到支撑、传承的作用,因此,具有启发性、亲和性和前瞻性。对于旁白的定位必须准确、合理,需要设计在最需要的地方,最关键的地方,通过教材的“旁白”一方面能够实现和正文内容互相映衬,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内容广度与深度的延伸。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设计突出了教材内容的渲染、剖析,从而拓展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旁白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与延伸,启发了学生自我思考的兴趣,加大了学生对知识感知的深度。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的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利用教材的旁白,通过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教材中旁白的设计,要基于对数学发展规律反映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的设计,需要为教师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旁白的设计能够使得教师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2.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的作用

2.1通过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能够对现实中的概念进行诠释,从而使得数学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凸显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通过教材中的“旁白”,使得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能够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世界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与科学价值。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有利于学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中,在第53页的例题5,题设条件“某种储蓄按照复利进行利息计算……”,该例题中出现了“复利”这一概念,对“复利”这个概念,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中给出了如下“旁白”:“复利是将前一期的利息与本金相加,把两者的和作为本金,然后进行下一期利息计算的一种利息计算的方法。”通过上述旁白,对金融术语“复利”进行了有效阐述,从而使得学生明白实际上数学是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的,利用旁白对学生利用数学这一工具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进行引导,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2.2通过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能够对教材正文的核心知识点起到烘托、延伸的作用,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点拨。事实上,旁白的设计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对正文内容进行简单介绍,更不是进行图解说明,旁白实际上是对正文知识的烘托、完善、延伸,对正文知识的隐性、显性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揭示,同时展示正文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追求的愿望得到满足。通过旁白,学生在对知识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完善,有利于核心知识的构建,同时能够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四中的第73页中是关于向量平行坐标的运算知识。一般情况下,设向量a=(x■,y■),b=(x■,y■),(a≠0),当a∥b,那么就有x■y■-x■y■=0;反之,如果存在x■y■-x■y■=0,也有a∥b成立。教材中向量平行坐标运算知识的旁白是这样设计的,如果a=0,因为0和所有的向量都平行,所以x■y■-x■y■=0是成立的,也就是说x■y■-x■y■=0,是a∥b的充要条件,不用对a≠0进行限制。通过上述旁白,对向量平行运算这一核心知识进行有益补充与完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3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具有注释与特殊说明的作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第46页中对对数的运算公式进行介绍时,设计了旁白“本书中除非特殊说明,底数的字母都是正数”。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四中第56页对于向量的介绍中使用了如下旁白:“本章内学习向量均为平面中的自由向量,与起点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与方向和大小有关。”通过旁白可以知道,向量属于自由向量,和有向线段是不同的,与物理中的矢量也不相同。这些旁白对数学教材无疑起到了注解作用。

3.结语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不但使得正文内容生动有趣,而且承载了对知识的发现历程,旁白使得正文知识更加突出、醒目。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的教材,凝聚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同时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补充完善,从而使得教材能够真正凸显我国课程改革的理念,使得新课标下的教材日益完善完美。

参考文献:

[1]单墫.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和数学必修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谢增生.对新课标下高中教材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07(11):38-41.

[3]张琥.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12(8):68-72.

作者:刁仁锋

第2篇: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分数》教案

涟水县成集镇中心小学 邱建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标本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98—10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掌握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丁丁和当当出去郊游的时候遇到和数学有关的问题,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出示大屏幕),你们瞧,他们带来了不少东西,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1)四个苹果怎么分?(每人2个,可以吗?) (2)二瓶矿泉水怎么分?(每人1瓶) 2.谈话:

(1)老师发现你们特别善解人意,每人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蛋糕怎么分呢?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呢?(一半)

(2)是这样吗?拿出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只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

二、新课讲授 1.谈话:

这“一半”今天我们要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就是1/2,像1/2这样的数,在数学上教“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2.观察大屏幕:

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2份)注意看这一半,这是两份中的一份,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怎样写1/2?

写的时候先写短横,在写2,最后写1,想知道他们的名称吗?把书打开到98页,跟同桌说一说。 (板书:

„„ 分数线)

21三、练一练,做一做 1.谈话:

这是蛋糕的1/2,老师这还带来了长方形的纸,长方形的1/2,你能表示出来吗?我们一起看看要求是什么,拿出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自己试一试,把它的1/2涂上颜色。(放音乐一分钟) 2.谈话:

同学们涂好了吗?举起来给我看看,我现在特别想知道你怎么折的?

(1)竖着折;涂上颜色是1/2吗?跟他一样的请举手。 (2)横着折;涂上颜色是1/2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3)斜着折;

思考:为什么折的不一样,涂的都是1/2呢?

总结: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3.谈话:

老师还带来涂色图形,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是1/2,在( )里画“√”。

总结:不管是一个蛋糕还是长方形纸片或者是六边形、四边形,只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四、教授1/

4、1/8„„ 1.谈话: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1/2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几分之一吗?(板书:1/

4、1/

3、1/

6、1/8„„) 2.折一折,涂一涂:

请你用一个图形把你想到的几分之几涂上颜色,开始行动,把第一个作品放到桌肚下。(课件:拿出一张纸,折一折,涂上它的几分之一) 谈话:谁先展示自己的作品,平均4份,涂1/4,平均8份,涂1/8,跟同桌说一说你涂的是几分之一。

总结:要表示几分之一,我们只要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3.比较大小

谈话:手里是圆纸片的请举起来,好的,有1/

4、1/2„„注意观察1/2﹥1/4,看看涂色部分,哪个大呢?(平均2份,其中1份,平均4份,其中1份,平均2份的那1个大,所以1/2﹥1/4,比的是份数,还是其中1份?)我这里还有一张太阳大小涂的是1/8,会比吗?

五、巩固练习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吗?(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下面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 )里画“√”。 3.谈话:

老师这儿有长方形纸片,全部涂上颜色用“1”来表示,注意观察,下面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涂色部分是整个1/3),这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1/6)如果我再取一半涂色可能是多少呢?( 1/12) 4.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5.黑板报《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6.播广告,广告中动态画面让你联系到了几分之几? 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第3篇: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分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6页内容。

教材简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 义,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 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学生估计课间休息时间操场上的人数,用整数表示出来。

2.请学生把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表示出来。 3.回忆三年级时所学的分数知识,并完成下题。

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师在黑板上画1/2和3/4的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及图

请大家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一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汇报交流结果。

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

师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1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

引导比较:第四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答:第四个图形是由6个圆组成的。

指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也可以看作单位“1”。 提问: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1”? 也可以把哪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1”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让生看“练一练”第1题)追问: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作“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2.指导学生经历概括分数的意义。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叫作分数。 提问: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平均分,必须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

(3)结合例1图,分别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再指名回答。指出:这里的“1”不是自然数1,因此要加双引号。

(4)理解分数的意义(出示课件)

板书: 3 →要表示的份数

————

4 →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

谈话: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分数单位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揭示。

板书: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试一试。

在小组中说一说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指名汇报。

追问: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题中的表示几个3526圆形?

3.完成“练一练”。

(1)第1题。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怎样用分数表示的?

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汇报交流,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追问: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把“1”平均分成几份? 涂色部分怎样表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第2题。

分数也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分数吗? 图:

提问:在数轴上,1被平均分成了几份?(6份)每份表示的是多少个(1/6)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说1被平均分成了3份(每两小格是一份),每份表示1/3。

括号里分别填1/6 2/3 5/6。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

(1)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涂色。 (2)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同样是2/3,为什么涂色的桃的个数不一样多?(单位“1”不同) 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1)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提问:17/20有几个分数单位?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1)学生独立填一填。 (2)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练习八”第4题。 (1)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 (2)指名汇报。

指导: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2/3表示其中的几份?

教师要重视困难学生的表述。 5.完成“练习八”第5题。

独立找出每个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说说自己的学习表现吗?

五、板书设计

板书: 3 →要表示的份数

————

4 →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第4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百分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81米。 10081。 100(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引导学生说出:8181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100100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一)教师讲解……像98%、60%、6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自学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3)会读、写百分数。

教师巡回视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有目的的讲评。 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2.全部逐步汇报。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3)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教师写出一个百分数让个别学生读出。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个读作让学生写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同桌互说、互写百分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四十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二十 2.读一读下面百分数

35% 74.8% 56.03% 102.3% 98% 66.8%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2% 15% 120% 98%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4)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5)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5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把一个蛋糕和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的问题,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我并没有直接利用课本例题,而是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分数知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2。进而引出把一些圆平均分,也可以得到分数这一个新的知识。我这样做是想将新旧知识作一个衔接,分圆片比分桃子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然后再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把一些圆看作一个整体在平均分。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然后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我将一个圆平均分与一些圆平均分都在课件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加以比较,它们涂色部分不同,为何能用相同的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再者是通过比较发现今天所学的分数是在把一个蛋糕和一些图形平均分,进而自然而然学会了今天新的知识点。而在讲完今天的知识点后,我再出示教材中的猴子分桃的主题图,让学生在“猴子分桃”的情境中加深对今天所学分数知识的理解,产生应用所学知识的需要,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始终用操作活动来促进学生理解,通过动手操作拿出理解1/2,1/3,1/4等,在这一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体会到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并逐渐在思考中领会分数更深层的意义: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说的练习还不够,课前准备工作还做得不是很充分,看来,要想上一节高质量的课,我们确实要多下功夫,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的收获才会更大。

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就会不断进步,我将坚持下去!

第6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百分数》教学

设计

www.5y

kj.co

m六年级数学《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个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三名队员各自的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通过“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大小。第二个层次,让学生把表中的几个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个层次,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法。再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百分数的进一步学习积累经验。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并学会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交流、表达和比较,从而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的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到百分数的独特作用,从而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深刻领会百分数的意义,特别是认识到百分数为何又叫“百分比”和“百分率”,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收集贴近实际的、生动的百分数材料,力求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过程,力求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增强学生收集、统计、分析、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享受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为此我设计了“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自主交流,建构模型-----合作探究,完善认识----拓展应用,加深理解”这样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表格1:姓名 投中次数 李星明 18 张小华 21 吴力军 37

师:同学们,元旦节快要到了,学校要在举行投篮比赛,现在这儿有3名篮球爱好者的投篮情况统计表。老师要从中选一名选手参加投篮比赛,你会建议老师选谁去参加比赛呢? 交流得出:在不知道投篮次数的情况下,仅根据投中次数无法判断谁投得更准。

2、出示:表格2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0 18 张小华 25 21 吴力军 40 37

(1)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认为选谁去比赛最好?为什么?

①预设A:看谁失球次数少,李星明只失了2个球,所以李星明投得最准。

师: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李星明失了2个球,张小华失了4个球,吴力军失了3个球,这样看来应该李星明去。同意吗?考虑好了吗?不改了。

师:(如果学生不改)按这样的说法,我如果投篮1个,可没有投中,失球数是1-0=1,最小,那么选我去呀?行不行?

师:这说明如果投篮总数不一样,只看投中次数或者失球数都是不全面、不公平的。那究竟看什么呢?

②预设B:三位同学投篮的总次数不一样,要先算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比较。

师:你考虑得比较全面,在投篮总数不一样的情况下,要比较谁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即投中的比率高,这样的比较既全面又公平。

3、出示:表格3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投中次数占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李星明 20 18

张小华 25 21

吴力军 40 37

(1)师:会算吗?谁来口答。随着学生的口答,表格依次显示:9/

10、21/

25、37/40。

(2)师:现在你知道该派谁去呢?自己去比比看。 预设A:化为小数来比较。 预设B:通分来比较。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3)师:老师刚才收集到的只是3个学生的投篮情况,现在老师想挑选得更全面些,让体育委员把其他学生投篮情况也报上来。假如你是老师,你最希望报上来的数据是怎样的?为什么?

生:希望报上来的都是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而且这些分数的分母都相同,这样方便比较。

4、师:是呀,如果这样的话就便于我们比较了。看,体育委员又报了一位同学的数据。

出示表格4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投中次数占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李星明 20 18 9/10 张小华 25 21 21/25 吴力军 40 37 37/40 陈红华 37 31 31/37

(1)师:这时,如果想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的话,你想说什么?

(2)师:是呀,才4个同学呢,况且全班有几十人呢。如果真的让我们通分的话,可行吗?看来问题还是在公分母上。在数学上,为了便于统计与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3)出示表格5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投中次数占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化成分母是 100的分数 李星明 20 18 9/10

张小华 25 21 21/25

吴力军 40 37 37/40

陈红华 37 31 31/37

师:把这4个投中的比率(全部变成红色)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看看能不能做到,化的过程要详细,实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预设A:37/40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分子出现小数行吗? 预设B:31/37的分母与100不是倍数关系怎么化呢? 师:有没有会的?(如果没有,那看老师怎么化的。先把它化成小数,除下来是0.837837……,现在你有办法把它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了吗?

强调:这里要保留三位小数,否则就与张小华的投中的比率一样,都是88/100。

(电脑完善表格,依次出现:90/100、84/100、92.5/1000、83.8/100)

(4)师:现在能不能一眼就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看来,不管怎样的分数都能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且能便于统计与比较。如果公分母不用100,用1000行吗?用10呢?但你觉得在这里,公分母用哪个比较好?

5、揭示“百分数”

(1)师(指着最后一列):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几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相同?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百分数,认识百分数。(板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课题:认识百分数。)

(3)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例如:90/100写作90%,读作百分之九十。(板书:90/100写作90%,读作百分之九十)

(4)师:你会像这样表示其它的3个百分数吗?先写一写,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选派谁参加投篮选手”的问题情境,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特别是“增添一位选手的投篮情况”的环节,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通分的局限性,进而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与作用,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

二、

自主交流,建构模型

1、师:我们刚才借助百分数,很好地解决了派谁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看来百分数是个好助手。你课前收集到了哪些百分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思,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后,推荐代表代实物展示台上交流。

3、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大家想看吗?电脑出示:

长城干红葡萄酒酒精度:11%

茅台酒酒精度:

38%

酒鬼酒酒精度:

52% 师:你认为在这三种酒哪种最厉害?说说理由。如果要你选择一种酒送给你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一种?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想一想,为什么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便于统计与分析)

4、学生完成99页的试一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把百分数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呢?(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除、相比关系)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弄清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百分数的认知框架,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又将数学和生活集中在同一平台,让学生体会到两者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符合新课标中“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理念。】

三、

合作探究,完善认识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百分数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你能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来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都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小组交流一下。

2、预设A:分数与百分数都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比关系。

预设B:读法不同。

预设c:写法不同。

预设D:分子不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与小数。

预设E:意义不同。

3、师:百分数虽然与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的意义就完全一样吗?请看这一题。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最后得出: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某个具体数量,不能带单位名称。

4、师:谁来总结一下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就在于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百分数和分数都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合作探究,从读法、写法、分子、意义等多个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百分数的特征,通过分析两条信息中的百分数和分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深化了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从本质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完善并提升对百分数的认识】

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2、写百分数的游戏。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写10个百分数,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得工整。如果老师没有叫停,可以继续写。

(2)、老师突然喊停

①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百分数?

②师:直接说写了几个百分数,这太简单了,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 ③师:你完成了百分之几,还差百分之几没有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会写百分数,而是把写百分数与运用百分数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选择合适的数填在(

)里。

45%、200%、90%、0.001%、75/100、100%、3.9%、50% (1)、“十拿九稳”用百分数表示是(

)。

“平分秋色”用百分数表示是(

)。

“全心全意”用百分数表示是(

)。

(4)、“大海捞针”用百分数表示是(

)。

(2)、一根铁丝长(

)米。

(3)、一本书已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全书的55%。

(4)、一辆汽车严重超载,装的货物是限载重的(

),这个司机要被吊销驾驶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百分数,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会反思,学会应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其中的“成语猜百分数”,既关注了学科间的整合,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渊源流长。】

4、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数?通过学习,你对百分数都有了哪些认识?百分数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带着对百分数的认识和理解,到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百分数,让百分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继续发现百分数,利用好百分数,引导学生树立大课堂观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爱因斯坦的名言结束教学,给学生以价值的引领,体会到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总

评:本课设计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大量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思考问题,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学生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与创新意识。学生在尝试中创造、在尝试中成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www.5y

kj.co

m

第7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严光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前小故事 两只小熊分饼的故事。

2、引出新课

谈话:“野餐的时候,小华和小丽遇到了一个问题,瞧他们带了不少的好吃的!能帮他们分一分吗?(4个苹果,每人分得2个,2瓶水,每人分得1瓶)

谈话: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 二 教学例题——认识1/2

1、提问:蛋糕呢?(一半)

提问:“一半应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以表示一半儿的数字——分数”(板书课题) 引出分数1/2:课件演示!平均分(分数线)成2份(分母2),其中的1份(分子)。

2、读写1/2 (1)指名读一读

(2)强调1/2是怎样得出的!(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3)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各个部分叫什么,看看谁写的更标准、更漂亮。

3、试一试(长方形纸折一折1/2)

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1) 明确要求:拿出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 全班交流:有没有不同的折法?

(4) 提问:折法不同,为什么都用1/2表示呢? (5)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把他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每份都是它的1/2.(强调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

4、想想做做1 谈话:还想不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

(1) 想做做第一题: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2) 学生在书上99页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可以适当的复习每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5、想想做做2 谈话:咦?怎么没有1/4呢?我有点糊涂了„„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那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

) 里画√

(2)学生自主完成

(3)全班交流,说说选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其他的不是?

三、深化理解,比较大小

谈话:也学习了分数,他正和大熊分吃月饼呢,我们呢一起来看看!

1、 教学例题2 (1) 课件示情景图,学生观察。

(2) 提问:他们分别要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到底谁吃的多谁吃的少呢!我们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就知道了。 (3) 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意见。 (4) 谈话:究竟谁说的是正确的呢?需要大家动手验证一下。 (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6) 全班交流

(7) 提问:妈妈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能不动手操作就判断出1/8和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8) 指名交流

2、 想想做做第3题

3、 课件出示,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么样?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4、 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生活中的分数

1、想想做做6题

2、国旗

五、全课小结

1、说说这节的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题。

《认识分数》自评

评价一堂课,最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自始至终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情绪是不是达到了兴奋点,是不是获得了主动发展。基于这样的观点,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的反思如下:

一、首先我认为本节课值得肯定的方面有:

1、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队新知的探索中。《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课前的小故事,以及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小叮当和大熊分吃月饼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着眼于让学生感受分数1/2的产生,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整个操作的过程。感受1/2的意义,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本节课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认识。

二、谈谈存在的问题:

1、本身对教材还不能够做到理解透彻、把握得当。一些细节处理的不够好!(1)比如用长方形折出1/2的活动中,出示第3种折法的时候孩子们应该是很想动手试一试的,应该给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再试一试,效果会更好。(2)想想做做第一题应该让学生能够再说一说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3)想想做做第5题和第6题处理得太仓促。这都是因为时间把握的不够好,还缺乏对学生和课堂的驾驭能力。

2、对于学生的评价有些缺乏。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调动其相对沉默的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我的奖品准备了不少,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性的语言应该再丰富一些,再富有激励性一些。

3、教师欠缺数学素养,语言组织不够精准。过渡语言不够自然流畅。在小结的时候,不能够灵活处理。总结本科教学内容时,不应该千篇一律地:“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可以让学生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整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小结应该会有精彩的结语。

总之,我觉得反思这节课使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看到了很多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缺乏经验的新教师,我还有许多没有发现和意识到的小问题,希望各位评课的老师能够中肯地指出一帮助我进一步改进。

上一篇:回应群众期待下一篇:整脏治乱知识抢答题目